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0 ,大小:4.70MB ,
资源ID:3005042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30050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基于理论的视角谈中学外国文学作品教学——孔朝晖访谈录.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基于理论的视角谈中学外国文学作品教学——孔朝晖访谈录.pdf

1、004/2024/02/语文教学与研究/名家访谈基于理论的视角谈中学外国文学作品教学孔朝晖访谈录孔朝晖张硕孔朝晖,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曾执教于陕西师范大学,现为云南大学教授。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理事,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俄罗斯文学与思想,中俄文学比较等。在pe Mb a b H e Bo c o a(远东问题)俄罗斯文艺等中俄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学术专著多部,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多项。摘要:“比较文学”是中国教师讲解西方文学的首要视域。其中,研究一个文学母题或主题(比如“父与子”“寻找”“漂流”“失乐园”等

2、)起源和发展的“主题学”;研究某一类形象、某一个故事原型在从母国向他国传播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和恒定结构等问题的“流传学”;研究某一部外国文学经典翻译到中国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否经过改编删节,译本的语言与时代有着怎样的关系等问题的“译介学”等等具体方法都非常适合我们的一线教师学习,并在教学中开拓高中生的语文学习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关键词:理论视角;外国文学作品;语文教学;比较阅读张硕(上海市七宝中学教师):孔老师,您好!非常荣幸能够邀请到您参与本次访谈!犹记得当年您给我们上西方文学专业课时的风采,不仅专注于文本解读,而且分析视角独特新颖,课堂研讨氛围也很浓,让我们收获很大!多年后,我与当年

3、的很多同学都成为了中学一线教师,在教授学生西方文学作品时仍然能够想到您当年的教海。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 0 1 7 年版2 0 2 0 年修订)中学习任务群1 1 为“外国作家作品研习”,包括附录2 的建议课外读物中也列举了很多外国作家作品,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哈姆莱特装在套子里的人变形记大卫科波菲尔复活老人与海百年孤独等篇目。但是很多学生反映读不懂,也不愿意读,这就给中学语文一线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挑战,包括我自己当年作为学生时,也觉得很多外国作家的作品又长又难懂,而您多年致力于西方文学的研究,尤其作为俄国文学研究的专家,成果颇丰,能不能谈谈是如何保持这份热情,走上学术研究道路的?孔朝晖:

4、张老师好!很高兴我们以师生加同行的关系进行这场谈话。其实我始终认为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也罢、大学的文学课也罢,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爱上文学,激发他/名家访谈/语文教学与研究/2 0 2 4/0 2/0 0 5们读文学的热情,以及面对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学语言特点的包容心与好奇心。只有拥有了对文学真正的爱,才能克服文化和语言障碍,去自愿探求世界文学的魅力。我从小受父亲影响,很喜欢读文学作品。但我的文学启蒙也不是外国文学,而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国现当代小说选读、三言二拍、志怪奇谈等等,拿到哪一本就读。读不下去就放下,不硬逼着自已读完。过几年,学习经验与人生经验都变了,有的书就又能读下去。正

5、是这种自由的阅读心态,才让我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能从文学中汲取自己想要的营养和情感。这样到了高中阶段,我开始阅读外国文学作品。但也不是从所谓的“课标”指定的阅读计划开始的。我的第一本外国文学作品是父亲推荐给我的基督山伯爵。一打开就欲罢不能,印象中是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完的,以后又重读了很多遍。我还记得当时我也不喜欢读雨果的悲惨世界,那就不读呗。正是基于这种从小培养起来的阅读习惯和自由心态,我的语文成绩一直很好,对外国语言也很敏感,最后走上了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道路。归根结底,热爱是我们克服阅读障碍的第一要义。那么,遇到教材指定必须讲授的文学篇目,而学生的兴趣不高时,怎么办呢?我的经验是结合作品的时

