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9 ,大小:989.50KB ,
资源ID:2960103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296010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可****】。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可****】,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总动员--细说古往今来公务员考试那些事.doc)为本站上传会员【可****】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总动员--细说古往今来公务员考试那些事.doc

1、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总动员-细说古往今来公务员考试那些事一、 古代公务员那些事41.1 焦点图41.11古代公务员的“钱规则”41.12古代公务员也“蜗居”51.2 古代读书人的“公务员考试”71.21古代公务员十大贪官排行榜91.22古代公务员十大清官排行榜131.23 一个古代公务员让多少今天的公务员汗颜161.24 一个古代高级公务员的虔诚应试之路181.3 古代公务员基础知识大全191.31真实的清朝公务员考核191.32古代公务员的免费午餐211.33 古代的公务员俸禄制度221.34 古代公务员的假日安排241.35中国古代官职解析及演变251.36中国古代官职制度详解28

2、1.37 唐清两朝官员品级明细311.38 清朝各级官员服饰图案321.4奇闻异事341.41 善VS恶361.42 古代公务员奇闻异事371、古代官员发工资:陶渊明工资里含三顷田372、唐代官员无故旷职 轻则打屁股重则判刑403、公务员退休非现代制度 周朝已奠定基础414、清朝官员选任面试须论资排辈 相貌不佳者难入选435、古代公务员是个瓷饭碗 无退休费无余荫446、满朝尽是大小太监 南汉王朝规定作官必须阉割457、包拯年薪超千万 宋朝公务员富得流油478、古代也裁员 宋真宗一次裁掉19万官员489、武则天时当官有试用期 当不好 杀头!4910、古代官员住房紧张 宋朝官员借租官舍5011、清

3、官员摸黑进宫借光上朝 坠河溺死成短命鬼521.43 古代公务员标兵之贪、庸、清541、 公务员博物馆之“秦汉年间贪官”542、公务员博物馆之“秦汉年间贪官”553、公务员博物馆之“千古昏庸悲剧帝胡亥”564、公务员博物馆之“汉代清官鲍永”605、公务员博物馆之“田园诗人陶渊明”636、公务员博物馆之“魏晋南北朝清官”647、公务员博物馆之“隋唐五代清官”678、公务员博物馆之“隋唐五代庸官”689、公务员博物馆之“隋唐五代贪官”69二、 国考36计之:如何克服考试焦虑712.1如何在考前放松心情712.2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开始722.3备考六大核心误区73三、 每日播报,关注每天新动态763.

4、1 每日头条763.11国考公告、报名761、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10月15日报名 12月5日笔试763.12国考职位771、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772、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部委介绍773、职位库查询773.13国考分数771、2004-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录取率一览表772、2004年-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录取分数线783.14国考解读791、2008-2010年国家公务员各部门招考职位数792、2009年-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招考学历要求803.15国考分析811、2009-2010国家公务员对工作经验不同要求的职位812、2009-2010国家公务员对政

5、治面貌不同要求的职位833.16国考报考851、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新手必备手册 报考100问852、“红领中国”华图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报道启动873.17国考备考881、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解读882、备考战略指导883、申论指导884、行测指导883.2最热职位883.3数字解读903.4明星职位92四、 准公务员的一天:学习笔记931、 准公务员的一天:2011国家公务员小道消息932、 准公务员的一天:我一定考上2011国家公务员933、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我的备考计划934、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在即 无暇关注小月月93五、 公考天天评:草根的力量935.1

6、 国家公务员招录歧视现象935.11公务员招录拉开中国基因歧视第一案序幕931、三考生受歧视法庭外摆“囧”字 状告人社局932、国家公务员局:公务员录用体检禁止检测乙肝945.12“年龄歧视”“地域歧视”“学历歧视”算你狠!961、公务员考试报名慎防“年龄歧视”962、北京招考公务员歧视非京籍人员983、 公务员录而未用 是学历歧视还是操作失误994、 公务员考试就应该带头摒弃学历岐视1005.13调查显示:公务员招考存六大歧视101独家策划专题一、 古代公务员那些事 1.1 焦点图 1.11古代公务员的“钱规则” 古代官场的年龄潜规则古代官场的年龄潜规则西方风俗以询问女士芳龄为失礼,而中国官

7、场以打探“真年”为禁忌,恰能相映成趣。与靠好爸爸做官者大多虚增年龄的做法相反,通过科举得官者有不少人自减年龄。就连儒林外史中的那个“忠厚人”范进都一减就是24年,那些滑头滑脑的人该减多少?北宋的一个夏季,一道发自汴京的人事任命,在朝野掀起广泛质疑。任命的内容是:原吏部员外郎(正七品)文及甫以龙图阁直学士知陕州。用白话讲,相当于一个研究员出任陕州市长。至于为什么引起质疑,则要从文及甫28岁的年龄说起。虽然这个年纪做官很常见,但是一个28岁的青年干部得到如此重任,当时的人在惊讶之余,不免要对当事人的家庭背景浮想联翩。一打听,果不其然,原来小文同志是当朝太师、平章军国重事文潞公文彦博家的六公子。谜底

