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38.04KB ,
资源ID:3089429      下载积分:4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30894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汉语能愿动词研究综述.doc)为本站上传会员【精***】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汉语能愿动词研究综述.doc

1、汉语能愿动词研究综述【内容摘要】 能愿动词也叫助动词,是表达意愿、也许性、情理的一类特殊动词。汉语能愿动词一般放在动词前作状语,表达意愿、也许性以及情理等意义。能愿动词的否认形式具有不对称的特点,否认一个能愿动词要从意义上否认。【关键词】 能愿动词;分类;否认;不对称一、能愿动词的界定汉语的能愿动词是在汉语语法界颇受关注的一类词类,也叫“助动词”,是一类表达也许、必要、必然、意愿等意义的动词。马建忠马氏文通认为:“凡动字所以记行也,然 有不记行而惟言将动之势者,如可得足能等字,则谓之助动词,以其常助动字为功也。”1马氏在这一轮书中提出了助动字(词)这一类,并认为它有“助动词之功。”王力中国现代

2、语法使用了后来为语法学界较多使用的另一个名称“能愿”式。2吕叔湘则指出:“助动词这个名称是从英语语法引进来的,原文的意思是辅助性动词,那是误会。”3他的论述明确了助动词属于动词的词类,是“辅助性的动词”,中心语是动词;而不是“辅助动词的词”,由于辅助动词的词范围比较宽,可以是副词、形容词等等。在这里,本文采用“能愿动词”的名称。关于能愿动词的语法特性,丁声树、吕叔湘等4提出:能愿动词一般可以单独作谓语;能愿动词不能重叠;能愿动词不能带“着”、“了”、“过”;能愿动词不能带体词宾语。朱德熙认为:“能愿动词是真谓宾动词里的一类。”5这种真谓宾语“可以是单个的动词或形容词或动词,也可以是主谓结构、述

3、宾结构、述补结构、连谓结构或由副词充任修饰语的偏正结构等。”朱德熙先生指出助动词的特点有:只能带谓词宾语,不能带体词宾语;不能重叠;不能带后缀“了”“着”“过”;可以放在“不”的格式里;可以单说。黄伯荣、廖序东认为:“能愿动词常在句子里做状语,还可以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不能用在名词前;不能重叠;不能带助词着、了、过;大都能构成不和不不式。”6综合以上各家意见,我们可以总结出汉语中能愿动词是动词的一个词类,可以单独作谓语,不能重叠、不能加“着”、“了”、“过”。在我看来,与英语中的情态动词相似,用在句中表达情况允许、主观意愿,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之前,相称于状语的作用。还需注意的是,能愿动词不能

4、在把字句和被子句中作谓语,用于把字句和被子句时,能愿动词要放在“把”和“被”的前面。如:我们能把中文学好、这个任务可以被完毕得很好。二、能愿动词的分类关于能愿动词的分类,学者们多有不同的见解。丁声树、吕叔湘等将能愿动词分为表达也许、表达意志和表达情理上、习惯上或事实上的需要三类。7朱德熙将能愿动词分为表达分为也许、意愿、情理上或事实上的需要、允许及许可、估价等等类别8。胡裕树将能愿动词分为也许、应当及乐意两大类。9黄伯荣、廖序东分为表也许、表必要和表意愿三大类。10综合以上观点,我们可以将能愿动词简要分为能可类、意愿类、情理类等三种类别,例如表能可的词:会、要;表意愿的:要、想;表情理的:要、

5、会等。这种分类只是粗略的,每个能愿动词尚有各自不同的意义,具体的使用要选哪一个还要根据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以及语境。如“这本书你可以看一下”中的“可以”,在这并非表达情况的许可,而是表达“这本书值得一看”的“值得”的意思。1、能可类能愿动词。重要有“能”、“可以”、“可”、“可以”等。“能”一般是从个体主观上来说,是说主观能力具有某种能力,使某事成为也许。如“他能讲多国语言。”“可以”与“能”类似,比“能”有更强调的口气。如“他可以做好这项工作,请相信我们!”“可”和“可”一般是从客观角度说,是说客观条件允许某件事情发生或允许某人做某事。但是两者也有不同的地方,“可”书面语色彩较浓,而“可以”较

