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9 ,大小:1.85MB ,
资源ID:3115277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31152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公共健康视角下的恢复性环境实证研究综述.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公共健康视角下的恢复性环境实证研究综述.pdf

1、ISSUE 1 Feb.2024/JOURNAL OF HUMAN SETTLEMNTS IN WEST CHINA/052公共健康视角下的恢复性环境实证研究综述*Review of empirical research on restorative environm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health屈海燕 郑思远 QU Haiyan,ZHENG Siyuan DOI:10.13791/ki.hsfwest.20240108屈海燕,郑思远.公共健康视角下的恢复性环境实证研究综述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24,39(1):52-60.QU H Y

2、,ZHENG S Y.Review of empirical research on restorative environm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healthJ.Journal of Human Settlements in West China,2024,39(1):52-60.摘 要:社会飞速发展,人类对健康生活的追求给予了环境新的价值和意义,环境的健康效益被深度挖掘。本文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346篇文献和中国知网166篇文献,从环境和需求两个角度梳理恢复性环境基础理论及概念,分类

3、总结研究内容和研究热点,比较分析实证研究中的材料呈现、被试筛选及实验方法。最后,针对研究内容和实验流程进行深入探讨,挖掘恢复性环境研究的新内容,思考有关样本量有效性、前期施压程度及首位效应等实验中的关键问题,以期为后续恢复性环境的实证研究提供有力参考,作为循证设计与实践结合的科学指导。关键词:恢复性环境;健康;研究方法;生理反馈;心理评价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the pursuit of healthy life has given new value and significance to the environment

4、,and the health benefits of the environment have been deeply explored.This paper utilizes the Citespace visual analysis tool to generate a timeline map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on restorative environments based on 346 English literatures in the Web of Science database and 166 Chinese literatur

5、es in CNKI.Then the contents and means of related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are compared and summarized.Firstly,due to the early start of restorative environment research abroad,the choice of research content,means and population needs is being gradually refined and expanded.Researchers continue t

6、o introduce new measurement techniques and conduct multi-modal in-depth studies.On the other hand,in China,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the environment on huma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has only increased rapidly in the past decade.The relevant domestic researches mainly focus on the elderly,college

7、students and other groups,which is closer to the actual problems in the domestic social environment.Moreover,representative concepts such as“horticultural therapy”and“public health”have been proposed.Secondly,the basic theories and concepts of restorative environment are sorted out from two perspect

8、ives,restorative environment and restorative needs,and the research contents and research hotspots are categorized and summarized:restorative environment is sorted out from the overall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landscape elements,and the typical research methodologies,means and conclusions o

9、f different research contents are sorted out.Most of the researches mainly focus o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s well as plants and water elements,and lack of attention to the more complex environment,other element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such as color,sound,etc.)in the city.Restorative needs,on th

10、e other hand,are approached from the physiological,emotional and cognitive dimensions,and it is found that in addition to basic research on negative emotions such as stress and anxiety,preliminary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on deeper needs such as creativity and memory.Third,this paper provides a c

11、omparative analysis of material presentation,subject selection and experimental methods in empirical research.Whether choosing photos,videos or VR materials,control variables are the primary issue to be considered.The age,gender and social relationship of the subject group are population characteris

12、tics that are often considered in research,while the sample size needs to be based on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the difficulty of the experiment and the specific situation.Restorative experiments should reflect on key issues in experiments regarding sample size validity,degree of pre-pressure and pri

13、macy effects,and researchers use of the Stroop task and physiological measurements to aid in subjective evaluations has become a dominant form of research.Finally,this paper provides an in-depth reflection on restorative empirical research,updating the research paradigm and research ideas,exploring

14、population heal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health;and integrating multidisciplinary techniques such as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environmental behavior,medicine,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and even kinesiology,as well as big 中图分类号 TU-0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6304(2024)01-08-09 *辽宁省教育厅重点项目(LJKZ0552);辽宁省教育

