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堂教学/语文教学与研究/2 0 2 4/0 2/0 9 9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礼”文化教学策略探究刘希鹏刘希鹏,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教师。摘要:高中语文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礼”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具有深厚的当代价值,是学生必不可少的精神养料。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礼”的相关内容,有助于挖掘传统文化中丰富的伦理资源,并且加深高中生对于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现实性的理解。教师要把握课程标准的整体精神,分析任务群及教材系统,体会教材中作者的思想。学生能够最大限度感受“礼”文化,明确课本中人物对“礼”的展现,着重关注“礼”的文化认同,继而形成优秀的文化品格。关键词:“礼”;高中语文;文化认
2、同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普及与发展。2 0 2 3 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比如,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体现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2 0 2 1 年1月,教育部发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的通知,提出避选蕴含核心思想理念,落实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核心价值观。2 其中,“礼”是一种通过言行举止来展现人们内在素养的行为规范。自周代以来,礼乐教化就是中国社会运行的重要基石之一,通过“礼”与“乐”的熏陶使人们的内在品德修养和外在行为表现达成统一。礼教被
3、统治者用于民众教化和政治管理,力求通过个体行为规范实现社会秩序稳定。礼治则将“礼”的外在束缚内化为民众自觉遵守的社会观念,通过教化涵养民众道德品质,实现中国社会“以礼待人,以德服人”的良好规范。“礼”在古代是起源较早、流传较远、应用较广的思想文化。“礼”作为儒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是完成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一一人文性的使命与责任;同时,有利于提高高中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充实中学素质教育的内容。明确“礼”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为当今高中语文教学和社会的道德教化发展提供有效的路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下文简称为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明确语文课程对于
4、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提出了“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学科核心素养,要学生继承“礼”等优秀传统文化,明确要增强文化自觉的目标。3 在课程内容中,主要创设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以及“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这两个与中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任务群。4 以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教师要分析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体现的“礼”文化内涵,挖掘古代传统文化中丰富的伦理资源,探究“礼”对课文中人物的影100/2024/02/语文教学与研究/课堂教学响,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他们对于民族的文化自信及文化认同。一、把握课程标准及任务群,探索“礼”的教学价值语文课程本身肩负着育人使命,而课程标准将语文课程
