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5 ,大小:1.61MB ,
资源ID:3028925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30289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释西夏文“手记”.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释西夏文“手记”.pdf

1、撰、徐炜军等点校 读书杂志 第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1 4 年版,第5 0 1 页;王念孙撰、徐炜军等点校 读书杂志 第三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1 4 年版,第1 0 7 3、1 0 7 4 页;曾良、陈敏编著 明清小说俗字典,广陵书社,2 0 1 7 年版,第8 1 8 页,“执”字总第六个字形;曾良、陈敏编著 明清小说俗字典,广陵书社,2 0 1 7 年版,第2 4 页,“报”字总第三个字形。累累累小草斋本缺此句,国图本“回”作“渊”,上图本“回”作“渊”并且“之”和“门”连写,在旁用黑笔补写“死”字。累累累 西夏文词典 在“抵”字下也引 论语全解 此句,直接将该字翻译为“报

2、”,是也。然断句作“可报以人,不可行之礼也”,非也,“人不可行”实际上应当作定语修饰“礼”。见韩小忙编著 西夏文词典(世俗文献部分)第三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2 1 年版,第6 1 0 页。参考文献:1 韩小忙.西夏文词典(世俗文献部分):2Z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2 1.2 苗露,金生杨.陈祥道 论语全解 的解经特色 J .船山学刊,2 0 1 2(2).3 韩小忙.西夏文词典(世俗文献部分):5Z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2 1.4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俄藏黑水城文献:7M .上海:上海古籍

3、出版社,1 9 9 7.5 韩小忙.同音文海宝韵合编 整理与研究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8.6 北京大学 儒藏 编纂中心,编.儒藏 精华编:1 0 5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8.7 阮元.十三经注疏:1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0.S o me R e a d i n g N o t e s o nt h e T a n g u t T r a n s l a t i o no f t h e L u n y uQ u a n j i eG a o Y i p e n gA b s t r a c t:T h e T a n g u t t r a

4、 n s l a t i o no f t h e L u n y uQ u a n j i e u n e a r t h e di nH e i s h u i C i t yi s t h e e a r l i e s t e x t a n tv e r s i o no f t h e L u n y uQ u a n j i e s ot h a t i t i s o f g r e a t d o c u m e n t a r yv a l u e.C o m p a r e dw i t ht h e m o r e p o p u l a r v e r s i o n

5、o f t h e S i k um a n u s c r i p t,t h e Mi n gm a n u s c r i p t s o f t h e L u n y uQ u a n j i e,w h i c hh a v e n o t r e c e i v e dm u c ha t t e n t i o nb e f o r e,a r ec l o s e r t ot h e T a n g u t t r a n s l a t i o n.T h e r e f o r e,t h e T a n g u t t r a n s l a t i o nc a n

6、b eu s e dt oc o r r e c tt h e e r r o r s i nt h e C h i n e s e t e x t a n dt h e Mi n gm a n u s c r i p t s p r o v i d e s a s o l i dd o c u m e n t a r yb a s i s f o r i n t e r p r e t i n gt h e d i s c r e p a n c i e s b e t w e e n t h e T a n g u t t r a n s l a t i o n a n d t h e S

7、 i k u m a n u s c r i p t.K e y w o r d s:T a n g u t t r a n s l a t i o n;H e i s h u i c i t y m a n u s c r i p t s;L u n y u Q u a n j i e;C h e n X i a n g d a o(责任编辑骆艳)6 0摘要:天盛改旧新定律令 中经常出现的“聜 緀”一词,汉译本作“手记”,由于使用情况不同,这一词组存在“聜緀”“聜膎緀”两种情况,但含义相同。通过将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 中“聜緀”与西夏社会文献相结合进行考察,发现“聜 緀”即为“押字”,作为身份

8、、责任的象征以似文非文、亦图非图的形式出现于西夏社会文献中。在把“聜 緀”勘同于“押字”后,根据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 中的相关条文,可以加深我们对西夏“手记”的认识。“手记”在西夏社会中的应用范围广泛,举凡公文、诉状、契约上都有出现,并规定须在“官”字、“日”字下作“手记”。官府文书先签“手记”后钤印,官印、手记俱全才能生效。对于使用假手记的处罚与使用假印同样严苛。西夏“手记”的使用,显然出自对宋朝“押字”的模仿。关键词:西夏文;手记;押字作者简介:刘畅,女,宁夏大学民族与历史学院中国少数民族史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西夏历史与西夏文献研究;彭向前,男,史学博士,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

9、西夏学和西北民族史研究。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夏译汉籍 汇纂通考及数据库建设”(项目批准号:2 0 V J X T 0 0 9)的阶段性成果。释西夏文“手记”刘 畅彭向前西夏研究2 0 2 4.0 1X i x i aR e s e a r c h西夏法律文献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后文简称 天盛律令)里经常出现的“聜 緀”一词,汉译本作“手记”。以往学界大概把手记与记录或官印混同,并未予以过多的关注。前人学者在对天盛律令 各卷的译释中,往往沿用汉译本中“手记”义。西夏文“聜 緀 l a1t?j?1”一词字面义作“手记”。在西夏文字书 文海宝韵(后简称 文海)中对

