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认识负数第一课时:认识负数(一)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P13练习一 1一5题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教学难点: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一张联系纸、一个信封、温度计教学过程课前游戏老师说一句话,学生说相反的话。一、教学例11、情境引入。师:老师收集了某天四个城市的最低温度资料,并用温度计显示。2、教学
2、用正负数和0表示几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出示图片:香港19摄氏度师:那一天香港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度?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老师介绍温度计的看法。出示图片:上海3摄氏度师:上海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出示图片:南京0摄氏度师:南京呢?和上海比,南京的气温怎样?出示图片:北京零下3摄氏度师:和上海比,北京的气温怎么样?同时出示上海、南京、北京三地的气温图片。师: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师:在数学上怎样区分零上3摄氏度和零下3摄氏度的呢?3、介绍正负数的读写法。师:规定零上3摄氏度记作+3摄氏度或3摄氏度,规定零下3摄氏度记作-3摄氏度。教学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法师:“+3”读作正三,再写的时候,只要在3前
3、面加一个“+”正号,“+3”也可以写成3。“-3”读作负三,书写时,只要先写负号,再写3。(教师板书)师:现在,我们可以说那一天上海的气温是+3C,北京的气温是-3C4、练一练(1)选择合适的数表示各地的气温师:你还会用这样的方法来记录温度吗?师:看屏幕上的温度计,选择适当的卡片举起来。(卡片上分别写有+12、-12、30、+30、-30)哈尔滨:零下12摄氏度,漠河:零下30摄氏度,海口:零上30摄氏度对于海口学生有两种不同的选择:+30C和30C师:对于这两种选择你有什么看法?(2)小小气象记录员师:我们一起来当气象记录员,一边听天气预报,一边记录气温。课件演示:赤道零上40摄氏度,北极零
4、下26摄氏度,南极零下40摄氏度二、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1、认识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师:从上面的资料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地区有温差,在我国同一地区同一天也有很大的温差。出示教科书上的“你知道吗”师:新疆吐鲁番是我国还把最低的地区,你知道它的海拔高度是多少?出示海拔高度图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师:以海平面为标准,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师: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小结:用正负数还可以区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2、练一练(1)用正数或者负数表示下面各地的海拔高度。(出示海拔高度图)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的海拔高度高于海平面3193千米。世界
5、最低最咸的湖 死海低于海平面400米。世界海拔高度最低的国家马尔代夫比海平面高1米。(2)说说下面的海拔高度是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水面的海拔高度是-28米。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最深处海拔-11034米三、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出示:+3,-3,40,-12,-400,-155,+8848师:你能将这些数分分类吗?按什么分?分成几类?小组讨论。师:象+3,40,+8848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3,-12,-400,-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2师:从温度计上观察,0摄氏度以上的数都是正数,0摄氏度以下的数都是负数。海平面以上 的数都是正数,海平面以下的
6、数都是负数。师: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练一练1、先读一读,再把数填入适当的框内。-5,+26,9,-40,-120,+203正数:负数:2、每人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读出所写的数,并判断写的是否正确。3、出示“你知道吗?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四、寻找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师:在生活中,在哪里见到过负数?学生说出存折,电梯面板等等,并要求说明这些负数的意思 练习一 4选择合适的温度连一连冰箱中的鱼 水中的鱼 烧好的鱼10 70-10练习一 5你知道下面的温度吗?水沸腾的温度()水结冰的温度()月球表面的温度()
7、出示:+8,-5结合今天学习的内容,说说这两个数表示的意思吗?全课总结:师:(电脑出示有关图片)像零摄氏度以上与零摄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地面 以上和地面以下,存入和取出,比赛的得分和失分,股价的上涨和下跌等等都是由相反意义 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负数在生活中应用的资料,下节课来 交流。教学反思:3第二课时:认识负数(二)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P35练习一 6一10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应用 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8、。教学重点: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教学难点:体会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教学具准备:教学挂图、温度计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读一读,分一分。+3000+4200-1800+2700-900+3700正数 负数二、教学例31、情境引入。师:老师收集了新光服装店今年上半年每月的盈亏情况,列出统计图。月份 盈亏(元)一+3000+4200三-1800四+2700五-900六+37002、教学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盈亏情况的具体意义。师: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表中哪几个月盈利?哪几个月亏损?从表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3、试一试根据新光服装店去年下半年的盈亏情况,填写
