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5 ,大小:1.49MB ,
资源ID:3005752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300575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胜****】。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胜****】,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本土智能手机企业产品技术定位--硕士毕业论文.doc)为本站上传会员【胜****】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本土智能手机企业产品技术定位--硕士毕业论文.doc

1、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DISSERTATION 学 院 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 专 业 产业经济学 姓 名 * 论文题目 * 指导教师 唐* 2016年12月硕士学位论文*策略研究2016年12月摘 要目录第一章 绪 论1第一节 问题提出1第二节 文献综述2第三节 研究内容7第四节 技术路线9第二章 本土智能手机企业产品技术定位9第一节 智能手机企业低端定位9第二节 低端定位的内在机制-基于纵向差异模型11第三节 克服创新收益陷阱的策略模式12第三章 本土智能手机企业进入成长障碍21第一节 智能手机行业

2、技术创新特征与现状21第二节 高研发成本的创新障碍27第三节 本土手机企业技术创新实证检验33第四章 本土智能手机企业专利许可和序列创新33第一节 技术许可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33第二节 序列创新对企业之间利益分配的影响34第三节 反垄断政策38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46第一节 主要结论46第二节 政策建议47参考文献49附录52致谢53第一章 绪 论第一节 问题提出 近五年以来,我国智能手机行业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2014年全年,我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达到3.9亿部, 占全国手机出货总量的86%, 约占全球智能手机手机出货量的33%,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市场。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往

3、往是在国外领先企业占据技术优势地位的情况下展开的不对称竞争。在智能手机行业,尽管苹果和三星等企业以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在高端手机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以中兴、华为、联想、酷派、小米、HTC等为代表的国产手机企业则主要集中生产中低端手机。近年来国产手机的市场份额逐年提高,国外高端手机的市场份额则不断下降。2014年,国产手机市场份额达到了80%,国外手机市场份额仅为20%,这就引出了以下的问题:为什么中国手机企业的低端产品技术定位却获得了较好的市场绩效结果? 我国智能手机行业发展呈现出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市场绝对集中度较高,行业内大多数企业采用的低价竞争策略,导致市场内价格战、产品化同质性严重。在国

4、产品牌占据我国全部智能手机市场60%以上的情况下,通过手机数据库分析可得, 市面上销售的手机当中: 1000元及以下手机约占52.48%, 1000-1999 元之间的约占28.16%, 2000-3000 元约占11.84%, 3000 元以上国产品牌手机已寥寥无几。特殊的价格扎堆现象及行业集中度偏高体现着不健康的竞争,市场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低利润的虚假繁荣现象,超过80%的行业利润被国外品牌占据,国产智能手机行业的低成本优势正在丧失。为此近年来国产手机开始注重其手机专利的技术创新,开始进军高端手机市场,专利申请数量也不断增加,2006-2012年是中兴、华为专利申请的高峰时段,平均每年专利

5、申请在6000件左右。但是进行技术创新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研发成本,在高研发成本下,本土智能手机企业可能面临不盈利的局面,本土企业面临“高研发成本下的进入壁垒问题”。 近五年随着国产手机企业的崛起,国产厂商数量急剧增加,但由于国产厂商的定价行为和核心专利技术的缺失,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本土企业的利润水平, 相较于国外一线品牌, 缺乏对供应链的把控能力和原器件的议价能力, 使得生产成本无法进一步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发达国家正凭借其技术标准和专利技术,不断在全球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跨国公司在高技术领域占据技术优势,并通过“ 专利和技术标准壁垒”来保护企业的利益,通过专利和技术标准占有、许

6、可和转让,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将技术独占优势转化为市场垄断优势,在经济和贸易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将给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追赶带来重重困难和风险 。 本文基于以上三个问题来阐述本土智能手机行业在技术赶超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第二节 文献综述 关于智能手机行业的国内外研究主要着眼于智能手机行业进入壁垒、智能手机行业差异化定位、智能手机行业技术追赶三个方面。 一、结构性进入壁垒相关研究 结构性进入壁垒是指在位厂商在利润最大化决策时所产生的有利于保护自己而将潜在进入厂商阻隔在一个行业外的效应,是由产品技术特点、资源供给条件、社会法律制度、以及消费者偏

