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53KB ,
资源ID:3101508      下载积分:8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310150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新闻学概论复习要点.doc)为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新闻学概论复习要点.doc

1、 新闻学概论复习要点1、 新闻学的研究对象、中心议题、主要内容研究对象:是研究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规律的科学,重点研究新闻事业产生、发展和运行的规律,它和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新闻现象:我们生活的客观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各种新的事实,人们可以直接或间接经验这些事实来思考、决策和行动,即通过经验新的事实来为自己的生活和发展服务,这种现象叫做新闻现象。新闻活动:人们自觉收集整理和传播的经验事实以增益他人的活动称为新闻活动。中心议题: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主要内容:新闻学包括理论、历史和应用三部分内容,即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和应用新闻学。理论

2、新闻学是从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出发,重点考察新闻事业,采用定性或定量方法,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系统总结和阐明人类新闻活动的一般规律,以对当前和今后的新闻实践作理论指导。历史新闻学是通过对人类社会既往新闻活动,特别是新闻事业的研究,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一方面可为当前和今后的理论研究提供历史材料,另一方面又可为当前和今后的新闻工作提供历史借鉴。应用新闻学是通过对具体新闻业务工作和新闻传播技能的研究,概括总结出从事新闻工作的具体原则、方法和技巧,以直接指导实际的新闻业务活动。它涵盖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摄像、新闻事业的经营管理等全部新闻业务领域。2、

3、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理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盛行于北美尤其是美国。主要观点:1.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3.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4.对事实的信念,客观地反映事实。具有一定的空想片面性。社会责任论:要求报刊对全社会负责,要求:1.就当日的事实在赋予其意义的情景中的真实、全面和智慧的报道2.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3.供社会各群体互相传递意见与态度的工具4.呈现于阐明社会目标与价值观的方法5.将新闻界提供的信息流、思想流和感情流送达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途径。发展新闻学极权主义理论:享有新闻自由的主体是独裁统治者、经政府特许的个人。报刊的目的是统一思想消灭反对意见

4、,保持现状巩固特权。报刊的功能是传播统治者认定的“真理”,传达政令。苏联共产主义理论(党报理论):享有新闻自由的主体是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政府,报刊的目的是统一思想巩固政权,促进社会发展。报刊的功能是充当集体的宣传者、鼓动者和组织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3、 “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意见自由市场的理论最早是从英国的约翰密尔顿(John Milton)的论出版自由一书中引申出来的。“真理的自我修正”是由李普曼提出。首先,报刊提供一个平台,在这里,各种意见不断碰撞,这里就是意见自由市场,在意见碰撞的过程中,真理有的时候会被挤掉,谬论占据主导地位,但学者相信,真理最终会战胜谬误,这样的过程叫做真

5、理的自我修正。4、 社会责任论和自由主义理论的关系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论享有新闻自由的主体资本家享有社会责任感的报刊从业人员报刊所有权资本家资本家、政府、社会团体报刊的目的建立“意见的自由市场”成为“第四等级”建立意见的自由市场,保障每个人的言论自由,而不只是富人的自由报刊的功能提高人民文化水平,服务于民主政治,保证人民自由权利提高人民文化水平,服务于民主政治,保证人民自由权利,促进经济发展,提供高尚的言论管理方法极端个人主义,完全放任自由竞争,反对任何干涉实行报业专业化,成立报业评议会,政府发行报纸,政府制定法规,已保障新闻自由,提倡新闻自律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是为了确立、维护和发展新闻自由所

6、作的理论探索。力图以理论的形式来阐述、论证新闻自由的合理性、必然性;而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则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主要内涵,并由此确立其基本原则。主要观点是1)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 3)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 4)对事实的信念。社会责任论:对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作某些修正、修补,或者说社会责任论是嫁接在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树干上的新枝而已。报刊要对全社会负责,并对报刊提出五项基本要求:1)就当日实践在赋予其意义的情境中的真实、全面和智慧的报道 2)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3)供社会各群体互相传递意见与态度的工具 4)呈现于阐明社会目标与价值观的方法