15、厅一般项目(lnjc202001)作者简介屈海燕(通讯作者):沈阳建筑大学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郑思远:沈阳建筑大学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健康人居环境2024年第1期/西部人居环境学刊/0530 引言随着生存环境不断变迁,人类已经不止满足于基本的生活需求,更向往舒适健康的环境与生活方式,因此,公共健康受到当今时代的充分关注1。由于城市化现象激增、高楼林立,人口密度增加,人们面临着巨大的社会竞争压力,更易产生的焦虑、疲劳,甚至抑郁等负面情绪2-3。并且,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因缺少合适的排解途径而累积成不可忽视的重要隐患,是负面应激源的常见形式之一4。2020年WHO发布的身体活

16、动和久坐行为指南中指出,缺乏锻炼、久坐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更有发展成为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可能5。特别是在COVID-19疫情的影响下,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活动减少,部分国家甚至颁布居家令6-7,对公共健康已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探索环境对身心健康产生的积极作用方面的潜力至关重要。20世纪以来,随着环境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环境的恢复性作用已经得到初步证实8-10。迄今为止,专家学者们对环境的恢复性作用研究从未停止,并试图从生理学角度辅助主观评价的方法得到更具科学性、规律性的研究成果11-12。因此,本文旨在梳理有关恢复性环境的基础理论研究,归纳基于公共健康视角下环境恢复性

17、作用研究的一般内容与方法,并对其进行分类探讨,为今后环境心理学的相关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及实验方法参考。本研究拟解决问题如下:第一,在恢复性环境实证研究中,有哪些常见研究内容?第二,国内外相关研究中的常见实验方法有哪些?不同实证研究中的实验具体流程有何差异?第三,探讨恢复性环境实证研究中的内容空缺,实验流程中存在哪些不确定性问题和干扰因素?1 研究热点分析本研究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13对恢复性环境的国内外实证研究进行文献统计及关键词整理。将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作为国外期刊文章筛选的数据库,选择中国知网-CNKI作为国内期刊文章筛选的数据来源,整理出自恢

18、复性环境研究初期至今的相关文献集。根据该研究领域相关关键词搜索,共筛选出有关恢复性环境实证研究期刊文献512篇,其中英文文献346篇,中文文献166篇。对比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发展进程可知(图1-2),早在1984年,环境对人的恢复性作用在国外已有发现。二十世纪后,基于前人提出的重要理论,大量研究运用心理评价与生理测量的方式共同探索人类对于城市或自然环境的不同偏好、感知、注意及情绪的变化,并将“landscape”“built”和“forest”等不同环境进行分类研究,儿童、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受到研究者的重点关注。2010年至今,“EEG”“cortisol”“blood pressure”“eye

19、 movement”等多种生理测量技术手段的应用从多角度揭示了环境与人的关系,并从视觉、听觉、嗅觉等不同感知机制丰富了研究思路。近几年间,环境研究更贴近新时代人类对于克服恐惧、减轻压力、疾病预防、康复疗养及提升幸福感等现实需求,从静坐、步行和运动等不同行为状态进行深入研究。此外,“attentional network”“alpha rhythm”及“brain function”等关键词的出现说明恢复性环境研究对于新模态及科学研究方法的探索从未停歇。国内有关恢复性环境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在二十世纪初,大量研究已初步关注到城市景观设计对于人类心理的有益作用。此时,“园艺疗法”的提出也凸显了环境的

20、健康价值。2010年后,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研究进一步从情绪、感知等不同层面进行区分,引入科学的心理量表,并在近五年间展开环境对人类生理影响的研究,研究内容更是细化到水体、植物等景观要素及公园、校园等不同活动空data support.Thus,the findings of the restorative environment study are more applicable to field design and grounded in the real needs of the public and social issues.Keywords:restorative environm

21、ent;health;research method;physiological feedback;psychological evaluation图1 英文文献时间线图Fig.1 timeline of English literature图2 中文文献时间线图Fig.2 timeline of Chinese literature ISSUE 1 Feb.2024/JOURNAL OF HUMAN SETTLEMNTS IN WEST CHINA/054间。2019年至今,国内的恢复性环境研究内容更加贴近实际问题,意识到公共健康的重要性,研究对象大多集中于大学生和孤寡老人,研究手段融入了国

