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212 ,大小:21.29MB ,
资源ID:311389      下载积分:13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31138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曲****】。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曲****】,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铁路技术管理规程.pdf)为本站上传会员【曲****】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pdf

1、SKO铁路技术管理规程TIELU JISHU GUANLI GUICHENG铁路门户阿目录总则.1第一编技术设备.2第一章基本要求.2基建、制造及其验收交接.2限界、安全保护区.3养护维修及检查.5救援设备.7自然灾害预防.8行车安全监测设备.9第二章线路、桥梁及隧道设备.10一般要求.10铁路线路.10线路平面及纵断面.11路 基.12桥隧建筑物.12轨道.13道口、交叉及线路接轨.16安全线及避难线.17第三章 信号、通信设备.18一般要求.18信号.18联锁.22闭塞.23列车调度指挥系统、调度集中.23机车信号、列车超速防护.24驼峰信号.25道口自动信号及自动通知.26通信.26信号

2、及通信线路.27第四章 铁路信息系统.281钱路门户而第五章 站场设备.30第六章机车车辆.32机车设备.32机车.32车辆设备.35车辆.36动车组.37自轮运转特种设备.37第七章 供电、给水设备.38牵引供电.38电力、给水.39第八章房屋建筑设备.41第九章铁路用地.41第二编 行车组织.43第十章基本要求.43行车组织原则.43行车指挥.44车站技术管理.47第十一章 编组歹IJ车.49一般要求.49列车中车辆的编挂.50列尾装置的摘挂及运用.50列车中机车的编挂.51机车车辆重量及长度.52列车制动限速及其编组要求.55列车中车辆的连挂.59列车中的车辆检查及修理.60第十二章 调

3、车工作.65一般要求.65领导及指挥.65计划及准备.66调车作业.67在正线、到发线上的作业.69机车车辆的停留.702铁路门户阿第十三章 行车闭塞法.71一般要求.71自动闭塞.73自动站间闭塞.75半自动闭塞.76电话闭塞.76电话中断时的行车.77第十四章 歹U车运行.78一般要求.78接车与发车.82列车被迫停车后的处理.86救援列车的开行.89施工及路用列车的开行.90轻型车辆及小车的使用.100设备检修及故障处理.102第三编 信号显示.104第十五章基本要求.104第十六章 固定信号.106色灯信号机.106臂板信号机.128机车信号机.134第十七章移动信号及手信号.142移

4、动信号.142响墩及火炬信号.144无线调车灯显信号.145手信号.146第十八章信号表示器及标志.164信号表示器.164线路标志及信号标志.171线路安全保护标志.183列车标志.185第十九章听觉信号.188第四编 对铁路工作人员的要求.1913铁路门户阿附则.192附图1建筑限界.1921.客货共线铁路建筑限界(W160 km/h).1922.客货共线铁路建筑限界(160 km/h W200 km/h).1963.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装载限界及客货共线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建筑限界.1974.客运专线铁路建筑限界(200 km/h W W350 km/h).200附图2机车车辆限界.2011

5、.机车车辆限界(y200 km/h=.2012.机车车辆限界(“2200 km/h).203附件1路票.204附件2绿色许可证.204附件3红色许可证.205附件4调度命令.205附件5出站跟踪调车通知书.206附件6轻型车辆使用书.206附件7调度命令登记簿.207计量单位符号.2074sKO总 则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是 运输能力大、节约资源、有利环保的交通运输方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铁路要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适应保障国防建 设的需要。铁路运输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各工作环节须紧密联系、协同配合。为确保 铁路安全

6、正点、方便快捷、高速高效,必须加强铁路技术管理,制定统一、科学 的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规定了铁路的基本建设、产品制造、验收交接、使用 管理及保养维修方面的基本要求和标准;规定了各部门、各单位、各工种在从事 铁路运输生产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责任范围、工作方法、作业程序和相互 关系;规定了信号的显示方式和执行要求;明确了铁路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和必 须具备的基本条件。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铁路运输安全保护 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是铁路技术管理的基本规章。铁路其他规章和规范 性文件以及各部门、各单位制定的技术管理文件等,都必须符合铁路技术管理 规程的规定。铁路技