7、好等因素所形成的壁垒。本土智能手机行业在技术上赶超时面临的结构性进入壁垒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产品差异化壁垒 由产品差异化所形成的进入壁垒是指消费者对在位厂商的产品偏好程度高于新厂商产品,以致引起新厂商产品进入市场的障碍。一般来说,在位厂商利用品牌差异、广告宣传等手段,使其产品和品牌已为消费者所熟悉,其市场形象和信誉已经确立,从而获得了产品差异化优势。品牌差异化是指厂商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造成与竞争者同类产品有差异的品牌,以取得消费者的认同。品牌差异化越成功,消费者的忠诚度就越强,市场势力就越大,厂商就有绝对的市场支配权力。这对于其他潜在进入者和新进入者而言,就会形成一种强大的进入障碍,阻

8、止竞争者的出现和进入。因为相对于实施品牌差异化的在位厂商而言,潜在的进入者必须支付一笔品牌差异化的成本来对抗在位厂商己占据市场的有利位置和具有优势的市场份额。即使潜在进入者最终能进入该市场,他们可能会发现相对于取得的利润而言,进入的成本太大,因此品牌差异化起到了一种进入壁垒的作用。 其中广告是一种塑造产品差别化壁垒的很好手段。广告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信息,从而降低消费者的搜寻成本,在为厂商把商品通过广告的着意渲染使得消费者对广告的商品形成主观意识,加深了对商品的差异化认识。一般情况下,在位厂商创造的稳定、忠诚的商品偏好要发生较大幅度的转移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产品的差异化壁垒是普遍存在的。 (2)必

9、要资本量壁垒 必要资本量是指新企业进入市场必须投入的资本。在不同的产业,必要资本量随技术、生产、销售的不同特征而表现出很大的差异。生产过程的资本密集程度越高,比要资本量越大,新企业筹措资金越困难,其资本费用就比在位企业高,因此新企业进入市场的难度就越大,这就是必要比要资本量壁垒。 二、纵向差异化相关研究 产品差异指的是产业内具有竞争关系的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由于产品的质量、款式、性能、销售服务和消费者偏好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产品之间的不完全替代。产品差异强调的是同类产品之间的不完全替代。 关于产品差异的描述,最早始于豪泰林(Hotelling,1929),他通过建立空间差异化模型来研究消费者对

10、不同产品的偏好。张伯伦(Chamberlin,1933)在其经典著作中讨论了产品差异化,并把竞争性市场分为寡头竞争和垄断竞争,他指出由于产品差异化的存在,垄断竞争的情势与空间差异化模型中的零盈利均衡有所不同。尽管其对寡头竞争的处理十分简单,而且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但是他的开创性研究却十分成功地引导了后来学者对产品差异化的研究,这一研究大部分围绕两个经典模型展开,一是水平差异化问题,随着对产品差异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化,逐渐出现了另一个经典模型即纵向差异研究。 纵向差异是指在产品空间中所有消费者对所提及的大多数特性组合的偏好次序是一致的那些特性之间的差异。描述纵向(垂直)差异时,在价格相等的条件下,

11、关于特性空间有一种自然的排序。最典型的例子是质量,因此纵向差异主要研究有关产品质量的问题,研究厂商如何选择产品质量、如何使高质量产品的生产厂商一直维持高质量产品的生产,而不降低质量谋求短期利益最大化。在纵向差异产品空间中,消费者的偏好次序是一致的,都认为较高的质量是更好的。不同收入的消费者购买不同质量的产品,高收入者购买高质量产品,低收入者购买低质量产品。 Gabszewicz&Thisse(1979)首次分析了在寡头市场企业销售不同质量的商品,他们证明了通过价格竞争市场上会出现一种均衡的结果,在这个均衡中消费者不会购买任何商品中的一种或者所有的消费者购买其中商品中的一种。产品差异的程度和消费

