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学理论前沿与实践山西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张焕君第1页一、历史学前沿理论1、年鉴学派代表性人物:费弗尔、布洛赫、布罗代尔、勒高夫、拉杜里分期:以1945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区分较为显著。现在可称之为第三期。基本观点:认为每一个历史事件都必须放在当初详细条件下加以认识,历史学家不能利用历史进步这一先决条件来衡量和选择历史事实,不然就轻易歪曲事实,削足适履。第2页1922年,费弗尔发表地理环境和人类进化,突出地理环境和人类历史紧密关系,既注意地理环境对人类行为影响,又研究人类行为怎样参加改造环境。历史与地理从而融为一片。描述是人类全部行为,既包含物质文化,又包含思想道德等文化;现有科学、艺术、信
2、仰发展,又有经济、商业、社会阶层改变。布洛赫名著封建社会突破了马克思主义相关界定,不再把封建社会视为一个社会生产方式,而是当做“整体社会环境”,有其特有社会气氛和思想准备,如统治和依附、富裕与贫穷,使人耳目一新。这一时期研究重点是横向和结构研究,目标是展现在一这一时期研究重点是横向和结构研究,目标是展现在一段历史时期内一个社会全貌。段历史时期内一个社会全貌。第3页第二期更为重视历史纵向趋势。布罗代尔在名著第二期更为重视历史纵向趋势。布罗代尔在名著菲利菲利普二世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普二世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中为了表达这种趋势,用中为了表达这种趋势,用了三种不一样历史时间观念:基本恒定地理时间、社会了
3、三种不一样历史时间观念:基本恒定地理时间、社会机构机构“长时段长时段”和历史事件和历史事件“短时段短时段”。人类各种活动。人类各种活动在不一样时段中产生结果不一样。人类即使有能力影响在不一样时段中产生结果不一样。人类即使有能力影响他们所处地理环境,不过社会机构经常抵制人类活动干他们所处地理环境,不过社会机构经常抵制人类活动干预,甚至反过来对人类活动,尤其是对那些在预,甚至反过来对人类活动,尤其是对那些在“短时段短时段”中历史事件产生决定性影响。总之,人类政治活动,中历史事件产生决定性影响。总之,人类政治活动,伟大人物出色贡献,只能在伟大人物出色贡献,只能在“短时段短时段”中发生转瞬即逝中发生转
4、瞬即逝作用,不能影响历史进程,更不能决定历史走向。政治作用,不能影响历史进程,更不能决定历史走向。政治人物和政治机构所作所为与社会结构性变迁没有联络。人物和政治机构所作所为与社会结构性变迁没有联络。第4页真正影响历史进程是那些在长时段中活动原因,由大众生活所组成,包含他们食品结构、身体情况、衣着衣饰、品味兴趣、生儿育女和社会地位。所以,年鉴学派着重搜集人口和经济材料,对它们进行统计分析,以获取对历史进程长时段认识。对这些材料(主要是数据)计量分析、计算成为他们研究重点。由此,他们成功地把历史学变成为一门社会科学。第5页总而言之,年鉴学派扩大了历史学视野,他们力争展示“整体历史”,他历史学家兴趣
5、引向社会各个方面。历史学不再为几个历史人物所主宰,成为大众生活舞台,原来不起眼原因,都能成为历史学家研究素材。所以,年鉴学派兴起代表西方历史学多样化、多元化倾向。60年代之后,该学派研究趋向愈加丰富,政治史重新受年代之后,该学派研究趋向愈加丰富,政治史重新受到关注,只不过方法大为不一样,愈加突出政治鲜活性。到关注,只不过方法大为不一样,愈加突出政治鲜活性。对大众集合心理研究愈加深入,手法多样。经济和人口对大众集合心理研究愈加深入,手法多样。经济和人口史研究也是花样繁多。这些都对当代历史学研究影响深史研究也是花样繁多。这些都对当代历史学研究影响深远。远。第6页2、后当代理论最先出现后当代主义是在
6、建筑及艺术领域,因为对最先出现后当代主义是在建筑及艺术领域,因为对当代光滑平顺建筑不满,出现了反对现有形式为主当代光滑平顺建筑不满,出现了反对现有形式为主建筑。从建筑结构走向对西方认识论质疑,逐步推建筑。从建筑结构走向对西方认识论质疑,逐步推及到主客二元对立及对精神物质对立怀疑,对语言及到主客二元对立及对精神物质对立怀疑,对语言不确定性及客观存在性质疑,又走向文学批评,最不确定性及客观存在性质疑,又走向文学批评,最终由文入史。终由文入史。第7页20世纪70年代,海登怀特首先发难,他指出:过去不等于历史,历史只是一个叙述,叙述不见得能被完全了解。当人们了解时,可能已经不是真实历史了。后当代批评经
