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党内主题、党风廉洁廉政专题党课学习讲稿、开展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党课讲稿(十篇范文)【目 录】2023年党课讲稿4390字文: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为“春天的故事”续写更多新时代的新篇章2023年党课讲稿5340字范文: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23年党课讲稿4580字范文:正确处理“六对”关系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2023年党课讲稿3800字文:激发“主人翁”精神全力推进现代化建设2023年党内主题党课讲稿1930字范文:在践行“三个务必”2023年全面开展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党课讲稿4470字范文2023年开展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党课讲稿8400字范文2
2、023年党课讲稿5310字文:坚定把新时代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2023年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专题学习党课稿3470字文:筑牢廉洁防线争做监察尖兵2023年党课讲稿3580字范文: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推动党的大会精神学习宣传贯彻走深走实2023年党课讲稿4390字文: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为“春天的故事”续写更多新时代的新篇章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党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暨党委书记专题党课,目的就是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今天,我们召开党委中心组暨党委书记专题党课,就是要通过持续地学习
3、、反复地研读,一遍一遍地加深大家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认识,做到“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下面,我结合自己近期的学习培训情况,谈一谈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和思考,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和启发。一、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大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二十大,也是我们党走过百年奋斗历程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于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现实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对此,我们
4、可以从三个方面深化认识。从政治成果上加深认识。党的二十大批准了习近平同志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审查、批准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审议并一致通过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选举产生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党的二十大旗帜鲜明地坚持和维护“两个确立”,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继续选举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决定习近平同志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强调必须做到“两个维护”。新时代十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在风云变幻中举旗定向、指挥若定,运筹帷幄、掌舵领航。“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
5、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从主题内容上加深认识。党的二十大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这一主题,向党内外、国内外鲜明昭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继续前进,必将有力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万众一心、团结奋斗,奋力开
6、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党的二十大报告,纵贯“两个五年”、衔接“两个百年”、统筹“两个大局”,在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取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基础上,提出了许多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举措。报告的第一个板块包括导语和第一至第三部分,是总论。报告的第二个板块包括第四至第十四部分,从12个方面系统勾勒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任务,是党和国家各方面事业部署的展开。报告的第三板块包括第十五部分和结束语。习近平总书记对报告起草高度重视、全程指导,报告是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对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长远的指导作用,我们
7、要不断深化认识和把握。从战略意义上加深认识。从党的历史上看,党的二十大召开的时间节点和时代背景非常重要而特殊。从党的历史来看,我们党成功走过百年奋斗历程,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如今又踏上新的赶考之路,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来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任务。从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来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也进入了乘势而上、确保不被迟滞甚至打断的关键时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阶段。从新时代历程来看,新时代进入了第二个十年,必须继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我国发
8、展面临新的战略要求。从国际背景来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局势加剧动荡,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环境。党的二十大,紧密联系我国发展面临的新的战略机遇、战略任务、战略阶段、战略要求、战略环境,在深刻分析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基础上,科学谋划了未来的目标任务和行动纲领,必将引领全党上下以准确的战略策略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举国关注,大会取得的重大成果举世瞩目。多国媒体、政要学者认为党的二十大对于世界具有重要意义。英国路透社重点关注有关高质量发展的内容,称中国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美国彭博社的
9、报道引述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贝尔特霍夫曼的话,“习近平主席强调高质量发展是中国下一阶段的首要任务,这点使我深感鼓舞。”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称,鉴于中国的经济规模和世界影响力,中共二十大不仅对中国,而且对全世界都是里程碑式的事件。二、深刻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有行动上的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是我们党坚定理想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底气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述了“两个结合”的要求。第一个方面,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我们党确立并一贯遵循的思想原则。这一思想原则具有普遍
10、的真理性,是对马克思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贡献。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将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概括为“十个坚持”,强调要坚持中国道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强调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切从中国改革发展的实际出发,我们才能正确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以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和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第二个方面,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11、,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历来注重“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高度契合性。例如,在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方面。马克思为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礼记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谓大同”,更早就描绘了公平正义、没有压迫的大同社会。在唯物主义和唯物论方面。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战国的荀子更早
12、就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认为万事万物的运行自有其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由此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具有高度契合性。第三个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马克思主义虽然产生于西欧,但这一科学的理论是在继承和创造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内的一切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产物。回顾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危急的时刻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用其真理的力量激活了几千年中华文明中蕴含的精神力量,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概括总结为
13、“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这三大内容,在基本原则、主要方针、实践成果等不同层面完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建构,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从挫折中奋起、在苦难中铸就辉煌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着力解决过去一个时期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问题,取得重大政治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在政治成果方面,集中体现为“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入人心。十九届六中全会
14、鲜明提出“两个确立”,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在今年的开年第一课上,我从如何深入理解“两个确立”的逻辑必然、如何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以及怎样将“两个确立”转化为践行“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等三方面,和大家交流了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思考,希望大家一定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理论成果方面,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包含一系列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主要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体现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各领域、各方面、全过程;东西南
15、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通过十八大以来的5次党内集中教育,全党深化了全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识,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在制度成果方面,主要体现为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党的领导制度机制。其中主要有,将党的领导制度明确为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机制进一步健全,党领导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作用进一步强化,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等。这些制度机制为确保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提供了有力保证。青年朋友们,党的诞生始于青年、复兴伟业也终将交于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