12、者偏好的分布决定了以上哪一种均衡可能实现。企业偏向于生产不同质量的产品这一观点被Shaked and Sutton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阿福纳谢科德和约翰萨顿(Avner ShakedJohn Sutton,1982)在通过产品差异来缓解价格竞争一文中描述了垄断竞争条件下的一个多阶段完美均衡,在这种市场结构下,潜在进入者会通过产品差异进入市场并且获得正的利润。他们证明了产品质量差异可以缓解价格竞争。在产品质量不依赖于生成成本和没有持续的进入威胁下,一个企业会选择最高的产品质量,而其他的企业则会选择最低的产品质量。Hung and Schmitt(1988,1992)引入了企业连续的进入和连续的进入

13、威胁,同时,新进入的企业会面对一个固定的生产成本,如果生产成本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在位企业会阻止进入,如果进入没有被阻止,在位企业会选择高质量,而进入者会选择低质量,并且进入者和在为企业质量之间的比例是不变的。Choi and Shin(1992)强调产品质量与成本是独立的,并且生产成本为零,他们通过拓展Tiroles(1988)的模型来描述在不完全覆盖市场在位企业首先选择质量水平,然后进入者选择了与在为企业一个固定比例(4/7)的质量水平.。以上学者的分析都是基于质量独立于成本这个假定来进行的,而实际上产品质量和成本是有正相关关系的。Donnenfeld and Weber(1992,1995

14、)分析了在一个三个企业的有顺序进入模型中,有一个在为企业,两个潜在进入者,这个模型有两种可能的进入质量选择,一种可能的情况是两个在位企业同时选择他们的质量水平,然后第三个企业随后选择自身的质量水平,另一个情形是这三个企业有顺序的选择各自的质量水平,在他们的分析中,这两种情况的均衡结果是一样的。尤其特别的是在第二种情况下第一个在为企业并不会成为领导者相对于第二个企业来说。但是Ronnen(1991)证明了在质量依赖于成本假定下,第一个在位企业可以成为市场的领导者。这表明了在质量依赖于成本这个前提下,同时进入和有顺序的进入的均衡结果是不同的。Ronnen假定产品的单位成本为零,但是质量是成本的凸函

15、数。Lutz(1993,chap,1)采用了Ronnen的框架来说明企业最好的质量选择和相应的利润水平。在竞争者的可能的质量选择范围内,一个企业首先选择高质量但是当其他竞争者的质量水平增加时,首先选择高质量的企业的利润会减少。在没有固定的成产成本下,低质量企业的利润会随着其他竞争者质量水平的提升而增加。因此,一个企业的最大化的利润是其他竞争者质量水平的函数。 三、技术追赶相关研究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往往是在国外领先企业占据技术优势地位的情况下展开的不对称竞争。对此,技术决定论者认为,在政府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发展中国家企业只要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主导企业的技术差距,实现技术赶超就可以实现企业竞

16、争优势和产业升级发展。如Amsden(2001)对半个多世纪非西方经济体的追赶经验分析后指出,如果单纯遵循比较优势战略只会使落后的国家更加落后,而后天形成的技术能力对于经济发展的必要性正变得越来越高。但技术决定论存在的问题是,它往往体现了政策设计者的意志,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它没有考虑技术水平提升是否符合微观企业的利益?政府基于技术追赶的产业政策对高技术创新产业是否有效仍是一个有待检验的问题? 企业技术选择的竞争决定论则指出,在技术不对称竞争的格局下,后来企业的技术选择并不能单纯地依据行业技术路径,企业技术定位选择必须基于市场竞争的策略效应。Gabszewicz and Thisse(1979)、

17、Shaked and Sutton(1982)、Tirole(1988)分析指出,消费者的异质性和产品质量差别程度决定了纵向差别化均衡,寡头竞争企业会追求最大产品差别化。Choi and Shin(1992)分析了市场不完全覆盖下的纵向质量差别模型,认为跟随企业将选择与领导企业保持固定比例技术差距的战略。Pepall, Richards and Norman(2014)证明,跟随者总是做出与技术领先企业相反的产品技术定位选择。 关于追赶的研究最早发生在工业变革的国家,例如德国、美国和日本,但最多的研究是关注亚洲和拉丁美洲新兴工业化的国家(Juma和Clark,2002)。近年来,随着中国、印度

