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公共管理导论一、公共管理的意义1、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经济、管理、法律等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的过程。2、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不同(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区别)对经济和效率标准认同的工具取向,以替代公平、回应或政治特色。公共管理追求的是效率,强调是管理,公共行政追求的是公平,强调的是行政。公共管理包括一般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职能,以替代讨论社会价值以及官僚与民主的冲突。对中层管理者的使用关注,以取代政治或政策精英的观点。二、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1、公共政策的途径(P途径下的公共管理)
2、P途径下的公共管理导源于20世纪70年代,一般将公共管理者界定为高层次的政策管理职位,强调具有政策制定权的高级行政主管的管理策略;P途径十分重视非理论性的、非量化的,以实物为基础的规范取向;在研究方法上,大多采用个案研究法三、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公共管理在本质上是国家的行动,不可避免包括政治权威的作用;私部门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非政治权威,但这种权威是是市场的权威或经济权威。多元制衡与自主性。公共管理是在国家民主宪政的框架下进行的,在民主宪政国家,公共管理的权威是割裂的,而私人部门管理有相对充分的管理自主权。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就公共利益而言,政府具有促进和实现公共利
3、益的义务和责任,这是公共管理区别于私人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政府部门可以依据不同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行政行为,但受到法的支配,而私人管理更多遵循的是契约自由和意思自治。政府与市场公共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的一个重要区别之处就在于政府与市场的区别与差异。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公共部门政府治理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利益和价值的平衡,私人部门的管理大多为工具的经济理性考虑,通常不顾及或少顾及其他理性的考虑。四、新公共管理胡德归纳新公共管理的七个要点公共管理者管理并承担责任管理目标必须明确,绩效目标能被确立并加以衡量强调产出控制,重视实际成果甚于重视程序转向部门分权引进市场竞争机制,降低成本及提
4、高服务品质第二章 公共管理者的角色与知能一、公共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性技能人际关系技能概念化技能诊断技能沟通技能二、有效的公共管理者1、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是一个良好的自我评估者2、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是不令人讨厌的3、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追求美好的意志与周全的政治感觉4、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耐心5、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多样化的工作经验6、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以民众为导向7、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善于分析与思考第三章公共部门的角色一、市场机制、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市场失灵是指因市场缺陷而引起的资源配置的无效率。市场失灵的清单:公共产品的提供市场经济中的垄断市场经济的外部性市场波动与经济的不稳定
5、性市场经济下的收入不平等二、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政府应该怎么做)提供经济发展的基础结构组织各种各样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给共有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社会冲突的调整和解决保护并维持市场竞争收入和财产分配的调节宏观经济的稳定第五章公共政策的设计、执行与评估一、公共政策的性质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威当局,为解决某项公共问题或满足某项公众问题或满足某项公众需要,所选择的行动方案或不行动。公共政策的类型管制性政策自我管制性政策分配性政策重新分配性政策二、政策规划的原则公正无偏的原则分配普遍地原则人民自主原则三、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式1、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模式上级负责政策制定,下级负责执行;政治与行政分离;,政治
6、负责政策制定,行政则负责政策执行;行政管理必须遵循科学管理的原则,以提高行政效率。基本命题:(1)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是有界限的、分离的、连续的。(2)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接受两者之间的任务界限,则执行过程必然是在政策制定之后的连续过程上。(3)涉及政策执行的决定,本质上是非政治性与技术性的;执行者的责任为中立的、客观的、理性的与科学的。2、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模式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木事强调应该给予基层官员或地方执行机构自主裁量权,使之能够适应复杂的政策环境基本命题:(1)有效的政策执行时多元行动者互动的结果,而非单一机关之行动结果(2)有效的政策执行有赖于基层官员或地方执行机关的裁量权,而非层级结