10、“聜 l a1”的解释是“聜 落 筰 孙 谍 端(手者手指之谓)”1 1 5 4,为名词词性;对“緀 t?j?1”的解释为“緀 落 聜 緀 蒜,臗 蒜,虥 蒜,们 牡 蒜(志者手志也,志也,记也,信用也)”1 1 3 8,既有动词性同时也具有名词性,有信用义。西夏文 同音 中以“虥 l a1”“緀 t?j?1”二字一组,“虥 l a1”字 文海 中释作“虥 落 薬 臗 蒜,緀 蒜,庙 窻 腪 蒜(记者记载也,志也,系束缚也)”,有记载义。至于“臗臗 l a1”字,天盛律令 中往往以之作记录义,如卷第十三 执符铁箭显贵言等失门 中:蒜礠窲羋緋耳荒螙、脴、粄稉弛宦臗臗,窲羋緋縦袭莻耳烤縦唐蓽塘2

11、2 9 4一诸监军司所属印、符牌、兵符等当记记之,当置监军司大人中之官大者处这里以“臗 l a1”表记录义,这类“臗 l a1”的用法还出现在 天盛律令 卷第十一 失藏典门 矫误门 中。与“臗 l a1”“虥 l a1”义近的“緀 t?j?1”,在天盛律令 中均与“聜 l a1”连用。西夏文“聜 緀(手记)”究竟表示什么,或可根据其在 天盛律令 中所存在的情况进行判断。一、天盛律令 中的“聜緀聜緀”天盛律令 中“聜 緀 l a?1t?j?1”一词,汉文译本直译作“手记”,共出现4 7 次,并多次与“螙(印)”并列使用,其使用环境及作用与“螙(印)”相仿。6 1 61存在两种情况“聜緀”“聜膎緀

12、”。(一)“聜緀聜緀”“聜緀(手记)”一词在 天盛律令 卷十 官军敕门、卷十一 矫误门、卷十七 库局分转派门中均出现与“螙(印)”并列使用的情况,往往以名词短语的形式出现在动词前,原文如下:羴螙吞碐烤落,螙螙、聜 綿聜 綿 宦繗,窾烤疥磱綀絻莀,料非篔臷緋揉谍絻辐属宦,入酞酞聴緒、秡綠毋息蜶谩妒,蔲筞非綀汕篟镀烤紻丑城,戊翆。2 2 1 5有“未及御印”官者,当著印印、手记手记,则官寄名人当掌,当还内管大恒历司,当分别升册、板簿上已毕后,若勾管人无理使官过时,徒三年。(官军敕门)蒜耓蒾技篟筞綀莀縦唐聜 緀聜 緀 属袭苙,螙莀腞螙螙属,緂砽篟丸属弛薠顽綀谍緈篔瞭十楚,聜緀聜緀蕸属丑。2 2 2

13、9一矫文书由不任职人执于上司为手记手记时,执印者为印印,知觉而仍用印时,以有罪人之从犯判断,当令改手记手记。(矫误门)反狐船蝋罺驳宦顽,螙螙、聜 緀聜 緀 笒谩妒,入腞蓽螺,丑毖筟篔瞭秡綛谩属毋綈聴緒。2 3 2 7纸当依时总计成卷,印印、手记手记全备,藏者当明之,依边等法为板簿登录。(库局分转派门)在对 天盛律令 具体章节的研究对译中,学者往往依照史金波先生汉译本将“聜緀”译作“手记”,也有学者将“螙、聜緀”合译作“手印”。上述例句中“緀 t?j?1”与“聜 l a1”均为名词性,“聜緀”与“螙”更似为不同形式表示本人同意、认可信记的证明,官方文书上往往手记、印需全备,二者缺一不可。在 天盛

14、律令 卷十一 矫误门 中多次提到真手记、假手记的情况,如:息稾猜菐、菞睎弛谍耓聜緀聜緀、订属耓螙藶膌弛城,滴箌螙、聜緀聜緀竀倘属丑窾泪翆。2 2 2 9一等自造皇后、太子等之矫手记手记,刻行伪印时无期徒刑,使用真手记手记则徒六年。息稾礠腲、竐葾、界身縦弛谍耓聜緀聜緀、订属耓螙藶膌弛灯舉翆,螙、聜緀聜緀竀倘属丑窾氦翆。2 2 3 0一等自造诸王、中书、枢密大人等之矫手记手记,刻行伪印等徒十二年,使用真手记手记则徒五年。息 稾 宦 配 谍 耓 聜 緀聜 緀 订 属,耓 螙 藶 膌,灯翆,螙、聜緀聜緀竀倘属丑窾淮翆。2 2 3 0一等自造经略之矫手记手记,刻行伪印,徒十年,使用真手记手记则徒四年。这

