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2012年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615公共管理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2013年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5公共管理理论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2014年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5公共管理理论考研真题2015年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5公共管理理论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2016年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5公共管理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2012年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615公共管理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科目名称:公共管理理论一、概念解释(每题6分,计30分)1公共管理者2寻租3工作生活质量4政府再造的“五C策略”5政府角色中的“新古典主义”二、简答题(每题10分,计60分)6胡德的“新公共
2、管理”的主要内容。7政策问题诊断误差因素的来源。8理性政策规划的基本步骤。9政策评估的四个基本特质。10 黑堡宣言中的“公共管理者的特殊角色”。11 企业型政府的限制(或反思)。三、论述题(每题30分,计60分)12 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13 试述建立公共企业的理由。参考答案:一、概念解释(每题6分,计30分)1公共管理者答:公共管理者是指受国家和公民的委托,行使公权力,负责运用资源及指挥公务人员,达成政府施政目标的人。在现代民主国家中,公共管理者是经法定程序进入政府,担任政府公职,行使公权力,并从事公务管理的公职人员。从广义上讲,公共管理者包括民选的与任命的两大类,而任命的公共管理者
3、又可区分为政治性任命人员以及经文官考试录取的常任文官或公务员。按照其职务等级可以分为高级公共管理者、中级公共管理者和基层公共管理者。2寻租答:寻租,又称为竞租,是指在没有从事生产的情况下,为垄断社会资源或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利润所从事的一种非生产性寻利活动。整个寻租活动的全部经济损失要远远超过传统垄断理论中的“纯损”三角形。至于企业或个人在寻租过程中所争取的市场,则称为“寻租市场”。寻租市场愈大,表示一个经济环境中能被不公正垄断的事物较多,而整体的经济效益也会因而降低。3工作生活质量答:工作生活质量的基本思想是为了提高组织工作效率,不能只考虑技术因素,还要考虑人的因素,使技术和人协调一致
4、。它强调工作生活质量是一个过程,它适用于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各种组织,是随组织机构的发展而持续进行的活动;它突出了工作生活质量活动的两个基本目标,实现这两个目标的前提是让全体员工全身心地积极参与,将组织目标与成员的个体目标结合起来,既发展了组织,又提高了个人的工作生活质量;它强调企业应该放弃简单追求生产效率的做法,而改为更加重视每个组织成员的个人价值在工作中的体现,并且通过个人价值的实现反过来促进组织效率的提高。4政府再造的“五C策略”答:政府再造就是用企业化体制来取代官僚体制,即创造具有创新惯性和质量持续改进的公共组织和公共体制,而不必靠外力驱使。政府再造就是创造具有内在改进动力的公共部门,被人
5、们称之为“自我更新的机制”。政府再造就是使政府具备能够应付无法预知的挑战的能力。不仅仅是要提高今天的效能,而且还要创造在环境变化的明天也具备改进效能能力的政府组织。奥斯本和普拉斯特里克同时提出了“五C战略”,即核心战略、后果战略、顾客战略、控制战略、文化战略。5政府角色中的“新古典主义”答: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政府已日益摆脱了扮演了大半个世纪的规模较大的、具有明显集体主义色彩的政府角色。在各级政府、政策顾问以及主要的官僚机构之间,新古典主义学说已占据了主导地位,有时它亦称为经济理性主义。该理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对个人理性的假设:个人被假设有多多益善的偏好,会理性地追求其目标,至少作为一个整
6、体而言是如此。个人被假设为自身(经济)利益的最佳决定者。基于上述假设推演出的模式。基于第一种假设,尤其是运用理性选择和(或)博弈理论所发展而来的工具,可以构建出较为复杂的经验模式。运用到政治学中则被称为公共选择理论。市场力量的角色最大化。出自上述模型的经济理性主义包含了这样的观点:私人市场是有效并且是能够自我调节的,能够由市场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就应该由市场提供。政府角色的最小化。政府对市场自我调节机制的干预从其本身来说是无效的。政府的干预应该最小化,这显然是市场力量最大化的必然结果。新古典主义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是可以合理化的,70年代以来福利国家开支太大或许造成了这种情况。如撒切尔政府提出的许多