6、为口语化,一般可用“可”的地方可以换成“可以”,但用“可以”的地方不一定能用“可”。例如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考试时可以看笔记”。此外,尚有“得”、“会”、“敢”等词。“得”表达客观情况允许,例如“常言道:今日脱靴上炕,明日难保得穿。” 11中的“得”表达客观情况允许。“会”表达实行者懂得如何做或有能力这样做。例如“我会游泳”、“我会那这件事请做好的。”“敢”实行者有把握做某种决定。例如“我不敢说他究竟什么时候到。”在这几个词中,“得”侧重的是客观条件允许,“会”和“敢”侧重于主观。这是能可类能愿动词的重要两类。2、意愿类能愿动词。意愿类能愿动词一般是表达实行者主观上有强烈意愿,多用

7、于肯定句。常见的有“要”、“想”、“想要”、“愿、乐意”、“肯”等。如“我要去游泳”、“我想/想要去滑冰”。在这里要注意区别能愿动词和动词“要”的区别,能愿动词用在谓语前起相称于状语的作用,动词“需要”的“要”一般直接作谓语。再如“我们愿/乐意为地球的美化尽一份自己的心意”、“她不愿退出这次活动”都是表达行为主体主观上的意愿;“我们在饭馆吃饭,要了一份鱼香肉丝。”这里的“要”是一个行为动词,表达“点菜”的动作,与能愿动词“要”不同。3、情理类能愿动词。阐明某种道理时用到的能愿动词,常见的有“要”、“会”等。如“贪小便宜要上当的”、“淋雨会感冒的”。这里都是对某种道理的阐述,某种尚未发生的事情的

8、预测。在这里“要”和“会”可以互换。诸如此类的例子尚有:“勤奋才会成功”;“固执己见是要吃大亏的”。三、能愿动词的词义交叉汉语能愿动词的意义总是多项的,因此这就导致了一些能愿动词有相通之处,又有不通之处有,些地方可以互换,有些地方不能互换。比如前面说过的“能”、“会”和“可以”,这些问题在外国人学习汉语中高频率地出现偏误就可以看出。就以这三个能愿动词为例:“能”有“善于做某事”、“主观上有某种能力、客观上具有某种条件”的义项;“会”有“擅长做某事”、“表达一种也许”的义项;“可以”有“主客观条件允许做某事”、“准许”、“值得”等三个义项。从这可以看出,“能”和“会”有时是可以互换的,在表达“擅

9、长做某事时”。“可以”和“能”可以互换,在表达“主观上具有某种能力或技能”时。此外,在表达“也许”的意义时,“会”和“要”是相通的。表达意愿时“要”和“想”是相通的。再如“会”和“要”都可以表达一种也许,我们可以说“骄傲是要失败的”,也可以说“骄傲是会失败的”。但是两者也有区别,“会”既可以用于已然,也可用于未然,而“要”只能用于未然。例如“没想到你会来”与“没想到你要来”的意思就截然不同。由此看来,能愿动词的词义交叉一般是有条件,并且同一词义的两个能愿动词,其否认形式又不同样,这在下面会谈到。正是这些时而相通时而不通,导致了外国人学习汉语能愿动词的一大难点。有很多学者在这些问题上做了相关的研

10、究,例如广西师范大学的褚智歆在其论文能愿动词肯否不对称问题分析中阐述了这一问题;黑龙江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的鲁晓雁在其论文能愿动词与相关成分的语序-汉语能愿动词偏误研究中也提到能愿动词的词义交叉问题。四、能愿动词的否认汉语能愿动词的否认也是外国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能愿动词大都不止一个义项,不同义项与否认词搭配情况不同:有的用“不”否认;有的用“没”否认;有的既可以用“不”,又可以用“没”否认;有的直接加上“不”或“没”进行否认,有的则不能。能愿动词复杂的否认现象一方面来源于能愿动词肯定和否认的不对称关系,一方面来源于不同的能愿动词有多种义项、不同能愿动词的义项之间有交叉。目前已有一些学者对这个