15、里“聜 緀(手记)”与“螙(印)”大量并列出现,作为类似于印的签署方式,对于伪造、使用假手记、假印者有严厉的处罚措施,伪造不同官职手记、印有不同的处罚制度,而对于使用假手记的处罚与使用假印同样严苛。(二二)聜膎緀聜膎緀在 天盛律令 中,对译汉文“手记”的西夏文存在除“聜 緀”之外的另一种情况“聜 膎 緀”,在“緀”字前插入西夏语希求式词头“膎 n j i j2”,表示向下方的趋势,这里的“緀”应作动词性。这种情况在 天盛律令 卷十、卷十三、卷十五中均有出现,如:蒜宦配塘緋落,较稾緋科宦炽。宦配订镣鞘谩稟絘迈谩妒,膫號聜膎緀聜膎緀,穔篎礠緋皺膎提属,皖毋紻宦顽,磖號聜膎緀聜膎緀。2 2 2 0一

16、经略使司者,当报上等司中。经略自相传导而后曰请,官下手记手记,然而当置诸司上,末尾当过,日下手记手记。(司序行文门)聴緒皺残栏、沸楚弛聜膎緀聜膎緀絻,瞧蝹笋。2 2 8 7升册上承旨、习判当为手记手记,方可遣行。(遣差人门)焊 臀 約 圾 荒 腞 冉 悟 彤 矑 硠 腞 聜 膎聜 膎緀緀2 3 1 4其处于收据主人当面由催租者为手记手记(地水杂罪门)这种带有希求式词头“膎”的“聜 膎 緀(手记)”,在句子中往往表示“手记”应当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将被签署,或是将签署于某一特殊位置。第一句中“官下手记”“日下手记”、第二句中“升册上”均明确指出手记签署位置,第三句中则表明手记应当由催租者当面签署于收

17、据上。这类“聜膎緀(手记)”在句中仅作词性改变并不改变这一词组含义,其含义仍与“聜緀”相同。这种情况并非“手记”所特有,天盛律令 中表示在特定位置需要钤印时,“螙(印)”作动词性,其前同样使用这一希求式词头“膎 n j i j2”。法律条文都是对未来情 6 2况的假设,所以多用希求式词头“膎 n j i j2”。如上所述,无论是“聜緀”还是“聜膎緀”,其使用环境与作用都与“螙(印)”相似,具有表明信用、权利或责任的作用,在律令中往往不具有“记录”义。在文献记载中,与印具有相似用途,常常同时出现、使用的为“押字”,宋李元弼 作邑自箴中记“应行文字,签押用印圆备,方得发出”3 3 0。上述西夏文

18、天盛律令 中的“聜緀”应即为“押字”。二、“押字”溯源“押字,押署也,古谓之署,亦谓之押。后世或谓之署,或谓之押,官府谓之押印,亦谓之花字,制诏谓之押诏,亦谓之画敕。”4 5 2 1-5 2 2“押”字为动词性,后将所押之符称为“押”,作名词性。顾炎武日知录 曾对“押字”进行解释,引欧阳修 集古录“有五代时帝王将相等署字一卷”,认为其中的“署”字即“今俗谓之画押”,但“不知始于何代”,其后引 韩非子 复写“则战国时已有之,又不始于后世也”5 5 1 2。“花押”之始今虽不明确,但其作“签署”之实屡见于史书之上。后汉书 载:“汝南太守范孟博,南阳宗资主画诺。”6 2 1 8 6赵翼 陔余丛考亦曾

19、写道:“后汉书?党锢传 所谓南阳宗资但画诺。王府僚吏笺启,亦用此制批答。晋元帝践阼,心存谦抑,犹用藩王礼,凡笺奏皆批诺。诺字中若有凤尾婆娑之形,故曰凤尾诺。”7 6 9 7据此可知,签押由来已久。自秦汉以后,签押成为批示公文表明责任的常见形式。随着书写载体的改变,纸张取代简牍成为主要的书写载体,押字逐渐普及,且形式多样。全宋文 载黄伯思:“魏晋以来法书,至梁御府藏之,皆是朱异、唐怀充、沈炽文、姚怀珍等题名于首尾纸缝间,故或谓之押缝,或谓之押尾,只是谓书名耳。后人花押乃以草书记其自书,故谓之押字,或云草字,盖沿习此耳。”8 2 5 1押字经魏晋南北朝到唐代逐渐流行,在法书中较为常见,除签署意见外

20、,还作为署名出现,关于押字记载也逐渐增多。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中辑录其所见晋、宋至周、隋的“鉴识艺人押署”,作为身份、秘藏、鉴定的标识9 3 8。新唐书 载韦陟押“陟”似五朵云:“常以五采笺为书记,使侍妾主之,其裁答受意而已,皆有楷法,陟唯署名,自谓所书 陟 字若五朵云,时人慕之,号 郇公五云体。”1 0 4 3 5 3由此引申出“花押”一词:“唐人初未有押字,但草书其名以为私记,故号 花书,韦陟 五云体 是也。”1 1 5 7押字至唐宋出现新的变化,叶梦得尝言:“余见唐诰书名,未见一楷字。今人押字,或多押名,犹是此意。”1 1 5 8宋代押字应用广泛且文献中记载甚多。宋制,官员处理文书时以