7、5)将新闻界提供的信息流、思想流和感情流送达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途径。两者之间的关系:5、 社会责任论并没有抛弃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的基础仍旧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只不过对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作某些修正、修补,或者说社会责任论是嫁接在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树干的树枝而已。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核心是反对政府对报刊活动的任何干预,而社会责任论主要强调共公众接近媒介的权力,对媒介的时效性提出要求,同时指出当媒介承担社会责任或无自由状态时,政府应出面进行干预。6、 发展新闻学它的核心内容是国家的发展尤其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促进国家发展尤其经济发展。从这样的核心内容出发,发展中国

8、家的新闻媒介都程度不一地和政府保持一致,宣传政府的施政纲领;都十分注重新闻媒介都守望、整合、教育、娱乐功能。7、 新闻的基本特点(容易出辨析题)与生俱来的两个基本特点:真实和新鲜。狗咬狗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那么他就应该尽可能多的向人们提供可以查证的事实,也不妨做些分析,但应尽可能避免下判断。新闻应具备新鲜性、趣味性、显著性、重要性、接近性,这个说法是片面的,积极方面讲,它反映了新闻采访、新闻选择的一个具体要求,反常的事实确实比较吸引受众,但消极方面,他可能诱使新闻工作者去猎奇、追逐耸人听闻的消息。适合西方不适合我国。(为什么必须真实和迅速?处

9、于人类求生存求发展的需要,需要及时了解周围世界的变动,以便及时作出决策,采取行动,一切正确决策的前提是情况报告必须是真实的、全面的。)8、 新闻的定义国内理论界有代表性的定义 (1)新闻是的报道或传播。(2)新闻是的意识,或意识形态 (3)新闻是信息(4)新闻是的事实芮必峰认为:从本体论着眼,新闻就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经验并关注的新鲜事实,这里的“经验”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后者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前者则表现为人的“亲身传播”或“体内传播”。新闻界普遍接受的两种观点: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新闻是报道,表达出新闻的形式新闻是信息,表达出新闻的实质。9、 新闻本源

10、/新闻来源新闻来源:是指新闻从何处获得,即新闻的依据的事实来源,又称新闻出处。交代新闻来源的最大目的是让受众了解该新闻的权威性、可靠程度,让新闻来源部分地为报道的真实性负责。新闻来源一般有三条路径:一是记者采访他人;二是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三是查阅有关资料或他人来信。新闻本源: 产生新闻的根源。在新闻与客观事实的关系中,事实是构成新闻的根本因素。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事实在先,新闻在后。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10、 新闻要素是指构成新闻的必须材料。五要素指谁、发生什么事、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发生的原因,whowhatwherewhenwhy.也有将事情经过作为要素之一(how).有助于记者采

11、访时弄清每一个新闻要点,有助于抓新闻重点,有助于明了新闻题材的要义。11、 硬新闻/软新闻以新闻与读者的关系来划分,分成硬新闻和软新闻。1. 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受众通常以严肃的心态来接受这些新闻的。其间不易获得立即的快慰,施拉姆说这类新闻只能给人带来“延缓性报偿”。2. 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使其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软新闻的发生往往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多数属于延缓性新闻,也没有时间的紧迫性。12、 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信息的定义可

12、以分为广义信息、一般信息、狭义信息。广义信息是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属性。一般信息是指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狭义信息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新闻学中狭义的概念。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而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新闻与信息的联系与区别:新闻不是一般的信息,而是关于事实的信息。信息的范围比新闻要广,信息包括新闻,新闻是信息的一种。 信息特点:(1)最基本的特点:信息包含新的情况、新的知

