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钟大吕36美声唱法是由意大利语“bel canto”翻译过来的,bel 的意思是美丽的,canto 是歌唱的意思,bel canto 是优美地歌唱,俗称为“美声”。意大利的 bel canto 始于巴洛克时期,当时的阉伶歌手们有一个和今天很多人所学习的完全不一样的呼吸方法,后来他们把这样的技术传授给了所有的声部。歌唱家们高超的炫技和绚丽的花腔华彩使这一时期也成为美声唱法的“黄金时期”。笔者有幸跟随意大利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米切拉 斯布拉蒂(Michela Sburlati)教授系统学习了意大利古典美声唱法,受益匪浅。米切拉 斯布拉蒂教授曾于 2011 年至 20l3 年期间三次应邀在上海音乐学院
2、周小燕歌剧中心讲学,在国内获得良好声誉。2015 年 5 月 3 日至 15 日,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特邀米切拉教授举办了声乐大师班。米切拉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别具一格,给人带来全新的感受。她在声乐教学中以高度科学的理性认知为基础,将歌唱机理作为核心,并通过实践验证了科学性和有效性的教学手段。她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成为其他教学方法的典范。这也颠覆了国内长期以来认为“意大利声乐教学是经验主义”的片面观念。在学习中我了解到在意大利,不仅有着悠久的传统教学体系,还有将声乐理论和科学发声与美声唱法经验相结合的教学派别。米切拉在声乐教学中专注于探究歌唱发声和共鸣调节的本质和源头机制,始终贯彻着以追
3、本溯源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她时刻通过调整歌唱器官的工作方式和状态来纠正我的声音。她拥有敏锐的听觉和精准的手法,就像一位娴熟的医生能够迅速治愈疾病一样。只要我能理解并且严格按照她的发声理念与方法演唱,必定会取得理想的效果。米切拉从研究歌唱生理学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参与发声的呼吸器官(包括咽喉、气管、肺、胸腔和腹腔)的生理状态。她详细解释了歌唱呼吸中膈肌、胸肌、肋间肌、背肌和腹肌等呼吸肌肉群的不同功能和作用。呼吸的机理:1.在歌唱过程中,重点强调的是气息应该充分储存在胸腔和肺部,而不是主要集中在腹部。虽然腹部没有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但是通过正确的歌唱呼吸运动,我们可以产生足够的气压,使
4、得肺部充满气息,并且这些气息直接影响声带的振动,从而产生声音。意大利古典美声唱法的机理要素钟 晖 韩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摘 要意大利古典美声唱法是一种古老而卓越的歌唱技艺,起源于意大利,后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它强调声音优美、技巧高超和情感丰富。本文笔者分享跟随意大利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米切拉斯布拉蒂教授学习意大利古典美声唱法的体会,阐述古典美声唱法的机理要素,强调呼吸艺术在美声唱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通过深入研究,我们认识到意大利古典美声唱法在歌唱教学中的独特价值,以期为学生的声乐技能提升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关键词呼吸;横膈膜;共鸣跟随米切拉斯布拉蒂教授学习声乐的体会黄钟大
5、吕37首先,甜美地吸气,让整个肺部充满气息,舒适地打开,气息要充满整个肺部,从肺的底部到顶部,横膈膜放松,在运动中恢复呼吸,这个吸气的动作,有一个名字,叫“松一口气”。接着进入第二步,吸气的同时胸骨上升,然而呼气的时候胸骨被往后背脊椎方向带,这样的话肺就如同风箱般呼气。2.通过充分展开横膈膜,尤其是背部部分,可以有效增加呼吸的压力。横膈膜的前半部分搭在胸骨上,胸骨柔软地往后背脊椎方向运动,横膈膜慢慢地朝腰椎的方向运动,这个运动可以让肋间肌变得非常灵巧,如果这个地方不能很好地运动,气息的运动就会停止。挂在胸骨上的横膈膜慢慢地往后运动,整个横膈膜就像一个水母一样运动起来。这是因为背部横膈膜在解剖结
