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4 ,大小:2.28MB ,
资源ID:2987132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298713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徽派建筑文化符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徽派建筑文化符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pdf

1、199第 37 卷第 3 期 2024 年 2 月Vol.37 No.3February 2024艺术科技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化的推进,西方社会的艺术形式和语言对全球艺术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建筑文化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建筑外部空间到室内空间面临土崩瓦解,在各种文化思想和社会理念的冲击下,我国许多传统建筑及其营造理念的传承与发展陷入困境,在现代建筑飞速发展的进程中濒临消亡。古徽州的民居、村落、园林、牌坊等,作为一种历史的遗存,是研究人文、科技、工艺的活化石,更是一部讲述建筑艺术的立体教科书,反映出人们追求的一系列美好愿望,创造了一种具有

2、含蓄美的建筑方式和设计理念。1 现代室内设计的概念现代室内设计源于当代建筑理念,并且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这门课程的研究重点包括如何提高住宅的空气质量和居住者的生活质量。这门课程的研究对象涵盖许多学科,既具有复杂的理论框架,又包含丰富的应用经验。当今的室内设计不仅需要满足建筑的实用需求,还涉及多种因素,包括技术、历史文化、社会、心理等。这门课程旨在通过创新的方法,打造出既具有实用价值、又具有美观效果的完美室内设计1。亚当(GAdam)曾经强调,室内设计不仅仅是装饰,其范围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从居室、办公室、客房、餐厅到诊所、图书馆、学校和其他公共场所,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无障碍,从

3、而提高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可以说,室内设计旨在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安心的空间,从功能上满足他们的活动需求,从情感上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体现当代审美情趣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核心,展示历史文脉,凸显时代气息等。2 徽派建筑文化的成因2.1 南北文化融合古代徽州山高水险,山区里的原住民长期吸收各种不同文化,包括吴、越、楚文化等,通过与本地文化结合,形成了以南方干栏式建筑为主的山越文化。据史料记载,“徽州这一弹丸之地在这三次重大的人口南迁中,接纳了来自北方十三个省的人口”2,这里说的是西晋、唐末、南宋三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在此之后,原有的山越文化与北方人口迁徙所带来的黄河流域文化交融碰撞,新安文化由此而生

4、。根据徽州地区现存的古建筑可以推测出,徽派建筑的形成是在宋朝以后,在三次全国人口大迁徙后,融合南北文化的徽派建筑经历了 1500 年的发展、鼎盛、衰落的历史。徽州民居在山区地理环境影响下,大多数因地制徽派建筑文化符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彭沁怡1,刘芹1,2,3(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上海 201620;2 故宫博物院 博士后工作站,北京 100006;3 同济大学 上海国际设计创新研究院,上海 200092)摘要:目的:近年来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室内设计行业迎来了全新发展阶段。然而,这种发展还伴随着一系列挑战,如传统和当代、国家和区域、科学和文化、工业和艺术的冲突。明清时期

5、,徽州建筑重视写意手法,而不是对实物过分摹写,赋予有限形象无限寓意,充分体现了当时的社会习俗和人们的精神风貌,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与文化魅力,将徽派建筑中的文化符号融入现代室内设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文化自信,因此值得探究和发掘。方法:文章从符号学的角度切入,结合徽州文化博物馆这一建筑的室内设计实例,对徽派建筑文化的成因、徽派建筑中的代表性符号及其所蕴含的精神特征展开具体分析。结果:文章对现代室内设计和徽州建筑文化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解读,梳理徽州地区建筑营造的传统理念及由来,厘清徽派建筑与徽州地区传统社会文化、精神内涵之间的关系。结论:明清时期徽州地区流行的儒、道、风水文化与程朱理学思想是徽

6、派建筑文化符号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徽派建筑中的象征性符号不仅具有美化居住环境的实用性功能,还具有针对宗教与伦理的隐喻性功能。将这些符号提取应用于现代室内设计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创新与转化,将传统的文化符号与现代设计有机融合,传承与发扬徽派建筑文化。关键词:符号学;徽州建筑文化;室内设计中图分类号:TU23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3-0199-03200美学技术宜,依山而建,形成高低错落的村景,体现出南方民居的活泼特质。建筑四周高墙森严,以天井为中心,外部空间体现出内向、封闭的特点,内部以堂为中轴线,在两边设置对称的厢房3。黄河流域的半坡遗址和二里