13、识、新的内容。(2)与新闻报道结合看,有以下特点:共享性或称使用不灭性:是信息和物质的显著区别;扩缩性: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压缩也可扩展;组合性:两个及以上的信息有机组合可产生新信息;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对信息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相对性:和人们对外界信息的选择性注意相关。新闻学引进信息概念的原因:A解决“事实”不能传递的问题,关于事实的信息是可以复制和传播的。B解决“新闻”(报道)与宣传(品)不分的问题。如果把新闻理解为一种信息,就可以把耳熟能详的宣传内容排除在外。C经过努力找出一个计算“新闻”信息量的公式,以提高新闻传播的质量和效率。新闻与宣传的联系与区别:宣传和新闻都是一种普遍的

14、社会现象,两者都是从人类一诞生就开始了。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利用新闻来进行宣传,但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这是两者最基本的区别。两者出发点不同。宣传的出发点是出于宣传者自身的需要,他们把一定的观念传播出去,让受众了解、理解、接受,从而争取受众的信任和支持。而新闻的出发点是出于受众对信息的需要。归宿点不同。宣传者传播一定的观念最终目的是要人们理解它、接受它、支持它。而新闻发布者发布新闻,除了以新闻谋利外,对新闻本身没有自己的主观意图,任凭新闻接受者对自己去分析、判断,作出决策。传播的方式不同。宣传可以用同一形式向人们重复地传播一种观念,而新闻却不可以。传播的要求不同。新闻要求真实、全面、客观、

15、公正、及时、准确,但宣传只需要求定性的准确,即观点和材料的统一。新闻与舆论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舆论作为公众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舆论具有公开性、公共性、紧迫性、广泛性和评价性等特性。新闻媒介在舆论形成中的作用:反映并代表舆论;引发舆论;引导舆论舆论监督:公众通过舆论这种意见形态,对权力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公众人物(政治家、艺术家、演:艺界人士、企业家和其他社会活动家等)自由表达意见看法的客观效果。当前“舆论监督”的主要问题:地方保护主义使媒介对地方权力组织的监督非常困

16、难;被监督者造成的新闻官司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媒介的监督;媒介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易给后续监督造成困难。13、 新媒体的特点交互性、分众性、复合性、个性化即时:新媒体时代,它与全国各地正在发生的新闻同步报道才叫新闻,2008.5.12,,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地震,14时46分,新华网发出第一条快讯。海量:信息量剧增,信息多样化,同时搜索引擎、云方式等等管理应用先后被开发出来。互动:借助数字化技术,传授双方不再是固定的,而是随时可以进行角色转换,即可以收听阅读也可以编辑发布信息,还可以与他人讨论互动。个人化:更加个性化,可以找到符合个人所需和特点的信息和操作。融合:几乎拥有了所有的传播方式:文字、图

17、片、音频、视频、动画等等,多媒体化,极大地丰富了新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14、 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了解)15、 新传播革命(了解)16、 舆论新格局新老媒体互动,形成舆论新格局。老媒体是指传统的三大媒体: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是指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打破了原来传统媒体对舆论的垄断。开始出现了两个舆论场:一个以传统媒体为阵地的舆论场,一个以互联网为阵地的舆论场。舆论新格局如何形成?新老媒体经常互动,它们扬长避短,发挥各自优势,逐步形成新格局:在各类网络舆论事件中,大部分由网民通过新闻网站、博客、微博、论坛等,首先提供第一手资料或披露某些材料,瞬间在各大网站转

18、载,引发网民关注,或转发,或跟帖;传统媒体闻风而动,或深入调查,提供事实真相,或发布评论,表明立场态度,指出问题的关键,从而引发网民更广泛、更深入的讨论,提供更多更细致的内幕材料,发帖,更贴,对事情将进一步发酵,最终指向当事人或单位不得不出门表态度,相关政府机构介入调查、处理问题;于是新老媒体围绕着当事人表态度、政府调查、处理再次讨论。这样,新老媒体相互融合,推波助澜,把舆情不断推向高潮,指导事情解决。舆论新格局的特点:(1) 自发性(2) 突发性(3) 鲜明的指向性(4) 诉求明确、直接(5) 故事情节戏剧性,传播符号的娱乐化(6) 网上网下开始频繁互动,而且发生几率在上升。互联网三大公害:

