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染病管理课件了解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管理内容。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知识。掌握社区、乡村医生应承担的工作职责及工作内容。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管理服务内容告和管理服务内容(一)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一)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 协助开展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收集和提供相关信息,参与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修)订。协助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传染病患者、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或医学随访,开展消毒杀虫、应急接种等防控工作。(二)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和登记(二)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和登记应规范填写门诊
2、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患者及疑似患者后,按要求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如发现或怀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按要求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三)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三)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报告程序与方式: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机构,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传染病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按相关要求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向辖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同时报送传染病报告卡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订正报告和补报:发现报告错误,或报告病例转归或诊断情况发生变化时
3、,应及时对传染病报告卡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等进行订正;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及时进行补报。(四)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四)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患者医疗救治和管理:协助对传染病患者、疑似患者采取隔离、医学观察等措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伤者进行急救,及时转诊,书写医学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和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管理:协助开展传染病接触者或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追踪、查找,对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者提供必要的基本医疗和预防服务。流行病学调查:协助对本辖区患者、疑似患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和提供患者、密切接触
4、者、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相关信息。协助开展患者、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或医学观察。疫点疫区处理:做好医疗机构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的处理工作。协助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开展杀虫、灭鼠等工作。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协助开展应急接种、预防性服药、应急药品和防护用品分发等工作,并提供指导。宣传教育:根据辖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开展相关知识技能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五)做好宣传、指导及管理工作(五)做好宣传、指导及管理工作 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管理,做好其他非住院患者的治疗管理工作,相关技术要求参照有关规
5、定。服务要求服务要求 (一)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度,协助开展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处置。(二)要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报告管理工作,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三)要做好相关服务记录,传染病报告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应至少保留3年。考核指标考核指标 1、传染病疫情报告率报告卡片数/登记传染病病例数100。2、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率报告及时的病例数/报告传染病病例数100。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率及时报告
6、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数/应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数100。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基本知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基本知识2003年春节,某县CDC值班人员张某接到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电话:该中心收治两例重症肺部感染病人(已转县医院)后,有3名医护人员感染发病据说送省会城市救治的两位病人,诊断不明,正在上呼吸机维持生命3名肺部感染的医护人员,采用抗菌、抗病毒治疗措施,效果不理想目前肺部感染病因不明,医院会诊初步考虑军团菌、病毒性或支原体性感染的可能性大,但医院实验室没有条件检测当您从值班员得到消息后,你想的是什么?医护人员感染是否来自重症病人?转院病人病情重是何原因?现场3名感染的医护人员是否应通
7、知他们马上转院?采取了什么措施?是不是突发公卫事件,要不要高度重视?要不要派人去现场?派谁去最合适?要不要上报?报什么?2002年9月14日7时30分:某市汤山镇部分学生和民工今晨因食用了某饮食店内的油条、烧饼、麻团等食物后发生中毒有数十人呕吐、腹泻不止。初步估计该镇有近几百名群众食用这家饮食店卖出的早点,中毒人数还在不断上升。当您接到消息时,你首先想的是什么?到底有多少人中毒?有没有人死亡?多少人吃了该店食品?有没有其他店顾客中毒?中毒原因?化学性?生物性?什么症状?要不要立即向镇政府和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报告?报什么?必须派人去现场,派谁去?现场如何组织救治?救治方法?.?突发面对的问题具有突
