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型构造:1、名词解释 15 53;2、选取 20 201;3、简答题 30 65;4、计算题 25 9+8+8;5、阐述题 10 110。第一章 选取1、管理手段涉及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和教诲五种手段,人类行为涉及自然、经济、社会三种基本行为。2、环境管理核心是对人管理。3、人是各种行为实行主体,是产生各种环境问题根源。4、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推广“三废”综合运用,将污染消灭在生产过程中,积极采用适当规模、先进、经济治理技术。5、对于资源,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重要指自然资源(如水、气候、生物、土地、矿物、天然风景等);广义则涉及社会资源(如男女劳动力数量、年龄构成、就业比重、劳动技能、
2、文化教诲水平等)和经济资源(指在这一地区积累物质财富,涉及工农业生产、交通运送、水利、城乡建设等物质技术基本)。6、观念转变是主线。7、人类社会行为,从行为主体来说,还可以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8、环境管理按管理范畴分类:(简答) (1)流域环境管理; (2)区域环境管理; (3)行业环境管理; (4)部门环境管理。9、环境管理按管理性质分类: (1)资源环境管理; (2)环境质量管理; (3)环境技术管理。10、俄罗斯环保规划属于协调型环保规划。11、复合生态系统具备生产、生活、还原三个功能。12、人地系统ds0人地冲突型:涉及E,F,G三种状态,冲突最厉害状态为G(ds人0
3、,ds地0),体现为经济发展衰退,地理环境恶化,可视为人地冲突最后状态。13、人地系统是一种开放复杂巨系统,或称为开放复杂人工生态系统。对这一系统进行研究,仅靠常规办法(如模型办法、空间规划办法)是不见效,其对的而又有效办法当前只能是综合集成法。因此综合集成法必然要成为环境规划与管理有效办法和途径。14、社会亚系统涉及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各个方面。15、自然亚系统涉及人类赖以生存基本物质环境。16、按横向原则进行分类环境政策,有环境经济政策、环保技术政策和环境管理政策。17、环境政策功能:诱导功能、约束功能和协调功能。18、环境质量目的重要涉及大气环境质量目的、水环境质量目的、噪声控制目的以及
4、生态环境目的。19、环境规划与管理指标体系,从体现形式上看有总量控制指标和浓度控制指标;从复杂限度上看有综合性指标和单项指标;从范畴上看有宏观指标和微观指标。20、环境质量指标: (1)大气环境质量指标 TSP(年日均值)或达到大气环境质量级别,SO2(年日均值)或达到大气环境质量级别、NOx(年日均值)或达到大气环境质量级别、降尘(年日均值)、酸雨频度与平均pH。 (2)水环境质量指标 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饮用水源数、地表水达到地表水水质原则类别或COD、地下水矿化度、总硬度、COD、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海水达到近海海域水质原则类别或COD、石油、氨氮和磷。 注:无SS (3)噪声指标 区
5、域噪声平均值和达标率、都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声级和达标率、记录噪声等。21、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涉及: 注:无SS (1)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如SO2、烟尘、工业粉尘总排放量; (2)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如COD、BOD、TN、TP、NH3N; (3)固体废物总量控制指标 如工业固体废物总量。22、环境功能区划按内容划分为: (1)综合环境区划; (2)部门环境功能区划。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 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划; 噪声功能区划。23、综合环境区划普通可以分为重点环保区、普通环保区、污染控制区和重点污染治理区等。24、按照国内环境空气质量原则(GB30951996)规定,将环境空气质量分为三