11、问题做出了研究,例如吕兆格的关于能愿动词否认用法的偏误分析、褚智歆能愿动词肯否不对称问题分析等文章在这个问题上做了具体的研究。本文将他们的观点总结如下:1、能愿动词的肯定、否认在形式上对称与否的关系。有些能愿动词的肯定和否认形式是对称的,有些是不对称的,汉语能愿动词肯定否认形式不对称的占大多数。(1)肯否对称关系。以义项为单位,能愿动词“可”、“应”、“会”、“该(理应)”、“要(规定)”的肯否都表现为对称关系。在否认这些能愿动词时,直接在其前面加上否认副词“不”即可。例如: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共产党员应听从党的号召,不应忽视党的纪律。他今天会来送你的。-他今天不会来送你的。是学生

12、就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学习。是学生就不该忽视自己的本职工作。想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就要乐于助人,积极交往,不要斤斤计较,孤僻自闭。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能愿动词具有书面语色彩,那么其否认形式也应用在书面语中。例如上面这些词中的“可”、“应”。(2)肯否不对称关系。大部分能愿动词的肯定式相应否认式表现为不对称的关系。以义项为单位,这些不对称关系分为一对一和一对多两种方式。一对一式不对称。如:“该(推测)”与“不会”的不对称关系能愿动词“该”在表推测义时,相应否认式“不会”,表达否认推测义,例如:A.考试过去好几个星期了,成绩该出来了。B.刚考完试,成绩不会出来得这么早。C.刚考完试,成绩不该出来得

13、这么早。A句的“该”表达说话人推测成绩也许要出来了,但事实上还没有出来。B表达说话人推测成绩不也许出来,C表达成绩理应还没出来,事实上却出了。按照能愿动词的否认要从意义上否认,对A句的否认应当表现在否认“推测”这一义项上,而不是整个句子表达的意思“成绩没出来”,因此要用“不会”这个否认的推测去否认“该”这个肯定的推测,而不是否认全句。表“推测”的“不该”就应否认成“不会”。一对多式不对称。以义项为单位,大部分能愿动词的肯否都表现为一对多式不对称关系。其中,只被“不”否认的能愿动词为一类,可被“不”、“没”否认的能愿动词为另一类。一方面,只能被“不”否认的能愿动词重要有“要(需要)”、“可以”、

14、“应当”、“应当”, 它们的肯否都表现为一对多式的不对称关系。可被否认为“不用”或“不必”; “不可以”、“不能”、 “不可”; “不应当”、“不应”、“不该”; “不应当”、“不应”。例如:人天天要保持八个小时的睡眠。人天天不必(不用)天天保持八个小时的睡眠。这个活动你要参与。这个活动你(不必)不用参与。“不用”较口语化, “不必”较为书面语化,作“不需要”讲时,“不用”用得比“不必”多。不经别人允许,我们是不可以拿别人的东西的。假如考前不认真准备,那么挂科是不可避免的。他不能忍受这里湿热的天气。人类是不能离开水的。不管怎么说,我们隐瞒了这件事,这是不可宽恕的。这件事不能再拖了。“可以”不仅

15、与“可”同义,并且是“可”的强调式。它们的这种关系也自然影响到否认式“不可以”与“不可”之间的关系。青少年是不应当抽烟的。我们不应低估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我不该把小狗送出去的。这三个否认式的功能各不相同。“不应”只在书面语中使用。此外,“应当”是“应”的强调式所以与“不可以”和“不可”的关系类似,“不应当”也是“不应”的强调式。发现不应当拘留或逮捕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并发给释放证明。(中国儿童百科全书)他大声疾呼,科学家不应只顾研究,还应当肩负起对社会的责任。(中国儿童百科全书)这里,“不应当”是“不应”的强调形式,“不应”比“不应当”更书面语化。另一方面,可被“没”、“不”修饰的表否认的能

