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一周上午教案 周一:阳台上的安全 活动内容:阳台上的安全(安全防护) 活动目标: 了解在阳台上的基本安全意识,懂得自我保护的方法。 活动准备: 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材料《健康/社会·阳台上的安全我知道》。 活动过程: 1、以猜谜的形式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谜语:像屋不是屋,建在半空中。养花晒衣物,乘凉看风景。(阳台) 2、引导幼儿讨论阳台上不宜做的危险事情。 小结:小朋友在阳台上不能将身体探出栏杆,不能将阳台上的花盆推下阳台,不能向阳台外扔东西,不能在阳台上爬高,这样才不会发生危险。 3、引导幼儿讨论临时情况的处理办法。 小结:阳台上的门被风吹关上时,应
2、边敲门边向屋里的大人呼喊求救,或向邻居、过路人求救。 4、引导幼儿完成操作材料《阳台上的安全我知道》。 结合操作材料,与幼儿互动交流,让幼儿进一步了解阳台上的安全。 周二:小狗寄信(讲述活动) 小狗寄信(区域活动) 活动内容①:小狗寄信(讲述活动) 活动目标: 1、能较清晰、连贯地讲述小狗寄信的过程。 2、了解寄信的常识。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①幼儿对寄信有初步的认识。②在自由活动中组织幼儿谈一谈,好朋友的生日到了,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祝贺朋友的生日? 物质准备:一封信、一张贺卡。 材料配套:教育挂图《领域活动·语言·小狗寄信》,幼儿活动操作材料《语言·小狗寄信
3、》,亲子手册《领域活动·小狗寄信》。 活动过程: 1、出示信封和贺卡,提出活动的内容。 2、出示教育挂图《小狗寄信》①②,引导幼儿观察和讲述。 小结:小狗先给号朋友小猪写生日贺卡,后出去寄信,正要往邮筒投信时,一只兔子叫住了它。 3、出示教育挂图《小狗寄信》③④,引导幼儿观察和讲述。 小结:小狗要往邮筒投信时,后面的小兔看见了,急忙对它大声喊:“别投,别投,那是垃圾桶。”小兔将小狗拉到邮筒前,对它说:“这才是邮筒,信要往这儿投。”小狗满脸疑惑,它想:邮筒和垃圾桶不同啊,我差点弄错了!小狗向小兔连声道谢。 4、组织幼儿讨论图片的主题。 小结:如果没有小兔的及时纠正,小狗的
4、信能就会被当成垃圾处理掉,信就寄不出去,好朋友小猪就收不到信,也收不到生日贺卡。看来,大家都要懂得寄信的方法。 5、组织幼儿完整讲述图片内容,并给图片取名。 6、活动结束,教师小结。 活动内容②:小狗寄信(区域活动) 活动目标: 能简单地讲述邮递员送信的过程。 活动准备: 信封、信纸、笔、邮递员的标志和邮包等。 活动过程: 1、教师提出要求和期望。好朋友过生日,请小朋友用绘画的方式给朋友朋友写信或写贺卡。 2、扮演邮递员寄信,边口述邮递员送信的过程,边做相应的动作。 3、把信送到朋友的手中,将信的内容念给他听。 4、活动结束,教师总结。 周三:小小蚂蚁 小猫
5、咪写信 活动内容①:小小蚂蚁(主题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见解。 3、乐意与同伴合作表现蚂蚁的动态。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①教师幼儿共同捕捉的蚂蚁。②面包渣、米饭粒、青菜、野草,放大镜,介绍蚂蚁的少儿图书。③有关蚂蚁的教学课件、白板、白板笔。④音乐《蚂蚁搬豆》、播放器。 活动过程: 1、蚂蚁引题。 出示蚂蚁,激发幼儿兴趣。 小结:想了解蚂蚁长什么样子,是不是有眼睛,可以用放大镜观察,也可以看看介绍蚂蚁的图书,想了解蚂蚁怎么搬运东西,蚂蚁喜欢吃什么,可以给蚂蚁喂食盘子里的食物。 2、探究蚂蚁。
6、引导幼儿和伙伴商量,先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再着手探究。 3、分享交流。 组织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小结:蚂蚁有昆虫的基本特征——两只触须、六条腿,蚂蚁也有眼睛,但它们看东西不是很清楚,蚂蚁什么都吃,是杂食性动物,容易被甜食吸引。蚂蚁喜欢住在干燥的地方,蚂蚁王国的蚂蚁工作有明确的分工。 4、游戏“蚂蚁搬豆” 组织幼儿分别寻找合作伙伴,三人组成一只蚂蚁,随着《蚂蚁搬豆》的音乐,将“豆子”从活动室一角的筐子中取出,送到活动室另一角的筐子里。 5、活动结束,教师小结。 活动内容②:小猫咪写信(歌唱) 活动目标: 1、学会用连贯、温柔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唱准附点音符。 2、初