5、应该承担的任务具体化,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使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统编版教科书以学习任务群为主线,把各类文章重新组元。在教材编写时就要求古诗文等优秀古代文学作品占据一半以上篇目,对于“礼”文化的教学也属于课程标准要求的一部分。统编版教材的编写充分体现出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的魅力,也表现出高中语文教材具有时代性的文化建构的功用。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生命的诗意”单元、必修下册的“中华文明之光”单元和部分单元中选取的一些经典诗歌、文言文篇目都体现出传统文化元素。在增加优秀传统文化作品在教材中的比重后,通过分析学习任务群及教材系统,教师可以挖掘课文中表现出的“礼”的教学价值,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
6、题,或从几个切入点深人探讨“礼的内涵,深化学生对单元人文主题的认识,加深他们对“礼”文化的认同。(一)礼乐文化的体现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汇聚了中国古代思想中的经典概念,其中也渗透着“礼”文化的精神,表达出单元主题的核心要义。像教师讲解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时,可以运用分析对话和人物动作、孔子的反应和差异态度的形式来感受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或者结合材料探究出子路不够谦让,是不符合“礼”的准则;也可以联系到孔子所处的“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启发学生思考孔子的理想在当下时代的意义。本单元还有很多内容是值得探索和挖掘的内容,比如寓言厄丁解牛中蕴含的祭祀文化。庄子是在讲述厄丁如何解牛,那么厄丁
7、为何需要解牛?在先秦,牛是怎样使用的?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周礼礼记以及诗经等拓展材料,明确牛是天子祭祀时要经过严格挑选,会用到的太牢(牛、羊、家)中的一项祭品。教师介绍牛的重要地位,在礼节交往中也是一种很珍贵的礼物,使用牛是表达一种至高的尊敬。更与众不同的是,在丁在解牛时是合于乐舞的。厄丁在为祭祀准备祭品,旁边响起礼乐活动中会有的钟鼓声,“合桑林之舞”说明厄丁连解牛的动作、神态都能结合乐的演奏,侧面表明他的技艺高超。而庄子给我们带来的寓意并非仅此而已,厄丁解牛时并没有遵循“礼”中要求对牛的严谨对待,只是动作要符合牛的天然经节。“游刃有余”是超过“礼”的限制,用“道”的意念去解牛,要目无全牛,利用规
8、律,解牛而不伤刀,用领悟个人生存之道来达到整个社会的“养生”之道。为重建礼崩乐坏的社会秩序,需要用道德和礼制重整人心,最终构建出理想的社会。5(二)“五礼”的体现按照周礼大宗伯中“五礼”一一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的划分 6,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是可以体现出人们重“礼”的事例,呈现多种表现形式。如祝福祈祥的吉礼,是担当祭祀自然神与祖先的使命。苏武传中提到的“从祠河东后土”,与“后土”对应的就是“皇天”,所以把“后土”当做指代地神,而“祠”就是祭祀,所以这句是指汉武帝到河东祭拜过地神。如凭吊天灾人祸的凶礼,陈情表中的“无期功强近之亲”是指自己家没/课堂教学/语文教学与研究/2 0 2 4/0 2
9、/1 0 1有“期功”之亲,就是没有来往频繁的亲戚。因为古人埋葬逝去的人后,家人要守居丧礼,应根据血缘的远近来确定丧服的份量。“期”就是指要守一年的孝,“大功”是指亲戚要穿九个月丧衣,“小功”是指穿五个月丧衣。如有关所有的军事行动的军礼,是用战车的多少来判断国家军力是否强盛。过秦论中提到秦是“万乘之势”,按理诸侯国应该用千乘,而这里则是代指秦国拥有像天子一般的万乘军队,突出国力之强大。宾礼是体现在有关国事及外交活动。在烛之武退秦师中提到“无礼于晋”,就是借着郑国对晋文公的礼遇不够好,是“师出有名”,于是发动了围剿,可见古人对宾礼的看重。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创设真实的情境,还可以参照春秋各国形势图,
10、采用新颖的导入与课文内容相勾连;分析三国之间的利害关系,能够涉及到的“礼文化等深层意蕴。嘉礼是关于个人成长、人际交往或者是王位承袭的。孔雀东南飞中就展示了婚礼的内容,像“媒人下床去”“良吉三十日”“贡钱三百万”体现出刘兰芝从焦家出来后到又订婚的过程,表现出了一种古老的婚俗。短歌行中的“鼓瑟吹笙”是表明用礼乐迎接嘉宾,展现出隆重宴饮宾客的盛大飨礼。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课程特点,多角度分析文本,创设真实、具体的情境,着力实现“指路人”的作用,把重心逐渐放到传统文化观念、思想价值观念、民族精神底蕴和“礼”文化教育上来。教师要思索每一篇文章中所蕴藏的“礼”文化特质,通过开展专题学习、项目式学习等语文活
