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0 ,大小:990.49KB ,
资源ID:3077192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30771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新文科背景下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复旦大学为例.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新文科背景下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复旦大学为例.pdf

1、2024 年第 1 期 总第 9 期新文科理论与实践No.1,2024Serial No.9Journal of New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新文科背景下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复旦大学为例田素华张毅摘要:响应党和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号召,根据教育部新文科建设部署,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围绕“问题导向、知行合一、经世济民、追求卓越”的行动指南,坚持“强化价值引领、夯实经济理论、加强方法训练、扎根中国实践、紧盯学科前沿”的教育内涵,立足复旦大学坚实的经济学学科基础,重塑课程内涵,调整课程设置,打造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深化落实“2+X”培养体系,

2、以课程教学改革和荣誉项目为着力点,全面提升课程的高阶性和创新性,增加课程的挑战度。从教学团队建设入手,通过完善职称晋升和绩效考核等手段提高教师参与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动性,以及从评优和升学等角度完善本科生参与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积极性,全面型塑经济学拔尖创新学生成长空间,实现了经济学拔尖创新学生培养、经济学学科建设的全面进步。关键词:新文科;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复旦大学;教学组织;激励机制DOI:10.20066/ki.37-1535/G4.2024.01.03当今时代不仅需要科学技术的创新,也需要思想文化的引领。新文科发展是加快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设的需要,也是为人工智能等科技发

3、展保驾护航的需要。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为新一轮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撑,需要新文科从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等角度加以解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在大力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附加带来了环境、生态、伦理等风险,新文科的首要任务是引领社会价值观重塑,为理工科乃至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选择。一、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背景及其内涵2020年 11月,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在山东大学(威海)召开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发布作者简介:田素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 200433);张毅,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本科教务办公室工作人员

4、(上海 200433)。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首批(2021年)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以复旦大学为例”的阶段性成果。田素华:新文科建设与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复旦教育论坛 2021年第 3期,第 1416页。新文科背景下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复旦大学为例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新文科”涵盖经济学、心理学、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和历史学等学科。新文科背景下的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经济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结合,特别是将计算机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手段,运用到经济问题分析当中,培养学生既懂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又能掌握数据

5、获取、处理分析以及编程等信息技术基本原理。每一次重大的经济变迁都伴随着经济学大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英国经济崛起,催生了亚当斯密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美国经济崛起,催生了边际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则催生了凯恩斯革命。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崛起,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蓬勃发展,平台经济等生产组织形式不断革新。这些重大的经济变迁,预示并推动着新一轮经济学的创新发展,并对中国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中国经济崛起,以及平台经济、共享经济蓬勃发展和人工智能等技术革新,经济学迫切需要结合中国经济实践和成功经验来发展理论范式;面对新一轮产业革命,经济学实证范式需要同步突

6、破。经济学分析方法的未来发展方向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强化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分析方法;二是强调基于经济活动实验和仿真的分析方法;三是基于文理融合、文文融合的跨学科分析方法。在市场失灵导致经济全球化产生负外部性的情况下,经济学的未来发展需要重新探讨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问题。中国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涉及教育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综合改革,需要以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为载体,以学科优势为支撑,以教学改革为动力,抓住基础理论教学、科研训练、社会实践等三个重点,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塑造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国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着力创新经济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

7、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以更好地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二、复旦大学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举措复旦大学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使命驱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人文情怀和世界胸怀,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汇聚志向高远的优秀学生,激发其经济学学术志趣和发展潜能,引导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人类未来发展和经济学科前沿,投身经济学基础研究,以期取得重要经济学成就,对经济学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一)立足坚实的学科基础复旦大学经济学科有百年积淀。复旦大学经济学科的历史可追

8、溯到 1917年成立的商科与1922年成立的经济学系。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复旦大学经济学科取得了快速发展。1979卫思谕:强化中国特色经济学新文科建设,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2年 3月 16日,第 1版。田素华:经济创新发展触手可及,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1年 12月 21日,第 8版。田素华、李筱妍: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经济学范式的演进逻辑与发展态势,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 6期,第158169页。刘灿:中国经济学教育教学改革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国大学教学 2012年第 1期,第 3032页。27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4 年第 1 期年复旦大学成立全国高校第一个世界经济系

