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暨南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基于某制造企业现场信息管理模式的研究Research for on-sit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odel based on some Manufacture独 创 性 声 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2、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工作单位: 电话:通讯地址: 邮编:暨南大学MBA学位论文:制造业现场信息管理模式的研究中文摘要随着ERP的成熟与MES市场增长,制造业在信息化方面积累了丰厚的基础,但在现场的信息化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普通的问题,
3、阻碍了制造业的发展。从世界生产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可以清晰地看出企业行为势必从单项、局部的改善向着综合、集成的优化转变;同时,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使得制造不再是一个可以通过单个实体就可以完成的过程,而是延伸到了工厂、整个企业、乃至全世界,需要B2B的业务层与现场管制等执行层进行全面集成。本论文以X公司(世界五百强企业)管制资讯系统实施案例为基础,借鉴国外制造业现场信息管理的发展趋势,结合制造业现场管理水平与信息化实施情况,对制造业现场管理所普通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制造业现场信息管理建立一个系统的解决模式。关键词:信息管理,现场管理,绩效考核,数据采集,网络化控制,系统控制,一体化SAP :
4、Systems Applications and Products in Data Processing 企业管理解决方案的软件名称ERP 所谓ERP是英文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简写。 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统集中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於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ABSTRACTCompanied with the maturity of ERP and the inc
5、rease by of MES marketplace,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accumulated the thick basis already in informatization aspect, but in the field of on-site informationization management, still has been having some problem, and it has blocke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From dev
6、elopment of world manufacturing management pattern, the trend of the enterprise behavior can be limpid towards synthetically, integrated optimization change from individual event and part improvement definitely. But simultaneously, electronic business is developing at full speed, to do make manufact
7、ure is not only a process that can be completed right away by single entities no longer, its extending to the factory, entire enterprise, even the world. It needs the all-round integration of the B2B business tier with the on-site executive tier.The thesis based on the SFCS of some world 500 company
8、, , and with the reference of trend of abroa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on-site information management,thorough investigation and discussion linking manufacturing industry on-site control level and informatization implementation, to do some deep research for the average problem of the Chinese manufactu