21、押代名,“往往只押字不书名”1 2 1 0 2。并且法律规定:“诸公事失错其主典应同坐,虽系书而不押字,或托故避免而不系书者,皆论如法。”1 3 2公事“失错”只“系书而不押字”同样追究责任;石林燕语 记王安石押字“王荆公押 石 字,初横一画,左引脚,中为一圈。公性急,作圈多不圆,往往窝匾,而收横画又多带过。常有密议公押歹字者,公知之,加意作圈。”1 1 5 7-5 8至地方州县亦有“县道送两税簿上州磨审,皆有日限,有违失则纠正之,无即签押用印给还”8 8。宋时民间也普遍使用押字。袁氏世范 载:“如有寡妇、幼子应押契人,必令人亲见其押字,如价贯、年月、四至、亩角,必即书填。”1 4 1 5 6

22、押字不仅使用于纸质文书,也用于器物,“铙、钹、锺、磬、酒旋子、照子等,许令在京铸写务、在外于就近便官场收买,并须镌勒匠人、专、副姓名,并监官押字。将往外处者,仍给公据”1 5 7 2 6 2。监官于器物上押字以示对其生产负责。“盖古人之押字,实书名而花之,后世乃不然,与其名而不相似,直着其心之精微,寓于数画之中。”8 1 9 5至于宋代,押字表现形式多样。或为草书书写自己名字,或书名字以外其他文字为押,或以符号为押,押字以似文非文、亦图非图的符号形式大量在文献中出现。三、西夏社会文书中的“聜緀聜緀”在把“聜 緀”勘同于“押字”后,根据 天盛律令 中的相关条文,可以加深我们对西夏“押字”的认识。

23、“押字”在西夏社会中的应用范围一样极为广泛,在西夏文献中大量出现,其墨色或浓或淡于他字,构型明显别于他字。在官方文书中,其使用情况往往与 天盛律令 中“聜緀”相合。如英藏西夏文文献 O r.1 2 3 8 0-2 3 4 91 6 8 0天盛二十年(1 1 6 8)纳粮收据,为填字刻本文书,系残留文字很少的残片,高1 1 厘米,宽8.5 厘米,两面皆有西夏文字,有的字迹浅淡、模糊。现将其内容转录如下。6 3 62存在两种情况“聜緀”“聜膎緀”。(一)“聜緀聜緀”“聜緀(手记)”一词在 天盛律令 卷十 官军敕门、卷十一 矫误门、卷十七 库局分转派门中均出现与“螙(印)”并列使用的情况,往往以名词

24、短语的形式出现在动词前,原文如下:羴螙吞碐烤落,螙螙、聜 綿聜 綿 宦繗,窾烤疥磱綀絻莀,料非篔臷緋揉谍絻辐属宦,入酞酞聴緒、秡綠毋息蜶谩妒,蔲筞非綀汕篟镀烤紻丑城,戊翆。2 2 1 5有“未及御印”官者,当著印印、手记手记,则官寄名人当掌,当还内管大恒历司,当分别升册、板簿上已毕后,若勾管人无理使官过时,徒三年。(官军敕门)蒜耓蒾技篟筞綀莀縦唐聜 緀聜 緀 属袭苙,螙莀腞螙螙属,緂砽篟丸属弛薠顽綀谍緈篔瞭十楚,聜緀聜緀蕸属丑。2 2 2 9一矫文书由不任职人执于上司为手记手记时,执印者为印印,知觉而仍用印时,以有罪人之从犯判断,当令改手记手记。(矫误门)反狐船蝋罺驳宦顽,螙螙、聜 緀聜 緀

25、笒谩妒,入腞蓽螺,丑毖筟篔瞭秡綛谩属毋綈聴緒。2 3 2 7纸当依时总计成卷,印印、手记手记全备,藏者当明之,依边等法为板簿登录。(库局分转派门)在对 天盛律令 具体章节的研究对译中,学者往往依照史金波先生汉译本将“聜緀”译作“手记”,也有学者将“螙、聜緀”合译作“手印”。上述例句中“緀 t?j?1”与“聜 l a1”均为名词性,“聜緀”与“螙”更似为不同形式表示本人同意、认可信记的证明,官方文书上往往手记、印需全备,二者缺一不可。在 天盛律令 卷十一 矫误门 中多次提到真手记、假手记的情况,如:息稾猜菐、菞睎弛谍耓聜緀聜緀、订属耓螙藶膌弛城,滴箌螙、聜緀聜緀竀倘属丑窾泪翆。2 2 2 9一等

26、自造皇后、太子等之矫手记手记,刻行伪印时无期徒刑,使用真手记手记则徒六年。息稾礠腲、竐葾、界身縦弛谍耓聜緀聜緀、订属耓螙藶膌弛灯舉翆,螙、聜緀聜緀竀倘属丑窾氦翆。2 2 3 0一等自造诸王、中书、枢密大人等之矫手记手记,刻行伪印等徒十二年,使用真手记手记则徒五年。息 稾 宦 配 谍 耓 聜 緀聜 緀 订 属,耓 螙 藶 膌,灯翆,螙、聜緀聜緀竀倘属丑窾淮翆。2 2 3 0一等自造经略之矫手记手记,刻行伪印,徒十年,使用真手记手记则徒四年。这里“聜 緀(手记)”与“螙(印)”大量并列出现,作为类似于印的签署方式,对于伪造、使用假手记、假印者有严厉的处罚措施,伪造不同官职手记、印有不同的处罚制度,