18、等金砖五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关于追赶类研究的对象开始关注像中国这样的大型新兴经济体(陈晓玲,2013)。 我们在讨论追赶问题的时候往往包括了技术追赶(Technology Catching-up)和市场追赶(Market Catching-up)两种类型,其中技术追赶是指对技术能力、技术水平和动态创新能力的追赶(Awate和Larsen等,2012; Lee和Lim,2001);市场追赶是指对市场份额或产出的追赶(Lee和Lim, 2001)。这两种追赶是完全不同的,但却又相互关联。虽然后发企业可以不提高技术能力,而仅仅通过依赖当地廉价劳动力获得市场追赶,但是这种不和技术能力增长相

19、联系的市场增长是不持续的CLee和Lim,2001)。技术能力的追赶是最终实现产业追赶的根本因素。因此,本研究主要关注技术追赶。 有关技术追赶的研究一般和技术模仿以及追逐相同发展路径联系在一起,以往相关研究中,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技术追赶进行了定义和分析。Juma和Clark(:2002)认为技术追赶是指通过技术能力的快速积累,从而使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成为技术领先者或技术先进国家的竞争者。Lee和Lim(2001)从技术能力的角度对技术追赶进行了分析,认为技术追赶是在自主研发和所能利用的知识库的基础上实现的。首先,需要根据技术体制的技术轨迹变动率、创新频率和外部知识基的获取确定产品技术;其次,

20、确定企业的竞争优势,例如成本优势、差异化优势或先发优势,并确立产品市场方向;最后,平衡企业战略和政府政策,结合产品技术发展和市场发展,实现研发产品和创新新知识,最终实现追赶。Park和Lee(2006)通过总体的专利在该技术领域的专利中所占的比重来测量国家技术能力,认为技术追赶是技术能力的增长速度相较于其它人或对比的团队更快。通过研究发现技术追赶更易发生在技术生命周期短、更多初期知识存量的行业,且技术追赶的速度取决于独占性和知识的可获得性。追赶国家更易通过较短的周期、更易的知识获取方式和更高的独占性达到技术的更高水平。通常后发工业国家在并不好的创新环境中,希望通过技术创新来迗到经济上的发展。但

21、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并没有太多的进步,只有少数实现了快速的技术追赶。发展中国家为了减少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必须通过比发达国家更快的技术创新来实现。 综述以往的技术追赶研究发现相关研究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国家或区域层、产业层和企业层。国家或区域层的技术追赶与政府行为和国家制度紧密联系(Juma和Clark, 2002),产业层的技术追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产业的技术体制(Park和Lee, 2006),企业层的技术追赶则与企业的吸收能力(Cohen和Levinthal,1989)和创新范式有很大的关.系(Wu和Ma等,2010)。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一个后发大国,尽管近年来中国实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与发达

22、国家的技术差距还有很大。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各个产业的共同进步,由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发展等因素,在现代服务业等一些新兴产业里,追赶更容易实现;中国经济的发展依赖于中国企业的成长,需要通过广大中国国内企业的共同追赶才能实现中国对发达国家的追赶。 企业有好的创新绩效并不代表就实现了追赶,也不能说明其与国际领先企业的差距就缩小了,而是要以比国际领先企业更快的速度实现技术水平的提升(陈晓玲,2013)。若国际领先企业的技术水平以更快的速度提高,那么不仅后发企业与之差距可能越来越大,而且还有可能挤压国内企业的市场空间,从而削弱国内企业技术升级的支撑(陈爱贞和刘志彪等,2008)。因此,根据Park和Lee

23、(2006:)关于技术追赶的研究和本文聚焦于企业层追赶的特性,我们将技术追赶定义为后发企业以比行业内领先企业更快的速度进行技术创新,从而成为技术领先企业的竞争者。 目前,学界关于政府对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的影响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方面,部分研究认为政府在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政府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的要素市场进行合适的纠正性干预(Lall,1992),例如政府在早期日本和欧洲企业的技术追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宋加艳,2011)。在政府和大量有市场需求的中小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台湾的许多后发企业成功实现了追赶(Hobday, 1995)。而印度1丁产业的兴起也离不开印度出台的

