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7 ,大小:663KB ,
资源ID:3013849      下载积分:16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30138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doc)为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doc

1、 核工业265地质大队职工经济合用房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监测单位:鹰潭工程勘察院 2023年9月核工业265地质大队职工经济合用房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批 准:核 定:审 查:校 核:报告编写:监测人员: 目 录1 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11.1项目概况11.2项目区概况31.3工程水土流失特点51.4现有水土保持措施简介72 监测实行92.1监测目的与原则92.2监测工作实行情况103 监测内容和方法123.1监测内容123.2监测方法和频次133.3监测时段153.4监测点布设154 不同侵蚀单元侵蚀模数的分析拟定174.1侵蚀单元划分174.2各侵蚀单元侵蚀模数185 水土流

2、失动态监测结果与分析305.1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结果305.2弃土弃渣动态监测结果325.3地表扰动面积动态监测结果345.4土壤流失量动态监测结果356 水土流失防治动态监测结果366.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366.2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动态监测结果426.3运营初期水土流失分析467 结论487.1水土保持措施评价487.2监测工作中的经验与问题531 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1.1项目概况*第二发电有限公司三期工程是在二期主厂房扩建端预留场地上进行扩建的项目。工程区位于*市*区境内,东北方向距*市132km,南距*县26km,南邻*公路,东靠*工矿区城市道路,西侧为*河,北侧为起伏的低丘。 该厂原

3、有装机是2台容量300MW的燃煤机组(#5、#6机组),于1995年动工建设,到1997年9月所有投产。本期工程属三期工程,是在二期工程基础上的新建项目,建设规模为2300MW(#7、#8机组)的亚临界纯凝发电机组。动态投资25.117亿元。本工程的建设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电力,对于*电网的安全运营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项目冷却技术采用带自然通风冷却塔的二次循环方式,同步建设烟气脱硫设施,设计煤种含硫量为0.33%,校核煤种含硫量为0.48%,脱硫装置按含硫量为0.48%设计,技术成熟可靠,吸取剂便宜可得,副产品可以综合运用,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脱硫效率在90%以上。本期工程沿用二

4、期的布置格局,在二期主厂房扩建端预留场地上进行扩建。与二期主厂房贴建,汽机房A排柱对齐。脱硫岛布置在烟囱的北侧,厂区由南向北采用升压站、主厂房、煤场三列式布置格局,煤场在二期已建成。主厂房固定端朝东,扩建端向西,工程规划总占地78.20hm2。冷却塔、检修维修间及材料库等布置在主厂房的西面。制冷加热站、酸碱库布置在材料库的北侧。循环水泵房、生活消防泵房、蓄水池布置在冷却塔附近。净化站等取水设施布置在厂外。本期工程采用330KV出线与二期330KV母线相联。水源运用黄河水,新建取水泵房和净化站,增设一根由净化站到厂区的补给水管线,长6.0km。电厂取水口处黄河百年一遇洪水位为1380.0m,厂址

5、西侧*河百年一遇洪水位为1477.1m,因此,厂址防洪标准为百年一遇洪水。电厂一、二期项目生活区布置在厂区的东侧,本期工程不再考虑增长用地面积,按商品房计列投资费用。施工场地区布置在厂址以西大沙沟西侧,占地约17.91hm2(其中6 hm2为已征地,其余11.91hm2为临时租地),本期施工生活区运用原二期施工生活区。燃煤重要通过铁路运送,铁路在一、二期工程时已建成,能满足三期工程2300MW机组燃煤的运送规定。公路运煤由地方运送部门承运,运煤汽车直接堆至斗轮机煤场或采用汽车卸煤沟。本期新建运煤道路1.4km。灰场仍然运用二期胶泥淌灰场,灰管输送长度11km,在二期时已征地,灰管基础在二期时也

6、已完毕,本期只进行了灰管敷设。煤渣采用汽车运送至渣场,渣场初期占地6.4hm2,远期规划占地19.6hm2。初期渣场已建成运营。排泥场位于净化站北侧的山沟,占地10.81hm2。本期建设一条由净化站到排泥场的排泥管线,长2.1km。2023年6月*电厂三期工程项目建议书上报国家发改委,2023年5月通过了中国国际工程征询中心组织的专家评估论证,并于2023年1月以咨能源202317号上报国家发改委。2023年3月,由*第二发电有限公司委托*电力设计院完毕了*电厂三期工程初步可性行研究报告。2023年3月水利部以水函202380号文献对关于*电厂三期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复函进行了批复, 2023年