7、“小政府”政策。二、简答题(每题10分,计60分)6胡德的“新公共管理”的主要内容。答:克里斯托夫胡德,英国著名的行政学者。胡德的学术旨趣主要是政府行政、规制和公共部门改革研究,他的著作主要有:行政的限度政府的工具和国家的艺术:文化、修辞与公共管理。(1)胡德认为:新公共管理是两种思想流结合的产物。他这里所说的两种思想流是新制度经济学和私人企业管理学。受新制度经济学的启示,公共行政学使用了多种新的行政原则,诸如竞争原则、使用者选择、透明原则以及激励机制等。而企业管理学则启示着私人部门的管理原则在公共部门的运用。它意味着公共部门也应该同私人部门一样,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优化配置各种组织资源,以实
8、现公共产品和服务效率和效能的最大化。(2)胡德通过对新公共管理的研究,特别归纳出新公共管理的七项原则性要素:在公共部门实践“专业化管理”;明确的绩效标准与绩效评估;更加强调产出控制;转向组织单元的分解;转向更激烈的竞争;重视私人部门管理行为的风格;更加关注资源使用上的纪律与节约。显然,胡德的定义意味着新公共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私人部门和市场理论,以实现公共组织的管理。自此之后,20世纪90年代的许多行政学者都是围绕这一定义展开了对新公共管理的理解与传播。7政策问题诊断误差因素的来源。答:在政府决策的实践过程中,政策分析家在诊断政策问题时,可能遭遇到许多误差,从而导致对政策问题不能正确地分析与构
9、建。公共政策学者斯塔林概括了政策问题诊断误差的多种来源:(1)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的问题主要为:层级节制体系。在过分层级化的组织中,容易造成信息被隐藏,或视寻找新的信息为敌人,而有所谓信息病象的情形,从而使政策问题认定工作无法有效地进行。专业化。专业化的结果造成了各部门的本位主义,使正确的信息无法有效地取得,尤其是地理上的区隔造成资源及信息传递上的困难。集权化。集权化的情形,使上层的人员信息负载严重,难以获得正确和有效的信息,给科学地认定问题造成困难。(2)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指组织成员所共同拥有的一套信仰体系。这种意识形态有其危险性,因为它就像“过滤器”,妨碍了真正信息的传达;过于坚持的信仰,
10、会影响对实际问题的了解,造成认知失去协调,从而使信念和实际现状之间产生强烈的冲突。(3)无知。某些政府官员由于对专业知识并不了解,所以会轻易相信某些错误的媒体报道。由于政府对大众传媒的报道极为重视,如果大众传媒报道的信息不明确,甚至是错误的,就会造成政府官员对问题诊断的错误。(4)信息超载。政府官员的信息太多,容易造成沟通上的障碍,导致对问题的探讨产生误差。而幕僚人员事先过滤,则又容易造成连续的错误。(5)噪音干扰。甲想让乙了解某种信息,但乙所得到的和甲的预期不同,同样的原始信息会产生许多不同的意义。由于接受者的认知与人格结构的不同,而使信息有不同的意义。(6)时间落差。指接收到信息到开始反应
11、之间的时间差距。现在被忽略的问题,将来可能是严重的问题。(7)逃避问题。决策者往往逃避其所不愿意面对的问题,于是对于问题的真相无法真正了解。(8)隐蔽问题。提出某些大家已经知道的问题,来隐蔽事实上的重要问题。(9)虚假问题。解决了错误的问题,但不会对于真正要解决的问题造成伤害。8理性政策规划的基本步骤。答:理性政策规划是公共政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阶段。政策规划是政策行动主体在对政策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经过民主的程序和方式,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提出相应的解决政策问题的办法或方案,为政策决策提供必要前提的过程。政策规划既是一种运用技术手段对解决政策问题的途径进行精心设计的活动,又是政策行
12、动主体之间为实现公共利益而展开的竞争和合作的活动。理性政策规划的基本步骤如下:(1)确立政策目标政策目标是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达到的最后结果。政策规划的任务就是为解决政策问题而寻找各种可能的政策方案。政策问题规定着政策目标,政策目标只能指向特定的政策问题,只有能解决政策问题的政策目标才是正确的政策目标。政策目标则规定着政策方案,政策目标既制约着政策方案的方向,又为政策方案优劣的评判提供标准。(2)设计政策预案政策方案设计,即构思各种实现政策目标的可供选择的可能性方案或备选方案。政策制定作为一种决策过程,是对各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性途径和方法的选择过程。因此,方案设计是政策规划的中心环节,方