19、谣言泛滥、侵犯隐私、群体极化。17、 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基本规律(了解)18、 新闻媒介的共性、特性和个性(了解)19、 中国新闻事业的性质(辨析)性质:新闻媒体既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喉舌。辨析:是不是要让纯市场来支配新闻事业?不能,因为这样会1.失去了新闻的特性,变得娱乐化、低俗化,不能以商业利益做直接法,严肃新闻边缘化,新闻堕落。2.商品性可确保其经济一定程度独立,从而保持言论独立。3.中国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决定。新闻业在市场经济中孕育而成,作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近代新闻业建立在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新闻同样具有商品的一般特征,能够满足人们的特定需求,具有使用价值,并

20、通过市场实现交换价值。再加上出版发行的盈利目的,使之不可避免地具有商品性。所以,商业化、市场化是新闻事业发展的方向;新闻也是一种商品。但是新闻媒介产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新闻作为精神劳动的成果,以意识形态为主呈现,以智力劳动为主生产,以信息服务为功能。更重要的是,它的真正价值,在于社会效益而不是经济效益。20、 新闻事业的功能一、 沟通情况,提供信息(信息功能)新闻媒体是以来“沟通情况、提供信息”而存在的,这是新闻媒体的第一功能。是保持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的一个最有效手段,尤其是发生重大事件时。例如非典信息公开,不仅没有恐慌,更加众志成城。二、 进行宣传,整合社会(宣传功能)通过反应、影响、引导社

21、会舆论来实施,通过宣传形成新的社会舆论,从而影响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三、 实施舆论监督(监督功能)对非法乱纪行为和腐败分子产生强大的威慑力,形成第四势力,对当局也进行监督。四、 传播知识,提供娱乐文化娱乐功能,主要和人们生活生产工作有关,提高人们的欣赏水平,满足人们正当的好奇心理的追求。五、作为企业,赢得利润盈利功能。21、 新闻媒介的正负效应(了解)22、 媒介生态传媒业在新的生态环境下运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全球化时代:意味着我们星球上发生的事情失去了地域的局限,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最后发展成为全球化的金融危机让我们感受到了全球化效应,而全球化的基础就是信息,信息传播最基本的

22、问题就是话语权的争夺。2. 高风险社会:主要是各种自然灾害以及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社会矛盾等等冲突聚在一起,形成共生高发期。媒介可以化解风险,但其本身也是个风险源,因此媒介责任巨大。3. 多元社会:市场经济下,利益格局在改变,不同利益群体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表达意见,就出现了社会的多元诉求。23、 风险社会(了解)24、 文化帝国主义(了解)25、 新闻自由国际新闻学会给新闻自由的定义是自由接近新闻,自由传播新闻,自由发行报纸,自由表达意见。美国新闻学者的定义是新闻摆脱政府、政党、社会、经济等压力,以服务公众为前提,在民主政治的法律保护下,享有言论、采访、传递、阅读、收听及发表的自由,叫新闻自由。

23、新闻自由的四条标准:采访自由、传递自由、出版自由、批评自由。芮必峰总结:新闻机构所拥有的自由采访、发布、传播、出版新闻信息和表达意见的权利,实际上,新闻自由并不是新闻传播者的职业 特权,而是公民拥有的宪法权利在新闻传播领域的表现。这种不受任何限制、不受任何约束的绝对新闻自由仅仅是一种理想状态,也不可能实现,因为任何一种物质拥有绝对自由的时候都是一种极权,都将不复它原本存在的意义。因此新闻自由必须受到特定的、具体的社会环境的制约和控制。26、 世界新闻媒介的三大运行体制一、 以美国为代表的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完全商业化运作机制名义上独立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不受政党政府的控制,基本上依靠广告收入

