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贸易笔记第一章 导论1.1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什么是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这种交换活动因为发生在世界范围内,所以又称作世界贸易(World Trade)或全球贸易(Global Trade)。国际贸易主要由各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它既包含有形商品(实物商品)的交换,又包含无形商品(劳务、技术等)的交换。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Domestic Trade)异同点 一致性: 1.二者都是商业活动。 2.二者有共同的商品运动方式。 3.基本职能是相同的,都受商品经济规律的影响和制约。不同点: 1.从事对外贸易难度大于国内贸易。
2、 2.对外贸易的业务程序多于国内贸易。 3.对外贸易风险更大。 出口(Export)和进口(Import) 出口是指将本国生产或加工的商品(包括劳务)运往国外市场进行销售的贸易活动;进口就是将外国商品(包括劳务)购买后输入本国市场进行销售的贸易活动。 另外,当外国商品进口以后未经加工制造又出口时,称为复出口(Reexport);反之,本国商品出口后,在国外未经加工又重新输入本国国内称为复进口(Reimport)。 贸易值(Value of Foreign Trade)和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 贸易值又称为贸易额,是用货币表示的反映贸易规模的指标,是衡量对外贸
3、易状况的重要指标。 贸易量是指剔除价格变动因素以后,用不变价格表示贸易发展规模的一个指标。 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 贸易差额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如1年)内出口值与进出值之间的差额,即贸易差额出口值进口值。如果出口值大于进口值,就称为贸易顺差,又叫出超、盈余、黑字;如果出口值小于进口值,就称为贸易逆差,又叫入超、亏损、赤字;如果二者相等,就称为贸易平衡。 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简称TOT) 贸易条件是指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的交换比率,或说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比率,故又称为交换比价。 例子:某国以1997年为基准年,其进出口价格指数均为100,若2001年
4、出口价格上涨了6,进口价格下降了2,其贸易条件如何变化?以1997年为基期,其贸易条件指数(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 出口价格指数100+1006106 进口价格指数100-100298 因为TOT108.2100,所以说明贸易条件有所改善,即:1997年1个商品出口换回1个外国商品,而2001年由于出口价格上升,进口价格下降,出口1个商品就可换回1.082个外国商品,说明比较1997年贸易条件有所好转。 应该指出的是,这种贸易条件的改善或恶化是就进出口时期与基期比较而言的,因而这个指标是相对的。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Composition of Foreign Trade) 国际贸易商
5、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比例,即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之比,通常以其在世界出口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 进出口商品结构是指一国对外贸易中各商品组成部分在贸易总体中的地位、性质以及相互间的比例关系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International Trade by Regions)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是指世界各洲、各国(或地区)参加国际商品流通的水平,即世界贸易额的国分布或洲别分布情况,它反映了各国或各洲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对外贸易依存度(Ratio of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
6、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是以本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占GNP(国民生产总值)或GDP(国内生产总值)多少比重为标志的。1.2 国际贸易的分类出口贸易(Export Trade)、进口贸易(Import Trade)和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 出口贸易是指一国把生产或加工的商品(包括本国拥有的劳务)输往国外市场销售的对外贸易活动 进口贸易是指一国从国外市场购进外国所生产或加工的商品(包括外国拥有的劳务)的贸易活动 过境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进行的商品买卖活动,实物运输必须经过第三国国境,对第三国而言,就构成了该国的过境贸易 有形贸易(Tangible Trade)
7、和无形贸易(Intangible Trade) 有形贸易是指贸易双方交易的商品是具体的、有形的实物商品,因为这些商品看得见,摸得着,故称为有形贸易,有时也被称为货物贸易(Goods Trade)。 无形贸易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所进行的没有物质形态的商品的交易,在国与国的交换中,交换标的物不是有形的商品。一般包括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直接贸易(Direct Trade)、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 和转口贸易(Entrepot Trade) 直接贸易是商品直接从生产国销往消费国,不通过第三国而进行的贸易,即指进出口两国直接达成的交易 间接贸易则是指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商品买
8、卖的行为(前面提到的过境贸易就 是间接贸易的一种方式) 转口贸易又称为中转贸易,是区别于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直接买卖商品的直接贸易行为而言 总贸易(General Trade)和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 总贸易是指进出口以国境为标准,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进口,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出口,前者称为总进口,后者称为总出口,总进口额加上总出口额就是一国的总对外贸易额,即:总贸易额总进口额总出口额,采用这种方法划分的有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90多个国家或地区,我国也属于总贸易的统计方法。 专门贸易是指进出口以关境为标准,进入一国关境的货物就是本国的进口,离开一国关境的
