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研究杨树臣(韶关学院经管学院工商管理系)摘要: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研究是地方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为适应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培养出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地方应用型学院必须对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进行改革和创新。关键词地方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变化和大学生就业的需要,工商管理专业类人才培养模式是我们必须研究的现实问题。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由于课程体系既是教育思想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反映,又是高校为学生构
2、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具体体现,因此,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成为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韶关学院经管学院为了全面落实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业已构建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平台+模块”课程体系雏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在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方面深入研究,将把课程体系的优化和加强学生实践环节做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难点和突破点。一、经管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一)经管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的现状分析目前,做为地方应用型的韶关学院经管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1、在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
3、务,力求适应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和未来人才市场需求。设置了工商管理、国际贸易、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四个本科专业、一个电子商务专科专业,并且专业方向设置上进行了调整和优化,,根据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先后开设了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工商管理、国际营销、会计学、注册会计师等方向。2、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建设双师型、开放型的师资队伍,通过的近两年的招聘,引进了一位教授、三位硕士研究生。有多位老师为国际商务师、高级经济师和注册会计师。3、在教学上,加强实践教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实践教学,聘请客座教授、专业建设指导专家走进课堂讲课,带领学生到实习基础见习、实习,建设模拟交易局域网和模拟实验室,采取多
4、种手段培养应用型人才。通过这些手段和措施,工商管理类的专业,在校学生和应届毕业生人数都有了很大的增加;现在经管学院在校生已经将近1500人。招生生源广泛、今年就业率达到100%。(二)经管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的问题1、师资力量严重不足高校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竞争,其中最关键的是师资力量的竞争。目前的经济管理学院师资严重不足。 经管学院现有教职工45人,其中专任教师38人。专任教师的职称结构为:教授5人,占13.2%(其中蔡教授已到退休年龄),副教授、高级国际商务师、高级经济师等共11人,占28.9%,二者相加占专任教师的42.1%,讲师16人,助教6人;学历结构为:
5、具有博士学位的2人、具有硕士学位的20人(包括1位在读定向博士生),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57.9%;年龄结构为:40岁以下的年青教师25人,占专任教师的65.8%。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15人,占青年教师的60.0%。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14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9人,占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的64.3%。总体来说,教师队伍中教授不多、高学历者不多,突出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缺乏。除了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不尽合理之外,还有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不少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既没有组织和从事大型科研项目的水平与能力,又缺少工商管理的实践经验,反映在教学过程中,就是讲普遍原则
6、多、 理论内容多,而讲具体方法少、实际业务少,所授知识的实用性不强,即使有少量的案例教学,也与现实结合不够,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对于管理人才非智力因素(如意志、信心、胆略、风险意识等)的培养更是不够重视。2、缺少与地方经济和企业的紧密联系,实践性环节的效果不够理想由于现在毕业生大多数要自主择业,韶关学院的大学毕业生,缺乏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观念,毕业后都想到沿海地区就业,当地企业也不愿意接受学生实践,开放式办学的路子多年来一直未能形成,造成学生从事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基地较少,在校期间,只有见习活动,缺乏有组织的样外实践活动,而毕业实习是分散实习,实际效果
7、一般。3、教学内容理论性过强,实践教学手段落后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完善,我国工商管理的实践发生了重大变化,而管理专业教学却明显落后,除课程设置外,教材和教学内容问题相当突出,虽然现在大多采用的是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优秀教材和国家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但多数是前几年编写的,而且是理论性过强、实践性较差。为了加强实践教学,有必要组织老师编写具有实践特点的自编教材。在教学手段方面,不少老师已经改变了“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大部分已经运用多媒体手段和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但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仍然属于课堂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模拟实验室与实际还有一段距离,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改善