16、报告中,对新时代中国青年寄予厚望,对新时代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提出殷切希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青年观”,蕴含着党的领袖深厚绵长的“青年情”,激荡起奋进新征程的“青年志”。局党委一定会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各部门各支部也要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新一届团委要发挥好桥梁纽带的作用,把党委的温暖传递给青年,把青年的温度传递给党委。同志们,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牢记“国之大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昂扬状态、务实作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发扬斗争精神,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
17、路,为“春天的故事”续写更多新时代的新篇章!2023年党课讲稿5340字范文: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庄严宣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个过程中,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一)中国
18、式现代化是对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总结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光辉灿烂,是唯一保持5000多年延绵至今的文明主体,对人类历史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近代以后,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华民族遭遇到文明难以赓续的深重危机,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苦苦寻求中国现代化之路。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被称为近代中国谋求现代化的第一份蓝图,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中国现代化没有也不可能取得成功。历史证明,不触动旧的社会根基的自强运动,各种名目的改良主义,旧式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各种方案
19、,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都不能让中国的政局和社会稳定下来,也都谈不上为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提供制度保障。中国要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必须在民族独立的基础上,探索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接续奋斗中开拓创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现代化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孜孜以求的梦想,但是各种政治力量相继登场,接连而起、轮番出台的各种救国强国方案都以失败告终。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中国民族和人民要彻底解放,必须实现国家工业化”。成立中国共产党
20、,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彻底扭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一方面不断弘扬伟大革命精神,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铸就了社会主义的新型文明风尚,另一方面真正开启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的农业国地位,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新任务,并进一步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1956年之后,针对苏联重工业优先发展模式日益暴露的弊端,毛泽东同志要求把马克思
21、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并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要求正确处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重工业优先、工农业并举的工业化道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我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为中国自立自强、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领导人民坚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相结合,既以博大的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又坚定不移地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创、捍卫、坚
22、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40多年来,党领导人民经受住了重重考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极大地突破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既不是苏
23、联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西方现代化发展的翻版,成功探索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不仅实现了中华文明从近代以来的封闭半封闭到开放包容的转变,而且锻造了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实现了社会主义文明从传统形态到当代中国形态的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北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党领导人民坚持自信自强、守正
24、创新,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14亿多人口的庞大规模上,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迎来了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两个大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动中华文明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凝聚中华文明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展示了前所未有的自信。二、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一)引领人类文明新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覆盖14
25、亿多人口,覆盖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而且用70多年的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不仅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而且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切合中国实际,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现代化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人类文明发展规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致力于14亿多人口的共同富裕、全面发展、全面进步,而且中国共产党以博大宽广的胸怀为世界谋大同、为人类谋进步,坚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明的
26、魅力和自信。这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超越了西方历史上国强必霸的老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构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二)坚持并联式推进从发展进程来说,中国式现代化是并联式的,而不是串联式的。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中国的赶超战略以及对西方的学习借鉴,使得中国并没有亦步亦趋,没有完整经历西方现代化
27、发展的所有阶段,而具有鲜明的压缩性、并联式发展的特点,从而用短短7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200多年走过的发展历程。(三)坚持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现代化从现代化建设的内容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现代化,而西方的现代化,特别是早期的现代化,则是单维的。中国共产党所推动的现代化则既强调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坚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展示了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
28、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光明前景。三、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是因为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前提下,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立足中国独特的国情,有着属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中国式现代化从根本上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性质的现代化之路,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中国化时代化成果。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明确的本质要求
29、。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包含九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两个前提;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六大任务;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指向。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有着五大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之一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也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因为
30、我们是14亿人整体推进的现代化,而不是一部分人的现代化。我们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它并不是两极分化的现代化。这也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我们是以人民为中心作为逻辑,而不是以资本作为逻辑。我们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说明我们的现代化并不是西方那种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而是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现代化。我们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它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不是“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现代化,而是可持续的现代化。我们还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们的现代化是要实现全世界的互利共赢,而不是以对外扩张、掠夺为支
31、撑的现代化。可以说这五个特征从方方面面都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也是人民全面发展的现代化,而不是像西方狭隘的现代化。这五个方面都切实体现了这样一种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的立场,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四、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意蕴(一)拓展人类文明发展路径中国的成功实践,拓展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路径,也向世界说明了一个道理:治理一个国家,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各国完全可
32、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二)丰富人类文明内涵人类文明新形态,既遵循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更有创新创造,彰显鲜明的中国特色,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内涵。比如,中国提出并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全过程人民民主等重要思想理念,为人类文明增添了新的内涵,提高了人类文明程度。(三)为人类文明发展注入新动力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四)指引人类文明发展的正确方向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之间联系日益紧密,经济社会和