9、货物就是本国的出口,前者称为专门进口,后者称为专门出口,专门进口额加上专门出口额是一国的专门贸易额。目前采用这种方法划分的国家的德国、意大利、瑞士等国家。现汇贸易(Spot Exchange Trade)和易货贸易(Barter Trade) 陆路贸易(Trade by Road)、海路贸易(Trade by Seaway)、空运贸易(Trade by Airway)、邮政贸易(Trade by Mail Order) 有证贸易(Documentary Trade)和无证贸易(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 1.3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
10、备两下基本条件:1)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 2)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国家)之间进行商品交换。因此,从根本上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对外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原始社会初期,不存在跨越国界的国际贸易 奴隶社会时期的对外贸易随着超越国界的交换活动频繁发生,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这个时期对外贸易只能是有限的。 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较之奴隶社会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无论是在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国际贸易只能是局部的、个别的、偶然的贸易活动,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贸易应该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建立,这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社会形态及特征所决定的 资本主义社会国际贸易的发展大致经历
11、了四个时期,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资本主义垄断时期以及二战结束后的新时期。 二战后,国际贸易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 1.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2.国际贸易中出现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平分天下的局面 3.国际贸易集团化趋势更强 4.国际贸易方式更加多样化 5.国际贸易协调机制趋于规范化,而贸易保护主义更加隐蔽思考与练习: 1.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2.贸易量与贸易额的区别是什么,怎样计算? 3.贸易差额与净出口、净进口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4.过境贸易与转口贸易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5.当今世界国际贸易的新发展有哪些? 第2章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学习
12、目标:了解国际分工的成因、发展、形式及作用,掌握各种国际贸易理论,理解世界市场与国际分工发展的同步性,熟悉世界市场的类型和特点以及商品的国别价值和国际价值以及国际价格的主要形式,了解国际贸易利益以及国际贸易中的不公平现象。 2.1 国际分工国际分工及其发展过程 国际分工是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的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分工,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发展过程 1)国际分工萌芽阶段 直到15世纪到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国际 分工才进入到萌芽时期。 2)国际分工初步形成阶段 国际分工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以机器 大工业生产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生产
13、方式的确立正是国际分工初步形成的标志。 3)国际分工形成阶段 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的 形成,是国际分工最终形成的阶段。 4)国际分工深化阶段 从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和应 用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后,国际分工进入到深化的阶段。 其突出特点为: (1)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更加细化。 (2)跨国公司对国际分工的深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3)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分工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国际分工的成因 1.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代表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 2.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条件 3.国际生产关系决定国际分工的性质 4.上层建筑对国际分
14、工有推进或阻碍两方面的作用 国际分工的形式 垂直型是指出口原料、进口制成品和出口制成品、进口原料的国家之间的分工形式。发达国家与大多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分工多为这种形式。它实际上是传统的工业国与农矿业国之间的国际分工的延续。 水平型是指经济技术水平相近的国家之间的分工形式,既有部门之间的分工,也有部门内部的分工。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多为此种类型。 混合型指和一部分国家之间的分工是垂直型,和另一部分国家之间的分工是水平型。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属于这种类型,发达国家之间是水平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是垂直型。国际分工的作用 1.国际分工对促进各国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