6、类功能区: 一类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名胜古迹、疗养地以及其她需要特殊保护地区。 二类区:城乡规划中拟定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普通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三类区:特定工业区、交通枢纽干线等地区。25、依照国内地表水环境质量原则(GB3838),将地表水环境划分为五类水域: 类:重要合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类:重要合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贵重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区等。 类:重要合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普通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 类:重要合用于普通工业用水及人体非接触娱乐用水区。 类:重要合用于农业用水区及普通景观规定水域。26、依照
7、国内声环境质量原则(GB3096),将区域声学环境分为04五类区域,分别执行五类原则: 0类声环境功能区:规定昼间等效声级低于50dB,夜间低于40dB。 3类声环境功能区:合用于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重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区域。其噪声原则规定昼间低于65dB,夜间低于55dB。27、环境规划与管理实行手段按其起作用方式可以分为直接管制手段、经济调控手段、技术手段和宣教手段四大类。28、马尔可夫预测模型必要建立在大量记录数据基本上。29、环境灰色预测按照其预测问题特性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数列预测、灾变预测、拓扑预测和系统预测。30、拟定性问题决策办法有诸多,如线性规
8、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图与网络等办法。31、费用效益分析作为辨认和度量各种项目方案或规划管理活动经济效益和费用系统办法。32、水环境容量是水环境自然规律参数与社会效益参数多变函数,反映了污染物在水体中迁移、转化规律。33、普通等比分派中所有参加排污负荷分派水污染源,以排放现状为基本,按相似削减比例分派容许排放负荷。34、市政污水解决依照解决机制来划分,解决技术可分为物理解决技术、化学解决技术与生物解决技术。35、污水解决生态工程重要有土地解决系统、稳定塘、人工湿地、前置库等技术。36、添加化学试剂有助于提高水体透明度和改进水体感观效果。37、在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框架中,属强制性水资源管理制
9、度有19项。38、依照环境开发运用潜力划分功能区 如新经济开发区、绿地等。39、依照社会经济现状、特点和将来发展趋势划分功能区 如工业区、居民区、科技开发区、教诲文化区、开放经济区等。40、国内实行总量控制普通划分为三种类型。41、绩效办法分派总量重要用于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总量分派。42、国内都市中大气污染重要是煤烟型污染,大气污染物重要是烟尘和SO2。43、影响大气自净能力气象因素重要有风、湍流和大气稳定度等。44、影响大气自净能力地理因素有哪些:大气圈不是孤立存在,边界层内空气流动总是受下垫面影响,如自然景观、地形地貌、海陆位置、城乡分布等,都会引起小范畴内气温、气压、风向、风速和湍流变化,
10、从而对大气污染扩散产生间接影响。45、“三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46、固体废物收运费用占整个管理费用40%50%。47、填埋场适当性级别原则 级别:不适当场地 分值:506048、“3R”原则,即减量化、再运用、再循环原则。49、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三种技术比较:项目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合用条件进垃圾场含水率不大于30%,无机成分不不大于60%垃圾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含量不不大于40%管理规定普通很高较高50、固体废物综合运用技术:工业固体废物综合运用技术粉煤灰综合运用技术生活垃圾综合运用技术废旧塑料回收运用技术危险废物综合运用技术污泥资源化运用技术51、都市环境规划实行中管理办法: (1)行
11、政管理;(2)协调管理; (3)监督管理。52、社区环境预测重要是调动社区成员积极参加,让社区居民共同管理社区社务,采用办法普通是特尔斐法。53、颁布环境管理原则 编号:ISO14001* 原则编号:环境管理系统 规范及使用指南54、从文献抽屉系统到建议系统是从低层决策支持系统到高层决策支持系统关系。55、问题解决系统是EDSS(环境决策支持系统)求解详细决策问题核心某些,是交互系统与知识系统中间接口。56、空间建模应遵循从模型群组模型体系模型库新思路。57、记录分析办法:一元、多元和逐渐回归办法。第二章 名词解释1、环境规划: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有机构成某些,它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
