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课标要求】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1.概述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下列实践活动:“一五”计划建设、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十年“文革”等。 2.总结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3认同实事求是。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建国初期严峻经济形势;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的成就;三大改造及其影响;八大;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国民经济的调整;文革期间国民经济的惨重损失;周恩来、邓小平对经济的调整 2、理解:(1)建国初严峻经济形势的成因(2)社会主
2、要矛盾(3)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所在: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 3、运用:(1)能够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分析三大改造的作用和“三面红旗”的错误。(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数据变化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 资料搜集与展示 2、 问题探究 3、 史料(数据)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从建国初期仅用三年即恢复国民经济这一点来看,中共有能力领导人民进行经济建设,有能力巩固新生政权。 2、 要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复杂性,要充分依据具体国情,按经济规律办事。 3、 要正确分析和判断社会主要矛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重点难点
3、】 重点: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八大的正确决议;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与教训 难点: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分析和对其教训的总结。 【知识梳理】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 (1)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到1952年,我国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一五”计划建设(19531957) (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2)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
4、成投产(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 (3)意义: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3、三大改造(19531956) (1)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的道路; 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 (2)意义 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二、探索和失误 1、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 (1)中共八大 时间 1958年 内容 A、主要矛盾 a、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b、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
5、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B、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意义 这次大会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八字方针(1961年) 内容: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意义 A、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B、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2、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失误 (1)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总路线: a.时间:1958年 b.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大跃进”
6、 A、 内容: a、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 b、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的高速度; B、影响: a、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大炼钢铁) b、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人民公社化运动 A、内容 a、人民公社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 b、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 B、影响 a、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严重损害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后果: A、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B、19591961年,我国出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 1. 原因:“文革”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 2表现 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两年里损失的工农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
7、; 3调整 (1)1971年,周恩来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2)1975年,邓小平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知识巩固】 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的经济状况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局面的? 经济状况: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原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和多年战争破坏。2、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制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什么?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探究一:阅读课文及下列图片思考一五计划相关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1)一五计划实施的背景是什么? 1949-1952年三
8、年国民经济恢复,为一五计划创造了条件。(2)图一、图二反映当时一五计划哪方面内容?产生什么影响? 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 影响: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3)图三、图四反映一五计划哪方面的内容?其实质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内容: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影响: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建立。探究二: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分析当时的主要矛盾: (1)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2)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确定当时党和人民
9、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探究三:1958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为生产1 070万吨钢而奋斗。各地迅速组织起大炼钢铁的大军,几千万人在钢铁生产战线上奋战。全国城镇到处建起小高炉,炉火日夜不熄。为了炼钢,人们毁掉山林,砍伐木材,把家里的锅砸了,把铁锹扭弯,连秤砣也不放过 (1)以上材料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哪一场运动?这场运动反映了人民什么愿望? 反映:大跃进运动 愿望:迫切要求改变中国经济落后面貌。(2)从材料中归纳当时这场运动所犯的错误。 错误: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3)同一时期在农村还进行什么运动?有何失误? 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失误:过度公有
10、化,超越历史发展的阶段。(4)两次运动的教训是什么? 1、现代化建设必须要实事求是; 2、经济建设中要遵循客观规律; 3、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5)两次运动发展结果如何?中共中央如何应对局面? 结果:1959-1961年我国出现经济困难。 应对: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探究四:文革爆发后在1971年和1973年分别出现经济复苏和回升状态的原因是什么? 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1973年:邓小平全面整顿经济。【练习强化】 1.全国解放前夕,国统区经济濒于崩溃,原因有( C ) 多年战争的破坏 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 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 物资
11、奇缺,物价飞涨 A. B. C. D. 2.新中国开始有计划经济建设的必要条件是( A ) A.国民经济的恢复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定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3.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精神的是( A ) A.优先发展重工业,奠定工业化的基础 B.把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轻工业放在首位 C.重点抓好农业,迅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以工商业为主,加快手工业的合作化进程 4.1953年实行的三大改造,其实质是 ( D )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个体手工业者互相合作 C.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加以限制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5.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是正确的,因为这一论断( A ) A.反映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客观实际 B.明确了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C.强调了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D.借鉴了苏联的经验教训 6.下列反映出“大跃进”本质特征的历史现象是( B ) A.全行业公私合营 B.谷子亩产过万斤 C.三大改造 D.抓革命,促生产 7.“文化大革命”期间的1975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迅速回升状态,其主要原因是( C ) A.“文化大革命”的客观作用 B.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C.邓小平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整顿 D.人民群众抵制“左”倾错误的结果20 20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