6、构上较大,所以当它收缩时,可以扩张胸腔和肺部的容积,从而使得歌唱时的呼吸更加充足。横膈膜比较有力的部分是膈柱,它们连接在脊椎上。背部横膈膜的这种张力为歌唱发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发声的时候,后背不是僵硬的,而是很柔韧的,横膈膜往后背运动的时候,后背要随时准备来迎接横膈膜,每个音符都需要背部和脊柱的柔韧性。如果横膈膜带着静止的中央肌腱被往下阻断在胃上,这样气息会很少,声带就会空空地振动。米切拉的呼吸法虽然与大多数声乐界人士的呼吸认识基本一致,但与一些采用传统呼吸方法的人明显不同。米切拉的方法更注重胸腔和背部的扩张,以及横膈膜在呼吸中的运动,上行音阶,气息往后背的方向压缩,下行音阶,气息要回到胸骨
7、横膈膜所在的胸部中央,从前面向后背的方向压缩或从后背放松向前,使胸骨和胸腔肋骨做一个称之为“压水井手柄”或者“水泵”的运动。发音动作和呼吸的方向必须始终朝向胸部的中心,不能让它停止在那里,它运动的规律永远都是横膈膜往后背的方向走,不是直直地往下推。用完之后要再次放松横膈膜,就像抬起吸气一样,然后再继续往后背的方向走。小腹的气息像小球一样从前滚动到后背,胸骨往后背运动,气息从肺的顶端向下往后背流,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横膈膜真正地运动起来,因为横膈膜能带动气流的运动,它的运动跟水母的运动特别像,先往上送上去,然后再往后拉下去。不需要把气息往头腔共鸣里面去“冲”,它永远是要与胸腔“对抗”,“支持”在胸腔
8、,通过这种呼吸法在胸腔里面歌唱,腹部纵向下沉的程度和力度相对较小,避免了气息产生过分逆向作用,造成沉重感。而且,正确地控制气息的内在张力使得歌手能够保持较长的呼吸时间,并且有较强的灵活性。这样的呼吸方式使得呼气和吸气之间可以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减轻了嗓音的负担,同时改善了声音的质量。这样的呼吸法对于歌唱表现力具有非常强有力的支持。1855 年后,匈牙利医生 Luis Mandl 提出使用较低的呼吸,即休息式腹部呼吸,这样的改变使得许多国家的歌唱学派不再采用古代美声唱法的技术。但是,恩里科卡鲁索(Entrico Caruso)以及许多意大利和外国的歌唱家们仍继续使用古老的意大利唱法。不同的歌唱呼吸
9、方法在实践中都孕育出了成功的歌唱家与不同的演唱流派。然而,这些呼吸方法之间确实存在着机理、功能效率和表现力上的差异。这些差异与演唱的时代、风格、情感以及作品的性质有关,使得每种呼吸方法都有其优势和相对不足之处。米切拉的呼吸方法具有很强的生理和物理机制的科学性,可以提高歌唱表现力并培养出更出色的歌唱家,因此在我国声乐界是值得被借鉴和深入研究的。发声的机理:声带的闭合与横膈膜的运动方向是一致的。在意大利美声唱法中,提到共鸣的说法的时候,它并不是在面部,真正的共鸣是在后脑勺枕骨的地方。在欧洲,声学专家做了一个研究,他们发现,声音越是往面部前面的地方去找的时候反而黄钟大吕38越小,如果能把它保留在头腔
10、的后面,从横膈膜、声带、整个后面的咽壁一条线上来的时候的声音是非常大的。如很多伟大的歌唱家,帕瓦罗蒂、斯基帕等,在演唱的时候,他们不是往前找声音,而是头稍微后仰,支撑在耳朵后面的这个部分,是在用耳后这部分机能,不是外部的,而是内部的。头声是头颅隔膜要像打开三角钢琴共鸣腔(琴胆)的盖子一样保持正确的倾斜度;头颅隔膜从头部后方(枕骨)的底部连接到前方发声;声带像身体的所有肌肉一样,通过肌肉链与横膈膜相连;声带与隔膜的肌腱和隔膜的支柱相连。在美声唱法时代,“面罩”的概念是不存在的,并且还会禁止练哼鸣,这个被视为呼吸的障碍。歌唱家科莱利在采访中说,在演唱中,如果要往所谓的“面罩”去找的时候,这样唱下去
11、会让喉咙越唱越紧。声带是通过外在肌肉与脊柱相连,杓状肌一闭合,声音就会立即传送到颅底和脊柱。歌唱时禁止抬软腭,因为抬软腭时里面越打开,声带也越不容易闭合,相反,要求软腭非常往后,往下。意大利的声乐大师加西娅,在她的论文著作中,明确地说明,在歌唱中,如果抬软腭,咽壁往前去翻,这个时候出来的声音假、大、空,然而如果软腭往后往下走,这个时候出来的声音是非常有光泽的。在演唱的过程中,气息是从肺里往横膈膜方向走,在唱高音的时候,横膈膜会很自然地把整个头往后拉下来,只要横膈膜真正运动起来拉住了,头自然就会往后,头腔也就打开了,声音也就自然出来了,声音在后面,不在前面,如果往前去找声音,整个头腔是被关闭的。
12、所有的这一切都取决于横膈膜,只有横膈膜工作好了,才能带动。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遵守两个规则,第一个规则,就是耳后面的这个机能,不是往前,而是要往后掉下去;第二个,就是气息是往后面走的,后半部分的后背的横膈膜继续往下拉。在 19 世纪初期的时候,在罗马有这样的声乐学派,他们说,如果你的声音去往前转,那么声音就毁了。事实上,在美声唱法“黄金时期”,歌唱的时候,上颚是放松往下落的,而不是往上抬的,因为放松落下来之后,声音就会特别有质量、有光泽。唱到高音的时候,需要把从下颌骨到肩膀的机能打开,不能往上张嘴巴,这个机能对歌唱来说非常重要。当上颚的地方往上抬的时候,下颌骨到肩膀这里的机能就被卡死了,所以这