11、动,设计“礼”文化渗透教学模式,在教授知识中融入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型阅读,积累各类文学文化知识,探索更深层次的文化视点;也要充分探讨“礼”文化的当代价值,传播“礼”“乐”“仁”“义”等优秀人文精神,借此提升学生传统文化认知水平。这样会让学生最大限度感受“礼”文化,养成学生优秀的传统文化品格。二、体会教材中作者的思想,解读“礼”对人物的影响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以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为本,要让学生区分清楚“礼”文化中的精华和糟,让学生从文学的角度体会作者如何表现人物在恶劣的社会环境中挣扎,以及少数如孔子这样的优秀人物为创造更美好社会所做出的努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对课文内容和作者
12、思想进行多元分析,对文本加以探析,将课文中囊括的“礼”文化价值和“礼”对人物的影响探索出来,关注其对时代的意义,深入领悟其文化意蕴。教师要通过深人挖掘“礼”文化,让学生产生共情,体会教材中作者的思想,让学生明确人物对“礼”的展现,关注“礼”的文化认同重要性,创建出充满人文精神、具有“语文味”的课堂。(一)六国论教学思路举例云南元阳第一中学的教师李钧在论文中列举了一篇六国论的教学设计,里面是重在疏通文意、按顺序进行逐段讲解,最后简单总结了论点和写作意图及艺术特点,布置作业也是基础问题。笔者截取其中一个片段如下:7 讲解第1、2 段:1.学生齐读第1、2 段。2.逐字逐句翻译,有难读字音时正音。讲
13、解第6 段:1.学生齐读第6 段。2.逐字逐句翻译,有难读字音时正音。归纳:1.本文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102/2024/02/语文教学与研究/课堂教学在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扦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诚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2.艺术特点:借古讽今,针砭时弊;论点鲜明,论证严密;语言生动,气势充沛。作业:1.背诵全文。2.整理文章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特殊句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种讲解分析显然是不充分的,教师授课不能总是局限于文言文的字词障碍上,只是让学生机械学习古文,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没有把课堂交给学生。太过重视应试教育,会让学生领略不到
14、课文中的思想意蕴,也是忽略了真正的大语文教育。应该让学生在学习时关注以“礼”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六国论中蕴含的理想人格。敬人即为“礼”,六国却割让给秦土地、卑微侍奉秦国,而不用于封赏天下的谋臣、礼遇天下的奇才去合力对付秦国,是为“不礼”和“不智”。这样同时侧面强调了“在赂秦”的危害,反映出作者痛心及针砭现实的思想,(二)促织教学思路举例在其他课文中也有关于“礼”对人物的影响。像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文促织中,成名变成了蟋蟀的附属品,为寻找蟋蟀而费尽苦心、奔波劳碌,为找到上佳蟋蟀而兴奋激动,为蟋死亡而又气又悲。他的生活中心都是围绕蟋,富贵贫贱都与蟋蟀有关,甚至儿子都化为善斗的蟋
15、蟀。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在这种种变化中,有什么是一直没有改变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写作风格,在“变”与“不变”中探索作者的创作意图,探究背后的原因。蒲松龄的促织本身是接近史笔又出于虚构的,作者结合史料与现实,又加上一些见闻故事构成了主要素材。蒲松龄开篇点明社会背景,又把一些突发事件集中起来,重点在于社会批判。在行文中,还夹杂着聊斋志异中起死回生的特殊本领,让情节更加跌岩起伏。当时成名所处的是以礼法为话语中心的社会,不变的就是这个官贪吏虐的封建社会,展现无尽的残酷现实。成名又谨遵礼法的约束,展露他迁腐木讷的书生形象,不变的还有他秉持着礼法教育下的“士”之品质。封建社会中,礼崩乐坏的状态下