6、代与作家的创作特点和人生境遇等,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人手。比如契夫的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如果一上来就是千篇一律的“作者简介”“分析文本”“主题思想”,学生可能会觉得这只是一篇需要背诵知识点的鸡汤文而已。现在的学生信息面很广,多媒体的阅读经验实际上也是丰富的。他们会本能地反感一成不变的思想。而如果我们从中俄文学关系人手,先引导学生联想我们周围的僵化思想与官僚作风,然后引人鲁迅先生在祝中俄文字之交中对中俄文学关系的经典评论,再将俄国漫长的寒冷天气与俄式套鞋、风衣、雨伞联系在一起,然后引人契诃夫自已的小市民出身和童年的成长环境,最后讲讲1 9 世纪末俄罗斯帝国专制君主的高压统治和市民的奴性。在营造

7、了这样的语境之后,那位“装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就具有了多层次的立体形象。他的僵化和保守,他的儒弱,以及周围人群的“吃瓜心态”和“平庸之恶”,就有了学生愿意理解并且能迅速联系现实的丰富关系。张硕:非常认同您的观点,热爱是我们克服阅读障碍的第一要义。以装在套子里的人为例,您很好地阐释了如何激发学生阅读热情,在传统教学方法上创新教学思路,并以跨学科的视野帮助学生打开文学之门,这也正是“双新”(新课程、新教材)课改所强调以教学变革为核心。关于克服阅读障碍这一方面,还想继续向您请教,当下很多中学生阅读兴趣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读不懂,但是作为高中阅读书目,又得想办法让学生理解,您认为一线教师可以在这方面做

8、哪些尝试?孔朝晖:你说的这个“读不懂”,从我的教学经验来看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对文学语言的陌生。这种陌生可能来自于学生的文言文、古代白话和五四时期半文半白的文学语言基本功不够,这就需要教师对文章疑难词汇的讲解;也可能来自于学生对现当代文学的写作方法了解不足,比如从1 9 世纪末开始直到2 0 世纪中叶的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对于文学写作的理念006/2024/02/语文教学与研究/名家访谈和方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 0 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饱含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西方人的宗教信仰与心灵世界造成的巨大创伤,又受到了1 9 世纪末非理性哲学思潮的影响,创作思路从“社会批判”走向“精神分

9、析”,语言也随之“内倾化”,与日常生活语言有了较大的差异。如你前面提到的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就要从这两个角度出发去进行课程导人,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这部仅仅描写了渔夫与大马林鱼的漫长搏斗和梦境的缺少精彩情节的短篇小说,何以成为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代表作品。卡夫卡的变形记更要求中学一线语文教师首先对“表现主义”和“存在主义”这两种西方现代文学哲学思潮和相应的写作方法较为熟悉,才能更好地从主人公的“变形”出发,去引导学生理解资本主义对人的“异化”,以及小说对“异化”的文学处理。如果能在讲解此类外国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将同类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进行比较,比如鲁迅的故事新编等,学生一定会理解得更加透彻。学生

10、“读不懂”的第二个原因,还是因为对作品文化历史语境的陌生。比如哈姆莱特,如果仅就哈姆莱特的复仇“延宕”进行人物性格的分析,那哈姆莱特与其他古今中外的类似命运的主人公就区别不大了,自然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也不可能真正理解“生存还是毁灭”这段著名独白的意义。教师必须要先从文艺复兴人手,甚至可以从达芬奇的画作入手,先讲讲文艺复兴是什么,“人文主义”精神如何从意大利、法国传到英国后,引起了莎士比亚的推崇和警惕,作家又如何将自已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和思辨放在了哈姆莱特的身上?他之所以迟迟不肯动手复仇,是因为父王被杀、母后改嫁、恋人的现实让他对曾视为“宇宙的灵长、万物的精华”的人彻底失望了,那么如果杀

11、死叔叔并不能使他重拾对人性的信心,这样的复仇有何意义呢?对彼岸世界的疑惑也是他延岩的另一个原因,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剧中的一个细节:哈姆莱特正要手刃叔叔的时候,发现他在祷告。按照基督教的说法,一个正在祷告的人死去是会进天堂的,这显然不是哈姆莱特想要的结果。综合这些复杂的原因,他才会有了“生存还是毁灭,就是这个问题(To be or not to be,th a ts th equestion)这样的追问。学生“读不懂”外国文学作品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在于语言障碍。中学语文课本里选择的外国文学译文应该是公认的最佳版本,但依然存在语言和文化的隔阅。比如前面举的哈姆莱特的名句“生存还是毁灭”一句,这