9、ring industry, to build a systematically resolving pattern for manufacturing industry on-site information management.Keyword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n-site Management, Performance Assessment, Data Collection, Network-rization Control, Systematical Control, Integration目 录中文摘要IABSTRACTII第1章 序论11.1论
10、文研究背景11.2论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21.4论文研究意义4第2章 国外现场信息管理模式介绍52.1 X公司现场资讯整合系统的实施背景52.2 X公司现场资讯整合系统介绍62.3 X公司现场资讯整合系统的实施效果15第3章 制造业现场信息管理的现状163.1制造业现场管理现状163.2制造业管理软件现状253.3制造业现场信息管理现状总结33第4章 制造业现场信息管理的新模式-SFCIS设计354.1现场信息管理需求剖析354.2 SFCIS模式总体架构设计364.3 SFCIS模式系统阐述384.4 SFCIS模式分析464.5 SFCIS模式支持系统54第5章 SFCIS实施可行性分析6
11、25.1管理模式可行性分析625.2实施成本及经济性分析655.3 SFCSI实施条件、过程与注意事项685.4新模式应用实例及分析69第6章 结论74参考文献75致谢77图表目录图1-1 论文思路与构架图.7图2-1 X公司19962000年营业额直方图.9图2-2 X公司生产流程图1.11图2-3 SFIS系统功能架构图12图2-4 SFIS系统架构图.13图2-5 SMT工序工作说明图.14图2-6 SMT工序控制系统图14图2-7 SFIS系统功能图16图2-8 SFIS生产管理系统功能图.17图2-9 品质管理系统功能图.18图2-10 X公司20002005年营业额直方图19图3-
12、1 浪费层次关系图.26图3-2 ERP管理模式简图30图3-3 ERP各功能模块的应用情况31图3-4 2004年中国制造企业应用ERP功能模块的效果.32图3-5 MES管理模式图34图3-6 制造业信息化结构图.36图4-1 系统三层架构图.40图4-2 系统三层架构图详解.41图4-3 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流程.43图4-4 生产组织系统流程图.43图4-5 设备管理系统流程图.44图4-6 SFCIS的系统架构.44图4-7 基本数据管理系统功能图.50图4-8 权限管理系统功能图.51图4-9 生产管理系统功能图.52图4-10 数据采集管理系统功能图.53图4-11 监控警示管理系
13、统功能图.54图4-12 品质管理系统功能图.55图4-13 信息发布管理系统功能图.56图4-14 系统集成管理系统功能图.57图4-15 设计平台系统功能图.58图5-1 预防成本与失败成本杠杆原理图.70图5-2 奶粉包装生产流程图.74图5-3 啤酒灌装生产流程图.76表3-1 2000-2005年GDP中三种产业的比重.20表3-2中国与其它国家制造业的对比.21表3-3中国轻、重制造业比重变化以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21表3-4不同年份工业增加值中位居前五位的行业.22表3-5重工业采掘业、原材料工业、加工工业的比重变化(%)24表3-6现场管理问题与管理软件功能对照表.3
14、7表4-1 SFIS与新模式SFCIS的比较42表4-2 SFCIS各子系统与各种功能的归属表.45表4-3通讯网络特点对照表.63表5-1现场管理因素控制分析表.66表5-2管理内容与方法控制分析表.67表5-3实施成本评估标准表.69表5-4 SFCIS模式目标达成方法分析表.70表5-5失败成本项目表.71 V 第1章 序论1.1论文研究背景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经济结构的中心环节,是国家竞争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因为所有的科学技术最终都是为人们的生活服务,而要实现这些服务,基本上都离不开制造。经过WTO开放的五年后,中国市场已基本全面开放,市场竞争也已呈现出全方位、全球化的
15、态势。中国的制造业,首当其冲,成为加入WTO后最激烈的战场。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只有专注于产品的企业,专注于客户需求的企业才能长盛不衰,这种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一般高于专注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企业,更远远高于那些专注于短期利润的企业。产品从何而来,当然离不开制造现场。产品的生产,产品质量的保证,都来自于制造现场。因此,要想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提高企业竞争力,就必须管理好制造现场。目前中国的制造业,实际上已面临管理差距或管理落后的严峻挑战。如果还只注重短期利益,竞争力只会越来越弱。所以,企业应将眼光放在长期利益上,始终以质量为中心,走产品路线,才能达成发展目标,才能永续经营。同时,企业要想提高生产力
