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3 ,大小:344.43KB ,
资源ID:3072126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307212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雅歌》的释经传统与克拉肖的巴罗克诗歌.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雅歌》的释经传统与克拉肖的巴罗克诗歌.pdf

1、语言与文化研究文学研究169雅歌的释经传统与克拉肖的巴罗克诗歌雅歌的释经传统与克拉肖的巴罗克诗歌郑怡(电子科技大学,成都,611731)【摘要】理查德克拉肖是 17 世纪英国文坛的一位宗教诗人。他的巴罗克诗歌“献给圣特雷莎的赞美诗(The Hymn toSt.Teresa)”中流露出的宗教情感与雅歌的释经传统有着渊源关系:特雷莎通过殉道的“身体之爱”与天使之箭的“精神之爱”与基督达到了雅歌中新郎与新妇的完美和一。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内心那殷切祀奉上帝进入天堂的向往之情。【关键词】理查德克拉肖;雅歌;完美和一;释经传统理查德克拉肖(Richard Crashaw)是 17 世纪英国文坛的一位宗教诗人

2、。终其一生诗人都在用内心的情与爱歌颂上帝、赞美耶稣、感恩圣母及书写圣徒。16 世纪西班牙圣女圣 特雷莎(St.Teresa)是他特别景仰的一位女教徒。克拉肖最富盛名的诗歌“献给圣特雷莎的赞美诗(The Hymn to St.Teresa)”是以她的生平而作。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特雷莎为媒介,书写心中对上帝历经岁月而不断延绵滋长的爱。这份爱与 圣经雅歌里书拉密女对所罗门王的爱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时,因其在宗教信仰上归顺罗马天主教,克拉肖的诗歌在风格上多以华丽而浓厚的巴罗克风格著称。因此,他也是 17 世纪欧洲颇有盛名的巴罗克诗人(Warren,1957)。巴罗克本指 17 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

3、格,因在建筑、音乐、绘画等方面崇尚富丽繁复和精雕细刻而得名。19 世纪末,史学家们认为,不仅在建筑方面,当时的文学,尤其是诗歌也存在着“巴罗克”现象。巴罗克诗歌沿袭了巴罗克艺术的总体风格,拒绝接受古典主义和谐、匀称、恬静、宏伟的规则,文风浮夸,语言雕琢。其多写带有神秘宗教色彩的生死、哀怨等主题,精于运用隐喻、悖论、夸饰等技巧营造出华丽纤巧的风格(Segel,1974)。长期以来,由于其宗教信仰不符合英国清教的主流色彩,克拉肖多游走在英国文坛的边缘,并未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迄今为止,还没有学者从雅歌的释经传统角度诠释过克氏这首带有巴罗克风格的情诗。本文试图以历史为经络,以雅歌的基督教释经传统为关

4、照,从情感的角度重新解读此诗,以期对阅读克拉肖诗歌带来一点新的启发与收获。一一、雅歌的释经传统雅歌的释经传统雅歌是以色列人在逾越节演唱,以诗歌的形式纪念圣父耶和华拯救其子民出埃及的史事,表达对神无尽的爱的一首情歌。从表面来看,雅歌字里行间中描摹的无疑是男女间的世俗情爱:所罗门王与书拉密的牧羊女从相互倾慕(第一首)、相互追求(第二首)到彼此的爱情成熟(第三首),爱情中的相互试探(第四首)直至最后爱情圆满(第五、六首)。诗歌在记录他们甜蜜爱情走向幸福婚姻的过程中,描写了不少二人情之所至的肉体接触片段,如 1:4、3:4、4:56 及 7:79。对此,后世的读者一直心存疑惑:为何这样一部含有男欢女爱