24、各种促进JT业发展的措施和政策(陈利君和陈雪松,2011)。同样,在中国,企业的政治战略会改变其所处的制度环境从而影响竞争战略并最终作用于追赶(江诗松和棄丽敏等,2011)。在中国的转型经济体制下,大量的稀缺资源掌握在政府手中,以审批机制等方式参与到企业的决策和运营中,集中力量发展了一大批有竞争力的国有企业,部分实现了追赶(Tian和Hafsi等,2009)。 另一方面,部分研究认为政府在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的过程中有负面影响。例如,韩国政府与大财阀之间的紧密联系,使这些企业失去了紧急应对市场的能力,在金融危机来临时显得不堪一击(Emst, 1999)。同样日本的软件行业不仅受到产业政策、金融体系

25、、财阔式产业集团的负面影响,而且法律执行体系的缺乏和弱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也影响了技术追赶(Anchordoguy, 2000)。而在对中国国有企业的了解中同样发现,政府在企业技术能力积累过程中并没有发挥积极作用(Cai和 Tylecote,2008)。第三节 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一) 建立纵向差异结构下本土智能手机企业技术赶超的理论基础。重点分析纵向市场结构下本土智能手机企业低端技术定位的原因、高研发成本下本土智能手机企业的进入障碍,另外从智能手机专利竞争的角度来说明本土智能手机企业在技术赶超过程中遇到的专利竞争壁垒问题。(二) 设计本土智能手机企业技术赶超的微观政策。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

26、从企业层面角度来设计适合中国智能手机企业技术赶超的微观政策。二、 研究内容(一)本土智能手机企业产品技术定位研究。主要说明本土智能手机企业低端定位的内在机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本土智能手机企业低端定位的内在机制。主要说明本土智能手机企业低端技术定位的内在机制,基于改进的纵向差异模型,通过数理模型来推导验证低端定位的内在原因,并且结合现有本土智能手机企业推出的低端智能手机状况来加以验证。克服创新收益陷阱的策略模式。主要说明本土智能手机企业技术创新的程度问题。本土智能手机企业是在技术不对称下展开的竞争,要想实现技术赶超,必须进行技术创新,但是本土智能手机企业技术创新的程度并不是收益的增函数,在创新

27、程度增加的范围内会出现创新收益陷阱的现象,如何克服创新收益陷阱是本土智能手机技术赶超过程中面临的第一个障碍。(二)本土智能手机企业进入成长障碍研究。本土智能手机企业进军高端市场必须进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往往需要很高的研发投入,在过高的研发投入下就会给本土智能手机企业进军高端市场带来了很高的进入壁垒。高研发成本的创新障碍。在位企业阻止进入者进入高端市场主要的方法就是设置很高的固定进入成本,固定成本的高低决定了在位企业是否允许进入者进入高端市场,通过采用进入阻止模型来解释在高端手机企业如何通过过高的固定进入成本来阻止本土手机企业进军高端市场。本土手机企业技术创新实证检验。本土智能手机手机企业技术创

28、新不仅与过高的研发投入有关还与外国手机品牌推出新手机的速度、数量以及本土智能手机企业等一系列因素有关。采用从2007-2015年三星、苹果、华为、中兴、联想等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通过计量模型来验证本土手机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子。(三)本土智能手机企业的专利竞争壁垒研究。智能手机企业的竞争并不是仅仅体现在技术的竞争,智能手机的专利竞争在竞争中也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本土智能手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往往会受到专利权的限制,外国高端手机企业利用专利权对我国智能手机企业技术创新进打压,阻碍了我国智能手机企业的技术创新。 第四节 技术路线论文研究主要是基于理论分析逻辑和政策设计逻辑来进行。理论分析逻辑按照“纵向差

29、异竞争”-高研发成本、创新策略陷阱-专利竞争-产业政策导向”来展开和分析。主要从本土智能手机企业低端技术定位、本土智能手机企业进入成长障碍、本土智能手机企业面临的专利竞争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其次按照“低端技术定位”-“技术创新程度选择”-“技术垄断”-“技术赶超政策体系设计”的递进逻辑来展开政策分析设计。本文的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研究目标和模型框架明确质量选择价格竞争纵向差异竞争后发企业技术创新程度选择博弈论沉淀成本沉淀成本数理模型高研发成本、创新策略陷阱计量检验技术联盟后发企业如何突破技术垄断技术垄断专利竞争技术壁垒预警技术决定论和企业竞争论相结合调整技术赶超政策产业政策导向 图1 技术路线图

