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2015年河北大学801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2014年河北大学801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2013年河北大学801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2012年河北大学801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2011年河北大学801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2009年河北大学801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2015年河北大学801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2014年河北大学801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名词解释(共15分,每题5分。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1原子运动答:原子运动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的著名学说。他认为原子具有能动性,是构成一切事物的最后单位,并否认原子受其他东西的支配,而主张原子本来就在运动的观点。他把运动看作
2、是原子的固有属性,无数原子在宇宙中形成旋涡运动,重的凝结成大地,轻的被抛向外层空间。原子在旋转中相互碰撞,不同形状的原子或因相互勾连、纠缠而结合,或因错开、脱落而分离。世间万物因原子的结合而产生,因原子的分离而消失。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的漩涡运动是必然的,说“万物都根据必然性生成”,“没有什么事物是任意产生的”。2启蒙运动答:启蒙运动是18世纪兴起于欧洲的思想解放和历史进步的运动,这场运动以哲学为核心且声势浩大。“启蒙”是用光明驱散黑暗,以理性代替蒙昧的意思。启蒙理性是17世纪的哲学与科学精神的继续,是乐观主义的历史进步观,是现代理性。启蒙主义的纲领就是现代主义和现代化的纲领。启蒙运动是遍及全欧
3、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有苏格兰、德国等国的启蒙运动,但法国的启蒙运动最为彻底,影响最大,法国大革命是它的直接结果。法国的启蒙学者可分为以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为代表的温和论者和以百科全书派为代表的激进论者。启蒙运动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基础。3物自体答:物自体,又称“自在之物”,是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的重要哲学概念。物自体有以下含义:客观存在着的物。它作为我们感觉经验的来源,是存在于我们以外的物;超感性的理念上帝、世界和灵魂。它作为理性的先验理念,是我们永远追求而又不能认识的思维存在体。他认为先验理念是现象背后的本质、总原因和总根据,存在于思想中的纯粹观念
4、;伦理学中的理想目标。它作为实践理性的主体,在实践上力图实现而又一直不能实现的理想目标,即对人的道德行为做出规定的先天准则,这就是最高的、无条件的至善,是幸福与道德的统一。二、简答题(共45分,每题15分。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1巴门尼德关于“存在”的思想。答:(1)思想来源巴门尼德关于“存在”的思想来源于克塞诺芬尼的不变不动、独一无二和不生不灭的“神”的哲学概念;虽然两者都表示“不变的一”,但“存在”概念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思辨性,更适用于理性论辩,他关于“存在”的学说包含着我们在早期希腊哲学典籍中可以见到的最缜密的哲学论辩。(2)基本内容“存在”是表示世界本原的一个概念,但它不是
5、抽象的原则,而是时间和空间中的实在,并且有固定的形体,是滚圆的球体。“非存在”是一切处于运动流变之中的事物。巴门尼德认为哲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确立“存在”与“非存在”之间的根本区别。面对这个根本性问题,巴门尼德明确指出了“真理之路”与“意见之路”之间的分歧:a存在物存在,它不可能不存在。这是确信的途径,因为它遵循真理。b存在物不存在,这个不存在必然存在。不存在物你是既不能认识,也不能说出的。(3)性质“存在”既不产生、也不消灭。“它没有过去和未来,因为它整个在现在,作为完整、统一、联系的(连续的)东西。”“存在”是“一”。它没有部分,不可分割,其意义包括两个方面:连续的一和整体的一;“存在”是不
