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7 ,大小:1.63MB ,
资源ID:309464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3094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基于布鲁姆教育情感目标的“新闻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探讨.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基于布鲁姆教育情感目标的“新闻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探讨.pdf

1、第 24 卷 第 1 期2023 年 1 月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BEIHUA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Vol 24 No 1Jan.2023高等教育研究基于布鲁姆教育情感目标的“新闻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探讨王如一 孙宝国摘 要 新闻教育注重以构建价值标准与情感共鸣为导向,培养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这既与新闻工作蕴含隐性的价值判断与立场塑造的事业特质相符,又与课程思政“立德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核心内涵相通。以布鲁姆教育情感为目标导向的“新闻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重视学生学习后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的转变,不仅彰显价值引领和信念塑造

2、的功能,还能助推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的培养,是在新文科背景下,落实“大思政”理念的一次有益探索。关键词 新闻学概论;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情感目标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101(2023)01-0127-06收稿日期 2022-10-20DOI 10 19669/j issn 1009-5101 2023 01 015基金项目 2021 年度上海市高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沪教委高 2021 66 号-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70),2022 年度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沪教委德 2021 35 号-149),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团队(沪教委德 2021 35

3、 号-1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 王如一,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广播电视与新闻实务研究;孙宝国,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研究。(上海 200233)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B S Bloom)于 1956 年提出教学目标分类法,包含认知、情感、技能三个目标领域。其中情感领域的目标被分为接受、反应、价值评价、价值观的组织、价值观的性格化五个层级阶段。五个层级从简单的行为动机到复杂的观念接受,从具体的态度导向到抽象的信念确立,实际上反映出一个人在认知过程中价值观念的阶段性内化,这与课程思政注重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引领,在价值传播中凝聚

4、知识底蕴的核心内涵相一致。新闻教育具有明确的意识形态性、强烈的政治性和鲜明的实践性,所培养的人才在社会舆论监督、优秀文化传承、社会规范协调和公共价值塑造等领域都担当重任。1新闻学与课程思政的互嵌,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新闻教育的全过程,是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深化与内化,也是对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的情感投射。一一、“新新闻闻学学概概论论”课课程程思思政政的的核核心心内内涵涵新闻教育与课程思政之间有着一脉相承的精神特质。格伯纳(Gerbner)的培养理论认为,大众传媒传递着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新闻通过追求真实、表达事实来体现主流价值观,传播意识形态。就生产流程而言,在信息选择、报道角度

5、、事实辨析等方面都蕴含了隐性的价值判断与立场塑造。因此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除了要讲究业务技能的精通,还要强调专业层面内容721生产与输出上所需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新闻专业对新闻事业和社会用人需求的这种现实关注,恰好顺应了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即为人才培养的价值塑造与判断作出明确、理性的表达。而课程思政在新闻教学中的实践,则为提升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新闻学概论”作为新闻专业的先导课程,对“立德树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起着关键性作用。全球化背景下,信息的跨国界流动日益加强,一方面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供了契机,但另一方面,

6、随着多元思潮翻涌,网络内容泥沙俱下,主流价值观受到震荡与侵蚀。面对百年变局和全球疫情交织、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不断的内外部环境,如何从道德教化与价值引领出发,明确政治站位,把关导向流程,培养符合党和国家新闻工作方针及政策的内容生产者与传播践行者?这一命题的提出,不仅赋予了思政教学鲜活的生命力,丰富了专业课程自身的内涵与外延,也成为当下“新闻学概论”融入课程思政最为合情合理、可行有效的路径。以情感为导向的道德教化与价值引领,与以理性为依托的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水乳交融,“新闻学概论”的课程思政内涵,就是要着眼于国家战略与时代要求,挖掘其育人价值,拓展其教学功能,通过激发学生对祖国人民的深厚情感,以及

7、对社会主义事业忠诚的信念,确立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接班人的神圣使命感。这种使命感将最终内化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并成为学生未来工作生活的目标和坚守的指南。二二、“新新闻闻学学概概论论”课课程程思思政政的的情情感感属属性性人类是地球上最具情感的动物。人类的认知、行为以及社会组织的意识和决策,都会受到情感驱动。18 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大卫休谟(David Hume)曾以经验主义的方法提出,道德的基础是情感,而非理性。休谟认为,人类的情感具有共通性和普遍性,通过情感的共鸣,具体的善恶经验一般化为社会的善恶标准,继而形成道德的基础。在人际互动和群体互动中,情感是隐藏在对他人的社会承诺