13、案是否可行、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到政策的实施及其后果。因此,政策方案设计是影响决策效能的关键环节。(3)预测方案后果方案后果的预测应当包括两个方面:客观条件变化的预测,直接影响着政策方案实施所付出的代价以及所产生的效果。政策方案预期效果的预测。方案的预期效果的预测,对于评估和选择方案尤为重要。科学预测已成为政策制定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科学方法对政策方案作出预测,才能使预测更为全面具体。预测越全面、越具体、越深远,政策方案的选择就越有把握,最终选择和确定的方案就越可靠。(4)预案可行论证政策规划涉及的面宽广、投资巨大、影响深远。政策预案的可行性论证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保证。许多社会经济发达的国家
14、,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制度以确立重大政策方案可行性论证的地位,重大政策规划必须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经严格审批和核定后,才能进入政策决策程序。(5)优化政策预案在对各种政策预案进行实施后果的预测,又做出政治、经济、技术、法律等方面的可行论证之后,不同预案的状况就变得清晰了。但是,这还不能就此结束政策规划阶段。因为经过最终决策前的预案评估,不同预案的优劣还没有完全充分展现出来。因为人们还没有对各个预案可能的效率做出分析。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政策预案。9政策评估的四个基本特质。答:政策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
15、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政策评估的四个基本特质有:(1)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的效果、效益和效率的基本途径评估人员要密切关注政策执行的动向,搜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再加以科学的分析、论证,得出可靠的结论,以确定该项政策是否有好的效果,执行过程是否效率很高以及其效益所在。(2)政策评估是决定政策去向的重要依据政策的走向一般分为三种情况:政策继续,即通过科学的评估,发现该政策所指向的问题还未得到解决,其政策环境也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基于这种情况,还适宜用原来的政策继续指导这个问题的解决。政策调整,如果一项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新情况、新变化,原来的政策已明显不适应新的政策情况,那我们必须
16、对原有政策进行调整或者革新,以适应新变化,更好地实现政策目标。政策终结,完全终止原来的政策。(3)政策评估是合理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只有通过政策评估,才能确认每项政策的价值,并决定投入各项政策的资源的优先顺序和比例,以寻求最佳的整体效果,以便有效推动政府各个方面的活动。同时,通过政策评估,也可以对照以往的政策资源分配情况,看其是否合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政策活动优质高效进行。(4)政策评估是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必由之路通过政策评估,不仅可以检验政策的效果、效益和效率,更合理地配置政策资源,形成一种优先顺序和比例,而且可以与时俱进,随时抓住情况的变化,对政策做出继续、调整或终止的决定。通过
17、评估得出的结论体现了科学性,为下一步的民主决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政策评估对于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不可或缺的。10 黑堡宣言中的“公共管理者的特殊角色”。答:黑堡学者认为选举并不是治理权威正当性的唯一来源。民意并不全然由民选公职人员代表。在确立公共行政在民主治理过程的合法性后,黑堡学者呼吁,常任公务员应扮演以下的角色:(1)扮演执行与捍卫宪法的角色。公务员在就职时就已宣誓要执行宪法,执行宪法的目标是营造出一个稳定且有效运作的政治体系,而终极目标则是增加机会、促进平等以及持续地提升全民的生活质量,这是公务员的天职。(2)扮演人民受托者的角色。公务员受人民的委托,在治理过程中扮演着正当与
18、重要的角色。不能屈服于强烈短视的压力,应考虑长远全民的利益。公务员必须不俱强权,更不应妄自菲薄,只把自己当成工具,应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天职。(3)扮演贤明少数派的角色。公务员要扮演贤明的少数派,而不是随波逐流追求时尚喧嚷的多数派。民主政治可贵之处正是在于人人有表达意愿与良知的自由,而贤明的少数派在充分讨论后,应能说服理性无知的多数派而变成为贤明的多数派,公务员有责任通过吸引民众参与公共事务,使贤明的少数派变成多数派。(4)扮演着平衡轮的角色。常任公务员必须对外在环境有响应或有反应,必须要肩负专业责任,也就是要以维持机关观点、公共利益以及宪政运作为目标。常任公务员应以其合法权利及专业判断在治理过程