8、发性,什么时候都可能发生,面对的问题具有突发性,什么时候都可能发生,不可预见不可预见群体性涉及不是特定个体,而是不特定人群,具有公共性涉及不是特定个体,而是不特定人群,具有公共性未知数多来龙去脉不清楚来龙去脉不清楚危害程度和社会后果心中无数危害程度和社会后果心中无数没有现成的应对措施没有现成的应对措施未知容易引起公众恐惧未知容易引起公众恐惧危害已经或可能对健康生命造成危害若处置不当,可能造成星火燎原,铸成大错健康影响健康影响中毒、患病中毒、患病对健康的长期影响对健康的长期影响死亡死亡社会影响社会影响公众不安和焦虑情绪公众不安和焦虑情绪诉讼和赔偿诉讼和赔偿对经济的打击对经济的打击社会稳定社会稳定
9、 -国家安全国家安全上面2个故事中的事件就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分类: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可主要分为以下4类,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定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分类:根据事件的成因和性质分成4类:1.重大传染病疫情:指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病人或/和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超过
10、常年的发病率水平。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指在短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具有共同临床表现的病人,且病例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3.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事件:指由于食品污染或职业危害的原因,而造成人数众多或者伤亡较重的中毒事件。4.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如新发传染性疾病、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和药物反应、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核放射事故、生物化学等恐怖事件和自然灾害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4级:一级(特别重大)、二级(重大)、三级(较大)、四级(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和突发公共事件一样,也分4
11、级,事件的确认分级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根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用不同的颜色作预警标识。一级:红色预警二级:橙色预警三级:黄色预警四级:蓝色预警 突发公共事件的整个处置过程分监测预警、信息报告、突发公共事件的整个处置过程分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和调查评估等五个阶段。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和调查评估等五个阶段。监测预警:是指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疾病健康相关事件、危险因素的信息资料,一旦发生预警指标时,迅速报告,作出快速反应。信息报告:责任报告单位或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苗头时应及时报告。应急处理:迅速派出相关人员深入现场调查处理。恢复重建:
12、事件结束后,组织受影响地区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工作和社会秩序。调查评估:组织人员评估事件造成的损失、措施的成效,提出下一步建议。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是指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应急机制、应急体制和应急法制。应急预案:指突发事件发生前根据各部门所承担的职责,预先编制出防范与处置方案。应急机制: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开展风险评估,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应急体制:确定指挥体制、救援体制和管理体制等,一环扣一环,层层保障应急工作顺利运行。应急法制:制定法律法规,约束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和个人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各司其职,开展工作。应急报警电话主要有:110 刑事、治安案
13、件以及危及公共与人身安全和扰乱公众正常工作、学习与生活秩序的报警电话;119 火警报警电话;112119 森林火灾报警电话;122 交通事故报警电话;120 医疗急救求助电话;12345 便民服务电话;12369 环境事件报警电话等。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相关信息报告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报告应遵循“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以及各级医疗机构均需履行相应的职责。责任报告单位: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采供血机构等。责任疫情报告人:上述机构中执行职务的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等。责任疫情报告人及单位应按照传
14、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做到及时规范的上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任务,具体职责如下: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包括报告卡和总登记簿、疫情收报、核对、自查、奖惩制度。2.执行首诊负责制,严格门诊工作日志制度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报告制度,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3.建立和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报。无网络直报的门诊部、诊所、卫生室等应按照规定的时限,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如电话、传真)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
15、并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或/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4.对医务人员进行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的培训。5.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样和现场防控。1.报告内容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
16、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以及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除此之外,还包括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如手足口病等),以及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不明原因病例也需要上报,如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2.报告程序及方式发现需要上报的病例由责任人员首先进行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染病防治法规定首诊医生或者是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在发现传染病时均需要进行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现场调查人员也应填写,还有采供血机构人员发现HIV两次初