9、下表。七月份:亏损1200元;八月份:亏损850元;4九月份:盈利2500元;十月份:盈利4300元;4一月份:盈利3700元;十二月份:亏损250元;介绍一下服装店七至十二月份盈亏情况。三、教学例41、出示情境图,辨别方向。2、教学用正数和负数区别表示相反方向运动的路程。师:小华从学校出发,沿东西方向的大街走了 2100米,到了什么地方?生:小华如果向东走2100米,到达邮局。小华如果向西走2100米,到达公园。师:如果把向东走2100米记作+2100米,那么向西走2100米可以记作什么?师:可以把向西走2100米记作+2100米吗?那么向东走2100米记作什么?3、表示南北方向运动的路程从
10、学校出发,沿南北方向的大街走1240米可以走到哪里?根据行走的方向和路程,分别 写出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4试一试:(1)你会填一填、读一读吗?-5-2-1012 4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2)-2接近2,还是接近0?正数和负数在数轴上的排列方向是怎样的?5、练一练1、小明家今年六月份收入和支出的记录。你能说一说小明家各项收入和支出的情况吗?2、(1)如果张军向东走30米,记作+30米,那么李刚向西走52,记作()米。(2)如果张军向北走40米,记作+40米,那么李刚走“-40米”,表示他向()走了()米。四、巩固练习。练习一第6题。某市2004年每个季度的平均气温如下表。季
11、度 平均气温()第一季度-10第二季度 15第三季度 20第四季度-5你能在温度计上表示出这些温度吗?5练习一第7题。你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吗?(1)升降机上升8米记作+8米,下降5米记作()米。(2)一幢大楼18层,地面以下有2层。地面以上第3层记作+3层,地面以下第1层记作()层,地面以下第2层记作()层。(3)学校举行自然科学知识竞赛,抢答题的评分规则是答对一题加100分,答错一题扣10 分。如果把加100分记作+100分,那么扣10分应记作()分。练习一第8题你能说说存折中红线框处的数各表示什么吗?妈妈于6月10日又存入2000元,在存折上应记作()元;6月25日取出400元,在存折
12、上应记作()元。阅读:你知道吗?五、全课总结布置作业:练习一第9 10题。教学反思:第三课时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P10 11教学目标:1.复习面积的意义、常用的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初步建立图形的等 积变形思想。2.让学生体会转化、估计等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教学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作比较充 分的知识准备和思想准备。教学重难点:对图形进行分解与组合、分割与移拼的转化方法教学具准备:教学挂图、学具盒6教学过程:一、分一分、数一数1、下面两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你能先把每个图形分成几块,再数一数吗?2、你是怎样分的?怎样数的?在小
13、组里交流一下。二、移一移、数一数1、怎样移动右边图形中的一部分,能很快数出它的面积?2、利用分割与平移,保持面积不变,把多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计算它的面积。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三、数一数、算一算1、下面是牧场中一个池塘的平面图。先把池塘上面整格的和不满整格的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数一数各有多少个,再算出池塘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不满整格的,都按半格计算)。2、你算出的面积大约是多少?这样的算法合理吗?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3、你能算出右边树叶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吗?四、估一估、算一算1、采集几片树叶,先估计他们的面积个是多少平方厘米,再把树叶描在第122页的方格纸上,用数方格的方法算促他
14、们的面积。2、你能用这样的方法算出自己手掌的面积吗?五、小结:今天我们进行面积是多少实践活动,怎样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呢?教学反思:7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第一课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目标:1、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知道转化 的思考方法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的运用。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15、说出学过的平面图形。2、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的面积你会求?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1)出示例1中的第1组图要求:下面的两个图形面积是否相等?在小组里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 积。(学生分组活动后组织交流)(2)出示例1中的第2组图要求:不用刚才的方法还能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吗?(学生交流,教师适当强调“转 化”的方法。)(3)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运用已学过有关知识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来研究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今天我们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2、教学例2:(1)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师:你能想办法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吗?