27、而对于使用假手记的处罚与使用假印同样严苛。(二二)聜膎緀聜膎緀在 天盛律令 中,对译汉文“手记”的西夏文存在除“聜 緀”之外的另一种情况“聜 膎 緀”,在“緀”字前插入西夏语希求式词头“膎 n j i j2”,表示向下方的趋势,这里的“緀”应作动词性。这种情况在 天盛律令 卷十、卷十三、卷十五中均有出现,如:蒜宦配塘緋落,较稾緋科宦炽。宦配订镣鞘谩稟絘迈谩妒,膫號聜膎緀聜膎緀,穔篎礠緋皺膎提属,皖毋紻宦顽,磖號聜膎緀聜膎緀。2 2 2 0一经略使司者,当报上等司中。经略自相传导而后曰请,官下手记手记,然而当置诸司上,末尾当过,日下手记手记。(司序行文门)聴緒皺残栏、沸楚弛聜膎緀聜膎緀絻,瞧蝹笋

28、。2 2 8 7升册上承旨、习判当为手记手记,方可遣行。(遣差人门)焊 臀 約 圾 荒 腞 冉 悟 彤 矑 硠 腞 聜 膎聜 膎緀緀2 3 1 4其处于收据主人当面由催租者为手记手记(地水杂罪门)这种带有希求式词头“膎”的“聜 膎 緀(手记)”,在句子中往往表示“手记”应当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将被签署,或是将签署于某一特殊位置。第一句中“官下手记”“日下手记”、第二句中“升册上”均明确指出手记签署位置,第三句中则表明手记应当由催租者当面签署于收据上。这类“聜膎緀(手记)”在句中仅作词性改变并不改变这一词组含义,其含义仍与“聜緀”相同。这种情况并非“手记”所特有,天盛律令 中表示在特定位置需要钤印时

29、,“螙(印)”作动词性,其前同样使用这一希求式词头“膎 n j i j2”。法律条文都是对未来情 6 2况的假设,所以多用希求式词头“膎 n j i j2”。如上所述,无论是“聜緀”还是“聜膎緀”,其使用环境与作用都与“螙(印)”相似,具有表明信用、权利或责任的作用,在律令中往往不具有“记录”义。在文献记载中,与印具有相似用途,常常同时出现、使用的为“押字”,宋李元弼 作邑自箴中记“应行文字,签押用印圆备,方得发出”3 3 0。上述西夏文 天盛律令 中的“聜緀”应即为“押字”。二、“押字”溯源“押字,押署也,古谓之署,亦谓之押。后世或谓之署,或谓之押,官府谓之押印,亦谓之花字,制诏谓之押诏,亦

30、谓之画敕。”4 5 2 1-5 2 2“押”字为动词性,后将所押之符称为“押”,作名词性。顾炎武日知录 曾对“押字”进行解释,引欧阳修 集古录“有五代时帝王将相等署字一卷”,认为其中的“署”字即“今俗谓之画押”,但“不知始于何代”,其后引 韩非子 复写“则战国时已有之,又不始于后世也”5 5 1 2。“花押”之始今虽不明确,但其作“签署”之实屡见于史书之上。后汉书 载:“汝南太守范孟博,南阳宗资主画诺。”6 2 1 8 6赵翼 陔余丛考亦曾写道:“后汉书?党锢传 所谓南阳宗资但画诺。王府僚吏笺启,亦用此制批答。晋元帝践阼,心存谦抑,犹用藩王礼,凡笺奏皆批诺。诺字中若有凤尾婆娑之形,故曰凤尾诺。

31、”7 6 9 7据此可知,签押由来已久。自秦汉以后,签押成为批示公文表明责任的常见形式。随着书写载体的改变,纸张取代简牍成为主要的书写载体,押字逐渐普及,且形式多样。全宋文 载黄伯思:“魏晋以来法书,至梁御府藏之,皆是朱异、唐怀充、沈炽文、姚怀珍等题名于首尾纸缝间,故或谓之押缝,或谓之押尾,只是谓书名耳。后人花押乃以草书记其自书,故谓之押字,或云草字,盖沿习此耳。”8 2 5 1押字经魏晋南北朝到唐代逐渐流行,在法书中较为常见,除签署意见外,还作为署名出现,关于押字记载也逐渐增多。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中辑录其所见晋、宋至周、隋的“鉴识艺人押署”,作为身份、秘藏、鉴定的标识9 3 8。新唐书