17、筛检测结果阳性时也要填写。目前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没有条件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在规定的时限报告传染病报告卡。3.报告时限不同种类传染病报告时间不同,对于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或疑似患者以及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责任报告的单位及个人应在2小时之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对于其他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及疑似病例、规定报告的传染病,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
18、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须及时报告。4.传染病报告注意事项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管理规定中规定对于多次就诊的同一疾病同年内只报一次,或在同年内多次接诊的该类病例(包括复发病例),则仅对首次就诊进行一次报告,再次就诊且诊断结果未发生变更时则可不再进行报告。医疗卫生机构在做出乙肝、肺结核、艾滋病、血吸虫病等慢性传染病诊断时,如已知该病例曾经作出诊断并被报告过,则本年度可不再进行报告。报告应按日期格式填写,诊断日期填写必须详细到小时,诊断日期与录入时间的间隔不
19、得超过传染病报告时限;死亡的传染病病例及时录入死亡日期;学生、幼托儿童要求在“患者工作单位”里填写相应的学校和幼儿园名称、班级,不许空项;14岁以下患者必须填写患儿家长姓名;需要具体填写到乡镇(街道)及门牌号为病例发病时实际居住的地址;在同一医疗机构报告的病例发生诊断变更、已报告的病例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由该医疗机构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死亡病例按规定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并进行网络报告。对于传染病患者死于非传染病因素,则不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对报告的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排除或确诊,对于调查核实现住址查无此人,又无其他联系方式
20、的病例,应由区县疾控中心更正为本区县地址不详。报告单位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且每日对报告信息进行复查,对重复报告的信息进行删除。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3年,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其传染病报告卡由收卡单位保存,原报告单位必须登记备案。(一)、报告范围与标准1、传染病(1)鼠疫:发现1例及以上。(2)霍乱:发现1例及以上。(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现1例及以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现1例及以上。(5)炭疽:发生1例及以上肺炭疽病例;或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
21、皮肤炭疽或肠炭疽病例;或1例及以上职业性炭疽病例。(6)甲肝/戊肝: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7)伤寒(副伤寒):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8)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9)麻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10)风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1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天内,同
22、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或者有2例及以上死亡。(12)登革热:1周内,一个县(市、区)发生5例及以上;或首次发现登革热病例。(13)流行性出血热: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高发地区10例)及以上,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14)钩端螺旋体病: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15)流行性乙型脑炎:1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5例及以上,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16)疟疾:以行政村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5例(高发地区10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或在近3年内无当地感染病例报告的乡镇
23、,以行政村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5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在恶性疟流行地区,以乡(镇)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2例及以上恶性疟死亡病例;在非恶性疟流行地区,出现输入性恶性疟继发感染病例。(17)血吸虫病:在未控制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2周内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10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点1周内连续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5例及以上;在传播控制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2周内发生急性血吸虫病5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点1周内连续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3例及以上;在传播阻断地区或非流行区,发现当地感染的病人、病牛或感染性钉螺。(18)流感:1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30例及以上,或5例及以上因
24、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或发生1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19)流行性腮腺炎: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20)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中发生20例及以上,或死亡1例及以上。(21)猩红热: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22)水痘: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23)输血性乙肝、丙肝、HIV: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发生3例及以上输血性乙肝、丙肝病例或疑似病例或HIV感染病例。(24)新发或再发传染病:发现本县(区)从未发
25、生过的传染病或发生本县近5年从未报告的或国家宣布已消灭的传染病。(25)不明原因肺炎: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2、食物中毒: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3、职业中毒: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人及以上或者死亡1人及以上的。4、其他中毒:出现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以外的急性中毒病例3例及以上。5、环境因素事件:发生环境因素改变所致的急性病例3例及以上。6、意外辐射照射事件:出现意外辐射照射人员1例及以上。7、传染病菌、毒种丢失