7、头宫殿遗址结合,使黄河流域的古代建筑得以发展,并逐渐演变为独具特色的徽州风格。2.2 风水文化“风水之说,徽人尤重之”,徽州独特的自然环境以及“卜宅”中蕴含的深刻思考,使风水之说流传甚广。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传统,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传承,深深影响着徽州的历史发展,也激励着当代人民追寻自身的梦想。北迁士族在“古越”和“是皆古越好巫之俗”的地域中,受到了中原传统风水文化的强烈影响;徽州人民极力推崇和追随朱熹,朱熹不仅深信楚辞韩文中的内容,而且对五行阴阳、风水等学说也有深入的理解,他还提出有关风水选择的观点,这些观点对徽人对于风水的认知产生了深远影响。2.3 道家文化道家学说对徽州地区的影响极大,黔县境

8、内的齐云山更是全国四大道教名山的代表,道教传统文化与独具魅力的丹霞景观使其成为“黄山白岳甲江南”中的经典。公元 755760 年,齐云山道家逐渐流传,并在明朝时期达到鼎盛。“真仙洞府”“月华街”“太素宫”“玉庭宫”等道家建筑物是齐云山道教文化的象征,它们将道家“朴素自然”“道法自然”的理念和徽州人们与大自然和谐共生之道相结合。徽州村落以质朴的美景著称,徽州人民秉承“顺应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精神,无论是水口、园林还是私家园林,村中均未采用明清苏杭的风格,而是以种植草地为主导,避免了人工山石的建造,减少了对池塘的挖掘。此外,还有大量的道教人物画像或佛教故事题材的木雕、石雕等装饰构件。徽州民

9、居的整体色调以黑色、白色和灰色为主,虽然朴素,但蕴含着神秘和多变的元素,这一切无不彰显了道家美学所追求的极致境界。2.4 儒家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儒家文化在政治和文化领域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徽州民居的布局符合当地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其中的房屋位置、面积反映出徽州社会的宗法观念和家庭关系,强调长幼有序、内外分明、男尊女卑、几代同堂的传统。建筑不仅仅是一种遮蔽物,其使命是将人类和自然的精神融入外在的自然环境,使之成为一种具有美感的艺术形式,以此来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因此,建筑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它本身,更体现在它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它在家庭、政治、宗教等领域的作用和目的。正如徽州民居平面布

10、局所反映的审美观,更多是源于对制度的恪守,而不是出于对纯粹的“美”的考虑。窗户、门扇、门楼上的雕刻,蕴含着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精髓,从买臣负薪 苏武牧羊到岳母刺字 孝媳乳姑 孔融让梨,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儒家修、齐、治、平的理念,这些雕刻不仅体现出儒家的伦理道德观,也是家庭和睦、子孙满堂、福荫后代的象征。3 徽派建筑中的文化符号3.1 徽派建筑中的主要文化符号“马头墙”是徽派建筑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其设计独具匠心,特点在于把整个楼宇的空间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马头墙”的设计不仅可以有效利用空间,还能使整个楼宇空间更加丰富多彩4。另外,徽州的住宅建造往往非常紧凑,对消防安全构成了威胁,而风火墙、封火墙

11、和马头墙可以有效阻挡来自周围住宅的烟雾和热量,成为一道保护居住者安全的屏障。徽州的传统住宅区通常有各种各样的楼宇,其中包括各种形状的砖瓦。砖瓦的高度、宽度、长度各异,使整个住宅区具有多样性。对徽州人来说,砖瓦被视为一种吉祥的标志,他们期待通过砖瓦的搭配,获得更好的生活。因此,当砖瓦被用来装饰住宅区时,人们会特别注意其形状,并尽量使其看起来有层次感。在徽州的传统建筑物中,到处是小巧玲珑的天井,与动辄数仞的高大马头墙完全不成比例;徽州历史上多巨贾,即便是大户人家的豪宅,也都是小天井,面积小、数量多,甚至有过一户人家“三十六井”“七十二井”的奇观。天井的四周都是坡屋,周边有一个宽阔的平台,这个平台的

12、入口呈漏斗状,四周都是水。在平台的底部,有一个池塘和堤坝,用来安置石埠,因此,它被命名为“以滴水为界的天然之井”。天井不仅仅是一个提供采光、通风、排水的功能性区域,而且还融入了“天人合一”的理念,成为一个能够让居民进行有效社会互动的地方。建筑中堂上的祖位正对着天井,实现了对敬天敬祖这一理念的精妙融合。在徽州文化中,“四水归堂”和“生气乃第一义”都体现出徽州文化中对“财”水的渴201第 37 卷第 3 期 2024 年 2 月Vol.37 No.3February 2024艺术科技望。“四水归堂”体现了水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种财富,更是一种精神象征5,天井上通天,纳气迎风,下接地,除污去秽,是徽