6、变的其意义也包括两个方面:不生不灭和静止不动。总的来说,存在是不动的一。“存在”是不变不动的。“存在物是不动的,被巨大的锁链捆着,它是同一的,永远在同一个地方,居留在自身之内。”“存在”虽然是无始无终的,但是它却不是无边际的或无定形的,强大的必然性从四面八方围绕着它。巴门尼德认为“存在”在各方面都是锁闭的,“好像一个滚圆的球形”,从中心到球面上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2笛卡尔“我思故我在”思想及其意义。答:(1)主要思想 结论的得出笛卡尔的普遍怀疑把“清楚分明”的理性确立为判定真理的唯一标准。他首先对感觉进行了怀疑。但他又认为,虽然我们可以对一切存在物进行怀疑,但“我在怀疑”这件事本身却是不可怀疑
7、的。因为即使对“我在怀疑”进行怀疑,仍然证明了“我在怀疑”。怀疑就是思想,思想必然就会有一个思想者即“我”存在,这样笛卡尔就从他的普遍怀疑中引出了再也不可怀疑的第一原理,即“我思故我在”。哲学的绝对起点这个命题有两个部分:“我思”和“我在”。“我思”指思想活动,包括一切意识活动,不管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或是情感的。而“我”是指一个思想的主体。思想是“我”的一种本质属性,“我”思想多久,就存在多久,“我”只要停止思想,自身也就不复存在了。笛卡尔把思维的“我”确立为哲学的绝对起点,表现了近代哲学中自我意识的觉醒。本质与实体笛卡儿说,思想的主体和反思的主体是同一个主体,主体就是实体。“我思”和“我
8、在”之“我”是同一个实体。“我思故我在”中的“故”表示的不是两个实体之问的因果关系,而是本质和实体之间的必然联系。从逻辑上说,“故”也不表示从已知到未知的推理。“我思”是该实体的本质,“我在”是该实体的存在。笛卡儿认为,人们只能通过属性来认识实体,每一个实体都有一个特殊的属性,这就是它的本质。从自我的思想活动,我们可以得到自我必然存在的结论。就是说,“自我”是一个这样的实体,“这个实体的全部本质或本性只是思想”。(2)意义“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哲学的第一原理。这一理论被视为他全部认识论哲学的起点,又作为他“普遍怀疑”的终点,从而确证了人类知识的合法性。他以此为根基构建起整个形而上学体系。笛卡尔
9、承认“存在”不是通过三段论法从思维中推出来的,只不过通过直觉的活动承认一个简单的给与的事实。由此可见,唯理论哲学在一开始就是建立在某种理智直观之上的,这种直观往往又被看作是一种内在的“经验”。3卢梭的契约论思想。答:卢梭的契约论思想集中体现在1762出版的社会契约论一书中。(1)社会契约社会契约不是在进入社会之前的自然状态中制定的,而是在社会中制定的。人们两次制定契约:第一次是在不平等的情况下制定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国家政权,其结果是加深了社会的不平等;第二次是在平等的条件下制定的,目的是建立一个能够保障人们自由和平等的国家政权。只有第二次制定的契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契约,即,社会的全体成员在
10、平等的条件下的自由选择。(2)权利的转让社会契约的核心是权利的转让。在转让什么、转让给谁等关键问题上,卢梭认为一切人把一切权利转让给一切人。卢梭说,只有这种转让才是对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人都没有把自己奉献给任何一个人,反而从所有订约者那里获得了与自己转让给他们同样多的权利,并没有失去自由的权利,却反而得到了更多的东西,那就是,自由权不会被任何人的权利剥夺。(3)公意“公意”是一个社会的一切人(公民)的共同意志,“众意”则只是个别人或一部分人的意志,它们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卢梭认为,不平等发展到极端必将导致新的平等,奴隶将变成主人,暴君必将被推翻,问题只在于要找到一种社会形式来保障每一个人天
11、赋的自由权利。于是卢梭提出“公意”作为新的社会契约的基础。通常认为民主制就是“少数服从多数”,其实这在卢梭看来只是“众意”的原则,这条原则的基础和前提应当是“公意”。所以新的社会契约就是每个人把自己的自由交给了一切人,而他交出去的自由又从每个别人那里收回了。(4)政治主张卢梭反对洛克和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的观点,认为既然人民是相互在订立契约而不是与政府部门订立契约,那么所有公民的立法权是唯一的主权,它只受自身的制约,行政权和司法权不能制约它,而只是它行使自身权力的工具而已。所以卢梭主张主权在民,权力不可分割,也不可由别人代表。因而他反对君主立宪制,鼓吹民主共和制,认为执政者只是公仆而不是主人