15、1) 有利于调剂余缺,节约生产成本,促进经济增长 2) 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增强生产能力 3)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和按比例发展 2.国际分工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1)使国际贸易总量迅速增加 2)提高了各国的外贸依存度 3)引起国际贸易地理的变化 4)引起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相关国际贸易理论 1.重商主义学说 重商主义学说是1517世纪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思想,分为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其根本观点为金银为社会的惟一财富,主张国家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保持贸易中的顺差。 1)早期重商主义(15世纪-16世纪中期) 2)晚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
16、) 2.古典学派的国际贸易理论 1) 绝对成本理论 绝对成本理论是由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该理论从生产的绝对成本的差别为出发点,认为各国应按照各自在绝对成本方面上的优势进行分工,生产并出口绝对成本低的商品,进口绝对成本高的商品,即“以己之所长,换己之所需”。 2) 比较成本理论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17721823)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一书中,提出了比较成本理论。该理论认为,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双方,不一定都要有某一商品的生产绝对成本低,只要各自生产相对成本较低的商品进行交换,双方都可以获利,即“两优取其最优,两略取其次略”。李嘉图以葡萄酒和毛
17、呢的例子来论述其思想, 3) 相互需求理论 相互需求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穆勒(18061873)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该理论在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回答了国际间商品交换的比例如何确定的问题。认为商品的国内交换比例是国际交换比例的基础,而国际交换比例最终由两国相互对商品的需求关系来决定。 3.保护幼稚工业论 保护幼稚工业论由德国经济学家德里希李斯特(17891846)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1841)中比较系统的提出,是最具代表性的贸易保护理论。 4.资源禀赋论 资源禀赋论主要思想最早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于1919年提出,后由其学生俄林继承和发展,故常称为“赫克 歇
18、尔-俄林理论”。该理论主要用生产要素的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流向 5.超保护贸易理论 超保护贸易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凯恩斯(18831946),他生活的这个时期,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垄断阶段,正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该时期的显著特点是各国垄断资本之间的竞争空前激烈和资本主义世界三次经济危机的爆发。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超保护贸易理论。该理论认为,自由放任的贸易理论和政策不适合现代社会,必须由政府直接干预经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扩大出口,限制进口,增加国内的有效需求,促进就业,从而解决国内经济危机6.二战后的国际贸易理论 1) 列昂惕夫之谜 按照HO定理,一个国家应出口密集使用本国丰裕的生产要
19、素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的商品。美国作为一个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惕夫研究了美国进出口的历年数据后,发现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一节结论在理论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成为一个难解的谜,被称为“列昂惕夫之谜”。 2) 技术差距理论 该理论由美国学者波斯纳于1959年提出。该理论认为,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生产要素,并且实际的科技水平一直在提高,但是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不一样,这种技术上的差距可以使技术领先的国家具有技术上的比较优势,从而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随着技术被进口国的模
20、仿,这种比较优势消失,由此引起的贸易也就结束了。 3) 新要素贸易理论 该理论综合了技术差距理论、人力资源理论、人力技能理论,认为,在考虑国际贸易中的商品时,不但要考虑传统的资本、劳动、自然资源要素,还要考虑技术、信息等要素,从而来确定商品的比较优势。 4)偏好相似理论 偏好相似理论由瑞典经济学家林德尔于1961年的贸易的转变一书提出,该理论主要解释的是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如何产生的问题。 5)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由美国学者弗农和维尔斯提出,该理论把市场学中的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理论结合了起来,是动态的国际贸易理论 6) 产业内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格鲁贝尔等人
21、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解释产业内贸易的产生原因和规模。 7)市场内部化理论 市场内部化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代表人物为英国的巴克莱、卡森和加拿大的拉格曼。该理论主要解释了跨国公司的投资、内部贸易等行为。 7.战后有关贸易保护思想和理论 1)保护就业论 2)改善国际收支论 3)美国倡导的保护公平竞争论 2.2 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是指世界各国商品交换的市场领域,它既包括世界各国各自的国内市场,又包括世界各国之间的国际市场。 世界市场的类型 1. 按参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可分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市场、发展中国家市 2. 按地区可分为:欧洲市场、北美市场、亚洲市场、非洲市场和拉丁美洲市场等3.