19、各种势力中,扮演着平衡轮的角色。(5)扮演分析者与教育者的角色。公务员应该或必须能够有意识地了解自己决策的价值体系与假设,为自己所作所为提出合理说明,并尽量将人民纳入治理过程。公务员应扮演分析者与教育者的角色,以增加民选官员、代表、所有在治理过程中的参与者甚至一般公民对公共事务的了解,并向他们灌输公共利益的概念。总之,公务员集团在治理过程中应扮演重要的、有价值的、正当的角色。公务员参与治理的合法性来自于人民,公务员必须获得人民的信任。公务员应是治理过程中的推动力而不是阻力,是解决治理问题的答案,而不是产生治理问题的成因。11 企业型政府的限制(或反思)。答:新公共管理不是万能的,其中提出的企业
20、型政府也受到了批判。许多学者从不同方面对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出了质疑。(1)黑堡学派认为,市场机制固然对当代生活十分重要,但如果企图借此力量来达成社会公正的理想,则是缘木求鱼。此外,新公共管理理论降低了公民相对于国家的个人权利和法律地位;它只重视微观层面的改革而忽视了宏观问题的解决;崇尚效率而忽视社会公平;重视私人部门的管理方法而忽视了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根本差别。(2)公共管理组织学派的代表人物博兹曼所言:“新公共管理对于公共、私人部门之间的差别并没有加以深刻的探讨和区分。”(3)最为严厉的批判是有些学者所指出的:它没有关注与体现公民与公共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伙伴关系,更没有将这种主题运用到管理
21、之中。尽管新公共管理将公民视为主体或投票者,这是对传统公共行政的一种进步,但对于公民、政府与公共部门之间的合作理念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而这正是民主行政与公民社会的本质所在。三、论述题(每题30分,计60分)12 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答:公共管理部门和私部门管理都是政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区别。(1)公共管理涉及的内容更为广泛。一个公共管理者不仅仅是服从指令,他注重的是取得结果和为此负有的责任。公务员日益把自己看做是管理者而不是行政者。他们认识到,他们的职能是进行组织,以实现他们对其结果负有真正责任的目标,而不仅仅是服从命令。(2)公共部门变革面临的另一个紧迫问题是私营
22、部门的迅速变化和这样一种现实,即公共部门的管理和效率对私人经济和国家的竞争实力有所影响。对许多国家来说,持续不断的重组过程是一种痛苦的经历。(3)私部门管理中的变革与公共部门中发生的变革是彼此相关的。多样化的哲学正在发生变化,转为强调相互联系的多样化。企业的业务范围在缩减,更为注意的是工作的“适当性”,以至不相关的或边缘性的企业股权被转让出去;因为增长缓慢和全球竞争加剧,造成了更为困难的环境,使企业的重点从增长转向绩效;技术变革加强了企业间的相互联系,特别是在电子和信息技术方面更容易实现这种变革。新技术的发展使各种活动可跨越企业单位的范围共同开展。日益发展的信息系统的尖端技术也加大了相互联系的
23、可能性;由于越来越多的公司寻求建立企业间的相互联系,多方位的竞争日益加剧。13 试述建立公共企业的理由。答:公共企业是公共管理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企业对于关乎政府活动范围的争论特别重要。而且公共企业民营化的争论与结果对整个公共部门具有重要的作用。相对于其他公共部门而言,公共企业造就了其他特殊的管理问题,最值得注意的就是这种以营利为目的政府组织的控制与责任问题。公共企业存在有如下几点理由:(1)纠正市场失灵。指市场不能充分的提供社会所需要的服务。市场失灵可能是源于:自然垄断、对竞争的某种限制、外部性或溢出效应以及生产的产品在某种程度上是公共物品等。由政府控制这些企业或许是“保持单一卖者的成本
24、优势的一种途径,可以防止追逐利益的垄断行为导致资源的低效配置”。(2)改变经济中的支付结构。这意味着要改变特定个人或集体所获得利益。改变支付结构的一种方法是对公共企业生产的产品价格普遍而广泛的实行交叉补贴。另外,有些批评者认为:政府拥有企业的所有权将对企业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3)推动中央集权的长期经济计划的发展。市场不能提供必需的基础设施。只有政府拥有这样的资源,能够建立起这样的基础性行业。只有两种可能的选择,要么由政府提供这种服务,要么完全不提供这种服务。(4)经济性质由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铁路运输行业、钢铁业和煤炭业实现了国有化,政府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公共
25、企业已被看做是“软”社会主义,它也许是向正式的社会主义转变的一个过渡阶段。如果所有重要的产业如同公共企业一样被控制在政府手中,则会加快向社会主义国家转化的进程。建立公共企业没有一个单一的、一成不变的政府目标。除了获取利润外,还有其他种种原因。公共企业的目标并不单单局限于营利。当然,政府有权介入社会任何领域,自然也包括建立自己的企业。2013年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5公共管理理论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科目名称:公共管理理论一、概念解释(每题6分,计30分)1政府工具2生态的组织观3企业型政府4社会公平的复合理论5全面整合的危机管理体系二、简答题(每题10分,计60分)6公民参与的主要机制和