12、是我国早期翻译家朱生豪的译文,而直译过来则是“做,还是不做?”可以看出,朱生豪译本是依据译者本人对作品和人物的理解做出的翻译,但当代学界对此还是有争议。或许“做,还是不做”这种译法的含义会包含作者本想包含的更多指涉。这就需要语文教师结合整个文本与英文原文进行讲解。再比如外国人的姓名与中国人姓名排序习惯不一样,作品中对同一个人物的叫法会有“小名”昵称、直接称“姓”等等。这肯定会对中国读者造成一定的困扰,如果再加上作者某些刻意的匠心,那就更需要教师的提前讲解。在高中语文选择的外国文学作品中,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百年孤独。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为了强调哥伦比亚的民族精神在优、劣两方面的传承性,将小说核心家

13、族“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特意分成两类,每一类的每一代都叫相同的名字。绝大部分读者都会被叫着相同名名家访谈/语文教学与研究/2 0 2 4/0 2/0 0 7字的不同人物和错综复杂的关系搞得晕头转向。对高中生来说,就会更加“读不懂”。我的教学经验是,首先制作一张布恩迪亚家族结构总表,实际上也是一张思维导图,直观地呈现出名字相同的人物有着何种相似的性格和命运,他们与另一类人又有怎样的区别和关系。这种思维导图对于帮助学生了解作品整体结构、主题思想,甚至为什么叫做“百年孤独非常有效。学生“读不懂”的第四个原因大概还是对文学本身的兴趣不大以及文学阅读经验的不足。不论是上述哪一个原因,我认为教师要有一种文

14、学“使命感”,首先自己要有足够的文学激情,并在课堂上感染学生;然后要不断充实自已的文学知识体系,形成古今中外文学史的知识和思想网络,这样才能在讲授各类文学文本时纵横掉阖。我个人非常看重教学过程中这种纵横摔阖的能力。只有你自已不贫乏、不干瘾、不僵化,并与时俱进,你的学生才能从不同的文学作品中读出不一样的味道,才能真正“懂得”不同作品的独特魅力和经典文学作品的共同之美,以及学习它们的现实意义。张硕:您说的这几点原因也确实是目前我在教授学生阅读西方文学作品时遇到的难题。一方面学生时间紧,任务重,面临升学压力,一方面教师需要结合课程标准来完成教学目标,总想给学生多讲一点,这就造成了课堂教学中的矛盾。从

15、我自身教学经验来说,西方很多文学作品都是长篇,涉及的内容丰富,有时不容易把握教学重点,一节课40分钟,总感觉课时不够。针对长文本教学,想听听您有什么建议。孔朝晖:其实篇幅长的文学文本的全面阅读和讲授,不仅在中学课堂上无法完成,就是在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堂上也很难做到。但大学生的课余时间相对充足,可以给他们留更多的课外阅读和思考的部分。高中生课业繁重,各个学科都有大量的作业,所以需要语文教师首先熟稔所讲文本的核心思想、主题以及重点篇章,并注意搜集相关的影视作品。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文本的主题和结构进行精讲,再带领学生细读重点篇章,引导学生在重点篇章中领会作品的语言和结构等特色。然后以

16、整部作品为基础,整理出几个由浅至深的思考题,再提供相关视频,请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思考题,再由教师以适当的方式(小组讨论、课堂展示、教师点评)进行全面解答。我们高校文学专业课教师在编纂文学史或文学导读类课程的时候,也主要采用上述方法。以长篇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为例,这是英国作家狄更斯创作中期的作品,技法纯熟,思想深刻,既继承了作家创作前期的典型要素:对维多利亚时代繁荣表面下社会矛盾的批判、以儿童视角观察人性和社会、下层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浪漫化的现实主义叙事。结合这些要素,我们的教师可以在讲具体课文之前首先给学生介绍维多利亚时代的特征、儿童文学的特点、西方文学从文艺复兴时期的

