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第一部分安徽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2016年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第二部分兄弟院校考研真题及详解2015年中国传媒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2015年中国传媒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2015年北京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2015年北京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2015年四川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2015年四川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第一部分安徽大学33
2、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2016年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一、1根据两则材料(材料内容是关于加工肉制品可能会导致癌症),来回答我国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应如何进行报道。(20分)2我国在引用国外新闻报道上的规定。(10分)二、就第一题的材料一写一份采访提纲,要求至少有三个采访对象,每个采访对象不能少于三个问题。(30分)三、写作题1根据南方供暖问题的一堆材料,让你以南方某日报的记者身份在12月28日(好像是这个时间)发出新闻,将材料改写出一篇600字的消息。(40分)2给该报社官媒写一条内容相同的微博。(10分)四、评论题随着电视
3、剧琅琊榜的热播,安徽滁州的琅琊山会峰亭改名琅琊阁(这个新闻网上应该有,摘自滁州网),让写一篇800字的评论。(40分)第二部分兄弟院校考研真题及详解2015年中国传媒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中国传媒大学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试题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1简述“培养”理论的基本观点。2简述媒介为逐利而出现的违背伦理的表现。3简述4个以上比较有影响的传播模式。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你认为当前媒体地震报道存在的问题有哪些?2你认为应如何处理好“两
4、个舆论场”的关系。三、案例分析题(每题45分,共45分)2001年8月12日,湖南省湘潭县妇幼保健医院一名张姓产妇因术后大出血不幸死亡。一则关于“湘潭产妇手术台上死亡”的报道引发舆论广泛关注。起初舆论一边倒将矛头指向医院,随后,在相关部门及当事医院的回应及人民网就原报道中“医生护士全体失踪”说法调查发表后,媒体开始梳理事件发展脉络,并发表了多篇评论文章,相关舆论开始出现耐人寻味的变化。请就此事谈谈你的看法。2015年中国传媒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中国传媒大学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试题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
5、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1简述“培养”理论的基本观点。答:(1)“培养理论”又称“培养分析”、“教化分析”、“涵化分析”。它是关于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的一种理论。美国传播学者G格伯纳等人,在对电视内容及其影响展开长达十多年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这一理论。(2)“培养分析”以议定的社会观和传播观为出发点。它的基本观点是,社会要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和发展下去,就需要社会成员对该社会有一种“共识”,在此基础上,人们的认识、判断和行为才会有共同的基准,社会生活才能实现协调。(3)“培养”理论认为提供这种“共识”是社会传播的一项重要任务。格伯纳认为大众传播不仅是现
6、代社会的“故事讲解员”,而且是缓和社会各异质部分的矛盾与冲突的“熔炉”。大众传播在形成社会“共识”方面,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社会教育和宗教的作用。(4)“培养”理论的观点包含着对资本主义大众传播现状鲜明的批判态度和改革志向。“培养分析”尤其强调电视媒介在形成“共识”中的作用。格伯纳等人认为,大众传播的这种“培养效果”,主要表现在形成当代社会观和现实观的“主流”,而电视媒介在“主流形成”过程中尤其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它可以超越不同的社会属性,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培养”人们关于社会的共同印象。(5)该理论认为,现代社会中大众媒介所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大影响。传播内容通常