12、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种复合生态系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学原理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出时间和空间上合理安排。2、宏观环境管理:是指以国家发展战略为指引,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人手,制定一系列具备指引性环境战略、政策、对策和办法行为总体。3、微观环境管理:是指在宏观环境管理指引下,以改进区域环境质量为目、以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为内容、以执法监督为基本环保部门经常性管理工作。4、区域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是以行政区划为归属边界,以特定区域为管理对象,以解决该区域内环境问题为内容一种环境管理。5、资源环境管理:是指根据国家资源政策,以资源合
13、理开发和持续运用为目,以实现可再生资源恢复与扩大再生产、不可再生资源节约使用和代替资源开发为内容环境管理。6、“三同步”:所谓“三同步”是指“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环保设施,必要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产使用”。7、污染限期管理:污染限期治理是环境管理中最为有效行为管理制度。所谓污染限期治理是指对特定区域内重点环境问题采用限定治理时间、治理内容和治理效果强制性办法。9、可持续发展概念:即“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裔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发展”。10、输入变量:是对人地系统施加影响因素,又可进一步分为不可控变量和可控变量两种。11、区域复合生态系统:是指一定区域内自然环境要素(
14、生物要素、非生物要素)和人类社会经济要素之间互相作用形成统一整体。12、环境政策: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保战略延伸和详细化,是诱导、协调环境政策调控对象观念和行为准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的定向管理手段。13、环境政策执行:是指将研究制定环境政策方案付诸实行,使政策内容变为现实,以实现预期政策目的动态过程。14、环境评价: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基本上,运用数学办法,对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评述。15、环境预测:是指依照人类过去和当前已掌握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当代科学技术手段和办法,对将来环境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重要污染物和污染源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为提出防止环境进一步
15、恶化和改进环境对策提供根据。16、环境功能区划:环境功能区划是环境实现科学管理一项基本工作。它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构造、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差别,将区域合理地划分为不同功能区。17、重点保护区:普通指都市中(或都市影响临近地区)风景游览、文物古迹、疗养、旅游和度假等综合环境质量规定较高地区。18、普通保护区:重要是以居住、商业活动为主综合环境质量规定较高地区。19、污染控制区:普通指当前环境质量相对较好,需严格控制新污染工业区,此类地区应逐渐建成清洁工业区。20、重点治理区:重要指现状污染比较严重,在规划中要加强治理工业区。21、环境规划管理方案决策:就是人们在预定开发、运用和
16、保护环境等项生产实践活动中,按照一定环境规划管理目的,运用科学理论和办法,作出实现环境规划管理目的若干决策方案或指令,从中选出最优决策方案过程。22、环境灰色预测:环境灰色预测就是基于灰色建模理论,即在GM(1,1)模型基本上进行预测,它通过GM(1,1)模型去预测某一序列数据间动态关系。23、系统预测:是对系统中数个变量变化状况同步进行预测,既预测这些变量间发展变化关系,又预测系统中主导因素所起作用。24、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是在都市边界区域范畴内,通过有效办法,把排入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在一定数量之内,使其达到预定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目的一种控制手段。25、容量总量控制:即把容许排放污染物