17、人文主义精神到1 9 世纪的人道主义精神的道德变化等等,并可以将具体文本与前期代表作雾都孤儿和远大前程结合起来,进行举例说明。紧接着就要提到大卫科波菲尔独特的文学史意义:它是英国“成长小说”的经典,也是1 9 世纪成长小说(Bildungsroman)的代表作之一。大卫科波菲尔作为典型的“成长着的人”,其性格、心理及世界观在成长亦即小说的情节发展过程中有明显的变008/2024/02/语文教学与研究/名家访谈化;通过其家庭教育、社会经历、婚姻生活等等,他实现了“自我教育”一一这是成长小说的核心概念一一主人公在与社会的交往过程中追求独特的自我和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通过对“成长小说”类型的讲解,可

18、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自传体”“半自传体”小说的社会意义和文体意义;也能更好地与高中生的自我意识生发、受挫、醒悟等成长的现实意义结合起来。上述提纲挚领式的讲授花不了多长时间,但对于学生深刻理解文本非常重要。接下来可以布置学生去看大卫科波菲尔以及其他狄更斯作品改编的影视剧,结合作品部分细读和思考题解答,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你前面提到的高中语文课本中涉及到的外国文学作品,都已经有了很多版本的影视改编作品,大部分也翻译过来了。国内的哔哩哔哩等网站或各类文学公众号上也可以找到很多精剪过的视频以及原声音频。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型学习方式和途径,才能高效利用课堂和课余时间。张硕:确实如此,

19、现在想要学生关注西方经典文学作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只靠传统的授课方式效果有限,还需要教师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从“要我读”转变为“我要读”,但是这一转变需要教师的智慧,当年我就是听了您的课,对西方文学作品有了重新的认识,在您的影响下,读了很多经典著作。您是如何发现那些经典作品中“好玩”的、有新意的或是有意义的内容,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吗?孔朝晖:在文学研究中有一个术语,叫“文本细读(closereading)”。不同于传统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讲解文本的疑难字词、中心思想与段落大意等,而是通过文本中的某个细节去体会作者的匠心和细节对于整个作品的点晴意义。这更需要教师首先十分熟悉作

20、品的整体和细节,既有自己独特的阅读心得,又有对作品相关研究史的掌握。比如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这部作品代表了1 9 世纪俄国乃至全世界长篇小说的最高成就,也常年稳居各个国家评选出的“十大”或“百部”顶级文学名著之列。中国读者对这部作品也很熟悉,但越是看上去熟悉的作品,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越容易流于俗套,而现代的学生对于传统长篇小说又很难静下心去品读,又不熟悉俄国文化,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而我在一次重读安娜卡列尼娜的过程中,第1 部第2 9 章的一个细节突然吸引了我:“她那双灵巧的小手把那只红色小提包打开又锁上”这个以前从未留意过的红色小提包如此陌生又眼熟,我马上翻阅全书,果然在小说第7 部第

21、3 1 章,又找到了它:“第一节车厢已经开到她面前,她想要倒在这节车厢的正中央,但是她从手臂上取下那只红色小提包时耽搁了一下,已经来不及了;那个中心点她错过了。还得等下一节车厢。一种恰似从前游泳时准备下水的感觉支配着她,她画了个十字。这种画十字的象征性的习惯动作在她心头唤起了一连串少女时和孩子时的回忆,于是突然,遮盖住她一切的那片黑暗被冲破了,生命,连同它往昔一切光辉灿烂的欢乐,刹那间呈现在她的眼前”这个意外惊喜促使我重新审视第1 部第29章。于是我发现,安娜在这趟火车上完整地经历了爱情的觉醒和内心的挣扎。在将手里的红色小提包打开又锁上的过程中,她其名家访谈/语文教学与研究/2 0 2 4/0

22、 2/0 0 9实一直在思考是否要直面与沃伦斯基的感情,将会有怎样的后果:“她感到,她的神经,好像一根弦,在一些拧牢的小柱子上愈绷愈紧。她感到,她的眼晴睁得愈来愈大,手指和脚趾都在痊李地蠕动,身体内有个什么东西在压迫着她的呼吸,而在这晃动着的昏暗之中,一切的形象、一切的声音都变得特别的鲜亮,令她惊异。她不停地一阵阵在怀疑,火车是在向前开呢,还是在后退,还是根本就没有动。”昏暗的车厢里一切变得令人惊异的清晰,像是生活的迷雾突然散开。安娜对火车的怀疑像是对自已的质问:是打算向前走,还是向后退,或是维持一种暖味的现状?“然而接着一切又都含混不清了这个穿长腰身外套的农民去墙上啃着什么东西了,那位老太太