7、典与真理,认为一切都是建构出来,不论后当代批评经典与真理,认为一切都是建构出来,不论是西方是西方圣经圣经,穆斯林,穆斯林古兰经古兰经,还是中国四书五,还是中国四书五经,都并非真实。首先,在历史分期上,不论分为古代、经,都并非真实。首先,在历史分期上,不论分为古代、中古、近代还是原始社会、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中古、近代还是原始社会、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这种对历史因果关系解释,都是以后想像与设计。其次,这种对历史因果关系解释,都是以后想像与设计。其次,在观念上历史趋同于当代,因为研究者有了科学观念,在观念上历史趋同于当代,因为研究者有了科学观念,所以研究对象也就必须表达出科学观念;有了
8、市场经济所以研究对象也就必须表达出科学观念;有了市场经济概念,所以古代社会也就要找出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萌概念,所以古代社会也就要找出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芽。第8页所以,后当代史学认为当代史学就是在这些当代观所以,后当代史学认为当代史学就是在这些当代观念下,来清理和书写历史,这与文学写作并无不一念下,来清理和书写历史,这与文学写作并无不一样。能够说,文学是在创造(样。能够说,文学是在创造(Invent)故事,而历)故事,而历史只是在发掘史只是在发掘(Find)故事;文学在想像中写,历史故事;文学在想像中写,历史则是在资料中编。则是在资料中编。第9页后当代史学认为,历史只是后当代史学认为,历史
9、只是“文本文本”对过去描述。对过去描述。海登海登怀特说:怀特说:“我们所谓历史,其实是借助一类尤我们所谓历史,其实是借助一类尤其、写作出来话语而到达与过去某种关系。其、写作出来话语而到达与过去某种关系。”就是就是说,历史不等于过去,而是写作出来话语,而且必说,历史不等于过去,而是写作出来话语,而且必须先写出来才能被阅读,经过阅读当代人才能与过须先写出来才能被阅读,经过阅读当代人才能与过去发生关系。就此而言,历史与文学一样,并完全去发生关系。就此而言,历史与文学一样,并完全能够由文学理论来诠释。文学、历史界限含糊而不能够由文学理论来诠释。文学、历史界限含糊而不分明。分明。第10页不论古代还是现在
10、,因为意识形态、价值观、感情、思绪方法、政治时势等原因,也包含历史资料欠缺、丢失等,历史真相叙述总会受到影响。完全讲历史叙述全方面性和真实性是不可能,可谓“不在场阴影笼罩着在场”,“过去”与“历史”之间距离实际上很大。这是后当代史学重视文本重大意义,是他们对历史“洞见”。第11页文本突出,揭示了话语权力,揭露了所谓“真实历史”背后可能隐藏着不真实想像和权力。理性是不可靠,借助理性构建起来“宏大叙事”也是不值得相信,它对历史因果关系解释下面,隐藏了某种政治和理念。如作为概念“国家”。在后当代史学看来,即使国家是历史性政治共同体,不过否就一定是天经地义?“中国”是否就一定能和中华民族、中国文化重合
11、重合,成为民族、文化代名词?多民族国家如南斯拉夫、苏联,算是什么国家?第12页国家如此,“爱国”还能天经地义吗?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认为国家只是被语言建构起来“想像共同体”,对“祖国”忠诚和热爱,不过是被以后爱国歌曲、政治宣传、历史传说等建构起来,互不相识人,怎样可能相互认同为一个民族国家?一样,一样,“中国中国”又是一个怎样历史性概念?由此引又是一个怎样历史性概念?由此引申,便是该怎样对待历史上民族英雄,乃至申,便是该怎样对待历史上民族英雄,乃至“汉奸汉奸”?如岳飞,如施琅?如岳飞,如施琅?第13页二、从理论到实际:历史学实践中国当代史学受年鉴学派和后当代史学影响很大