26、要素。7政策评估的一般标准。8非营利组织在公共服务方面的主要功能及局限。9具体分析电子化政府有哪几个特质?10 政府失灵中的“内部性问题”及其具体表现。11 卡尔森和欧尔曼说明的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六点不同。三、论述题(每题30分,计60分)12 试述休斯认为的电子化政府的发展阶段。13 试述休斯表述的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参考答案:一、概念解释(每题6分,计30分)1政府工具答:政府工具,是指政府的行为方式,以及通过某种途径用以调节政府行为的机制。绝大多数的政府干预往往可以通过四方面的经济手段得以实现:政府供应,即政府通过财政预算提供商品和服务,是政府运行的主体部分;补贴,这事实上是供应的一种补
27、充手段,政府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资助私人经济领域的某些个人,生产政府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生产,是指政府生产在市场上出售的商品和服务;管制,是指政府运用国家强制力批准或禁止私人经济领域的某种活动。对这些工具的运用取决于特定的政府功能并随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区别。2生态的组织观答:对公共组织进行生态学的考察始于20世纪40年代左右。美国教授里格斯的行政生态学研究首次区分了三种主要行政生态模型:农业社会(融合)型、过渡社会(棱柱)型、工业社会(衍射)型,他于1961年出版了行政生态学一书。在行政生态学的视野中,公共组织如同人在生物圈中处于食物链的一个环节,既受生态环境影响,同时又影响生态环境,公共组织是一个
28、有机体。公共组织的生态环境包括三个方面:微观环境、中介环境和宏观环境。微观环境是指组织系统本身,包括组织的目标、结构、人员、权力系统、规章、政策等因素。宏观环境是组织运行的外部环境。由于公共组织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直接与外部环境因素发生关系,因此,那些方便组织与环境联系的环节因素就构成中介环境。公共组织的生态环境主要是指组织运行的外部环境,即宏观环境,同时也包括存在于组织之外的中介环境。公共组织环境就是指公共组织身外所有能够直接或间接对组织存在与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的总和。3企业型政府答:企业型政府是指政府部门由一群负有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公共管理者组成,他们能够运用各种创新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
29、制恢复活力,并且能够有效地运用资源提高政府的效率。这一理论是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内容。企业型政府的兴起是一场不可避免的转变,而不是一时的流行风尚。奥斯本和盖布勒的重塑政府的基本理念“可以概括为从本质上在政府内部建立企业家动机”,但这并不意味着全部按照企业家的价值标准和原则看待和处理一切政府事务,而是要在国家主义和自由放任主义两个极端之间规划具有中间性质的“第三条途径”。既不依赖传统的、端启于30年代罗斯福“新政”的大政府,也不倚重新自由主义的、80年代盛行的里根政府的自由市场逻辑,转而寻求兼容二者的优势又弥补二者的缺陷的第三种政府公共管理模式,构成了“重塑政府”意欲建立的新的政府典范的基础。当企业
30、化的政府脱离行政性的官僚机构时,它既需要市场也需要社区。4社会公平的复合理论答:社会公平,通常是指社会成员机会或收入的均等化,以及社会权力的平等化。而效率则是指资源的合理、有效的配置,在同一时间内投入的最小化与产出的最大化是效率的恒定标准。社会公平的复合理论认为公平与效率同等重要,主张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建立一种平衡关系,即以最小的公平代价换取最大的效率结果。主张同时建立以利润为目标的私有经济和以社会福利为目标的公共经济,进而在混合经济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兼顾公平与效率、结果均等与机会均等的制度,借以在保持以自利为导向的效率的同时,通过政府对社会收入再分配的有效的宏观调节,维护基本的社会公平。为了更多