23、把腿伸得有整个车厢长,弄得到处乌云密布;接着有个东西怕人地轧轧响起来、敲打起来,好像把什么人碾得粉碎;接着一片红色的火光耀得她睁不开眼,接着一切都被一堵墙给挡住了。安娜觉得,她在往下沉。”这不就是安娜命运的预言图景吗?红色的火光像是她最终卧轨瞬间喷出的鲜血,伸长了腿的老太太就是充满谣言的保守的上流社会,敲打铁皮的人是死神,她的生活最终被堵死。于是她沉人了铁轨和地狱。而那只红色小提包,绝不是巧合。一个爱美的贵族女性,几年来都拎着同一个包?不,那是一颗滚烫的心脏啊!它曾在主人觉醒的初期被反复地敞开与闭合,最终还是在犹豫后被放弃了:“然而她两眼紧紧町住滚滚而来的第二节车厢的车轮。恰好在前后车轮的正中

24、央对准她的那一瞬间,她把红色的提包一扔,头往两肩里一缩,两手着地扑进车厢底下,又一个轻微的动作,仿佛想要马上站起来似的,她双膝跪倒下去。”可见,这个极少被读者注意到的手提包实际上是个极具象征意义的符号。它微小却醒目,它出现在女主人公几次最关键的命运节点上,它最终被扔掉,成为安娜悲剧发生前最后一个物质元素。当我从这个细节开始给学生讲授安娜卡列尼娜的时候,每个学生都很激动,都想马上翻开书去亲自寻找原文本。而当我提及这样极具匠心的细节在托尔斯泰的三大长篇中还有很多时,就全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等他们真的找到了其他类似功能的细节时,恐怕整部书都被读完了。甚至有不少学生毕业后还会发消息给我,说是这种文本

25、细读的方法让他们在日后的文学阅读中受益匪浅。这个教学案例告诉我,教师不但要用自已对文学的热爱与恒久的好奇心去感染学生,更要有好的方法带领学生从细处进入作品,让学生首先能对作品的某个特点“一见钟情”,才能有更大的动力去主动与作品深入相处,从“要我读”变成“我要读”。张硕:这个教学案例确实非常精彩!给我带来很多启发。其实在中学领域,有很多名家提倡“文本细读”,如孙绍振、倪文尖、王崧舟等,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王林提出“教学解读”,企图建立起以学生为核心、以教学为目的的文本解读模式。这些解读理论的运用也可以帮助一线语文教师更理性地进行教研。您认为在教授西方文学作品时,除了“文本解读”,还有哪

26、些理论值得借鉴使用,帮助一线语文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可以介绍一下吗?010/2024/02/语文教学与研究/名家访谈孔朝晖:文学理论和方法很多,但未必都适合高中学生。除了“文本细读”,我再推荐一个重要的方法论或者说视域。我认为,中国人学习西方文学,最关键的是培养一种“比较”的视野和思维能力。很多人会问:中国古典文学已经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中国现当代文学也有了世界级的影响力和成就,为什么我们还需要学习西方文学?我的回答是:因为我们永远需要一面镜子来观照自我。没有镜子,你永远不能认识自己的面貌,既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也看不到自已的缺点。那你就既无法确立真正的文化自信,也无法继续进步。西方文学从近处说,

27、曾是中国五四时期的“导师”,为我们提供启蒙思想和革命精神,教我们很多新的写作方法,开拓了几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学视野,给中国人带来了现代性观念;从远处说,它就是我们认识自我的“镜子”:跟古希腊文学相比较,我们发现中国上古文学长于抒情和政论,缺少民族史诗和叙事诗。跟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相比,我们看到了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时期中国文学的灿烂辉煌和在世界文明史上的显著优越性;但在西方世界经历了文艺复兴、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之后,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加持之下,文学艺术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和全球化的传播性与影响。而彼时的中国随着思想的保守和国力的衰退,文学发展也陷入停滞,以至于晚清以来我们要从西方引进新的文艺思