7、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识形态倾向,这些倾向不是以说教而是以“报道事实”、“提供娱乐”的形式传达给受众的,它形成人们的现实观、社会观于潜移默化之中。这种影响不是短暂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涵化”的过程。2简述媒介为逐利而出现的违背伦理的表现。答:(1)媒介伦理失范媒介伦理失范包括两方面的内涵:指道德主体即媒介组织,在传播行为中对道德客体即传播文本中的人,或者物以及道德波及者即普通受众,作出的善或恶的道德判断,即对道德客体在道德范畴内的利益侵害与否,以及对道德波及者的利益侵害与否。指传播者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涉及到的道德问题。(2)媒介伦理失范的表现媒介伦理失范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有偿新闻。采访者凭借自
8、己所掌控的媒介资源,违背新闻职业道德,向采访对象收取费用而进行的新闻报道活动。虚假报道。媒体所报道的各类事实出现新闻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过程、结果等或新闻细节如事件细节、人物语言等与客观不符的报道。泛娱乐化现象。媒介产品在内容上表现为软性内容和娱乐性内容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刺激性,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描述,通过描述新闻中有趣的故事、情节、细节,使各种新闻内容演变为趣味性、戏剧化的新闻。媒介审判。新闻媒介超越正常的司法程序对被报道对象所作的一种先在性的“审判预设”。陷阱报道。通过隐瞒记者身份或假扮成别的社会角色,掩盖真实的采访目的,以获取事件强烈的冲突效应
9、。3简述4个以上比较有影响的传播模式。答:(1)传播模式的概念模式是科学研究中以图形或程式的方式阐释对象事物的一种方法,传播过程模式则是指以图形或程式的方式阐释传播过程。在传播学研究史上,不少学者采用建构模式的方法,对传播过程的结构和性质做了各种各样的说明。(2)有影响的传播模式 拉斯韦尔的“5W”模式1948年,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首次提出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并按一定顺序排列,被称为“5W”模式Who(谁)、Say What(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有什么效果),如图
10、1所示。沿着该模式形成了后来的传播学五大领域,即“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但该模式属于单向直线模式,没有揭示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图1 香农韦弗模式香农韦弗模式是描述电子通信过程的,即由信源发出讯息,再由发射器将讯息转为可以传送的信号,经过传输,由接收器把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讯息,将之传递给信宿,如图2所示。这个过程中,讯息可能受到噪音的干扰,产生某些衰减或失真。该模式导入了噪音的概念,但这个过程是一个直线单向过程,缺少反馈的环节。图2 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该模式没有传播者和受传者的概念,传播双方都作为传播行为的主体,通过讯息的授受处于
11、你来我往的相互作用之中;重点不在于分析传播渠道中的各种环节,而在于解析传播双方的角色功能。该模式强调了社会传播的互动性,并把传播双方都看作是传播行为的主体,但现实中传受双方不可能完全对等。该循环模式如图3所示。图3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这个模式充分体现了大众传播的特点。构成传播过程的双方分别是大众传媒与受众,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传达与反馈的关系。作为传播者的大众传媒与一定的信源相连接,又通过大量复制的讯息与作为传播对象的受众相联系。受众是个人的集合体,这些个人又分属于各自的社会群体;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之间都保持着特定的传播关系。这个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传播过程的相互连结性和交织性,已
