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 代 农 业 研 究Modern Agriculture Research第30卷引 言畜牧业在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畜禽种业在整个畜牧产业链中的作用可比作“芯片”,对整个畜牧业的稳定与繁荣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党中央及国务院高度重视畜牧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相继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策略部署。2021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 “十四五”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将以畜禽种业振兴为目标的科技创新提升为国家战略,加强对畜禽种业科技攻关的支持。目标是稳步提升畜禽核心种源的自给水平,将核心种源自给率从现在的75%提高到80%以上。畜禽种业振兴
2、的战略目标无疑需要大量具有高度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支撑1。事实上,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至今成果丰硕,随着各畜禽种业振兴背景下动物科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畜禽种业振兴背景下动物科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摘要】面对我国畜禽种业振兴的紧迫需求和高等农业教育改革的新动向,文章致力于解析农业院校畜牧学专业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的瓶颈和挑战,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高效对接。通过深入分析当前农业院校动物科学专业与畜禽种业创新人才需求之间的匹配程度,阐述现有教育模式在育种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的问题,研究进一步提出与畜牧产业高度融合的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
3、,并构建了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师资队伍结构多元化、专业化建设方案。研究结果旨在培养具备强大专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双强人才”,为我国畜禽种业的持续发展和全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关键词】畜禽种业;高等农业教育;动物科学;创新创业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识别码:B文章编号:2096-1073(2024)03-0106-110张莹,王雪,赵芳芳,李雁冰,赵春霞,韩欢胜,韦春波,刘胜军*ZHANG Ying,WANG Xue,ZHAO Fangfang,LI Yanbing,ZHAO Chunxia,HAN Huansheng,WEI Chunbo,LIUShengjun*
4、Abstract In response to the urgent need for the revitalization of Chinas livestock and poultry industry and the new trends inh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 reform,this article is dedicated to analyzing the challenges in the innovation andentrepreneurship talent development within agricultural college
5、s animal science programs.It aims to facilitate the efficientalignment of talent development with industry growth.By conducting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alignment between the currentanimal science programs in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the demand for innovative talent in the livestock and poultry
6、industry,thearticle elucidates issues within the existing educational models related to breeding talent and fostering innovation andentrepreneurship abilities.The research further proposes a dual-creation talent development model closely integrated with theanimal husbandry industry and constructs a
7、scientifically sound evaluation framework.It suggests a diversified and specializedapproach to faculty development.The research results aim to nurture dual-strong talents with robust professional and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apabilities,providing substantial support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
8、pment and globalcompetitiveness enhancement of Chinas livestock and poultry industry.Key words 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 industry;h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animal science;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College of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Heilongjiang BayiAgricultural University Da
9、qing,Heilongjiang163319)Cultivating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in Animal Science inCultivating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in Animal Science inthe Context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 Industry Revitalizationthe Context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 Industry Revitaliza