30、第二章 本土智能手机企业产品技术定位 2007年苹果iPhone的上市以及热卖使移动互联网趋势得到强化,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智能手机市场的勃发。近些年智能手机市场需求的急速增长使得其他领域企业也纷纷进入到该行业中,宏基、戴尔、惠普等诸多PC厂商也纷纷涉足智能手机领域,中国的中兴、华为等企业也不甘落后,纷纷推出颇具市场竞争力的千元Android低端智能手机,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推向高潮。本土智能手机企业与国外高端品牌比如苹果、三星相比属于低端品牌,但是本土智能手机企业占据超过85%的市场份额,出货量、销售额也逐年增长,这就引出了一下问题:为什么本土企业低端技术定位会取得如此好的市场绩效?本

31、章根据这个问题来解释本土智能手机企业低端技术定位的原因。第一节 本土智能手机企业低端定位 智能手机自1993年问世至今,已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现今已发展为全球拥有近20亿用户,年出货量近12亿部的巨大产业。我国智能手机企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2006年我国智能手机销量为986.2万部,2014年销量为3.87亿部,年均销量增速为16.89%(图2)。图2 2006-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行业销量数据来源:ZDC 近些年来由于我国智能手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 再加上生产技术的进步 , 生产成本不断降低 , 主流智能手机生产商整体的产品定价开始越来越向中低端市场靠拢(图3)。图3 20

32、06-2014中国智能手机均价情况数据来源:ZDC 目前为止, 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价格扎堆、分层现象突出。三星和苹果等国外品牌的旗舰产品,依靠着优秀的做工,良好的体验,强大的性能和完善的生态系统, 以及远远强于国产品牌的用户知名度,将价格制定在 4000-6000 区间,远超国产智能手机价格水平。国产厂商,如:魅族、小米、一加等,采用互联网+低成本营销模式, 价格普遍制定在 1500-2500 元区间,如: 小米手机、 华为荣耀、 一加手机等等(表1)。 价格区段(元)品牌产品4000-6000苹果、三星Iphone6,6S,三星S62000-3999小米、魅族、华为、一加,oppo小米note

33、,华为荣耀,魅族,一加,oppo R72000以下小米、华为、oppo、魅族小米,红米,魅蓝,华为荣耀畅玩版表1 主要手机品牌定价第二节 低端定位的内在机制-基于纵向差异模型 本土智能手机企业相对于苹果、三星来说相当于跟随者,苹果、三星手机企业代表的是高端,本土智能手机企业代表低端,本土智能手机企业是在技术不对称条件下与苹果、三星展开竞争,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市场绩效,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本土智能手机企业低端定位的内在机制是什么,为此,我们构建基纵向差异模型来进行验证和解释。 一、基础模型构建在分析本土智能手机企业低端定位机制之前,首先我们得要构建基础模型,分析纵向差异结构下后发企业技术定位的逻辑,

34、在此基础上,对基础模型进行拓展来说明本土智能手机企业低端定位的内在机制。(一)模型设定假设一:假设市场上只有两家企业,它们的单位边际成本不同,分别生产低质量产品和高质量质量产品,刻画了质量差异,两个企业产品定价分别为和。假设二:给定价格,消费者都认为高质量产品优于低质量产品,但是不同消费者对质量的评价是不同的,我们用消费者质量偏好参数来表示,我们将消费者人数标准化为1,每个消费者具有单位需求,就是说要么他们购买1单位的低质量商品,要么购买1单位高质量产品,要么不购买,但是他们不会即购买高质量产品又购买低质量产品,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具有如下形式: 由此,我们可以确定市场中存在的三个边界消费者: 由