12、经初步具有了系统模式的特点。大众传播过程模式如图4所示。图4 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是在香农韦弗模式基础上发展而来,克服了前者单向直线的缺点,明确补充了反馈的要素、环节和渠道,使传播过程更符合人类传播互动的特点,还拓展了噪音的概念,适用范围比较普遍,但没有超出从过程本身或从过程内部来说明过程的范畴。互动过程模式如图5所示。图5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你认为当前媒体地震报道存在的问题有哪些?答:灾难报道,最直接的含义就是报道发生的灾难,往往带有突发性和负面性。地震报道是灾难报道的一部分,通过分析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报道,总结我国地震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当前媒体地震报道
13、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记者缺乏训练与准备一些媒体在灾难报道中缺乏经验训练和足够准备,缺乏充分规划和良好应急报道机制。新闻从业者需认识到,灾难报道是一项专业新闻技术,是新闻实务操作里面一个特殊的分支。灾难报道是一项技术工作,并不是只要有新闻热情就可以完成。它的复杂性在各种报道之中,几乎首屈一指,它要求记者既要有专业的科学知识、灾难常识和救援知识,还要有对人性、人心的洞察和了解,其难度不亚于记者公认的最高追求战地报道。(2)无法厘清重大的认识问题面对巨大的灾难,记者这个社会角色被赋予的功能就是第一时间传递信息、通报灾情,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并唤起社会的凝聚力。这是媒体的社会责任感的
14、重要体现。很多一线报道的记者,有时仍然对大灾难降临之后的新闻报道的作用心存疑虑。他们在一线现场经受着作为自然人还是作为新闻人的巨大伦理冲击。从自然人的角度出发,应该去救人,而不是试图以旁观者的姿态,用笔和镜头保持记录。很多记者在这种巨大的冲击面前丧失了内心的平静,感到沮丧、无力或者动摇,还有的记者为此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3)采访过程缺乏人文关怀在灾难报道过程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记者的人文关怀。记者若为了获得自己想要的素材,不顾受害者及家属的情绪与心情,片面追求采访报道,对遇难者家属不停拍照和提问,这是不专业和缺乏职业素养的行为。镜头中有些记者的表现让观众感到厌恶,时有发生记者为了占据采访先机
15、妨碍救援进程,使本可能生还的生命永远沉寂下去的现象。(4)报道内容与规模处理不当一些地方媒体在地震报道中出现大量血腥的镜头及画面,网络上的转载现象更为严重。还有不同媒体同一时期的同质化内容播报使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信息更新不及时,甚至造成观众心灵的麻木和逃避行为,这也是灾难新闻处理上的失败之处。(5)敏感话题上失语问责制度缺失。玉树救援中缺乏大型机械;医疗条件薄弱,外地医疗队伍赶赴灾区时,却难以开展工作;物资储备匮乏,当地备灾物资不能满足基本需求,个别地点出现哄抢救灾物资情况。不过,在玉树地震的灾难报道中很少出现对救灾问题的反映,反而是大力地、几乎是全面地报道英勇的救灾场面。宗教成为“雷池
16、”。玉树地处青海南部,是藏传佛教的集中地。由于我国宗教的政策性很强,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大部分记者没有报道宗教等敏感新闻的经验,对宗教政策不了解,不敢逾越“雷池”,导致媒体在僧侣参与救灾方面大部分失语。2你认为应如何处理好“两个舆论场”的关系。答:“两个舆论场”是由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首先提出的。他把马克思关于“表达社会舆论”的观点同新闻实践结合起来,在1998年提出了正确处理“两个舆论场”的关系问题。他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着两个“舆论场”:老百姓的“口头舆论场”;新闻媒体着力营造的舆论场。在当下中国,客观存在两个舆论场:党报、国家通讯社、国家电视台
17、组成的官方舆论场;都市报,特别是互联网构成的民间舆论场。(1)处理好两个舆论场的关系不仅要使“官方舆论场”在“三贴近”上下大气力,让受众看得懂,易接受,更亲切;还要做到可以积极回应和引导民间舆论场出现的热点舆论,或者通过技术手段在官方网站搭建互动平台,吸纳和承担部分民间舆论场的功能。以公共利益为导向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利益诉求。公共利益为两个舆论场的整合提供了前提条件。公共利益是全社会共同奋斗的目标,它能聚合社会各方面的舆论力量,形成团结统一的舆论场。在整个社会的舆论场中,各种舆论不能否定或偏离这一根本利益。在公共利益至上这个理念的共识之下,民间舆论场中那些
18、非理性的、消极的部分自然会被纠正和淹没,而官方舆论场中正面的、高尚的部分会被民间话语推崇、认可。在追求公共利益的道路上,两个舆论场形成了强烈的共振效应。坚持理性对话,实施有效互动舆论场是开放的,一个热点话题一旦引爆,会出现两个舆论场的互动。作为社会大舆论场的组成部分,网络舆论场扩展了民众话语的空间范围,增强了民间“口头舆论”的影响力,更快速地传递非主流舆论。民间舆论场与官方舆论场的良性信息互动,保障了民众的话语畅通,保障了舆论场的正常形成与消解,有助于社会进一步良性沟通和社会内部的团结与稳定。网上“意见领袖”作为官方舆论与民间舆论场的缓冲地带,在两个舆论场的沟通与融合中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发挥