7、9月30日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核准(20231898号文)。主体工程于2023年6月开始,于2023年1月结束,共32个月。2023年9月10日#7机组投产发电,2023年1月25日#8机组投产发电。1.2项目区概况1.2.1自然概况1.2.1.1地形地貌项目区属于*市*区,地貌类型属黄河北岸的宝积山倾斜平原,周边山丘围绕,中间平坦,北高南低,略向黄河倾斜。厂址海拔高程为14761488m,地面坡度1.2%。胶泥淌灰场为山谷灰场,山谷走向近东西形态,呈半封闭状,沟底地形起伏较大,冲沟中间有零星孤立山丘、山梁等。渣场为低山谷地,高程为14701490m,沟内为砂卵石土,荒地,无居民。排泥

8、场为一荒沟,高程为14061420m,地形波状起伏,沟内无耕地,植被稀少。1.2.1.2气候气象项目区位于我国*腹地,气候属于半干旱性气候,重要特点是:年降水量少,蒸发量大,风沙天气多,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由于项目所在的*区原属于*县管辖,后升格为*市的一个县级区,因此,*区无气象长系列的资料,一般引用较长系列的气象资料时,多引用邻区*县气象站资料。据*县气象站资料,项目区数年平均降水量237.6mm,年蒸发量1653.5mm,年平均风速1.1m/s。详见表11。表11 *气象站数年的气象资料项目单位数值备注年平均气压hpa860.4年平均气温OC9.0年蒸发量mm1653.5年平均风速m/s

9、1.1年平均降水量mm237.6历年最大一日降水量mm68.11945.8.25连续最长降雨量mm91.81947.8.29-9.5全年主导风向NE、SE1.2.1.3水文黄河是流经该地区的重要河流,由*至*后,自西南流向东北。每年710月为洪水季节,14月、1112月为枯水季节。数年平均径流量约266.8亿m3,数年平均含沙量6.54kg/m3。胶泥淌灰场在平面上汇水区呈半圆形,流程短,比降大,汇水相对比较集中,经计算,12023一遇洪峰流量为37.2m3/s,5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32.7m3/s。排泥场平时为干沟,只在暴雨季节才有少量水流,12023一遇洪峰流量小于1.0m3/s。渣场汇水

10、面积约为1.3km2,50年一遇洪水总量为4.72万m3。1.2.1.4植被项目区植被属荒漠半荒漠植被类型,天然植物以碱蓬、骆驼蓬等蒿属植物为主,在取水口黄河岸边有小片天然次生林或人工林,植被覆盖率在10%以下。干旱少雨多风的气候特点和荒漠半荒漠的土壤植被特性,便该区域自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适合本区生长的绿化树草种有:侧柏、圆柏、云杉、新疆杨、红柳、紫穗槐、柠条、红叶小檗、金叶女贞、小叶黄杨、月季、玫瑰、数年生黑麦草、高羊茅等。1.2.1.5地质、土壤厂址处在旱*断陷盆地西南部边沿,该盆地是中上更新世以来形成的近南北向展布的狭长形半闭合地堑式盆地,并接受北部山区洪水沉积,形成了巨厚的洪积层,第

11、四系地质构造以角砾、碎石为主,夹有黄土状粉土、粘性土及砂土薄层,下伏第三系基岩。灰场在区域地质构造格局上位于陇西旋卷构造体系第二褶皱带,场内出露有全新统、更新统和侏罗系上统和中统地层。该区域地层结构重要为根植土、黄土和第三系砂岩。耕植土厚度0.20.4m,密实度及强度呈不均匀性;黄土厚度1020m,其中夹杂有较薄细沙和粉沙;第三系砂岩厚度大于30m,整体性较好,密实度和强度均较高。1.2.2社会经济概况项目区所在的*区属*市,是新规划的工矿区。全区总人口19.3万人,其中城乡人口约2万,农业人口17.3万。区域经济以煤电产业为主。农业以种植业为主,重要种植小麦、玉米、黄豆等农作物和蔬菜、瓜果等