35、于,而,因此任何的消费者都会购买产品。另外,而,所以最终等价于,也就是说当低质量产品具有更高的性价比时才会有需求。假设三:消费者偏好参数服从上的累计均匀分布函数,具有连续密度函数,则。假设四:市场是不完全覆盖的。对于任何消费者都会购买高质量的产品,任何消费者都会购买低质量的产品,而任何消费者不购买任何质量的产品,根据单位需求假设,高质量产品的需求为,低质量产品的需求为(二) 基础模型:纵向差异模型 纵向寡头结构下,高质量企业和低质量企业之间的博弈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两个企业同时选择自己的质量水平,第二个阶段两个两个企业同时展开价格竞争。我们做这一假定是因为产品质量选择往往是具有长期

36、性,价格竞争则具有短期性,企业需要先进行产品设计与生产,然后在市场运用价格工具进行竞争。我们采用逆向归纳法,首先分析两个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然后分析两个企业的最优质量选择。 根据假设,每个企业生产的边际成本存在差异,故高质量产品企业的利润为: 而低质量产品企业的利润为: 每个企业在给定对手价格不变的前提下选择自己的价格最大化自己的利润,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两个一阶条件: (1) (2)将和的表达式代入到两个一阶条件(1)和(2)则可得均衡价格为: , (3) 上面的结果显示,两个企业的均衡产品价格受到产品质量差异的影响,并且高质量企业的价格高于低质量企业。首先,产品质量差异的增加会提高市场均衡价格

37、,这是因为随着两种产品质量差异的提高,两种产品的替代性越小变,两家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程度将会降低。由于价格是战略互补的,质量差别度的提高促进了市场价格上升。其次,质量差别的扩大提高了高质量企业的市场势力,但低质量企业的相对高价格则是因为价格竞争减弱造成的,这是竞争压力规避的结果。再次,两个企业的均衡产品价格是由质量偏好上限水平决定的,质量偏好区间不影响两个企业的价格决策。由于在市场不完全覆盖的情况下,市场表现出更强的高质量偏好,消费者更愿意为高质量支付高价格,这增强了高质量产品企业制定高价格的能力。进而,两个企业的均衡利润分别为: (4) (5) 在市场不完全覆盖的情况下,每个企业的利润受产品

38、质量差别程度的影响。首先,均衡时两个企业的利润随两个企业质量差距的扩大而增加,两个企业之间的质量差别越大,它们所赚取的利润越高,而两个企业之间的质量差别越接近,价格竞争将越激烈,这会导致企业的利润下降。其次,对于高质量企业来说,其自身产品质量的提高会明显提高自身的利润,因此高质量企业具有很强的激励来提高产品技术水平,保持技术领先优势,拉开与低质量产品的技术差距;对于低质量企业来说,提高产品质量尽管会增加产品需求吸引力,但是价格竞争程度的增强同时降低了利润收益,其提高产品质量对利润的负效应大于正效应,保持与高质量企业的质量差别更有利于自己利润的提高。因此,高质量企业存在明显的“创新激励效应”,低

39、质量企业则存在明显的“创新陷阱效应”。 我们来说明随着各自产品质量提升对其利润的影响。为此分别对(4)式和(5)式求,求一阶导数可得: , (6) , (7)由(6)和(7)可以得到以下两个命题:命题1 ,当时,命题2 ,当时,二、 模型拓展应用现在考虑两个智能手机企业A和B,A代表本土智能手机企业,对应的技术水平为,F代表国外手机企业,对应的技术水平为,在给定外国的技术水平,对应于本土智能手机企业的不同技术水平,本土智能手机企业如何选择自己的产品质量,我们考虑三个阶段的博弈,第一个阶段,F选择其产品质量,选定之后不能改变;在第二阶段,A观察到的情况下选择其产品质量,选定之后不能改变,在第三阶

40、段,两个企业在和给定的情况下制定价格和,同时来实现利润。Case1: 当时。当时,我们假设会选择,由于,因此,外国企业成为生产高质量产品企业,本土企业相对于外国企业来说是低质量企业,故,。我们可以分两种情况来考虑:(1) 。此时,如果A选择,则,根据命题二可以知道,因此A一定会生产低端质量的产品。(2) 。此时,如果A选择,则,根据命题一可以知道,此时A绝不会选择,因为这这个区间内,A随着其质量水平的提高利润是下降的,所以,此时本土智能手机企业必然选择。以上两种情况下都有,而,故F必然选择。Case2:当此时,在市场中哪个企业生产高质量产品依赖于的大小,同样的,我们依然先假定F作为先动者会选择