19、网上“意见领袖”的作用,引导“意见领袖”理性发言,发布有深度、客观全面的信息,及时沟通采纳其好的意见和建议,可以降低网上噪音分贝,促进社会舆论正能量的发挥。(2)打通两个舆论场的路径 寻求两个舆论场的“最大公约数”要努力寻求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最大公约数”,抓住共同点、共通点,做好舆论引导。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交给传统媒体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把传递党的声音和反映人民心声有机统一起来。网络等新兴媒体正是民情民意的最大汇聚平台,其主流同样是向上向善向美,渴望政治清明、社会和谐、民生幸福。党心与民意,就是两个舆论场最大的“交集”,是打通两个舆论场的着力点。推动两个舆论场“同频共振”议题设
20、置是舆论引导的重要手段。新闻管理部门要俯下身子、侧耳倾听民声民意,多从公众舆论中捕捉话题,多从群众角度设置议题,策动两个舆论场齐唱“同一首歌”。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共同的“兴趣点”,大到党的治国理政方略、国家内政外交决策,小到百姓安危冷暖、人间社会百态,只要戳到“兴奋处”,都能形成同频共振的舆论场,发展壮大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即使在一些公共危机形成的舆论狂潮中,只要善于发现其中的理性光芒,放大其中的正面声音,因势利导,正确应对,就能让主流舆论响亮有力。促进两个舆论场有机融合只有把社会舆论特别是网络舆情作为现实民意的风向标和参照系,站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勇于正视、敢于担当,及时回应、积极作
21、为,才能赢得民心、赢回信任。大量政务微博的诞生,就是政府主动利用新媒体、搭建起的与民众沟通的桥梁,虽是尺幅之地,却受众面广、互动性强、关注度高,发挥着发布信息、解读政策、解答疑问、提供帮助的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党和政府在微博上经常处于被动的尴尬局面。三、案例分析题(每题45分,共45分)2001年8月12日,湖南省湘潭县妇幼保健医院一名张姓产妇因术后大出血不幸死亡。一则关于“湘潭产妇手术台上死亡”的报道引发舆论广泛关注。起初舆论一边倒将矛头指向医院,随后,在相关部门及当事医院的回应及人民网就原报道中“医生护士全体失踪”说法调查发表后,媒体开始梳理事件发展脉络,并发表了多篇评论文章,相关舆
22、论开始出现耐人寻味的变化。请就此事谈谈你的看法。答:(1)事件报道和舆论发展8月12日17时23分,湖南省网络媒体华声在线刊登题为湘潭产妇死在手术台医生护士不知去向 医院称已尽全力的报道,这则报道被网络媒体转发后冠以各种标题,标题中凸显“产妇惨死”“护士医生跑路”“死者赤身裸体”“满口鲜血眼含泪水”等,从而使得事件被媒体曝光伊始就快速吸引了各方眼球。这则新闻被搜狐、网易转发后,引发近40万网友参与话题讨论。然而事件首发时间为17时左右,网络媒体转发相对较少,事件的舆情热度在当日并未快速上升。8月13日,随着传统媒体的介入,更多新闻事实被披露,媒体关注度快速上升。人民网“求真”栏目15时40分首
23、发对湖南湘潭有关部门的求证采访,确认“医生护士全体失踪非实情”,成为事件重要拐点。官方回应经媒体放大后,对舆论的引导有一定正面作用。8月14日,舆论转向,在铺天盖地地指责医院“草菅人命”之后,媒体回归理性,对之前的新闻报道进行反思。同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别轻易下结论”奠定报道基调,促使舆论回归理性。文章称,媒体和公众不应草率评价事件,只有把医疗事件归置于就事论事的框架内,才能给医患双方一个公正的评判。随后,环球时报法制日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新京报等多家媒体发表评论文章,一方面对新闻媒体报道失实行为进行批评,另一方面对破解当下紧张的医患关系纷纷建言,让湘潭产妇死亡事件的讨论更加深入和理性。(2)
24、舆情反思 新闻娱乐化刺激被网络放大湘潭产妇死亡事件报道初期,“满口鲜血”、“裸体”、“惨死”等字眼以及医务人员全失踪、手术室不明身份男子嚼槟榔抽烟等描述充斥于网络和某些媒体的报道,这些描述对公众的感官产生较强刺激,从而使得事件短时间内快速发酵,当地医院和政府面临着较大的舆论压力。失实报道体现媒体素养缺失在事件最初报道中,某些媒体对事实报道不明,从而让医院陷入较为被动的境地。媒体报道伦理暂且不做过多评论,但从官方的舆情处置来讲,无论是湘潭县妇幼保健院还是湘潭县官方在危机应对方面的素养有待提升。院方缺乏疏导舆情的经验医患矛盾已成为当下互联网热点之一,梳理以往医患矛盾相关事件,舆论的发展通常遵循这样
25、的路线,即网友借助自媒体曝光,随后敏锐媒体跟进,将矛头直指院方,引发舆论关注,随后院方在舆论压力下做出回应,与此同时独立第三方,如一些专家或机构,对事件进行分析,通常舆论会对院方的回应进行二次质疑,这时候可能伴随着院方一些负责人的被问责,同时舆论热度开始下降。从这个舆论发展脉络可以看出,遭遇类似事件时,医院方通常处于被动的、疲于应付的境地,显然不能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3)应对策略 敏感事件中发挥主场优势,主动发声面对这种窘境,当地官方应该联合院方,在事关人命等重大医疗事故时,建议设立相应的新闻通报机制,第一时间对医疗事故的脉络做清晰的梳理,化被动接受采访为主动发布信息,掌握信息发布主动权,在