7、步学会根据自己的经验仿编歌词。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一封画有三颗心和四个小猫脚印的信、自制的《小猫咪写信》图谱。 活动过程: 1、出示一封信,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将信打开,(信上画有三颗心和四个小猫脚印),引导幼儿讨论,说一说,猜一猜,小猫想对小朋友说些什么话? 2、引导幼儿理解、熟悉歌词。 3、组织幼儿按音乐节奏熟悉歌词。 4、引导幼儿用连贯、轻柔的声音唱歌,并有节奏地用动作表现歌曲。 5、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仿编歌词并进行演唱。 6、活动结束,教师总结。 周四:学习7 种萝卜 活动内容①:学习7(数) 活动目标: 1、感知7的物体数量
8、辨认数字7. 2、学会排除物体大小、颜色的影响,正确判断7的实物数量。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游戏背景音乐,播放器,数量为5、6、7的点卡,小铃铛一个,7条鱼、7朵花、7只蝴蝶等图形,数字卡片7. 环境创设:布置池塘、小河的场景。 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材料《科学·荷塘图》,亲子手册《领域活动·七个阿姨来摘果》。 活动过程: 1、观察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数量。 2、游戏“找家”。 请小朋友当小鱼听音乐在活动室的周围“游”,音乐停以后寻找一个“家”站好,每个“池塘”或者每条“小河”里只能进去7条“小鱼”。 3、认识数字7. 出示7条鱼、7朵花、7只蝴蝶等图形,引
9、导幼儿目测点数7的数量。 出示数字“7”,引导幼儿辨认数字“7”,讨论“7”像什么。 4、完成活动操作材料《科学·荷塘图》,为其中数量为7的动物和植物涂上颜色。 5、活动结束,教师小结。 活动内容②:种萝卜(区域活动) 活动目标: 能按照7以内的数字所示种上相应数量的物品。 活动准备: 过胶后的萝卜图片若干,粘在小棒上的数字卡片1~7,沙盘一个。 活动过程: 1、教师组织幼儿有序来到活动室。 2、交代游戏规则:将数字卡片按照1~7的顺序放在沙盘的后面,在数字的前面分别插上相应数量的萝卜。 3、幼儿游戏,教师个别指导。 4、活动结束,教师总结。 周五:我俩不
10、同 和泥 活动内容①:我俩不同(自我成长) 活动目标: 1、知道每个人都有独特性,愿意接纳别人与自己的不同之处。 2、能从外表与内在初步比较自己与他人的不同。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找朋友”游戏的音乐,事先制作好的与幼儿面孔一般大的面具。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戴着面具玩“找朋友”游戏,找到朋友后互相问候,并根据声音猜测对方的姓名。 2、让幼儿脱下面具,比较自己与朋友的外表,注意到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3、引导幼儿较深入地比较内在的不同,体会人的爱好、感受、处理问题的方式的多样性且并无好坏之分。 4、讲述故事《骆驼和羊》,帮助幼儿体会高有高的好,
11、矮有矮的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5、活动结束,教师小结。 活动内容②:和泥(手工) 活动目标: 1、掌握和泥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使用玩泥工具。 2、对玩泥感兴趣,感受玩泥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小铲子、小筛子、小铁耙、小水桶等工具,竹签、皱纹纸、树枝、叶子、麦秆、建构材料等师幼共同收集的辅助材料。 环境创设:在活动室里开设“共享区”在,展示有关泥塑工艺图片、泥塑作品。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到玩泥地点,激发幼儿玩泥的兴趣。 2、重点讲解和泥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将干泥土铲倒小桶里,加适量的水,和泥。 3、鼓励幼儿大胆地去玩,感受玩泥的乐趣,发现水和泥之间的关系。 4、请幼儿讲一讲和泥的过程,交流成功与失败的体验。 5、对和泥失败的幼儿,指导他们调节泥和水的比例,帮助他们和泥成功。 6、活动结束,教师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