17、总量控制在受纳环境详细功能所相应环境原则范畴内。26、行业总量控制:即从行业生产工艺着手,通过控制生产过程中资源、能源投入种类与数量和防止污染物产生,使排放污染物总量限制在管理目的所规定限额之内。27、经济净现值:经济净现值是反映规划与管理方案对国民经济所作贡献绝对指标。它是用社会贴现率将方案计算期内各年净效益(等于效益减去费用)折算到建设起点(初期)现值之和。28、多目的决策问题:是指在一种决策问题中同步存在各种目的,每个目的都规定其最优值,并且各目的之间往往存在着冲突和矛盾一类决策问题。29、水环境容量:是指某水体在特定环境目的条件下所能容纳污染物量。30、排污系统最优化问题:排污系统最优
18、化问题,就是运用数学规划办法,科学组织污染物排放或协调各个治理环节,以便用最小费用达到所规定水质目的。31、区域最优化解决:为使系统总费用最低,区域最优化解决既考虑污水解决厂最佳位置和水环境容量,又要考虑每座污水解决厂最佳解决效率;既充分发挥污水解决系统效能,又合理运用水体自净能力。32、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防止环保方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中和产品使用过程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风险。33、区域大气环境规划:就是为了平衡和协调某一区域大气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关系,以期达到大气环境系统功能最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大气环境系统构成某些功能。34、大气容许排放总量:是在污染严重,污染源集中区域或重点保护
19、区域范畴内,通过有效办法,把排入这一区域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在一定数量之内,使其达到预定环境目的一种控制手段。35、容量总量控制:即把容许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在受纳环境详细功能所相应环境原则范畴内。36、目的总量控制:即把容许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在管理目的所规定范畴内。37、行业总量控制:即从行业生产工艺着手,通过控制生产过程中资源、能源投入种类与数量和防止污染物产生,使排放污染物总量限制在管理目的所规定限额之内。38、等比例分派原则:即在承认区域内各污染源排污现状基本上,将总量控制系统内容许排污总量按各污染源核定当前排污量,按相似百分率进行削减,各源分担等比例排放责任。39、按贡献率削减排放量分派
20、原则:按各个污染源对总量控制区域内环境影响限度大小(或污染物排放量大小及其所处地理位置)来削减污染负荷。40、“三同步”制度:区域建设项目主体工程与污染防治设施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产使用,将区域大气环境污染控制设施建设纳入区域基本建设程序。41、固体废物管理规划:固体废物管理规划以资源最大化、处置费用最小化为目的,对固体废物管理中各个环节、层次进行整合调节和优化设计,进而筛选出切实可行规划方案,以使整个固体废物管理系统良性运转。42、“减量化”:指减少固体废物产生有害成分和排放量,即“源削减”。43、“资源化”:指采用管理和工艺办法,回收物质和能源,加速物质和能量循环与代谢,创造经济价值
21、。44、“无害化”:指对已生产又无法或暂潮流不能综合运用固体废物,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办法,进行对环境无害或低危害安全解决、处置,达到废物消毒、解毒或稳定化,以减少危害。45、GIS(地理信息系统):是集地球科学、信息科学与计算机技术为一体技术平台。46、固体废物解决: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不同办法,使固体废物转化成为适于运送、储存和资源化运用,以及最后处置过程。47、行政力量:即依托社区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政策、法规及对职能部门行政领导力量,来试实行对社区环境管理。49、法律法规:即通过制定各种地方环境法律与法规实现对各部门、各单位及个人控制与管理。50、乡镇环境规划:乡镇环境规划是在农村工
22、业化与城乡化过程中,防止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主线办法,是以农村县域和镇区环境为对象综合环境规划。51、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生产(涉及原材料运用)、销售(运送)、使用和后解决这四个阶段,在产品生命周期每个阶段,产品以不同方式和限度影响着环境。52、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是以决策模型、数据库和决策者构成,以集成系统为特性支持决策信息系统。53、文献抽屉系统:容许立即访问数据项。54、分析信息系统:提供对一系列数据库和小型模型访问。55、优化系统:通过产生符合一组约束条件最佳解决方案为行动提供指引原则。56、建议系统:对于执行构造良好任务可导致详细建议决策机械工作。第三章 简答1、宏观环境管理与