9、;1992年,国际金融系成立。进入 21世纪后,复旦大学经济学科在教学和科研方面进一步发展。2002 年,保险学系成立;2007 年,成立公共经济学系。2006年,设立“经济学(数理经济)方向”;2019年,推出全英文国际项目(UIPE);2022年,开始招生国贸大数据双学士学位项目。除了教学单位外,复旦大学经济学科现有三个研究机构。包括:1964年成立的复旦大学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研究所,后更名为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1984年成立的复旦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后重建为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2000年,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

10、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2002年,金融研究院成立。1998年,复旦大学经济学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经济学人才培养基地。同年,经济学院设立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其中,理论经济学下设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以及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六个二级学科,应用经济学下设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等八个二级学科。2018年,教育部批准复旦大学建立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2.0基地。(二)重塑课程内涵复旦大学经济学科始终坚持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掌握未来的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强调课程教学的价值引领内涵和经

11、济实践内涵。我们将价值引领和经济实践深度嵌入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形成紧密聚焦“经济学基础理论、经济学基本方法、经济问题实践、经济学科前沿、正确价值引领”的育人模式。我们围绕中国经济实践,积极自编教材。我们组建了 7个教材编写团队,分别编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微观经济学 中国宏观经济学 中国开放型经济学 中国财政学 中国发展经济学 中国金融学 等 7本教材;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微观经济学 中国宏观经济学 等 3个编写团队获得教育部国家教材委立项。教材编写团队紧密围绕“强化价值引领,夯实经济理论,加强方法训练,扎根中国实践,紧盯学科前沿”要求,总结中国经济建设发展的

12、丰富实践,梳理中国经济理论的独创性贡献,提炼具有原创性、解释力、标识性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我们坚持立足中国实践,强调从经济学学理角度讲好中国故事。我们建立了课程思政与教材建设领导小组、课程思政与教材建设专家小组,以及课程思政教研组,形成了由“领导小组、专家小组、教研组、教学团队”构成的四位一体的课程思政质量保障体系;课程思政团队结合中国经济实践,负责研究和编写课程思政案例以及编写课程思政指南。(三)调整课程设置推动文文、文理、文工交叉融通,用人文社会科学回应新技术出现的新问题,有助于借力新技术推进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借助现代科技重塑我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体系。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

13、技术与文科专业嫁接,有助于运用新技术对传统文科(比如经济学)进行再发现、再解析。复旦大学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具备敏锐的经济学直觉、深厚的经济学田素华、段白鸽、陈梅:立足中国实践,打造中国学派复旦大学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拔尖通讯 2021年第 2期,第 3842页。28新文科背景下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复旦大学为例理论功底和扎实的数理基础,并扎根中国大地,充分参与经济改革与发展实践,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经济学方法、数量分析工具和计算机技术手段,进行社会调查与经济研究分析,以及掌握经济学发展前沿,具有全球视野、国际对话能力和持久的专业竞争力。我们以“经济学大类培养+各专业进阶培

14、养”为基本原则,设置了 19 门经济学大类基础课程和大类专业核心课程,并通过设置专业进阶课程进行专业进阶培养。以“夯实学生文理基础、补齐能力短板,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才”为目标,围绕课程模块,立足经济学科专业集群特征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求,从全局出发重构特定专业的课程体系。1.以课程设置为突破口,强化经济学科专业群的大类教育和经济学核心素质培养。在大二专业分流前经济学大类所有学生修读的经济学原理、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线性代数等 7门大类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将所有专业的课程细分为数理基础与方法、经济学基础理论、经济学基础应用、经济学社会实践与论文写作等 4个模块。2.搭

15、建对经济学大类知识体系有基础支撑作用的主干课程。将数理基础与方法课程模块中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量经济学、截面与面板数据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数量分析软件应用,基础理论和基础应用模块中的经济史、当代中国经济、公司金融、产业经济学、财政学、国际经济学,以及社会实践与论文写作模块中的经济学经典文献选读和写作等 12门主干课程,打造成各专业学生都要修读的专业核心学院平台课程。统一制定 7门经济学大类基础课程和 12门专业核心学院平台课程的教学要求,并规范教学标准。通过打造各专业学生都要修读的专业核心学院平台课程,构建了“从企业、产业到宏观和开放经济,从历史到现实,从理论、方法到前沿”的全维度的经济