8、揭开,舆论哗然。门下省谏官苏辙、王觌在朝会上当面参劾一手操纵这项任命的中书侍郎,说他“非次进用文及甫”的动机是“欲(巴)结文彦博”。由此可见,从古代官员的年龄问题观察古代仕宦制度变迁,倒是可以作一番有趣的探讨。汉朝察举腐败催生官员年轻化从史书记载看,秦皇汉武时代的官场大概还不存在年龄问题,最著名的事例如甘罗,年方十二,就以出使赵国有功,官拜上卿。而据战国策介绍,此上卿亦非凭空提拔,在此之前,他已经是相国吕不韦属下的一个正规官员,任少庶子,职责是协同中庶子负责中高级干部(卿、大夫)庶生子弟的教育工作。汉书卷七十六共收六个昭宣时的二千石高官传记,其中有五个都是在甘罗这个年龄段就参加工作了,因此可知

9、,当时出任公职,没有严格的年龄限制。年龄成为问题的由来,始于察举的腐败。所谓察举,就是州郡每年要向中央推荐人才的选官制度。常规的推荐科目主要是孝廉和秀才,并称入仕正途,好比后世进士登第。谁能料到,法久弊生,把持察举大权的特权阶层玩起了垄断仕途的潜规则:你在甲州提拔我的子弟,我在乙州荐举你的子弟,等到被举者也当上握有察举权的郡守后,再荐举当初举我者的子弟汉明帝永平元年(公元58年),长水校尉樊倏上书反映这个问题:“现在郡国举孝廉,都举那些能够有所回报的年轻人,至于那些有名望有学问的年长者,大多数都无人问津。”说明在这个宗师自主选才、门生循环相报的过程中,孝廉的整体年轻化趋向也愈加明显起来。但是这

10、种年轻化不仅仅使察举丧失了选贤纳士的本义,对改善吏治也无益可言,所以到了汉顺帝时,有尚书令左雄上书说:“郡国每年举孝廉,都是马上就要授职施政、教化民众的,应该选取那些老成可用之人。孔子称:四十不惑;礼记称:四十曰强,而仕。请从现在起规定:年龄不满四十,不得察举。”这个建议很快就被期望中兴的顺帝采纳,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冬11月,他“初令郡国举孝廉限年四十以上”,但是对于那些有特殊才干的,才华如同颜回、子奇之人,可以不拘年龄。这道诏令,很可能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把儒家的“四十强仕”思想落实为法定制度,后人称作“阳嘉新制”。两个月后,138个年龄在60岁以上的年高有才之人被中央统一授予官职,成为“

11、阳嘉新制”的第一批得益者。与此同时,“限年四十”的制度也得以比较认真地执行。实行新制的第一年,有个广陵荐举的孝廉徐淑来尚书台接受复审,负责审核的官员看他年貌远远不及四十,徐淑说:“诏书不是说,才华有如颜回、子奇就不拘年龄吗?所以本郡就选上我了。”经他这么一说,倒把这位官员给难住了。左雄听说了,就问徐淑:“当年颜回闻一知十,请问你闻一知几?”徐淑答不上来,当场就被退回了。 1.12古代公务员也“蜗居” 古代官员住房紧张 宋朝官员借租官舍晋书陶侃传有言:“迎母官舍,乡里荣之”。在中国古代,官吏的住所简称“官舍”,常与官衙挨得很近。陶侃当官后,接母亲到官舍居住,大有现代公务员把老家的父母接到单位分给

12、自己的福利房居住的感觉,很是令人荣耀。现今房价疯长,很多普通的上班族会羡慕公务员有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等福利,那么古代的官员的房子是国家提供给他们居住的?还是和现代的公务员一样,有着一些福利待遇可享受呢?山西平遥衙门官舍秦汉时,郡下辖若干县。万户以上的县,长官为县令;万户以下的设县长,大小官员均由朝廷任命,选贤范围的扩大,也会使一些地方贤能被征辟或举荐到中央当官的,到外地当官,自然就牵涉到一个住房问题。因此从秦汉开始,由国家向赴任官员提供住房的制度渐渐趋于制度化。汉书何并传有言:“(何并)性清廉,妻子不至官舍。”意思是说何并清廉,公私分明地不允许老婆孩子住国家分给他的住房。后来考虑到异地仕宦携

13、带家眷外地上任,不能同住官舍的话,便会使官员增加另租房屋安置家属的负担。于是另规定由国家提供的官舍,也允许家属共同居住。汉书卷九十三记载:侍中董贤为邀汉哀帝宠信,休假日亦不肯回家与老婆团聚,于是哀帝特许董贤的妻子搬进他在宫中的住所,“若吏妻子居官寺舍”。后汉书卷六十四记载,赵岐的祖父官任御史,故其“生于御史台,因字台卿”,由此可知,到西汉后期,官吏家属都是可以居住官舍的。但是要居住官舍,并不是任何时候任何官员都可以有资格居住的。例如:北宋名相寇准被贬为衡州司马时,当地官员不给他分配住房,“百姓闻之,竞荷瓦木,不督而会,公宇立成”。(事实类苑卷十一)苏东坡的弟弟苏辙被贬雷州时,“不许居官舍,遂僦