23、微观环境管理区别: 宏观环境管理是从综合决策入手,解决发展战略问题,实行主体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微观环境管理是从执法监督入手,解决详细污染防治和生态破坏问题,实行主体是环保部门。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互相补充系统关系,其中,宏观环境管理高度统一,微观环境管理非常详细;微观环境管理以宏观环境管理为指引,是宏观环境管理细化与详细化;离开微观环境管理,宏观管理目的将无法实现。在这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是宏观环境管理与微观环境管理结合点,也是新形势下各级环保部门开展环境管理切入点。2、环境规划与管理作用: (1)增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保障环保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筹划; (3)合理分派排
24、污消减量、约束排污者行为; (4)以最小投资获取最佳环境效益; (5)组织动员各方面力量,增进环境目的实现。3、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关系: (1)环境规划是环境管理重要内容和重要办法; (2)环境规划是实行环境管理目的基本根据; (3)在当代环境管理中,规划管理是环境管理首要职能; (4)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具备目的一致性。4、环境规划目: 环境规划目在于调控人类自身活动,减少污染,防止资源破坏,从而保护人类生存、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所依赖基本环境。5、环境管理目: 详细来说就是通过对可持续思想传播,使人类社会组织形式、运营机制以致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决策、筹划和个人寻常生活等各种活动,符合人与自
25、然和谐共进规定,并以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社会体制和思想观念形式体现出来。其主线目是要从宏观到微观对人类自身行为进行管理,以尽量迅速度逐渐恢复被损害了环境,并减少甚至消除新发展活动对环境构造、状态、功能导致新损害,保证人类与环境可以持久地、和谐地发展下去。6、环境规划与管理基本特性: (1)整体性; (2)综合性; (3)区域性; (4)动态性; (5)信息密集; (6)政策性强; (7)可操作性; (8)广泛性和群众性。7、环境管理最重要特性: 环境管理与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综合一体化,决定了它整体性,这是环境管理最重要特性。8、环境规划与管理基本原则: (1)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
26、则; (2)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筹划总规定原则; (3)遵循生态规律,合理运用环境资源原则; (4)防止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5)系统原则; (6)坚持依托科技进步原则。9、环境管理基本任务应当是: 转变人类社会一系列基本观念和调节人类社会行为。10、环境规划类型按规划期划分: 可分为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以及年度环保筹划。 长远环境筹划普通跨越时间以上,中期环境规划普通跨越时间5,五年环境筹划普通称五年筹划,年度环保筹划事实上是五年筹划年度安排。11、环境管理主线目的: 环境管理主线目的是协调发展与环境关系,涉及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等重大问题,关系到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因而