12、,可以随时撤换。(5)评价卢梭意识到民主共和制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行的,他也承认中等国家比较适合于君主立宪制,大国则适合于君主专制。但卢梭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着眼于人类自我完善化的可能性。在他看来,只有民主共和制这种形式的社会契约才有可能保证每个人的自由,这种自由已不再是自然状态中原始的自由平等,而是法律上的平等,每个人服从法律就是服从自己的意志。这种社会理想成为了法国革命的直接纲领和战斗旗帜,这种理想的资产阶级性质是非常明显的。三、论述题(共90分,每题30分。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1苏格拉底的主要哲学思想。答: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对西方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道德圣
13、贤。其主要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认识你自己”、“德性即知识”、“苏格拉底方法助产术”这三个方面。(1)认识你自己 基本内涵苏格拉底要求首先研究人自身,通过审视人自身的心灵的途径研究自然。他认为人的心灵内部已经包含着一些与世界本原相符合的原则,主张首先在心灵中寻找这些内在原则,然后再依照这些原则规定外部世界。同样,灵魂是人认识外部事物的中介。苏格拉底认为要使灵魂不致盲目,必须求助于灵魂内的原则去发现事物的真理。意义与局限苏格拉底把哲学研究“从天上拉回了人间”。他认为研究哲学不能单纯研究自然,而不知道有用处的人事问题、治国的道理、统治者的品质等。苏格拉底的这种思想上的彻底转变主要是由于他把公众利益作
14、为哲学的目标,因此他的思想始终局限在道德实践领域。(2)德性即知识 基本内涵a“德性”是指过好生活或做善事的艺术,是一切技艺中最高尚的技艺。他认为这是一种每一个人都能够学会或可以确定知道的原则。在此意义上,他把德性等同于知识。他认为内在于心灵的原则就是德性。b“德性即知识”与“认识你自己”是两条相互呼应的原则,这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自称知道一件事是善,但又不去实现这件事,说明实际上他并未真正知道这件事的好处(善),没有关于这件事的知识。相反,一个人知道什么是善,必然会行善;知道善而又不实行善是自相矛盾的,因而是不可能的。苏格拉底相信,一切恶行都是在不知道善的情况之下做出的。目的苏格拉底提出“德性即
15、知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强调知行合一、真善一体。他并没有仔细考虑到那些直到后世才产生的复杂的理论上的区分,他只是身体力行自己认识到的真理。可以说,苏格拉底的道德实践就是对“德性即知识”的最好注释。(3)苏格拉底方法“助产术”认识的目的在于认识事物“是什么”,而认识的方法就是“助产术”。主要内容苏格拉底的助产术,又称“辩证法”,他所实施的对象是男人而不是女人,是灵魂而不是肉体。在施行助产术时,他所采用的方式是问答法,即通过发问与回答的形式,运用比喻、启发等手段,使对方对所讨论的问题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普遍,一步步逐渐深入,最后得出正确认识。这种方法一般被总结为四个环节:反讥、归纳、诱导和定
16、义。基本过程a“反讥”是助产术的第一步。通过反问揭露对方谈话中的矛盾或漏洞。谈话对象以“自知我无知”的谦虚心态出场,才有可能接受助产术。b“归纳”是助产术中引导方向的重要步骤。它通过对答问者具体而片面的意见的否定,一步步地将其导向普遍的、确定的、真实的知识。c“诱导”是助产术的实质。它通过启发、比喻等方式,引导对方说出蕴藏在头脑中的思想,进而考察其真伪。助产术的精髓也在于此,即不把观点从外面强加于人,而是让对方自己去领会和体悟。d“定义”是助产术所要达到的目的。通过对所论德性的共同性质做出说明,获得确切的概念性认识,并牢牢掌握它。但苏格拉底广泛地与人讨论德性问题,从未下过一个绝对的定义,这预示
17、着哲学思想永远在追问中。影响苏格拉底的助产术直接为柏拉图所继承和发展,不仅对西方哲学,还对后来西方整个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产生了重要影响。黑格尔更是将这种对话内在化于精神之中,将其发展为详尽完善的辩证法体系。2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主要派别及其主要思想。答:经院哲学,又称繁琐哲学,它因讲究繁琐的概念辨析和逻辑论证而得名。其原意是指“学院中人的思想”,后是指在公教会(或天主教)学校里传授的、以神学为背景的哲学。(1)思想基础经院哲学是为基督教信仰服务的,是“神学的奴婢”。其思想基础是亚里士多德主义。在对待信仰与理性的关系问题上,经院哲学家们试图用理性来论证信仰,将基督教的信条建立在逻辑证明的基础上;或
18、者把理性的范围与信仰的范围严格地区分开,形成两个不同的领域。经院哲学所讨论的有些问题已经具有了纯哲学的味道,但仍不可能完全脱离深厚的神学背景和信仰土壤。因而,争论的结果必然关系到基督教教义的正统性和教会权力的合法性问题。(2)主要派别经院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共相和殊相,一般与个别之间的关系问题。围绕这个问题的争论,使哲学家们分成了两大派别:一些哲学家主张普遍的共相是真正的实在,殊相或个别的东西不过是现象;而另一些哲学家则认为个别的东西才是真实的存在,共相不过是概念而已,并没有实际存在的意义。前者被称为“实在论”,后者被称为“唯名论”。实在论的主要思想实在论的哲学基础是柏拉图的“理念论”。实在论