16、学能力教育本科教学体系。3.根据先后承接关系,将特定专业四个模块中的其余专业课程分为对专业知识体系有核心支撑作用的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进阶课程。我们强调特定专业的培养特色,在尽可能减少课程之间重复的同时,增加课程之间的层次感和难易递进关系。对于进阶课程模块,我们通过增强课程设置的多样性,加大专业选修课程,以提升经济学科专业群中所有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四)打造拔尖培养平台设立数理班和 UIPE国际项目,为拔尖创新学生提供海外顶级高校交流访学机会,并通过年度蒋学模讲座、海外学者授课计划课程,帮助学生获得海外顶级学者授课学分。1.设立荣誉项目和全英文项目。我们于 2005 年以培养国际化、

17、研究型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设立了数理班;为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2019年设立全英文授课 UIPE 项目。我们以数理班和 UIPE 项目为依托,打造拔尖 2.0 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基地,设立并打通了荣誉项目(Honor Degree)和本博贯通拔尖路径;并通过荣誉课程修读、导师指导、科研实践、海外交流、大四提前修读博士课程等措施,落实荣誉项目,实施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与此同时,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财政学、保险学等五个专业的优秀学生,也可以在专业进阶课程模块中选修荣誉课程和全英文课程。2.汇聚全球优质资源,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我们与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68所大学签订合作协议,

18、为拔尖创新学生提供海外顶级高校交流访学项目和奖助学金,丰富毕业深造机会;自 2010年起,每年邀请 68位海外顶级学者开设蒋学模讲座、35位海外知名学29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4 年第 1 期者开设海外学者授课计划课程,并聘请诺奖得主及优秀学者来校讲学,为学生接触学科前沿创造条件。(五)深化落实“2+X”培养体系我们坚持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为指引,立足中国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的伟大实践,构建具有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我们建立全员导师制度,并深化落实“2+X”培养体系,为学生创造专兼结合、互相贯通的多元发展空间,创建将选拔和培养有机衔接的全链条育

19、人机制。1.优化拔尖学生培养方案。如前所述,从 2019 年开始,我们依托数理班和 UIPE 项目来推进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UIPE(国际课程项目)在大一新生入学前的八月底,根据高考成绩、英文水平、面试表现等,进行综合选拔;数理班在大一第二学期五月份,根据第一学期绩点、数学课程成绩、面试表现等,进行综合选拔。我们每年录取 2030名对经济学基础研究感兴趣的经济学大类学生加入拔尖计划,同时吸纳其他学科的优秀学生,在大一第二学期三月份通过转专业进入经济学拔尖计划。我们允许学生自愿选择进出拔尖计划,经济学类专业特别优秀学生在大二开学第一周由本人提出申请,可增补进入拔尖计划。此外,为了吸引优秀学生

20、进入拔尖计划培养,从 2023年秋季学期开始,我们对数理班和 UIPE国际项目,实施部分学生高考招生直接预录取选拔。2.完善导师指导制度。充分发挥导师作用,实行全员全程导师指导。加强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学业及职业发展规划指导,指导学生熟悉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科学地制订学习计划。数理班和 UIPE 学生可以在全院范围内选择专业导师,经济学专业优秀学生进入拔尖计划后可在本专业范围内自主选择专业导师。专业导师的具体工作职责包括:指导学生精读经济学经典著作和优秀学术论文,撰写读书笔记,展示读书分享和论文报告;指导学生申报科研项目,组织学生参与科研课题并开展实质性的研究工作,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进行学术报告

21、,以及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及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等;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写作,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撰写调研报告和社会实践报告。组建拔尖创新学生导师组,围绕“课程修读”“读书活动”“课题研究”“论文写作”“社会实践”等主题,指导学生的课程学习、社会实践、科学研究。根据高阶性、创新性及挑战度的“两性一度”要求,为拔尖计划学生专门开设大类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并配备热爱教育事业、理论功底深厚、追踪经济金融前沿、国际化与本土化深度融合的优秀师资团队。师资队伍老中青结合、专业分布广泛,既有资深经济学家担任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工作,又有新生代经济学家担任专业课程教