26、:发生鼠疫、炭疽、非典、艾滋病、霍乱、脊灰等菌毒种丢失事件。8、预防接种或预防服药群体性不良反应: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一个预防接种单位一次预防接种活动中出现群体性疑似异常反应;或发生死亡。群体预防性服药反应:一个预防服药点一次预防服药活动中出现不良反应(或心因性反应)10例及以上;或死亡l例及以上。9、医源性感染事件:医源性、实验室和医院感染暴发。10、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2周内,一个医疗机构或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有相同临床症状的不明原因疾病3例及以上。11、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报告内容1、事件信息信息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事件名称
27、、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一步工作计划等。2、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 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分为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1)初次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名称、初步判定的事件类别和性质、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主要的临床症状、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式等。(2)进程报告 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同时,对初次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进行补充和修正。重大及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至少
28、按日进行进程报告。(3)结案报告 事件结束后,应进行结案信息报告。达到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分级标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由相应级别卫生行政部们组织评估,在确认事件终止后2周内,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三)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疾控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直报的信息由疾控机构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的疾控
29、机构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尽快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现场调查,如确认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根据不同的级别,及时组织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如尚未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由专业防治机构密切跟踪事态发展,随时报告事态变化情况。传染病报告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报告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填写具体要求相关信息报告卡填写具体要求卡片编码:由报告单位自行编制填写。患者姓名:填写患者的名字(性病/AIDS等可填写代号),如果登记身份
30、证号码,则姓名应该和身份证上的姓名一致。家长姓名:14岁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身份证号:尽可能填写。既可填写15位身份证号,也可填写18位身份证号。性 别:在相应的性别前打。出生日期:出生日期与年龄栏只要选择一栏填写即可,不必既填出生日期,又填年龄。实足年龄:对出生日期不详的用户填写年龄。年龄单位:对于新生儿和只有月龄的儿童请注意选择年龄单位,默认为岁。工作单位:填写患者的工作单位,如果无工作单位则可不填写。联系电话:填写患者的联系方式。病例属于:在相应的类别前打。用于标识患者现住地址与就诊医院所在地区的关系。现住地址:至少须详细填写到乡镇(街道)。现住址的填写,原则是指患者发病时的
31、居住地,不是户籍所在地址。职 业:在相应的职业名前打。病例分类:在相应的类别前打。疑似病例是根据某传染病的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史进行诊断,而没有进行实验室检查,也就是医学上常用的临床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是指被诊断为疑似病例,且与其有共同暴露史的人被诊断为确诊病例者;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阳性检测结果。对于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乙肝、血吸虫病例须分急性或慢性填写。发病日期:本次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本次诊断日期,精确到时死亡日期:死亡病例或死亡订正时填入。疾病名称:在作出诊断的病名前打。其他传染病:如有,则分别填写病种名称,也可填写不
32、明原因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名称。订正病名:直接填写订正后的病种名称。退卡原因:填写卡片填报不合格的原因。报告单位:填写报告传染病的单位。报 告 人:填写报告人的姓名。填卡日期:填写本卡日期。备 注:用户可填写一些文字信息,如传染途径、最后确诊非传染病病名等。注:报告卡带“*”部分为必填项目。填报单位(盖章):填写本报告卡的单位全称填报日期:填写本报告卡的日期报告人:填写事件报告人的姓名,如事件由某单位上报,则填写单位联系电话:事件报告人的联系电话事件名称:本起事件的名称,一般不宜超过30字,名称一般应包含事件的基本特征,如发生地,事件类型及级别等信息类别:在作出明确的事件类型前画 突发事件等级:
33、填写事件的级别,未经过分级的填写“未分级”,非突发事件仅适用于结案报告时填写 确认分级时间:本次报告级别的确认时间初步诊断及时间:事件的初步诊断及时间订正诊断及时间:事件的订正诊断及时间报告地区:至少填写到县区,一般指报告单位所在的县区发生地区:须详细填写到乡镇(街道),如发生地区已超出一个乡镇范围,则填写事件的源发地或最早发生的乡镇街道),也可直接填写发生场所所在的地区详细地点:事件发生场所所处的详细地点,越精确越好。事件发生场所:在作出明确的事件类型前画 如是医疗机构,其类别选择相应类别,并选择事件发生的部门。如是学校,其类别:选择学校类别,如发生学校既有中学,又有小学,则为综合类学校,余
34、类似 事件信息来源:填写报告单位接收到事件信息的途径事件信息来源详细:填写报告单位接收到事件信息的详细来源,机构需填写机构详细名称,报纸注明报纸 名称,刊号、日期、版面:电视注明哪个电视台,几月几日几时哪个节目:互联网注明哪个URL地址:市民报告需注明来电号码等个人详细联系方式:广播需注明哪个电台、几时 几分哪个节目事件波及的地域范围:指传染源可能污染的范围新报告病例数:上次报告后到本次报告前新增的病倒数 新报告死亡数:上次报告后到本次报告前新增的死亡数排除病例数:上次报告后到本次报告前排除的病例数累计报告病例数:从事件发生始到本次报告前的总病例数 累计报告死亡数:从事件发生始到本次报告前的总死亡数事件发生时间:指此起事件可能的发生时间或第一例病例发病的时间 接到报告时间:指网络报告人接到此起事件的时间首例病人发病时间:此起事件中第一例病人的发病时间末倒病人发病时间:此起事件中到本次报告前最后一例病例的发病时间 主要症状体征:填写症状的分类主要措施与效果:选择采取的措施与效果填写相关类别的扩展信息的附表附表:传染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农药中毒、其他化学中毒、环境卫生事件、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免疫接种事件、医疗机构内感染、放射卫生事件、其他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表,详见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注:请在相应选项处划谢谢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