7、术管理规程是长期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总结,它将随着运输生 产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步充实和完善。在铁道部没有明令修改以前,任何 部门、任何单位、任何人员都不得违反本规程的规定。1铁痣门户同第一编 技术设备第一章 基本要求基建、制造及其验收交接第1条 铁路的基本建设、产品制造应综合配套,保证质量,采用保证行车 安全的技术设备,不断提高运输能力,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应采用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技术,实现技术设备标准化、系列 化、模块化、信息化,加快实现铁路现代化。第2条 铁路基本建设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进行,必须符合国家和铁 道部规定的技术标准。设计工作必须由具有设计

8、资质的单位承担,根据已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 行,须考虑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及消防的要求,并充分听 取施工、维修、使用部门的意见。设计文件须经有关部门鉴定,并按规定的审批程序批准。第3条 工程施工须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并应采用科学的施工 组织和先进的施工方法,加强环境保护,严格执行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和监理制 度,确保工程质量。在营业线上施工时,按铁道部规定程序审批,且必须保证行车安全,减少对 运输的影响。第4条 新建、改建工程竣工后,应按规定进行验收。线路验收时应达到设 计速度。在确认工程符合技术标准、设计文件的要求,并检查竣工文件和技术设 备使用说明书等资料齐全后

9、,方可交接。新建、改建的工程设施,施工单位必须 有明确的质量保证期。如运输生产急需,可按上述原则分段验收交接。第5条 铁路基本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劳动安全、劳动卫生 及消防等设施,必须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第6条铁路使用的产品须符合国家和铁道行业技术标准。铁路重要产品 须按照国家和铁道部有关规定,实行行政许可管理或产品强制认证。第7条 铁路运输企业应严格控制进入铁路的产品质量,建立必要的检验制 2铁痣门户同度。不得使用监督抽查、验收不合格和产品认证未通过的产品。产品检测、检验 报告必须由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专业检测、检验机构出具。机车车辆须按有关标准要求进行试验,并

10、经铁道部指派的验收机构验收合格 后,方准交付使用。第8条 新设备(包括改造后的设备)投入使用前须有操作规程、竣工图纸 等技术文件和保证安全生产的办法与管理细则,经过技术测验合格并对有关人员 进行培训后,方可使用。第9条 铁路机车车辆、线路、桥隧、通信、信号、供电、信息、安全、给 水等技术设备,均须有完整和正确反映其技术状态的文件及技术履历簿等有 关资料。上述技术资料由有关部门或单位妥善保管,并根据变化情况及时记载修订。第10条 机车车辆等技术设备须有铁道部统一规定的标记。隐蔽的建筑物及设备须在地面上设有标志。第11条机车、客车、动车组等主要设备的报废、调拨及其重大的结构改 变须经铁道部批准。货

11、车由铁道部统一管理。第12条对现有不符合本规程规定标准的技术设备,应有计划地逐步改造 或更换。限界、安全保护区第13条一切建筑物、设备,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侵入铁路的建筑限界(附图1)。与机车车辆有直接互相作用的设备,在使用中不得超过规定的侵入 范围。在设计建筑物或设备时,距钢轨顶面的距离应附加钢轨顶面标高可能的变动 量(路基沉落、加厚道床、更换重轨等)。靠近铁路线路修建各种建筑物及电线路时,须经铁路局批准。机车车辆无论空、重状态,均不得超出机车车辆限界(附图2)。第14条 区间及站内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标准距离规定如下:1.直线部分3钱路门户而第1表 客货共线铁路线间距顺 序名 称线间最 小距

12、离(mm)1区 间 双 线u 20km/h4000120km/h u W160km/h4200160 km/h u 200 km/h44002三线及四线区间的第二线与第三线53003站内正线50004站 内 正 线 与 相 邻 到 发 线无列检作业5000有列 检作 业或 上水 作业v W120 km/h一般5500改建特别困难5000120 km/h u W160km/h-般6000改建特别困难5500160 km/h u W200km/h一般6500改建特别困难55005到发线与相邻到发线50006站内相邻两线均需通行超限货物列车53007站内相邻两线只有一条通行超限货物列车50008铺设