5、的诗集会成为犹太教希伯来圣经和基督教圣经中的正典之作?它究竟表达了什么意义?这些问题使得雅歌成为寓意最为丰富的圣经书卷(Dohrmann et al,28)。作为旧约经典之一,犹太教的释经学家就对其作过诸多揣测。在初期,人们相信这是有关婚姻中亲密性关系的一卷书。神创造了人,也赐予了人美好的性爱,让人能在婚姻中体验到身体的愉悦与感情的快乐。后来,第 23 世纪新柏拉图主义出现,认为肉体与属灵对立,并要鼓动人的感官之欲,所以要绝对禁止(赵敦华,1994)。这种助长禁欲主义的态度和信念,造成对雅歌作寓意解释的倾向。因此,解经学家们发展出一套自认为更加属灵的方法来阅读此书,将其作为一种象征,上升到神对

6、以色列的爱这个层次。此种“寓意解经法”将诗中露骨的情爱描写掩藏起来以树立神的威严。总的说来,犹太教的解读集中地认为雅歌一书描写了耶和华与其以色列子民之间如夫妻般浓烈而深厚的爱。基督教对雅歌的解读始于公元 3 世纪时任罗马大主教的希坡律陀(Hippolutus of Rome)。他是早期教会第一位采用“寓意解经法”阅读雅歌的基督徒。他将书中的一对新人定义为基督与圣教会。与他同时代的另一位更有影响的学者奥利金(OrigenesAdamantius)进一步深入了这一观点。他提出男女二人也可寓意解读为基督与个别信徒或基督与个体灵魂。他的此种阐释几乎主宰了基督教对此卷经文的解读,对后世、特别是中世纪基督

7、教学者影响很大。虽然到 1517 年宗教改革开始,基督教发生分裂,新教产生。人们对谁是天主真正的新娘纷争不断。但无论指说罗马天主教或是新教教会是主新妇,归根结底新妇都是基督虔诚的信徒。时至今日,此种观点仍是我们解读雅歌的一个权威而主流的参考意见。基督教的解经家认为雅歌中的夫妻关系表现了基督与信徒的亲密无间。这首先可以从双方对对方的语言与文化研究文学研究170称呼看出。在全诗六首诗中,新郎共吟唱了十处。除了 7:1 与 8:1113,其余八处无论是他回应女子的深情还是开场而唱,他都用了极其亲昵而温柔的字眼呼唤女子:“我的佳偶”“我妹子,我新妇”;而女子也几乎每次都是用“我的良人/我的爱”来称呼她

8、的爱人。除了言语上的亲密,二人在肉体上似乎也达到了与彼此不可分离的地步。在雅歌(4:15)和雅歌(7:16)中,男子细致地描写了女子身体的各个部位:4:15 从头发、牙齿、嘴唇、颈项到双乳一路向下;7:16 则从脚开始,大腿、肚脐、细腰、胸脯、脖子、眼睛一路向上,表明男子对女子的身体有着如夫妻般亲密无间的了解。同样,女子也赞美了男子身体各个部分的美貌帅气(雅歌,5:1016)。雅歌(7:79)以更直白的语言证实了二人已有夫妻之实:“你的身量好像棕树;/你的两乳如同其上的果子,累累下垂。/我说我要上这棕树,抓住枝子。/愿你的两乳好像葡萄累累下垂;你鼻子的气味香如苹果;/你的口如上好的酒。”换言之

9、,基督对信徒的了解如夫妻一样清楚而透彻,二人的关系也像夫妻一样水乳交融。这种感情浸润在克拉肖的诗歌中,让人不难看到雅歌所投射下的情感之影。二、克拉肖的巴罗克诗歌二、克拉肖的巴罗克诗歌“献给圣特雷莎的赞美诗(The Hymn to St.Teresa)”是克拉肖诗歌中的上乘之作,不少研究他的学者如奥斯丁沃伦(Austin Warren)鲁思 C沃勒斯坦(Ruth C Wallerstein)都对此有诸多赞誉,认为其最好地呈现了克氏的宗教情怀与诗学风格。此诗是依据 16 世纪西班牙圣女圣特雷莎而作。在诗中,克拉肖通过特雷莎的幼年立志殉道诠释了雅歌所描述的信徒对基督的爱的奉献;也通过基督让特雷莎经历