22、内外各领域中趋于成熟的人脑、眼球、心脏及血压动态监测等生理反馈技术,推进环境恢复性作用的深度研究。2 健康需求与恢复性环境的理论基础人类的需求具有多样性。行为学家马斯洛(A Maslow)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包括生理需求、内心安全感需求、与他人产生联系的需求、自尊需求和实现更高层次自我价值的需求14。尽管需求有高低之分,但满足自身的健康需求是生活和实现其他目标的基础。因此,公共健康始终是环境科学领域的主要研究主题之一。亲生物性指出人类对其他生物的依恋和喜爱由遗传所决定 15。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积极联系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先于个人偏好和舒适,是感知、认知加工的基础。卡普兰(Kaplan)夫妇认为

23、,具有魅力的环境能够使人从日常的繁忙任务中脱离出来,从而达到缓解疲劳,恢复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能力的目的16。经亲生物性假说及大量研究证实,人类观察自然环境更加轻松不费力,其满足恢复性环境的四大特征,即远离(Being Away)、延伸(Extent)、魅力(Fascination)和兼容性(Compatibility)。乌尔里希(Ulrich)9在心理进化论中强调,环境对人的首要影响是情绪,其次是对环境内容的认知加工,这与亲生物理论的观点不谋而合。当个体受到负面刺激后,接触自然环境能够抑制交感神经活动,促进副交感神经活动,舒缓被唤醒的负面情绪17。由此可见,环境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其设计与实践

24、同样需要实证研究的科学指导。在城市规划转向实地建设的过程中,人在环境中的实体感受对环境设计及其小气候营造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目前,恢复性环境研究的实证研究手段及成果不断更新,从人类生理、心理影响的定量研究11-12和基于场所依恋等精神层次的定性研究18,以及更具智能化的人类行为特征研究19,皆有助于理解适宜人类生存的环境共性,提出针对不同现实需求的环境标准,应用于循证设计之中。环境设计思路也从审美转向更具前瞻性的公共健康问题,城市规划、艺术设计、风景园林、环境心理学、生物医学及信息工程等多学科交叉互鉴已成为恢复性环境实证研究的新常态20。在结合艺术审美及城市规划的整体性考量的同时,高新数据采集手

25、段的辅助及医疗科研成果的指导能够使恢复性环境实证研究发挥更大的价值。3 恢复性环境的实证研究进展3.1 恢复性研究的一般内容3.1.1 恢复性环境目前,对于恢复性环境的研究内容而言,有关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恢复性作用比较研究最为广泛,是该方向的基础性研究21。为剖析影响环境恢复性作用的具体因素,研究者进一步从多个角度丰富了恢复性环境研究的具体内容(表1)。3.1.1.1 整体环境包括环境类型、自然程度、空间结构、气象因子、环境声音和色彩等等。首先,基础研究中常通过城市、自然和作为第三过渡空间的室内环境进行比较,论证了自然环境的恢复性作用22-24。其次,剖析自然环境的特征和结构为蓝绿空间以及开

26、敞空间、半开敞空间等,如,研究发现蓝、绿色空间皆能产生恢复效益25;相比于开敞空间,具有一定密闭度的自然环境如森林,更能使人远离压力,增加安全感26。第三,将自然环境进一步从色彩、声音、复杂性和自然程度进行区分,探寻恢复性作用的具体影响因素。如,人们更偏爱自然程度较高并具有和谐统一色彩的环境27,视觉复杂程度高(非落叶期)26、伴随自然声音(鸟鸣、水声等)28的环境能够使人更加放松、平静。此外,互动内容的研究提升了人们处于自然环境时的参与度29,物理环境因子(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的研究也丰富和拓展了除人类五感之外的恢复性环境研究新视野30-32。3.1.1.2 景观要素主要集中于植物和水体

27、,少部分研究还包括道路、广场、地形、设施小品等。针对植物要素来说,不同种植密度、树种、色彩、垂直层次结构和丰富度等皆会影响其恢复效益33-38。具体研究中发现,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和中等种植密度的植物群落更受欢迎,住宅绿地中的三层植被结构更有助于居民放松身心。另外,研究者将芳香疗法引入环境与人因工效学研究中探究植物挥发物对人生理、心理的影响,证实植物挥发物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的积极帮助39。对于水体要素而言,常基于视听感官刺激进行水景表现形式或状态的研究,如动静状态、水景体量、蓝视率等40-42。研究发现,流水对人的恢复性作用最大,其次是静水,其他人工痕迹较重的动态水景并不易产生恢复性作用40。此外