14、民屋”。不仅这样,随着官员的增多,这样制度也开始出现了问题。完颜绍元先生在趣说古代官场生态一书中谈到:“随着国家中央集权管理职能的日趋完善甚至繁复化,京朝机构及供职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据文献通考卷四十七提供的统计,汉晋时全国官员总数仅7000人左右,隋朝重新统一后达12576人,唐朝更增至18805人,其中供职京师者就有2620人。假如仍沿袭两汉时大包干的办法,则不仅“京师百司”之机关用房要发生危机,亦将无法正常发挥衙署的办公职能,因为办公区内除了这2620员京朝官外,还得加上数倍于此的吏胥、杂役和卫士,而在生活区内居住的又不止是他们的家属”看来古代也有住房短缺的现象,所以到了唐朝开始对都城民用

15、和商用起楼都有了限制和反限制,规定京城民居商用都不得起楼,也不再为官员提供官舍。高宗时期,河间王李孝恭子李晦“私第有楼,下临酒肆,其人尝候晦言曰:微贱之人,虽则礼所不及,然家有长幼,不欲外人窥之。家迫明公之楼,出入非便,请从此辞。晦即日毁其楼。”因有明文规定民宅不得起楼,以免“临视人家”,造成不便,所以李晦不得不拆楼。而且,官员们的住宅和他们办公的衙署开始逐渐分开。百官衙署大都建造在京都长安的皇城里,官员们的住宅则分布在皇城外郭城内的居民区里。完颜绍元先生说:“衙与舍的分开就意味着向携眷免费居住官舍之传统告别,居住形式开始多元化。”但也有特例的,比如皇帝为奖励一些官员,特赐其携眷入住产业属国有

16、的宅第,在其调任、贬谪或告老还乡后再收回。大唐新语卷三记,玄宗即位不久,老宰相李日知自请退休,一旦获准,“及还饰袋,将出居别业”。不仅唐朝这样,宋朝也是如此。官员要住房,便得向主管国有房产和邸店的行政部门楼店务租房,借住楼店务的房子。宋史卷二七五记载:屡从太祖、太宗出征的老将刘福“既贵,诸子尝劝起大第。福怒曰:我受禄厚,足以僦舍以庇。”但他去世后,他的后代就没了私宅可居住。元朝的情况跟宋朝差不多。所以有了后来通过筹募资金自置房产的事,比如国子监、礼部等部门,通过种种方式,筹募资金购得房子,以供本部门的官员居住。 1.2 古代读书人的“公务员考试”公务员博物馆之“古代公务员考试”近现代西方国家的

17、公务员考试来源于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这个观点,自法国伏尔泰等人首先论述以来,似乎已成公论。但古代的科举考试也不等同于现代的公务员考试。有才未必能当公务员唐代德宗真元八年(公元792年),已经知名文坛的欧阳詹、韩愈、李观等人,同时科举等第,时称“龙虎榜”。但欧阳詹后来的自述是:“五试于礼部,方售乡贡进士;四试于吏部,始授四门助教。”(上郑相公书)相映成趣。韩愈也曾感叹:“四举于礼部乃一得,三选于吏部卒无成”(上宰相书)。因知考中进士并不等于考取了“公务员”。再做一个并非恰当的比喻:礼部主办科举考试并给中选着发榜,就像现代经教育部授权举办高等学历考试并给“中试者”颁发证书,只是认可了该人具有报考公

18、务员的一种资格。但其人是否能够当官任职,权利并不在教育部而在人事部,也就是给欧阳詹、韩愈等设置“四试“”三选“门槛的吏部。绕开特殊情况不论,历史上,凡这一类人事管理部门举办的定期及破例安排的考试,庶几可谓古代的”公务员考试“不及格的制度粗麻短衣两晋南北朝时期,光从制度上看,选官考试法皆得继承,特别是号称选官大宗的考秀和文吏,获取资格者必须经过考试程序。如晋品官令规定,“举秀才,必五策皆。一策不通不得选“。魏晋之际的魏舒,年逾不惑时还是个”迟钝质朴“的落魄分子,但是看风水着说他是”贵人“,某权贵也断言他“终当为台辅”。某年,郡政府举他为孝廉。族人都知道他“无学业”,过不了考试关,皆“劝令不就”,