10、tion收稿日期:2023-11-13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畜禽种业振兴背景下畜牧产业双创型人才分级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SJGY20210643),“乡村振兴视域下农学类本科生双创教育生态圈构建与应用”(项目编号:SJGY20210645),“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研究与实践”(NDJY1814);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项目(项目编号:HXKC202107);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雨课堂+BOPPPS 相融合的O2O教学模式在应用型高校专业课程上的研究与应用”(项目编号:GJB1422181)。作者简介:张莹(1984.04-),女,
11、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家禽分子数量遗传学。*通讯作者:刘胜军(1969.03-),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家禽遗传育种,E-mail:。106张莹,王雪,赵芳芳等:畜禽种业振兴背景下动物科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图图1 1动物科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发文量年度分布动物科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发文量年度分布(引自引自“中国知网中国知网”)级、各类“双创”比赛的成功举办,以及各高等院校双创课程的开设,创新创业意识已深入人心,成功案例层出不穷,为各行业发展注入强劲的创新动能2。在畜禽种业振兴的时代使命下,如何结合畜禽育种的行业特点,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推进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是一个值得深入研
12、究的课题。本文立足我国畜禽种业振兴的时代需求,聚焦农业院校畜牧学专业的人才培养,通过分析畜牧产业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现状,查找制约畜禽种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环节与因素,探索与畜牧产业融合度高的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以培养专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双强人才”为目标,为我国畜禽种业振兴、打赢种业“翻身仗”,源源不断地培养和输送具有畜牧产业背景的创新创业人才。1 动物科学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现状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畜牧学,又称为动物科学,是一个独立的一级学科,负责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畜牧产业人才。该一级学科下设多个二级学科,其中主要但不仅限于动物
13、营养与饲料科学和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两大专业。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方向主要研究不同类型的家畜和家禽的营养需求、饲料成分与质量、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来提高生产效率和动物福利;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方向通常关注如何通过遗传改良来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疾病抗性等,以及如何优化繁殖程序以提高繁殖效率和遗传多样性。作为一个理论与实践双侧重的专业,动物科学与创新创业教育存在显著的契合点。这种融合不仅深化了学科专业性,也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商业洞察,为其未来的全方位发展奠定基础。1 1.1 1 欧美国家动物科学与双创融合的现状分析欧美国家的创新和创业教育(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
14、rship Education,I&E)已逐渐渗透到多个学科中,包括Animal Science(动物科学),这反映了创新和创业能力在现代畜牧业和动物科学领域日益增长的重要性3。例如,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开设了一门名为“Animal Science Entrepreneurship”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从事动物科学领域内的创新和创业活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Wageningen University)和德国的弗莱堡大学(Uni-versity of Freiburg)与畜牧企业界的合作非常活跃,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有机会获得丰厚的商业资助和赞助,并且公私合作基金和风
15、险投资机构已经出现。美国政府的一些农业补贴和赠款也明确支持具有创新性和商业前景的研究4。美国动物科学学会(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nimalScience,ASAS)发展出除了专业学分和职业资格认证以外的、多样化的认证项目(Accreditation Program),力图通过多样化的认证培养畜牧产业相关的创新创业人才5。除了教育和资金支持外,也有一系列的创业大赛和研讨会,如麻省理工学院的“AgTech Innovation”和欧洲多个国家举办的“Animal Health Innovation”大赛,为畜牧业人才提供了与行业专家交流合作的机会和平台。同时,很多大学、
16、政府机构和私人企业也联合建立了创新孵化器和加速器,专注于动物科学和农业技术创新,如,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在美国设有专门针对农业技术创新的孵化器。总体来看,美国和欧洲在畜牧业(动物科学)领域应用创新和创业教育不仅体现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上,还表现在资金支持、政策倾斜以及与工业界的密切合作上。这些做法对畜牧产业的科技创新、培养下一代具备全面技能和视野的畜牧学专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值得我们借鉴。1 1.2 2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在动物科学专业的实践与发展自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推动各行业发展的动力以来,国内学者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做了大量探索6。在中国知网以“动物科学”
17、和“创新创业”为主题词,共检索到157条结果,时间跨度从2006年至2023年10月。整体看来,动物科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主要以高职或应用型本科学校为主,20062016年发展缓慢,近五年研究成果呈上升趋势,其中2019年发文量最多(见图1)。说明动物科学专业的高等教育已不满足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开始显现一些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具体趋势和实践,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框架下寻求人才培养的新突破。107现 代 农 业 研 究Modern Agriculture Research第30卷中国农业大学的“牛精英计划”是畜牧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的典型例子。该计划通过与全国42所农业高校的合作,打破了地