8、背后的力量,2而新闻则承担着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和精神力量传播的重任。通过新闻传播,人与人之间可以产生共情,从而引起共鸣。休谟的情感共鸣,在社会层面上,正是经由新闻这一重要中介生发落地。新闻作为一种思想、精神消费的大众文化产品,在传播过程中受着传播者的作用力和接受者反作用力的制约。新闻传播要考虑受众群体的情感,无论传播者有多强的主体意识和主观意愿,如果接受者对所传播的新闻没有感情,无法完成解读,新闻的政治宣传、舆论引导和道德教化等功能也就无从谈起。新闻学作为一门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传播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其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传媒与人类社会的互动关系,考察新闻传媒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以及运作的

9、基本规则。落实到具体教学上,就是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新闻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新闻以及新闻传播活动的内在规律,更要通过共情与价值判断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敏锐感知社会舆情的能力,培育能创作出代表社会与时代潮流的、公平正义的、充满正能量作品的新闻人才。新闻教育这种对主流意识形态价值标准与情感共鸣的重视,既与传媒事业本身的气质属性相符,又与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普遍要求相通。习近平在 2016 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谈到新闻观时指出:“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821王如一等 基于布鲁

10、姆教育情感目标的“新闻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探讨平正义的守望者。”3这对新闻教育的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推广中国精神、传递中国智慧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4作为新闻学的核心课程,“新闻学概论”是一门结合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研究最新成果和传媒第一线实践经验的课程。该课程强调用马克思主义铸魂,用爱国情怀强基,用人文素养修身,用国际视野拓界,蕴含着天然的情感价值元素。针对课程思政,就是要在明确教学方向与目标的基础上,以共情为教学基调,用内蕴价值观的基础原理契合学生的情感,深化学生对思政元素所传达的价值与理念的认同,激发学生与情感审美相符的实际行为,夯实学生价值立场的塑造与培育,从而最

11、终将社会主义新闻观内化为学生坚定的精神信仰,引领学生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后备人才,5肩负起国内传播的舆论引导与国际传播中国家话语权构建的时代重任。三三、布布鲁鲁姆姆教教育育情情感感目目标标理理论论对对“新新闻闻学学概概论论”课课程程思思政政的的启启示示“新闻学概论”的理论性较强,课程内容包含一系列新闻事业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方针指导与政策意见,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但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对于学生来说,知识的趣味性远不及实践类课程具有吸引力。如果学生一开始就无法接受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不仅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后期的知识内化和价值内化更无异于空谈。作为新闻学科

12、的基础性课程,学生如果无法全面把握“新闻学概论”的知识点,在之后进阶的专业课上也很难取得突破。对于教学效果的长效机制来说,不仅不利于夯实新闻学科的理论根基,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上的根植与践行更是无从谈起。围绕布鲁姆情感教育目标的五个层次,“新闻学概论”在教学方法上,应顺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强调“以情动人”,循序渐进,通过唤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的价值观发展,从而落实学科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以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见图 1)。图 1 情感目标模式所对应的“新闻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实例921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第 1 期阶段

13、一:针对情感目标中的“接受”,即指学生愿意注意特殊的现象或刺激,包括“察觉”、“愿意接受”和“有选择的接受”三个方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内容与方法设计上,避免刻板教学的照本宣科,注重平时积累,紧跟传媒发展与时代步伐。比如 2020 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舆情事件复杂多元,需要教师以情感共鸣为基础,以价值引领为导向,帮助学生把握局部真实、过程真实与整体真实之间的关系。“新闻学概论”通过组织学生观摩“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等相关抗疫片段,通过纪实性的镜头,激发学生与抗疫故事的共情,使学生做到课堂上的专心听讲与学习。阶段二:情感目标中的“反应”,即要求学生不仅注意到某种现象,还愿意主动参与并对

14、其作出反应,其中包括“默然”、“愿意”和“满意”三个方面。在这一阶段,教师通过对“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的观摩,启发学生围绕主流媒体如何讲述中国抗疫故事、如何积极开展正面宣传、如何引导社会情绪,展开热烈的课堂讨论。阶段三:情感目标中的“价值评价”,即学生愿意或偏爱接受某种价值标准,能将特殊的对象、现象或行为与一定的价值标准相联系,包括“价值接受”和“价值偏好”两个方面。如鼓励学生在课堂或小组讨论中,以我国媒体在抗疫故事中所展现的大国担当为起点,对社会主义新闻媒体应该如何彰显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进行互动交流并发表个人观点。阶段四:“价值观的组织”,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克服各种价值观