(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16、。(3)学生交流操作情况第一种: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把这个三角形向右平移。到斜边重合。第二种: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将其剪为两个梯形。把左侧的梯形向右平移o 道斜边重合。8(4)教室用课件进行演示并小结。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稿剪开,再通过平移,都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 长方形。(5)小组讨论:转化后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吗?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6)学生总结,形成下面的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 X 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 X 高3、教学例3:(1)提问:是不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长方形
17、?都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 积公式呢?请大家从教科书第123页上任选一个平行四边形剪下来,先把它转化成长方形,再求出面积并填写书中表格。(2)学生操作,反馈交流。(3)用字母表示面公式:S=ah(板书)三、巩固练习:1、指导完成试一试:明确应用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般要有两个条件,即底和高。2指导完成练一练:强调底和iWj的对应关系。四、总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转化已学过的图形 新图形割补、剪拼因为 长方形的面积=长 X 宽所以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 X高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9教学内容:练习二1 一 5题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
18、步熟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教学过程:练习二:第1题:使学生画出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图中长方形面积相等,平行四边形底与高的乘 积为15o所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为5和3、3和5或15和1。第2题:学生在测量时一定要注意底和高必须是对应的一组。第3题:要告诉学生用途中标出的数据计算出来的面积是近似值。这种近似的测量和计 算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用到。第5题:可以让同桌两人分别准备一样大小的长方形框架。操作时,一个长方形不动,另一个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通过观察、比较后要明确两点:1、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周长没变,面积变了。2、拉成的平行四边形越是显得扁平,它的高就越短,面积就会
19、越小第三课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内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 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 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4:师:仔细观察这3个平行四边形,请说出如何求每个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先自己想,10随后在小组中交流。学生讨论后汇报(平行四
20、边形的面积+2)师:为什么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求出每个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与平 行四边形究竟有怎样的关系?三角形的面积有应当如何计算?今天继续运用“转化”的方法 来研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2、教学例5:(1)出示例5:师:用例5中提供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注意:组内所选的三角形都要齐全)(2)小组交流:你认为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需要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特点?要使学生明确: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3)测量数据计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并填表。师:如何计算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从表中可以看出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21、还有怎样 的关系?(小组交流)得出以下结论: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无论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三角形,都可 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 三角形的底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 三角形的高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 三角形的面积=底乂高+2(4)用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公式:S=ah三、巩固练习:1、完成试一试:2、完成练一练:3、完成练习三第1 3题:四、全课总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已学过的图形 转化 新图形因为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X高所以 三角形的面积=底X高+2教学反思:第4课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 11教学内