24、作为主要的财源,基本特点是:1.以盈利作为最终目标2.以收视率作为节目制作、播出的直接目标3.以迎合受众为节目策划的基本原则(媚俗低级倾向)4.垄断竞争是美国整个广播电视业运作的基本模式。二、 以西欧各国为代表的公司并举的双轨制运作体制公私兼营。鼓励私营的同时保留公营的原因:政治上,旨在防止极少数人或集团垄断、控制全国舆论,保护政治多元化、西方民主制度;经济上相互竞争,但从不同渠道获得收益以避免恶性竞争;文化上旨在保护民族传统文化,避免外来文化、低俗商业文化带来的冲击。三、 以中国为代表的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运作体制特点:1.电视台所有权完全国有2.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喉舌3.电视台义不

25、容辞的承担着宣传党和政府的重大理论、方针、政策的职责。4.电视台的经费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都由政府直接拨款。27、 编营分离在传媒业,新闻生产和经营必然分开,在编辑部和广告部之间要筑起一道防火墙,防止广告经营部对编辑部的干扰,保证编辑的独立性,使新闻生产保持客观性和公正性。28、 受众中心论指媒介的一切传播活动均以受众为中心。在传播系统的诸要素传播者(传者)、传播内容、受众、反馈、效果、环境中,媒介的一切传播活动均以受众为中心,受众是传播系统的主体,传播系统的其它要素围绕受众展开。显然它是和传者中心是相对而言的。受众中心论的实质就是传播活动要以满足受众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传播受众喜闻乐见的

26、内容和信息.反应他们的呼声、愿望和要求。29、 不同的受众观作为传播对象的受众、作为消费者的受众、作为公民的受众。一、 受众阅听人从传播学角度来看,受众是新闻接受者最主要的身份,也可称为阅听人,如魔弹论、有限效果论、培养论等,这一学术体系中,表面上重视接受者的研究,实际上受众是作为传媒的“对象”“他者”存在的,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存在一种病不平等的相互沟通关系,受众虽然可以有反馈,但零星个体微弱声音不足与传播主体气势如虹的声浪相抗衡。二、 群众被宣传者、学生这一身份的被动型在以宣传和启蒙为本位的媒介那里显得尤为突出,是呢些可能接受媒体传播观点、意见直至在立场态度上和媒体保持一致的群众。在这种受众

27、观引导下,媒介成了开启民智的工具。三、 大众消费者当新闻传媒把经济上的盈利看成主要的追求目标,主要成员由大众组成的受众实际上就成为它的潜在消费者,最为消费者存在的受众,也即作为市场的受众,仍然摆脱不了“他者”“客体”的身份,只不过由传媒“劝服”的对象便成了“捕获”的对象。四、 公众参与者公众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物,它们由公民组成,理智而乐于思考,有独立的自我意识,不易被他人左右。现代媒介提供意见自由市场和充分信息,这种传播活动颠覆了传统的“传者-受者”式的“主体-客体”传播模式,建立了新型的“主体-主体”双向互动的传播模式。30、 受众的特点1. 广泛性:指受众成员组合和地域分布上的广泛性。2.

28、 混杂性:受众广泛分布在社会各个角落,造就了受众群体成员的混杂性,每个个体之间又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这种混杂造成各自兴趣爱好、信息需求的多样化。3. 隐蔽性:总体上,受众对于新闻媒介来说是一种笼统的隐蔽的存在。媒介与分散的受众成员很难进行直接的双向交流,也很难得知具体的手中的个体特征。4.多:受众的数量庞大,心理特点:求知、求新、求同、求异31、 受众细分与受众定位细分:1.按照接触的媒介类别简单划分为报纸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2.按照人口统计学远离,受众群体内部可以按照性别、年龄、职业、地域、教育水平等再划分为不同次属群体。3.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频率,可分为稳定受众和不稳定受众。4.按照