16、,地方黑恶势力独大,循“礼”已经成为规范底层百姓的利器,只是一味用权势欺压穷苦百姓,破坏礼法社会的秩序。作者除批判这一黑暗现实、讽刺畸形社会,也是对平民百姓表达出同情和关切。8(三)窦娥冤教学思路举例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文窦娥冤中,作者关汉卿把窦娥塑造成了一位严守封建礼教但还带有顽强抵抗精神的女性形象。教师如何带领学生分析这一悲剧人物形象?是否有蕴藏深层含义?教师应引导学生回归剧本,了解时代背景后再进行探讨。窦娥守孝三年,是位恪守传统礼法的守节寡妇;用得体的语言劝导婆婆,反对婆婆再婚,为保全婆婆性命承认是自已毒死张父;临行刑前要求往后街走,生怕遇到惹她伤心;在冤情大白,魂魄快离去时,还托父亲窦天
17、章替她侍养婆婆。9 窦娥是一位遵守封建妇德的传统孝女,也表现出她对封建礼教的盲目遵从。逆来顺受的窦娥遭受了很多苦难与折磨,一种来源于自身宿命的不幸:年幼丧母,又被自私自利的父亲卖到蔡家做童养媳,结婚不久又失去丈夫,只和婆婆相依为命。另一种就是外界强加的灾难:流氓无赖张驴儿的陷/课堂教学/语文教学与研究/2 0 2 4/0 2/1 0 3害,官员又昏庸不察,最终窦娥被屈打成招,定为凶手。面对先天的宿命和后天违背天理的人祸,窦娥也是两种不同的态度。对于天灾,窦娥一直隐忍承受命运的不公,没有抱怨或反抗,因为她从小就被灌输要维护封建礼制,没有怀疑过封建统治秩序;而对于人祸,窦娥最后则是向强权与黑暗统治
18、进行顽强抗争,抵抗邪恶势力。窦娥是既有遵循封建礼教伦理道德的思想,在封建礼教栓楷中不断妥协,又能体现出一种坚强不屈的反抗性格。作者塑造窦娥的形象控诉封建社会,讽刺官吏的贪污腐败,也是反映出在统治者的腐朽治理下,社会上这一类底层人民的典型代表,表现出对于他们的同情。而窦娥的“三桩誓愿”也能体现出当时民众的封建思想,与她的反抗态度是相矛盾的。因为窦娥骂天诅咒、要求六月飞雪、大旱三年示警时,也是秉承儒家的神权理念,想证明天道存在,要用天理体现人情,强调天人感应的作用。最终作者让这些誓愿实现,也是给予广大人民群众以信心,抵抗这些封建礼教势力的压抑。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大纲的要求与教材内容,深人挖掘“礼”文
19、化中的德育元素、关注“礼”文化与语文课程的联系,进行深度教学。这样可以使“礼”文化与教材内容和作者思想协调统一,也会让语文课真正赋有“语文味”。教师可以借助赏析课文,使学生体会教材中作者的思想,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让他们在学习中感悟“礼”文化的精髓,来熏陶内化礼乐精神;或者利用练笔写作一一与人物对话等形式,探讨课文中的人物对“礼”的展现。教师要引导学生析事明晓“礼”文化,注重进行课后的反思和课下的实践来体验“礼”文化的魅力,共同构建以“礼”为核心的精神价值系统。“礼”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石,体现出特色的育人方式。为培养学生的高阶语文能力,教师要有效依托课内资源,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习任务
20、群,把教科书中的这些经典作品内容作为重点。“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可以挖掘课本内经典篇目中包含的“礼”,体会“礼”在新时代的意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真实的情境,采用丰富的学生活动,或进行课本剧排演、或按人物情节填表制图、或小组分情况讨论、或增加辩论环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礼”文化,使学生加深对“礼”“乐”等优秀人文精神的感悟。教师要对学生提升个人主体价值,形成人格的培育,增进学生对“礼”的文化认同,为传播“礼”文化代言、为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而努力。注释:1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23-09-21).http:/ EB/OL.(2023-09-19).http:/ 0 2 0 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社,2 0 2 0:5,9.5罗杏芬“厄丁解牛”蕴含的祭祀文化.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 0 1 7(0 7):1 0-1 3.6郑玄注.贾公彦疏.十三经注疏.周礼注疏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1 0:6 4 5.7李钧.被忽略了的“仁、义、礼、智、信 六国论教学案例分析 .中学语文,2 0 1 5(0 2):7 1-7 3.89课程教材研究所等.教师教学用书语文(必修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2 0:7 0-7 3,2 0 9-2 1 0(本文获第十八届全国语文教师四项全能竞赛一等奖)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