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积累“伯父、模范、巡警、吵嚷、惩处、抱负、胸怀、帝国主义、灯红酒绿、热闹非凡、风和日丽、耀武扬威、得意扬扬、振兴中华”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受“中华不振”的原因。二、教学重点学会根据人物及联系事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三、教学难点体会中华不振的原因。四、教学过程(一)感受人物形象,揭示课题1出示周恩来的图片,这个人是谁呢?请学生说说对周恩来的了解。过渡语:是啊,周恩来是我们开国的第一任总理,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是深受全国各族人民敬重和爱戴的领袖,他卓著的功勋、崇高的品德、光辉的人格深深铭记在全
2、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心中。今天,让我们走近少年周恩来,了解他成长过程中发生的事。揭示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吗?题目是什么意思呢?(预设:如果学生不知道题目的意思可让学生采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之”和“崛起”的意思,帮助理解题目的意思。)(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1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顺句子。2检查字词认读情况。(1)帝国主义列强;租界;巡警;耀武扬威;得意扬扬;惩处。(2)模范;吵嚷;踊跃回答;铿锵有力。3想课文人物及人物身上的事,结合课文题目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默读课文,思考在周恩来身上发生了哪些事情?小组交流课文中发生的事情。预设:如果学生对内容
3、的概括很唆,带有复述课文的性质,教师则应先肯定学生对课文读得熟练,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哪些话可去掉不用说,哪些话必须保留,直至每件事情能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如果学生能把几件事情串连起来说则让学生总结概括叙事性课文大意的方法,使学生明白要结合人物、事件、课题来概括。(三)聚焦“中华不振”,感受周恩来立志的原因1过渡语:有人说:有志不在年高;也有人说:自古英雄出少年;我们的祖先还教育我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什么原因使周恩来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预设:如果学生说到周恩来看到洋人欺凌中国人,而中国人却无处申冤或者伯父告诉他不要随便到租界去玩,教师都加以肯定。同时总结到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华不振。
4、2默读课文,画出体现中华不振的句子,写上自己的批注。3学生交流。(1)出示句子:他在沈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指导朗读。(如果学生感情不到位,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当时情境和标点来领悟朗读。)体会中华不振。词语积累:周恩来不解地问。横线上的词语还可以换成什么?(预设:疑惑地;睁大眼睛;仰起头)(2)出示句子: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引导学生体会“闯”字所蕴含的意义。(中国人是不能随便进到租
5、界里去的。)理解“租界”的意思。结合描写租界特点的句子体会租界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插入资料:据统计,中国自1845年英国从上海租界章程规定中取得第一块租界,至1902年奥匈帝国设立天津租界。前后共有27块租界,其中有25块租借国单一的专管租界,2块公共租界。各国租界的分布(1911年):英国7处:天津英租界、汉口英租界、广州英租界、九江英租界、厦门英租界、镇江英租界、上海英租界;日本5处:天津日租界、汉口日租界、苏州日租界、杭州日租界、重庆日租界;法国4处:上海法租界、天津法租界、汉口法租界、广州法租界;德国2处:天津德租界、汉口德租界;俄国2处:天津俄租界、汉口俄租界;意大利1处:天津意租界
6、;奥匈帝国:1处天津奥租界;比利时1处:天津比租界:(1931年中国收回天津比租界。)公共租界2处:上海公共租界;(由英美租界合并而成。)鼓浪屿公共租界;(英、美、德、法、西、日、丹麦、荷兰、瑞典和挪威。)天津最高峰时有9个国家设立租界。(天津美租界在1902年合并入英租界。)读了这些资料,你又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旧中国?(3)出示第8自然段: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
7、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学生交流自己读后的体会。插入资料:19世纪末,中国社会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掀起了一股瓜分中国的狂潮,日本也不例外。1894年日本偷袭清政府派往朝鲜的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由此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战争中,清朝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日军占领威海卫,同年日军占领辽东。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告终。次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条约规定中方支付巨额战争赔款,并赔偿日本军费,向日本开放杭州、沙市、重庆等通商口岸。清政府允许日本企业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并且免收日本商品的关税。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得
8、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开始由商品输出和大规模武装侵略转变为资本输出。1900年,西方列强为扩大侵略利益,组建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虽然遇到义和团的顽强抵抗,但义和团运动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侵略者攻占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仓皇出逃,她一面加紧镇压反帝运动,一面派人与侵略者议和。于是李鸿章代表清朝与西方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辛丑条约规定:中方赔偿各国约9.8亿两白银;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外国使馆界,由各国派兵驻守,界内不允许中国人居住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情景复现:结合当时的情况:这个妇女会哭诉些什么?洋人又会说些什么?中国的巡警会怎样做?请几位学生演一演。联系上下文,想象写话:如果你是周恩来,你想对中国人说些什么?交流写话,释疑解难。请几名学生到台前展示,师生合作评价。此处评价有3个标准:一是情感体会是否到位;二是语言表达是否恰当;三是书写是否工整。指导书写“巡”,注意笔画“撇点”。指导书写“嚷”,注意嚷的笔画较多,横笔、竖笔不要少写,各部件摆放要合理。(四)课堂小结、设疑看着贫穷、落后的祖国,看到自己的同胞被洋人肆意地欺凌,而自己作为中国人却无能为力,敢怒不敢言。12岁的周恩来又做出了什么决定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探讨。20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