19、还可博取清高的名声。魏舒说:“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高名以为己荣呼?”于是发奋学习,“百日习一经,因对策升第,除渑池长”(晋书卷四一)。这样看,虽然取得州郡保举,但是在考试中被刷下来的孝秀应该大有人在。南朝宋的制度,“凡州秀才、郡孝廉,至皆策试”(通典卷十四)。南朝梁于秀才、孝廉之外,又置清吏,明经为常选之科,也要考试。梁书说:“不通一经不得解褐”,褐就是粗麻制成的短衣。一个人被官府举荐为后备官员,穿上标志身份的麻衣,当然是挺荣耀的事。但考场失利,不得脱换,甚至历经多年不得解褐“,那是什么滋味?难怪魏舒的宗亲都担心他羊肉没吃着图惹一身骚。写烂字喝墨水和自诩风教正统的两晋南朝相反,

20、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组建而成的北朝统治集团,对于用考试甄录后备官员的办法倒是相当重视。北魏皇帝经常亲自主持“策问秀孝”。魏书卷八五记,孝明帝初期某年,政府甄试已征辟资格报考官员着,“同时射策者八百余人”,得高第者仅24人,由这个比例或可见得执行认真。北齐的“公务员考试”实行按报考身份分卷答题,考官也有分工,“中书策秀才,集书策贡士,考功郎中策廉良”。有时皇帝还会亲临监考,处罚的办法也特别古怪:字有脱误者,点名起立,站在坐席后,颇似后世学堂里的“立壁角”;书法滥劣者,请“饮墨水一升”;文理孟浪者(大概就是不拘章法的新概念作文,或以抒情散文风格包装论说文体吧),抽掉坐席,解脱作为装饰品的容刀,叫你直接

21、坐在地板上思过(文献通考卷二八)。出身不一样,试卷也有区别试判即公文写作,是铨试的关键,采用问卷答题形式。笔者读史体会,因为考生的“出身”不同,试卷也有区别。比如凡皇亲国戚、高爵高官均可荫其子孙,但是不是每个具有门荫资格者都可以直接报考吏部主办的武职铨试,三品以下的京朝官,只能荫蔽一人,没能在家庭内部协调中占到名额的其他子弟,可以通过先去贵族学校读书,或去有关部门服役宿卫、挽郎一类的差事,经考核取得优良鉴定后得到报考“公务员”的资格。所谓挽郎,就是给已故皇帝皇后或亲王等抬棺材唱挽歌的。朝野载载有一道武周时挽郎参加礼部考试的判题,问:“山陵事毕,各还所司,供葬羽仪,若为处分?”白话讲就是已故皇上

22、入葬后,送葬的群臣各回原来单位,用作丧事的仪仗应该放在哪儿?显然这是一道直接对应挽郎业务的题目,极易回答,只要考生会用判体包装就行了。可是有个叫裴最的挽郎的答卷是:“大行皇帝,奉敕升遐,凡是羽仪,皆科官造,极宜贮纳,以待后需。”白话讲啊就是已故皇帝奉敕升仙了,由有关部门制造的羽仪应该收藏好,准备下一会使用,这简直是对当今“万岁”的诅咒嘛,结果自然是不及格。倘使是科举出身者,绝无碰上这等容易题目的幸遇,否则也无欧阳詹、韩愈辈屡试屡败的故事了。这也看出在崇尚官本位的中国,即使是讲究公平竞争的考试,撇开徇私舞弊不论,也还是官员子弟的机会比一般人要多。此外,像天文、阴阳、医药、卜筮、音乐、译语这类“伎

23、术”出身的考生报考技术事务官,出题自然在更加专业化的知识范围内。至于科举、吏道出身者,所处判题“始取州县府寺疑狱,课其断决,而观其能否”(大唐新语卷十),就是从州县司法案件或中央机关办理公务时的疑难事件中选取实例,来考察你的吏治才干。唐代制度,凡铨试都由主持吏部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即侍郎任主考官,试卷题目也由他拟定。为防止吏部借包办“公务员考试”的特权而营私舞弊,朝廷照例要每年从其他部门选派一批有学识者为同考官,参加批阅试卷和评定等。即旧唐书卷一一三上说“选人既多,每年兼命他官有识者同考定书判,务求其实”。一度还实行过吏部出题主办,各部派员同考后,再由政事堂选派覆考判官复审阅卷评第。凡此,皆能说明

24、唐代对考试甄录公正性的重视。你肯花多少钱作弊宋代的铨试舞弊和唐五代相比,又有特色可叙。报考阶段的常见现象,是钻取条例上的种种空隙获得资格。到了考试阶段,愈见花样丛出,隐然间竟像是一专做“公务员考试”生意的地下市场。对此,宋会要辑稿选举中,颇有连稗官笔记也未道其详的揭述:抓总的称“把头”,招徕顾客的称“兜揽”,代人下场的曰“假手”。作弊的方法大抵可分三途“一是无出身者“代名入院”,风险颇高;二是有出身者在试场内“折换真卷,移易姓名”,当然要价又不一样;三是“交结合干吏卒,计会题目,在外撰述。所谓试人,但快坐守待传入后誊写上卷”。就是事先勾结好监考吏卒,传出试题请人在外面做好答卷后,再传入试场。其