13、州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徽州建筑与传统宫廷、贵族府第建筑的本质区别在于,其并非用漆画来装饰,而是通过先进的技术,将精致细腻的雕塑、绚烂多姿的彩画融入建筑,使整个建筑物充满独具匠心、优雅华贵的气息。徽州的三雕艺术以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技巧,将传统的木刻、砖刻和石刻技法完美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徽州独有的文化风格。明清时期,徽州三雕艺术发展迅猛,日趋辉煌,这得益于徽商的崛起,他们为三雕工艺提供了充分的资金支撑。此外,徽州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也为三雕艺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虽然徽商宅第的房屋受到封建社会礼制的局限,外表简朴淡雅,但是三雕工艺却以精美的外表脱颖而出。徽州三雕是一种以“刀”为基础的艺术品,

14、它不但满足了民居、祠堂、牌坊等建筑设计的需求,而且与新安画派、徽派版画作品、篆刻、盆景等艺术形式互相参考、切磋,极大地提升了匠人的美学素养。其表现与美术有所不同,需要艺人在构思、取材、结构、技法和视觉等方面全面考察,以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6。此外,徽州的三雕作品充满独特的地域风情,大多数取自徽州的自然风光,如山水、戏剧、新安文化。徽州的传统建筑物中,装饰性元素是其独特之处。这些元素彼此配合,形成了完美的整体,体现了徽州文化的丰富多彩。3.2 徽派建筑中的文化符号蕴含的精神特征徽州的传统住宅采用黑、白、灰三种颜色的搭配,形成独特的视觉冲击,这种视觉冲击源自“道法自然”“五色令人目盲”“大象无形”“

15、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等观念,它们构成了徽州传统住宅的独特视觉风格,蕴含着深厚的古代文化底蕴。徽州人在确定村庄的位置时非常谨慎,“依山建屋,傍水结村”是在山地丘陵地带的常见做法,其既能提供良好的观察角度,又能让居民得到充足的自然资源,避开洪水和干旱的危险。徽州传统文化认为,家族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对自然环境的考量,因此,徽州的每一个村庄、每一个姓氏的先人们都会对宅第的选择进行精确的测量和定位。高墙小窗和天井庭院是古徽州民居的典型结构特点,构成了独立封闭的环境,并且天井与其他地方相比更加深邃,使整栋建筑仿佛一座古堡,让人感受到一种与世隔绝的氛围。在徽商宅第大厅中堂之下,存在一个条案,条案上摆有各

16、种家具和摆设,在条案的中央位置常常悬挂一枚自鸣钟,一对瓷器帽筒摆放在钟身的两侧,而帽筒的左侧放置着一只古瓷瓶,右侧则摆放着一块精致的木雕底座镜子,镜框上饰有金箔贴花图案。此处陈列的“东瓶西镜”,“瓶”与“镜”谐音“平静”,寓意深远。在瓶内装有一只铜铃,铜铃上有一个小孔,滴答滴答的移动钟声与瓶镜形成了谐音“终身宁静”,象征着宁静祥和的生活状态。在古代,商人们常常把这种响声节奏舒缓、宁静和谐的钟挂在大门上,以表示对自己的生意有信心,能长久经营下去。徽商们奔波于各地,寄望于他们的家庭生活,这是他们深深的心愿所在7。“徽民寄命于商”虽然只是一种现实的无奈,但它反映出了徽商对儒学的热爱,这种热爱激励着他

17、们不断探索新的可能,同时也提升了徽州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度,促使书院塾馆纷纷在此建立。无论是山间小路,还是深山幽谷,几乎每个角落都有书籍收藏,根据史料记载,明清两代徽州的塾馆遍布乡村,数量之多令人叹为观止。4 徽派建筑文化符号在徽州文化博物馆设计中的应用博物馆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城市文化象征,对其的设计应融入当下的时代气息、民族风情以及独特的地域文化,以达到和谐共生的完美效果,成为城市景观的新标志和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旅游胜地。黄山市徽州文化博物馆采用徽派传统建筑中“四水归堂”的设计理念,通过连廊庭院等过渡空间来联系各个功能区,各功能区布置采用馆园结合、多元一体的手法,体现博物馆建设三要素“藏品、陈

18、列、观众”中以观众最为重要的原则。徽州文化博物馆建筑装饰采用现代建筑材料和本地材料,色彩提取自徽派建筑中的黑、白、灰三色,既古朴厚重淡雅,又清新现代,毫无富丽奢华之气,在展现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同时,具有时代特色和鲜明的地域特征。设计采用徽州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语言符号,结合现代元素,营造出一种徽州村落的独特氛围。如主入口的五风楼剪影,主入口背衬的徽州祠堂老屋角形象,层层叠叠的马头山墙意境,徽塔的提示,前店后坊商业街的入口门联,穿街而过的水系水街,以及青石铺面的步行道,天井、鱼池等,无不提示游客这是独一无二的徽(下转第223页)223第 37 卷第 3 期 2024 年 2 月Vol.37