28、潮和大量的文学作品来激发中国现代文学的动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高追求,“讲好中国自己的故事”是文学事业的中心任务。但如何才能讲好我们自已的故事?跟同类作品比,才知道怎样讲是讲得好,这是技巧问题;跟外国文学比,才知道哪些人、哪些事是我们特有的,或者我们更典型,这是人物和主题问题。因此我认为,“比较文学”是中国教师讲解西方文学的首要视域。其中,研究一个文学母题或主题(比如“父与子”“寻找”“漂流”“失乐园”等)起源和发展的“主题学”;研究某一类形象、某一个故事原型在从母国向他国传播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和恒定结构等问题的“流传学”;研究某一部外国文学经典翻译到中国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9、,是否经过改编删节,译本的语言与时代有着怎样的关系等问题的“译介学”等等具体方法都非常适合我们的一线教师学习,并在教学中开拓高中生的语文学习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张硕:您所说的培养“比较”的视野和思维能力这点我非常认同,也深有体会。以前我们更多的是单篇教学,现在有大单元教学、整本书教学、群文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其中都蕴含“比较”的思想,不仅可以同题材文本比较,更可以跨时空比较,充分展现西方文学的作用和魅力。在您教授过的众多文学作品当中,有没有具体运用“比较”思维的案例?可以供一线教师学习参考。孔朝晖:前面我提到,“流传学”“译介学”和“主题学”是比较文学理论中最适合高中阶段的外国文学教学的

30、三种理论视域和方法论。事实上,我在高校外国文学教学实践中,最常用的比较文学理论也是这三种。这里我分“流传学”与“主题学”两个板块举例(我认为“译介学”仍属于“流传学”的分支:一、“流传学(Doxologie)”。这是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最基本方法之一,“以给予影响的放送者为起点,来探究一国文学或流派,或源流,或作家、文本在他国的命运与成就,/名家访谈/语文教学与研究/2 0 2 4/0 2/0 1 1或遭遇之影响以及接受的历史境况之研究。叫流传学最有意义的价值在于可以通过对某一文学现象,或作家作品、文学题材等分别在本国和他国的影响与接受的情况及其在不同时代中的变化,加深读者对文学史和总体文学的宏

31、观把握,解释本国文学无法解释的现象,更好地认识各国文学的个性特征与品质,理解世界文学的相互交流与借鉴的意义。通过对文学“流传”的影响研究,还可以看到本民族文学在借鉴过程中的突变,看到外来文学如何刺激和促进本国文学的创新思维和文化块择。在流传学研究的诸种模式中,最值得中国学生学习的是外国作家或文学与中国的关系。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在面临国家现代转型与革命的关键时刻,不但译介了很多外国现代文学作品,并对国家间文学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如周作人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的文学上的俄国与中国,鲁迅先生的祝中俄文字之交中国小说史略等。当代学者在中法文学关系、中美文学关系、西方文艺思潮与中国当代文学关系等方面的研

32、究成果更是层出不穷。具体到文学文本的教学,我们可以举莎士比亚戏剧为例。莎士比亚戏剧本身就是英国在文艺复兴时期对古希腊戏剧从主题到结构的模仿与创新。一方面,莎剧借鉴了古希腊戏剧的五幕结构和家族复仇的题材,另一方面又突破了古典悲喜剧在结局、语言的高雅和俚俗等的严格区分,引发了学术界的争议,又使古典戏剧焕发了新的生机。此外,莎剧还将古典戏剧中的家族复仇和爱情、嫉妒等传统母题从古希腊“神谕”“命运”等价值观中解放出来,将其上升到人性与自我意识的解放等人文主义层面,凸显了文艺复兴的精神特质。而莎士比亚戏剧在向全世界传播的过程中,又在不同国家和不同的道德观中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