16、、降低成本,树立竞争优势,就必须加强管理,必须将目光投到企业的现场管理中来。但是,中国目前的许多企业,却不是这样的。然而,在管理、员工素质、技能都严重落后的情况下,社会已高速步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和现代化管理成为发展的主流。速度、灵活性、整合与创新成为企业建立竞争优势最重要的要素。产品的创新,新产品推向市场的速度,生产线的灵活性与转换速度,对现有内外部资源的有效整合等等,都是企业树立竞争优势的关键。而所有这些,依靠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它必须依据信息化技术。除了管理落后的问题,制造业的创新能力也很落后,美国等发达国家98.4的典型产品技术源于本国研发,而我国只有43。制造业新
17、产品贡献率在美国达到52,而中国只有5.9,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制造业的装备水平同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表明,全国大中型企业的1180种主要专业设备中,达到先进水平的仅占26.1。现场管理是如此的重要,而制造业无论从管理水平、装备水平、信息化水平,甚至包括思想素质水平来看,都与国外企业有着巨大的差距。制造业又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根本,必须要坚持发展下去,绝对不能忽视。美国由于在上世纪70年代忽视制造业发展,造成80年代经济的持续低迷。到了上世纪80年代,美国总结教训,提出“振兴美国的经济在于振兴美国的制造业”、“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制造技术和制造能力的竞争”,才使得上世纪
18、90年代美国经济重振雄风。本论文是在制造业目前状况下,希望通过对国内制造业现场管理与信息管理行业的研究,借鉴国外制造业现场信息管理的经验,找出一个适合国内制造业现场管理新模式,以此提高国内制造业现场信息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其竞争力。1.2论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随着ERP的成熟与MES市场增长,国内制造业已在信息化方面积累了丰厚的基础,但在现场的信息化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普通的问题,阻碍了制造业的发展。从世界生产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可以清晰的看出企业行为势必从单项、局部的改善向着综合、集成的优化转变;同时,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使得制造不再是一个可以通过单个实体就可以完成的过程,而是延伸到了工厂、国家
19、、乃至整个企业范围之内。需要B2B的业务层与现场管制等执行层进行集成。国内的制造业现在极需要这样做。本论文以X公司(世界五百强企业)现场管制资讯系统为基础,借鉴国外制造业现场管理的模式,结合制造业目前的现场管制水平与信息化实施情况,对制造业现场管理所普通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制造业现场管理建立一个系统的解决模式。论文思路见图11。本论文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大部分主要是以X公司(世界五百强企业)的现场管制资讯系统为基础,介绍国外制造业先进的现场管理模式。同时通过对制造业现场管理与管理软件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国内制造业现场管理中所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二大部分是在普通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
20、国外现场管理模式,总结出适合国内制造业的现场管理信息系统(SFCIS),并以信息与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详细论述整个模式的系统架构。第三大部分是从管理、经济的角度,结合新模式的应用案例,对现场管理的新模式进行论证,确定其可行性。第一层:现状比较分析现场管理的发展历史与趋势制造业现场管理现状介绍与分析制造业信息管理现状介绍与分析某世界五百强现场管理模式介绍与分析制造业现场管理现状总结第二层:新管理模式设计制造业现场管理的新模式SFCIS(现场管理信息系统)SFCIS系统模式设计u 硬件u 网络u 系统管理模式描述第三层:模式可行性证论SFCIS实施可行性论证(管理/经济/应用实例论证)图11 论文思
21、路与构架图1.3论文研究意义论文研究的意义在于以下二个方面。一是推动国内制造业对于现场信息管理的重视与发展。经过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中国在经济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与世瞩目的好成绩,特别是加于WTO后的五年内,国家的经济结构也得到了很好的调整,国家资本不断退居后台,民营资本不断加强,合资与外资企业全面进入,这些都极大地健全了中国的经济结构,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同样,这也使得制造业与合资及外资企业的竞争站在了同一起跑线,增加了制造业的压力与发展机会。要么生存,要么淘汰,自然规律同样适用于商业世界,制造业在管理水平、装备水平、信息化水平、知识水平都落后的情况下,如不积极地提高现场信息管理水