22、学工作。3.编写本科生学习手册。为了加强对学生的学业发展指导和加强教育质量控制,自 2016年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约 130名任课教师根据“强化价值引领,夯实经济理论,加强方法训练,扎根中国实践,紧盯学科前沿”要求,动态撰写 180 余门本科生课程的中英文教学大纲,并按照新大纲要求开展教学活动。2017 年,在国内高校率先编写长达 600页的 经济学本科生年度学习手册 且每年持续更新;学习手册全面介绍了复旦经院本科生培养流程,各专业培养方案、课程结构、修读计划及所有课程的教学内容。30新文科背景下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复旦大学为例三、完善教学组织和激励机制经济学拔尖创新学生培养需要激发教师

23、和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有效的激励机制,涉及教学团队整合、教师和学生激励、教育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一)整合教学团队围绕经济学大类课程和各专业共同的核心课程,我们着力打造老中青教师、海归教师、本土教师深度融合的教学团队,进而优化更新课程教学大纲和课堂教学内容,解决课程衔接和不同课程之间的教学内容重复问题。基于复旦大学经济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我们整合全院师资组建了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等 4 个基础课程教研室;打造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量经济学、经济史、当代中国经济、公司金融、产业经济学、财政学、国际经济学等8个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基础课程教研室(课程教学团队)负责

24、课程建设和师资建设两项工作。基础课程教研室(课程教学团队)成员由讲授相关课程的教师组成,教师根据所授课程申报学科教研室。每个教研室(课程教学团队)设置主任一名,全面负责教研室(课程教学团队)工作。基础课程教研室(课程教学团队)的成立促进了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数理与计量经济学等课程体系的层次划分,有助于课程内容合理设置、师资队伍优化配置,推进了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进等工作。教研室(课程教学团队)面向国家一流教材建设、国家一流课程打造、国家级教学名师培育等目标,组织教师集中备课、集中研讨,在师资结构上体现本土教师与海归教师结合、老中青教师结合、理论团队与实证团队结合,形成“团队融合

25、、平台互通、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的育人空间。此外,我们将政治经济学、资本论 导读、制度经济学等课程任课教师,组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研组;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学原理等课程任课教师,组成现代经济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研组;将当代中国经济、世界经济概论、财政学、中国货币政策等课程任课教师,组成中国与世界经济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研组。优质的师资是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将优质的教师资源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组织,是实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效率的基本手段。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通过组建基础课程教研室,以及构建经济学专业核心平台课程团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研组

26、,围绕“一流教师、一流课程、一流专业、一流学科”目标,完善拔尖学生培养方案,提高了拔尖学生培养质量,解决了教学资源分散、教师之间缺乏联系问题,增强了课程之间的递进关系和层次感,教学教育成效显著提升。(二)激励教师参加拔尖学生培养1.制定本科教学成果奖励条例。为推动本科教学改革,激励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工作、申报教学奖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并指导学生参加科研项目和各类竞赛活动,我们制定实施了 经济学院本科教学成果奖励制度(试行)。对于课程类项目、教学类奖项、教材类奖项,我们都按照 1 1 等额经费配套;经费由第一负责人统筹支配,申报过程中产生的视频拍摄费用、网站建设费用、评审费用等全额报销。课程类项

27、目包括国家(上海市及复旦大学)精品课程、重点建设课程、精品视频课程、留学生全英语示范31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4 年第 1 期性课程、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等;教学类奖项包括国家级(上海市及复旦大学)教学成果奖、教学名师奖、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奖等;教材类奖项包括国家教材奖、国家规划教材、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等。对于教学研究类论文,凡经济学院教师以复旦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并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学类核心期刊上(CSSCI)发表的教学研究类论文均可申请奖励。发表的论文要求在教学研究方面有创新、有理论基础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在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管理等方面有一定的创新和借鉴意义,有助于推

28、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服务。此外,学生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奖项,均根据获奖级别对指导教师予以奖励。2.设置高级学术职务岗位聘任的教学准入条件。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设置了高级学术职务岗位聘任教学准入条件,在职称晋升方面将教师所承担的本科生基础课和研究生学位课的数量和类别要求、任现职以来的授课时长和教学质量等纳入考核范围,形成评价科学、规范有序、竞争择优的职称晋升制度。(三)激励本科生参加拔尖创新计划对新文科专业的教育评价和激励需要逐渐打破传统的唯分数导向,特别是结合新文科专业特色和课程体系,优化理论课程的考核内容及考核方式。在突出对学生专业能力评价的同时,需要从