28、,道路的宽度、广场的空间尺度、地形的起伏变化亦会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43-46,环境中的座椅、栏杆等设施小品的摆放也会使人更愿意在环境中停留,增加安全感47。综上,自然环境的恢复性作用被大量证实后,植物和水体的恢复性研究成为该方向的研究重点。然而,除植物和水体外,自然环境中的其他景观要素较少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不同铺装形式、景石等是否具有恢复性作用还未可知。并且,还需从不同角度进行环境内容的细化研究,如色彩的三种具体属性中(色相、亮度和饱和度),哪种属性是主要影响因素,这更有利于对环境恢复性作用进行科学解释与设计指导。3.1.2 恢复性需求基于人因导向的恢复性需求大致可分为生理、情绪和认知三个

29、维度(表2)。在多维度研究中,生理维度是基于生理系统(心血管、神经系统)的恢复需求进行实证研究。环境能够影响人的副交感神经活跃程度,并对心血管疾病起到预防作用50-51。而情感维度中,环境的恢复效益作用于正、负向情绪这两个方面52。目前,国内外情感维度的主要研究范畴包括安全感53、幸福感54和活力55等正向情绪的恢复,以及压力56、紧张33、焦虑57、抑郁58和精神疲劳59等负面情绪的恢复。在认知维度中,相关研究大多以ART(注意力恢复理论)为基础,进行基于视觉行为特征的注意力恢复研究,探寻其缓解注意力疲劳、节省认知努力和提高专注力的作用60。除此之外,国外部分研究还将恢复性需求扩展到基本生活

30、需求以外的高层次需求,如创造力56、记忆力61、幽默感62、自我价值感63等能力和恐惧情绪64恢复的初步研究,这在国内鲜有研究。2024年第1期/西部人居环境学刊/055表1 恢复性环境实证研究分类及代表文献Tab.1 classification and representative literature of empirical research on restorative environment内容分类研究内容实例测量变量评价方法手段时间/年大类 小类典型内容整体环境环境类型城市城市或自然环境的术后恢复作用22病情康复;痛觉主观镇痛剂用量;住院天数;病情记录1984室内有无绿植的室内环

31、境23压力生理唾液皮质醇;血压(BP)2020自然滨水、广场、林地等校园景观类型24压力;疲劳主观心境状态量表(POMS);感知环恢量(PRS)2021空间特征蓝色、绿色空间 蓝色空间、绿色空间25情绪;心理健康主观一般健康问卷GHQ-122018自然程度人工自然5种自然程度的居住区绿地27安全感;疲惫感主观生活问题解决能力量表(IMMI)2001复杂程度分形维数有叶和落叶期自然景观26注意力生理眼动追踪技术2019环境色彩色彩丰富度三种不同色彩丰富度的国家公园景观27感知;偏好;注意力生理眼动追踪技术2021环境声音人为自然声不同声音与环境类型的森林公园视频28声景感知主观;生理声景感知评价

32、问卷;皮电信号(SCL);心率(HR);心率变异性(HRV)2021物理环境因子空气质量城市绿道的空气质量30压力;场所依恋主观公共娱乐场所环境评估量表(EAPRS)、幸福感(PERMA)2020温度公园公共开放空间的温度32热感知;偏好主观热感觉投票(TSV);热舒适投票(TCV)2021湿度城市或森林环境空气质量32空气质量;温度;湿度主观;生理主观幸福感评价;HR;BP;SCL2020空间结构水平距离近景、远景的自然或建筑环境48视觉特征;注意力主观;生理PRS;眼动追踪技术2019空间开敞度密闭、半密闭、开敞空间结构的国家公园景观26感知;注意力;偏好生理眼动追踪技术2021互动活动内

33、容漫步、冥想、压花设计、香包制作、插花等29园艺疗养;健康体验;情绪 主观;生理心情指数;BP;脉搏2021景观要素植物树种樱花、水杉、梧桐行道树33消极情绪;热舒适主观POMS;状态特征焦虑量表(STAI);恢复结果量表(ROS);主观活力量表(SVS)2018密度高、中、低密度森林34情绪;疲劳恢复主观精神状态自评量表2017色彩不同植物器官(叶、花、果实、树冠)的色彩35视觉感知;情绪主观问卷调查2020形态自然、几何形态植物景观36感知恢复主观;生理POMS;语义差异法(SD);BP;HR2015垂直结构住宅绿地四种层次结构37视觉特征生理脑电波(EEG)2020挥发物刺槐花39芳香疗

