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八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一)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
2、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经典国学再现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3、。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我是小助手1.喜:高兴。2.怒:生气。3.哀:悲伤。4.惧:害怕。5.爱:喜爱。6.恶:讨厌,厌恶。7.欲:欲念,欲望。8.色:颜色。9.目:眼睛。10.识:分辨。我是小翻译高兴、生气、悲伤、害怕、喜爱、讨厌、欲望是人们一出生就具有的七种情感。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考考你的智慧1.选择。(1)“赤”指的是哪种颜色?( )A.绿
4、色 B.红色 C.蓝色(2)文中没有提到哪种颜色?( )A.绿色 B.红色 C.白色2.请你在文中找出“怒”的反义词,用直线画出来。3.你知道太阳有几种颜色吗?写一写。弘扬传统文化 范仲淹受人之托做人不应该有贪念,不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宋代诗人范仲淹年轻时贫穷潦倒,寄居在睢阳一户姓朱的人家里,经常和一个术士来往。一天那个术士病危,便请人叫来范仲淹,告诉他:“我擅长把水银炼成白金,我的儿子年纪小,不值得把这个秘方托付给他,现在我把它交给你。”于是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怀中,范仲淹刚想推辞,那个术士已经没气了。过了十几年,范仲淹当上了谏官,而那个术士的儿子长大了,范仲淹派人把他叫
5、来说:“你的父亲有神奇的术法,当年他过世时,因为你年纪小,所以就托我先保管秘方,如今你已经长大了,应当把这个东西还给你。”于是就拿出那个秘方还有白金一起交给术士之子,标识就和当初一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没有贪念的人是多么让人尊敬, 我们应该让自己的心保持纯洁,没有贪念。(二)经典国学再现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我是小助手1.甘:甜。2.辛:辣。3.膻:羊膻味。4.臭:气味。5.嗅:闻到。我是小翻译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是能用嘴巴分辨出来的。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这五种气味,是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出的气味。考考你的智慧1.猜字谜。口 含 令今有口。( )2.下面哪种物品是酸的?( )A.醋 B.酱油 C.冰糖3.你喜欢闻什么气味呢?知识链接我们的嘴巴之所以能分辩出酸、甜、苦、辣、咸,是由于我们的舌头上有许多叫味蕾的粒状组织,它可以辨别出多种味道。人身体的结构非常复杂,认清自我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参考答案(一)1.(1)B (2)A 2.喜 3.赤橙黄绿青蓝紫 (二)1.含 2.A 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