31、地实现平等,政府应当发挥作用,通过调整所得税、社会保险、转移支付等措施,来缩小过于悬殊的贫富差距。效率与公平平衡论是当代世界多数国家政府宏观公共政策的价值选择。5全面整合的危机管理体系答:面对现代社会中日益复杂与频繁的公共危机,政府需要在分析公共危机的类型、分级、分期等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依托危机领导体制,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包括预警机制、决策机制、应对机制与善后机制。(1)公共危机的预警机制:危机前的潜伏期是处置危机的最佳时期,若控制得当可将公共危机扼杀于萌芽状态,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限制公共危机给公众利益、社会秩序、政府正常管理活动带来的威胁与损害。建立并完善公共危机预警机
32、制是公共危机管理的第一要务。(2)公共危机的决策机制:危机决策是指当组织遇到某种紧急事件或处于某种紧急态势时,为限制危机所带来的危害,在有限的时间、信息、人力资源等约束条件下,打破常规,以尽快的速度做出反应。(3)公共危机的应对机制:公共危机的应急处理是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核心部分。由于公共危机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和破坏性的特点,危机应对的关键是要迅速反应,尽最大努力控制局势,迅速查明原因,积极采取措施,防止损失扩大和事态升级。(4)公共危机的善后机制:指公共危机的紧急情况被控制后,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致力于危机后的恢复工作,尽快消弭危机带来的损害,将社会财产、基础设施、社会秩序和社会心理恢复正
33、常状态。二、简答题(每题10分,计60分)6公民参与的主要机制和要素。答:抱歉,本题没有提供答案。7政策评估的一般标准。答:政策评估要依据一定的标准、程序和方法进行。要判断一项政策的效果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是否值得继续执行,就首先必须建立一套评价的标准。政策评估的一般标准有如下:(1)生产力标准生产力标准既是评价一个执政党、国家政府战略方针的根本标准,也是评估每一项政策的根本标准。一项政策的正确与错误、好与坏、进步与落后,归根结底取决于它有无或在多大程度上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效益标准政策效益指达到政策目标的程度。这一标准关注的是政策实际效果与理想目标是否相符,在多大程度上
34、相符,还有什么距离和偏差。要具体运用这个标准,必须考虑如下几个因素:要坚持以达成的政策目标来衡量效益,对已经达成的政策目标的描述必须明确而具体,围绕目标才能衡量效益。要分析政策效益的充分性,就是要明了一项政策执行后有多少人、使什么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满足的程度如何,什么政策问题得到了解决及解决的程度怎样,以此来衡量一项政策是否充分达到了目标要求。要分析政策的总体效应,即对政策执行后社会发展的总体状况的变动,加以描述和分析,衡量它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造成了什么后果。要注意政策的全部效益,即正负效益、主从效益、经济效益和非经济效益,以便对政策的效益进行客观而全面的评估。(3)效率标准政策效率是政策
35、效益与政策投入之间的比率。确定政策效率标准的目的是要衡量一项政策要达到某种水平的产出所需的资源投入量或是一定量的政策投入所能达到的最大价值,它表现为政策效益与投入量之间的关系和比例。政策效率标准经常以单位成本所能产生的最大价值或单位价值所需要的最小成本作为计算的基本方式。效率标准所关注的核心内容是一项政策是否以最小的投入得到最有效的产出,而不是关心如何有效地执行政策和完成政策目标。(4)公正标准公正标准是衡量政策执行后导致与该政策有关的社会资源、利益及成本公平分配的程度。一项好的政策应该是致力于公平合理分配的政策。公正是衡量政策效果的一项重要标准。就某项政策来说,它也许符合上述所讲的效能、效率
36、的标准,但是如果造成了不公平的利益分配,那么这项政策就不是一项成功的政策。这里实质上包含着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只有建立在公平基础上的效率才是真正的高效率。然而二者的统一在现实中实非易事,公平标准不仅是政策活动追求的目标,也是当代各国执政党和政府贯穿其所有政治和行政活动的重要准则。(5)政策回应度政策实施后满足特定的社会团体需求的程度,即政策回应度。确立这一标准,目的是要从总体上衡量政策对社会的宏观影响。政策对社会需求的回应是一个国家或政治系统维持自己的生存、稳定和发展的基本功能。政治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它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环境之中,它不断地输出各种政策去满足人们的需求,解决各种社会问题。8
37、非营利组织在公共服务方面的主要功能及局限。答:(1)非营利组织在公共服务方面的主要功能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第三部门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还蕴藏了巨大的就业潜力。提供公共物品和弥补政府缺陷。现今的西方第三部门已经进入了教育、卫生保健、社会服务、环保、文化等社会公共部门的核心领域,以其巨大的经济能量和社会号召力,动员社会各方面参与社会发展,填补政府用于社会发展方面的资金不足,帮助政府解决一些容易被忽视的边缘问题。增加资源运用的透明度和合理性。由于广大群众的参与,这一部门在社会的直接监督下进行,能够较好地避免贪污、浪费,而且能够充分利用社会过去闲置或未能利用的各种资源。扩大社会公平。第