13、列检小车轨道的两到发线55009换装线360010编组站、区段站的站修线与相邻一条线800011牵出线与 其相邻线调车作业繁忙车站6500改建困难或仅办理摘挂取送作业500012站内中间设有接触网支柱的相邻线650013线间设有融雪设备的相邻线580014安全线与其他线路500015其他站线46004铁路门户阿第2表 客运专线铁路线间距顺 序名 称线间设施线间最小 距离(mm)1区间 正线、站内 正线200 km/h4400200 km/h V v W250km/h4600250 km/h v W300km/h4800300 km/h R3005R30015验收线路时,线路、道岔轨距相对于上述

14、标准的静态允许偏差规定见第8 表。第8表 线路、道岔轨距静态允许偏差线路允许速度(km/h)u W120120 u W160160 v W200线 路(mm)+6-2+4-22道 岔(mm)+3-2+3-22第41条 线路两股钢轨顶面,在直线地段,应保持同一水平。曲线地段的外轨超高,应按铁道部规定的办法和标准确定。最大实设超高:双线地段不得超过150 mm,单线地段不得超过125 mm。验收线路时,线路两股钢轨水平,较上述标准的静态允许偏差规定见第9 表。第9表 钢轨水平静态允许偏差线路允许速度(km/h)u W120120 u W160160 nd370110nd569.5 82.5ny6

15、ny760 1203.车钩中心水平线距钢轨顶面高度为815 mm890 mm。33钱路门户而4.轮对:(1)轮对内侧距离为1 353 mm,允许偏差为3mm;(2)轮箍或轮毂不松弛;(3)轮箍、轮毂、辐板(辐条)、轮辘I无裂纹;(4)轮缘的垂直磨耗高度不超过18 mm,并无碾堆;(5)车轮踏面擦伤深度不超过0.7 mm;(6)车轮踏面上的缺陷或剥离长度不超过40 mm,深度不超过1 mm;(7)轮缘厚度在距踏面基线向上H距离处测量应符合第11表的规定(轮缘原设计厚度在25 mm 及以下,由铁路局规定);第11表 机车轮缘厚限度序 号车轮踏面类型测量点与踏面基线 之间距离H(mm)轮缘厚限度(m

16、m)1st21033 232JM1、JM2、JM31034 233锥形踏面11.2533 234JM1233 235DJND1233 24(8)车轮踏面磨耗深度不超过7 mm,采用轮缘高度为25 mm 的磨耗型 踏面时,其磨耗深度不超过10 mm。5.内燃机车的柴油机及辅助装置、主发电机、牵引电机、传动装置、蓄电池 组、与操纵机车有关的电器及电线路。6.电力机车的受电弓、牵引电机、辅助机组、高压电器、与操纵机车有关的 低压电器、蓄电池组和主、辅控制电路。第132条 机务段对入段机车的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机车走行部监测 装置(轴温报警装置)、弓网检测装置等,应进行检测、维修,并对行车安全设 备

17、记录的运行信息进行转储、分析。列车无线调度通信设备、机车信号等须由相 关单位进行检测,并及时互通信息。第133条 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其控制模式应按铁道部颁布的规则设 置。各机车运用区段控制模式的设定和调整,应由铁路局专业机构实施,并实行 集中统一管理。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的控制、记录及运行记录数据的分析处理 软件,必须执行铁道部的规定。工务、电务、供电等单位须及时向铁路局专业机 构提供有关的技术资料。34铁痣门户同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超速防护设备等产生的列车运行记录数据是行车安 全分析的重要依据,任何单位和人员均不得更改。各机务段对原始记录数据的保 存期不得少于1个月。车辆设备第134条

18、 为了保证车辆良好的技术状态,应有进行检修和整备作业的车辆修理工厂、车辆段。第135条 车辆段应设在编组站、国境站和枢纽,以及货车大量集散和始发终到旅客列车较多的地区。车辆段应有车辆修理库(简称修车库)、油漆库、车辆停留线和轮对存放库,并有相应的起重、动力、配件检修、储油、试验、化验、照明及废油、污水和污 物处理等设备和设施,及检测、维修红外线轴温探测、轴温报警、客车运行安全 等车辆运行安全监测系统和车辆信息化系统的设备和设施。段内的车辆检修、整 备、停留的线路应平直,线路纵断面的坡度不得超过1%。第136条 客车技术整备所须有车辆停留线、整备库、临修库、材料配件 库,并有相应的检修地沟、落轮

