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学习“以学增智”专题研讨心得体会发言稿与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专题研讨发言材料(二篇文)2023年学习“以学增智”专题研讨心得体会发言稿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以学增智,就是要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把看家本领、兴党本领、强国本领学到手。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以学增智上见实效,要在提升政治能力、提升思维能力、提升实践能力上下功夫。把向定航,提升政治能力。“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政治能力是干部所需的各种能力中的第一位,是干好各项工作的“必备能力”。衡量政治能力强不强、硬不硬,关键看能否保持政治定力、驾驭复杂局
2、面、凝聚社会力量、防范政治风险,不能在“随风满地石乱走”中迷失方向,也不能在“乱花渐欲迷人眼”中迷失自我。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发展充满挑战,党员千部既要“致广大”,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了然于胸,从党和人民的立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切实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永葆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又要尽精微,坚决拥护中央的大政方针、坚决执行中央的决策部署,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频共振,以学增智,真正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永葆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的政治定力
3、,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清醒者。正本清源,提升思维能力。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思维能力是推动工作的源头活水,思维一旦局限,就无法看到问题的整体脉络,无法掌握事物发展的全貌原样,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困境。党员干部要以学增智,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内化深化转化为自己的科学思想方法,切实提高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思维能力,以等不得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松不得的责任感、停不得的使命感为自身能力加码。要加强调查研究,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中汲取智慧力量、摸清实际情况,
4、把握事物本质、把握发展规律、把握工作关键、把握政策尺度,增强工作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思维能力转化为科学决策的源头活水、攻坚克难的灵丹妙药、干事创业的动力能量。唯实唯干,提升实践能力。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在于实践、在于落实,绝不能学是学、做管做,陷入“学做两张皮”的形式主义。党的百年非凡征程中,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理论指导实践,锚定正确航向、划动奋斗之桨,一路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书写了荡气回肠的光辉史诗。党员干部要赓续红色精神、传承红色血脉,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5、会主义思想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实践要求,以学增智不断丰盈实践“知识库”,持续提升拔节“能力值”,以“满分状态”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本领。要主动投入到急难险重的岗位上,经风雨、强筋骨、长才干,以“满格能量”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要以“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实干精神和“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实干状态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在基层一线的火热实践中检验理论学习成效,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征途中书写精彩的人生华章。2023年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专题研讨发言材料3140字范文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全面推
6、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历史条件下取得的新创造、新发展,给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打下了最深厚的历史根基。下面,由我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文化自信重要论述,结合XX改革发展实际和独特文化资源,以“坚定文化自信凝聚精神力量彰显XX文脉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XX新XX赋能”为题,作研讨发言。一、坚定信念、久久为功,不断增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文化强国”成为国家文化战略的集中表达,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中华文化与文化自信重要性进行了阐述,为新时代
7、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精神动力、制度保障和文化条件。(一)深刻认识文化是赓续历史传承的命脉。立足历史文脉,我们的直言义行中,是孔孟礼仪的延绵,我们的举手投足里,是魏晋风骨的接续;我们衣食住行中,是华夏智慧的结晶。赓续传承是为了更好地坚守,我们应深刻认识到,在人类文化史上,由于种种原因,近代以来,中华文化濡滞不进,在蔽天而来的西潮冲击下避守无力。同时也应认识到,近代以来,重拾文化兴盛的光荣与梦想,一直是中华民族复兴图强的重要内容。一个民族走向重新振兴的历程,离不开文化力量的牵引、推动和支撑。中华民族千年历史文明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正是因为我们“以史为重、赓续文脉”,经得起