15、念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对各种观念比较的过程中,选择出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标准,形成个人的价值体系,包括“价值的概念化”和“价值体系的组织化”两个层面。比如面对抗疫过程中的多重声音,学生在前期价值接受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下的新闻与宣传、新闻与舆论、舆论与宣传这三组关系的内涵与外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新闻媒体所担当的重任出发,理解我国媒体在引导社会舆论、传播正确价值观念、树立国家形象、讲好中国故事之间的必要联系。阶段五:“价值观的性格化”,指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内化成自己情感态度的一部分,逐渐形成了个人的品性,这是情感目标的最高层次。比如通过主流新闻媒体对抗疫故事的报道与上述相关教学活动的

16、结合,引导青年学子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理论优势、道路优势,坚定学生的新闻信仰,构建职业认同的共同体。布鲁姆的教育情感目标与课程思政,都是以课程的知识学习、能力学习为载体,是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是对学生思想意识、行为举止的正面引导,需要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共同参与。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是新闻传播学科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之一。“新闻学概论”课程思政要想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不应局限于传统教学的简单灌输,而应潜移默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浸润课堂。依托引入丰富的教学情景与情境,点亮学生的求知思维,激发学生的认知动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认同。教师在把握学生理

17、性认知与感性认知有机联系的同时,帮助学生实现一次价值观的自主引导。四四、情情感感目目标标下下“新新闻闻学学概概论论”课课程程思思政政的的教教学学路路径径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与自身关系的反应,是感情、内心体验、需要、愿望、价值追求等一系列心理现象的统称。以情感为目标导向的“新闻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重视学生学习后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的转变,不仅彰显价值引领和信念塑造的功能,还能助推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的培育。通过学生完成从单纯的“技术人”向理性的“社会人”的转向,助力学科完成“全人”的培养。6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见图 2):031王如一等 基于布鲁姆教育情感目标的“新闻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

18、探讨图 2 以情感目标为导向的教学路径(一)史论结合,优化互动:以情感目标强化知识目标教师围绕“新闻学概论”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以生动性、趣味性、史论结合的方式,挖掘诱发学生共鸣的情感点,激发学生对枯燥理论的情感认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主动对接新闻传播领域的多元思潮,科学辨识前沿知识的流量化现象,注重对专业经典和具备基础价值的“元知识”的讲解。例如在技术教学层面,既不忽略现实动态,亦不过分强调依赖,而是从技术适应、技术赋能、技术批判等多个维度,深入了解学术新锐前沿,填补教材空缺,力求培养学生具备在新型技术冲击下快速适应的思维能力,避免出现技术主导一切的路径依赖。在案例的使用上,通过共建“典型

19、案例库”的方式,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讨论,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结合每周的教学进度,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典型案例的搜集与分享。这些案例不仅覆盖专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还能全面体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容与要求,契合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在案例分享过程中,教师适时地从专业技能及课程思政两大维度加以引导和纠偏,把握主流基调,达成“案例浸润,思政无声”的教学效果。通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讨论、共同点评、凝聚共识等方式,在改变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刻板印象”,深化学生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理解与认同的基础上,达到内化理论知识的效果。(二)教学升级,多元评估:以情感目标驱动技能目标“新闻学概论

20、”虽是一门理论课程,但最终是为从事新闻工作服务的,所以对于实践应用型的要求也很强。在教学过程中,课程依托“互联网+”教育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教师通过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以项目设计的方式给学生布置具体任务,建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情境。通过将线上知识教学与线下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场景,演化出学生探究学习、情境学习、问题导向学习、案例学习等多种学习类型。通过分析讨论、批判辩论、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善于判断、乐于思辨的精神,夯实学生固本强基、守正创新的意志,助力学生实现从“认知”到“思索”的技能进阶,从“思索”到“会用”的技能转化。此外,打破单一的专业知识考核,建立

21、多维度、多元化的课程思政教学考核方案。思政教学是一种“隐形教学”,其目的主要是引导青年学子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但教学成效很难像专业知识一样进行客观评价。然而,恰当的课程考核方式具有一种潜在的机制功能,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学情,为教学活动指明方向,还可以作为学生情感投入的鼓励与回馈,为学生的学习过程赋予意义。因此,“新闻学概论”的考核采取过程评价法,过程性考核中增加自主学习、实训汇报、思想品德等思政部分的综合评估内容;终结性考核中弱化对理论的死记硬背,增加既能反映学生理论应用及联系实际的能力,又能体现学生对家国情怀、文化认同等价值内化的考题形式。131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2、版)2023 年第 1 期(三)协同育人,价值引领:以情感目标夯实专业认同与职业承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文科构建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学派的重要一环。新文科与新闻传播课程思政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它们既是对党的教育思想的历史继承,又是融入世界高等教育的中国答案。基于课程思政整建制的契机,以及对新文科建设一体化的探索,“新闻学概论”教学力图打破不同学科之间因专业差异所产生的育人壁垒,创造科学与人文的文化桥梁,以“协同育人”的思维方式推进学科多元交叉、跨界融通,实现思政元素在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人才培育的背景下,与专业理论知识的有机整合与模式创新。信息化、全球化、数字化,使社会发展出现新局面,新闻事业发