12、经济作物。区内的*矿务局所属的宝积山煤矿、红会煤矿、王家山煤矿以及地方所属的井儿川煤矿、瓷窑煤矿和地方小窑煤均在电厂50km的范围内,为该地区的骨干公司。*电厂和*矿务局的发展,带动乡镇经济迅速发展。目前*电厂、*矿务局已和煤矿配套的加工公司,已逐渐连成一片,成为这里经济的重要增长点。1.3工程水土流失特点1.3.1工程建设期水土流失特点 项目区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兼有局部的风力侵蚀和重力侵蚀。1.3.1.1厂区a) 施工准备期在施工准备期,重要是四通一平工作。一方面进行场地的平整,进行部分挖方及填方工作,因此,由于原地貌土地的扰动和土方的流转,导致原有的地面的覆盖物或地表结皮被清除,

13、大面积的土地将完全暴露在外,土体疏松,也许导致坡面水土流失和弃土弃渣流失。b) 土建施工期在土建施工阶段,将进行施工场地平整、基坑开挖、桩基工程及建(构)筑物的建设,施工材料运送、土石方外运和回填量均很大,堆置的松散土体较多,在土方流转过程中,极易产生弃土弃渣流失。c) 机组安装及测试期在机组安装及测试期,对地表的挖填扰动所有结束,土建施工期的临时堆土、石及设备材料均已清理运走, 已开始进行场地平整,该时段仍有少部分裸露地容易导致水土流失,但流失强度已大大减少。1.3.1.2施工区a) 施工准备期在施工准备期间,场地的平整等施工活动扰动地表,破坏原有植被,使地面裸露,易引起水土流失。b) 施工

14、期施工期间重要是堆放建筑材料及修筑临时建筑工程,比较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在设备组装、机组安装及机组测试期,施工场地区大部分被设备和建筑材料占压,水土流失较小。此外,这一时期的生活垃圾和废弃物也将导致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1.3.1.3灰渣场和排泥场该区域的水土流失重要产生在灰坝加高、拦渣坝和挡泥坝修筑施工期间,建筑材料堆放占压地表、拦渣坝和挡泥坝基础开挖、坝体施工都将导致水土流失,特别是雨季施工流失量会加剧。随着施工的进行,流失强度将逐渐减少。工程结束后,水土流失量会很小。1.3.1.4厂外其它工程区该区域施工场地只有净化站及取水设施施工呈现点状形式,挖填方量较大,对地表扰动较为剧烈。管线和道路的

15、施工区域呈线形分布,挖填方量较小,一般土方都沿道路、管沟堆放,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特别是由于地表起伏,坡面堆放的土方流失强度较大。施工结束后,将土方回填,平整土地,水土流失大大减少。1.3.2运营期水土流失特点*电厂三期工程建成后,厂区和净化站区域大部分被建筑物、地坪、道路所占压使用,裸露的土地采用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进行综合防治,施工场地区采用了绿化措施,运煤、运渣道路设立了完整的排水系统,灰渣场和排泥场采用了工程措施,运营期人为活动对地表的扰动很小,工程建设区域范围内水土流失将大大减少,电厂排放的固体废弃物得到有效拦挡,水土流失将以自然因素影响为主,流失量很小。1.4现有水土保持措施简介电厂二

16、期工程水土保持方案中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重要对象有厂区、生活区和净化站等区域的植物措施,以及胶泥淌灰场、输灰管线区域、取料场区域、主厂区的防护措施和土地整治措施,这些措施已较好地得到贯彻,详述如下:1.4.1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一期灰渣场:灰渣场由1条主坝和4条副坝围截而成,在灰场内设了一条排水道。二期胶泥淌灰场:在两个山谷口建了2个灰坝,灰坝按碾压砂砾石透水坝设计。1坝初期坝高16m,坝顶长度421m,坝顶宽5m,上、下游坝坡均为1:2.25,坝的下游中部设有一条2m宽的马道;2坝初期坝高23m,坝顶长度525m,坝顶宽5m,上、下游坝坡均为1:2.25,坝的下游中部设有一条2m宽的马道。灰场内设

