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年级数学下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 教具准备: 课件、长(正)方形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孕伏铺垫 1.说说什么叫分数,什么叫分数单位? 2.填空: (1) 7/8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5/9 里有( )个 1/9 ;( )个1/8 是 7/8 。
2、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图片: 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份,爸爸吃了 3/8张饼,妈妈吃了1/8张饼。 (1)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指名说)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随机板书。) 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 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张饼? 还剩多少张饼?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无处不有数学,让学生去感受数学,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欲望。】 2.解决问题 (1)要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3/8+1/8= (2)你能计算出结果吗?试试看。先独立算,再小组合作。激励有困难的同学借助手中的学具折一折,涂一涂。 【设计意图:让
3、学生利用长方形纸动手折、动手涂、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弄清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同时又为学生探究同分母分数减法作了铺垫。师参与合作,形成互动,和同学们一起感受数学中的乐趣。】 (3)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也就是4/8 。) 教师可多请几名同学回答,适时点拨并板书。 (4)师:3/8 +1/8 的和是4/8,请同学们观察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分母没变?分子是怎样得到的? (生:因为 3/8 、1/8 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可以直接用两个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学生边说教师边完整板书计算过程。 (5)结合手中的学具,观察计算结果,还可以用什么
4、分数表示?为什么?( ) 【设计意图:巧借学具,数形结合,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应化成最简分数。】 3.思考: 通过计算上题,想一想分数加法的含义是什么? 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法? (多请几名学生说,教师点拨并归纳小结。) 4.让学生试着解答课前提出的其他问题。 反馈,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减法?分数减法的含义是什么? (教师适时点拨) 5.观察这几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小组讨论)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怎样计算?应注意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这部分知识是教学的重点,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化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发现
5、 三、巩固练习 1.P105页做一做。 2.小丽看一本书,已经看了全书的 7/12 ,还有多少页没有看? 3.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给学生进一步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留下了空间,同时也激起了学生进一步自主探索的兴趣。】 四、拓展应用 结合生活实际,列举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例子。(指名说信息提数学问题,大家列式解答。) 【设计意图: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的应用价值。】 五、课堂评价 1.小结全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如果你是老师,你会给大家留什么作业? 2.集体评价:学生自评、互评自己在本课中的表现。 3.教师评价: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有代表性的行为表现等。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评价,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经验。】 六、板书设计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例: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份,爸爸吃了 张饼,妈妈吃了张 饼。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应化成最简分数。
20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