23、展面临新挑战,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面临新问题。“新闻学概论”在坚持课程思政价值引领的基础上,贯彻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教学方针,依托实践基地和“产学研”建设,主动对接行业产业发展需求,对业界或社会新的伟大实践及相关运行规律予以系统观照和真切把握。教学场景贯通三个课堂,鼓励学生在第二、第三课堂上将专业化为笔尖,用双脚丈量发展,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为党、为国、为人民的深厚情怀和担当意识。通过在情感上为学生建立对课程和专业的归属感与守护感,内化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以此坚定学生的新闻信念,牢筑学生的精神基石,唤起学生的职业认同与精神共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

24、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统筹与部署,为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和历史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闻工作者肩负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艰巨使命,7在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的当下,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的局面,新闻教育也面临新的挑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德的根本在于共情。在新文科建设一体化大背景下,“新闻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尝试“共情促共育”,希冀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教学方针,深化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理念的一次有益探索。参考文献 1 郑久良.课程思政融入新闻传播教育的基础

25、理念探索J.传播与版权,2022(9):97-100.2 周宣辰,程倩.情感与互动仪式:网络空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27-34.3 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人民日报,2016-02-20(01).4 冯雅清.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理论教学“课程思政”探索与研究 以“新闻学概论”课程为例J.甘肃高师学报,2022(4):103-106.5 户松芳.建构主义视角下“新闻学概论”课程思政探究J.传播与版权,2021(1):4-6.6 张正光,张晓花,王淑梅.“课程思政”的理念辨误

26、、原则要求与实践探究J.大学教育科学,2020(6):52-57.7 郑卓,陈莹.新闻传播专业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传媒,2021(9):85-87.【责任编辑 李丽】231王如一等 基于布鲁姆教育情感目标的“新闻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探讨tractedcritics great attention for it adopts the special poetical device of Breton Lay and contains richthemes as love and marriage ethics,moral choice,inheritance,people s

27、 attitudes towards magic andChristianity.Other tales in The Canterbury Tales,for example The Wife of Bath,concerns single theme ofmarriage,while Franklins Tale covers nearly all the themes in The Canterbury Tales.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probe into its themes,thus revealing the social status an

28、d ideology of medieval Britain.Key words:Franklins Tale;Breton Lay;magicianA Defamiliarization Interpretation of Etymology in Moby DickZHANG Ying(121)Abstract:Upon publication,the non-narrative parts in Moby Dick(etymology,extracts andcetological chapters)were considered as digression,procrastinatio

29、n,mixing of genres and a failure.Basedon close reading,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interpret etymology from the aspects of theme,narration strategy,author intention and readers construction of the meaning of whales with the help of defamiliarization.Itwill provide new research angles and new value to t

30、he study of Moby Dick.Key words:Moby Dick;non-narrative parts;etymology;defamilarizationOn Morality Cultivation in Course of“Introduction to Journalism”Based on Blooms Affective Domain of Education ObjectivesWANG Ruyi,SUN Baoguo(127)Abstract:Journalism education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value

31、standards and emotional reso-nance as the guidance to cultivate students mainstream ideology.This is not only consistent with the im-plicitvalue judgement and position shaping nature of journalism,but also the same connotation of“moraleducation,whole procedure education,and overall education”of mora

32、lity cultivation in course.The moral-ity cultivation in course of“Introduction to Journalism”,which applies Blooms affective domain of edu-cation as its objective,focuses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students emotions,attitudes and values afterlearning.This not only highlights the function of value guid

33、ance and belief shaping,but also promotes thecultivation of cognitive domain and psychomotor domain of education objectives,which leads to a usefulexploration to implement the concept of“great morality cultivation”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liberal arts.Key words:Introduction to Journalism;morality c

34、ultivation;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affective domainResearches on Effective Feedback Strategies in Foreign Countries:Review and ProspectJIN Lan,WANG Hongwei(133)Abstract:The explorations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ffective feedback strategies in foreign coun-tries can provide u

35、seful references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quality in China in the newera.At present,the researches on effective feedback strategies in foreign countries are mainly carried outbased on students level,learning stage,learning task,feedback types and ways,and comparison of feed-551JOURNAL OF BEIHUA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2023 No.1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