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2016年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831公共政策学考研真题2015年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831公共政策学考研真题2014年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831公共政策学考研真题2013年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832公共政策学考研真题2013年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832公共政策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12年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838公共政策学考研真题2016年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831公共政策学考研真题科目名称及代码:公共政策学 831适用专业(领域):行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宪法与行政法、农业科技管理与公
2、共政策考生需带的工具:考生注意事项: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一律无效;按试题顺序答题,在答题纸上标明题目序号。一、名词解释(共计30分,每小题5分)1公共政策4政策问题2委员会制5公共政策执行3政治系统论政策过程模型6公共政策监控二、简答题(共计 60 分,每小题 15 分)1简述价值分析在公共政策研究中的意义和作用。2为什么说政府职能的二重性决定了公共政策的二重性?3简述影响政策评估的因素。4简述政策终结的作用。三、论述题(共计 60 分,每小题 30 分)1201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3、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请结合公共政策学的相关内容,试述政策研究组织的含义与作用,并就如何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谈谈你的看法。2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研究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建议),建议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请运用公共政策学相关理论和知识,谈谈你对十八届五中全会相关精神的理解和认识。2015年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831公共政策学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共计30分,每小题5分)1政策系统2有限理性决策模型3治理能力
4、4政策合法化5政策评估6政策创新二、简述题(共计60分,每小题15分)1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目标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2简述“上下来去”政策过程模型及其构成。3简述公共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与障碍。4简述社会团体在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的作用。三、论述题(共计60分,每小题30分)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请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试从政策调整的角度论述我国实施渐进改革的优点和意义。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
5、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请结合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有关精神,试论述应如何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公共决策体制?2014年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831公共政策学考研真题2014年湖南农业大学硕士招生自命题科目试题科目名称及代码:公共政策学831适用专业(领域):行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宪法与行政法适用专考生需带的工具:考生注意事项: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一律无效 按试题顺序答题,在答题纸上标明题目序号。一、名词解释(共计20分,每小题5分)1政策工具2政策主体3公共政策执行力4政策议程二、简述题(共计60分,每小题15分)1“公
6、共政策的社会本质是公共性与偏好性的统一”,对于这句话你如何理解?2请简述如何创建一个“正常、民主、开放”的政策问题察觉机制?3请任举一列政策执行偏差的案例,并简述其产生的原因。4简述影响政策评估的因素。三、论述题(共计70分,每小题35分)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请结合上述论断,谈谈对我