34、法;嗅觉感知;情绪 主观;生理EEG;POMS2021多样性四种植物多样性水平的自然或城市环境38压力恢复主观;生理感知压力量表(PSS);视觉模拟量表(VAS);HR;SCL2019水体状态静水、流水、落水等各种水景形式40视觉感知;情绪主观POMS;SD2021蓝视率水景比例41偏好主观PRS2010体量湖泊、河流、池塘42偏好主观问卷评分1985互动跑步后在水中漂浮的恢复作用49运动疲劳恢复;情绪主观;生理STAI;生活方式量表;HR1986道路宽度不同国家的森林游步道行走43满意度;情绪主观ROS2017广场尺度城市广场44-45注意力;情感主观PRS;POMS2017地形类型平坦、倾

35、斜、凹地形等46偏好主观评分2005设施小品座椅医院花园的座椅、分布、儿童设施的质量与位置47身体活动主观青少年娱乐和休闲观察系统(SOPLAY);排序2013表2 基于相关实证研究的恢复性需求总结Tab.2 summary of restorative needs based on relevant empirical research多维度评价恢复性需求研究实例评价手段时间/年生理心血管心跳、血压森林环境休闲活动体验51ECG;BP2017神经系统神经中枢居住区绿地景观视觉特征37EEG2020自主神经系统观察城市绿色或建筑环境照片50ECG;BP;SCL;肌电信号(EMG)2015情绪正

36、向情绪安全感居住区室外环境自然度53IMMI2001幸福感不同收入水平人群接触自然环境的恢复效益54与自然的联系量表(CNS);PRS;PANAS2016活力城市、公园和森林中步行55唾液皮质醇浓度;ECG;BP;注意力集中量表(TFOAS);ROS;PRS;PANAS2014负向情绪压力植物园的健康体验56PRS2017紧张不同绿植街道静坐、步行体验33POMS;STAI;ROS;SVS2018焦虑儿童园艺活动57Spence儿童焦虑量表(SCAS);中国儿童注意力测评量表2021抑郁恢复性环境中介变量研究:注意力恢复、情绪压力恢复、正念58与自然的联系量表;注意知觉量表(MAAS);感知压

37、力量表(PSS);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医学焦虑抑郁量表(HADS);积极心理状态量表(PSO)2019疲惫森林环境运动体验59PRS2021更高层次需求创造力植物园活动体验56PRS2017记忆力人工或自然类型的校园环境61PRS2018幽默感接触自然环境与幽默感、幸福感的关系62多维幽默感量表(MSHS);PANAS;多维幸福感量表(Ryff)2008自我价值感乡村环境质量评价63Lewis应激性生活事件量表;住宅环境的自然度量表;Rutter儿童行为量表;Harter自我价值特征量表2003恐惧绿地环境空间特征64安全感评级1993认知视觉注意力自然或城市场景图片的视觉感知60眼动

38、追踪技术2008ISSUE 1 Feb.2024/JOURNAL OF HUMAN SETTLEMNTS IN WEST CHINA/056总体而言,三种维度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当人体处于某种环境中时,首先考虑自身健康是否受到影响,若环境是不利的、有危机感的,则会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适应环境,产生相应的应激反应9。生理维度的研究决定了环境是否产生恢复作用,通过客观角度的生理测量对恢复效果进行验证。而情绪与认知的恢复是内在心理变化的表征,是环境产生恢复性效益的主要方式65。因此,生理恢复与心理恢复相互作用,并且应根据生理反馈指导身心恢复评价结果来进行实证研究。3.2 恢复性环境的实验流程3.

