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生的个体差异每当老师在教学中会发现,有一些学生学得又快又好,而有的同学学得既慢又没有掌握,有的学习积极、听课认真、而有的同学不爱学习而表现迟缓。这些问题的答案都与学生的个别差异有关。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按照教学对象的不同提供教学方法和内容,是教师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个体差异,也称个别差异、个性差异,是指“个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它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质的性格异指心理生理特点的不同及行为方式上的不同,量的差异指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活动或行为特点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正是由于这种“
2、全面”的差异性,才使得人与人之间各有千秋,千差万别。但另一方面,个体差异又是有限的,人与人之间,特别是教育教学情景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只是在部分心理特征上有明显的或根本的差异。个别差异也可以由学生的心理个别差异造成。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教师说,这个学生会聪明,那个学生比较迟钝;这个学生有音乐才能,那个学生绘画很出色,你们这个学生活泼好动,善于交际,那个学生沉默寡言,喜欢深思。其实这就是人们之间表现出来的心理上的个别差异。其主要的差异表现在:一、学生的智力差异。智力水平差异指的是个体之间或个体内部智力水平高低不同的程度。智力的成熟有早晚之分,有些人早慧,有些人智力发展的较晚,幼年时期显得平庸或笨拙,但成
3、年以后开始显露才能。例如:在小学甚至到初中女孩的成绩一般会好于男生,但是高中后女孩成绩会落差很大而男孩的成绩突飞猛进,因为男孩的智力发育趋于成熟。这是由智力差异导致。二、学生的人格差异。个人与社会有关的完整而稳固的行为倾向的总和。研究表明,人格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人际关系及身心健康有重要影响。其中存在学优生与学差生的人格差异,乐学与厌学学生的人格差异,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的人格差异。包括冲动型和沉思型,三、学生认知方式差异。认知风格与学生的性格相关,而且与学生的情感和动机特征相关。不同人对问题的思考速度存在着非常显著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冲动型与沉思型的区别。冲动型与沉思型是两种特点迥然不同
4、的认知风格。沉思型认知方式的特点是反应慢,但精确性高。这种学生总是把问题考虑周全以后,再作反应,他们看重的是解决问题的质量,而不是速度。但是当他们回答熟悉的比较简单的问题时,反应也是比较快的。在回答比较复杂的问题时,沉思型的特点表现得更得为明显。沉思型学生的信息加工策略多采用细节性加工方式,所以他们在完成需要对细节做分析的学习任务时,学习成绩会更好些。但是,对于那些反应既慢准确性又差的学生,则不属于沉思型,而属于慢一非正确型。所以,这一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反映了人们对自己回答问题有效性的思考程度。在学习上,这两种认知方式也存在着差异。沉思型的学生阅读能力、记忆能力、推理能力、创造力等方面都表现比
5、较好。而冲动型学生会出现阅读困难,常伴有学习能力缺失,学习成绩不太好。因为阅读、推理需要细心分辨,粗心大意的学生会处于不利的地位。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传统教学条件下,智力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的预测指标。然而,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个别差异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教师要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确定教学的进程,认真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没有完全一样的事物,学生也一样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别,关注每一个学生是新课标的要求
6、,也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努力实现的。学生的发展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课堂上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更大限度的发展差异的优势,使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里,得到更多的收获。针对不同学生的现实情况和不同要求,分层次制定教学目标。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应在他们最近的发展区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布置作业时,提出不同要求,学习较差学生可选择较容易的习题,而学习能力强的则可以布置一些拓展练习,。由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的将问题分成有难易程度的问题,将容易的问题让学生回答,把难一点的问题给学习程度好的同学回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班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集体教学上,使教学内容和进度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
7、平和接受能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要在面向多数的集体教学中兼顾两头,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注意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我们要了解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情况,及时注入不同的信息,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后进生能回答的问题,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以达到大面积丰收。对于学习成绩差、学习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不能放任不管,更不能歧视他们。教师对他们要热情关怀,循循善诱,加强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增强学习的信心,逐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例如在教学应用题的时候,练习中可以要求差生完成基本的练习题和稍有变化的题目,学习好的学生在做完后,再做一些较难的题目,或者让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同时应该尊重差生的人格,了解差生的需要,防止差生因不平等情感而产生逆反心理。师生应当尊重,互相信任,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更重要的培养差生的自尊心,肯定他们的长处和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