7、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理解?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提出,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请从公共政策学的角度,谈谈对上述论断的理解。2013年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832公共政策学考研真题2013年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832公共政策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13年湖南农业大学硕士招生自命题科目试题科目名称及代码:公共政策学832适用专业(领域):公共管理(行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方向)考生需带的工具:考生注意事项:所有答案
8、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一律无效;按试题顺序答题,在答题纸上标明题目序号。一、名词解释(共计20分,每小题5分)1公共政策答:公共政策,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公共政策可以区分为以下三个层次:(1)具体的个别的政策(2)政策群和政策链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9、。(3)政策一般政策一般,是指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2政策目标答:政策目标是指公共政策所希望取得的结果或力求完成的任务,确定政策目标是政策分析过程的中心任务。政策目标是一项政策的核心,是设计政策方案的依据、政策执行的归宿和政策评价的标准。如果没有明确、具体的目标,政策方案就无法拟制和评估。深入分析政策目标的内在结构、基本特征,探讨政策目标选择的依据和尺度,进而把握其本质和规律,可以使政策主体增强科学选择政策目标的自觉性。3危机决策答:危机决策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决策,具有显而易见的不可逆转性,它要求在相当有限的时间里和在相当有限资源的
10、约束下做出重大决策和快速反应。危机决策的构成需要具备三个要素:决策问题的发生、发展具有突然性、急剧性,需要决策者当机立断;可供决策者利用的时间和信息等资源非常有限;事态的发展危及决策单位、决策者的根本利益,并且决策的后果很难预料。4政策分解答:政策分解是服务于相同政策目标的政策组织被分解成两个或多个部分,以解决更为具体的政策问题。如林业局从农业部分离出来,以解决更为具体的政策问题。但政策分解可能带来组织或部门间的职能交叉、责任难以界定、增加资源和经费等问题。二、简答题(共计70分,每小题14分)1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答: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
11、共目标、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有四种:(1)管制功能管制功能是指政策主体要制约、禁止政策对象不做什么,或者说要使政策对象不发生政策主体不愿见的行为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政策的条文规定表现出来的,主要有两种形式:条文规定使政策对象不能、不愿、不敢超出规范擅自行为,这是政策的积极性管制功能。条文规定使政策对象发生违反规范的行为时,受到相应的惩罚,这是政策的消极性管制功能。(2)引导功能公共政策的引导功能是指为了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依据特定的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3)调控功能政策的调控功能,指的就是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所出现
12、的各种社会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它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尤其是物质利益关系上。(4)分配功能公共政策具有价值或利益的分配功能。这种功能需要回答三个方面的问题:将那些满足社会需求的价值或利益向谁分配?如何分配?什么是好的乃至最佳的分配?2简述市场、政府与公共政策的关系。答:(1)市场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市场与公共政策都是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两者的目的均在于满足社会需求。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历史表明,人们对政府干预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失败所引致的。所谓“市场失败”,就是由于市场机制本身的缺陷,资源配置达不到“帕累托最优化”,通过公共政策的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公共政策
13、的缺陷。(2)政府与公共政策的关系政府是公共政策制定的直接主体,公共政策是政府意志的集中体现,是政府于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公共政策对政府能力的影响是双重的:政府正确地制定并有效地实施了公共政策,而且该政策有效地克服了市场缺陷,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那么公共政策就提高了政府能力。公共政策实施后,非但没有解决市场缺陷,反而加剧了市场主体与政府之间的矛盾,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那么就意味着政府失败或政策失败,有害于政府能力的提升。3为什么绝大部分政策变动都采用的是渐进调整的方式?答:渐进调试的政策变动方式是渐进主义模型的主张,渐进主义模型是由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构建的,其要旨不在于专家做出周详完