19、认为共相是独立存在的客观实体,这一观点不仅是对柏拉图-奥古斯丁哲学传统的承续和发扬,也构成了基督教基本教义和信条的理论基础。实在论的观点则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哲学思想,代表人物有安瑟尔谟、托马斯等人。a安瑟尔谟安瑟尔谟坚持柏拉图理念论的基本思想,认为作为共相的一般概念不仅存在于人们的思想中,更是先于和独立于个别事物而存在的客观实体。这种极端的实在论思想典型地表现在他在上帝存在论中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安瑟尔谟进行了具体的论述,这个证明构成三段论推理:上帝是不能设想比它更完满的东西,不能设想比它更完满的东西不仅存在于思想中,而且也在实际上存在,因此上帝存在。这一证明的实质是从上帝的概念直接推出上
20、帝的存在。但他第一次试图用严密的辩证法或逻辑来证明那个以往一直靠信仰来保证的神学命题,开创了经院哲学逻辑论证的风气。b托马斯第一,托马斯是一个温和实在论者。托马斯在共相问题上既反对唯名论,也不赞同安瑟尔谟的极端实在论,他力图将辩证法引入关于共相问题的讨论中。他将共相和形式与质料、理智活动的性质与过程等问题联系起来,历史地和辩证地说明共相的性质与特点。他由此提出了共相分别先于、寓于和后于个别事物的观点。第二,关于上帝存在的宇宙论证明和目的论证明方面,不同于安瑟尔谟的“先天证明”。相反,托马斯提出了自己的“后天证明”。“后天证明”是从人们已知的事实出发来推出其原因的“回溯的”证明方法,即著名的“圣
21、托马斯五路证明”,即不动的推动者、第一原因、绝对必然的存在者、至善的存在者、最高的智慧者的证明。第三,托马斯主义所倡导的逻辑论证精神对于近代理性主义的崛起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由于托马斯的杰出贡献,推崇理性的亚里士多德主义逐渐取代了含有神秘因素的柏拉图主义,成为经院哲学的主流哲学。唯名论的主要思想唯名论的哲学基础是亚里士多德关于“第一实体”的思想。唯名论者在哲学上的观点更加接近于经验论和唯物主义的立场,开启了近代经验哲学和实验科学之源头。但是,唯名论者在神学上却表现出一种类似于教父派的神秘主义倾向。他们否定共相的独立实在性和优先性的观点,坚持把理性与信仰、哲学与神学相分离的做法,从根本上威胁到基
22、督教的正统神学和教会权威,但推动了近代经验哲学与实验科学的勃兴。唯名论的主要代表有洛色林、邓斯司各脱和威廉奥卡姆等。a洛色林洛色林是唯名论的创始人。他认为只有个别的东西才是真实存在的,共相并无客观实在性,它们充其量只是代表个别事物的空洞的“记号、词语、名称”。在洛色林看来,只有个别的部分才是真实的存在。把这种极端唯名论观点运用到“三位一体”的神学信条上,必然会导致“三神论”异端,从而得出有三个个别的、具体的神的结论。b邓斯司各脱司各脱强调上帝的本质是自由意志,因而上帝的意志要高于上帝的理性。在共相问题上,他把个别事物当作质料与形式的统一体,把个别化原则看作是无须任何解释的终极原则。他断言,个别
23、事物按其本性来说是最高的和最后的实在,只有它才是独立于理智之外的最真实、最实在的现实,而一般在理智之外实际上并不存在。但是另一方面,司各脱又承认事物之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形式,这两种形式都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个体事物的形式就是二者相加的结果。c威廉奥卡姆奥卡姆的“奥卡姆剃刀”原则,又称“思维经济原则”,是对唯名论思想在方法论上的一种概括和提炼,并被现代自然科学视为公理。它的提出是针对经院哲学凡事都要寻求双重原因的繁琐做法,奥卡姆把这一经济思维原则运用到共相问题上,指出在可感的个别事物之外再增加一般的实体就是多余的。奥卡姆主义和唯名论思想的兴盛最终导致了经院哲学的衰落,促进了近代经验哲学与实验科学
24、的崛起。3经验论和唯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异同。答:(1)经验论 代表人物经验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弗兰西斯培根、霍布斯、洛克、巴克莱和休谟;培根是经验论的创始人。地域分布从地域上看,经验论主要集中在英国,所以习惯上又称“英国经验论”。这一局面的出现是有一定原因的。一方面,在英国有着悠久的唯名论传统,重视个别的感性经验的东西;另一方面,和科学的发展状况有关,当时英国的实验科学非常发达,产生了波义耳、牛顿等注重观察与科学实验的科学家,还有培根、洛克等爱好实验、推崇经验归纳方法的哲学家。主要思想经验论把感觉经验当作认识的来源,通过经验归纳法上升到真理性的知识。经验论从对具体事物的感觉经验出发,但是如
