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学 要求 1.了解火烧云的绚烂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好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重点 难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2.了解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体会作者的心情。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火烧云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 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tn)色的了。这段话写出了什么?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作者是怎样描写霞光的?这里
2、用了几个“变”字,表达了怎样的心情?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定高寿(shu),您老是金胡子了。”从对话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段导读:这段是写火烧云上来时霞光照到大地上的情景。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hn tn tn)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烧”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段导读:这段是从地上转到天上,写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描写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这里连用了四个“一会儿”,突出了
3、火烧云的什么特点?从哪两个角度表现了火烧云的色彩繁多?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又说明什么? 段导读:这段话主要写火烧云的颜色多。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mio)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的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写马的姿态不断发生变化是为了说明什么? 段导读:这段主要从“马”的变化说明火烧云变化快。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狗十分凶猛,在向前
4、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作者为什么描写狗? 段导读:这段是从“狗”的变化,说明火烧云变化快。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么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 句导读:这句话用比较的手法,写出了天上的云的样子。两个“也那么”的重复,写出了孩子对于像狮子的云的亲近感、熟悉感。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作者对狮子的描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作者是怎样突出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又快又多的? 段导读:这段写“狮子”的变化,进一步说明火烧云变化多而快。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描写火烧云的变化极多。突出了火
5、烧云形状多样、变化极快的特点。 一时恍(hun)恍惚(h)惚的。“恍恍惚惚”说明了什么?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 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 全文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描写火烧云下去时的情景。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火烧云的图片。 一导入 傍晚,火烧云映红了天空。你欣赏过那美丽的景色吗?(出示火烧云的图片,请学生谈谈感受。)今天,我们随着作家萧红一起去看一看那变化多端的火烧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声
6、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火烧云的? (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2.自学生字、新词,思考:可以用什么好方法记住生字、新词? 3.把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看看能否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4.反馈学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随时纠正读音。 霞紫寿葡萄茄跪秒恍惚 (2)多种形式认读:带读、比读、分组读,结合生活理解词语。 高寿寿 你还能用它组成哪些词语? 两三秒钟秒 感受“两三秒”有多长。你有什么感觉? 恍惚恍、惚 (出示课文句子)一时恍恍惚惚的。 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什么是“恍恍惚惚”。 (3)书写指导。 霞:右下方笔画不是一个扁口,而是横折、横。秒:右边是“少”,注意与“抄”的
7、区别。 惚:注意右边的“勿”,不要写成“匆”。 三细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写的是日落时的火烧云,主要讲了火烧云的颜色、形状的变化。) 2.指导分段。 (1)思考:日落时的火烧云是什么样子的?课文的哪一部分讲到了这一点?(课文的第36自然段讲的是火烧云的样子。) (2)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分别写的是什么? (第1自然段是在讲火烧云上来时的霞光。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在讲火烧云不见了,看不清楚了。) (3)想想课文应该按照什么顺序分段。 (这篇课文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变化着、下去时的顺序来写的,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火烧云上来了
8、,霞光照射到地面上很美丽。 第二段(第36自然段):火烧云五颜六色,变化多端。 第三段(第7自然段):火烧云下去了,人们觉得恍恍惚惚。 四总结 多么漂亮的火烧云哪!那么,火烧云究竟是怎样变化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火烧云一课主要讲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在教学火烧云一课时,教师应该放映火烧云的录像,让学生充分欣赏火烧云一课所讲述的晚霞的变化之美。首先,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掌握的有关火烧云的知识,去了解火烧云,让学生从表象中识别霞光和火烧云,这样有了鲜明的图像,学生从总体上认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接着,教师在学生读过课文后板书:“出现
9、 样子 变化 消失。”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画的火烧云,从中挑选出几幅画得较逼真可爱的火烧云上讲台展示,再找个别学生按照课文中作者描绘火烧云的方法来讲一讲这几幅画的内容。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表现欲,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了充分发挥言语描述对想象的指导作用,同时通过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来促使学生的想象越来越丰富和精确,教师应适时给出“附加题目”。教师可以要求他们抛开图画,再按照“出现 样子 变化 消失”火烧云发展的这一顺序,加以丰富的想象,用其他动物或植物来形容火烧云的形状。有的学生可能说像抓鸡的老鹰,像下山的猛虎,像怒吼的雄狮;有的说像游动的火龙
10、,像啼鸣的公鸡,像飞舞的火凤凰,还有的说像龟背竹,像月季花,像一片红叶先不论学生的比喻是否恰当、语言是否精美,学生的学习热情完全被调动起来,他们已主动地进入了语文学习和语言思维的锻炼中。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及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并充分发挥想象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展现火烧云变化的课件。 一导入 1.同学们都见过火烧云,你能解释为什么叫“火烧云”吗? 学生甲:我觉得因为傍晚时云彩就像火在燃烧一样,所以叫“火烧云”。 学生乙:“火烧云”这个名字能表现出云彩特别红。 2.大家谈出了自己的看法,作家
11、萧红通过仔细观察,对火烧云作了生动的描绘,语言精练、准确,使人读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以读促讲,启发想象 1.请同学们听配乐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抓住火烧云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哪一部分主要写了这一特点。 2.学习第一段。 (1)第1自然段 读一读,思考:火烧云上来时,天空及周围的景物是怎样的? (火烧云上来时,天空布满霞光,周围的人和动物在霞光的照耀下呈现出各种颜色。) 霞光使哪些景物发生了变化?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 (霞光使小孩子、大白狗、红公鸡、黑母鸡、小白猪、老人的胡须都在颜色上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了
12、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情,具体描写了火烧云上来时的景物。) 火烧云刚刚上来时,这些景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同样的景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 (请学生把小孩子、大白狗、红公鸡、黑母鸡、小白猪、老人的胡须的颜色变化前后的情况对比着想象。) 指导朗读,读出看到火烧云上来时人们的喜悦心情。 (2)第2自然段 “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这句中的“烧”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别的词吗?为什么? 指导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读出火烧云的变化和美丽。 3.学习第二段。 (1)快速看课文,找出一句话准确地概括火烧云的特点。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 (2)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连续出现的
13、“一会儿”说明了什么? (说明火烧云的颜色变化不仅多而且速度很快) (课件呈现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多而且快)指导朗读。注意“一会儿”,不一定读得很快。 你能用合适的词形容火烧云的颜色特点吗? (绚烂多彩、五光十色、五颜六色、色彩斑斓) (3)火烧云的颜色多,变化快,那么火烧云的形状怎样呢?要求同学们用学习描写火烧云颜色部分的方法,自学描写火烧云的形状部分。 思考:火烧云的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交流:火烧云的形状多,变化快。作者描写了马、狗、狮子的形状,但很快就不见了。) (出示描绘火烧云变化各种形态的课件)老师边演示一边引导:图上画的像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消失的?