14、备的全知分析,而在于广泛的参与主体了解彼此的价值偏好,透过妥协调适、良性互动进而实现政策的动态均衡。渐进决策模型具有以下特征:(1)把直接决策者设定为“按部就班、修修补补的渐进主义者或安于现状者”,同时他又是一个头脑清醒、与决策中庞大无比的各种社会政治力量“进行勇敢的角逐的足智多谋的问题解决者”;(2)把政治体制设定为实行多元民主体制、各种社会政治权力主体交互影响和制衡的美国式的政治体系;(3)把政策目标设定为只是进行局部的、有限的,属于既有政策的持续和边际性变革这样的改进;(4)把决策过程设定为公共权力运行过程中公民、政党、利益集团领袖和直接决策者各自行使权力,互相影响和互相作用的动态均衡过
15、程;(5)将直接决策者的决策战略设定为“只专注于政策的逐步或微小改变”;(6)把政策结果设定为看上去似乎行动缓慢,但积小变为大变,其实际速度要大于一次大的变革。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正是基于渐进调试方式积小变为大变、有利于现行政策的稳定的优点以及理性主义模型的缺陷,在实际政策生活中,绝大部分政策变动都采用的是渐进调整的方式。4简述如何矫正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答: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是指政策执行主体采取一定的纠正措施,使政策执行回到正确的方向,并且消除或尽可能减少其负面效应和不良后果的过程。矫正政策执行偏差的对策包括以下几方面:(1)加强政策执行的成本-收益分析公共政策执行本身就是以利益为中心的公共资
16、源选择、调整和分配过程。利益问题尤其是经济利益是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主要问题。因此加强政策执行的成本-收益分析,有利于明确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成因,加强政策变通和利益协调,消除政策执行主体和目标人群之间的利益隔阂。(2)加强政策的认知力度由于公共政策的制定主要是政府决策层的工作,而政策执行者和目标人群实际上不可能全部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因此政策制定者的政策意图和目标与执行者和目标人群对政策的实际理解自然存在差距,从而造成政策执行带来各种矛盾。因此,加强政策的认知力度,即加强对政策的学习和宣传,有利于保证政策的正确执行。(3)提高政策执行者的素质公共政策执行者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能力素质
17、的高低决定着政策执行能动性发挥的大小。这就要求执行者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增强大局观念,强化行政道德意识,强化自律,规范执行行为;提高专业水平,提高准确理解和把握政策规定的能力,提高制定执行计划的能力,提高政策执行的实践能力。(4)加强政策执行的控制与监督加强公共政策执行控制,要求科学诊断问题,强化执行管理,及时跟踪评估。加强公共政策执行监督,就要制定正确、可行的监督标准,依照标准检查政策执行行为,纠正执行偏差,加强监督反馈系统功能和监督主体之间的协调配合,增加政策执行的透明度,实现对执行过程的有效监督,保证政策执行活动的顺利进行。(5)加强政策执行的制度创新加强政策执行的制度创新要求,
18、一是从实际出发,全面规划,科学分析,消除不合理的旧有制度;二是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构建与时俱进的政策文化,加强制度的修订、补充和完善,用制度来保证和激励政策执行的权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和矫正政策执行偏差,促进政策的有效执行和政策目标的实现。5简述公共政策评估的标准。答:公共政策评估是指评估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相关的评估程序,考察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政策产出和政策影响进行检测和评价,以判断政策结果实现政策目标的程度的活动。评估标准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事实标准政策评估中的事实标准是以预期的政策效果或实际的政策效果为中心设定的,能够用数量值、比率关系、
19、统计结果等手段来反映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存在状况。事实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政策效率。政策效率是指政策的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政策的投入包括政策活动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和时间,政策的产出是政策执行过程中直接产生的结果。政策效益。政策效益指的是政策的有效性,即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程度。政策效益通过比较政策运行时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对预期目标实现程度进行分析。政策影响。政策影响是指政策产出所引起的人们在行为和态度方面的实际变化。在分析政策影响时,应注意到人们的行为和态度的变化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间接的,有些是近期的,有些是中长期的,各有不同。政策回应性。回应性就是政策结果