22、 按经济集团分为:欧盟市场、东盟市场、北美自由贸易区市场等 4. 按有形商品的构成分为:工业制成品市场、办制成品市场、初级产品市场。 5. 按无形商品的构成分为:技术市场、劳务市场等 6. 按产品的生产要素特点分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市场、资本密集型产市场、技术密集型产品市场。当今世界市场的特点 1. 当今的世界市场是统一的、开放的和高速增长的市场 2. 世界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同时出现垄断和区域一体化的趋势 3. 世界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同时出现垄断和区域一体化的趋势 4. 世界市场具有复杂性和风险性 2.3 国际价值与价格 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 商品的国别价值是相对某一国的国内交换而言,国别价值
23、量是由该国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即在该国平均的劳动生产率水平下,生产该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所决定 商品的国际价值是相对国际市场的国际交换而言,国际价值量是由各国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即在平均化的各国劳动生产率水平下,生产该商品所需要的国际劳动实践所决定。 国际价格 国际价格也就是国际市场价格,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在世界市场上形成的市场价格。当代国际市场价格的种类 按照世界市场的不同市场领域和开放程度,国际市场价格可以分为“封闭市场价格”和“自由市场价格”两大类 1) “封闭市场”价格 “封闭市场”价格,指买卖双方在一定的特殊约束关系下形成的价格。世界市场的供求一般不会对价
24、格其实质性的影响,因此,这种价格就有相对的稳定性,变化幅度很小。国际贸易中的大部分产品的价格属于这种价格。主要一般包括垄断价格,转移价格、国家垄断价格、国家间的协定价格。 (1) 垄断价格一般指在世界市场具有一定垄断地位的跨国公司,利用其经济力量和市场控制力量所决定的价格。 (2) 转移价格一般指跨国公司内部交易时所规定的价格,也叫调拨价格(3) 国家垄断价格一般指发达国家或区域经贸集团对商品实行的垄断和干预价格,多出现在农产品价格方面。(4) 国家间的协定价格这种价格有主要出口国和主要进口国之间签订的,比如,世界上关于锡、咖啡、糖小麦、可可的主要进出口国之间的价格协定,主要维护价格的稳定和双
25、方的利益;也有主要出口国之家签订,比如,石油的主要出口国OPEC之间的协定和主要通出口国之间的协定,主要维护出口国的共同利益。 2) “自由市场”价格 自由市场”价格指在国际间不受或较少受到国际垄断力量的干扰下,独立经营的买方和卖方之间交易的价格。 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 1. 不等价交换 根据价值规律,国际贸易中的等价交换指商品按照国际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相反,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指不按国际价值量相等的交换。具体来说,指发达国家凭借政治军事实力和垄断地位,以高价向发展中国家销售自己的产品(工业制成品),以低价购买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初级产品)。 2. 不等价交换的衡量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
26、只是衡量不等价交换的一个指标,并不是惟一指标。全面衡量不等价交换,还必须结合劳动生产率变化引起的商品价值的相对变化、垄断组织的剥削、运费、保险费等因素来综合考虑。 3. 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 1) 阿根廷经济学家普雷维什的观点。 (1)技术进步带给发达国家的好处。 (2)制成品于初级产品不同的市场结构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工会力量的差别 2) 德国经济学家辛格的观点 辛格认为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原因在于不同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不同和发达国家大量使用资源节约技术。 2.4 国际贸易利益国际贸易产生的利益 1弥补产品不足,提高福利水平 2.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
27、置,提高社会的产出水平 3.促进了国内产业的规模经济和效率提高 4.有利于引进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管理经验 国际贸易利益分配 1. 新古典学派的观点 2. 反对新古典学派理论的观点 1).普雷维什的观点 2).萨米尔阿明的观点 3).阿吉里埃曼纽尔的观点思考与练习 1.国际分工、国际贸易与世界市场三者的关系是什么? 2.绝对成本理论与比较成本理论的区别是什么? 3.资源禀赋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 4.李斯特的贸易保护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5.谈谈你对列昂惕夫之谜的理解? 6.当今世界市场的特点是什么? 7.国际价值是如何形成的? 8.谈谈你对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利地位的看法。 第3章
28、 对外贸易政策学习目标:熟悉对外贸易政策构成及其制定的目的、依据,了解对外贸易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掌握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和资本主义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及其原因,了解并熟悉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发展。3.1 外贸易政策概述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 1保护本国市场 2提高本国产品的竞争能力和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市场 3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对外贸易的构成 1总政策 对外贸易总政策是国家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出的一个指导对外贸易发展的总原则,是一国从整个国民经济出发,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实行的政策。如是实行“保护贸易政策”,还是“自由贸易政策” 2商品和服务开放政策 对外贸易商品政策是根据对外贸易