22、容:练习三第4-10题及思考题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过程:一、第5题 可以通过计算解决,也可以把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逐一进行比较。教学时,重点放在后一种方法的比较上。二、第6题 要使学生画出的三角形的面积是9平方厘米,三角形底和高的乘积应是 18o因此,方格纸上画出的三角形可以分别是:底6cm,高3cm;底3cm,高6cm;底9cm,高 2cm;底 2cm,高 9cm;底 1cm,高 18cm。三、第9题 测量红领巾高时,可以启发学生把红领巾对折后再测量。四、第10题 要使学生认识到:涂色三角形与它所在的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所以每
23、个涂色三角形的面积都是它所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五、思考题 每个大三角形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中等三角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每个小三角形的面积是4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和小正方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第5课时: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内容:第19页例6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 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
24、:一、复习导入:1、回顾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2、导入:今天我们继续运用这种方法来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6:(1)出示例6:师:用例6中提供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注意:组内所选的梯形都要齐全)(2)小组交流:你认为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需要的两个梯形有什么特点?12要使学生明确: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3)测量数据计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一个梯形的面积并填表。师:如何计算一个梯形的面积?从表中可以看出梯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还有怎样的关 系?(小组交流)得出以下结论:这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无论是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还是一般的梯形,都可以拼成一 个
25、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 梯形的上底+下底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 梯形的高因为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X高+2板书如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 X 高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X高-2(4)用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公式:S=(a+b)h 4-2三、巩固练习:1、完成试一试:2、完成练一练:(1)学生计算后提问:用上、下底的和乘高后,为什么还要除以2?(2)结合直观的图形或教具演示,简单介绍横截面的含义,再让学生结合公式进行计算。四、全课总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梯形面积的计算转化己学过的图形 新图形拼摆因为 平行四边形的
26、面积=底 X 高所以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X高+2教学反思:第6课时:梯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13教学内容:完成第21页练习四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梯形的面积。教学过程:练习四一、第2题 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找出面积相等的梯形。由于这4个梯形的高相 等,只要比较它们的商、下底的和是否相等。这几个梯形中,除左起第3个梯形之外,其余 的面积都是相等的。二、第3题 右图是直角梯形,可以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直角梯形中与上、下底垂直 的那条腰的长度就是梯形的高。三、第5题 要注意两个问题:1、统一面积单位;2、讲清楚数量关系。四、第6题 先搞清楚水渠和拦水坝的
27、横截面积分别是指图中的哪个部分,分别是什么 形状,图中标出的条件又有哪些。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分别进行计算。五、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当的进行补充和强化。第7课时:整理与练习(一)教学内容:1、系统地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2、完成第22 23页“练习与应用”的第1 3题。教学目标: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进一步熟悉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复习过程:一、复习三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各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在整理出来。两种方法:1、制表:2、画图:3、小组交流: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有哪些相同