20、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度。在实际生活中,政策回应程度的重点不在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的形式方面,而在于政策的具体内容的实际效果(2)技术标准的内容技术标准以技术手段、技术规范和技术工具为手段来服务整个政策评估活动,使评估活动建立在科学、客观与可信的基础之上。技术标准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多样化。公共政策评估活动中不仅大量采用社会科学技术,而且还经常使用现代自然科学技术。这样,政策评估主体应使评估标准技术多样化,有较多的选择余地。系统化。政策评估主体应把技术方法视为一个有机的、动态的整体,使之系统化。数量化。政策评估技术方法已经从单纯的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的使用逐渐向以定量方法为主、定性定量
21、相结合的方向转变,政策评估活动的指标与判断常常由数值来表示。(3)价值标准的内容价值标准反映评估主体在评估活动中的倾向性准则和原则,建立在一个国家特定的历史与现实、伦理与文化、社会和经济价值取向的基础之上。政策评估的价值标准的内容有以下几方面: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有那些代表着先进生产关系,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阶级和社会力量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社会公正。社会公正是指政策结果所表现出来的与该项政策有关的成本和收益在社会不同群体或阶层间分配的均衡程度。社会可持续发展。政策在制定与执行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经济利益与社会政治利益的关系,协调好环境与资源、发展之间
22、的关系,使政策活动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价值准则。三、论述题(共计60分,每小题30分)1公共政策的抉择主体有哪些?决策者应注意哪些问题?答:公共政策的抉择,就是由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根据政策规划建议和要考量的相关事项,按照一定的决策制度和程序规定,对解决有关政策问题的行动方案做出决定性选择的过程。(1)公共政策的抉择主体 国家元首在不同政治体制下,国家元首的抉择权力是大不相同的。但无论居于何种决策体制,也无论享有的权力是实质上的还是形式上的,国家最高政策的抉择最后都要经过国家元首的批准、签署和发布才能生效。可以说,国家元首在国家和政府的整个公共政策抉择体系和过程中确实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行政首
23、长行政首长是各级行政机关及其所属各部门的最高行政决策者和执行者的统称。就世界通行的行政体制来说,由于行政领导工作往往要求适当的集权以应付和处理日益繁重和紧急的行政事务,所以各国一般采取行政首长负责制,但在不同国家的不同政府体制下,行政首长的抉择权也是有区别的。但随着行政权的扩张,各国都在向行政决策权更加个人化的方向发展,连内阁制国家的首相或总理也都掌握着越来越大的事实上的个人决策权。民意代表一些公共政策,特别是那些要上升到国家或地方法律高度的公共政策以及那些需要代议机关审议的公共政策,往往必须经过民意代表的赞同和批准才能得以制定。法官在流行判例法和习惯法的国家或存在违宪司法审查权的国家,法官的
24、判案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种立法行为,因而法官对公共政策也就有一定的抉择权。他们行使公共决策权的方式很特殊,往往是被动地通过对有关司法性案件的审理和判决来间接地对有关公共政策问题及解决方案做出抉择。(2)决策者应注意的问题 尊重科学分析的价值公共政策抉择的科学化就是要求抉择者充分尊重依据科学程序、运用科学方法和技术而提出的政策规划建议。对科学分析价值的尊重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理性决策模式的运用。要解决中国与世界迅速发展中层出不穷的新问题,任何一位领导者和决策者单凭个人的知识和经验都是力不从心的,必须借助各方专家和顾问的大脑,必须尽量发挥科学分析的作用,走科学决策之路。考虑各方利益的平衡人的理性
25、认识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在现实中科学分析并不是万能的,许多问题单单利用纯科学分析是不可能的;加上公共政策本身往往总会触及相互冲突的各方利益问题,单纯利用所谓的科学分析常常会出现对于各种政策方案无从选择的困境。因此,决策者不能完全依赖科学分析,而应该一方面利用民主决策机制,引导冲突各方通过互动实现信息对称、达成谅解、妥协和一致等,另一方面要在不易利用民主机制时充分了解各方利益需求、全面权衡各方的利害关系,尽量避免出现零和博弈,而让各方都能从决策中得到自己有可能得到的东西,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双赢或多赢的结局。发挥决策者的决断作用作为决策者,还应该有能力进行独立决断。无论身处什么样的决策体制和环境,决
26、策者独立决断都是很重要的,它事关决策的整体质量问题。a现行决策制度,特别是行政决策制度,强调决策者必须对自己的决策行为负责。决策者行使独立的决断权,这符合决策权责一致的原则。b在集体决策条件下,每一位决策参与者的独立决断正是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一个体现和要求,它与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是一致的。c在个人决策条件下,决策者的地位往往能让决策者得到其他人不可能得到的信息,从而占有信息优势,还容易让决策者比其他人站得高、看得远、考虑得更周全。d正确决策与抓住时机往往具有极其密切的联系。遵照有关程序的规定决策的法制化要求决策者还应该注意按规定的制度和程序进行决策,依照有关程序的规定进行决策的抉择也是公共政