29、总政策、经济结构和国内市场状况,分别制定的有关商品进出口和服务开放的原则和规定。如根据WTO的原则,限制各种违禁品的输入就是一例。 3关税政策 对外贸易关税政策是根据本国进出口贸易的需要,制定的对出入海关征收关税的政策。如为了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口和公平贸易的需要,对他国进口的商品征收诸如进口关税、反补贴税、反倾销税等。 4 国别政策 对外贸易国别政策是根据对外贸易总政策,对外政治、经济关系的需要而制定的国别和地区政策。如过去西方国家制定的限制或禁止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与军事有关的科技产品就是这种国别政策的体现。我国过去首先发展与社会主义货价见的对外贸易,随着国际经济关系的变化,尤其是我们已经成功入
30、世,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国别政策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经济总政策和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与修改任务是由国家立法机构承担 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主要是通过以下方式执行:首先,通过海关对进出口贸易进行管理。各国设置在对外开放口岸的海关,除对进出境的商品、运输工具实行监管,稽征关税和代征法定的其它税费外,还承担着查禁走私的艰巨任务。其次,国家设立各种机构,负责促进出口和监管出口。再次,国家政府出面参与各种国际贸易、关税等的国际机构与组织,进行国际贸易、关税方面的协调和谈判。 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 1. 自由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的内容是:政府取
31、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的各种特权和优惠,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2 .保护贸易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的内容是:国家采取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和本国商品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对本国的出口商给予优惠和补贴,鼓励本国的商品出口。对外贸易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 对外贸易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 对国际贸易秩序的影响 2) 对国际贸易规模的影响 3) 对国际贸易流向的影响 2对外贸易政策对一国经济的影响 1) 对外贸易政策是调节国民经济平衡的重要工具 2) 贸易政策是调节一国以国际收支为主要内容的外部经济平衡的主要手段 3) 贸易政策是实现经济目标的
32、工具 3.2 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重商主义时期的贸易政策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 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时期后的贸易政策 二战后的贸易政策 1.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贸易自由化的主要表现 1) 大幅度削减关税 2)降低或取消非关税壁垒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贸易自由化的主要特点 1)从商品来看,工业品的贸易自由化程度大于农产品的贸易自由化程度;工业品中,运输、机械产品,科学技术尖端产品贸易自由化程度大于消费品的贸易自由化程度。 2)从国家来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自由化程度大于它们同发展中国家的集市贸易自由化;区域经济集团内部的贸易自由化程度大于集团对外的贸易自由化程度。20
33、世纪50年代后的贸易政策 新贸易保护主义其特点是: 1.限制进口措施的重点从关税壁垒转向非关税壁垒 1) 非关税措施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被保护的商品日益增加 2) 非关税措施的项目和种类增多 3) 非关税壁垒的歧视性增强 2.奖出限入措施的重点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 3. 贸易保护从国家贸易壁垒转向区域性贸易壁垒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贸易政策 3.3发展中国家外贸政策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本国经济。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竞争力不强,所以,为了巩固政权和发展本国经济,它们都走上发展本国工业的道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并制定相应的经济发展战略。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
34、政策形成于经济发展战略之上,所以带有十分强烈的“战略”色彩。战后,发展中国家外贸政策主要有以下三种。初级外向型外贸政策进口替代型贸易政策 在对外贸易上,经常采取的措施有: 1.实行保护关税 2.进口限额 3. 外汇管制 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利用外资与进口替代、出口导向型政策开放型贸易政策 思考与练习 1各国制订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2各国对外贸易政策包括哪几个部分? 3发达国家贸易政策的演变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4. 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第4章 关税壁垒措施学习目标:熟悉关税的含义和作用,掌握关税的主要种类,特别是进口附加税和普惠制,理解并掌握关税水平、关税的
35、名义保护和有效保护,熟悉关税税率的基本分类以及关税的征税标准,了解关税税则和通关手续。41 关税的含义与作用 关税的含义 关税(Customs Duty or Tariff)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商征收的税收。一个国家根据其政治经济等状况和需要,由设置在边境、沿海口岸或境内的水陆空国际交往通道上的海关机构,按照国家制定的关税税法、税则,对其进出关境的商品征收关税,是一国关税政策的具体体现。 关境(Customs Territory)又称税境或海关境域,一国关税法令完全实施的境域。商品进出口关境时才作为进出口商品征收关税。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关境与其国境是一致的