8、。二、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市场经济条件下,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需求取向的转变可以看出,现今地方应用型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具备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还要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的精神和团队合作的良好素质,需要学生在大学期间就能熟练掌握沟通、交往、协调、组织和领导等多方面的实际管理能力,这样才能尽快成为社会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复合型工商管理类人才应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宽广的工商管理知识以及结构合理的综合管理知识,能满足现代企业对“通才”的需要。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人才应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社交能力、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以减少企业培训成本,满足企业在人
9、才使用方面“拿来就用”的要求。创新型工商管理类人才应在全面掌握知识和不断增强能力的情况下,通过教师的引导,将各种知识和能力进一步升华,并内化为自身素质,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可见,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必须以学生知识的全面掌握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目标。三、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工商管理类人才必须具备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的特征。因此,工商管理类专业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一)课程设置及其体系结构改革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总体上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和培养目标、基本规格要求为基准,结合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的标准
10、,本着起点高、内容新、学时少而精的原则,建立“平台+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在“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中,必修课由通识教育平台、专业基础课平台、专业主干课平台构成,选修课由多个与工商管理类系统知识相关的专业模块和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有益的任选课课程群所构成,它们共同构成课程体系的5个子系统。通识教育子系统即公共基础平台,是全院学生必须修读、为提高全体学生的道德素质、身体素质,掌握基本知识与培养基本能力而设置的通识教育类课程。专业基础子系统即学科基础平台,是工商管理学科中各专业的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为将在某一学科领域从事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学生掌握该学科领域和相关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而设置的课程
11、。专业主干课子系统即专业基础平台,是同一专业的学生必须修读,为从事某一专业学习的学生掌握该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而设置的课程,包括专业主干课程、专业实验、实习等。“模块”是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要求和专业特点而设置的选修模块,模块包括学科选修课程、跨学科选修课程群、专业实践项目、研究论文和毕业设计等课程。,学生必须在每一个课程群中修满规定的学分数。(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首先,课程内容的优化。从宏观上对工商管理类课程设置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中社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进而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所需要的学科和课程支持,整合、精选、凝练课程内容。第二,课程类群的优化。
12、在充分考虑专业的关联性、学校各种教育资源的可充分利用性、学生的基本素质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科学、严谨地对所有课程进行关联分类划分课程类群,并明确课程类群所要完成的功能及其在课程子系统中的定位。第三,课程平台(子系统)的优化。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选择优化后的课程类群,移动并配置到各课程平台中:将通识教育类课程类群集成为通识教育课程子系统,将专业基础类课程类群集成为专业基础课程子系统,如此等等。此外,在专业课程子系统中设立一定学时的实践教学环节,以补充理论教学的不足。同时,在专业选修课程子系统的模块中设置能反映时代要求和学科最新发展的课程类群(如前沿讲座等),从而使课程更加科
13、学实用。第四,课程体系总体结构的优化。准确定位5类课程子系统分别在课程体系中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从宏观上科学地把握课程门数和学时、学分分配比例,使“平台+模块”课程体系达到整体功能上的最优。当然,一套优化后的课程体系只能在某一时期内完成人才培养目标,不可能一劳永逸。为此,学院还应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教育资源状况,通过课程类群的优化与移动,对“平台+模块”课程体系进行动态调整。(三)突出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1.加强外语和计算机教学。在总学时压缩的前提下,英语授课时数和开课的学期适当增加,要求大部分学生达到国家六级英语水平。开设专业英语,并广泛开展双语教学,要求至少有一门专业选修课采用
14、英语教材或用英语讲课,保证外语教学不断线。计算机基础课要增加学生课外上机实践时间,特别强调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学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对电子商务专业方向的学生,应强化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2.强化学科基础。为拓宽专业面,结合工商管理学科群建设,在加强公共基础课教学的前提下,建设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平台,开设现代经济理论、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经济学、财政与金融、市场营销等课程,作为各专业的学科基础课。这些课程的设置,可以强化学生必需的宽广而扎实的经济管理专业基础理论。3.明确专业方向,开出深层次专业课,培养学生一专多能。在现代企业经营活动日益复杂、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管理专业培养的人
15、才既需要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和跨行业的综合管理才能,也需要有精通某一管理职能的一技之长。因此,课程设计可以组合成模块,每个专业的学生修满本模式的学分,以保证在这个专门领域中有较强的业务专长与能力。 (四)加强教学实践性环节的改革有关院校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表明,约有17%的大学生毕业后即可独立工作,83%的毕业生要经过二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锻炼才能上岗。工商管理类毕业生的情况也大体如此。因此,加强教学实践改革,是培养社会所需工商管理人才的必经之路。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多年来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一方面,作为一个现代工商管理人才,要求其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说服能力,这些能力素