16、愿动词一般有“能”、“可以”、 “敢”、“肯”。 它们的肯否也因此都表现为一对多式的不对称关系。以“能”为例,“能”的否认形式有“不能”、“没能”,都不表达条件不允许做某事,“不能”表动作行为不能连续,“没能”表结果没有发生。如:他没能赶上最后一班公车。他不能赶上最后一班公车。由于太忙,我不能参与他的生日宴会。由于太忙,我没能参与他的生日宴会。“可以”的否认形式有四种:“没可以”、“不可以”、“不能”、“没能”,其间的区别类似于“不能”和“没能”的区别。只是语气较“不能”、“没能”更强一些。2、能愿动词的多义性使其否认形式不能简朴套用一般的否认规律。例如前文举例的“这本书你可以看一看”,这里的

17、“可以”是“值得”的意思,那么在否认的时候就不能简朴地否认成“不可以”,而是直接否认成“这本书不值得看”,也可以说“这本书可以不看”。也就是说,有些能愿动词不是加上否认词就能实现否认的,而是完全换了说法,具体怎么样说,一方面要搞清楚这个能愿动词在肯定形式时表达的是何种意义。再如:“他要和我们一起去”的否认形式是“他不乐意(不想)和我们一起去”,而不能否认为“他不要和我们一起去”。由于肯定句中“要”是表意愿的,但其否认“不要”是表达劝阻的意思,因此要否认“主观意愿”这一意义,必须要用“不乐意”或“不想”。彭利贞指出,否认对多义的能愿动词也会产生一定影响。一些多义的能愿动词在与否认词结合以后,会把

18、其中的某个意义滤除掉,剩下此外一些意义。此时否认词就有了使多义的能源动词少义化或单义化的作用。12比如“要”一般有三个义项:“意愿”、“义务”、“必然”,假如“要”的前面出现了否认副词“不”,则表“意愿”、“必然”的意义就会被滤除,“不要”就是表达“劝阻做某事”、“严禁做某事了”。而“意愿”的意义相应的否认是“不想”或“不乐意”。表“必然”的否认是“不会”、“不也许”、“不一定”。3、在具有能愿动词的句子中,否认词位置的不同,会引起语义的变化或语义强度的不同。一般情况下,否认词在句中否认的是其后面的部分,否认副词的位置越靠前,否认的范围越大,否认语气加强;反之,否认的范围越小,否认语气越弱。a

19、.他也许不来。b.他不也许来。c.你不可以参与这次活动。d.你可以不参与这次活动。a句要表达的意思是“他有来的也许性,即肯能来,也也许不来” ,否认的只是“来”;b句要表达的是“他没有来的也许性,即他不来”,否认的是“也许”。;c句的意思是“不准许你参与这次活动”,即参与活动的一点希望都没有;b句要表达的是让听话人自己选择,可以来不来,是有来参与活动的也许性的。由此可见,否认副词和能愿动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表达的意义截然不同。能愿动词是属于汉语动词词类再分出的一个小类,同英语中的情态动词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能愿动词的否认表现为肯定和否认在形式上的不对称现象,也有学者对此作出了一定的研究

20、。最后,要发现对能愿动词研究的盲点,必须借助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从外国人学习汉语中所犯的语法错误,才干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一个准确的切入点。【参考文献】1 周晓林.近代汉语语法现象考察M.学林出版社,2023年7月.2吕兆格.关于能愿动词否认用法的偏误分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N,2023年.3 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M.商务印书馆1984年.4 朱德熙.朱德熙文集M.商务印书馆,1999年5 相原茂.汉语助动词的否认式A. 山东教育出版社,2023.6褚智歆.能愿动词肯否不对称问题分析 D .2023年4月.【注释】1马建忠.马氏文通M.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177页.2王力.王力文集C.山东教育

21、出版社,1985年,第2卷,106页.3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C.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511页.4丁声树、吕叔湘等.现代汉语语法发言M.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89页.5朱德熙.朱德熙文集C.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70-73页.6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下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第15页.7 丁声树、吕叔湘等.现代汉语语法发言M.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89-93页.8 朱德熙.朱德熙文集C.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73-78页.9胡裕树.现代汉语(重订本)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287页.10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下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第15页.11周晓林.近代汉语语法现象考察M.学林出版社,2023年7月,第200页.12彭利贞.现代汉语情态研究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第317页.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