33、特”的说法,就包含了这一特点。基督教世界的读者看重哈姆莱特作为受过人文主义教育的人,仍然无法脱离“此岸”与“彼岸”“天堂”与“地狱”的基督教思维边界;中国早期读者则被哈姆莱特跌宕起伏的复仇过程所吸引。据考证,1 9 0 3 年上海达文社出版了短篇小说译文集海外奇谭,将英国散文家兰姆姐弟改写的莎士比亚故事集以中国话本的方式翻译了其中1 0 篇。值得注意的是译者将哈姆莱特译为报大仇韩利德杀叔,这就从标题上决定了译者本人对这部戏剧的情节化理解和对中国读者的阅读期待。顺便指出,这个例子也证明了哈姆莱特的中国流传的研究,很大部分包括了对其的“译介学(TranslationStadies)”考察。“译介学

34、”是比较文学视野下的翻译研究,既可归属于比较文学中的“媒介学”范畴,也可归属于“流传学”范畴。研究一国文学在不同语种甚至不同语系的国家的流传,首先要研究其被译介的历史与变化。这一方面例子很多,也好理解,篇幅所限不再赘述。到当代,哈姆莱特的主题还不断地在电影电视中被衍化,如美国动画电影狮子王和中国电影夜宴。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师如果在讲授哈姆莱特的过程中能够将这部戏剧对古希腊戏剧的继承与创新、对文艺复兴精神的深化以及在中国的译介传播和主题流变、影视改编都涉及到的话,不但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很好地拓展学生的世界文学视野与文学批评思维。二、“主题学(Thematology)”,起源于民俗学研究

35、,既可作为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基础研究范式,又是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重要方012/2024/02/语文教学与研究/名家访谈/法,“力图打破时空界限,综合各民族文化,研究同一题材、母题、主题在国际文学间的流传和演变及其成因,以及它们在不同作家笔下所获得的不同处理,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不同作家的不同风格和成就,不同民族文学的各自特点,以及民族文学之间的交往和影响。”2 主题学研究有三个基本范畴。一是题材研究。题材是经过理性建构,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情节的素材。早期的主题学研究重点就是相同题材的流传和演变,如远古神话、民间传说及其中的主人公等。在中国,“哪吒”“孟姜女”等作为神话和民间故事的典型人物在各

36、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流传;在西方,希腊神话和英雄传说中的“宙斯多情”“丘比特之箭”“夺取金羊毛”等题材也不断繁衍变化;德国民间传说中的炼金术士“浮士德”在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家马洛的笔下变成了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又在1 8 世纪启蒙运动时期成为歌德的经典诗剧浮士德中屡败屡战、不断追求进步的新兴资产阶级的象征;英国贵族唐璜”也是1 8-1 9 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形象,从民间传说中的“浪荡子”变成大诗人拜伦诗剧唐璜里敢于对抗上流社会落腐败、保守僵化的自由英雄,而深受拜伦影响的俄国诗人普希金也创作了以唐璜为主人公的小悲剧石客通过相同题材在不同国家产生或变异的比较研究,可以更深刻地洞察世界文学共有的诗

37、性以及各国文学不同的民族性。主题学的第二个基本范畴是母题研究。这不仅是主题学研究中最具特色的范畴,也能够很好地提升高中生对于文学作品中“母题”和“主题”的区分理解和写作实践运用能力。首先,从一篇具体的文学作品来看,“母题”是较小的单位,“主题”是较大的单位。比如复仇的主题,会有可能由“背叛”“弑父”“毒药”“追凶”“密室”“放逐”“杆悔”“和解”等母题组合而成。第二,“母题”一般具有客观性,不提出任何问题;“主题”则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并上升到人性、社会、道德等问题的高度。所以同一母题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文学作品中会因价值观或信仰的变化而在不同的主题中重新组合,并承担不同的意义。主题有些类似于

38、中小学语文篇章教学中的“中心思想”。比如同为“复仇主题”,古希腊悲剧阿伽门农通过希腊英雄、奴隶主阿伽门农从特洛伊战争中凯旋返乡,但被妻子杀死的故事,回顾了整个阿特柔斯家族在王位之争中表现出的骄傲自大、情欲泛滥、渎神等罪恶,被触怒的奥林匹斯众神对阿特柔斯家族施以世代咒。这一家族的每一个后代都要承担为上一辈复仇和被下一代复仇的命定结局。很显然希腊悲剧阿伽门农的复仇主题意在强调人类由于家族“原罪”而遭遇的不可抵抗的“命运”。而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则重在表现文艺复兴后期作者对人性、人文主义精神以及人与神关系的重新思考。所以除了传统的复仇母题外,还增加了“延岩”“疯狂”“误杀”“宽恕”等母题。再比如“复活