27、其管理内容必然是广泛、复杂。12、国内环境规划与管理发展历程:(每阶段举例) (1)起步阶段(19731983年) 1973年8月,国务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保会议,审议通过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运用、化害为利、依托群众、人们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环保工作32字方针和第一种环保文献关于保护和改进环境若干规定。1979年9月,五届人大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法(试行)。国家于198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保法,于1983年末召开了全国第二次环保会议。 (2)发展阶段(19841995年) 1989年4月,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全国环保会议,提出了深化环境管理环保目的责任制、都市
28、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排放污染物允许证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和污染集中控制等新管理制度和办法,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管理走上规模化、制度化轨道。1992年8月,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了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1993年10月,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工业污染防治工作会议。此外,在此期间,国家制定和修改了若干环保法律、法规,环境原则,环境管理条例、规定和办法。 (3)深化阶段(1996年至今) 一方面,在1996年7月,国务院召开了第四次全国环保会议,做出了关于环保若干问题决定,并实行“33211”筹划。另一方面,19971999年,国家持续三年就人口、环境和资源问题召开座谈会。再次,
29、在国家机构改革中,环保地位得到了加强,环境管理职能进一步明确。13、20世纪70年代“老三项”管理制度: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三同步”管理制度; (3)排污收费制度。14、可持续发展原则: (1)公平性原则; (2)可持续性原则; (3)共同性原则; (4)需求性原则。15、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特点: (1)人类是区域复合生态系统主体; (2)区域复合生态系统是高度开放不完全系统; (3)区域复合生态系统是高效率人工经济生态系统; (4)区域复合生态系统是一种以人工环境为主生态系统。16、区域复合生态系统与环境规划管理关系: 生态导向环境规划与管理,绝不只是单纯追求优美自然环境,而应
30、以人与自然相和谐,社会、经济、自然持续发展为价值取向,因此它研究视野就不应只局限于物质环境上,而是要扩展到人与自然共荣、共存、共生复合系统。它规划目的和评价原则要以社会、经济和自然三方面来衡量与否符合可持续发展准则,它规划办法应广泛应用和吸取当代科学理论技术和手段,去模仿,设计和调控系统内生态关系,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调控对策。其本质就是以人类生态学基本思想出发,把人与自然看作一种整体,以自然生态优先原则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增进系统向更有序、稳定、协调方向发展。17、复合生态原则: 这一原则规定环境规划要从社会、经济、自然三个子系统联系出发,兼顾三者效益,实现整体效益最高。18、拟定环境规划与
31、管理目的办法: (1)定量拟定环境规划与管理目的 定量是指在目的拟定过程中尽量使目的量化方式。 (2)定性拟定环境规划与管理目的 定性是指用定性方式描述目的,无明确数量化规定,只是用概要语言描述对于环境质量规定。 (3)半定量拟定环境规划目的 半定量是指介于定性与定量拟定之间方式,综合定量定性拟定长处,回避两者弱点。19、环境评价内容:涉及自然环境评价、经济和社会评价、污染评价。P9520、环境预测重要内容: (1)社会和经济发展预测; (2)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 (3)环境污染预测; (4)社会和经济损失预测; (5)环境治理和投资预测; (6)生态环境预测。21、环境功能区划与管理目: (
32、1)拟定详细环境目的; (2)合理布局; (3)贯彻环境目的; (4)科学使用环境投资,使治理方案有效实行得到保证; (5)可使各种法律制度得到正的确施。22、环境功能区划与管理内容: (1)在所研究范畴内,依照各环境要素构成、自净能力等条件,合理拟定使用功能不同类型区,拟定界面、设立监测控制点位。 (2)在所研究范畴层次上,依照社会经济发展目的,以功能区为单位,提出生活和生产布局以及相应环境目的与环境原则建议。 (3)在各功能区内,依照其在生活和生产布局中分工职能以及所承担相应环境负荷,设计出污染物流和环境信息流。 (4)建立环境信息库,以便将生产、生活和环境信息进行实时解决,及时掌握环境状