27、策决策主体应注意的问题。2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十八大代表、上海市松江区委书记盛亚飞说“在民生建设中更加注重公平,不仅需要执政理念的转变,更需要制度的保障。”请谈谈你是如何理解我国民生领域的公共政策。答:民生领域的公共政策就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民生领域的公共问题,从而达成公共目标、实现公共利益的政策方案。(1)民生领域公共政策的重要性民生问题解决的程度决定了社会进步程度和政权兴亡,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口,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是维
28、护和实现社会公正的客观需要。因此为了解决民生问题而因运而生的民生领域的公共政策显得至关重要,民生领域的公共政策如何有效地制定、高效地执行小到关系到百姓的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大到关系国家政权的稳定,需要公共管理部门与公共管理者认真对待。胡锦涛同志的讲话表明当前我国政府在加强社会建设时将民生问题作为重点,突出了民生问题的至关重要性,在民生建设中更加注重公平,不仅需要执政理念的转变,更需要制度的保障。(2)要解决好民生问题,必须从以下方面优化民生领域的公共政策问题的制定与执行:坚持公共政策价值观的公共性与市场机制追求效率的目标不同,公共政策作为一种弥补市场不足的制度安排,它的目标和价值观更多的是体现
29、在追求社会公平、正义、民主,承担社会责任等。政府通过公共政策克服市场机制在追求效率过程中造成的分配不公,维护公共利益是一切公共政策的出发点和目的。因此,要提升公共政策的公共性,首先就要坚持公共政策价值观的公共性,即公正性、公平性和公开性。完善对公共政策的质量评估实践证明,政策评估符合我国渐进式决策模式的需要,有助于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实现。但现阶段我国个别政府只注重政策执行,很少关心政策制定和政策评估。我国的一些公共政策是由领导者凭个人经验、凭想像、凭个人价值偏好在一组待选择的方案中择一而从之,然后由咨询机构从理论上进行可行性论证,而不管政策实际执行结果如何。民生问题的出现是忽视公众对公共政策
30、评估重要作用的典型体现。因此,目前最紧迫的是应实现公共政策评估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实现公众对公共政策的制度化参与一个合理公共政策的制定,应努力形成只有受益者没有或很少有受损者的“帕累托改进”,而不应以社会某群体或阶层利益的严重损坏为代价。民生问题是以社会某群体或阶层利益的严重损坏为代价的结果。我国的基本社会制度为公众参与提供了根本保证,但具体的关于规划参与行为、畅通参与渠道、保证参与实施的制度却不够健全,普遍缺乏社会公众参与的制度规范,致使许多公众参与以非制度化的形式出现,随意性很强。民生问题的出现,给我们的深层次启示就是要加强公众参与的制度化建设。制度化的公众参与意味着社会成员对社会责
31、任的分担和成果的共享,它使每一个成员都有机会向政府表达意见,以维护自己的利益,都有机会为谋取社会共同利益而施展和贡献自己的才能。防止特殊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公共性的侵蚀作为政府权威输出的公共政策,必须关注社会公平问题,从平等、自由和机会均等的原则出发,除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外,还应考虑或兼顾不为当权者重视的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这也是公共政策道德性要求的必然结果。显然,相对于社会强势群体,弱势群体在公共利益表达和形成的过程中无疑处于劣势竞争地位。这就需要创新公共政策执行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利益群体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防止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不良影响,特别是要有利于保障利益冲突解决机
32、制的良性运行和对弱势群体的利益补救机制的真正实施,使公共政策执行中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明确化、法律化、制度化,形成各利益集团之间政策利益多赢的良好局面。完善公共责任追究机制长期以来,我们过于强调行政管理维护政治统治的作用和管理主体与公众间的不对等性,导致整个行政管理日益凌驾于社会之上及民生问题出现,这就呼吁建立一种与公共政策相伴随的公共责任追究机制。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社会的发展要求和社会公众的需要提供公共服务成为政府最重要、最广泛的职能和最根本的任务。政府公共部门成为公共服务的供给者,而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官僚机构和与社会相脱离的力量,任何时候政府不能把自认为好的政策强行推向社会,而应合乎公众的普遍性价值偏好。如果没有公共政策公共责任追究机制的建立,就不能做到最大化地维护公众的利益。公共政策责任追究机制的建立,可以监督公共权力的行使,避免公共权力的异化,有利于避免强制行政和暗箱行政,最大限度地维护公众的利益,实现公共政策的目标,有效解决民生问题。2012年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838公共政策学考研真题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