25、出入之法,“或由水筒进,或杂于食物之内,或隐瓶盎之下,奸计万状,未易殚举”。此法涉及分肥的环节颇多,更要花大钱,但相对而言风险最小。照洪迈的讲法,“禁之愈急,则代之者获赂谢愈多,其不幸而败者百无一二”(容斋四笔卷十三)。爱好文史的读者,大多晓得古代科举考试过程中黑幕重重,其实面孔正经的人事部选官考试之黑,更甚于礼闱。这些不登于大雅之堂的“国家机密”,又岂是为古代中国考试制度尽唱颂歌的伏尔泰辈所知道的。闽水摘编自轻松为官破解千年荫蔽秩序 1.21古代公务员十大贪官排行榜公务员博物馆之“十大贪官排行”中国历朝历代,都有贪官,但是,水平不一,各有千秋。也是历史的需要,没有贪官,哪有清官?今将部分贪官

26、录于此,以供大家鉴赏。排名不分大小。1、秦朝最大的贪官赵高赵高,原籍赵国,是赵国王族远支族属。后来赵高之父犯了罪,被判处宫刑,赵高弟兄数人也一律处以宫刑,在秦国王宫做了奴隶。秦始皇听说赵高能力强,精通刑狱法令,便提拔他担任了中东府令,兼行符玺令,成了掌管皇车马和能自由出宫的官吏。赵高利用手中的职权,一方面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各项经济事务横加干涉,侵夺民田,操纵赋税,控制国库。几年的时间,赵高就成了财富难以计数的富翁,其爪牙也大发横财,国家的财力却日趋簿弱。赵高人秦宫二十多年,依靠弄虚作假,弄权不止,贪欲不足,终得报应。他通过发动两次宫廷政变,陷害了无数无辜,加速了秦朝的灭亡。2、东汉外戚梁冀家财三

27、十亿梁冀是东汉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人,做过大将军。在朝廷里横行二十几年,人称“跋扈将军”。正直大臣李固、杜乔等人多次弹劾梁冀,但他们最后都被梁冀杀害了。公元158年,已经26岁的恒帝为了夺回大权,在宦官单超、具瑗和司隶校尉张彪等人的帮助下先发制人,包围了梁冀的住宅,逼迫梁冀夫妇自杀。遭处置的梁冀党羽达300多人,一段时间里,朝廷几乎没人上朝了。梁冀被抄家后,恒帝把他的财产进行拍卖,得到30多亿银钱,相当于当时国家税收的一半。3、东汉贪官王温舒王温舒,阳陵人。年轻时的王温舒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并且性格暴虐,常常干些杀人越货的勾当。王温舒不仅仅是一个以杀立威的酷吏,他还是个贪官。与其他贪官相

28、比,虽然王温舒与他们在本质上并无二致,但其贪的手段确有不同。以酷行贪,以酷掩贪,这是表现在王温舒身上比较突出的特点。王温舒有两副面孔,一副是“酷”。在无权无势者面前,他如狼似虎,酷虐非常。王温舒的另一副面孔就是“谄”。在无权无势者面前,他以酷行贪;在权贵面前,他以谄行贪。王温舒手段不外是贪污和纳贿两种。就其贪污而言,主要是贪污被籍没财产。在广平,在河内,在京师,他杀几万人,被籍没财产的人家恐,陷也有数百上千家。正因为他掌握着生杀予夺大权,以权换钱也就有了雄厚的资本,加上他以暴虐酷杀著称,更使他在这场权钱交易中处于优势地位。一些豪强地主虽无权无势,却有的是钱。更何况杂生死紧要关头花钱买命,即使倾

29、家荡产也在所不惜。于是他们大行其贿,以求脱祸,这是可想而知的事。4、西晋贪官石崇石崇,西晋著名富翁。其财富来源系任荆州刺史时拦劫沿途客商而得。最经典的故事是与晋武帝的舅舅王恺斗富大获全胜,可谓“富可敌国”。石崇的财产山海之大不可比拟,宏丽室宇彼此相连,后房的几百个姬妾,都穿着刺绣精美无双的锦缎,身上装饰着璀璨夺目的珍珠美玉宝石。凡天下美妙的丝竹音乐都进了他的耳朵,凡水陆上的珍禽异兽都进了他的厨房。5、南宋贪官陈自强陈自强在南宋宁宗时做到了右丞相,他依仗着曾经做过实权人物韩胄启蒙老师的资历,贪赃枉法,什么事都干。凡是求官的人,他都派人谈好价钱,一切办妥后再“光明正大”地授官。地方官送公文到京城,

30、封函上一定要注明“某物多少一起献上”。凡是没写的,就根本不打开。韩胄北伐失败失去了权势,陈自强失去了靠山,又因谎报军情被朝廷罢免,最终死于流放地。6、北宋宰相蔡京蔡京是福建仙游人,北宋著名的奸相,在王安石推行变法改革之际,他投机新党,并在其后通过种种卑劣手段,又与宦官童贯狼狈为奸,终于爬上相位。在一系列祸国殃民的搜刮中,蔡京自己也乘机假公济私,广为聚敛,有家赀巨万,富可敌国,还拥有土地50万亩。这还不够,蔡京晚年“既贵而贪益甚”,甚至不惜造假帐,领双份的宰相俸禄,可谓贪婪无耻之极。因此,他当时就声名狼藉,为公论所不容。一次,皇帝赐他一座西花图,他为了扩建竟拆毁附近民屋数百间,建成后的西园奢华甚