33、况及其发展趋势,并通过反馈作出合理控制决策。23、环境规划管理方案开发设计阶段: (1)分析调查评价成果; (2)分析预测成果; (3)详细列出环境规划总目的和各项分目的以明确现实环境与环境目的差距; (4)制定环境发展战略和重要任务; (5)制定环境规划办法和对策。24、环境规划管理决策过程对规划方案规定: (1)编制环境规划管理方案要具备弹性; (2)编制方案要具备应用导向性; (3)编制环境规划管理方案要具备衔接性与延续性; (4)编制环境规划要具备时序性和阶段性; (5)环境规划管理方案编制始终要体现民主性。25、环境预测工作展开需涉及哪几种重要环节: 环境预测工作展开需涉及拟定预测目
34、的、收集整顿关于资料、选取预测办法、建立预测模型、评价预测模型、运用模型进行预测、分析预测成果等7个重要环节。26、用系统动力学解决问题时系统分析重要内容: 涉及调查收集关于系统状况与记录数据;理解顾客提出规定,目与明确所要解决问题;分析系统基本问题与重要问题,基本矛盾与重要矛盾,变量与重要变量;初步划定系统界限,并拟定内生变量、外生变量,输入量;拟定系统行为参照模式等。27、构成一种拟定型决策问题必要具备条件: 一是存在一种明确决策目的; 二是存在一种明确自然状态; 三是存在可供决策者选取各种行动方案; 四是可求得各方案在拟定状态下损益值。28、多目的决策分析办法有哪些: (1)基于决策矩阵
35、多属性决策; (2)层次分析法; (3)DEA办法; (4)目的规划。29、层次分析法解决问题基本环节: (1)明确问题,建立目的、备选方案等要素构成层次分析构造模型; (2)对同属有一级要素以上一级要素为准则进行两两比较,依照评价尺度拟定其相对重要度,据此建立判断矩阵; (3)计算判断矩阵特性向量以拟定各要素相对重要度; (4)最后通过综合重要度计算,对各种方案要素进行排序,从而为决策提供根据。30、影响水环境容量因素: (1)水体特性; (2)污染物特性; (3)水质目的; (4)排污方式;31、水环境容量计算: 普通状况下需依照水环境自身特点进行概化,如对较小河流或者研究范畴较大、流程较
36、长大河,容许不考虑混合过程或设定混合距离,可按一维问题解决,在河系和排污口概化基本上计算。 对于计算范畴较短大江大河,需考虑其混合过程时,应按二维概化条件计算。32、水环境规划技术办法有哪些: (1)控制与削减污染物排放量; (2)对污染排放进行时空动态调节; (3)提高水体净化能力; (4)控制水体内源污染。33、控制与削减污染物排放量有哪些办法: (1)调节产业构造与规模; (2)提高水资源运用效率,减少污染强度; (3)建设市政污水解决与回用工程; (4)发展污水生态解决工程。34、微生物解决污染物质好处: 运用微生物代谢作用使污染物质降解是生物解决法本质,此办法对废水净化能力强、费用低
37、廉、运营可靠性好,是都市污水解决重要手段。35、区域大气环境规划重要内容: (1)大气环境现状调查及预测; (2)划分环境功能区; (3)拟定大气环境质量目的; (4)选取规划办法,建立规划模型; (5)拟定优选方案; (6)规划方案实行。36、环境规划中进行功能区划分目: (1)为了合理布局; (2)为了拟定详细环境目的; (3)为了便于目的管理和执行。37、大气环境质量原则作用: (1)评价环境质量; (2)作为制定区域内不同地区污染物排放原则和各行业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量; (3)分级、分区、分期管理大气环境水准,即同一区域内各个地区依照本地详细条件在不同步期执行不同级别原则; (4)便于
38、因地制宜地制定综合防治污染规划。38、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技术与办法: (1)实现区域大气污染集中控制,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2)加强区域大气污染源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 (3)发展生物净化技术。39、实现区域大气污染集中控制,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内容: (1)集中供热; (2)普及型煤; (3)煤气化。40、加强区域大气污染源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内容: (1)烟尘治理技术; (2)二氧化硫治理技术; (3)氮氧化物治理技术; 从燃烧装置排出氮氧化物重要以NO形式存在。 (4)其她有害气体治理技术。41、固体废物管理规划技术路线六环节: (1)现状调查; (2)趋势预测; (3)目的和指标设立;
39、(4)规划方案形成与优化; (5)规划方案拟定; (6)方案实行与后续管理。42、惯用生活垃圾解决处置技术:涉及卫生填埋、焚烧与堆肥。43、都市环境质量管理内容:大气环境管理、水环境管理、声学环境管理和固体废弃物环境管理。44、乡镇环境规划编制程序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编制阶段和报批阶段。P31245、一种完整环境信息系统重要由4某些构成: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环境数据、系统应用人员和组织机构。第四章 阐述1、区域复合生态系统调控途径: (1)生态关系建立与协调就是采用生态工程办法,模仿生态组织关系,研制、开发生态技术、生态工艺、生态产业、生态都市设计,规划和调控复合生态系统