7、构的指挥命令系统(3)有效的政策执行必然涉及拖鞋、交易或联盟的活动,故互惠性远比监督性功能更为重要。优点:促使我们能够正视执行过程机关组织间的互惠性与裁量权缺点:过分重视边陲和忽略中心。3、影响政策执行力的因素分析(1)政策问题的性质(2)政策执行的资源(3)政策沟通(4)政策执行人员的意向(5)政府组织结构(6)政策标的团体的顺服程度(7)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四、公共政策评估1、政策评估的作用(1)继续或停止政策的实施(2)改善政策的实施与程序(3)增删特殊的政策执行策略与技术(4)作为他处推动类似政策的参考(5)作为分配各竞争政策资源的根据(6)作为接受拒绝某一政策所涉及途径或理论的基础2
8、、政策评估的一般标准效能、效率、充分、公正、回应性、适当性3、政策评估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1)政策目标不易确定(2)政策成功与否的标准不易界定(3)政策效果、影响与政策行动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易确定(4)政策影响具有多层面,政策评估需要仔细、全面,务求客观,否则将陷入评估的陷阱(5)政策评估所需的信息资料不易获取(6)评估的方法问题(7)政治上的阻力(8)政策评估的成本。概括来说,政策评估遇到的困难主要表现在评估的目标、标准、因果关系、资料获取上的困难以及政治上的阻力和评估成本问题。4、政策评估结果的处理方式(1)政策方案调整(2)政策方案持续(3)政策方案终止(4)政策方案重组第七章公共组织中
9、的领导一、领导与影响力系统1、领导的影响方式领导的影响方式包括以下方面:(1)合法的要求(2)制约的服从(3)强迫(4)理性的说服(5)教导(6)个人认同第十章 信息资源管理与电子化政府一、电子化政府1、定义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在其更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务,从而构建一个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2、特征倡导科技领先。政府要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将其整合到政府管理中去,从而实现政府管理的目标政府信息的公开和可获得性。政府信息化,意味着政府信息的公开化,让民众能够容易获得政府
10、的信息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机制。政府信息化的目的在于建立起政府机关、企业与民众之间的互动机制,促使政府更有回应力。更有效率。政府信息化的目标之一,在于通过信息化的过程,改变传统的政府组织形式,使行政程序简单化、统一化,政府业务电脑化、网络化,从而提高政府的效率。3、如何构建电子化政府?清晰明确地愿景以公民为中心顾客关系的管理单一窗口服务创新科技的应用重视安全与隐私缩短数字鸿沟4、中国电子化政府:发展、问题与前景存在的问题:认识上的不足和理论上的滞后政府信息化缺乏明确而强有力的领导政府信息化缺乏明确地愿景和发展方向政府信息公开及政府信息的低度使用问题政府信息化基础结构薄弱政府信息化缺乏基本的法律
11、和制度保障政府信息化与政府服务和管理的整合问题政府信息化与政府改革的整合问题政府信息化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问题改革措施:明确中国政府信息化的愿景和目标发展公用电子资料库,推进其价值利用制定涉及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制度推动政府信息和通信网络的发展推动和发展政府业务的电子化,提升行政服务的水准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化组织和协调运作机制强化信息安全管理加强公务员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教育与培训第十一章 公共服务的绩效管理一、绩效管理的需要(为什么要进行绩效管理?绩效管理的意义)回答思路:绩效管理的定义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同意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化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且报告成功
12、符合目标的管理过程。责任落实。公共部门至少在政府支出走正当程序、资源有效率地利用、资源达成预期的结果三个方面的事情对公民负主要责任。利害关系人的期望。利害关系人都希望政府的公共政策满足他们的利益。对结果导向的强调。在现阶段,公共管理更讲究“结果导向”而非程序、规则导向。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的双重要求。只有将个人绩效与组织绩效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组织整体绩效的提高。绩效管理作为一种诱因机制。组织诱因机制最重要在于将绩效与奖惩相联系,通过绩效评估强化了组织的激励机制。绩效管理作为一个管理工具。它是公共部门进行有效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手段。二、公共部门服务的绩效评估与衡量的一般性指标1、绩效指标经
13、济效率效果公平绩效指标设计的其他问题可行性指标三、标杆管理和绩效管理1、标杆管理的定义追求卓越的管理模式,并将之学习转化,以提高组织绩效的管理工具2、标杆管理的类型内部标杆 主要系以企业或政府各部门之间为实施对象外部标杆,主要以竞争者为对象,希望创造组织的成长空间四、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策略1、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公共部门的特点相关)2、绩效管理成功的条件(如何进行改革)管理者要成为组织绩效的中心,绩效中心的作用在于促使绩效管理制度化,收集和传递绩效信息,向高层管理者提供绩效数据;高层的支持与承诺,明确的高层支持可以使绩效改进具有合法性和有效性;制定绩效目标和绩效规划,
14、一个组织必须在绩效改进方面有明确地目的和目标;绩效衡量对组织要有意义,绩效衡量是绩效改进中的重要的一个环节,绩效衡量必须是容易理解和计算,并且对管理者和组织成员有意义;利用绩效规划和衡量体系使管理者负责任、意识到绩效的重要,并促进组织成员参与绩效改进、要连续不断地发现问题和绩效改进机会。第十二章 公共危机管理一、公共危机管理1、定义危机管理是政府依据宪法法律为了老百姓的利益,通过法律、管制等手段,针对公共危机采取的一系列的行动。2、公共危机管理的战略(出现危机后,政府应该怎么做)把危机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之中,在此基础上,制定国家危机管理的战略、政策和规划建立健全政府危机
15、管理的组织体系和机构制定并完善危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体系为政府的危机管理提供充分的物质和财政资源支持建立政府危机管理的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的沟通机制加强危机管理的教育和训练,增强整个社会危机管理的意识促进危机管理的多边合作和国际合作。3、危机的应对通知和警示发布警告信息保护生命和财产向公众提供基本的生活服务恢复和重建复习思考题1、试分析全面整合的危机管理体系的基本特征及构成要素2、结合实际分析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3、全面的公共危机管理战略应包含哪些主要内容4、探讨公共危机管理的过程与应对措施第十三章 公共管理的新策略一、公共服务的民营化1、民营化的涵义民营化是