39、2.1 材料呈现由于恢复性环境研究初期的技术限制或某些特殊的任务需求,环境呈现形式为真实场景,通过接触环境22以及从中开展某些活动57进行环境对人的健康效益评价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屏幕显示器、可穿戴式仪器、三维立体显示器等在环境心理学领域的研究中运用的越发广泛,虚拟现实场景实验因而兴起。其呈现形式包括照片66、视频67、VR12,68场景等,大量研究已证实虚拟场景可作为恢复性环境研究中真实场景的替代性呈现材料69。例如,利用照片采集钱江源的风景图片,进行国家公园的景观质量评价70;通过录制视频采集森林环境材料,变换环境声音类型,研究森林声景环境对人心理、生理反应影响71;利用VR设备进行

40、环境对老年人的情绪恢复影响研究72。研究者还将人体给予负面刺激后,通过观察虚拟环境起到心理疗愈的方式进行虚拟环境暴露疗法(VRET)研究73。对比国内外采用这两种呈现方式的实证研究可发现,真实与虚拟场景各有其优势。真实场景研究能够获得视野、气味、声音以及空气质量等多种因素下的环境感受,持续获得积极健康效应74,而这些无法分割的因素也因此成为实地研究的关键困难。因此,可采用虚拟环境的呈现方式对研究内容进行人为控制和干预,使其更加便捷、科学,也消除了实验场地位置与距离选择的局限性。需要注意的是,环境对人类生理、心理的恢复性影响也会因刺激材料的逼真程度有所差异75。为保证场景体验的还原度,虚拟环境对

41、于材料制作的标准应更为严苛,图片的筛选及加工处理应通过相关研究专家的审核或大量样本调查结果的数据统计加以支持。3.2.2 被试筛选在针对不同群体的环境恢复性差异研究中,年龄、性别、社会关系等被试群体的个人因素是迄今研究中重点关注的群体特征。其中,老年人、病人和儿童是年龄特征的典型群体,通过环境的恢复性作用研究有望提升其身心健康状况,预防慢性疾病,进而缓解社会的压力76。大脑行为研究得出,男女的思维方式存在差异,因而性别因素也常作为个体特征变量进行研究77。学生群体的首要恢复性需求是注意力和不良情绪,研究者大多将校园环境作为研究对象为学生的注意力疲劳、压力寻求缓解办法78。此外,家庭构成这一群体

42、特征在国内外的恢复性环境研究中尚未得到充分关注,但家庭环境对心理健康有极大影响79,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家庭关系与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的产生紧密相关80。文化、社会背景与逻辑、思维方式等特质息息相关,地域差异也会导致环境的恢复性作用因人而异。因此,将国外结论应用于国内循证设计还存在一定科学性争议。被试筛选标准与样本量的确定应基于研究目的而定。首先,将实验前被试的身心状况作为研究基线,减少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其次,针对样本量而言,综合国内外研究发现,基于主观评价的恢复性环境研究样本量较大,常见范围在100人以上54,58。其中,基于网文分析的研究样本在1 000人左右81。结合生理测量后,

43、老年人和学生群体的样本量一般大于30人38,82,控制性别变量后样本数量常处于20人以上83。由于儿童情绪波动较大,常使用100人以上的样本量35。心理学统计研究表示,样本量大于30时标准误接近于0,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样本量选择,在保证数据效度的同时较少工作成本84。3.2.3 应激刺激3.2.3.1 前期施压为验证环境的恢复性效益,常通过心理、生理干预(压力、紧张等负面情绪或运动疲劳)对被试进行前期施压38,86。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常用干预手段有三种:首先,利用视频和音乐的感官刺激直接对被试造成心理干预,破坏身心健康水平12,28。其次,通过课程、工作和心算练习等便捷任务加重被试焦虑、烦躁等负

44、面情绪,使其注意力严重消耗12,86。另外,借助国外常用的Stroop效应(John Riddly Stroop,1935)对大脑进行干扰控制87。在恢复性环境研究中曾运用色彩、数字和语义Stroop效应范式进行刺激源干扰88,其对人的情绪、认知的影响效果已得到证实89。特里尔社会压力任务(TSST)这一压力诱导手段包含即兴演讲和心算两部分90,由于对实验场地的要求较高、过程复杂,在环境心理学研究中应用较少。3.2.3.2 数据采集与分析恢复性环境实证研究中的数据采集方法灵活多样,基于不同研究目的拟定评价和测量方式。其中,心理评价研究常用心理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该方法简单易行,但由于主观性较强