38、三部门有利于扩大社会公平,推动社会关注与帮助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资源和人力薄弱的某些部门,以及遭遇困难的弱势群体,缩小经济发展中产生的贫富悬殊。培养人们的互助协作精神。第三部门的发展有利于培养人们的互助协作精神。培养伦理品德的最佳方法就是让思想渗透到实践中,第三部门中志愿性的工作不仅让人们感觉到互助合作的好处,而且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行动者、收益者和旁观者。(2)非营利组织在公共服务方面的主要局限 无法摆脱公共部门固有的禀性第三部门同样可能深受官僚制影响,不能像私营企业那样迅速变革,建立富有弹性的组织结构、对环境迅速反应、决策灵活以及敢冒风险。这是因为,第三部门已经进入了社会公共领域,其一切行为都
39、将对社会中的很大一部分群体产生影响,甚至是直接的利害关系。这就要求它们在决策和执行的过程中必须保持谨慎的态度倾向于保守、僵化,从而容易与快速变化的外界环境产生紧张关系。缺乏独立自主性第三部门由于与政府的关系极为密切,无法保证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自主,从而妨碍它按照组织宗旨展开行动。不公平竞争第三部门在逐渐模糊与营利性组织之间的界限,利用其免税特权进行不公平竞争。非营利性原本是第三部门最基本的特性之一,也是第三部门获取政府免税优惠,赢得社会公众信任的基本原因之一。追求自身利益许多人求职于第三部门不是因为他们立志要为公益事业贡献力量,而是因为在那里工作同样可以得到丰厚的回报。国际活动能力有限第三部门虽
40、然已经开始参与国际事务,并显示了其拥有的巨大潜力。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第三部门在处理国际事务的过程中视野不够开阔,仍然局限在传统的游说策略以及吸引捐赠者的技术上,缺乏对国际问题的战略性分析能力、选择介入时机的能力和分析如何对组织进行变革的能力。9具体分析电子化政府有哪几个特质?答:电子化政府,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务,从而建构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电子化政府的精髓在于利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构建一个跨越时间、地点、部门的全天候的政府服务体系。电子化政府有如下特征:(
41、1)重视现代信息科学在政府管理中的地位。由此,政府才能够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将其整合于政府管理,从而实现政府管理的目标。(2)政府信息具有公开和可获得性。电子政府意味着政府信息的公开化,政府有责任与义务以更便利的方式、更易理解的语言,让民众能够容易地获得政府的信息,从而创造更高的附加值。(3)建立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回应机制。电子政府的目的在于建立起跨越政府机关、企业与民众之间的互动机制,经此互动机制,公民可以获得政府的信息与服务,而政府亦可了解民众的合理需求,从而促使政府更有回应力和责任感。(4)更有效率。电子政府的目标之一,在于通过信息化的过程,改变传统的政府组织形式,使行政程序简单化
42、、统一化,政府业务数字化、网络化,从而提高政府的效率。显然,电子化政府的核心,是通过信息技术改革政府,从而实现一个开放的、有回应力的、负责任的和有效率的政府。10 政府失灵中的“内部性问题”及其具体表现。答:政府失灵是主张实行更为彻底的市场经济的基本根据。政府失灵的主要问题及表现为:(1)政府对社会的经济管理经常缺乏明确的利益主体、责任主体,由此导致政府效率低下和政府官员冷漠无情;(2)政府维护社会公平的职能因为从来就不存在绝对的公平而难以履行,而政府追求社会公平经常以牺牲效率为代价;(3)政府由具体的官员组成,作为自然人的政府官员并不会因为承担公共责任而自然产生任何道德优势,他们既不比常人更
43、坏,也不比常人更好,他们同样也会犯错误;(4)政府与人民之间的法理或法律上的契约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是往往不完整、不对等的,政府行为因此时有失序或失控,并导致对政府违约行为惩罚的空置;(5)政府作为特殊的政治主体和经济主体,其微观经济运作如同私营企业一样也涉及复杂的产权关系和激励机制,所以,政府与市场不能实现相互替代;(6)垄断性是政府的不可克服的弱点,而垄断性导致低效率、机构膨胀、寻租行为等一系列加剧政府行为社会成本的消极问题;(7)“逃避错误”因政府行为无法直接比较、政府效率无法直接评估而成为政府官员的普遍行为准则。其结果导致短视、惰性、缺乏创新精神等程序化政府行为的泛化;(8)“多数人原则”