12、,其直接效果就是学者有意识对以往习认为常观念、结论提出质疑,并在充分论证基础上形成新认识。这些新认识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重视细节。回归常识。第14页黑格尔在哲学讲演录中曾对“健全常识”下过一个定义:健全常识是一个时代思想方式,其中也包含了这个时代一切偏见。常识总是为它所部不自觉思想范围所支配。比如,假如有些人在哥白尼以前说,地球围绕太阳旋转,或者在发觉美洲以前说,那边还有大陆,那就是违反全部健全常识。在印度、中国,共和国也是违反全部健全常识。黑格尔意思是说,在中国、印度这些习惯专制统治国家中,人们关于国家统治思想方式都是与君主、专制、极权相联络,他们无法了解产生于西方共和国模式,这超出了他们常识认
13、知范围,所以会很不适应,甚至反对。不过假如看看中国、印度今天现实状况,你会认为常识是能够改变,或者是能够培养、灌输,常识是一个逐步健全过程。第15页历史学是人们业已形成知识与观念,这些知识与观念会沉淀下来,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识,成为我们了解世界、与人交流基础。比如关于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邓小平推进改革开放之类知识,已经成为常识。假如有些人颠倒这些知识,你会以为那是违反常识,难以沟通。第16页由此能够看出常识与历史联络。不但如此,假如我们深入考查,还会发觉很多已经成为常识历史知识、历史观念,如同黑格尔所说,也是“很不健全”,需要逐步改进。经过举例,看看我们普通
14、认为常识中间蕴含了怎样历史观念,以及这些观念曾经是怎样不真实,现在又是怎样逐步完善、走向真实。第17页1、关于中国近代史普通认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因为西方入侵,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国共合作,都在这一判断基础上叙述,帝国主义武装入侵、不平等条约是外来刺激,农民、知识分子、官僚起义、改良、革命,则是应对,从而使得反帝反封建成为一条根本。第18页不过,历史真是这么吗?如此简单明了,言简意赅?假如稍加考查,能够发觉,这种理论出自毛泽东1940年发表新民主主义论。而毛泽东主意在于经过分析政治、经济、文化分析,否定
15、资产阶级专政可能,认为社会主义共和国才是中国未来发展方向。在这一逻辑架构中,关于近代史叙述不过是为了这一政治目标服务。第19页40年代出版正本与伪装本第20页最近三十年来,国内史学界逐步摆脱政治原因,从历史原因分析近代史进程,形成新结果,如:借鉴美国学者费正清“挑战与回应”观点,从国际环境改变对中国社会挑战来分析;传统近代化理论:蒋廷黻;中国中心论:柯文认为近代中国自有其发展轨迹,而且除了军事外,经济上并不落后。第21页2、五种社会形态论指人类社会历史相继演进五个阶段,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是一个社会发展演变规律。这种理论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影
16、响巨大,直到今天依然余波未息。但它是怎样形成呢?第22页1857-59年,为了批判所谓资本主义永恒论,马克思提出“大致来说,亚细亚、古代、封建、和当代资产阶级生产方式能够看作是经济社会形态演进几个时代”,其适用地域仅限于西欧。19列宁在论国家中加以扩展,认为“世界各国全部一切人类社会数千年来发展,是这么向我们表明这种发展普通规律性、常规和次序”,依次经历父权制原始社会、奴隶占有制社会、资本家阶级,“在人类历史上有几十个几百个国家经历过和经历着奴隶制、农奴制和资本主义”。在地理范围和理论外延上都有很大程度扩大。20世纪代末,苏联史学理论界深入归纳出“五种社会形态”说,适用范围是整个人类社会,其理