25、何通过经验的归纳而上升到普遍必然性的知识,这是经验论哲学的“阿喀琉斯之踵”,正是这一致命弱点使经验论最终陷入怀疑主义或不可知论的泥淖。(2)唯理论 代表人物唯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笛卡尔、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笛卡尔是唯理论的创始人,代表着近代哲学的基本精神。地域分布唯理论主要集中在欧洲大陆,所以习惯上又称“大陆唯理论”。主要分布在大陆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大陆是正统的实在论占主导地位,重视普遍的、理性的东西;另一方面,与科学的发展状况有关,当时的法国巴黎是欧洲的数学中心,并且许多哲学家本人就是数学家,如笛卡尔发明了解析几何,莱布尼茨发明了微积分,他们大多推崇理性的演绎方法。主要思想唯理论把与
26、生俱来的天赋观念或天赋原则当作认识的来源,通过理性演绎法建立起整个知识体系。理性演绎法可以保证推演过程和推理结论的逻辑有效性,但是却无法解决演绎前提的合理性问题,演绎的前提或出发点本身是如何确立的。这个问题同样也成为了唯理论的理论要害,它最终使唯理论陷入了教条主义或独断论的陷阱。(3)两者异同 相同点a唯理论和经验论虽然在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相互对立的,但作为反封建的资产阶级的思想武器,在以理性反对宗教神学方面却是一致的,这也正是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历史先进性的表现。b两者的初衷都是试图说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但是由于它们各执一端,缺乏辩证的综合眼光,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自身的反面。休谟的不可知论
27、割裂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莱布尼茨沃尔夫的独断论则直接把思维等同于存在,它们都使近代哲学试图解决的认识论问题走进了死胡同。不同点a关于认识的来源和基础问题。这是两者之间最根本的分歧,经验论者都主张知识起源于感觉经验;唯理论者则否认正确的认识起源于感觉经验,认为知识必须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b关于认识的方法或逻辑问题。经验论哲学地强调观察实验的方法,在对感觉经验进行概括和提升的基础上制定了经验归纳法;唯理论哲学则片面地强调数学推理的方法,主张从不证自明的公理出发,经过理性的演绎方法,推导出结论。c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经验论者认为,经验是检验知识的最基本的标准;唯理论者则认为,知识的真理性乃在于清楚
28、明白、无可怀疑,亦即具有自明性和不矛盾性。2013年河北大学801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2012年河北大学801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适用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科目代码:801考试科目名称:西方哲学史特别声明:答案一律答在答题纸上,答在本试卷纸上无效。第一部分一、概念解释(共15分,每个概念5分。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1米利都学派2人是万物的尺度3逻各斯二、简答题(共30分,每题15分。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1苏格拉底“美德就是知识”的思想2培根关于假象的思想三、论述题(共30分,每题30分。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哲学与宗教的关系是什么?第二部分一、概念解释(共15分,每个概念5分。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1经院哲学2单子3启蒙运动二、简答题(共30分,每题15分。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1休谟的因果说2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三、论述题(共30分,每题30分。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中世纪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2011年河北大学801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2009年河北大学801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