41、。(1) 如果A选择,则外国智能手机企业成为高质量企业,本土智能手机企业成为低质量企业,在这种情况下,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最终本土智能手机企业会选择的技术水平,此时本土智能手机企业获得的利润为: (8)(2) 如果本土智能手机企业选择,此时本土智能手机企业成为高质量企业,国外企业成为低质量企业,因此本土智能手机去企业必然会选择最高质量水平,进而由(5)式可知其利润为: (9)对比(8)和(9)可以知道,当和非常接近时,而,此时,可是当时,。因为是的连续函数,因此存在唯一的实根,使得成立。并且在时,在时,。如果,此时本土智能手机企业选择低质量水平比高质量水获得的利润较多,此时,本土智能手机企业

42、会选择的质量水平,而对于外国智能手机企业来说最好的质量水平就是。如果,此时本土智能手机企业会选择其所能达到的最高的技术水平,外国企业相比来说就是低质量企业,F在第一阶段就选择低质量产品提供者的身份选择其产品质量。三、 模型结果分析将本土智能手机企业和外国智能手机企业的利润,价格以及技术选择做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当本土智能手机企业的技术水平低于国外智能手机企业时,本土智能手机企业选择低质量产品提供者的身份对于本土手机企业是有利的,如果本土智能手机企业产品技术水平太接近国外高技术水平时,则价格竞争加剧会降低其利润;同样,如果本土智能手机企业的产品技术水平与国外高技术水平差距太大,则其性价

43、比优势将变小,其利润将下降。因此,本土智能手机企业的与国外智能手机企业之间的技术选择差别,既不是遵循最大差别化原则,也不是遵循最小差别化原则,而是遵循适当比例差别化原则,此时本土智能手机企业会选择的技术水平,此时本土智能手机企业获得的利润是最大的。2. 对于智能手机高质量企业来说,利润随着质量水平的提升是增加的,也就是,相对于低质量智能手机企业来说更有其提升技术水平的激励。3. 对于智能手机企业低质量企业来说,利润随着质量水平的提升会出现先增后减的情况,根据可知,随着其质量水平的提升利润示逐渐增大的,但是达到其最高点时,再提升其质量水平,利润是下降,并且当和高质量企业的质量水平相近时,其利润减

44、少到零,此后,再提升其质量水平,本土智能手机企业就会成为该行业的高质量企业,利润情况与上述情况相似。因此低质量企业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会出现“创新收益陷阱”的问题。第三节 克服创新收益陷阱的策略模式 根据第二节的分析我们来解释后发企业面临的创新收益陷阱问题,根据之前的假设,考虑两个智能手机企业A和B,A代表本土智能手机企业,B代表国外高端手机企业,给定B生产质量的产品,根据命题一和命题二,图4描述了本土企业A的利润随其产品质量的变化,当时,根据(4)可知,此时本土企业A的利润为,其在 时达到最大值。当,此时本土企业成为高端企业,根据(5)式,此时本土企业A的利润为,它随而单调增加,从而存在唯一一个

45、,使得。 图4形象的展示了纵向差异竞争下后发企业的“创新陷阱”:给定,尽管本土企业的利润期初随着其产品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接着利润反而随着产质量的增加而下降。这是因为虽然质量水平不断提升但是两种产品的差异性却越来越低,进而加剧了他们之间的价格竞争,激烈的价格竞争使得他们的利润变的越来越小,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知道有一个企业变化这个行业的技术领导者,另外一个变成跟随者,最后又回到更大的差异化,也就是说,本土企业在一直提升技术水平的过程中,渐渐地从行业的跟随者变成领导者。 以中兴、华为、联想、酷派、小米等为代表的中国手机企业致力于研发价格较低的中低端手机,靠高的性价比优势参与市场竞争。,在其进入市场的早期阶段,与国外高端企业保持适当的技术差距,不仅赢得了市场空间,也促进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在其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不断缩小与苹果、三星的质量差距,但是随着近几年的发展,以华为、小米等企业为首的本土智能手机企业市场份额和利润却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