29、受众信息需求,划分为一般受众和特殊受众。5.按照接触媒介的确定性分为现实受众和潜在受众。6.按照新闻媒介明确的传播对象,分为核心受众和边缘受众受众定位:1.区域定位:单独媒介传播范围特定有限,因此需要对一定区域内的受众确定为主要传播对象。2.受众职业身份定位:不同职业和身份的受众其对信息的需要也大不相同。3.受众年龄定位:不同年龄的人对信息需求不同,年龄定位也是核心受众定位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有时还是影响收视率、发行量、甚至广告收入的重要因素。4.文化教育程度定位:不同媒体、不同栏目对自身核心受众的文化教育程度的要求也不一样。定位时需要注意宽窄适度,有一定层次。32、 受众的权利知情权:指公民获

30、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具体可包括政治知情权、司法知情权、社会知情权和个人信息知情权。(传媒接近权)表达权:在新闻传播领域主要指,新闻媒介的表达自由和受众通过新闻媒介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和自由。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1.受众通过和借助新闻媒介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公共领域内的部门和各项活动依法行使批评建议和监督的权利。2.受众针对新闻媒介的活动所行驶的批评建议和监督的权利。33、 受众地位的变化(联系互联网时代下的新闻生产来思考)1.受者即是信息接收者,也是信息生产者、传播者。:自媒体具有4A 元素,即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报道任何事。打破了传统媒体信息发布的垄断权。2

31、.受众从被动接受信息到按需主动搜索信息。:手中可以通过连接搜索需要得到的信息,可以按需订制信息,信息接受的主动权在手中的手里。3.受众从被传媒指导到传媒被受众指导。可以借助新媒体,大胆自由的对媒体报道进行评论。34、 传者的权利(1)采访权:有消极权利和积极权利来那个方面:一,在公开场合和约定场合,记者在自主采集、访问的权利,他人不得干预;二,对负责特定的信息公开义务的主体,记者有索取信息的权利。 (2)编辑权:新闻传播者独立队新闻信息进行选择、处理和取舍的权利。(3)报道权:新闻工作者自由选择报道内容和报道方式的权利。(4)监督与批评权:新闻传播者通过新闻媒体对权力机构极其工作人员技艺社会公

32、众人物的行为公开报道、评论和批评的权利。(5)隐匿权:又称“秘匿权”、“消息来源保密”、“保护新闻来源”。指新闻传播者不公开消息提供者具体情况的权利。35、 新闻传播传受主体性新闻传播者的主体性:新闻传播者即传播新闻信息的人,现在多是属于一定政党并掌握先进手段的机构,即“组织化的个人”。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传播者传播信息担当的是感知信息、选择信息、表象信息和物化信息的工作,传者的主体性体现于对信息的选择、过滤和加工的过程。具体体现在:他们是新闻信息的“把关人”;拟态环境的构建者;“公共议题”的设定者。但同时他们的主体性总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传播者都不能仅凭主观意愿去把关信息、构建环境、设置议

33、题。只不过到现在信息环境有了变化,传者主体性与受众定位变化很相关,主体性削弱,受众自己构建拟态环境,受众介入把关。新闻接受者的主体性:新闻接受者作为认识主体,其认识客体或对象正是以文本形式存在的新闻成品,新闻接受者的主体性影响着他对新闻信息或新闻成品的理解和接受,这一过程体现的也是“主-客”关系。从人类社会生活环境来看,新闻接受者的主体性是由他们的社会性和实践性决定的。他们在接受新闻信息之前,就已经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他们本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者。从个体文化心理结构着眼,新闻传播者的主体性表现为对新闻信息的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36、 中国新闻事业

34、的工作原则坚持新闻真实性、指导性、群众性、战斗性和党性原则,是我国新闻工作的五项基本原则,这既是中国新闻事业基本性质的必然要求,也是党领导下新闻工作长期积累的传统。37、 新闻真实性(辨析,怎样真实?)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1. 新闻真实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新闻报道要真实地反映一个事件,必须注意它上下左右的联系,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中去抽取事实,而不是带着固定的观点到现实中找例子,或者孤零零的表现一个事件。2. 单个真实和整体真实:新闻真实性,不但要求每篇新闻都真实,而且通过连续不断的新闻报道反映出整个现实的真实。新闻工作者从整个现实出发,审