44、选举体系的维持,从来都是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为代价的,而且,事实上这种体系既不能保证选举体系选举的效率,也不能保证完全代表每个人利益,因此,物竞天择、优胜劣汰以及与之相一致的少数人决策是必然的。11 卡尔森和欧尔曼说明的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六点不同。答:卡尔森和欧尔曼认为,“公共管理是对行政的一般方面科际整合的研究,它将人力、财政、物资、信息和政治资源的管理与管理学的计划、组织、控制职能相融合。”他们还说明了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六点不同:(1)它包括一般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职能,以替代讨论社会价值以及官僚与民主的冲突。(2)对经济和效率标准认同的工具取向,以替代公平、回应或政治特色。(3)对
45、中层管理者的实用关注,以取代政治或政策精英的观点。(4)倾向于视管理为类同管理,或者至少使公共和私营部门的管理差异极小化,而不是夸大它们的差异。(5)以像关注组织内部运作那样的理性态度,关注组织的外部环境,而不是过分关注法律、制度和政治过程。(6)与科学管理传统的强有力的思辨联系,而不是与政治学或社会学紧密关联。三、论述题(每题30分,计60分)12 试述休斯认为的电子化政府的发展阶段。答:电子化政府的互动有几种不同的分类方式。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最初阶段仅仅是指提供信息,后来才出现了双向交易。在政府和其他参与者之间也存在种类不同的可能性互动,尤其是与公民、企业和其他政府机构的互动。一般认
46、为,基于互动水平,尤其是网站的互动水平,可以将电子化政府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信息阶段第一阶段是指政府部门和机构为了便于外部使用者而利用万维网,来发布关于它们自己的信息。网站以扼要介绍公共组织目标和怎样进行联系等消极的方式来提供信息。这种信息并不包括真正的服务提供。网站是由政府部门而不是由职能部门建立,而且只有有限的更新能力,这是最普通的网站形式。(2)互动阶段这些网站成为双向沟通的工具,允许公民提供有关他们自身的新信息,并且收集了诸如电子邮件一样的应用工具。与政府联系再也没有必要通过打电话或写信这种方式。文件目录呈现出更多的关于问题、职责和服务方面的信息并可下载;表格可以下载并在脱机状态
47、下填写,然后以正常的方式发送出去。但是,反馈是有限的。(3)处理阶段此阶段价值观发生了正式可见的转换,如为一次“肆无忌惮”或处罚而支付罚款,甚至是填写缴税申报书。这个阶段允许那些以往由公务员执行的工作成为以网络为基础的自助服务,尽管这需要在脱机状态下来完成。(4)交易阶段这是政府提供广泛服务的一个端口。通过这个端口,所有部门和机构的信息系统都能够链接起来以提供一体化的服务,而这种方式避免了使用者不得不了解政府结构的问题。13 试述休斯表述的韦伯的官僚制理论。答:韦伯认为,有三种类型的权威:“魅力型”一个非凡的领导人的吸引力;“传统型”例如部落酋长的权威;“理性/法律型”。与其他两种基本上是非理
48、性的和超出法律范围的权威类型相反,后一种权威类型本质上是理性的和法律的。因此,它在三种形式的权威中是效率最高的,并且成为韦伯官僚制理论的基础。根据理性与法律权威的思想,确定了现代官僚制体系的六项原则:(1)固定和法定的管辖范围的原则,一般是根据各种规定,即根据法律或行政规章发号施令。(2)公职等级制和权力等级化的原则,这体现为一种上级与下级之间稳定有序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较低职位受到较高职位的监督。(3)现代公职管理建立在保存书面文件的基础之上。一批积极从事“公共”事务的官员与其的物质设备和档案构成了一个“机构”。一般来说,官僚制将官员的活动作为与私人生活领域截然不同的事务并与之分离。(4)
49、公职管理,至少是所有专门的公职管理,这种管理显然是现代的,通常以全面而专门的训练为先决条件。(5)当公职发展到完善程度时,官方活动要求官员完全发挥工作能力。(6)公职管理遵循一般性的规定,它们或多或少是稳定的、全面的,并且是可学习的。对这些规定的了解程度代表了官员所具有的专门的、技术性的知识。它涉及管辖权、行政或企业管理。韦伯的原则首先意味着:权威来自于法律和根据法律制定的规定。没有其他形式的权威应被遵循。在此基础上,第二条原则是等级制,它或许是韦伯思想中人们最熟悉的内容。严格的等级制度意味着,理性/法规的权威和权力是由组织中的个人在等级制中占据的职位而不是由任何个人维持的。特定职能可按照等级
50、制结构授权给较低的层次,这意味着任何官员都可以行使整个组织的权威。第三条原则是对第二条原则的补充。组织的存在是与其职员的私人生活相分离的。它是完全非人格化的。书面文件的保存是必不可少的事情,当类似事件发生时,以前的案例则成为先例。只有保存档案,组织在运用各种规定时才能保持一致。第四条是,行政是一种专业化的职业,它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完成的事情,它应当有全面的训练。第五条,官僚制的工作是一种全职职业,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是一种次要的活动。最后,公职管理遵循一般性的规定,它是一种可以学习的活动。2014年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5公共管理理论考研真题附文字版试题:一、概念解释(每题6分,计30分)1责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