33、科学技术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人类文明成果空前繁荣。但与此同时,人类面临的矛盾和挑战层出不穷,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挑战交织叠加。面对全球性问题,有的国家将其归咎于经济全球化,筑起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高墙”;有的国家以冷战思维思考问题,试图用遏制、对抗的办法解决世界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中国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五)深化文明交往的规律性认识马克思对文明进步有着更为深刻的分析,认为:“当文明一开始的时候,生产就开始建立在级别、等级和阶级的对抗上,最后建立在积累的劳动和直接的劳动的对抗上。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规律。”中国式现代化弘扬平等
34、、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的特质,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深化人类对文明交往的规律性认识,促进人类文明持续发展进步。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中国人民所取得的一切伟大成就,中华文明实现的一切重大转变,根本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于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新道路,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战略定力,始终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更大的辉煌!2023年党课讲稿4580字范文
35、:正确处理“六对”关系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同志们:2023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指出,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本质,明确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本质要求、世界意义等。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牢记使命任务,不断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和本质的认识,不断拓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
36、华民族伟大复兴。今天,我以“正确处理六对关系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题,从以下三个方面与大家共同学习交流。一、要始终牢记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探索实现国家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一)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拯救民族危亡,无数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告终。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
37、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三)新中国成立后,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
38、,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五)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有力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因而,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通过顽强斗争取得的成果。党百余年的奋斗历程有力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可致远,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二、要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价值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
39、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整体性”价值。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我国有14亿多人口,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整体迈入现代化,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的,必然会产生更广泛的世界性影响,对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人民性”价值。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
40、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三大问题,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二)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统一性”价值。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和前提,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处理好的基本关系。现代化不仅要物质上的充盈,也要精神上的富足。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广大人民群众产
41、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幸福感、安全感与满足感。(三)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可持续性”价值。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扎实推进绿色发展,追求可持续发展。我们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持续推动生态环境好转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四)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包容性”价值。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人民。中国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
42、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中流砥柱和促进全球发展繁荣的中坚力量。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出了一条通过合作共赢实现共同发展、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事实表明,现代化不是单选题。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路径,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三、正确处
43、理“六对”关系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这一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密码,既部署了“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了“桥和船”的问题,对于全力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正确处理若干个充满辩证思维的重大关系,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44、这一系统工程。(一)要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一方面,精准聚焦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任务,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所在,洞悉拓展和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方向所指,提出切合实际的方向、目标、任务,扎实做好战略谋划、任务细化、政策出台、建章立制等带有全局性、指导性特点的工作内容。另一方面,充分尊重地方、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在中央的具体指导下,积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尤其是鼓励不同地区、行业和部门充分结合各自实际,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性实践进行差别化试点和探索,为做好和完善顶层设计提供实践和经
45、验支撑。(二)要正确处理好战略与策略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战略与策略的关系,需要我们增强战略的前瞻性、全局性和稳定性,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以科学的战略预见未来、引领未来,在谋划战略目标、制定战略举措、作出战略部署时,要着眼于解决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问题。而且战略一经形成,就要长期坚持、抓到底、善作善成,不要随意改变。同时,我们要认识到,策略是灵活的和具体的,离开了特定的条件和环境,原本有效的策略也可能失去效用。要依据客观现实的变化,不断制定和调整相应的策略,使策略符合于客观现实的需要,从而与时俱进推动战略的实现。只要是有利于战略的实现,可以灵活选择这一种策略或者那
46、一种策略,不必教条式地拘泥于某一种策略。(三)要正确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首先是坚持“守正”,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正”,守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之“正”。守得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观点方法之“正”,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兴党兴国、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同时,要坚持“创新”,根据中国具体实际创造出新的指导原则和行之有效的办法。这个创新,就是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
47、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四)要正确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要求实现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紧密结合。从我国当前的现实国情出发,实现共同富裕首先要解决的仍然是做大蛋糕的问题。我们要一以贯之地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高质量发展为路径继续做大蛋糕。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在地决定了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追求,是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鲜明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在追求做大蛋糕的同时务必重视分好蛋糕,在初次分配领域注重提高劳动报酬的比重,在再分配领城加大政府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把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缩小至合理区间,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地
48、共享发展成果。(五)要正确处理好活力与秩序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活力与秩序的关系,就要深化各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充分释放全社会创造潜能,鼓励各方面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创新创造,推动形成劳动创造财富、实干创造业绩、奋斗创造幸福的正确导向,充分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发展和安全之间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为实现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安全提供更为富裕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坚持把保证国家安全作为头等大事,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内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把国家发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为可靠的基础之上。(六)正确处理好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处理好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就要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要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