16、指市场或民间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及输送的过程。2、民营化的类型 (怎么进行民营化?具体的措施是什么?)撤资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公营事业或资产由出售、无偿转移以及清理结算等策略转移至民间。委托 政府部门委托私营部门承担部分或全部财贷与服务的生产活动,但政府继续承担监督的责任。政府委托外包的形式有签约外包、特许权、补助、抵用券、强制(政府工具)。替代 政府提供生产或服务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民间私营部门替代政府提供某种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大众需求。问题:结合民营化,谈一谈如何进行政府改革?答题思路:1、民营化的涵义及背景。2、转变职能,进行多元化治理下放权力,构建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建设一支效能精干的
17、公务员队伍进行民主化科学化的决策运用现代行政技术和行政方法,构建电子化政府完善法制,建设法治型政府健全行政监督体系,打造廉洁政府引入市场化机制,构建企业型政府二、非营利组织与公共服务1、非营利组织的特征(根据特征可以概括非营利组织的定义)非营利组织设立的目的不在于获取利润,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志愿人员组成的,实现自我管理的,具有独立、公共和民间性质的组织或团体。2、非营利组织的功能发展公共政策监督市场监督政府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促进积极的公民精神和扩大社会参与。三、公共部门的目标管理1、目标管理的涵义先就管理的任务制定目标,并经过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等管理方式,建立各级人员的责任心
18、和荣誉感,最终实现组织绩效的一套管理系统。2、目标管理的基本形态(实现目标管理的环节)目标设定 预算 自主性 反馈 奖赏四、公共部门的全面质量管理1、全面质量管理的涵义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组织的管理与服务,通过高素质和不断改进的产品服务,获取顾客满意的管理理念、制度和防范。第十四章 公共管理中的责任与伦理一、政府的责任机制(三个方面完善责任机制)1、行政控制机制行政监督权行政监察审计行政复议 (复议的是行政机关的不法行为)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不法行为侵害了其合法权益,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申请,接收申请的复议机关对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适当性
19、进行审查,并作出相应决定的具体行政行为或活动。行政复议的优点:一是范围广泛,既包括违法行为,又包括不当的行政行为;二是行政复议机关能利用简便、迅捷的程序,撤销、变更或者代替原行政机关的决定,因而补救措施更为有效;三是既保证行政机关能利用其专门知识和行使法律授予的自由裁量权,又为行政机关提供了改正错误的机会,减少了司法审查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行政机关的自主性。缺点:行政机关内部解决争议可能出现偏见、公民的信赖关系不易建立。(简答题回答思路)2、立法控制机制议会对行政的控制权 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的监督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计划和财政预算、决算审查政府的法规、决定和命令质
20、询和询问视察和检查建议、批评和意见受理申诉和检举罢黜职务(简答题)3、司法控制机制4、公民参与责任的维护(社会监督)二、公共管理伦理1、行政伦理的定义指的是人们关于行政活动对错的判断过程以及判断理由2、行政伦理的构成公务人员的个人品德行政职业道德(伦理)行政组织层面伦理包括程序公正、组织的信任、民主的责任公共政策伦理,出台的公共政策是否是公正的、有效率的,无私的。3、公共管理的职业伦理判断是否符合职业道德的理由及过程是否忠实的执行法律、是否承担公共责任、是否为社会树立典范、是否提供公共福利、是否促进民主。4、公共管理伦理的实现措施政治承诺立法框架负责任的机制明确指导公务员的行为准则职业的社会化
21、公共服务的条件建立协调伦理活动的组织公共参与监督(简答题)第十五章 公共管理中的责任与伦理一、政府再造的涵义政府改革将涉及改变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市民、政府与企业诸多关系的调整,涉及政府治理的观念、结构、方式和方法的变革;既涉及政府内部组织、运作程序的调整,更涉及外部关系的调整。问题:结合政府再造,谈谈如何进行改革?二、企业型政府的基本理念1、企业型政府的涵义政府部门由一群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公共管理者组成,他们能够运用各种创新的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制回复活力,并有效运用资源以提高政府的效率。2、企业型政府的基本特征(简答题)重视成本效益关系强调顾客导向强调市场机制,重视选择和竞争授
22、予权能创新与改革三、企业型政府的实施策略及其限制(通过怎样的改革打造企业型政府)1、奥斯本和盖布勒提出政府再造的十项策略导航型的政府。政府的职责在于规划远景,建立发展方向和机关的使命和目标,并从中担任催化角色,而实际推动的工作可交由民间来执行。竞争性的政府。政府应该扬弃过去公共服务的独占心态,鼓励民众参加提供公共服务,而由顾客进行裁判和选择,如此就可刺激政府机关改进管理方法,提高服务水平与品质。结果导向的政府。企业型政府通常运用绩效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以实际的结果为工作的重点,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管理体制。顾客导向的政府。企业型政府的运作应以顾客为导向,检讨并改变传统服务生产与传输的老方法,建立顾客回应系统,及时倾听顾客的意见,满足顾客的要求。分权化的政府。企业型政府讲求分权的管理理念,对外授权地方政府或派出机关发挥因地制宜的作用,对内授予部署一定的决定的权力。市场导向的政府。企业型政府在市场竞争机制下具有资源有效运用的理念,开放公共服务的市场,使民间组织共同分担营运的风险,刺激机关工作效率的提高。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