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园故事教学 活动存在的问题与策略上一篇:如何让幼儿园小班数学.下一篇:幼儿教育中避免体罚的.发布者:谢惠芬摘要:故事中所展现的人物性格和情节的连贯性,符合孩子具体形象的思维发展特点,能够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和互动。但就目前幼儿园故事教学存在的许多问题,造成幼儿对故事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学习的成效不大。为此我提出了幼儿园故事教学活动教学水平的有效策略,以儿童语言经验为基本设计的出发点,保证设计出的活动符合儿童语言发展的需要,能使设计的活动对儿童语言发展真正起到促进的作用。关键词:幼儿、故事、教学、语言、活动正文:儿童故事是文学作品的组成部分,在幼儿园的语言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故事教
2、学也便成了幼儿园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开展故事教学活动前,要认真探讨故事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思想是否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而作为中班幼儿这一年龄阶段正是他们热切想知道外面世界有多精彩的时间,探索的欲望不多的膨胀。同时3至5岁的幼儿却是一个更为重要的第二个变质期,使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所谓的童言无忌在4至5岁幼儿身上出现的更为明显,在他们心理想到什么便说出来,根本不会考虑后果,我们应该重视孩子的关键期,要抓紧对孩子教育起决定作用的时期,进行教育。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语言发展中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语言环境。所以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在运用故事对幼儿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
3、深切的体会到了故事的魅力。其实幼儿故事就是用口语化的语言写出来,并适合幼儿读、听、讲,以叙述事件为主的情节生动的文学体裁。可在目前的幼儿园故事教学活动中仍存在一些需改善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如何做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一、目前幼儿园故事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一语言活动目标不明确,活动内容不实际。有的教师在制定的教学目标时只是为了单纯讲故事,很少甚至根本不考虑与幼儿的身体、感知等的发展相结合;有的只注重道德教育的目的,而忽视通过故事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还有的片面地注重通过故事教学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忽视通过故事培养幼儿理解、想象和创新的能力等。如故事驴小弟变石头中,设计的教学目标
4、是理解绘本内涵,体会故事人物的情感,激发对父母的爱。而忽略了故事本身的趣味性,没有引导幼儿对作品内容进行思考,带着疑惑去听故事。二老师主动地教,孩子被动地学,重单向传输,少互动交流。目前大部分老师由于时间的关系或者其他原因基本上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老师讲故事,孩子安静地听故事,听完后老师提出问题,孩子回答问题,本来有趣生动的一堂故事课,就这样变得枯燥乏味,老师代替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孩子很被动地听了故事,在故事树荫中,本来的教学目标是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感知光和影子的关系,引起探索兴趣。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片面让幼儿听课,让幼儿根据自己设定的问题得出预想的答案。这样所预期的故事教学目标效
5、果没达到,更别谈孩子的语言发展了。整个故事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导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而是活生生地剥夺了孩子的探索权和语言表达权,很大程度制约了孩子的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三语言活动形式过于单一,重倾听复述,少判断想象。孩子的参与过程的形式过于单一,可能很多老师认为语言活动就只是限制于语言领域,其实语言活动和其它领域如:音乐、美术、体育是想通的,只有把语言活动和其他领域相结合。才能让整个活动更加丰富、更加生动,孩子参与锻炼的机会就更多,更能够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全方面的发展。四教具准备不充分,缺乏创新意识。教具准备得不够充分,老师缺乏创新的概念,大部分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
6、听音乐、看图片,模式不变的教学活动设计,没能很好地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在活动的过程中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造成孩子学习的成效不大。在故事五彩石头路中描述的场景是幼儿生活中极少接触到的环境,单单依靠图片的教学是不能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的,他们所获得的知识也是停留在想象中。如果这节活动加入故事情景的导入,教师边讲故事边表演,引导幼儿想象五彩的石头路,延伸到用各种色彩给石头涂色,把幼儿的作品拼接成长长的彩色石头路。这样充分的让幼儿认识了“路”是怎样而来的,也让幼儿欣赏合作完成的石头路,感受成功的喜悦。二、提高幼儿园故事教学活动教学水平的有效策略。一科学、准确地制定活动目标。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确定目
