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江保卫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3、理清课文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4、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灾情危急。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交流有关长江的诗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一、背景导入
1、介绍背景,引出课题: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哺育了千万人民,灌溉了良田万顷,我们吮吸着她的乳汁,沐浴着她的恩泽,然而,1998年的夏天,她却掀起了滔天巨浪,肆虐的洪水冲出束缚它的千里江堤,直扑万顷良
2、田、繁华都市,工厂、街道、房屋顷刻间汪洋一片,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一场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打响了。
2、板题读题
3、课题质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呀?你还有其它不同的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相信通过读课文你们一定会解决这些问题,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第23课,自读一次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可以查看课后的生字表,并用“ ”划出本课的生字词,用“?”标出你不懂的词。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谁愿意把你划住的生字词读一读呢?
(2)(课件)这些词语谁会读?
(3)现在能全部读正确的请举手?
(4)这篇课文比较
3、长,在刚才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一段读起来有困难,需要老师和同学帮助你请举手?
哪个句子读起来有困难呢?
指读,随机正音、通句
4、课文不仅要读准,还要读懂,要想读懂课文,首先就要理解不懂的词语,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借助工具书,也可以联系生活经验,还可以联系上下文,请大家默读你刚才画上小问号的词语和段落,相信你一定会有不少的收获。
学生再读文,理解词语。
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吗?同桌交流一下。
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吗?全班交流。
铮铮铁汉
看到“汉”字想到了男子汉、英雄好汉。“铁汉”象钢铁一样坚硬的汉子。“铮铮”是一个象声词,形容金属撞击所发出的响亮声音。“铮铮铁汉”形容人是钢
4、强无比,是硬汉子,象课文中的黄晓文、无数的人民子弟兵就是铮铮铁汉。
日夜兼程
“日夜兼程”这个词不理解是因为“兼”是个生字,兼这个字在字典中有两种解释,你能帮老师选一选在“日夜兼程”这个词中是哪种解释吗?(两倍的)为什么呢?
你们的班主任老师是谁呀,他带你们什么课呢?那你能用兼说说吗?看到兼字,你想到了那些字?(谦、赚、嫌、歉)对,去偏旁记字是一种好的记字方法。
鏖战:(联系电视)
肆虐:放视频
三、再读课文 理清脉络
1、课文读通读顺了,请大家带着课前咱们提出的这几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相信你一定会自己解决。
生浏览课文 解疑
2、同学们读书非常认真,每一遍都有一遍的收获,哪
5、现在你能说说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大江保卫战吗?
这是一场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江保卫战。
四、精读第一自然段
1、就让我们再次把目光聚焦到1998年的夏天。(播放视频)
2、能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吗?(暴兩成灾,洪水肆虐、灾情危急)
那课文中是如何描写的呢?
学生交流(1)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
▲(课件)大家请看老师出示的句子又有什么变化?
告急一个比一个大,说明灾情越来越危急了。
连续三个告急,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情况的确是越来越危急了!
一个比一个急!让人没有喘息的机会。
你还有什么发现?
▲“……”可以看出,灾区迅速扩大,灾情越来越严重
6、作者根本来不及细说。
你很细心,关注了这个标点。
灾情万分危急,灾区迅速扩大,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这个句子。
哪些句子还能让感受到灾情越来越危急?
(2)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
(3)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
3、此时的洪水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肆虐。千里长江,处处告急。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军民团结,同心协力,这股力量惊天地,泣鬼神,这种气概比山河还要壮大,用课文中的一个词那就是“气壮山河”,那么人民子弟兵是怎样进行这场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的呢?
板书设计:
22、大江保卫战
(气壮山河)
灾情急(1) 大决战 (2—5) 永铭记(6)
保大堤
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