35、时度势,绝不漏报、瞒报重大新闻事件;力图做到新闻报道的平衡。3. 新闻真实和本质真实:本质真实不能成为新闻真实的衡量标准,新闻报道的真假只有一个标准,是否符合客观存在。4. 真实与真相:“离我们最近的是真实,离我们最远的是真相。”38、 舆论监督(了解)39、 新闻生产新闻生产是指新近变动的事实经过加工形成新闻作品的过程。新闻是被生产出来的,这话的含义不仅仅是指事实经过采访、写作、编辑最后成为新闻作品这样一个生产流程,更深的含义是指新闻是新闻生产者经过有意识的加工的产物,新闻生产者从而构建了新闻事件,进而构建了现实。决定新闻生产的主要因素:专业标准、法规、形势、决策者、市场、媒体的定位。前三个

36、要素构成新闻语境,后三个要素构成新闻场域。40、 场域(了解)41、 新闻选择新闻选择是新闻学专业知识、新闻工作经验和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的事实,这就是新闻选择。仅仅是对事实的选择。(1) 联系新传播革命来解答(2) 联系受众变化来解答(3) 技术参与新闻生产42、 新闻价值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以下几方面1. 时新性,事件是新近发生的而且是社会大众所不知道的,即时间近、内容新。2. 重要性,事件和当前社会生活以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势必引起人们的关心。例如政局变化、政

37、策变化、天气、重大灾害、疾病等。3. 接近性,地理上接近、心理上接近都可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力。4. 显著性,名人+普通事=新闻 普通人+不寻常的事=新闻英国戴安娜王妃死于车祸,正是因为后面有记者穷追不舍,司机为了摆脱记者高速驾驶导致悲剧。5. 趣味性这就是通常说的奇事趣闻,富有人情味和高尚的生活情趣,能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任何一件事只要具备了时新性和其他任何一项,就有成为新闻的可能。例如9.11事件人民日报一篇的报道,具有时新性,美国纽约作为世界经济中心,世人瞩目,具有显著性,更令人瞩目的是这是美国第一次遭受恐怖袭击,对美国以及世界在各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很多人生离死别,极富人情味,纽约

38、华人很多,世界各国也有同胞在,就有了心理上的接近性。42、宣传价值宣传价值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包含五个方面:1.与新闻媒介所持的政治主张、价值标准一致。2.针对性3.普遍性4.典型性5.时宜性43、 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专业主义在西方是理论界关注和讨论多年的概念。赫伯特.阿特休尔把媒介自己的思想体系概括为以下几条,接近对专业主义思想体系的概括:1、新闻媒介摆脱外界的干涉,摆脱来自政府,来自广告商甚至来自公众的干涉。2、新闻媒介为实现“公众的知晓权”服务。3、希望媒介探求真理,反映真理。4、新闻媒介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客观报道(既是一种报道方式,又是一种

39、新闻理念)中立的报道立场、真实的报道内容、客观的报道方式三方面。我们认为,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可以分为四个层面。终极意义上,它与新闻信息的自由沟通和交流相联系;职业意识层面,它规定了新闻工作者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性质;新闻伦理层面,它强调了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伦理和专业自治;新闻实务方面,规定了新闻报道的专业规范和操作原则。当前中国新闻专业主义空间的建构:当我们把这一套话语体系或概念移植到中国的土壤中时,就存在一个“本土化”问题,即根据中国的国情、中国的新闻体制以及中国新闻业的发展状况,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专业主义话语体系。目前我们在倡导新闻专业主义本土化的过程中,应当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树立公共服务意识,拓展公共话语空间。2、强化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准确的报道原则。3加大专业教育与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意识和专业化水平。4建立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44、 中国新闻改革(了解)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