22、平,将不可能与国外产品竞争。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只有奋起直追,才有出路。二是为国内制造业探索出一套适合的系统的现场信息管理解决方案。制造业的水平与外国有所不同,装备水平与基础科技水平都比较落后,让所有制造业改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设备是不可能的事。因此,要探索的解决方案应是在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的情况下,通过现场管理水平、方法、信息化方面的对比,建立一套可能的解决方案,为制造业中那些勇于竞争的企业提供借鉴,并通过此方案提高其竞争力。第2章 国外现场信息管理模式介绍从第一章中的现场管理发展趋势可以看到,国外目前的现场管理已通过信息化技术向电子商务及底层设备自动化网络控制两方面深入发展,本论文以
23、X公司(世界五百强企业)的现场资讯整合系统(SFIS)为基础,详细阐述国外制造业的现场信息管理模式及其作用。2.1 X公司现场资讯整合系统的实施背景X公司是全球3C(计算机、通讯、消费性电子)制造领域的国际集团公司,并通过制造业成功挤身财富世界五百强,连续五年入列美国商业周刊全球信息百强前十名。X公司的信息化管理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在互联网方面也紧随技术的发展应用。公司利用信息化技术,通过WEB技术有效地整合了全球资源,从全球各地的客户、工厂,直到供应商整条价值链,使用公司的规模与销售额得到迅速成长。图2-1是该公司从1996年到2000年的营业额:营业额 单位(亿美元)281812751996
24、 1997 1998 1999 2000 年份图2-1 X公司19962000年营业额直方图公司规模的迅速增大,却使公司的反应速度不断下降,订单得不到落实,延期交付,对产品质量的投诉等都已变成了常事。虽然有了SAP的ERP管理软件与电子商务,但是由于其公司的主营全部来自3C产品的加工,而ERP管理软件是一个决策支持与流程支持型的软件,在其生产管理模块中只涉及到对生产的宏观管理,比如生产计划、生产完成情况等,没能更细地与现场做到很好的连接,更不用说电子商务了,因为电子商务是业务型的信息产品,最多只能与ERP中的销售管理与物流管理模块集成。这样,该公司的信息管理系统缺少了其价值链中最重要的一环 制
25、造现场管理。该公司能够讯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其五大产品策略及自创的垂直整合商业模式。五大产品策略包括速度、质量、工程服务、弹性及成本,而速度、质量与成本是其中的主要策略。到1999年与2000年时候,由于现场管理的落后,已不能延续其竞争优势了。公司领导已清楚地认识到,必须彻底改变现场管理状况,并且只有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完成。为什么只有用信息化的手段来解决现场管理的问题呢?这是由于当时的条件所决定的。一是公司的上层管理系统都已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如果不采用信息化手段,将无法与上层管理系统实现集成,无法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客户的要求,公司的客户都是来自全球性的巨头,如IBM、DELL、HP等,客户对产品
26、质量的要求是希望能看到见,也就是说希望能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减少对现场的审核次数,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控。三是公司现场管理的传统水平已很高,早已建立起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作业都已进行了标准化,员工都已经过培训合格之后才上岗,依靠人的能力能解决的问题已到了极限,剩下的问题是人力是不能解决的问题。如SMT上错料,员工检查、组长复查,还是会出错,并且一旦出错,都是大批量的,损失巨大;为了更好地控制成本与生产进度,需要更细、更全面的数据统计。这些都是依靠人力无法完成的任务。因此,只能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来解决。2.2 X公司现场资讯整合系统介绍从公司的实现情况出发,公司对现场资讯整合系统的设计制订了以
27、下几条原则:1) 现场数据要自动采集,硬件成本要低,安装要方便;2) 系统要具有现场防呆与容错功能;3) 系统软件架构要易于维护管理,并与SAP软件集成,实现数据共享与工作流集成;4) 软件界面友好;5) 要实时掌握现场产量与产品质量状况;6) 系统稳定性好、安全性高。2.2.1生产现场作业流程为保证系统在试运行期间不影响到公司的生产计划,公司先以组装线为实验对象,实施SFIS系统(现场资讯整合系统),等系统稳定后,再运用到其它生产流程中去。具体的生产流程图见下图2-2。其组装线的生产流程相对简单,主要包括组装、测试、与包装三个主要流程,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功能与外观不良送到维修站维修,并通过电脑