32、载韦陟押“陟”似五朵云:“常以五采笺为书记,使侍妾主之,其裁答受意而已,皆有楷法,陟唯署名,自谓所书 陟 字若五朵云,时人慕之,号 郇公五云体。”1 0 4 3 5 3由此引申出“花押”一词:“唐人初未有押字,但草书其名以为私记,故号 花书,韦陟 五云体 是也。”1 1 5 7押字至唐宋出现新的变化,叶梦得尝言:“余见唐诰书名,未见一楷字。今人押字,或多押名,犹是此意。”1 1 5 8宋代押字应用广泛且文献中记载甚多。宋制,官员处理文书时以押代名,“往往只押字不书名”1 2 1 0 2。并且法律规定:“诸公事失错其主典应同坐,虽系书而不押字,或托故避免而不系书者,皆论如法。”1 3 2公事“失

33、错”只“系书而不押字”同样追究责任;石林燕语 记王安石押字“王荆公押 石 字,初横一画,左引脚,中为一圈。公性急,作圈多不圆,往往窝匾,而收横画又多带过。常有密议公押歹字者,公知之,加意作圈。”1 1 5 7-5 8至地方州县亦有“县道送两税簿上州磨审,皆有日限,有违失则纠正之,无即签押用印给还”8 8。宋时民间也普遍使用押字。袁氏世范 载:“如有寡妇、幼子应押契人,必令人亲见其押字,如价贯、年月、四至、亩角,必即书填。”1 4 1 5 6押字不仅使用于纸质文书,也用于器物,“铙、钹、锺、磬、酒旋子、照子等,许令在京铸写务、在外于就近便官场收买,并须镌勒匠人、专、副姓名,并监官押字。将往外处者

34、,仍给公据”1 5 7 2 6 2。监官于器物上押字以示对其生产负责。“盖古人之押字,实书名而花之,后世乃不然,与其名而不相似,直着其心之精微,寓于数画之中。”8 1 9 5至于宋代,押字表现形式多样。或为草书书写自己名字,或书名字以外其他文字为押,或以符号为押,押字以似文非文、亦图非图的符号形式大量在文献中出现。三、西夏社会文书中的“聜緀聜緀”在把“聜 緀”勘同于“押字”后,根据 天盛律令 中的相关条文,可以加深我们对西夏“押字”的认识。“押字”在西夏社会中的应用范围一样极为广泛,在西夏文献中大量出现,其墨色或浓或淡于他字,构型明显别于他字。在官方文书中,其使用情况往往与 天盛律令 中“聜緀

35、”相合。如英藏西夏文文献 O r.1 2 3 8 0-2 3 4 91 6 8 0天盛二十年(1 1 6 8)纳粮收据,为填字刻本文书,系残留文字很少的残片,高1 1 厘米,宽8.5 厘米,两面皆有西夏文字,有的字迹浅淡、模糊。现将其内容转录如下。6 3 63正面正面:罏订竲吨粐猜泊舉灯緋颈藹葯译文译文:今自利限大麦天盛二十司吏野货正面有白文印两枚,均漫漶不清,文书正面记录了天盛二十年缴纳的粮食,第四行“司吏野货”,“藹 葯”又作“藹 脟”,西夏番姓1 7 8 9-9 0,职务为“司吏”。残页背面为朱文印一枚,印文为“啼 秬 緵逃(计量小监)”,下有一墨书符号押字,笔画工整劲朗。天盛律令 卷十

36、五 纳领谷派遣计量小监门 规定:蔼蟄約腞驳聴緒皺息綀綀虃瞭疥宁薞属絻,啼宦約。丑約圾宁皢,闭苰罺驳宦顽啼秬啼秬緵逃聜膎緀緵逃聜膎緀,約籃蔼蟄袭腍綈苙蚐哗。2 1 3 4纳粮食者当于簿册依次一一唤其名,量而纳之。当予收据,上有斛斗总数、计量小监手记计量小监手记,不许所纳粮食中入虚杂。计量小监是在基层具体收纳租粮的官吏,收租粮后,要给予收据,收据上需有粮食总数、计量小监本人墨书手记及朱色官印。这件文书虽残损严重,但根据其中“限利”“大麦”“计量小监手记”均与 天盛律令 中“收据”合。这里的文书背面印下墨书符号押字应即为“聜緀”。再如武威亥母洞出土的西夏文文书G 3 1?0 0 56 7 3 0 -

37、2 P1 8 3 9 1,同为填字刻本文书,两面皆有西夏字,存墨书符号押字两枚。正面正面:滚硊脡鸿涣蛙挨旺投舉膇挨膇蟡砃挨膇纹砃淖縊豁翆 聚 坚入婚匡 礖粇 礖粇 礖粇蒾技癏腞紧禣惯 礖粇 礖粇 礖粇入羋入羋眯(押字)译文译文:里溜没细苗盛一户增二捆一捆麦草一捆粟草乾定酉年 月 日库守郝 大石 大石 大石作官簿者 钟出纳 大石 大石 大石库监 库监官(押字)背面背面:豁翆驹(押字)译文译文:酉年属(押字)文书正面记录了乾祐酉年(乾祐八年或乾祐二十年)农户向官府增纳草捆的数量,应为纳税收据,且钤有西夏文白文印,仅钤一半,印记漫漶不清。背面有朱文印一方,其内容为“婚 入 緵 逃(守库头监)”,末行