19、No.3February 2024艺术科技足,相关文献较少,甚至存在空白,在综合性文献中,对其他层次的研究也远少于语义层次。这可能是由于其他层次需要进行更大范围、更加系统化的文献研究和用户调研,需要考虑更多的设计因素。在设计流程上,对于符号的选择、提取和转化这一基本流程已经广泛运用,并且能够以此指导设计实践。然而,在具体的研究中,大部分实践仍然停留在宏观层面,并未付诸实践,或者实践层次较浅,更多是使用直接引用的手法,对于石窟纹饰背后的细节仍然采用囫囵吞枣式的处理方法。目前,虽有研究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也尝试了各种选择、提取和转化路径,但数量较少,涉及范围不广,总体上仍存在不足。在不同符号的分类和

20、应用上,大部分研究能对石窟纹样进行分类研究和阐述,并且能对各种符号的意义、呈现手段、运用方法进行归纳。实践中,对石窟纹饰各类符号的运用较为得当,诞生了一批明星产品,受到消费者喜爱。不足之处则在于,目前石窟纹饰的使用集中于少数几种符号,如色彩符号、造型符号等,对于材质符号、传播符号、品牌符号等研究数量较少,实践水平尚浅。在未来的设计转化中,需要多关注石窟纹饰在传播学、材料学等学科的交叉运用。参考文献:1 贺雪梅,曹廷蕾.面向设计载体的文化资源转译再生研究 J.包装工程,2018,39(20):15-21.2 叶以琛,兰芳.符号学语境下汉代长青树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J.设计,2021,34(19):

21、154-157.3 张毅鹏.基于符号学原理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J.今古文创,2021(26):74-75.4 侯宁.基于皮尔斯符号三元关系的洛阳文创产品设计 J.包装工程,2020,41(2):300-304.5 姜晓微.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觉化设计与开发探究 J.包装工程,2020,41(12):227-235.6 王雁卿.云冈石窟的忍冬纹装饰J.敦煌研究,2008(4):43-48.7 秦思.唐代敦煌石窟宝相花纹样在装饰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J.绿色包装,2022(8):114-117.8 朱琳,张聪,顾越凡.以敦煌石窟装饰纹样为素材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5):52-

22、54.作者简介:王思懿(1999),女,河南洛阳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与信息设计。廖曦(1976),男,江苏无锡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与信息设计、品牌形象系统设计、整合创新设计、传统文化艺术的可持续设计。(上接第 201 页)州文化,建筑物细部的砖、木、竹、石雕装饰则展现了徽派建筑三雕艺术的风采。更为突出的是,在文化旅游建设区,将地道徽州老宅和徽戏楼、徽牌坊组合起来,针对交通不便且面临日益损坏威胁、不能形成旅游观赏规模的古宅、古戏楼、古牌坊等,发挥异地保护效益。这些典型的徽派古建筑本身就是一件大的建筑艺术观赏品,是徽州建筑文化在馆区内的生动再现,也是徽州艺术、民俗、家庭

23、、生活、居家陈设、生活起居、道德规范等方面的生动展现,能够极大地推动徽州文化博物馆展现徽州文化的品位和趣味。5 结语徽派建筑的文化符号蕴含着徽州地区千百年来的社会文明、人文思想,是当地居民劳动智慧和精神内涵的具象体现,运用在具体的室内设计中时,不同类型的徽派建筑文化符号有不同的表达方法与应用场景。因此,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和系统研究,将徽派建筑的文化符号及设计理念与现代室内设计巧妙融合,通过当代技术手段和艺术创新增强古老建筑文化的影响力,以达到将徽派建筑文化保留和发扬光大的目的。参考文献:1 张再轶.艺术设计的本土性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4(2):41-43.2 朱永春.徽州建

24、筑单体形态构成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6-81.3 朱永春.宋元徽州建筑研究:兼论徽州建筑的起源 J.小城镇建设,2001(9):42-45.4 陈安生.试论徽派建筑形成的几个条件:兼谈徽派建筑的继承和弘扬C/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中国徽派建筑文化研讨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07:43-50.5 丁平.天井:徽派建筑的特色空间J.现代交际,2015(9):33-34.6 臧丽娜.明清徽州建筑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5.7 朱生东.徽州古村落民居建筑的文化心理解析J.华中建筑,2006(9):1-3.作者简介:彭沁怡(2000),女,安徽合肥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刘芹(1981),女,江西抚州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非遗”交叉领域。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