19、坑、起重、动力、风管路、油管路、上水、排水、排烟除尘、暖气预热、车电检修、配件检修、照明、污水处理等设备和设施,根 据需要还须有带动力电源的空调检修库、轮对银修等设备和设施。车辆技术检查作业场所,须设有值班室、待检室、待班室、材料配件库及站 场对讲、广播系统。有货车技术检查作业的车站或枢纽应设站修线。站修线须有修车库、材料配件库、轮对存放库,并有相应的起重、动力、配 件检修、试验、风管路、水管路、电焊回路、照明等设备和设施;根据需要还应 有轮对镇修设备。在干线及繁忙干线上,须设配智能跟踪装置的红外线轴温探测网,轴温探测 站的间距一般按30 km设置,铁路局设车辆运行安全中心监测站和行调复示终

20、端,车辆段设车辆运行安全信息复示终端,货车技术作业场所设车辆运行安全中 心复示站。第137条 翻车机、散装货物解冻库应进行定期检修和测试。新设翻车机、散装货物解冻库应符合规定的技术条件方可投入使用。35sKO车辆第138条 车辆按用途分为客车、货车及特种用途车(如试验车、发电车、轨道检查车、检衡车、除雪车等)。第139条 车辆应有识别的标记:路徽、车型、车号、制造厂名及日期、定期修理的日期及处所、自重、载重、容积、换长等;货车应有车号自动识别标 签;客车及固定配属的货车上应有所属局段的简称;客车还应有车种、定员、最 高运行速度标记;罐车还应有标明容量计算表的号码;电气化区段运行的客车、机械冷藏

21、车等应有“电化区段严禁攀登”的标识。第140条 车辆实行定期检修,并逐步扩大实施状态修、换件修和主要零 部件的专业化集中修。车辆修程,客车和特种用途车按走行公里进行检修,最高 运行速度不超过120km/h的客车分为厂修、段修、辅修;最高运行速度超过 120km/h的客车,修程为Al、A2、A3、A4;货车分为厂修、段修、辅修、轴检。检修周期及技术标准,按铁道部车辆检修规程执行。第141条 车辆的检查及修理,应根据修程范围,在车辆修理工厂、车辆 段和车辆乘务人员值乘中进行。机械冷藏车在铁道部指定的加油站及有上水设备的车站进行补油、上水;加 冰冷藏车须在保管站集结、保管和维修;固定配属的成组专列油

22、罐列车须定期施 行整备维修。第142条 车辆须装有自动制动机和人力制动机。车辆的制动梁、下拉杆、交叉杆、横向控制杆及抗侧滚扭杆必须有保安装置。客车应装有轴温报警装置;最高运行速度120 km/h及以上的客车应装有电 空制动机、盘形制动装置和防滑器,空气制动系统用风应与空气弹簧等其他装置 用风分离;最高运行速度160 km/h及以上的客车应采用密接式车钩,安装客车 行车安全监测系统。客车内应有紧急制动阀及压力表,并均应保持作用良好,按规定时间进行检 查、校对并施封。货车应装有空重车自动调整装置。第143条 车辆轮对在装配前,应对车轴各部位进行探伤检查。检修时,按规定对轴颈、防尘板座、轮座、制动盘

23、座及轴身进行探伤检查。最高运行速度 36铁路门户阿超过120 km/h客车的轮对装车前,应进行动平衡试验。第144条 车辆轮对的内侧距离为1 353 mm,其允许偏差为3mm;轮辆宽度小于135 mm的,按铁道部车辆检修规程执行。第145条 对旅客列车和机械冷藏车组应实行包乘制,检修应实行包修制 和专修制;对固定装卸地点循环使用的行包列车及整列集装箱车、罐车、矿石车、煤车,标记载重90 t及以上的货车和指定的专用车,实行固定配属制;其他货车 实行按区段维修保养负责制。动 车 组第146条 动车组按牵引动力方式分为内燃动车组和电力动车组;按动力配置方式分为动力集中式动车组和动力分散式动车组。第1