26、此基础上赢得危机处置主动权。此事件中,固然有“华声在线”对事件进行报道时存在新闻事实交代不清的因素,但也跟院方未能发挥主场信息优势、主动向媒体传递信息有关,诚如网友所言,若官方信息快一些,民众的误解也会少一些。官员尽量避免做出结论性表态在调查过程中,官员的表态理应倾向于明确态度,而不应该倾向于下结论,盲目的结论极有可能成为舆论再次发酵的导火索。在此事件中,最终尸检结果尚未出炉,湘潭县卫生局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态称院方尽到了责任。这种带有结论性的表态,显然不合时宜,有为医院背书之嫌。善用自媒体自净机制实现舆论对冲湘潭产妇死亡这桩吸引人的新闻在微博上、微信上广泛传播之后,立即引来了其他媒体、专
27、业人士的纠正,并在自媒体平台上形成一拨更大的传播。短短两天之内,舆论就立即翻转。这种舆论的翻转显示自媒体平台有自净机制,同时也给各单位一个启示,要善用自媒体平台,筑牢微博平台话语权的同时,快速向微信平台扩展,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媒体平台上的话语权。唯有如此,在面对突发危机时,才能有效借助自媒体平台进行舆论对冲,并尽可能实现舆论引导。(来源:人民网舆情频道,2014年08月27日)2015年北京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北京大学2015年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入学考试真题科目一 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一、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1比较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新闻生产流程和倾向上的差异。
28、2媒介融合趋势下电视媒体的未来。3从唐慧案或夏俊峰案的报道分析出发,谈谈媒体的报道框架和倾向。(自选其一)二、论述题(每题45分,共90分)1传统媒体记者很多都跳槽去了政府宣传部门和企业,请从生产劳动力角度分析这一现象。2今年多个中央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在新闻网站核发新闻记者证的通知,对通过审核的新闻网站的部分采编人员发放记者证,分析一下这一事件并说说其对媒介生态的影响,就此写一篇评论。2015年北京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北京大学2015年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入学考试真题科目一 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一、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1比较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新闻生产流程和
29、倾向上的差异。答:新闻生产是指新近变动的事实经过加工形成新闻作品的过程。新闻是新闻生产者经过有意识的加工的产物。新闻生产流程主要是指新闻工作者对于新闻的采编过程。(1)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概念 新媒体是指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型的媒介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iPad)和电子书等。从时间纬度来看,新媒体永远是一个相对概念,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概念;从传播技术角度来看,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和宽带局域网,以电脑、手机和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从传播特征上看,新媒体是“数字化互动媒体”,具有高度的互动性。传统媒体是指相对于网络媒体而言,以传统的大众传播
30、方式即通过某种机械装置定期向社会公众发布信息或提供教育娱乐的交流活动的媒体,包括电视、报刊、广播三种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都是单向传播的,即新闻机构向受众传播,没有受众的信息反馈这一环节,受众只能被动的接受信息,而缺少公开就信息发表意见的途径。(2)二者在新闻生产流程上的差异 采编方式的变化传统媒介下的新闻作品生产是指单一媒体采编,单向传播的传统新闻样式。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闻作品生产包括融合式媒体采编和传播的多种新闻形态。不同类型的媒介,例如报纸、电台、电视台、手机、网站等,集中在同一个信息操作平台上,统一策划、相互协调,根据各自的媒体和受众特点对新闻信息进行分类加工,发挥各自的传播