31、至超过皇帝的东园。当时太学生联名上书,把蔡京、王蒲、童贯、梁师成等6 个劣迹昭著的人称为“六贼”,蔡为六贼之首。靖康之变后,他被继位的钦宗下令流放,死于海南。7、唐朝巨贪元载元载更有一种癖好,热衷于大兴土木,建房盖屋,这也是所有贪官的三部曲(票子、房子、女子)少不了的一环。他所建的屋宅,竟占了大宁、安仁、长寿三坊,唐代长安都城有坊109个,元载就占其三,可见规模之大,建筑之多。据唐书载,“膏腴别业,轸域相望”,“名殊异乐,内廷不及”。他倒台后,被没收的宅舍足够分配给数百户有品级的官员居住使用,他在东都洛阳还专门营建一座园林式私宅,充公之后,竟能改成一座皇家花园。可是最让人叹为奇观的,最难以置信

32、的就是,抄家的物品中居然有八百石胡椒。据有人计算过,唐时一石重为现在的79320克,那么八百石就是现在64吨。8、明代贪官刘瑾刘瑾是陕西兴平人,本姓谈,因投靠一刘姓宦官入宫,改姓刘。入宫后,他先是侍奉太子朱厚照,后来朱即位为武宗,刘瑾和马永成等宦官皆因东宫的旧恩得宠,号称“八虎”,刘瑾还当上了最重要的内宫衙门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八虎”中的马永成、谷大用分掌特务机构东、西厂。刘瑾为聚敛财产,不惜公然索贿受贿,如下令天下巡抚入京受敕,这些来京的官员,向刘瑾送银,少则数千,多则万两。重贿者升官,不贿者得祸:或贬官,或下狱,或勒令致仕。刘瑾还大肆贪污国库金银,中饱私囊。刘瑾当政5年,最后谋反事败,被捕

33、处死。 当时武宗亲自抄没其家,除了抄出伪玺、玉带、兵器外,还有金银数百万两和不计其数的宝货。9、明代宰相严嵩严嵩,字惟中,又字介溪,江西分宜人。乡试中举后授翰林院编修,礼部侍郎,爬上了不得内阁宝座。按照高官荫子的规定,其子严世蕃也进入官场,渐官至工部侍郎。从此父子把持朝政,号称“大丞相、小丞相”。严嵩由于受到嘉靖皇帝的青睐和重用,骄奢霸横之气日益显露,贪污腐败随之而来,收受贿赂成为常事。严嵩的儿子严世蕃更是个敛财高手、纨绔子弟,整天借着其父的势力,违法乱纪,卖官鬻爵,胡作非为。他们父子二人先是控制了吏部、兵部,这就为他们卖官收取贿赂大开了方便之门。嘉靖四十四年皇帝下诏将他们二人重新逮捕入狱,经

34、审判,判他们大逆不道与谋反之罪,判处斩刑,不久伏诛于市。抄其家,得黄金三万两千余两、白银二百零二万余两,其他房屋、土地、珍宝、金银首饰、古玩、字画、玉器、服饰、家具无数,几乎超过了皇室的珍藏。还查抄了严家在京师、江西等地的财产。同时皇帝下诏贬严嵩与诸孙为民。严嵩从“贵极人臣,富甲天下”的高位,顷刻之间一下子掉在地下,沦落为家败人亡、孤身一人,这是他无论如何也承受不了的。10、清朝贪官和珅和珅,原名善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乾隆去世后,嘉庆下诏令和自尽,并抄了和的家财。有人估计,和家产值8亿两白银,超过朝廷十年收入的总和。和珅聚敛财富之多,在历代文武大臣中首屈一指,他的确是中国古代最

35、大最富的贪官。嘉庆下谕,定了和珅20条大罪,其中讲道和珅的财产有:夹墙私库有金32000余两,地窖内埋藏银300余万两。另外,档案记载,和珅还有取租之地1260余顷、取租之房1000余间,以及大量珠宝玉器衣服书籍等等,数量之巨大,前所未有。有的说,抄没清单所列106号中的25号,即折算成银22亿余两。有的说,赤金元宝100个,每个重1000两,估银150万两,赤金580万两,估银8700万两,元宝银940万两,白银583万两,苏元银315万两,当铺75座,本银3000万两,玉器库两间,估银7000万两,地亩8000余顷,估银800万两。和珅的确是中国古代最大最富的贪官。 1.22古代公务员十大