14、自己练习读第46自然段,体会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把下面的句子与第46自然段比较,看看哪个写得好。 火烧云一会儿像马,一会儿像狗,一会儿像狮子。形态万千,变化多端。 火烧云变化多,主要是讲颜色和形状变化多,指导学生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想象天空中出现的其他动物、人物或植物。 (出示课件)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一只小白兔,(),过了几秒钟,();很快又来了一位老奶奶,(),老奶奶的拐杖(),又不见了。 用合适的词形容火烧云形状的特点。 (形态万千、形状各异、变化多端、千姿百态) (4)教师小结:火烧云色彩斑斓,形态万千。作者细致地观察了火烧云,抓住了变化极多这个特点,不仅写出了火烧云的静态“像什么”,还
15、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怎么样”,使人感到火烧云不仅美丽,而且非常神奇。遗憾的是,火烧云不能像一幅画可以长久保存。 4. 学习第三段。 (1)请同学齐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此时的火烧云又具有什么特点。 (2)这时人们的心情怎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3)人们是多么留恋这美景啊!谁能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三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学习了火烧云这篇课文,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能够看到许多自然景观,希望同学们留心观察,热爱生活。 1.本文浅显易懂、词汇丰富、笔调灵活,非常适合朗读。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自读自悟,体会语言中蕴含的情感之美,教师则只从旁引导。萧红的语言是极具个性魅力的,能感染每一位读者。然而,每
16、个人的感受都是有差别的,所以教师不能将自己的情感强加给学生。他们是天真烂漫的少年,他们体会到的美,也许远远胜过教师想讲述的。 2.教师检查朗读时,会发现有两个词的读音有出入。一个是“红彤彤”,另一个是“模糊”。前者,有的学生读hng tng tng,有的读作hng tng tng。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很快找到答案(hng tng tng常用在书面语中,而hng tng tng则常用于口语),统一了认识:本文是极具口语个性的文章,所以应读平声。后者,一部分学生对“模”的读音可能会产生疑惑,有的把“模糊”读作m hu,有的读成m hu。引导学生查词典确认读音为m hu。因为语文有其工具性的一面,
17、有书面语与口头语的差别,应让学生适当留心,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另外,人们日常交际中随意的误读容易误导未成年人,要不然也不会出现m hu、m hu、yn wi(因为)、yu y(友谊)这样似是而非的错误。 3.本文大有深究之处,特别是ABB式叠词、半A半B式短语及实物形容词,非常形象、生动。第2自然段中“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的“烧”字更是生动贴切,轻描淡写地道出了火烧云的范围之大,气势之宏,色彩之艳,不禁让人想到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1.在词语的正确读音后画“”。 2.按要求填空。 (1)“镇静”的“镇”字应选的字义是()。 镇压安定时常 (2)“高寿
18、”的“寿”部首是(寸),应选的字义是()。 活的岁数大年岁;生命寿辰 3.请根据提示,把下列“看”的近义词填到合适的成语中。 览盼观瞻 (1)坐在井底看天坐井(观)天 (2)左看看,右看看左顾右(盼) (3)一下子就看得清清楚楚一(览)无余 (4)站在高处往远看高(瞻)远瞩 4.火烧云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 5.本文作者观察仔细,想象新奇,为我们呈现了一个色彩斑斓、变幻莫测的世界。你能运用这种写作方法描绘一种自然景观吗? 1.作者简介 萧红,中国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玲玲、田娣。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一个,也是
19、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的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抗争及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她的作品虽没有直接描述她的经历,却使她在女性觉悟的基础上表现出自己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她把“人类的愚昧”和“改造国民的灵魂”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她是在“对传统意识和文化心态的无情解剖中,向着民主精神与个性意识发出深情的呼唤”。有代表作呼兰河传。 2.火烧云 清晨太阳出来或者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天边的云彩常常是通红的一片,像火烧的一样,人们把这种云叫做火烧云,又叫早霞和晚霞。为什么会有火烧云这种自然现象呢?原来,在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颜色的太阳光中,红光穿过空气层的本领最大,橙、黄、绿光次之,青、蓝、紫光最差。在日出、日落时,到达地面的光要通过很厚的空气层,如果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微小尘埃或雾状水滴,旭日东升和夕阳西下的颜色就会呈现橘红色,使飘浮在大气里的云也染上了红色。因此,朝霞和晚霞的玫瑰色和红色的色彩,都是由于红、橙色的光容易通过含有微粒的大气的缘故。通过观察火烧云可以预测天气,民间流传的谚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就是说,火烧云如果出现在早晨,天气可能会变坏;如果出现在傍晚,第二天准是个好天气。20 20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