29、课程教学、专业实践、阅读讨论、科学研究等角度实施全面评价和激励。1.制定奖学金评定政策。我们面向经济学院全体本科生设立奖学金,由学生自行申请。评定规则涉及专业成绩、社会工作、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具体细则由各专业班级根据“复旦大学本科生奖学金评定条例”“复旦大学本科优秀学生奖学金评定细则”“经济学院本科生奖学金评定制度”等规定,结合本专业实际情况制定。2.推进海外交流项目。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积极开拓国际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到国际名校交流学习机会。海外交流项目分为长期交流和短期交流两种形式,大三本科生可以选择出国交流半学期,对于半学期以内的短期交流则无年级要求。申请经济学院海外交流项目的

30、学生,其绩点需在 2.8以上,通过中英文面试后前往海外学习,部分修读学分可以转回国内。通过海外交流,学生能够亲身沉浸于当地学生的学习环境,接触不同的教育体系,学习全球范围内的先进专业知识,丰富人生经历,锻炼自我学习和独立生活能力。3.设定推荐免试研究生综合评价指标。基于“学生多元评价综合改革试点”指标,对学生发展潜力进行综合评价,我们结合 2+X 培养体系,制定了本科生推免研究生“综合发展潜力”的综合评价范围和实施细则,包括:(1)修读荣誉课程满足规定的数量和成绩要求的学生;(2)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

31、学竞赛等全国竞赛获奖,以及相应竞赛项目获上海市一等奖及以上并在获奖证书上排名前三位的学生;(3)获得复旦大学本科生“莙政项目”“望道项目”“曦源项目”结项的项目负责学生。(四)对拔尖创新计划学生实施专项激励1.设立本科荣誉项目。为贯彻拔尖学生培养的高开放度和学术训练高挑战度的要求,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在 2019 年本科“2+X”培养方案中设立了荣誉项目,通过荣誉课程修读、导师指32新文科背景下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复旦大学为例导、科研实践、海外交流等措施,营造有利于经济学拔尖学生的成长氛围,帮助优秀学生获得深厚的专业基础和充实的研究经验,并控制每届荣誉学生数量,形成“优中选优、尖中挑尖”的经

32、济学拔尖人才成长环境。在培养方案中,数理班设立 公司金融 等 9 门中文荣誉课程,全英文项目(UIPE)设立 7门英文荣誉课程。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财政学、保险学等五个专业的学生,可以在专业进阶课程模块中选修荣誉课程,同时允许自行选择退出或建议无法达到要求的学生选择退出荣誉项目。进入拔尖计划的学生需按照荣誉项目方案和专业培养方案要求,修读荣誉课程并开展科研实践。完成荣誉项目路径的课程修读和科研实践的拔尖学生,可同时获得毕业证书和荣誉学士学位证书。2.提供本博贯通绿色通道。在“2+X”培养方案专业进阶路径中,设立本博贯通课程。本博贯通培养项目为“3+1+4”直博项目;其中,“3”是指

33、学生在第三学年结束时获得直博资格;“1”是指学生在第四学年选择本博贯通课程,所选课程既可作为本科专业选修课程,又可作为博士研究生课程;“4”是指学生在第四学年本科毕业后继续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并享受“直博项目”待遇。满足推免条件的拔尖学生,在参加直博项目选拔时优先推荐。通过拔尖培养,我们为有志于学术发展的优秀学生,特别是为那些绩点不是很高但很有学术发展潜力的学生,提供了本博贯通绿色通道。3.发挥榜样引领作用。针对拔尖学生举办“榜样的力量”系列活动,具体分为“导师引领系列”和“学长分享系列”两个讲座,为优秀师长与拔尖学生交流搭建平台,发挥优秀导师和学长的榜样作用,以点燃拔尖学生

34、追求学术发展的内源动力。2022年 4月 26日,复旦大学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组织的“榜样的力量:导师引领系列”第一期主题活动,在拔尖计划 2.0全国线上书院同步直播,约 800多名师生参加。四、总结与展望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立足坚实的学科基础,不断完善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基础课程教研室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发挥各类教师的群体效应,并构建面向拔尖创新学生培养的教师教学和学生成长的制度架构,完善有利于经济学拔尖创新学生成长的激励机制,激励教师指导学生的课程学习、论文写作与参加各类专业竞赛;特别是通过完善“2+X”培养方案和拔尖创新学生选拔制度,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帮助学生选择适合