17、有1、2钢筋混凝土卧式排水道形式的两条排水系统,将灰场澄清水和雨水分别排往1、2灰坝下游的天然沙沟。这些措施有效防止了灰渣流失。目前一、二期灰渣场都在运营,运营终期将覆土绿化或改导致可运用的农用地。主厂区:施工中充足运用场地的坡度,挖填结合,合理进行土方调配,尽也许减小土石方工程量;施工中的弃土弃渣集中堆放于煤场南侧的低洼地,并将渣面整平夯实,目前已成为煤场的便道:厂区大台阶间设立挡土墙,小台阶间设护坡,以稳定开挖地面,防止滑塌;厂区雨洪设自流式排水沟、管排入蓄渗水渠,最终排入黄河。输灰管线区域:局部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的地段采用了浆砌石护坡,施工后约3000m3的弃渣得到合理堆放,并修建了挡渣墙

18、,开挖后的施工场地进行了土地整治。取料场区域:施工后进行了土地整治,目前已成为农用地。施工区、施工生活区:在施工结束后清除废弃物,平整场地。施工区内的建筑垃圾运至一期渣场堆存。1.4.2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电厂从建厂初期就将厂区及其周边绿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成立了绿化机构,配备了专职绿化人员及绿化工具。对厂区进行了绿化规划,并全面实行了二期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中的绿化措施,在厂区的裸露地、闲置地用植被覆盖地面,绿化美化。电厂修建了绿化水泵房、埋设引水管道等用于绿化的设施,先后种植了国槐、油松、云杉、侧柏、连翘、丁香等乔灌木,局部地段种植草坪。现有电厂主厂区绿化面积约18.1hm2,生活区12.5

19、hm2,净化站、取水泵房、工业蓄水池及污水站周边5.6hm2。累积绿化面积36.2 hm2左右,成活率达成85以上。通过采用上述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有效防治了厂区及周边的水土流失,改善了电厂及周边的生态环境。2 监测实行 对项目建设的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数量、强度、成因及其动态变化过程进行监测,对水土保持方案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的实行情况、实行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对项目水土流失治理达标情况进行评价,为竣工验收提供依据;积累项目建设期水土保持方面的数据资料和监测管理经验,为实行监督管理提供依据。2.1监测目的与原则2.1.1水土保持工程监测目的 根据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监测目的重要

20、有3个方面: (1)对水土流失动态实行监测分析,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依据;(2)对水保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评价,为水土保持设施管护提供依据;(3)对水土流失效果进行评价,为开发建设项目管理运营提供依据。2.1.2水土保持监测的原则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23)、*电厂三期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以及工程所处的阶段、水土流失监测的目的、拟定本项目监测工作的原则。(1)全面调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全面调查即对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进行核算,并对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制定监测总体布局与安排。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拟定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监测的重点区域,并拟定相应的观测方法

21、。(2)定期调查和动态观测相结合对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地形地貌、地面组成物质、植被种类、覆盖度等变化随主体工程总体布局与施工进度变化而变化,通过定期(按月、季或年调查,视地面变动大小而定,特殊情况下可增长调查频次)调查获取。对土壤侵蚀形式、降雨量、径流量、泥沙量、工程实行进展与防治效果等因子,根据项目不同阶段地面变化情况,设立定期或不定期的、定位或不定位的观测点。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观测记录,作为分析水土保持工程实行和运营期两个不同阶段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的分析指标。(3)调查、观测与巡查相结合随着工程施工进度变化、场地水土流失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也在不断的变化。为了及时掌握各种也许出现的水土流失问题

22、,及时解决,消除隐患。除上述调查和观测外,进行不断的巡查以保证水土保持监测的实效。(4)实际调查观测和已有成果相结合对于项目建设期不同场合的水土流失应通过实地调查和观测获取相应的数据;对原地面的水土流失可以通过相似区域水土流失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对于水土流失防治效果通过实地调查和观测,结合已有的观测结果互相验证分析。2.2监测工作实行情况从2023年4月受业主委托开展监测工作到2023年7月,监测人员根据项目监测实行细则拟定的内容、方法及时间,定期、不定期到现场进行定点定位和调查监测,随时掌握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扰动面积、弃土弃渣及土地整治、植物措施等各项水保工程的开展情况,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进