8、岁月的淘洗和时间的打磨,能够涵养情操、磨砺品质、提振精神,为我们提供去芜存菁、长流相传的不竭力量。(二)深刻认识文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极。进入新发展阶段,加强文化建设不仅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对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增强民族凝聚力、夯实文化强国建设基础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文化资源禀赋是XX高质量发展源源不绝的动能极,我们要把文化充分融入XX县域经济、康养旅游、民生事业等领域,坚持文化为“魂”,认真写好“融合大文章”,不断提升其他产业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提升城市形象,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三)深刻认识文化是民族特色发
9、展的支撑。先进文化是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是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是民族文化耀眼璀璨的支撑。7月12日至15日总书记在新疆调研时特别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流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奋斗,各族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有了新变化,对文化产品内容、形式和民族特色需求逐渐多元化,我们应坚持以多元民族融合特色发展为支撑,以坚持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以新内涵提升文化素养、以新形式表现文化魅力、以新业态展示民族特色,不断增强各族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二、锚定目标、审时度势
10、,科学擘画XX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绚丽蓝图(一)深度挖掘XX源远流长的历史底蕴。XX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两千余年的历史,秉承着“北达京畿,南通蒙昭”的南丝绸之路精神。魁星阁、进士第文风绵延;“东方金字塔”一战国至西汉大石墓群”“九宫十八庙”“凤凰文化”等历史瑰丽镌刻着神秘而又绚丽的古邛都文明。全面系统挖掘XX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底蕴,需要我们充分在文旅资源普查基础上,联合民宗、社科联、文联、史志办等部门和乡镇开展历史、古树、古法、古物普查,制定出台保护利用办法。以“红色文化”“进士文化”串联安宁河、茨达河景区景点,串点成线,以线带面,打造进士村与和平湖,尽快开放进士第、大陆槽和凤凰阁等知名打卡点,
11、让文化积淀逐步释放璀璨光芒。(二)深度挖掘XX异彩纷呈的传承底蕴。历史是最好的传承。XX历史文化丰富多彩、异彩纷呈,目前,全县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计34人,非遗保护名录涵盖五大类,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10项,州级17项,县级25项。傈僳族高腔、葫芦笙、火草织布技艺、嘎且且撒勒舞多次登上省州非遗展示舞台。但我们也深知对文化传承思考上还不够深入,对非遗文化“青黄不接”现象还未能彻底解决。因此,深度挖掘XX传统历史并将之传承弘扬,是我们当前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我们应大力支持文化传承活动,进一步深挖历史文化、乡土文化、非遗文化,不断强化文化培训交流活动、培养传承人、邀请企业、专家对文化
12、产品进行文创开发,延伸文化产业链,激发底蕴活力。(三)深度挖掘XX薪火相传的民族底蕴。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XX历来有汉、彝、傈僳等23个民族在这里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不仅增强了XX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也丰富和发展着XX文化内涵,提高了XX各族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向心力。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文化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落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比较薄弱,民族人才相对缺乏,文化遗产损毁、流失、失传等现象在XX比较突出。我们既要继承、保护、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又要推动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鉴、加强交流、和谐发展,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因地
13、制宜、分类指导,不断完善扶持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在XX大放异彩。三、凝心聚力、戮力同心,全面汇聚大兴X文化事业发展的强劲动力(一)坚持正确引领方向。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将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对于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和中国文化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为开创党和国
14、家文化事业新局面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力量。(二)稳步提升文化服务。没有文化幸福感,就没有高品质生活。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论述精神。把农村文化建设同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有效衔接起来,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总量供给。要不断改进完善运行机制,推动“群众点单”和“政府买单”更好对接,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要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健全机制、搭建平台,把“送”文化和“种”文化结合起来,增强农村的文化“造血”功能。要不断加快实施总分馆建设,将文化设施与景区建设相结
15、合,实现文化室、图书室市场化进景区,增添亮丽风景。同时,要积极搭建百姓大舞台,培育龙头文化队伍,舞动XX群众文化,将凤凰阁与博物馆建设相结合,打造成XX旅游与科普相结合的新地标。(三)做强文化产业发展。将乡村振兴与乡村文化发展紧密结合,用好文化专干,扶持乡村文化能人,带动乡村文化向专业化、特色化发展。鼓励和引导文旅企业升规入统,激励乡土文化人才、各界人士参与到文化产业发展当中,指导个体文化经营者、合作社等做大做强,增加就业,扩大影响。深入挖掘文化资源,进一步将XX本土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打造一批记得住名、拿的出手的文化创意产品。抓住机会、创新点子,邀请文旅达人、举办赛事活动、引发热点讨论、留下优质口碑、展现XX魅力,依托新煤体、大平台持续做好节庆文化的传承和衍生文旅产品的营销,全力办好桑椹樱桃节、端午药膳美食节、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节等具有IP效应的节庆活动。我的发言完毕,不妥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同志批评指正!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