28、之处?二、练习与应用:第1题 先比较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再比较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最后比较梯形与平行四边形。随后通过推理,明确图形间的大小关系。第2、3题 运用面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8课时:整理与练习(二)14教学内容:完成第23 25页“练习与应用”的4 11题教学目标: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加以巩固,使学生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准确 熟练地加以运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复习过程:练习与应用:第4题 重点要指导与长方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和梯形的画法。其中,三角形的底与 高的乘积应是30;画梯形则应突出上、下底之和与高的乘积仍然等于30,具体画法可以让学 生自由选择。第5题 练
29、习学过的各种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结合练习让学生再说一说有关的攻势已达到巩固的目的。第7题 有两种不同的算法:(1)整体面积-石子路的面积;(2)把小路两边的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底是19m,高是9m的平行四边形,再计算出面积。第8题 要明确每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和高就是两条腰的长度,即都是8米。第10题 计算钢管根数的本质是求一个等差数列的和,而不是计算着钢管堆横截面的 面积。教学时,要通过直观示意图并借助想象,帮助学生体会球和方法的思考过程与梯形面 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之间存在的相似性。第11题 重点要指导高的测量方法。可提醒学生联系点到直线的距离的知识帮助解决高的测量问题。思考题 鼓励有
30、兴趣的学生主动去解决。必要时可以通过画图提示学生,也可以用本单元第16页中的“你知道吗”介绍的方法,以打开学生思路。第9课时:校园的绿化面积教学内容:第26 27页 校园的绿化面积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面积公式计算一些少复杂的图形面积。2、在校园中进行一些实际的测量和计量,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想想算算:1、出示右图,要求学生算出它的面积:(1)小组交流:你准备怎样计算?(2)学生汇报:15m可以看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梯形 从一个长方形中去掉一个梯形(3)任选一种方法进行计算:15二、巩固练习:求图形的面积:三、画一画:(第27页画画算算)
31、学校准备建一个新的花圃,在方格纸上划出花圃的形状并计算出面积。四、实地测量:(第27页量量算算)在校园里找出一块合适的空地,参照上面画出的形状进行实地测量。教学反思:第三单元认识小数 第一课时小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P28-29页例1和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五的15题。教材简析:教材以两位小数的意义为主要研究对象,向前联系一位小数与整数,往后发展到三位小 数和四位小数,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小数概念以及记数方法。例1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切入,先教学两位小数的读法,再感受两位小数的含义,学生体会两位小数的意义不是很轻松的。而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又是他们初学时感到不习惯的。从
32、有利于教学出发,例 题先讲两位小数的读法,再让学生感受到两位小数的含义。例2通过数形结合,建立小数的 概念。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分数的基础上认识小数,知道什么是小数,小数的意义,学会分数、小 数的互化。2、培养学生的理解空间想象能力。3、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点与难点:小数的意义及小数与分数的联系。16教学准备:教学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用分数表示下面的数。1角=()元1分米=()米2角=()元1厘米=()米1分=()元1毫米=()米二、教学例1:1、出示例1:用“角”或“分”作单位,说出下面物品的价钱。指名回答问题。注意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完整。橡皮的单价0.3元是3角;信封的单
33、价0.05元是5分,练习簿的单价0.48元是4角8分 或48分。(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既使学生消除对这三个小数的陌生感,又为下面体会小数的意义埋 下伏笔。)2、教学小数的读法:你能读出下面的小数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0.05读作:零点零五 0.48 读作:零点四八引导学生总结读整数部分为0的小数的方法:从左往右依次读出各位上的数。3、初步感受两位小数的含义。想一想:0.3元是1元的几分之几?0.05元是1元的几分之几?0.48元呢?小组讨论交流。汇报:0.3元是1元的十分之三。(学生根据三年级的知识,完全可以回答出第一个问题。)0.05元是1元的百分之五。提问: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可
34、以作如下的引导。)思路:1元=100分,1元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分,1分就是1元的;0.05元是5 分,是5个,也就是1元的。根据上面的思路,让学生说明0.48元是1元的。学生回答:1元=100分,1元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分,1分就是1元的;0.48元是48 分,是48个,也就是1元的。让学生观察板书,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看到0.05和0.48都是两位小数,都表示百分之几。4、“试一试”A、理解:1厘米是米,米可以写成0.01米。17指名理解1厘米为什么是米。(1米=100厘米,1米平均分成100分,1份就是1厘米,1厘米也就是1米的,就是米。)B、用米为单位的分数和小数分
35、别表示4厘米与9厘米。学生回答并说名理由。C、观察板书:这三个分数都是什么样的分数?(百分之几的分数)这三个小数呢?(两位小数)我们知道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那两位小数又表示什么呢?(百分之几)三、数形结合,建立小数的概念。1、出示例2:把什么看作“1”?(正方形)看着图形将和写成小数。学生自主填空后回答。提问:0.1表示什么?0.01又表示什么?2、试一试:在下面每个正方形中涂上颜色,分别表示、和,并把它们写成小数,填在括号里。学生自主练习,进一步体验小数的意义。3、思考:观察前面出现的小数与分数的关系,你有什么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观点。结论:分母是10、10是的分数可以用小数