28、记录维修情况。每个生产工序配备了电子扫描枪,采集每种组装部品的条码,与SAP系统中的BOM(物料清单)进行对比,一旦部品不对,立即报警,防止产线使用错误的部品。所有的数据采集到数据库中,数据库与SAP系统进行交换、共享,使用者通过系统与SAP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利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功能明确、简单的SFIS(现场资讯整合系统)系统。包装(DPKG)数据电脑A组装2 (DASY2)REWORKBRejectOKFPIA测试(DFPIA)OK组装1维修站 (Repair2)Scan Repairer, Reason code, Item code, Duty type, Duty station维修
29、站(Repair1)预测试(DPT1)电源模块功能不良CB外观不良OKOK Scan: EMP_NO KP_SN SN NGScan: EMP_NO OK:SN NG:EC+SNOK Scan: EMP_NO KP_SN SN Scan: EMP_NO KP_SN SN Scan: EMP_NO OK:SN NG:EC+SNOKCCCCB图2-2 X公司生产流程图1Any GroupNG2.2.2功能架构图X公司的SFIS(现场资讯整合系统)功能架构图见下图23:生产状态追踪电子看板数据库服务器与SAP生产管理系统连线品质追踪表单打印PLC数据收集设备控制与监视条码收集中心数据采集器包装入库维
30、修QA测试烧机测试组装投入流水线方向图2-3 SFIS系统功能架构图现场资讯整合系统SFIS通过数据采集器与产线设备或条码枪连接,采集设备参数或是条码数据,再通过现场TCP/IP网络与服务器相连,通过软件实现以上八大功能。以下是每个功能的一些基本或是部分功能介绍。1) 生产状态追踪包括:WIP(生产工令单)追踪,MO(制造订单)追踪,产量追踪,生产效率追踪等;2) 品质追踪包括:SQC/SPC追踪,良率追踪,缺点排行等;3) 设备控制与监视包括:设备开停机时间记录,设备维护管理,设备稼动率分析,设备远程控制与自动化控制,设备状态监视等;4) PLC数据收集是指从设备的PLC中自动采集所需要的数
31、据;5) 条码收集中心包括:条码管理,条码打印,条码采集等;6) 表单打印指通过网络打印机打印所需要的表单与报表;7) 与SAP生产管理连接是指通过数据库连接,实现数据共享与工作流集成,生产计划可由SFIS系统直接从SAP中读入,SAP中进行分析时,也可以直接从SFIS中提取所需要的任何数据,这样将公司的整个信息化产品集成到一起。 8) 电子看板是采用LED电子显示屏来显示一些重要的数据,如实时产量、生产良率等。2.2.3系统架构图X公司的SFIS系统架构图见下图24:公司总部全球客户ERP SERVERWEB SERVERINTERNET路由器SFIS服务器维修、入库等现场工站计算机数据库P
32、M/QM/SPC等管理应用计算机现场服务器条码打印机数据采集器现场生产设备图2-4 SFIS系统架构图2.2.4系统工序说明为了能更好地说明SFIS在各工序中是如何工作的,以SMT工序为便进行说明:SFIS服务器SMT自动贴片机数据采集器SMT原件进机架SMT原件料盘盘点机图2-5 SMT工序工作说明图从图2-5可以看出,现场数据采集器通过TCP/IP与SFIS服务器相连,同时数据采集器又通过接口连接盘点机(或是扫描枪)SMT自动贴片机。通过网络,它们之间将建立图2-6的控制系统。SFIS服务器/数据库产品BOM记录SMT开机/停机时间等参数。用来分析稼动率。采集到条码后与BOM核对确认异常时
33、远程/自动控制设备停机SMT自动贴片机OK上料扫描枪NG更换原料现场报警图2-6 SMT工序控制系统图通过该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采集与自动控制系统,产生非常明显的作用:1) 防错:通过条码代替目视检查,将有效的防止上错料;2) 告警:通过警视灯可进行声光报警,同时还可通过电脑与EMAIL向管理者告警,防止员工疲劳而造成的延误处理。3) 远程自动控制:服务器中设置多种异常标准,如通过检测设备发现产品不良大大增加,设备参数严重超标等,一旦发生异常,SFIS系统可比人员提早知道,也不存在因为疏忽的原因造成延误,系统会立即做出反映,自动停止设备,并通过各种方式发出警告。4) 数据自动采集:通过数据
34、采集器可自动采集多种参数,这些数据可依据系统所设定的时间间隔进行采集,一小时一次、四小时一次,还是一天一次,由管理者依据需要设定,这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使管理者在决策时,能得到更多的数据依据,使决策更及时、更准确。2.2.5系统功能总表X公司的现场资讯整合系统SFIS共包括图27中所标的四个子系统:系统设置、生产管理、品质管理与数据采集。图2-7 SFIS系统功能图图27所示,现场管理者可通过生产管理子系统对生产工令单、客户订单、产量、生产能力等关键数据进行查询分析。系统采集的是一些关键参数,如产品功能测试参数、组装部品编号、维修情况等,并将这些参数保存到服务器,与SA