36、清官排行榜公务员博物馆之“十大清官排行”中国历朝历代,有贪官,更有清官。今将部分十大清官罗列于此,以供大家仰慕。1.西门豹,春秋战国时期魏国人。当时邺地是魏都的重要门户,且是战略要地,但天灾人祸不断,民不聊生。魏王特派西门豹担任邺县令,治理邺地。西门豹到邺地后,微服私访,询查百姓疾苦,利用“河伯娶媳妇”事件,智惩三老、廷椽和巫婆,用事实教育百姓,破除迷信。同时,修建漳河十二渠,治理漳河水患,发展农业生产,使邺地百姓逐步富庶起来。西门豹为官一生,清正廉明,造福百姓,死后,邺地百姓专门为他在漳水边建造了祠堂,四季供奉。2.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曾任守京兆尹、颍川郡太守、京兆尹。在颍

37、川郡任太守期间,是赵广汉前期治理的最佳阶段,他不畏强权,精明强干,刚到任的几个月时间,就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打击豪门大族的势力,缓和社会矛盾;二是加强地方管理,转变当地的不良风气。其威名由此流传,汉书本传中就把擅长处理政务说成是他的天性。赵广汉在担任京兆尹时,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处理各项公务,往往通宵达旦。并且善于思考,讲究办事效率。在其治理期间,京兆地区政治清明,官属和百姓无不交口称赞。但京兆尹的职责在于管理京城,因在天子脚下,日常处理政务容易得罪皇亲国戚和当朝显贵,所以,虽然赵广汉算得上是一位京城行政官中的佼佼者,也仍然落得被腰斩的下场。赵广汉任京兆尹期间,为官廉洁清明,威制豪强,深得百姓赞

38、颂。3. 黄霸(?-公元前51),字次公,西汉时期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史学家班固评论说:“自从汉朝建立以来,要讲治理百姓的官吏还是数黄霸第一。”黄霸还在年少时,就立下了做一名好官吏的志向。由于汉时并无科举制度,汉武帝为缓解财政困难,发布诏令,凡是向国家贡献财产的给官做。黄霸便用粮食换了一个卒史。从政后,奉公守法,以廉为本;体察民情,以劝课农桑为重。特别是黄霸断案,崇尚仁政,反对酷刑;对疑案坚持从轻处理;主张对犯罪实行外宽内明,教化为先,把重点放在防患于未然上,所以,黄霸为官,百姓拥护,朝廷满意,属下悦服。黄霸也因此从一年俸二百石的小史,一直升到了朝廷的丞相。其中,以在当时的大郡-颍川郡任

39、太守的政绩最为突出。此前,颍川郡是一个豪强地主称霸一方,百姓流离失所的地方,他到任后,大刀阔斧,布施恩德,安置流民,重视农桑,施行教化,经过几年的精心治理,颍川出现了太平安定,吏治清明,生产发展,“田者让畔、道不拾遗”的太平景象,皇帝因此下诏称颂黄霸是良吏中的最优秀者。4. 徐有功(?-702),本名徐弘敏,唐朝长安人,是唐代最著名的专司审案的官吏。在古代,大多数官职都是行政司法混一的,只有在朝廷才有专门的审案官,但在官僚体系中地位极低,也难有作为。徐有功虽长期担任专职审案官,却因敢于严格守法,犯颜直谏,执正、平反成百上千冤案,救活人命多达万人以上而名留青史。徐有功先后任过蒲州司法参军、司刑寺

40、(即大理寺)司刑丞、秋官(即刑部)员外郎、郎中侍御史司刑少卿等职。徐有功为官之时,正值武周时期,上有武后作乱,下有酷吏网罗,执法守正彼为不易。由于徐有功前后执正大案六七百件,救活人命数以万计,因而难免得罪酷吏、奸臣,频遭弹劾、推审,但最终皆因找不出他贪赃或徇私枉法的证据,使他三次被控死罪,三次被赦,两次被罢官又两次复出,尽管如此,他仍持志不渝,不阿谀奉承,一心执法守正。也正因如此,使徐有功能成为历史上罕见的一位名留青史的专职法官,被当时人誉为自古无有的好官。5. 狄仁杰(公元607-700),字怀英,唐朝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人,应试明经科(唐代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从而步入仕途。从政后

41、,经历了唐高宗与武则天两个时代。初任并州都督府法曹,转大理丞,改任侍御史,历任宁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职。狄仁杰为官,如老子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为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届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便处理了前任遗留下来的17000多件案子,其中没有一人再上诉伸冤,其处事公正可见一斑,后人据此编出了许多精彩的传奇故事,连荷兰也有人以此为题材,编了一本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6. 陈希亮,字公弼,北宋时期眉州青神(今属四川)人,原籍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他从进士及第开始,为官30余年,先后任过知县