36、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4想一想:写成小数是多少?呢?你能写一写、读一读吗?A、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你是怎样思考的?B、进一步体会读法:0.001 读作:零点零零一0.029 读作:零点零二九强调:小数部分的零要一个一个的读,不能只读一个零。C、我们知道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那么你知道四位小数表示什么吗?学生回答。5、练一练:学生自主填空,交流时注意让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进行说明。四、巩固练习:练习五的15题。练习时让学生自主练习,指名回答时要培养学生完整回答并应用自己学过的知识阐明观点 的习惯与能力。五、总结:这结课我们学到
37、了什么?18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数位顺序表教学内容:教学数位顺序表,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P30页例3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五6一10题。教材简析:整数和小数都使用十进制记数法。学生在四年级已经知道整数是十进制记数法,例3使 学生知道小数也使用十进制记数法,明确十进制记数法的本质特征:“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是10”,然后学习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和记数单位,整理出数位顺序表。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巩固小数的意义。2、使学生认真掌握小数数位顺序表,知道数位、记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3、培养学生知识过程的能力。4、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品质。教学重点:数位顺序表、
38、记数单位及之间关系。教学难点:记数单位的理解教学准备:教具:教学图片 卡片0、0、1、2和小数点?。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提问:小数分为哪几部分?整数部分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记数单位是什 么?二、出示例3:你能举例说说1和0.1的关系吗?1、引导学生把1和0.1都看成相同单位的数量。19如:1米和0.1米,0.1米是1分米,1米=10分米,也就是1米是个0.1米,或者说10个 0.1米是1米。1元和0.1元、1分米和0.1分米等。可不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探索1和0.1的关系?学生自主画图探索。结论:1里面有10个0.1。2、你能用类似的方法探索0.1和0.01有什么关系?0.01和0
39、.001呢?学生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交流结果。3、小结:每相邻两个记数单位之间的关系都是10o整数部分的1和小数部分的0.1之间的进 率也是10,同整数一样,小数的记数单位也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小 数的数位。4、教学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和记数单位,整理出数位顺序表。教师: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记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记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千分位,记数单位是千分之一(0.001)。每相邻两个记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o5、提问:(1)小数部分有一个数位,叫几位小数?(让学生举例)(2)小数部分有4个数位,叫几
40、位小数?(让学生举例)小结:小数部分有几个数位,叫做几位小数。提问:(1)0.7表示什么?(2)0.26表示什么?(3)0.008表示什么?反复口答练习,增强识记。结论:一位小数的小数点右边有一位,这一位是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是几表示几个十 分之一,十分位的记数单位是十分之一(O.l)o两位小数的小数点右边有两位,右边第二位 是百分位;百分位上的数是几表示几个百分之一,百分位的记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6、把书上的数位顺序表填写完整。填完后,交流。提问:(1)顺序表里整数部分的数位从各位起往什么方向排列,小数部分呢?(2)小数点左边第一位是什么,右边第一位呢?(3)百位和百分位分别是小数点
41、哪边的第几位?(4)1个千是几个百?10个10是几个百?(5)0.1 是几个 0.01?10 个 0.001 是几个 0.01?(6)1里面有几个0.1,10个0.1是多少?20类似的问题多提问,加强学生对整数和小数数位顺序表以及记数单位之间关系的理解。三、试一试和练一练。这部分内容是为了巩固学生对于数位顺序和记数单位的知识的理解,从而进一步理解小数 的意义。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所以这两部分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四、巩固练习:1、练习五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并阐明自己的观点。2、练习五第7题。独立完成,订正时注意十二秒九一,联系上下文应该写作12.91秒,不要忘记写单位名 称
42、。3、练习五第9题。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时,板演的同学阐明观点。4、练习五第10题。学生拿出准备的卡片,老师读要求,同学们在课桌上拼摆。让摆的又快又对的同学说说自己的小窍门。教学反思:第三课时 小数的性质教学内容:小数的性质。P34-35页例4和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六1-5题。教材简析:小数的性质是小数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小数的性质,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 意义,又为教学小数四则计算作必要的知识准备。教材分两段教学小数的性质,第一段是理 解性质的内容,第二段是应用性质改写小数。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自己发现并掌握小数的性质。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