35、P系统共享。品质管理主要是数据分析,形成分析报表,为管理者提供现场管理决策依据,从而更好地提高产品质量。在X公司的现场资讯整合系统SFIS中,生产管理是最主要的管理子系统,是实现了SFIS的绝大部分功能,其主要功能如图28中所示,包括了安全登录管理、公司及环境选择、MO维护、数据查询功能。图2-8 SFIS生产管理系统功能图操作者通过安全选项卡登录、退出与修改密码,系统管理者定期更新密码,使用者可自己修改密码。因为集团公司的子公司与生产线较多,所以在操作时,须进行公司与环境选择。MO(制造工单)是生产管理的重点,现场生产计划的更改、删除、管理工作都在这里完成。数据查询则供使用者进行各种数据查询
36、,以便跟进生产完成情况,并做生产分析报表。品质管理子系统同样是X公司SFIS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品质管理子系统来对产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子系统包括了数据链接、数据记录分析、数据导出、报告、图表、退出等功能,系统功能图如下图29。图2-9 品质管理系统功能图品质管理系统中的重点是品质数据分析,并形成各种报表。使用者可根据需要确定要,查询各个时期、每条产线、各个维修站的各种数据,并可用图表进行分析。2.3 X公司现场资讯整合系统的实施效果280X公司实施现场资讯整合系统SFIS后,取得了比预计更好的成绩,极大地提高了公司产品保证能力、生产能力与资源整合能力,赢得了客户的信任
37、,为公司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2000年到2005年的营业额可以看出,其年复合增长率大于50%,下图2-10是X公司的营业收入:营业额 单位(亿美元)172107714428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年份图2-10 X公司20002005年营业额直方图营业额并不见得是因为现场资讯整合系统SIFS的实施所带来的结果,但公司业务的高速增长是肯定离不开这个基础的,系统所带来的明显的作用至少有以下几点:1) 系统通过现场制程防呆、防错、资源追踪、实时分析等管理功能,帮助公司降低成本,为企业竞争提供了一个核心竞争力。2) 对于现场管理, SFIS整合了工厂现场各单位
38、,如物料、生管、制造、品管、仓管等的各项资料,使管理者与参与者能迅速获得作业所需的信息,以提升生产效率、设备利用率与生产能力等重要指标。3) 对于公司整体运作, SFIS打通了上层的制造业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SCM (供应链管理系统)与现场作业、生产设备之间的信息障碍,提供实时、准确的实际生产资料,为公司管理者、决策者提供了大量的、全面的、实时的、准确的数字依据。4) SFIS系统整合了相关数据采集和信息发布的硬件配备,从生产流程设定、拣料、组立、测试、烧机、品管、维修、到包装运送都有完整的监控功能。系统采用模块化功能的设计,针对需求做弹性的模块搭配,方便阶段式导入,将建置和升级成
39、本降至最低。第3章 制造业现场信息管理的现状3.1制造业现场管理现状3.1.1制造业的基本情况与主要特点一、基本情况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2005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82321亿元,比2004年增长9.9%。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主要表现是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十五”期间第二产业与第一、三产业在GDP中所点比例如表3-1所示:表3-1 2000-2005年GDP中三种产业的比重 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200014.845.939.3200114.145.240.7200213.544.841.7200312
40、.546.041.5200413.146.240.7200512.447.340.3从上表31可以看出,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一直在不断上升,其原因就是国家在近几年来一直至力于发展制造业,虽然在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距离也是十分惊人的。从前几年的对比数据可以看出(见表3-2),在2003年,制造业增加值总规模为4.2万亿人民币(约5千多亿美元,按官方汇率计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36.8%,就业人员规模为8307万人 (2002年),占就业人口总规模的比例为11.3%。制造业增加值规模居全球第四位(按1995年美元不变价和官方汇率计算,下同),占全球制造业总量的比例,从1992年的2.9%提高到2002年的6.2%(见表1),提高幅度达一倍多,而同期日本和德国制造业占全球总量的比例分别由 23.1%、10.3%下降到18.3%、7.6%。但中国人均制造业增加值仅为344美元,约为发达国家的1/17。表3-2 中国与其它国家制造业的对比 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比例()人均制造业增加值(美元,1995年不变价)1992年2002年美国20.423.75790日本23.118.310127德国10.37.66541中国2.96.2344资料来源:UNIDO网站。二、主要特点从近年来制造业的结构变化看,呈现如下的特点: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