24、47条 动车组应有识别的标记:路徽、配属局段简称、车型、车号、定员、最高运行速度、制造厂名及日期。电气化区段运行的动车组应有“电化区 段严禁攀登”的标识。第148条 动车组实行以走行公里为主的定期检修,检修周期及技术标准按铁道部检修规程执行。第149条 动车组应有专门检修、运用基地,根据需要设检修库、临修库、供动车组停放的库线,应有相应设备对转向架、车下设备、车上以及车顶设备进 行检查、维修和清洗作业。动车组日常运用的整备、清洁和排污作业在运用基地完成。自轮运转特种设备第150条 自轮运转特种设备是在铁路营业线上运行的轨道车及铁路施 工、维修专用车辆(包括轨道起重机、架桥机、铺轨机、接触网架线

25、车、放线车、检修车、大型养路机械等)。第151条 自轮运转特种设备须符合国家和铁道行业有关标准。重型轨道 车等自轮运转特种设备按列车运行时,运行监控记录装置、机车信号、列车无线 调度通信设备应作用良好,运行状态下应满足机车车辆限界的规定。第152条 自轮运转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审查、验收、试验、运用、37sKO检修及过轨技术检查,按铁道部有关规定执行。第七章 供电、给水设备牵引供电第153条 牵引供电设备应有牵引变电所、接触网、远动装置,以及牵引供电变电检测、试验设备,接触网检修、检测设备,绝缘子冲洗设备等。应具备快速抢修能力和调度系统。牵引供电调度系统应具备对牵引供电设备 状况实时远程监控

26、的条件,并纳入调度系统集中统一管理。第154条 牵引供电设备应保证不间断行车可靠供电。牵引供电能力必须 与线路的运输能力相适应,满足规定的列车重量、密度和速度的要求。接触网额 定电压值为25 kV,最高工作电压为27.5 kV,最低工作电压为19 kV。牵引变电所须具备双电源、双回路受电。牵引变压器采用固定备用方式并具 备自动投切功能。当一个牵引变电所停电时,相邻的牵引变电所能越区供电。平 均功率因数不低于0.9。接触网的分段、分相的位置应考虑检修停电方便和缩小故障停电范围,并充 分考虑电力机车牵引的列车(电力动车组)正常运行和调车作业的需要。双线电 气化区段应具备反方向行车条件。确需由车站接

27、触网引接小容量非牵引负荷时,须经铁路局批准。枢纽及较大区段站应设开闭所。枢纽及较大区段站的负荷开关和电动隔离开 关应纳入远动控制。第155条 接触网一般采用链型悬挂方式,其最小张力见第12表。接触线一般采用铜或铜合金线。第12表 接触网最小张力列车运行速度(km/h)综合张力(kN)接触线张力(kN)u 1202510120 v W1602813160 SS6 SS6B SS7 SS7B 6K1382.0SS7c1322.0s s7D s s7E s s91262.0s s887/891.6无列车供电/有列车供电8G、DJ1843.2按双节计算8K1843.4按双节计算内燃DF4、DF4B、D

28、F4C、DF4D1271.9DF5、DF7、DF7B DF7c1301.7DF7D1321.7山区型自重1273双司机室机车换长1.8df7E1451.8DF7G1321.8df81302.0DF8B1312.025t轴重,自重139tDFh1331.9DFug1332.052sKO第16表 车辆重量及长度表种 类机 型自重(t)换算 长度备注内燃dfh2581.2dfh3841.7dfh5811.4BJ841.5nd21141.6nd31221.7nd51261.8ny6 ny71242.11.客 车客车种类平均每辆总重量平均每辆换算长度各种客车按车体外部标记计算按车体外部标记计算2.货 车

29、货车种类平均每辆自重平均每辆换算长度标记载重50t四轴棚车21.01.3标记载重60t四轴棚车23.01.5标记载重60t四轴棚车(P62、P63)24.01.5标记载重58t四轴棚车(P64)25.41.5标记载重70t四轴棚车23.81.6四轴棚车戊5)26.01.5标记载重50t四轴敞车20.01.3标记载重60t四轴敞车(C60、C62、C62M、Cf)21.01.2标记载重60t四轴敞车65)21.01.3标记载重60t四轴敞车(C62A、C62B)22.01.2标记载重61t四轴敞车(C63)22.51.1标记载重60t四轴敞车(C61)23.01.1标记载重70t四轴敞车23.6