45、,应扩大样本量并进行数据效度检验确保结果的有效性91。生理测量方式的日渐成熟使恢复性环境的相关研究更加具备科学性,可通过采集眼动数据(Eye-tracking)92、脑电信号(Electroencephalogram,EEG)93、肌电信号(Electromyogram,EMG)94、心电信号(Electrocardiogram,ECG)55、皮电信号(Electrodermal activity,EDA)12等人体电位信号及唾液皮质醇水平23、血压(Blood pressure,BP)48等体内生理动态数据为应激反应的主观判断提供客观数据支持。则,不同生理设备的适用范围,测量工具的灵敏度、精

46、确性尤为重要,并根据不同的采集方式和数据集灵活运用数学思维和统计学原理,进行科学的数据采集、清洗及分析,把控复杂变量研究结果的准确性。4 恢复性环境实证研究的思考在发展迅速的信息化时代,各领域研究成果的融汇共享推动多模态技术在恢复性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恢复性环境研究中各类设备的技术支持丰富多样,使研究方法更具科学性和现实意义。随着恢复性环境由单变量逐渐转向多变量研究趋势的发展,提高了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有利于复杂的恢复性环境在具体设计过程中的辩证应用,提高实证研究的实践价值。未来研究中应继续创新研究方向、拓展研究内容并规范实验流程,提高该领域实证研究的实践价值。2024年第1期/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47、0574.1 研究内容的拓展恢复性环境的研究内容日趋完善,从基础的自然与人工环境比较研究逐步深入到不同种类、要素乃至细节特征等具体影响因素的讨论33,47。研究地点也从日常生活接触较多的室内外环境到建成区外的自然环境22-24。研究目标从人体的生理反应和心理需求出发,为消减负面情绪、促进身心健康的正向发展寻求环境设计的合理标准52-63。然而,随着建成区的迅速发展,若仅基于目前的恢复性研究内容与结论将人类的生活环境趋于同类化,此类环境的重复出现是否会因人的适应性而导致其恢复效益降低,甚至失去对人的吸引力皆不得而知。因此,为保留环境的恢复性价值,应运用研究证实的有益环境特征与灵活设计相结合,以此

48、成为恢复性环境固化标准的替代性解决方案,激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潜能。首先,以自然环境为重心的国外研究已将其进一步细化为住宅绿地、城市绿地、紧邻城市的绿地及森林等,国内研究应进一步基于园艺疗养82或森林康养95等不同研究目的将研究地点与具体生活状态及需求相结合。其次,城市这一人工环境的负面影响常作为实证研究中的对照材料而非研究重心,但其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具体设计方式与控制标准更应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此外,在疫情趋于常态化的时代,除室内绿化研究外,窗景也是使人们深处室内却能感知室外环境的重要媒介96,未来更应利用窗景这一特殊角度并灵活运用不同视角与视距进行恢复性研究。4.1.1 研究内容

49、整体环境研究中,由于国内外人口数量差异,宅前花园97在国内鲜有研究,或可将其转变为适用于我国的居住区绿地做进一步研究。此外,可通过立体绿化与不同恢复性需求结合,丰富城市的绿色空间层次,并关注远视点的林缘线、天际线及色彩丰富度,使环境的恢复性研究内容更趋于整体化。在景观要素研究中,应给予其他景观设施、小品更多关注,如适用于不同使用目的的道路、广场铺装及配色,景观灯不同表现形式及光环境特征(亮度、颜色)等对人的生理、心理影响等。最后,以往研究中常以单一因素作为环境变量,若忽略不同变量产生影响的所占权重、多重共线性及交互作用,可能造成所得数据失真,影响结果及结论的准确性,由于环境变量复杂多样,未来研

50、究更应关注到多重环境变量在同一段时间对人生理、心理状态产生的影响。4.1.2 感知机制专家学者们试图通过人的视、听、嗅、触和味觉五种典型感知机制探讨环境对人生理、心理产生的影响26,28,39。目前,国内外研究中以视觉感知为主导的恢复性环境研究较为常见,部分研究还利用人的听觉感知探讨声环境及视听结合下声景环境的研究28,而芳香植物嗅觉感知研究及环境体验互动中的触、味觉研究相对较少。此外,人体的感知途径还包括内感管(内脏器官),由肌肉产生的运动觉和平衡觉,以及内部呼吸道、血管和肠胃产生的机体觉等。因此,基于多种感官的共同作用下,是否能够通过其它感知机制为心理反应寻求科学解释,这有益于未来深化环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