38、刻印文字“眯(官)”下有墨书符号押字,洒脱有力。纸背书“酉年”,于其下署墨书符号押字,笔画楷草结合,清晰连贯。天盛律令 卷十 司序行文门 中多次提到在具体位置作“聜緀”的情况,如“舉稾癏犬闽落,絘籟技宦顽,眯技號聜膎緀聜膎緀(自二等以下者,后有卜字,官字下手记手记)”“皖毋紻宦顽,磖號聜膎聜膎緀緀(末尾当过,日下手记手记)”2 2 2 0,指出需在“官”字、“日”字下作“手记”。上例文书虽与 天盛律令 中所指文书性质不同,但“官”“日”下作手记似具有共性,这里的两处“押字”,从另一方面证明了 天盛律令 中“聜緀”所指即为“押字”。西夏契约文书中也大量存在作“手记”的现象。“为确保契约真实、可靠

39、,在契约中签字画押是必要的程序,标志着契约的正式确立和法律效力的形成,是履行契约的保证。没有签字画押的契约视为无效。”1 9 2 8 4一般存在画指和符号两种形式。如俄藏 .5 1 2 4-42 0 1 8为西夏天庆寅年(1 1 9 4)卖畜契,后半部分为“蒾硫属腞(立契者)”“硫磱商(同立契者)”“緂綀(知人)”的签名与押字。立契者“敏 勉 薫 泌(平尚讹山)”与同立契者“拣籫膹副病秢俩拓(妻子酩布氏母犬宝)”于签名后使用符号押字“”“”;两名知人“虑界蛙(梁善盛)”“虑金隆祅(梁老房酉)”使用押指。无论是符号押字还是押指都是个人身份、信用的象征。西夏契约文书中不同人有不同人O r.1 2

40、3 8 0-2 3 4 9 6 4作“手记”的方式。不同人符号押字各不相同,同一当事人在不同契约中所作符号押字几乎完全一致。综上所述,西夏社会文献中普遍出现的“押字”与西夏法律文献 天盛律令 中所载“聜緀”相合。“聜 緀”作为身份、信用的象征在西夏社会中应用广泛,往往表现为符号押字和画指两种形式,不同人所使用的符号押字各不相同。在西夏官方文书中,“聜 緀”往往具有较强的装饰性特征,明显有别于文献中其他文字,且大都与印同时出现,是社会文书中重要的凭证。结 语天盛律令 中大量出现的“聜緀”一词,即为“押字”。于西夏文原本中存在“聜 緀”和“聜 膎緀”两种情况,其中“聜緀”为名词性,用于动词前表示“

41、押字(手记)”这一印记,而“聜 膎 緀”中“緀(记)”为动词性,表示在某一固定位置或固定情况下签署“押字(手记)”。“聜 緀(押字)”起源甚早,至于宋代往往以似文非文、亦图非图的符号形式大量出现在文献中,作为身份、信用的象征。西夏与宋相似,“聜 緀(押字)”使用十分常见,在官方文书中往往作为责任、身份的象征与印同时使用,二者需圆备,文书方可生效,且官方文书中“聜緀”所处位置相对固定。西夏契约文书中同样大量存在作“聜緀”的现象,往往存在指押和符号押字两种情况作为身份的象征书于签名之后。“聜緀”作为西夏社会文书中的重要凭证,以其独特的形态区别于文献内容存在其中。注释:本文 天盛律令 西夏文汉译,均

42、出自史金波、聂鸿音、白滨译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法律出版社,2 0 0 0 年。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俄藏黑水城文献:7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7.2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俄藏黑水城文献:8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8.3 李元弼.作邑自箴 M .张亦冰,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 0 1 9.4 郝懿行.证俗文 M .扬州:广陵书社,2 0 0 3.5 黄汝成,集释.日知录集释 M .栾保群,校点.北京:中华书局,2 0 2

43、 0.6 范晔.后汉书 M .李贤,等注.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 9 6 5.7 赵翼.陔余丛考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6 3.8 曾枣庄,刘琳.全宋文 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 0 0 6.9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M .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 0 1 1.1 0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 M .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 9 7 5.1 1 叶梦得.石林燕语 M .宇文绍奕,考异.侯忠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 9 8 4.1 2 周密.癸辛杂识 M .吴企明,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 9 8 8.1 3 谢深甫,监修.庆元条法事类 M .燕

44、京大学常熟瞿氏影印本.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 0 1 4.1 4 袁采.袁氏世范 M .刘云军,校注.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1 7.1 5 徐松.宋会要辑稿 M .刘琳,刁忠民,舒大刚,等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1 4.1 6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上海古籍出版社,英国国家图书馆,编.英藏黑水城文献:3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5.1 7 佟建荣.西夏姓名研究 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1 5.1 8 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国家图书馆,甘肃省古籍文献整理编译中心,编.中国藏西夏文献:1 6M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敦煌文艺出版社,2 0 0 5