23、行各项防治措施和施工期基本扰动类型的侵蚀强度调查,及时了解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情况,并做好监测记录,为保证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加强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定依据,具体监测过程详见表21。表21 水土保持监测登记表监测时间监测内容备注2023年4月19日 协议签定后,到工程建设区全面了解情况,明确监测范围及重点监测区域2023年4月215月8日结合外业情况完毕监测实行细则2023年5月10日 到现场布设监测点,重点进行基本扰动类型侵蚀强度监测2023年6月至15日到净化站进行扰动面积监测2023年7月至1317日到现场进行各区扰动面积、弃土弃渣整治堆放

24、监测2023年9月至2021日到现场进行扰动面积及防治措施调查。重点进行基本扰动类型侵蚀强度监测2023年11月至3012月3日到现场进行扰动面积及防治措施调查。重点进行基本扰动类型侵蚀强度监测2023年5月14日 到现场重点进行植物措施和侵蚀量监测2023年8月28日 到现场进行各区面积及防治措施调查。重点进行植物措施面积的监测。2023年10月9日 到现场进行各区面积及防治措施调查,重点进行防治措施调查和侵蚀强度监测2023年11月25日 到现场进行扰动面积及防治措施调查。重点进行基本扰动类型侵蚀强度监测2023年5月69日到现场进行各区面积及防治措施调查,准备验收工作。2023年5月30

25、6月2日到现场进行各区面积及防治措施、成活率调查,准备验收工作。3 监测内容和方法3.1监测内容依据*电厂三期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按规范规定,结合项目实际,本项目监测内容重要有以下几个方面。3.1.1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建设项目的防治责任范围涉及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项目建设区分为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永久占地面积在项目建设前已经拟定,施工阶段及项目运营阶段保持不变,临时占地面积及直接影响区的面积则随着工程进展有一定变化,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重要是通过监测临时占地和直接影响区的面积,拟定建设项目的防治责任范围面积。3.1.2弃土弃渣动态监测重要监测弃渣量、弃土弃渣堆放情况(弃土弃渣的占地面

26、积,堆渣高度、坡长及坡度,弃渣流失量等)、防护措施及拦渣率。3.1.3水土流失防治动态监测水土流失防治动态监测涉及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及临时措施的监测。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涉及临时防护措施)实行数量、质量;防护工程稳定性、完好限度、运营情况、措施的拦渣保土效果。水土保持植物措施涉及不同阶段林草种植面积、成活率、生长情况及覆盖度;扰动地表林草自然恢复情况;植被措施拦渣保土效果。水土保持临时措施的实行情况,如实行数量、质量、运营情况和临时措施的拦渣保土效果。3.1.4施工期土壤流失量动态监测针对不同地表扰动类型的流失特点,对不同地表扰动类型,采用桩钉法进行多点位、多频次监测,经综合分析得出不同

27、扰动类型的侵蚀强度及水土流失量。3.2监测方法和频次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23的规定规定,结合项目区的地形、地貌及侵蚀类型,按调查监测和地面定位观测等方法进行。3.2.1调查监测调查监测是指定期或不定期通过现场实地勘测,采用GPS定位仪结合1:70000的地形图、数码相机、标杆、钢尺等工具,按不同地貌类型分区测定扰动地表类型及扰动面积,填表记录每个扰动类型区的基本特性(扰动土地类型、开挖面坡长、坡度)及水土保持措施(护坡工程、土地整治工程等)实行情况。 面积监测:采用手持式GPS对监测点定位、现场丈量的方法进行。一方面对全线进行地貌类型分区,在各类型区布设3-5个监测点并用G

28、PS定位。丈量扰动区域的长和宽的水平距离,并计算其扰动面积。 植被监测:选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标准地,标准地的面积为水平投影面积,规定乔木林2020m、灌木林55m、草地22m。分别取标准地进行观测并计算林地郁闭度、草地盖度和各类型区林草林草覆盖率。计算公式为:D=fd/Fe C=f/F式中:D林地郁闭度(或草地盖度);C林草覆盖度,%;fd样方内树冠(草冠)投影面积,m2;Fe样方面积,m2;f林草地面积,hm2;F类型区总面积,hm2。3.2.2定位监测对生态敏感区域采用桩钉法、侵蚀沟样方法。桩钉法:布设样地规格为1.52.0m,长边顺坡,期前将长50cm、直径1cm的钢钎(侵蚀测针)按照上