36、,但在一国存在关税同盟、自由港(区)、保税区等自由域时,关境与国境就不一致。自由港(区)虽在国境之内,但从征收关税的角度来看,看在关境之外,因为进口自由港、区的商品可不征关税,此时,该国关境小于国境;当几国结成关税同盟,组成一个共同关境实施统一关税法邻和对外税则,彼此之间商品进出国境不征收关税,只对来自和运往非同盟成员国的商品进出共同关境时,才征收关税,此时,和、关境大于成员国的各自国境。关税的特点 1. 关税征收对象是进出口的商品,不管是什么类型,也不管其售后是否获利,必须按规定征收关税 2. 关税的执行者是海关 3. 关税具有涉外性 关税的作用 1. 关税的积极作用 1) 可增加一国的财政
37、收入 2) 可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 3) 可调节国内生产、市场、物价和财政 (1)调节生产。利用税率的高低影响企业的利润,国家有意识地引导各类商吕的生产,改变产业结构 (2)调节市场供求。以关税税率控制进出口商品的数量,保证市场求平衡。 (3)调节物价。降低关税,可使国内同类商品价格下降。 (4)调节贸易收支 4) 关税的涉外作有关税一直与国际经济关系和外交关系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它经常是国际间签订友好贸易条约中的一面重要内容,如世界贸易组织的多边贸易条约,在经济贸易集团中,互免关税是各成员国经济联盟的纽带之一 2. 关税的消极作用 1)增加消费者的负担 2)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开展 3)保护过度
38、,就会出现保护落后 4)易于恶化贸易伙伴间的友好关系 5)易于产生走私 42 关税的主要种类 按照征税的对象或商品流向,关税可以分为进口税、出口税、过境税 进口税(Import Duty)是进口国家的海关在外国商品输入时,对本国进口商所征收的关税。这是一种主要税,被称为正税或正常进口关税。这种进口税在外国商品直接进入关镜或国境时征收,或者外国商品自由由港、自由贸易区或海关保税仓库等提出,运往进口国国内市场销售时,由海关征收。 出口税(Export Duty)是出口国家的海关对本国商品输往国外时,对出口商所征收的关税。目前,大多数国家对绝大多数出口商品都不征收出口税,因为征收这种税势必会提高本国
39、商品在国外市场上的销售价格,降低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不利于出口的扩大。但有时为了一些特殊的目的,一些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也征收出口税。 过境税(Transit Duty)过境税又称通过税,它是一国对于通过其关境的外国货物所征收的关税。征收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本国的财政收入。按照征税的目的,关税可分为财政关税和保护关税 财政关税(Revenue Tariff)又称收入关税,是指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为主要目的而征收的关税。为了达到财政收入的目的,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时,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征税的进口商品必须是国内不能生产或无代用品而必须从国外输入的商品。2)征税的进口商品,在国内必须有大量的消费。
40、3)关税税率要适中或较低。如果税率过高,将阻碍商品进口,达不到增加财政收入的目的。 保护关税(Protective Tariff)保护关税又称经济关税,是指以保护本国工业和农业发展为主要目的而征收的关税。保护关税的税率越高,保护程度越强。按照差别待遇和特定的实施情况,关税可分为进口附加税、差价税、特惠税和普遍优惠制 进口附加税(Import Surtax)进口国家对进口商品,除了征收一般进口税以外,还往往根据某种目的再加征进口税。这种进口国家对进口商品征收正常进口关税以外,额外再征收的关税,就叫进口附加税。 进口附加税采取两种征收方式:一种是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如1971年上着年,美国出现了巨
41、额贸易逆差,国际收支恶化。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为了应付国际收支危机,实行“新经济政策”,宣布对外国进口商品一律 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以限制商品进口,缩减收支失衡。另一种更为常用的征收方法是针对个别国家和个别商品征收进口附加税,以限制特定国家或商品的进口。这种进口附加税主要有以下两种: 反补贴税(Counter-Vailling Duty)又称抵消税或补偿税,它是对于直接或间接的接受任何奖金或补贴的外国商品进口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反倾销税(Anti-Dumping Duty)反倾销税是对于实行倾销的进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征收反倾销税的目的是抵制进口商品低价倾销
42、,以保护本国产品和本国市场。 征收反倾销税主要基于以下理由:一是出口国商品出口价格低于本国产品的正常价格,即低于国内市场出 售的价格,这是有意的商品倾销,必须予以相应对待;二是产品倾销使进口国的同类产品的生产或已建立的某项工程造成重大损害或产生重大威胁,为保护本国产品和国内市面采取的反倾销措施。 差价税(Variable Levy)又称差额税,是当本国生产的某钟产品的国内价格高于同类进口产品的价格时,为削 弱进口商品的竞争能力,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按国内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有效期额征收的关税。 特惠税(Preferential Duty)特惠税又称优惠税,它是指对某个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给予特别优惠的低关税或免税待遇。特惠税有的是互惠的,有的是非互惠的,但都是一种地区性的优惠安排,所以它不适用于从非受惠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商品,非受惠国家不能援引最惠国待遇条款来要求享受特惠税待遇。 普遍优惠制(Generalized System Preferences, GSP)简称普惠制,它是发达国家承诺对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输入的商品,特别是制成品和半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关税优惠制度。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第21号决议,普惠制的三项原则是:普遍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 普惠制的目标是:增加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出口收益;促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加速发展中国家或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