17、论外延也深入演化成各种制度。1938年,斯大林在其发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一文中最终将其定型。第23页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学习一文中表示接收苏联理论模式,40年代末,更是以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作为干部和知识分子必修政治及历史读本。当初大部分历史学家,如翦伯赞、范文澜、郭沫若、侯外庐,就是在这种理论框架下进行历史研究,而且依据这种理论编写各种教材,教育学生。这一理论也就成为国内历史教育指导思想,进而作为一个人类历史发展普遍规律被国人普遍接收。第24页不但如此,在这一理论影响下,出现了一系列名词术语,形成固定思维模式,历史演进被简单化、线条化。如“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大多
18、数”、“极少数”、“起义”、“造反”。后一阶段要取代前一阶段时,必定是因为其更先进、进步,而以前则是腐朽落后,人民生活也是“水深炽热”、“暗无天日”,“穷人受压迫”,所以必须“造反”,打破旧生产关系,从而推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这种思维方式,至今屡见不鲜。甚至对所谓“封建礼教”、对儒学反对,很多也是这种思维产物。第25页以其中资本主义为例。史学界一度热烈讨论过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要证实中国古代也存在过资本主义,只是因为外来侵略才被打断。不然就会与这一理论完全吻合。不过关于萌芽何时产生,却是众说纷纭,从战国到明清,都有萌芽,从而丧失了学术研究严谨性。不过,在资本主义产生欧洲,20世纪后半期以来,却开始
19、重新思索“什么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关系怎样”、“工业革命是否必定造成资本主义”,可见作为一个学术问题而非政治问题,本身就需要不停地探讨与完善,而不是当做真理,顶礼膜拜。第26页3、炎黄子孙五帝本纪评价黄帝:“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汉代到清代,黄帝被作为皇权象征来祭奠,代表是皇统。晚清时期,在反满斗争中突然转型,被认作是“国族”或汉“民族”象征,成为国民认同形象。以后,为了顾及长江流域,又盛大推出炎帝,都是为了强调国家和民族认同。第27页19,同盟会于东京遥祭黄陵,祭词说:我民族屡蹶屡振,既仆复兴,卒能重整金瓯、重振玉宇者,莫非我皇祖在天之灵,有以默相而佑启之也
20、。1935年,中国国民党推派中央执监委张继、邵元冲,“致祭于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辕轩氏之灵”,祭文中除追怀先祖“创业之耿光大烈”外,重复矢言“力排艰险,以复我疆园,保我族类”。1937年,中共陜西苏维埃政府遣派林祖涵致祭黄陵,并宣读毛泽东、朱德撰写祭文:赫赫始祖,吾华肇造;冑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岂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国,让其沦胥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此物此志,永志勿谖。第28页以上所引各政治团体官方宣示,尽管彼此利益相左、意识形态悬殊,企图达成政治目标也不尽相同,却仍有着基本雷同之处:在这些文本之中,“黄帝”即使依旧维
21、持其固有“先祖”地位,却已不再是一朝一姓专属祖源,而变成了“中华民族”“共同始祖”;换言之,“黄帝”作为一项认同符号,已脱离旧有之帝王世系“皇统”脉络,转而被纳入新起之民族传承“国统”脉络。第29页伴随近代民族主义产生而复活历史人物,除了黄帝还有郑成功。19,蒋智由就当初出现“古人复活”现象举上述二人为例,关于郑成功,他说:又若郑成功者,(本)不甚挂于我国人之齿颊,甚者或且置与叛逆同科,.近则郑成功之行事,亦渐照耀于中国人之眼中,而数为一代之人杰。第30页康熙时郑亦邹所撰郑成功传,19,匪石与亚庐(柳亚子)又各写一部传记。在郑成功事迹中,焚服告庙、移檄起兵最具戏剧效果,最能震撼人心。不过在郑亦
