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历程
时期
时间
阶段特征
原因
过渡时期
1949--1952
经济恢复
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到1952年底,经济得到恢复,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1953--1956
起步与探索
1、 党和政府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一体两翼),制定“一五计划”(1953—1957)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国家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社
2、会主义经济体系
2、 1956年召开中共八大,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主要任务,是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一次成功的探索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8
出现失误
由于急于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和缺乏建设经验,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直接导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9--1961
严重困难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的不断发展
1962--1965
恢复和发展
1、1960年冬开始纠正农村中的“左”倾错误
2、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3、
但还没有从思想的高度认识到错误的根源所在,总的指导思想也没有改变,更没有找到新的、正确的道路
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1972
巨大损失
“文革”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经济工作机构瘫痪,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大批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 。两年里国民经济损失一千亿元
1973--1976.4
复苏与回升
1、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调整
2、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实质是全面系统地纠正文革的错误
1976.4---10
陷入混乱
四五运动后,由于“四人帮”的干扰和毛泽东对邓小平的
4、全面整顿不满,邓小平再次被打倒,全面整顿被迫中断
经验教训
1、改革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防止主观主义
2、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国民经济应该按比例稳步发展,不能急于求成
3、正确认识国情和分析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
5、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防止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坚持群众路线
6、总之,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失误的原因
1、历史传统的影响。中国封建专制存在时间长致使民主法制观念淡薄,习惯用阶级斗然争学说和群众运动的方法解决问题
2、急于改变我国落后状况的主观愿望与经济发展的实际
5、严重脱节
3、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对当时的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
4、国际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峙尖锐,使我党领导人加速建设社会主义
背景: 1、建国之初,中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国,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社会主义建设起步---一五计划
2、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政权巩固,为其奠定了基础
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时间:1953年——1957年
1、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了国防和加快工业化进程),主要在东北(原经过: 因:东北矿产资源丰富;交通方便;工业基础好;离苏近
6、易于援 助)
2、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实行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对私营工商业:采用赎买政策,实行公私合营
1、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结果: 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
2、到1957年,一五计划经济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局限:三大改造后期工作过急、过快、过粗。唯一的经济成分社会主义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等问题值得深思
背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中共“八大”
时间:1956年秋
地
7、点:北京
1、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
内容: 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提出党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意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是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一次成功的探索,但没有能够坚持贯彻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原因:总战线提出以后,毛泽东和党的一些领导人,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同时,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时间:1958年开始
1、“大跃进“主要是大办工业、农业,片面地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
内容: 高速度,不断提高生产计划指标(放卫星),工业大
2、建立人民公社,其特点是:“一大二公”“一平二调”统一核算,统一分配
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1、“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
危害: 2、人民公社化大搞平均主义,影响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破坏了农业生产力
3、人民生活水平大大下降
4、直接导致1959~1961年严重经济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