31、优势,有针对性地传播给特定受众。随着网络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的局限性也显露出来了。a在网络环境下,在与新媒体争速度这一点上,传统媒体宣告惨败。如果说对于可预知的事件,传统媒体可以进行现场直播,但是对于一些突发事件,传统媒体由于缺乏媒体之间的有效联动,难以像新媒体那样及时报道。b传统媒体的传播范围往往局限于某个地区,而新媒体的传播则没有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网络可以提供海量的链接功能,因此,即使在相同内容的信息之下作对比,传统媒体所包含的信息量也要远远小于新媒体。新媒体的交互性打破了传统大众媒介的单向传播模式,从而使信息传播有了媒体对个人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双向交互和“一对一”传播的特点。c
32、传统媒体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媒体对受众的单向度传播。单向度传播必然会存在信息的选择性,那么对于新闻的第一话语权则不可避免地掌握在媒体手里。新闻生产者地位的变化技术与观念的变革在新媒体格局下,新闻生产者获得了有史以来最强大的信息传播平台,然而正是由于这个平台信息的海量性,新闻生产者不得不放下一直以来高高在上的信息选择者的地位,为吸引数量庞大的新媒体使用者的眼球,使出浑身解数,进行新闻生产的大规模改革。这种改革的原因有:a观念方面,新闻生产者开始走下神坛。新闻人不再是自己关在黑屋子里先把新闻咀嚼一遍,而是开始不吝于分享第一口美味;b一个新闻的炮制成型往往已经包含了很多的公众意见;c新媒体的铺天盖地席卷
33、让新闻生产不得不寻求技术上的同盟者。(3)二者在倾向性上的差异二者在倾向性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SoLoMo,即social、local、mobile。新媒体的交互式设计,使得朋友之间可以通过社交软件共同关注并评论新闻事件,也可以使得媒介和用户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呈现出更加亲民的姿态。相比之下,传统媒体的社交性极弱,亲民性也明显不足。本地化的定位可以使得民众非常方便、及时地了解本地信息,而不必守候在电视机前等待每晚八点的当地新闻或是第二天一早去单位阅读新报纸。新媒体精准的定位和各个分站的设立,往往使得本地新闻的优势成为可能。相比之下,传统媒体虽有本地版块,但终究精力不足、时效缓慢,加之硬件设施的局
34、限,使得其可移动性也相对弱势。手机等新媒体的发展实现了新媒体的“伴随性”,用户可以随时获取感兴趣的信息,进而对新闻尤其是动态新闻的刷新速度提出更高要求。搜狐新闻客户端首页新闻排序规则以“时间流”为主,即新发生的事件放在版面最上部;首页新闻放置时间原则上不超过4小时,到时需更换新闻。相比之下,传统媒体受制于报纸的出版时间和节日播出时间,对新闻动态性的努力始终有限。移动性同时也对新闻写作提出新要求,标题醒目、图文并茂、内容简短的新闻更受欢迎。总而言之,在倾向性上,新媒体更亲民,更便捷、更具良好的用户体验。更关注本地、关注人民生活切实的需求,更关注媒介的商业性,传统媒体更保守,更严肃,更重视观点与评
35、论,更关注媒介的宣传性。2媒介融合趋势下电视媒体的未来。答:(1)“媒介融合”趋势“媒介融合”的定义“媒介融合”原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伊契尔索勒普尔提出。其概念应该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概念是指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产生“质变”,形成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如电子杂志、博客新闻等等。广义的“媒介融合”则范围广阔,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媒介融合”趋势的表现“媒介融合”趋势是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媒介生态环境下兴起的。它是信息传输通道的多元
36、化下的新作业模式,是把报纸、电视台、电台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通道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媒体融合是信息时代背景下一种媒介发展的理念,是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的基础上的传统媒体的有机整合。(2)媒介融合趋势下电视媒体的未来媒介融合带来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传媒市场格局调整,这给电视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电视媒体的没落,只要电视媒体根据所处媒介生态环境的变化,结构性地进化自己的采编播业务,加强与各种媒介多方式、多角度的融合,凭借其专业的人才资源、内容渠道和庞大的受众群体,电视仍将在媒介融合
37、生态下的受众博弈中占据主导地位。媒介融合语境下电视媒体的发展有以下出路:立体化传播推动跨媒介的资源共享在媒介融合情景下,传媒的竞争日趋激烈,单独的任何一种媒介形态很难形成传播优势,用户需要的是多元化的信息、多形式的包装、多通路的送达。手机电视、视频网站、网络电视、播客、IPTV甚至手机短信、微博都应该成为电视媒体内容的来源,电视媒体表现形式的借鉴,电视媒体传播借助的手段。中央电视台建立的网站CCTV.COM就是电视与网站融合的代表。变独创为共创,让互动成为电视的内容单向传播一直是以电视媒体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的诟病。首先是要实现电视的反向营销。融合后的新媒体不仅是电视产品的传播平台,也还是信息的生