42、、知州、知府、转运史等地方官,也曾到首都开封府及朝廷任职,不论是在地方还是京城为官,陈希亮嫉恶如仇,不考虑个人的祸福进退,为平民百姓称颂,使王公贵人害怕。后因辛劳过度而逝世,享年64岁。著名文学家苏轼,自称平生不为人作行状墓碑,但他十分敬佩陈希亮的为人,担心陈希亮的事迹失传于后世,而破例写下了陈公弼传。7. 包拯(公元999-1062),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是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开始立志要为国家出力,“竭忠死义”。包拯仕途的起点是知县,后历任知府、转运使等地方行政长官;担任过监察御史等监察大臣、户部副史等掌理国家财政的高级官员、都部署等军事要职;当过外交使节出

43、使辽邦;最有名的是做过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所以后人称他为包待制、包龙图、包学士。他在开封任知府虽仅一年多的时间,但死后,开封百姓却在开封府署旁边建了一座包公祠,以纪念和供奉他。包拯一生清廉简朴,从不讲究排场,即使做了大官,穿着仍与布衣时一样;对贪污深恶痛绝,在给仁宗的奏疏乞不用赃吏中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他一生严于律己,身体力行,他在端州任知州,整顿吏治,打击贪污,深受百姓欢迎,离任时当地精制一好砚相送,他都婉言谢绝,“不持一砚归”;他一生铁面无私,不避权贵,执法如山。对皇亲国戚、宦官权贵的不法行为,一律极力主张绳之以法。大力平反冤狱,是包拯生前与死后深为百姓所赞扬和称

44、颂的主要内容。包拯在当时和后世都享有盛名,特别在死后,作为清官的典型形象,被不同体裁的文艺作品大肆渲染,使之带有神奇色彩。随着国际上文化交流的进展,包拯这个历史人物和艺术形象还赢得了世界的声誉。虽然史料中的包拯与艺术作品中的形象相差悬殊,但包拯的一生,既能得到封建最高统治者的赏识,也受到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下层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作为清官确实是非常典型的。8. 况钟(公元1383-1442),字伯律,号如愚,明朝江西靖安县龙冈州人。况钟一生出色政绩在苏州知府任上,他直接减轻官粮,实行折征的办法减轻百姓负担,稳定和发展经济。同时,整肃吏治、端正风气,注意清理冤狱,为民伸冤。他排了一个日程表,每天勘问一

45、个县的案,周而复始,从不间断。在刚到任的八个月中,就清理了1500多件案子。经他审理过的案子,无论大小,都能基本做到百姓不叫冤枉,土豪不敢再为非作歹。现在,只要一提起况钟,人们立即就会想到十五贯故事里那位甘冒风险、敢于伸张正义、为民伸冤的清官。除此之外,他还做了兴修水利、举办学校、推荐贤才等造福一方的好事。况钟任职十三年间,三次离任三次留任,替苏州百姓办了不少实事,最后积劳成疾,病逝于苏州任上。当地百姓为纪念况钟,在他死后,苏州和七个县都建立了祠堂。9. 海瑞(公元1514-1587),字汝贤,海南琼山县人。他生活的年代,正是明王朝由盛及衰的转折时期。表面一片升平,其时危机四伏。海瑞年青时,便

46、对社会问题表现了极大的关注。在户部供职时,出于对国家财力的忧虑,为进谏迷信道教、一心求仙而纵容各地大兴土木修建庙坛道观的嘉靖帝,以六品小官身份抱着必死决心毅然上疏。这次他呈上的奏疏便是有名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后人称为治安疏。奏疏递上后,海瑞即被入狱,好在不久嘉靖病逝、新帝在丞相徐阶的劝说之下,才得以获赦,官复原职,并逐步升至应天十府巡抚等职。之后,他为匡正时弊,严肃法纪,主持制定了贪污满“八十贯绞”等严刑。他铁面无私,对一直有恩于他的老丞相徐阶也毫不留情,将徐家仗势多占的40万亩良田退还原主,将欺压良民的徐阶的两个儿子及20多个家人依律问罪。纵观海瑞为官,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多次冒死

47、进谏,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根本利益,但他严于执法,除暴安良,生活清廉,同情百姓,招抚流亡,注意发展生产,兴修水利,限制大地主无止境的盘剥,改革落后的风俗习惯,等,得到了百姓的广泛拥护,其行为具有不可否认的历史进步作用。10. 汤斌(公元1627-1687),字孔伯,别号荆岘,晚又号潜庵,祖籍保南睢州(今睢县)。主要政绩在康熙朝,官至内阁学士、江宁巡抚、礼部尚书等。汤斌为官一生,除著书立说,发展理学学说外,几乎所有精力都集中在河务和漕运的治理上,并注意为百姓减轻负担、赈灾救施、兴利除害,从而始终躬身实践儒家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民本”思想,为变“满目榛荒,人丁稀少”为“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做出了一定贡献,其为官清廉,至死仅遗俸银八两,连买棺材的钱都不够,真正可谓是一代清官。 1.23 一个古代公务员让多少今天的公务员汗颜 一个古代公务员让多少今天的公务员汗颜龚遂,西汉中期的一个普通公务员,做到昌邑王国的郎中令。汉宣帝时期,渤海郡年成不好,盗贼纷纷出现,当地郡守无法捉拿制服。有人推荐龚遂去治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