16、质往往需要在大量的实践环节和社会工作中加以锻炼和培养。因此,要创新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从学生实践能力和非智力素质培养的要求出发,从多个方面对教学实践进行创新。1.保证有足够的实践教学时间。管理类专业实践性环节教学主要包括课程实验和集中性实践环节,管理类本科专业应保证每学期不少于2周的实践时间,增加实践方面的学分。2.对原来的专业实习进行改革。可将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与社会调查结合起来,安排在暑假进行;另一部分改为认识实习与市场调研,促使学生在与社会接触中锻炼其实践活动能力。3.将实践活动与课程改造结合起来。要加强案例教学,每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要确定案例教学、实践教学时数,在教学
17、进程计划表中注明,具体内容在课程教学大纲中要有所反映。4.聘请优秀企业家做兼职教授或专业指导专家。受聘企业家的职责是每年给学生做一到两次专题讲座和报告会,学校应将受聘的企业家所在企业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和教师的科研基地。5.师生共同参与项目咨询和研究。经济管理学院老师要主动承担地方经济建设项目和企业咨询项目、进行地方经济和企业管理的项目研究,同时,还可以挑选一些能力较强又有兴趣的学生加入到项目小组中,既可以分担老师的任务,对学生又是极好的锻炼机会。(五)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试方法的改革1.教学方法的改革。传统单调的注入式教学重知识教学,忽视能力培养,在教学方法上运用单向“填鸭式”的强制灌输,忽
18、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运用双向“互动式”的主动启发,从而压抑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性的发展。启发式教学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的培养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肯定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强调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认识主体。因此,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首先应着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积极的状态之中,并将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组织与指导学生的独立学习上,不断加强对学生运用各种学习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在工商管理类专业可以尝试推行多种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模拟管理、角色扮演、课题讨论、网上实验等。教学方法多样化的发展,使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使学生感觉到所学
19、的东西更贴近实际、更加有用,因而上课的积极性会更高,学习效果会更好。2.教学手段的改革。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高等教育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为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来说,由于工商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而且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各种因素的变化及联动性客观上要求学校必须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幻灯、投影、录像、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等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些直观性、动态性和大容量的信息,使教学内容实现了对时空的超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促进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3.考试方法的改革。考试方式可采用闭卷、开卷、口试、小论文、课程设计等方式进行。对
20、工商管理类学生来说,小论文、调查报告和项目设计等也是比较好的考试方式,可以考核学生运用理论进行分析、总结的能力。多样化的考试方法,可以丰富对学生能力检查的手段。(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针对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发展的需求,地方应用型大学在构建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时,可以从营造四个监控渠道入手。1.学校渠道。从学校的角度看,应建立和完善以学校、学院领导和教务处为主体的监控渠道,该渠道从整体上把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的素质结构和能力要求。应根据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组织专业建设,修订教学计划,并以此作为质量监控的依据。同时,制定教师教学工作规范、考
21、核和奖惩办法,从制度上加强对教学管理的规范。学校教学督导组要制定和完善督导工作条例,督导组成员不仅要有专职人员负责对教学的日常督导,还应该建立校内外的学科专家和优秀教师组成的教学督导委员会,形成教学质量监控的合力。2.教师渠道。首先,教师要明确所授课程在该专业中的地位和教学要求,根据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组织教学。其次,教师要根据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要求,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再次,教师应根据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质量评估方案,对照自己的教学,找出差距,不断改进。第四,教师之间应开展互相听课、评课、观摩教学、教学讨论等。3.学生渠道。学生是教学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学生评教一直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重要监控手段,今后应进一步强化学生评估教学问卷的质量。学校还应该组织一批学生信息员,明确其职责和任务,让他们随时提出教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供监控分析。另外,还可以增加毕业生离校前对学院教学的评估,请毕业生就四年的学习情况,从整体上评价课程及教师教学对自身的影响和作用。4.社会渠道。通过用人单位和指导教师的观察,可对应届毕业生实习和毕业生就业后的情况进行监控。通过对毕业生素质的跟踪调查,可以深入了解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效果,发现质量监控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改进。总之,地方应用型学院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动员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系统研究,整体推进,才能取得成效。10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