10、神秘的宗教体验直至最后羽化登仙再现了雅歌所歌颂的基督对子民深沉的爱。此诗名为“献给圣 特雷莎的赞美诗”,的确,诗人对这位大德兰圣师的溢美之词从题目就开始显现:“她是有着男子汉勇气般的女子。虽然年幼,但心智的成熟使得她有殉道之心。”该诗的前八节都在围绕特雷莎对神爱的奉献而展开。开篇首行点明主题:对基督的爱可以超越生死:“爱啊,你是生与死的绝对主宰”。随即诗人做出了对比:这份爱既存于已成熟或年迈的道士心中,也充盈在稚子的精神中。特雷莎虽年幼,连“Martyr”都说得含混不清,但她有一颗为主献身的心:“虽然她无法告诉你为什么,/但是她敢去爱,也敢舍命而亡,她有勇气去证明/与爱相比,死亡是多么的渺小”

11、。对此,诗人评价道:“是爱,不是年龄,不是力量使她殉道”。因此,心中充满对圣父的爱,特雷莎将要去往摩尔人的住地,以自我的生命为代价让他们归顺基督,接受主的洗礼:“她将要去往摩尔人的住地;与他们交易,这无价的皇冠。她将向他们献出这隽刻着基督圣名的宝贵的生命,以此同死亡交易。她将与他们达成约定;并告诉他们天父的存在;并教会他们怎样在他的庇佑下生活:如果他们拒不认主,她将教会他们如何为天父殉道而死。她将把天父的圣爱在他们中间撒播,或至少,将自己对天父的爱传播。”此处,诗人表明:如果仅用语言尚不足以将他们打动,她将用生命和鲜血证明对主的爱。特雷莎此种为圣爱献身的渴望也将让她经历贯穿整首诗歌的“生与死”

12、的悖论考验(Die-Live Paradox):她的生本就是为主而死,因此年幼的柔弱可以抵抗死亡的强大;为主而死,她将得生,享受与他共在的灵魂体验之旅。悖论的使用是巴罗克诗歌的一大特色,它既可存在于文章的修辞层面,亦可蕴含在诗歌的思想主题之中(Petersson,1970)。而消解这“生死”悖论的则是特雷莎对上主的爱。特雷莎就像雅歌中书拉密女为所罗门王所留存的“门内各样新陈佳美的果子(雅歌,7:13)”中的一颗,要让基督来品尝这用生命酿造的甘醇。在天主教徒克拉肖的心目中,基督对世人永远是仁慈而关爱的。面对子民爱的奉献,诗人认为主亦动容。因此,从诗歌的第九节开始,诗人以先知的口吻展示了主对圣女爱

13、的回馈:她将与主联姻升空并领受圣餐。如同雅歌中用“夫妻”来表现基督与信徒的关系,克拉肖也用了人类婚姻的“爱人”来称呼上主:“亲爱的,不要着急离开!/你带着誓言去寻找的亲密伴侣,/唤你回家,命令你/选择更温柔的殉道体验”。“爱人”“誓言”“拥抱”等词将人与神联姻在一起。特雷莎的爱人不忍她用生命的祭献,要让她在灵魂上成为神的伴侣,享受唯有在天堂才能享有的福音。因此基督派遣他的天使带着圣箭而来。天使将箭反复刺向她的语言与文化研究文学研究171心脏,将圣爱传递给她,让她再次感受“死中而生”的极致体验:“Astill-surviving funeral”。这走向天堂一路所要经历的欲生欲死的痛楚,苦乐交织