45、.1 9 史金波.西夏经济文书研究 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1 7.2 0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俄藏黑水城文献:1 4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1 1.(责任编辑骆艳)6 5 64正面正面:罏订竲吨粐猜泊舉灯緋颈藹葯译文译文:今自利限大麦天盛二十司吏野货正面有白文印两枚,均漫漶不清,文书正面记录了天盛二十年缴纳的粮食,第四行“司吏野货”,“藹 葯”又作“藹 脟”,西夏番姓1 7 8 9-9 0,职务为“司吏”。残页背面为朱文印一枚,印文为“啼 秬 緵逃(计量小监)”,下有一墨书符号押字,笔画工整劲朗。天盛律

46、令 卷十五 纳领谷派遣计量小监门 规定:蔼蟄約腞驳聴緒皺息綀綀虃瞭疥宁薞属絻,啼宦約。丑約圾宁皢,闭苰罺驳宦顽啼秬啼秬緵逃聜膎緀緵逃聜膎緀,約籃蔼蟄袭腍綈苙蚐哗。2 1 3 4纳粮食者当于簿册依次一一唤其名,量而纳之。当予收据,上有斛斗总数、计量小监手记计量小监手记,不许所纳粮食中入虚杂。计量小监是在基层具体收纳租粮的官吏,收租粮后,要给予收据,收据上需有粮食总数、计量小监本人墨书手记及朱色官印。这件文书虽残损严重,但根据其中“限利”“大麦”“计量小监手记”均与 天盛律令 中“收据”合。这里的文书背面印下墨书符号押字应即为“聜緀”。再如武威亥母洞出土的西夏文文书G 3 1?0 0 56 7 3

47、 0 -2 P1 8 3 9 1,同为填字刻本文书,两面皆有西夏字,存墨书符号押字两枚。正面正面:滚硊脡鸿涣蛙挨旺投舉膇挨膇蟡砃挨膇纹砃淖縊豁翆 聚 坚入婚匡 礖粇 礖粇 礖粇蒾技癏腞紧禣惯 礖粇 礖粇 礖粇入羋入羋眯(押字)译文译文:里溜没细苗盛一户增二捆一捆麦草一捆粟草乾定酉年 月 日库守郝 大石 大石 大石作官簿者 钟出纳 大石 大石 大石库监 库监官(押字)背面背面:豁翆驹(押字)译文译文:酉年属(押字)文书正面记录了乾祐酉年(乾祐八年或乾祐二十年)农户向官府增纳草捆的数量,应为纳税收据,且钤有西夏文白文印,仅钤一半,印记漫漶不清。背面有朱文印一方,其内容为“婚 入 緵 逃(守库头监)

48、”,末行刻印文字“眯(官)”下有墨书符号押字,洒脱有力。纸背书“酉年”,于其下署墨书符号押字,笔画楷草结合,清晰连贯。天盛律令 卷十 司序行文门 中多次提到在具体位置作“聜緀”的情况,如“舉稾癏犬闽落,絘籟技宦顽,眯技號聜膎緀聜膎緀(自二等以下者,后有卜字,官字下手记手记)”“皖毋紻宦顽,磖號聜膎聜膎緀緀(末尾当过,日下手记手记)”2 2 2 0,指出需在“官”字、“日”字下作“手记”。上例文书虽与 天盛律令 中所指文书性质不同,但“官”“日”下作手记似具有共性,这里的两处“押字”,从另一方面证明了 天盛律令 中“聜緀”所指即为“押字”。西夏契约文书中也大量存在作“手记”的现象。“为确保契约真

49、实、可靠,在契约中签字画押是必要的程序,标志着契约的正式确立和法律效力的形成,是履行契约的保证。没有签字画押的契约视为无效。”1 9 2 8 4一般存在画指和符号两种形式。如俄藏 .5 1 2 4-42 0 1 8为西夏天庆寅年(1 1 9 4)卖畜契,后半部分为“蒾硫属腞(立契者)”“硫磱商(同立契者)”“緂綀(知人)”的签名与押字。立契者“敏 勉 薫 泌(平尚讹山)”与同立契者“拣籫膹副病秢俩拓(妻子酩布氏母犬宝)”于签名后使用符号押字“”“”;两名知人“虑界蛙(梁善盛)”“虑金隆祅(梁老房酉)”使用押指。无论是符号押字还是押指都是个人身份、信用的象征。西夏契约文书中不同人有不同人O r.

50、1 2 3 8 0-2 3 4 9 6 4作“手记”的方式。不同人符号押字各不相同,同一当事人在不同契约中所作符号押字几乎完全一致。综上所述,西夏社会文献中普遍出现的“押字”与西夏法律文献 天盛律令 中所载“聜緀”相合。“聜 緀”作为身份、信用的象征在西夏社会中应用广泛,往往表现为符号押字和画指两种形式,不同人所使用的符号押字各不相同。在西夏官方文书中,“聜 緀”往往具有较强的装饰性特征,明显有别于文献中其他文字,且大都与印同时出现,是社会文书中重要的凭证。结 语天盛律令 中大量出现的“聜緀”一词,即为“押字”。于西夏文原本中存在“聜 緀”和“聜 膎緀”两种情况,其中“聜緀”为名词性,用于动词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