30、1.3标记载重80t四轴敞车20.01.1标记载重50t四轴集装箱平车(X6A)18.21.3标记载重50t四轴平车18.01.2标记载重60t四轴平车20.01.3标记载重70t四轴平车23.81.5四轴平车(N15)17.00.9标记载重60t四轴罐车(G70)19.81.1标记载重50t及以上四轴罐车23.01.1标记载重50t四轴罐车(G14)26.01.153sKO续上表货车种类平均每辆自重(t)平均每辆换算长度标记载重70t四轴罐车23.81.1标记载重50t四轴毒品车26.01.5风动石硝车(KB23.01.1散装粮食车(L17)23.51.3散装水泥车(U15)19.01.1散

31、装水泥车(U60)25.51.2家畜车。1)16.01.0家畜车。2)21.51.3家畜车。3)19.01.0家畜车。4)23.01.3加冰冷藏车(Bn)34.01.3加冰冷藏车36、B8)34.01.6注:1.旅客列车重量按客车总重(包括旅客及行李的重量)计算,回送空客车按自重计算;2.列车中其他各型货车的自重及换算长度和货物的重量按铁道部铁路货车统计规则规定计算;3.机车、车辆长度的计算,以前后两钩舌内侧面距离按11m为换算单位(1辆),各 型机车、车辆按上述换算单位得出的比值,称为换算长度。第17表 轨道起重机重量及长度表型 号名 称自重换算长度NS1601160t伸缩臂式内燃轨道起重机

32、1841.1吊臂平车381.9NS1602160t伸缩臂式内燃轨道起重机1841.1吊臂平车521.8N1601160t固定臂式内燃轨道起重机1871.1吊臂平车33.51.9N1602160t固定臂式内燃轨道起重机1761.1吊臂平车522.2NS1601G/NS1601GT160t伸缩臂式内燃轨道起重机1801.1吊臂平车381.9NS1602G/NS1602GT160t伸缩臂式内燃轨道起重机1841.1吊臂平车522.2NS1251125t伸缩臂式内燃轨道起重机1371.0吊臂平车371.9NS1252125t伸缩臂式内燃轨道起重机1351.1吊臂平车411.6NS1001loot伸缩臂

33、式内燃轨道起重机1381.0吊臂平车321.854铁路门户阿续上表型 号名 称自重(t)换算长度N1002/N1002Aloot固定臂式内燃轨道起重机1301.0吊臂平车31.41.8NS100Gloot伸缩臂式内燃轨道起重机1381.0吊臂平车321.8NS100GTloot伸缩臂式内燃轨道起重机1381.0吊臂平车381.8NS0631/NS063263t内燃轨道起重机931.1吊臂平车361.6N0601/N060260t内燃轨道起重机801.0列车制动限速及其编组要求第201条 列车的换算闸瓦压力,按第18、19表规定计算。第18表 机车计算重量及每台换算闸瓦压力表种类机 型计算重量(

34、t)换算闸瓦 压力(kN)电力SS1、s s3 s s6138700SS3B、SS6B138680SS4184900s s7138840s s7E s s9126770s s888450DJ118411206K1387808G、8K184880内燃DF124550df2110500DF4 DF5 DF7、DF8 DF138650DF7B、DF75 DF7D138580df8B150720dfh260400dfh385550dfh584500BJ90560nd2118560nd3126640nd5135960ny6 ny7134500注:按铸铁闸瓦换算闸瓦压力。55钱路门户而第19表 车辆换算闸

35、瓦压力表种 类车 型每辆换算闸瓦压力(kN)自动制动机列车 主管压力(kPa)人力 制动 机500600客车普通客车(踏面制动,120km/h)35080新型客车(盘形制动,160 km/h)单层480(200)80双层550(220)80动车 组内燃动车组(18t轴重)600(240)80电力动车组(16t轴重)550(220)80行邮 行包 列车行邮列车普通(踏面制动,120 km/h)35080特快(盘形制动,160 km/h)480(200)80行包列车(18t轴重)重车位350(210)40空车位140(80)40货车普通货车(21t轴重)重车位300(180)340(200)40空