7、标。目标明确的教育活动才是有针对性的,对儿童发展起直接促进作用的教育过程。首先要掌握儿童语言发展地规律,知道3至5年龄阶段的儿童他们语言发展水平到什么程度。了解本班儿童已有的语言经验,知道他们的发展需要。培养侧重倾听和表达的行为培养,或是欣赏文学作品、早期阅读的行为培养。如中班主题故事活动寻找夏天如果不分析故事内容及其蕴含的意义,教师只把目标定为:能认真听故事,并能复述故事;体验扮演不同动物角色进行故事表演的乐趣。而不是引导幼儿认识了解夏天的特征,萌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观察夏天的景色和各种树叶小草的变化,初步感知夏天。那么孩子只能单纯的学会讲故事,而不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认识故事中的小青蛙
8、在寻找什么,进而深入地理解了故事所要表达的情感。没能为幼儿提供发散思维的空间。2、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确定目标。故事教学活动的进行次数可根据幼儿对故事的掌握情况而定,但每一次活动的目标应有所变化,由浅入深,逐步提高要求,并且应在各领域中渗透、在生活中渗透、在环境中渗透、在家庭中渗透,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完成故事教学所需达到的总目标。如中班故事那是番茄吗,以发展幼儿复述故事的能力为总目标,如果活动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活动的目标可以稍浅一些,通过欣赏故事,了解故事内容,学习讲述故事中反复出现的对话和短句。第二次活动的目标则要加深,要求幼儿按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三部分记忆故事情节,掌握人物对话,进而复述和
9、表演故事。并且我们可以再美术活动中,绘画那是番茄吗,通过实体绘画为幼儿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同时与孩子一同制作番茄美食,从而延伸到生活中,让幼儿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不挑食。科学活动中,可以组织幼儿观察番茄和柿子苹果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二有目的地选择故事作品。我认为,这是故事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好的故事作品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作品选得好,故事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才有了保证。选择作品时,既要考虑到作品的教育功能、熏陶功能,更要考虑幼儿的欣赏趣味和欣赏能力。1、根据作品的价值性选材。传统的故事教学在作品选择上偏向于为道德与社会性教育服务,对故事自身的审美价值关注不多,幼儿的精神世界被塞满了太多的知
10、识与道德,对其身心发展并没有太多的好处。而优秀的幼儿故事作品总是富有诗性,有着蓬勃的艺术感和浓郁的儿童情趣,如歌一般动听,如画一般生动。如中班语言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即是诗与画的结合体,在柔和、静谧的月光下,一句“猜猜我有多爱你”的提问,引出了小兔子和大兔子诗一般的对话,优美的意境和爱的表达淋漓尽致,极富吸引力,适合幼儿欣赏和模仿。2、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选材。选择优秀故事作品时,还应关注幼儿的经验。如同在向我班幼儿展示老鼠皮皮换名片这一活动过程,虽然我设计了不少的名片来展示。但由于幼儿平时生活对名片接触的较少甚至没有。所以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么无法回答,要么答非所问。由此可见,幼儿的原有经验直接影
11、响着他们对故事的理解与情感的迁移。在故事的选择上,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原有经验,如何选择故事情节发展奇妙,能激发幼儿欣赏和阅读兴趣的彩虹色的花月亮做衣服;也可以选择故事描写生动有趣,有较多重复句式的三只蝴蝶;还可以选择故事语言丰富、刻画人物情感细腻的土豆娃娃猜猜我有多爱你等。幼儿更容易与这样的作品共鸣,产生“愿说”和“想说”的心理需要,从而有助于推进教学进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三巧妙地设计引导性问题。1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运用启发、探究等方法引导幼儿积极思维,获得对知识的理解。提问就是教师在学习内容与幼儿理解之间架设的桥梁,是激发幼儿积极思维的有效方法,教师该如何巧用提
12、问来促进幼儿深入地理解故事呢?在故事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原有经验、思维能力进行有针对性地提问,支持不同水平的幼儿学习理解故事。如对于中班幼儿提问时将“故事里有谁?”、“故事讲了什么事情?”、“是什么?”、“怎么了?”一一这些比较简单的问题直接提给思维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使他们经过简单的思维加工就能回答,建立信心。然后,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适度地追问,支持他们一步一步展开想象、分析,理解故事。然后,教师逐步加大提问的难度,将需要进行复杂思维加工的问题,提给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强的幼儿,如:“小鱼说;夏天在池塘里?为什么?”、“花蝴蝶说:夏天在漂亮的花丛中”,“太阳说:夏天在蓝蓝的天上”“夏天,