38、产者,要为电视媒体提供内容。电视媒体为新媒体服务,新媒体也要推动电视传播。第二是要提供适合其他媒介传播的流媒产品,如手机电视节目。第三是要拓展多形态的终端合作。组建多媒体传媒集团,不但不排斥对外合作,而且更要加强跨媒介组织合作,要跨越产业价值链,探寻技术、版权、广告、搜索等更多专业化服务伙伴合作,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竞争力。培养具备全媒体制作能力的人才对人才的培养和优秀人才的占有是电视媒体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媒介融合给电视媒介的人才培养,尤其是记者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我国电视媒体的人才培养主要集中在开设广电新闻专业的高校,在培养方式上可以考虑将传统广播电视专业的基础性核心专业课程和基于数字
39、与网络技术的新媒体方面的专业课程相结合,培养具有“全媒体”技能的新型广电人才。在报道技能上,全媒体的记者应熟练地运用数字化采编工具并能熟练地使用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网页等形式实现对信息的有效整合。开发全媒体媒介资产管理系统媒介融合后的新媒体运营涉及多个行业,融合后的新媒体需要同时遵守出自不同主管部门的管制规章,而这些行业的政策法规、管制方式、运营体制、市场化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市场运营整合,如果政策规制未整合,将带来一定程度上的规制混乱。因此,为推进媒介融合,宏观政策制定、执行层面也必须进行协调性整合。综上所述,随着我国三网合一工程发展速度的加快,媒介融合将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任何一种
40、媒体面临的都将是一个变革与挑战的生存环境。不同媒体之间合作和竞争并存,对于电视的未来,只有把握不同媒介的特点,借助新技术的支持,整合内容资源,创造性地发展自身的融合内容业务,培育媒介融合产业,才是电视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3从唐慧案或夏俊峰案的报道分析出发,谈谈都媒体的报道框架和倾向。(自选其一)答:新闻报道框架是新闻工作者处理信息和建构信息的方法。传播理论认为,人们倾向于按照自己的认知框架去认知现实,根据这种框架采取行动,从而建构现实。在这里,报道框架可以理解成报道习惯,它影响受众对于信息的理解和接受,将受众的注意力引到事实的不同方面。(1)媒体对唐慧案的报道框架分析媒体对唐慧案的报道框架,
41、存在以下几点特征:抛出案件,博取眼球唐慧案起源于微博求助,传统媒体从网络获知新闻线索后,将浅层信息立即公示于众,展现了一位“永州受害女之母”的弱势形象。从整个报道全局来看,这是一个引子。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并不是对现实的“镜子式”反映,而是根据一定的新闻立场和新闻价值标准对各种事实进行取舍、选择和加工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中,媒体选取的事实大多是受害者的讲述、受害者的求助。娓娓道来,讲述原委在跟进挖掘中,媒体通过采访唐慧及其亲属,了解到其女儿是被朋友周军辉骗奸并被胁迫卖淫,三个月里接客100多次。作为受害人家属的母亲乔装打扮确定情报后,再请两名亲戚扮成嫖客救出女儿。救出女儿后,曾多次到公安机关要求立
42、案,但都不了了之,直到她以死相逼才立案。娓娓道来的讲述,选取的事实大多是弱势群体求助无门、法律制度漏洞重重的角度,也体现媒体处理相似事件时的框架取向,此时公共性与服务性占据上风。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在整个报道框架中,此环节必不可少,它的存在将使得整个报道更全面、过程更完整。湖南省公安厅获悉此案后相当重视,并作出“必予高度重视,只有11岁幼女,务必严惩彻查,并追究民警办案不力的责任”的批示。在省市两级公安机关的直接干预下,乐乐的案件很快进入正常的渠道。在此时,新闻媒介传递出的信息大多是公平、正义重见天日,具备一定的宣传性,体现喉舌之作用。专家解读,真相大白在报道框架的最后,免不了的是专家的解读和案
43、件的尘埃落定。通过法学专家的分析和对于“真凶最终受到惩罚”的事件呈现,新闻媒体的取向十分明显:现下制度存在漏洞,法制尚需努力,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从替弱势群体呼告到娓娓道来原委,再到案件的最终解决,媒体报道框架存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方面促成案件的解决,另一方面也起到宣传作用。(2)媒体对唐慧案的报道倾向唐慧案充分体现了媒体平民视角和官方视角的有机结合,也就是公共性倾向与宣传性倾向的结合。如上所述,媒体从弱势民众角度的奔走呼告,对于弱势诉求的展现、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同时,媒体也发挥着宣传法制公平、宣传社会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道理。尽管是不言而喻的,但媒体仍然通过对新闻事实的取舍表现了这样的意图