36、车位120(70)140(80)40普通货车Q3t轴重)重车位330(200)370(220)40空车位130(80)150(90)40重载货车(25t轴重)重车位360(220)410(250)50空车位150(90)170(100)50注:1.按铸铁闸瓦换算闸瓦压力,括号内为合成闸瓦(片)换算闸瓦压力。2.空重车自动调整装置的空重位压力比为1:2.5;对装有空重车手动调整装置的车辆,当车辆总重(自重+载重)达到40 t时,按重车位调整。3.旅客列车、行邮行包列车自动制动机主管压力为600 kPa;其他列车为500 kPa。长 大下坡道区段及重载列车自动制动机主管压力由铁路局规定,报铁道部批

37、准。列车制动限速受每百吨列车重量换算闸瓦压力及下坡道坡度限制。计算制动 距离800 m的货物列车按第20表规定;普通旅客列车及快速行邮列车按第21 表规定;其他列车须满足第22表规定的换算闸瓦压力最小值,列车下坡道制动 限速随下坡道千分数的增加而递减,坡道每增加1%。,限速减少1 km/h。56铁路门户阿第20表 货物列车制动限速表(km/h)(计算制动距离800m,高摩合成闸瓦)440506080100120140160180200220240260280300320340360380400420 44046004550546168737882879194981011051081424751

38、606671768186909397100104107240454958657075808589929699103106109337434856636974798488919598102105108435414655626773788387909497101104107110533394553606671768286899396100103106109631374351596570758085889295991021051081117283541505763697479848791959810210510811183339485661687378838690949710110410711093

39、138475460667277828589939610010310610911210293746525965707681848892959910210510811111354451576469758083879194981011041071101121233424956636874798286909397100103106109111132940485562677278818589929699102105108110112143846536066717780848891959810110410710911115364552596570767983879094971001031061081101

40、131634435158636975788286899396991021051071091121732425057626874778185889295981011041061081111840485561677276808487919497100103105107110112193947546066717579838690939699102104106109111203746535965707479828589929598101103105108110注:1.每百吨列车重量的高摩合成闸瓦换算闸瓦压力不得低于180kN(87kmAi),货车装用 高磷铸铁闸瓦时的换算闸瓦压力按相应高摩合成闸瓦换算

41、压力的170%计算。2.对于超过20%。的下坡道,列车制动限速由铁路局根据实际试验以命令规定。3.i为下坡度千分数(。);p为每百吨列车重量的换算闸瓦压力,单位KN;u为货物 列车制动限速,单位km/h o4.本表每百吨列车重量的换算闸瓦压力计算不包括机车。57钱路门户而第21表 旅客列车制动限速表(km/h)(计算制动距离800 m,高磷铸铁闸瓦)5005205405605806006206406606807007207407600106107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10510710810911011111311411511611711811

42、81192105106107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831041051071081091101111121141151161171171184104105106107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75103104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66102104105106107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67102103104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581011021041051061071091101111121131141

43、151159100102103104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4101001011031041051061071091101111121131141141199101102103104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31299100101103104105106107109110111112113113139899101102103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214979910010110310410510610710911011111211215979810010110210310510610710810911011

44、111116969899100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79697981001011021031051061071081091101101895969899100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994969799100101102104105106107108109109209495979899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注:1.每百吨列车重量的换算闸瓦压力不得低于660 kN(115 km/h);否则,应进行甩挂,特殊原因不能甩挂时,须经铁路局(跨局列车须经铁道部)调度批准,限速运行。2.对于超过20%。的

45、下坡道,列车制动限速由铁路局根据实际试验以命令规定。3.i 为下坡度千分数(。);P为每百吨列车重量的换算闸瓦压力,单位kN;u为旅客列 车制动限速,单位km/h o4.本表每百吨列车重量的换算闸瓦压力计算包括机车。5.本表适用于快速行邮列车。第22表 其他列车换算闸瓦压力最小值(每百吨列车重量,平直道)制动方式车 型换算高摩合成 闸瓦压力(kN)换算合成 闸片压力(kN)踏面制动行包列车250快运货物列车200盘形制动特快、快速旅客列 车,特快行邮列车32058铁路门户阿第202条 列车中的机车和车辆的自动制动机,均应加入全列车的制动系统。货物列车中因装载的货物规定需停止制动作用的车辆,自动