43、能力。213、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发现小数的性质并对小数的性质作出抽象概括。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准备题(1)(2)1元=(在下面(3角=(30 分=(100毫米=)角=()分)里填适当的小数。(3)0.4里面有(0.40里面有(元元)米)个 0.1)个 0.01)2、引入:今天继续研究小数。二、体验发现,理解性质。1、课件出示例4:(1)(2)(3)(4)读题分组准备,讨论。说出结果。0.3元=0.30元 为什么?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A、0.3元和0.30元都是3角,所以0.3元=0.30元。B、画图理解。C、从小数的意义解释。C3是3个0.1
44、,也就是30个0.01,0.30也是30个0.01,所以0.3=0.30。(5)这两个相等的小数,小数部分有什么不同?提问:小数部分末尾的0添上或去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小数变了,小数的大小没有变)。2、课本试一试:先看图填一填,再比较0.100米、0.10米和0.1米的大小。(1)学生自主填空。(2)交流自己的看法,并阐明观点。(3)汇报自己的结果。由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得到0.1=0.10=0.100。(4)观察板书:你得到什么结论?学生自由发言。总结: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小数的性质。三、理解内涵,学会应用。221、课件出示例5:学生自主填空
45、。提问:这些小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指名回答。(着力于对小数“末尾”的理解。)结论: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学生尝试做“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试一试。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0.4=()3.16=()10=()学生自主改写。交流:(1)改写这三个数时应用了什么知识?(2)为什么给三个数添上的“0”的个数不同?(3)“10”是整数,怎样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进一步体验小数性质的应用。3、练一练第2题。学生自主比较,得到结果,并运用学过的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进行阐明。四、巩固练习。练习六的15题。第1、2两题巩
46、固并深化对小数性质的理解,突出去掉或添上“0”必须是小数末尾的0。第3、4、5题都是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其中有去掉末尾“0”化简小数,也有在末 尾添“0”增加小数部分的位数;有改写小数,还有改写商品的单价。教学反思:第四课时比较小数的大小教学内容:比较小数的大小。P36页例6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六的6-11题。教材简析:23学生已经掌握的比较整数大小的知识,有些可以应用于比较小数的大小,也有些需要在 认识上作必要的调整。以前教学比较小数的大小,重点是比较的法则,教材里列出若干点方 法与规则,要求学生理解和应用。本单元把比较小数的大小作为小数概念教学的一部分,比 较时的思考是
47、根据小数意义展开的,并通过比较大小进一步充实小数的概念。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能熟练比较小数的大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1.演示动画“小数大小的比较”.教师提问:三角尺和练习簿,那个贵一些?你是怎么想的?小数如何比较大小呢?(板书课题)2.大胆猜测:举例说明整数是如何比较大小的?(当整数的位数相同的时候,从高位比起;位数不同 的时候,位数越多,数越大)3.比较下面整数的大小:教师提问:根据你已有的知识经验
48、,和你对小数的了解,能试着说一说小数怎样比大小吗?二、尝试探索:1.教师提问:根据你的猜测,用你的方法比较下面两组小数的大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1)9.7 元和 5.9 元(2)6.79 米和 6.85 米2.学生汇报:(1)9.7元是9元7角,而5.9元是5元9角,9元7角大于5元9角,所以9.7元 5.9 元;(2)6.79米是6米7分米9厘米,而6.85米是6米8分米5厘米,因为6米7分米9厘米V6米8分米5厘米,所以6.79*0.48。(2)0.6 是 60 个 0.01,0.48 时 48 个 0.01,所以 0.60.48。5.教师归纳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
49、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此类推.6.教师:我们归纳出来的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与你最初的猜测相比,有什么不同?三、试一试1、完成“试一试”的练习,在小组里说说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2.两个同学一组,一人任意说出两个小数,另一人比较小数的大小.要求小数的位数不超过 四位.四、巩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的题目。2、比较下面小数的大小.7.9 O 8.2 0.510 0.509 1.374 O 1.35.7 05.8 0.6 O 0.60 1.2301.322.把下面的小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0.8 0.807 0.078 0.87
50、0.78 0.087重点指导学生说一说比较的方法.3、判断:(1)6.8096.799()(2)5.15.1002()(3)38.7480.010()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希望能用我们所学的知 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学反思: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25第五单元单元教材分析第一课时教学内容:59页-62页教材简析:周期现象是有规律的现象,规律表现为一种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结构,这种确定的结构是现象的周期。周期现象的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 用规律的精神,通过眼前预料以后、通过部分把握整体、通过有限想像无限。发现周期,并体会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