29、中下、左中右纵横各三排共9根打入地下,钉帽与地面齐平,并在钉帽上涂上红漆,编号登记。监测年限内于每年5、7、9、11月底分别观测钉帽距地在高度,计算土壤侵蚀深度和土壤侵蚀量。每遇日降雨量20mm或风速5m/s时在雨后或风后加测。观测钉帽出露地面高度,计算土壤侵蚀深度和土壤侵蚀量。计算公式:A=ZS cos/(1000)式中:A土壤侵蚀量,m3;r土壤容重,t/m3;Z侵蚀厚度,mm;S侵蚀面积,m2;坡度。 水土流失简易观测场示意图 侵蚀沟样方法:在已经发生侵蚀的地方,通过选定样方,测定样方内侵蚀沟的数量和大小来拟定侵蚀量。样方大小取510m宽的坡面,侵蚀沟按大(沟宽敞于100cm)、中(沟宽

30、30100cm)、小(沟宽小于30cm)分三类记录,每条沟测定沟长和上、中、下各部位的沟顶宽、底宽和沟深来推算流失量。侵蚀沟样方法通过调查实际出现的水土流失情况推算侵蚀强度。重点是拟定侵蚀历时和外部干扰。及时了解工程进展和施工状况,通过照相、录像等方式记录、确认水土流失的实际发生过程。3.2.3巡查由于开发建设项目施工场地的时空变化复杂,定位监测有时比较困难,如临时堆土石料的时间很短,来不及监测,土料已经搬走;不断变化的渣、料场常因各种因素导致水土流失,必须采用有效措施,控制水土流失。场地巡查的重点一般是弃土弃渣场、大型开挖面、开挖量大的取土场及周边有来水的陡峭和破碎工作面。3.3监测时段根据

31、规范的规定,监测时段可分为施工期、试运营期、生产运营期三个大的时段。由于2023年4月业主才委托监测工作,此时工程已进入施工期的后期。鉴于工程的进展情况和监测介入时期,本工程的水土保持监测只能进行前两个时段的监测,即施工期、试运营期。在施工期前期的监测中,对于原生地貌植被、土壤侵蚀等的监测,只能在施工区的周边选择样方社区补设监测点,以获取相应的监测数据;对于前期的扰动情况的监测,选择相类似的工程阶段进行补充监测(如净化站、排泥场、渣场均在不同的年份开工),监测相应时段的侵蚀强度。对于生产运营期的监测,由业主根据工程的需要另行委托有相关资证的机构进行。3.4监测点布设*电厂三期工程是点状和线状相

32、结合的建设生产类项目,其中厂址区和灰渣场区为点状工程,施工面积大,水土保持防治措施集中;厂外设施区(净化站及取水设施区域、厂外道路区、厂外管线区)为线状工程,施工面不大,但线路分布较长,措施的布设不集中。根据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点状工程监测重要布设在厂址区和灰渣场区,线状工程监测点重要布设在厂外设施区。因此,按照不同分区的特点,布设监测点12处,其中:原生地貌平地、坡地桩钉法监测点各2处;扰动地表开挖回填区域监测点2处、占压区域监测点1处、堆弃区域监测点1处;防治措施中有植被措施区域监测点2处、有工程拦挡措施区域监测点1处、土地整治区域监测点1处;详见表31。表31 固定监测点位置表单元划分编

33、号工程区域划分类型经度纬度监测方法原地貌侵蚀单元1原始地面平地监测点(厂区)平地104453436432.6桩钉法2原始地面平地监测点(渣场区)平地1044153.9364334.7桩钉法3原始地面坡地监测点(排泥场区)坡地1043423.2364313.6桩钉法4原始地面坡地监测点(渣场区)坡地1044154.2364334.9桩钉法扰动地表侵蚀单元5扰动地面平地监测点(净化站及取水设施)开挖回填1043815364423桩钉法6扰动地面平地监测点 (净化站及取水设施)开挖回填1043821364424桩钉法7扰动地面平地监测点(施工场地区)占压1044512.3364351.6桩钉法8扰动