14、的喜悦使得特雷莎忍不住呻吟起来,但灵魂与基督交融的狂喜又使得她迷离,即使再次经历这样的“死亡”也在所不惜:“啊,你将常常诉说/那隐约而甜蜜的痛楚。/那无法承受的喜悦;/以及死亡,那死者/爱着他的死亡,并再次死去”。此处,诗人用首语重复法(anaphora),即以一个单词或短语出现在连续数句或数行的开头的巴罗克诗歌技巧来表现了此种情感。哈罗德 B 西格尔(HaroldB.Segel)认为我们之所以将一首诗歌定性为具有巴罗克风格的作品,并不是因为其作者独爱某一种技巧,而是该诗人在诗歌中不露声色地将各种手法融会贯通来加强主题的表现力(Segel,1974)。如同雅歌中基督引领世人进入教会,神也牵引他

15、的信女步入天国。在那里,“主将向你描绘天国的美景,/圣母玛利亚也将把她慈爱的目光投向你,/她那温暖的笑容将像阳光一样洒满你的心房。/天使们,你的老朋友,也将在自己的家园盛迎你的到来”。特雷莎就是受到基督感召的信徒,在主的爱的沐浴里,一生的苦难都得到了回报。特雷莎通过殉道的“身体之爱”与天使之箭的“精神之爱”与上主达到了雅歌中新郎与新妇的完美和一。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内心那殷切祀奉上帝进入天堂的向往之情。三、结语三、结语对于上帝的仆从克拉肖来说,神的圣城并非遥不可及的海市蜃楼,而是伸手可触的真实存在。敬拜上帝的人的名字都将被记在永生之册上进入天堂与主同在。这种虔诚就像血液一样流淌在他的身上,因而也自

16、然而然地充溢在他的作品之中。在这首与雅歌的释经传统有着渊源关系的诗歌中,诗人借圣女特雷莎殉道的“身体之爱”与天使之箭的“精神之爱”彰显了内心对宗教的热忱。同时,作为英国文学中首屈一指的巴罗克诗人,克拉肖将 17 世纪在欧洲大陆风靡一时的巴罗克诗歌技法与文化悄无声息地融合进他的诗歌中,催生出这独树一帜的巴罗克情诗。注释注释1:4 是指雅歌第 1 章第 4 节;4:56 是指雅歌第 4 章第 56 节。以下同。本文所引雅歌文本均来自:圣经(中英对照和合本新修订标准版),南京: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2000:10621072.本文所引用此诗歌均来自 Richard Crash

17、aw.The Complete Poetry M.G.W.Williams,New York:Doubleday&Company,Inc.,1970:5358.译文为笔者自译。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Austin Warren.Richard Crashaw:A Study in Baroque Sensibility M.Michigan: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57:10.2Harold B.Segel.The Baroque Poem M.New York:E.P.Dutton&Co.,Inc.,1974:66129.3Natalie B.Dohr

18、mann et al.Jewish Bibilical Interpretation and Cultural Exchange:Comparative Exegesis in Context M.Philadelphia:University of Pensyvania Press,2008:87.4Richard Crashaw.The Complete Poetry M.G.W.Williams,New York:Doubleday&Company,Inc.,1970:5358.5Robert T.Petersson,The Art of Ecstasy Teresa,Bernini,a

19、nd Crashaw M.New York:Atheneum,1970:122.6圣经(中英对照和合本新修订标准版)M.南京: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2000:10621072.7赵敦华.基督教哲学 1500 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1.作者简介作者简介郑怡(1981),女,博士,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E-mail:。The Exegesis Tradition of The Song of Songs and Richard CrashawsBaroque PoemZheng Yi(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20、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Chengdu,611731,China)Abstract Richard Crashaw is a religious poet in 17thcentury English literature.The religious feelingsexpressed in his Baroque poem“The Hymn to St.Teresa”shows close relationships with the exegesis tradition ofThe Song of Songs.St.Teresa fulfills t

21、he Bride and the Bridegrooms unition in The Song of Songs through hermartyrdom and the“spiritual love”given by the angles sword.Therefore,this poem shows Richard Crashawsstrong desire of going into the heaven and serving God.Key words Richard Crashaw;The Song of Songs;Perfection;The exegesis tradition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