22、邹笔下,却只是轻描淡写:成功既力谏不成,又痛母死非命,乃悲歌慷慨谋起师。携所著儒巾、襕衫,赴文庙焚之,四拜先师,仰天曰:昔为孺子,今为孤臣,向背去留,各有作用,谨谢儒服,唯先师昭鉴之!高揖而去,.与所善陈辉、张进、施琅、施显、洪旭等愿从者九十余人,乘二巨舰断缆行,收兵南澳,得数千人,文移称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第31页然而,在匪石对同一史事叙述中,郑成功告庙祝文、移檄起兵文告变成这么语句:呜呼先师!国家已矣!父谏不听,母死非难,成功之罪,其曷可逭!谨谢儒服,以矢厥志。呜呼先师!昔为孺子,今为孤臣,仗先师灵,宏济大难。其济,国民之福;不济,成功之罪。呜呼先师!实式凭之。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朱
23、成功敢以一掬泪、一滴血,沥诚竭忠以誓于我三军、我普国国民之前:呜呼!尔祖尔父所日日教告于尔等者何言乎?夫国民之所以能受光荣者,徒以有国在耳。呜呼!不有国,毋宁死。余将誓师中原,与决生死。尔等有与吾同志愿者,其投鞭来从!军行矣!于是一片从军!从军!殉国!殉国!之声,直应成功誓言而起。经过对照,可见郑成功复活,其实就是中国国族、汉民族“新生”第32页19:鲁迅自题小像诗 第33页1957年,台湾成立半官方轩辕教,认为发扬民族精神、维护中华文化之张本。同年,陕西省人民委员会致祭黄陵,有曰:我们誓以“勤俭建国”精神,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康乐社会主义国家,以慰我先祖在天之灵。双方中心是文化、政权正统性争夺
24、,也就是谁能代表中国问题。第34页1986年,陕西省各界祭奠黄陵时,还说:时值清明,恭谒桥陵,缅怀先祖,开创文明,立国迄今,五千春冬,一脉赓续,百代相承。今者,社会主义新时期,古国历史新里程,.独立自主,国际地位日高;自强不已,民族精神发扬。凡我华裔,莫不振奋。或居河淮南北,或处台港五洲。举视崔嵬之黄陵,尽是辕轩子孙;仰瞻参天之黛柏,俱乃同气连根。明月还有圆时,家国岂可久分?金瓯无缺,人同此心;振兴中华,匹夫共任。由此可见,黄帝符号确实如同一座能够戴上各种 不一样意识形态帽子帽架;在一连串夺占、重编与舞弄过程中,“黄帝”成了各种政治势力与现实利益进行激烈角逐文化场域。第35页黄帝陵第36页当代
25、大陆祭奠黄帝第37页台湾同胞第38页第39页4、火葬与土葬,哪个更文明?土葬一直是中原汉族主流埋葬形式,这与儒家理论相关。古代也有火葬,但普通存在于少数民族地域,所以也就被视作横蛮。唐代以后,受佛教影响,火葬开始流行,以致宋初太祖下诏云:“近代以来,遵用夷法,率多火葬”,为了“厚人伦而一风俗”,所以要禁止火葬。但民间百姓“以火化为便,相习成风,势难遽革”,地方官吏也只好“姑从其便”,为此还在城郊建立焚化院、化人亭之类专门火化场所。第40页清人入关前后,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都是火葬,但一旦“文明”起来,就讳莫如深,实录、会典中都不记载,雍正还为此解释说是因为战争时期迁徙无常,事出无奈。不但如
26、此,还经过法律加以禁止,对火葬者施加“杖一百”、“流三千里”甚至“斩首”等刑罚。同时,由政府出资,帮助无钱购置土地贪穷之家安葬亲人,设漏泽园,立义冢,无主尸由官府代为埋葬等。第41页之所以如此,在于对文明与横蛮界定,以及由此而来追求与认同。如同富贵之后忌讳微贱时出身一样,清人提倡土葬,也正是因其为汉人旧俗,代表文明。不过,今天再度认为火葬为“文明”。假如我们探寻背后原因,是否会对“文明”与“横蛮”转换微妙之处有所领会?第42页按照后当代历史学观点,历史只是文本对过去描述。是否意味着,历史不等于过去,而是被写作出来话语。问题是:历史是被谁写出来?历史是胜利者写出来?谁是胜利者?在哪些方面胜利了?
27、其目标何在?借助何种伎俩?想到达何种效果?第43页以上这些追问,都包括到文本建构过程,以及其中隐含权力话语、宏大叙事。而能够进行这么追问,不论是对待历史,还是常识,就不再是不假思索相信,而是融入自己思索与判断。而这正是历史学根本意义所在。笛卡尔呕吐论:一个人一生总得有一次把自己从小看成无可置疑一切东西全部从脑子里去除出去,然后再重新开始寻找真正可靠安身立命之所。第44页就我们从小接收教育而言,这么呕吐似乎还不止一次。而且呕吐之后,势必腹中空空,无所依傍,以致彷徨迷茫。所以必须伴随再度思索,重新建立历史观念与生活常识。苏格拉底说:“未经思索人生是不值得过。”中庸云:“博学之,慎思之,审问之,明辨之,笃行之。”历史学意义也正在于此。第45页 谢 谢!第46页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