13、个机能要一直打开,让脖子变得比较粗一些,从下颌骨处开始运动,拉开,一直拉到锁骨的这两块地方,感觉就像打开窗帘一样。下巴不能往后运动,只能运动下颌骨,让两边的机能往下,下嘴巴动,上嘴巴不动,脸上颧骨部分的力量松掉,不能抬笑肌,另一只手摸着脖子的底部,感觉到两边的机能往两边拉开,不能抬上颚。唱高音的时候,如唱“hight C hight D”都不用去抬上颚,只需要把这里的机能稍稍拉开一下就可以了。也可以想象一下,在两边大牙关的地方咬着两块很冷的冰块,嘴巴会不由自主地往后咧,也能感觉到下颌骨两边的机能往两边拉开,但下巴不能往后缩。许多舌下肌也会做这种运动,如颈阔肌和舌骨等外肌,它们通过拉宽来帮助声带
14、更好地闭合。在欧洲,他们通过语音医学实验研究发现,振动被吸收,共鸣就会变差。声带靠在后部的链条上,它首先将声音传递到颈椎,然后将其传到第四背椎,再通过颅膈的正确倾斜将其传递到额部。很多伟大歌唱家,如:蒂托斯基帕(Tito Schipa),Franco Bonisolli,Joan Sutherland,Anna Netrebko 等,他们在演唱的时候,不是往前找声音,而是头稍微后仰。1872 年,巴黎音乐学院的小伊曼纽尔加西亚(Emanuel Garcia)的歌唱论文中明确指出,“暗淡的”声音是咽和上颚往面部前方转,而“清晰明亮的”声音则是上颚保持低位,这样的声音更有光泽。加西亚接着说,暗淡色
15、彩的声音往往很快就会损伤声带,而最健康的是“清晰明亮的”声音。声带主要通过杓状肌和杓状软骨闭合。因此,横膈膜倚靠在后背的用法是合乎逻辑的,这就如 Luisa Tetrazzini 和 Enrico Caruso 在论文唱歌的艺术中已经指出,相同方向可以使声带性黄钟大吕39能更为理想。盆底肌在歌唱的呼吸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横膈膜通过一系列肌肉链连接身体所有的肌肉,声带和喉咙也属于横膈膜链,它们运动的好坏取决于如何去运用所有的膈肌。吸气的时候,胸骨和胸腔向上升起,盆底膈肌放松。唱歌时,如前所述,横膈膜向后背伸展,将隔柱倚靠在腰部的正方形上,从而也刺激骨盆膈肌,让所有发声建立进一步的支撑点,这在
16、歌唱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头里也有一个膈肌,叫鞍状隔肌。当鞍状膈肌或颅膈肌被保持得高而轻时,就更容易感觉到胸骨在向后呼气时的运动,以及隔柱向腰部的方形下降,骨盆膈肌参与工作,这种状态会使声带更有弹性,运用起来也更容易、更轻松。从 Mancini 到 1700 年的 Tosi,再到 1900 年代初期的 Caruso 和 Tetrazzini,经过 Lamperti、Garcia、Lehmann、Lablache、Sieber 等,每篇美声专业论文,都要求一个我们今天称之为“腹部反向呼吸”或“横膈膜按摩式呼吸”的呼吸。胸腔需要充满气息,小腹微微内收,歌唱时逐渐往外放气,想象慢慢地将呼吸传递到下腹部,
17、气息下沉小腹往外微微突出,小腹不断地往外往里做轻缓的运动,从而延长横膈膜的后柱,横膈膜环绕内脏软组织周围的肌肉在呼吸中得到锻炼,横膈膜的运动在发声的过程中扮演着控制气息供给的角色。横膈膜相当于风箱的作用,把足够的气吸进来,在需要的时候再把气送出去,这是歌唱成败的关键,即便一个歌手有绝对的音准,如果对呼吸没有控制,也会走音,声音中缺乏生气,也就是灵魂。掌握了呼吸的技巧,在歌唱的取经路上,已经迈出了一大步。这种呼吸运动在古代意大利实践中得到强烈推荐,今天也被西方理疗和正骨疗法应用于呼吸康复治疗。因此,美声唱法需要选择一个准确的呼吸,这样的实践在今天的医学界也被证实,它是健康声音的最佳选择,是遵循身
18、体所有重要功能的。米切拉教授的声乐教学属于国际声乐的机理学派,显示了具有悠久传统的意大利声乐教学在现代嗓音科学研究的支持下依然走在历史前列。通过学习,我在教学中积极加强倡导心理、机理的声乐教学理念,为声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与贡献。(本文引用的米切拉教学的内容、观点及表述均已经过米切拉教授与翻译周晓燕女士的校对、审订,一并表示感谢)(责任编辑:刘小红)参考文献:1美威廉文纳著,李维渤译.歌唱机理与技巧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0.2冯葆富,齐忠政.歌唱医学基础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3肖黎声.米切拉斯布拉蒂声乐教学印象与启示J.歌唱世界,2015(09).本文系教育教学改革课题“意大利古典美声唱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E22151本文系教育教学改革课题“意大利古典美声唱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E22151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