40、中各部门组合、各行业比例、各要素布局、各种生产工艺、各种资源开发等,形成协调共生系统构造,发挥高效整体功能。 (2)生态意识普及与提高。区域复合生态系统建设与完整,最后要靠人来完毕,而人行为又受其观念支配和引导。因而,应在广大公众中普及和提高生态意识(涉及环境意识、资源意识、可持续意识等),使人们自觉地采用适度消费生活模式,积极地选取保护环境绿色产品,自愿地进行清洁生产,最后克服生活、经营、生产、决策和管理中短期性、片面性,从而提高区域复合生态系统持续发展能力。 (3)制定增进复合生态系统发展生态政策。区域内各个部门、各行业、各地区都应制定各自符合生态规律战略目的、战略环节等,并拟定优先发展领
41、域,制定一系列勉励政策,增进区域生态复合系统走上生态化发展道路。 (4)采用先进管理手段。先进人工智能和计算机应用,为解决复合系统内各种复杂问题创造了条件,集数据存储、分析及辅助决策于一身决策支持系统,可极大地提高决策敏捷性、科学性。 (5)区域间交流与合伙。一种区域只注重自身繁华,掠夺外界资源或将污染转嫁于其她地区,都与生态学中整体观念相违背。由于区域间互相作用与联系又构成了更高一级复合生态系统,因此区域间应加强合伙,建立公平伙伴关系,技术与资源共享,形成互惠共生网络系统,谋求更大范畴系统共同发展与繁华。2、对一种详细水环境规划与管理目的而言,应当遵循如下规定: (1)具备普通规划目的共性
42、目的必要科学、全面,必要有时间上限制与空间上约束,要反映水环境系统现状与管理规定,同步,也要反映规划专家与专业人员经验认知。 (2)与涉水社会经济活动相协调 水环境规划与管理重要目之一是增进社会经济系统与水环境之间和谐,保障社会经济与水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目的制定中,应解决好两者之间冲突与矛盾。 (3)保证可操作性 充分考虑对水环境系统经济投入,考虑现行水环境改进与生态修复技术现状,与现行水政、水环境管理体制、政策法规相融。 (4)满足先进性与前瞻性规定 反映当前水环境综合管理与生态系统一体化管理思路,考虑当前先进水质改进、水生态修复技术可借鉴性,引入先进理念。3、区域大气环境规划纳入区域社会经
43、济发展规划可以从如下几种方面进行: (1)疏通与政府筹划部门联系、争取政府筹划部门领导支持。区域大气环境规划与其她各种形式规划同样,是一项政府行为。大气环境规划要与区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同步进行,采用相似程序,并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同步批准下达。 (2)区域工业污染防治是做好区域大气污染控制重点。因而环保部门要密切与工业部门联系,建立良好伙伴关系,在区域工业规划与建设中,严格遵循区域大气环境规划或者是区域环境综合规划,进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保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3)密切与区域市政建设部门联系,把重大大气污染防治项目和生态保护项目列入都市基本建设项目之中,把无废少废工艺项目和综合运用
44、项目列入都市更新改造项目筹划之中,把适当大气污染控制项目列入国家运用外资项目之中档。 (4)结合区域环境管理制度履行,把分解大气环境目的分别纳入关于环境管理筹划之中,特别是纳入目的责任制和定量考核工作筹划之中。 (5)完善区域大气污染控制筹划指标体系、报表制度,使之能符合纳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规定,同步要有筹划有重点地纳入,注重解决突出大气环境问题。 (6)大气环境规划重要目是保护区域大气环境,使人们有一种利于健康,有助于工作、有助于生活优美环境。因而保护大气环境是全体公民共同责任,要充分调动公民参加意识,要让区域大气环境规划目的任务家喻户晓,充分发挥每一种人积极积极性并为之奋斗,这有助于将
45、大气环境规划置于全体人民监督之下,推动大气环境规划实行。4、都市环境规划程序涉及哪些: 尽管都市环境规划有着诸多内容,但各项内容之间联系绝非松散,相反,其关系是紧密而富有层次,且存在着诸多反馈环。总体而言,都市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是规划基本,环境影响预测和规划又存在着互相强烈作用。当对所规划都市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系统现状进行调查评价后,汇总分析出该都市量化重要环境问题和污染状态,在环境预测、功能区划和相应环境原则综合伙用下,产生污染物最大容许排放量和削减量,这也指引了都市环境污染综合整治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产生,一系列规划势必影响到整个都市环境质量、行业发展构造和投资状况,这使得从环境目的、投资能力等方面分别构成了系统反馈环,促使规划制定者对已初步形成规划进行修正调节,直到最合理和优化都市环境规划得以产生。9、8项环境管理制度和环境规划联系: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