13、到底在哪里呢?”这样教学帮助不同水平的幼儿联系故事情节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分析、推理,从而理解故事。2有层次性的提出问题。在故事教学中,教师除了向不同能力的幼儿提不同的问题外,还应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设计具有递进性和层次性的跟进问题,支持幼儿层层深入地思考和理解故事。如如月亮姑娘做衣服故事中,我们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预设了以下几个层次的问题,首先问:“你们觉得月亮姑娘能穿到漂亮的衣服吗?”引导幼儿结合故事情节展开联想、分析,得到幼儿的否定回答后教师再跟进提问:“为什么会穿不到?”让幼儿充分展开想象、推理,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接着,教师再根据幼儿的回答继续追问:“如果你是裁缝师,有没有能让月亮
14、姑娘穿上衣服的办法?”启发幼儿不断地结合故事情节和已有知识(经验),积极地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循序进、层层深入理解故事。3善于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在故事教学中,教师应该摈弃以往的封闭式提问,如故事的名字叫什么?这个故事好听吗?“好不好”、“是不是”、“对不对”等答案唯一、不利于幼儿思维发展的问题,而应该多提开放性的问题,对幼儿进行发散思维训练,鼓励幼儿从多角度、多方向、多纬度思索种种解决问题的办法,获得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尤其是对于中班的幼儿,他们充分有能力自行组织语言简单表达。在故事小蝌蚪找妈妈中,我们反复思考:怎样提问才能促进幼儿观察,为他们提供创造性的想象和思维空间?于是,我们开展了以开放式提
15、问为主的教学活动,如“谁能说说这幅图?”、“小蝌蚪见到鸭妈妈?它会说什么?”、“你从哪儿看出来?”、“小蝌蚪最后找到妈妈了吗?怎么找到的?”引导幼儿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角色,结合画面充分展开联想,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说出画面大意。针对第一幅“小蝌蚪找鸭妈妈”的画面,幼儿就有各种各样的表述:有的说“你是我妈妈吗”:有的说“你知道我妈妈在哪里吗”;故事的不断演变,幼儿知道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因而不同的答案。能够让幼儿带着自己的疑问进入内容思考。这种开放式问题,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大胆地表述,答案多种多样、精彩纷呈,促使幼儿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16、,运用多种思维方法进行思维加工,从而敢于思维、敢于想象,从不同角度理解和体验故事情感。四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1、做好故事前的各项铺垫,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活动前做好环境布置、创设故事情境、出示道具、新奇的音乐等等,使孩子有亲身体验,耳目共睹的逼真感觉,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和注意力,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我们根据故事设置一个情景,画了一个幅森林的画面作为故事背景,老师出场的时候戴上动物的头饰,在相关的背景音乐伴随下,讲出几句开场白,神秘地引出故事,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使整个故事的气氛一下子沸腾了起来。2、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更多样性。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把静态的
17、故事转化为生动、形象、充满童趣的动态画面,符合了孩子的年龄和具体形象的思维特征,孩子学起来比较感兴趣而且容易接受。我们在向孩子具体讲述故事的时候,通过形象直观的动画让故事更加生动地呈现,引发孩子对故事的兴趣和帮助孩子理解作品内容,并引导幼儿思考讨论故事情节、人物和思想倾向。3、鼓励幼儿积极参予,激发孩子的表演欲和学习的主动性。利用环境场景的布置,鼓励孩子大胆上台参与角色表演,借助一些道具如:头饰、胸饰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肢体动作、语言、表情等等表现出人物的不同形象来。老师也可以通过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因为在夏天到了这个故事中,出现较多动物们之间的对话,所以可以在第二课时的设计主要是让孩子
18、带上动物的头饰进行角色表演,扮演“小青蛙、青蛙妈妈、爸爸、蟋蟀小鱼花蝴蝶”等,故事对话的内容重复“夏天在”,通过故事的角色表演,简单的对话,亲身去体验整个故事的情节内容,加深了孩子对故事人物的认识和整个故事的理解,不仅增强了孩子的表演能力更激发了孩子学习投身参予的积极性。4、扩展想象与语言表达。比如:寻找夏天,要求幼儿想一想,如果是你,你会告诉小青蛙“夏天是什么样的?”说说自己心目中的夏天,这个活动请家长协助配合,带孩子参观一下公园,植物园等,以画画的形式结合简单的文字表达出来。我欣喜地看到了孩子的变化: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乐于探究、表达大胆我们将进一步探索故事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使孩子们获得更好的发展。幼儿学习和思考的乐趣,使他们从新的角度和方向去思考问题,产生许多主意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真正地理解故事。同时,还发展了幼儿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李晓格2014年5月30日参考文献:1张明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朱曼殊,儿童语言发展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3李宇明,儿童语言的发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