44、。因此,在唐慧案件中,媒体的倾向是平民视角和官方视角的有机结合。二、论述题(452)1传统媒体记者很多都跳槽到了政府宣传部门和企业去,分析作为新闻信息生产者的记者这样做的原因以及他们的未来。答:媒体圈里面流传着这样一则段子记者职业生涯路径规划不外乎三种:记者、编辑、退休;记者、编辑、总编辑;记者、转行。在市场化媒体中,能实现第一种目标少得可怜,能做到第二种更是稀缺,大多数选择了第三种道路,传统媒体记者很多都跳槽到了政府宣传部门和企业。(1)传统媒体记者跳槽到政府宣传部门和企业的原因 监管日趋严厉下的纸媒发展空间萎缩传统媒体的盈利空间受限,进一步影响到了传统纸媒的发展速度,目前,新报纸诞生的速度
45、远不及10年前,尽管偶尔有新杂志出版发行。纸媒行业的问题反过来就影响到了个体的发展空间,影响了记者个体的士气,而就在传统纸媒发展放缓的同时,新媒体却发展迅速,媒体这块蛋糕比例中,新媒体占比越来越大。所以,很多传统媒体的记者纷纷跳槽到新媒体,尤其是门户网站,这个趋势较为明显。传统媒体面临新媒体的挑战记者掌握话语权的优越感在数量上逐渐消解,写千字文不如发一条微博,是常有的事。这不仅是新闻生产者要重视的问题,更是广告商重视的问题,新浪微博上有影响力的账号,转发一条植入广告的市价从几百至几万不等,数不清的账号蚕食了本来传统媒体独享的蛋糕。新闻与宣传有相似之处新闻与宣传同属于大众传播,都属于传播的范畴,
46、宣传依附于新闻。新闻与宣传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甚至相互渗透的,从本质上讲,都是为了宣传某种主张。在现实生活中,新闻和宣传两种传播行为是紧密关联、相互交织的。新闻和宣传工作都离不开广泛的受众,如果没有受众关注、接受,新闻和宣传工作都不能进行。宣传是一种传播活动,可以通过任何传媒进行。新闻事业出现以后,报刊、广播、电视成为宣传者使用的基本工具。从世界范围看,报纸从“观点报”向“新闻纸”的转变仍然是一个尚未完全终结的过程。(2)记者跳槽到政府宣传部门和企业后的未来政府的宣传部门主要职责是贯彻宣传该级政府的文件政策,负责引导舆论。企业宣传是企业宣传工作是塑造企业外部形象的主要渠道,创造良好发
47、展环境的主要手段,企业宣传工作是培育企业文化的主要方式。记者从传统媒体跳槽到政府宣传部门和企业后将有以下可能:从传统媒体跳槽到企业和政府的宣传部门的人员,具有媒体的工作经验,在这些单位的宣传工作具有先天的优势。a他们善于捕捉到社会上的重要新闻,并在舆论的引导中可能担任意见领袖的作用。b记者作为社会活动家,在从业生涯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也将给企业和政府在应对热点事件,营销活动甚至危机公关时带来意想不到的建议和帮助。c媒体人通常思维活跃,也见多识广,更擅长于将一件事的传播范围做到极致,这也是很多媒体人转行做营销公关的原因之一。这种优势条件可以称为“媒体思维”,即善于将一个项目进行传播层面的操作。他们失
48、去记者的角色后同时也失去了记者必须具备的新闻专业主义原则和职业道德约束。a他们的发言和稿件是否还能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具有时代气息,这一点是值得被公众质疑的。b基于利益相关,他们的文章带有宣传的气息,是为某一利益群体的写作,如此将失去记者最大的价值,即社会公信力。c记者转换角色之后需要度过心态上的变化。有时候想得太多,也有可能导致裹足不前,也会太顾及所谓面子问题,这是媒体人的短板。2今年多个中央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在新闻网站核发新闻记者证的通知对通过审核的新闻网站的部分采编人员发放记者证,分析一下这个事并且说说其对媒介生态的影响。答: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4年10月2
49、9日联合下发关于在新闻网站核发新闻记者证的通知,通知要求,在全国新闻网站正式推行新闻记者证制度。全国范围内的新闻网站采编人员由此正式纳入统一管理。(1)通知的要点 并非所有一类新闻网站都能发证一类资质新闻网站包括中央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全国性行业新闻网站等,数据显示,我国目前一类资质新闻网站数量逾200家。此前,已有人民网、新华网等6家网站试点发放记者证。首批获得网络新闻记者证的颁发的网站将是中央、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及全国性行业新闻网站。按照分批分类的原则,将对200多家一类资质的新闻网站中符合条件的颁发记者证,因此不意味着所有的一类资质新闻网站都能获得记者证。发证与传统媒体同一标准、统一管理此次
50、在全国新闻网站发放的新闻记者证与对传统媒体发放的新闻记者证一致,以确保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同一标准、统一管理。新闻网站必须依照核发范围、申领条件、申领程序等相关规定,认真审核申领人资格条件,严格控制记者证发放范围。(2)对我国媒介生态的影响媒介生态是存在于新闻传播活动周围的诸多条件的总和。主要有:媒体(指单一媒体)环境;由全部新闻媒体构成的全媒体环境(即媒体或媒介环境);社会系统的大环境。对传统媒体冲击不大竞争并非是从业人员间的竞争,网站记者有了记者证,因为会受到更规范和专业的培训,记者本人的竞争力会更强。但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间的竞争关系是否会发生变化,并不决定于此,而是由媒体发展的态势所决定的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