34、地面坡地监测点(厂区)堆弃1044514.4364353.7桩钉法防治措施分类9拦挡措施监测点 (排泥场区)拦挡1043423.5364313.3桩钉法10植物措施监测点 (厂区)植物1044523.6364327桩钉法11植物措施监测点 (厂区)植物1044523.5364325桩钉法12土地整治区域监测点(施工场地区)土地整治1044512.9364352.1桩钉法4 不同侵蚀单元侵蚀模数的分析拟定4.1侵蚀单元划分根据水土流失特点,可以将施工期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划分为原地貌(未施工地段)、扰动地表(各施工地段)和实行防治措施的地表(水泥构筑物及防治措施等无危害扰动)三大类侵蚀单元。在施工初

35、期,原地貌所占比例较高,随着工程进展,扰动地表的面积逐渐增大,原地貌所占比例逐渐减少;最终原地貌完全被扰动地表和防治措施地表取代,随后防治措施逐渐实行,实行防治措施的地表比例大增。施工期某时段(一般以年计)的土壤流失量即等于该时段各基本侵蚀单元的面积与相应侵蚀强度乘积的总和。因此侵蚀单元划分及侵蚀强度的监测的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1.1原地貌侵蚀单元划分原地貌侵蚀单元划分,应按地类、地形、地表物质组成来进行划分。鉴于*电厂工程区所占的地类大都属于弃耕地或荒地,只有部分补水管线通过耕地。所占的土地其地表组成物质相近,均为黄土,植被盖度均低于15%(耕地除外),根据工程占地的这些特性,影响原生

36、地表土壤侵蚀的的重要因素是地形因素,因此将原地貌侵蚀单元划分为平地(坡度10)和坡地(坡度10)。4.1.2地表扰动类型划分地表扰动类型划分,应按工程开挖、埋填、占压和堆积四种方式进行。根据电厂工程的特点,这四种扰动方式对于水力侵蚀的特点来说,影响土壤侵蚀的最重要因素是扰动后微地形的地面坡度,坡度越大,侵蚀量越大。因此,将扰动地表的侵蚀单元划分为开挖回填(坡度10)、堆弃(坡度10)和占压(坡度10)三类。4.1.3防治措施分类按照水土保持工程的类型,防治措施可分为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三类,因此按防治措施分类也应提成上述三类。在各类措施的下一级可按不同的措施细分侵蚀单元。*电厂三期

37、工程采用的水土保持措施涉及挡土墙、护坡、排水、绿化措施、道路及广场硬化、拦渣坝、拦泥坝、土地整治及覆土绿化等。与地表扰动类型相相应,可将措施类型侵蚀单元划分为拦挡、植物和土地整治三类。4.2各侵蚀单元侵蚀模数4.2.1原地貌侵蚀模数为了监测原地貌水力侵蚀模数,监测项目组对2023年7月2023年6(2年)期间的原地貌两个侵蚀单元即平地和坡地上的4组监测点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与分析,监测结果表白:坡地较平地上的面蚀明显,平地上侵蚀厚度最大0.8mm,最小0.5mm,坡地上侵蚀厚度最大达成3.6mm,最小2.1mm,但无明显沟蚀,因此计算侵蚀量时只按面蚀量计算,监测表见表41,42,43,44。表

38、41 测针法测定原地貌平地土壤流失量登记表组别2023年5月2023年5月侵蚀厚度(mm)备注第一组第二组标桩10.6 0.5 水力侵蚀量标桩20.5 0.7 水力侵蚀量标桩30.7 0.6 水力侵蚀量标桩40.6 0.5 水力侵蚀量标桩50.5 0.6 水力侵蚀量标桩60.6 0.7 水力侵蚀量标桩70.8 0.6 水力侵蚀量标桩80.6 0.7 水力侵蚀量标桩90.5 0.5 水力侵蚀量平均侵蚀厚度0.6 0.6 H平均=h坡度()00容重(t /m3)1.341.34测定值侵蚀量(t)0.00236 0.00233 A=rSZcos/1000表42 测针法测定原地貌平地土壤流失量登记表组