46、制动机临时发生 故障的车辆,准许关闭截断塞门(简称关门车),但主要列检所所在站编组始发 的列车中,不得有制动故障关门车。编入列车的关门车数不超过现车总辆数的 6%(尾数不足一辆按四舍五入计算)时,可不计算每百吨列车重量的换算闸瓦 压力,不填发制动效能证明书;超过6%时,按第201条规定计算闸瓦压力,并 填发制动效能证明书交与司机。关门车不得挂于机车后部三辆车之内;在列车中 连续连挂不得超过两辆;列车最后一辆不得为关门车;列车最后第二、三辆不得 连续关门。对于不适于连挂在列车中部但走行部良好的车辆,经列车调度员准许,可挂于列车尾部,以一辆为限,如该车辆的自动制动机不起作用时,须由车辆人 员采取安

47、全措施,保证不致脱钩。旅客列车不准编挂关门车。在运行途中如遇自动制动机临时故障,在停车时 间内不能修复时,准许关闭一辆,但列车最后一辆不得为关门车。第203条 列车在任何线路上的紧急制动距离限值按第23表规定。第23表 列车紧急制动距离限值表列车类型最高运行 速度(km/h)紧急制动 距离限值(m)旅客列车(动车组)12080016014002002000行邮列车1208001601400行包列车1201100货物列车908001201400列车中车辆的连挂第204条 列车中相互连挂的车钩中心水平线的高度差,不得超过75mm。第205条 列车中车辆的连挂,由调车作业人员负责。连结软管,有列检

48、作业的始发列车由列检人员负责;无列检作业的,由调车作业人员负责。59铁痣门户同第206条 列车机车与第一辆车的连挂,由机车乘务员负责。单班单司机 值乘的由列检人员负责;无列检作业的列车,由车辆乘务员负责;无车辆乘务员 的列车,由车站人员负责。列车机车与第一辆车的车钩摘解、软管摘结,由列检人员负责。无列检作业 的列车,车钩、软管摘解由机车乘务员(单班单司机值乘的由车辆乘务员)负责,软管连结由车辆乘务员负责;无车辆乘务员的列车,由机车乘务员(单班单司机 值乘的由车站人员)负责。列车机车与第一辆车电气连接线的连结与摘解由客列检作业人员负责,无客 列检作业人员时,由车辆乘务员负责。货物列车本务机车在车

49、站调车作业时,无论单机或挂有车辆,与本列的车辆 摘挂和软管摘结,均由调车作业人员负责。旅客列车在途中摘挂车辆时,车辆的摘挂和软管摘结,由调车作业人员负责,其他由列检作业人员负责,无列检作业人员时,由车辆乘务员负责,必要时打开 车门,以便于调车作业。第207条 密接式车钩摘挂作业时,按下列规定办理:1.调车作业前,车站应通知列检人员(车辆乘务员)到场并打开车门;2.车辆的摘挂和软管的摘解由调车人员负责,其他由列检人员负责,无列检 作业时由车辆乘务员负责;3.摘车时,调车人员应确认软管及电气连接线均已摘开,并将车钩扳手扳开 且固定后,方可摘开车辆。列车中的车辆检查及修理第208条 列检作业应按规定

50、范围和技术作业过程进行。主要列检所的车 辆检查与修理应有分工,并进行平行作业。尽量组织不摘车修,减少摘车临修,充分利用技术检查时间,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修作业,保证发出的列车符合质 量要求。第209条 车辆编入列车须达到运用状态。下列主要部件,必须作用良好,并符合质量要求。1.转向架:60钱路门户而(1)轮对、轴承、摇枕、侧架(构架)、弹簧、吊轴、制动盘;(2)同一转向架旁承游间左右之和(弹性旁承及旁承承载结构的除外),客车为2 mm6 mm,货车为2 mm20 mm;常接触式旁承上下无间隙;(3)车辆轮对的允许限度应符合第24表的要求。第24表 车辆轮对允许限度表-纹_臣电”类项 i-客车货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