35、自己的成长路径、专业方向与课程,不断提升专业素质。我们培养出来的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具有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的理论知识基础和方法论基础,未来将发展成为以下三种类型的人才:一是理论经济学学术型创新人才,成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家、高校经济学高水平教学科研人才、经济学学科未来领军人物和学术骨干等高层次研究人才;二是复合型高端经济学应用型人才,成为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者、经济金融机构中高层管理人员、经济金融机构的首席或高级经济学家等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三是国际化创新人才,成为在世界经济、金融组织和外资(总部或区域总部在外或驻华)企业从事经济预测分析、战略规划、综合事务管理的国际化高端人

36、才和高级经济管理者。必须承认刘灿:中国经济学教育教学改革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国大学教学 2012年第 1期,第 31页。33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4 年第 1 期的是,在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推进,并至少包括以下三点:第一,明晰经济学拔尖创新计划学生的成长方向和细分培养目标。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拔尖人才培养主要以攻读博士研究生为导向,通过本博贯通培养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博士阶段学习。在更长的培养周期上,我们必须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具有浓厚爱国情怀的,特别是能够立足中国实践的优秀创新型经济学专业人才。第二,提升专业教师全天候指导拔尖创新学生成长的积极性。我们通过有组织

37、的教学,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打造了联系纽带,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与讨论,但仍然需要拓展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边界,在课程和课堂之外激励导师主动指导学生,发挥教师的示范与引领作用,使学生充分沉浸在随时可以讨论与学习的研学环境当中。第三,使经济学拔尖创新学生培养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经济和当代社会。我们需要结合国家需要和学科变化,主动适应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发展态势,探索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强化内驱力和凝聚力建设,寻找拔尖创新学生的多元发展出路,持续提高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集中力量培养能够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杰出经济学家,锲而不舍地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经济学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作出贡献。责任编辑 贾乐

38、耀34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4 年第 1 期On the Cultivation of Outstanding Innovative Talents in Economics:A Case Study of Fudan UniversityTian Suhua,Zhang YiResponding to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s for cultivating outstanding innovative talents in basic disciplines and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s planning for New Hum

39、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nstruction,the School of Economics at Fudan University has been endeavoring to act on the school guidelines of“problem-orientation,unity of theory and practice,serving society and pursuit of excellence,”and pursue the educational essence of“strengthening value guidance,

40、consolidating theoretical basis,strengthening methodological training,grounding education in Chinese context,and keeping up with disciplinary frontiers.”Based on the solid foundation in economics,the School of Economics has reformed its course contents and restructured its curricula to create a plat

41、form for cultivating outstanding innovative talents.Meanwhile,it has implemented of the“2+X”training system further,focusing on teaching reform and honors programs to upgrade and innovate the courses and make them more challenging.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faculty teams and the reform of the mecha

42、nisms of promotion and evaluation,faculties are more motivat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cultivation program of outstanding innovative talents.Moreover,the school has endeavored to encourage undergraduates engagement in the innovative talent programs by refining the mechanism of students academic assess

43、ment and advancement.These efforts build a favorable growing space for students and achieve overall progress in the school s talent cultivation and disciplinary development.Key words:new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cultivation of outstanding innovative talents in economics;Fudan University;teachi

44、ng organization;incentive system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Based on the Core Discipline:Pathways and Features of Outstanding Innovative Talent Cultivation in History at Sun Yat-sen UniversityAn DongqiangPromoting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based on the core discipline is the fundamental approa

45、ch to the talent cultivation and academic research in history at Sun Yat-sen University.Building on the pioneering work of Fu Sinian in“Historiography”and Gu Jiegang in“Folklore Studies,”the history discipline has been endeavoring to promote integration with other disciplines while reinforcing found

46、ational training in the course of its own construction.It has established an institutional mechanism to ensure the cultivation of outstanding innovative talents.In the new century,with Historical Anthropology and Oral History as its academic orientations,the whole progressiv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

47、e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eature in the cultivation of top-notch and innovative talents in the foundation of history at Sun Yat-sen University by combining the rich historical connotatio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with the historical resources of Lingnan land.Key words:historical studies;interdiscip

48、linary integration;teaching in practice;Historical AnthropologyOn the Training System of Outstanding Talents in Philosophy:A Case Study of Tsinghua Philosophy Academy ClassCui Juran,Xia YingTsinghua Philosophy Academy Class was establish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Tsinghua Academy Talent Training Program”and as a respons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s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2.0.The 124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