39、别2023年6月2023年6月侵蚀厚度(mm)备注第一组第二组标桩11.1 0.8 水力侵蚀量标桩20.9 1.3 水力侵蚀量标桩31.2 1.1 水力侵蚀量标桩41.1 0.8 水力侵蚀量标桩50.9 1.1 水力侵蚀量标桩61.1 1.2 水力侵蚀量标桩71.4 1.1 水力侵蚀量标桩81.1 1.3 水力侵蚀量标桩90.8 0.8 水力侵蚀量平均侵蚀厚度1.1 1.0 H平均=h坡度()00容重(t /m3)1.341.34测定值侵蚀量(t)0.00425 0.00420 A=rSZcos/1000表43 测针法测定原地貌坡地土壤流失量登记表组别2023年5月2023年5月侵蚀厚度(mm

40、)备注第一组第二组标桩12.7 2.1 水力侵蚀量标桩22.4 3.3 水力侵蚀量标桩33.0 2.7 水力侵蚀量标桩42.7 2.1 水力侵蚀量标桩52.4 2.7 水力侵蚀量标桩62.7 3.0 水力侵蚀量标桩73.6 2.7 水力侵蚀量标桩82.7 3.3 水力侵蚀量标桩92.1 2.1 水力侵蚀量平均侵蚀厚度2.7 2.7 H平均=h坡度()1617容重(t /m3)1.341.34测定值侵蚀量(t)0.01034 0.00294 A=rSZcos/1000表44 测针法测定原地貌坡地土壤流失量登记表组别2023年6月2023年6月侵蚀厚度(mm)备注第一组第二组标桩15.03.9水力

41、侵蚀量标桩24.56.1水力侵蚀量标桩35.65.0水力侵蚀量标桩45.03.9水力侵蚀量标桩54.55.0水力侵蚀量标桩65.05.6水力侵蚀量标桩76.75.0水力侵蚀量标桩85.06.1水力侵蚀量标桩93.93.9水力侵蚀量平均侵蚀厚度5.05.0H平均=h坡度()1617容重(t /m3)1.341.34测定值侵蚀量(t)0.01937 0.00550 A=rSZcos/1000根据以上监测数据分别计算项目区原地貌平地和坡地上的水力侵蚀模数,计算结果见表45,46,47,表48。表45 测针法测定原地貌平地土壤侵蚀模数计算表组 别2023年5月2023年5月备注第一组第二组平均厚度(m

42、m)0.6 0.6 H平均=h坡度()0 0 容重(t/m3)1.341.34测定值侵蚀量(t)0.00236 0.00233 A=ZScos/1000侵蚀模数(t/km2a)787.04 777.32 水力侵蚀量侵蚀模数平均值782 水力侵蚀量表46 测针法测定原地貌平地土壤侵蚀模数计算表组 别2023年6月2023年6月备注第一组第二组平均厚度(mm)1.1 1.0 H平均=h坡度()0 0 容重(t/m3)1.341.34测定值侵蚀量(t)0.00425 0.00420 A=ZScos/1000侵蚀模数(t/km2a)708.33 699.59 水力侵蚀量侵蚀模数平均值704 水力侵蚀量

43、表47 测针法测定原地貌坡地土壤侵蚀模数计算表组 别2023年5月2023年5月备注第一组第二组平均厚度(mm)2.7 2.7 H平均=h坡度()16 17 容重(t/m3)1.341.34测定值侵蚀量(t)0.01034 0.00294 A=ZScos/1000侵蚀模数(t/km2a)3448.23 978.55 水力侵蚀量侵蚀模数平均值2213 水力侵蚀量表48 测针法测定原地貌坡地土壤侵蚀模数计算表组 别2023年6月2023年6月备注第一组第二组平均厚度(mm)5.0 5.0 H平均=h坡度()16 17 容重(t/m3)1.341.34测定值侵蚀量(t)0.01937 0.00550 A=ZScos/1000侵蚀模数(t/km2a)3228.53 916.20 水力侵蚀量侵蚀模数平均值2072 水力侵蚀量根据以上原地表监测点数据,得出本项目原生地貌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水力侵蚀模数为1443t/km2a,由于本期工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