39、主题”,在民间传统思维与故事中,这一主题通常包括“死亡”“神药”“修炼”“重生”等母题,并且这些母题都指向人的肉体变化,共同构成神话或童话思维中通过神迹实现长生不老或死而复生的理想。但托尔斯泰在长篇小说复活中,描写了贵族聂赫留朵夫公爵通过陪审妓女玛丝洛娃杀人案,回忆起了自己已曾有的真挚爱情和纯洁青春,对眼下堕落腐化的人生感到噢悔,/名家访谈/语文教学与研究/2 0 2 4/0 2/0 1 3最终决定放弃全部家产和社会地位,陪着玛丝洛娃远赴西伯利亚流放的故事。作家试图通过对“杆悔贵族”的塑造,为1 9 世纪后半期沙皇俄国的社会变革提供一种道德自我觉醒和回归基督教信仰的思想路径。“复活主题”从“肉

40、体复活”转向“精神复活”,是西方文学在1 8 世纪启蒙运动之后出现的典型变化,而托尔斯泰的复活,既包含了西方现代文学中普遍具有的启蒙精神,又包含了俄国传统的东正教信仰。所以,托尔斯泰笔下的复活主题不但将前述的民间故事复活主题所具有的传统母题元素从肉体升华为精神一一精神死亡、顿悟、人性复苏等,而且增加了“城市”“田园”“流放”“革命者”“妓女”等新的环境母题与人物母题。还有前面提到过的“成长主题”。应该说,从古希腊英雄传说中就已经出现了这一主题,比如奥德修斯参与特洛伊战争,二十年后回到家乡,儿子已经长大成人,学会保护母亲和家产,成为新的英雄。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流浪汉小说”着重于通过流浪汉的漫游

41、,为读者提供惊险刺激的冒险情节和广阔的世界图景。“成长主题”始终包含着“天真”“离家”“漫游”“历险”“受骗”“顿悟”“长大成人”等基本母题,但作者和读者关注的焦点都在于个人的经历。到了启蒙运动时期,以歌德的浮士德为代表的成长主题作品开始将视线转向整个国家、民族的现代化进程,主人公个人的成长过程与时代紧密结合在一起,个人的失败与胜利也与社会语境密切相关。所以从启蒙文学开始,“成长主题”突出了“魔鬼(坏的引路人)”“天使或圣母(好的引路人)”“纯真少女”等人物母题的重要性,并增加了“科学家”“资产者”“律师”“司法制度”等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出现的新母题。我们高中语文课本里的大卫科波菲尔就完全可以从

42、“成长主题”在1 9 世纪,在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革命最成功的的英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开始导读。当然,一部文学作品的题材、母题、主题是有机组合在一起的,不能截然分割,但教师在讲解文本的过程中,通过主题学研究的这种分解,可以更有效地既显示出作品中蕴含的某种文学基因、民族记忆和技巧传承,又挖掘出作品独特的艺术与学术价值。张硕:您所说的这几种理论视域和方法论确实能够为一线语文教师提供更多的比较思维。传统观念会认为,语文学科只跟中国文学有关系,熟不知通过比较的方式来学习西方文学作家作品,对语文的理解才更全面、深刻。您的很多学生也都成为了教师,在教授西方文学作家作品方面,您对他们有什么期待或是寄语吗?孔朝晖:包括你在内,我的很多学生都成为了教师,也都是很优秀的中学和大学青年教师。我希望我所有的学生都和我一样,真诚地热爱文学、热爱教育事业,将文学阅读、科研的最新思考与成果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去,用自己不变的文学热情去感染学生,用与时俱进的治学态度去教书和育人。张硕:非常感谢孔老师的淳淳教海!也特别欣慰能够在读书时遇到像您这样的老师,希望我们作为一线中学语文教师可以不负众望,让学生也能够发现西方文学的魅力!注释:12曹顺庆.比较文学论 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 0 0 2:8 4,2 6 2.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