18、域和学科的壁垒,形成了一个包括157个企业和11个海外实习基地在内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在人才培养方面,该计划采用一种“双螺旋四阶递进”的模式,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并覆盖了从专业认知到科研试验和产业服务的多个层面。该计划也积极推进国际合作,通过联合培养博士生、全球访学及与国外高校的互访,提升了学生和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国际视野,不仅推动了动物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的发展,还着重解决了产业和社会实际需求,展现了教育与产业、科研与实践的有机融合7。国内其他高校也积极探索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动物科学专业融合的形式。南京农业大学推出“金善宝实验班(动物生产类动物生产方向)”,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培养拔尖创新型畜牧行
19、业专门人才;全国其他农林高校畜牧学专业也通过参加“挑战杯”“互联网+”等全国范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刺激畜牧专业学生扎根产业、服务实践、提升专业水平和能力8,9。各类比赛不仅提供了展示和实践学术研究、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平台,也经常引入畜牧学中特有的问题和挑战,如可持续养殖、畜产品质量控制和疾病管理等,为畜牧产业注入新想法和新思路,加强了畜牧业数字化、信息化和高质量的发展10。2 畜禽育种行业人才需求和主要问题与畜牧业中的其他行业不同,畜禽育种具有其特殊性:首先,种业是畜牧产业中最核心、科技含量最高、技术难度最大的部分。其次,畜禽育种实践性强,需要大量现场操作和验证。再次,该行业的经营投入高、
20、周期长、风险大,给生产经营带来额外压力。最后,其专业技能门槛高,要求从业者具备遗传学、生物统计学和动物营养学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人才缺口相对严重11。而我国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的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还不够充分,有以下典型的不足和问题:2 2.1 1 专业软件与工具培训不足育种专业强调对专业软件(如ASReml、PLINK、GEM-MA等)和统计分析工具(如R、Python)的掌握和使用,但目前高校教育体系内这方面的课程设置和训练仍然不足。2 2.2 2 基因编辑与生物信息学缺乏随着CRISPR等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育种领域正向更为精细和高效的方向发展。然而,当前课程中对这些前沿技术
21、和生物信息学的介绍并不多。2 2.3 3 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不足畜禽育种不仅是学术研究,更有其实际产业应用。国内育种企业的发展方兴未艾,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相对较少,育种专业人才的培养缺乏试验牧场和现场实习机会,理论教学和实地操作结合得不够充分,限制了学生对行业实际需求的了解。2 2.4 4 种质资源管理教育不足良种的培育需要优质种质资源作为基础,但目前对种质资源管理和评价的教育相对缺乏。2 2.5 5 伦理和可持续性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何平衡生物伦理和商业利益,如何实现可持续育种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但这方面的教育和讨论还很有限。2 2.6 6 GWAS和其他后基因组时代相关研究不足虽然基因组选
22、择等方法已经开始在教育体系内得到一定的重视,但对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和其他后基因组时代研究方法的应用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对于家畜育种专业来说,既需要在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产学合作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进,也需要在前沿技术和实际应用方面进行更多的投入和创新。3 构建畜禽育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面对畜禽育种产业的特殊性及对专门化人才的客观需求,在全球种业竞争愈发激烈,技术不断革新的当下,应从以下方面系统地构建畜禽育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3 3.1 1 明确畜禽育种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目标符合畜牧产业运行规律的畜禽育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将创新创业融入产业全过程,通过对产业实地调研,从生产
23、实践中总结、提炼人才培养目标,并且适应畜牧产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适应国家畜禽良种联合攻关战略规划的需求,适应畜禽良种繁育推广的需求。3 3.2 2 构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应与畜牧产业深度融合,强调畜牧产业中畜禽育种工作的需求,将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加深、推进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畜禽育种的新发展、新技术,在创新创业课堂、专业课堂和实践实习中重复和强化,建立专业性强、各阶段衔接紧密、实效性高的人才培养体系。3.2.1 面向育种产业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方案构建与产业融合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是建立多元化的“双创”教育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应包括经验丰富的创新
24、创业导师、专业课教师、企业家、畜禽育种产业技术体系的岗位科学家、实验站站长等。其中,具有多年服务畜牧育种产业经验的专业课教师应起到统筹、设计、沟通、衔接的桥梁作用。提升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探索把国际畜禽育种与繁殖前沿技术、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多元化师资队伍的结构组成、人员配备、动态调整和监督管理机制需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评价和优化,形成完善的、成熟的面向畜牧产业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3.2.2 针对育种产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分级方案基于应用型高等院校畜牧专业本科生的学习发展规律和现有课程设置,制定创新创业型人才分级培养方案。方案主要包括三级:i.针对大一、大二年级学生的
25、创新创业基础课:主要学习畜牧产业创业历史、创业精神、108学生年级大一、大二大三大四课程设置创新创业基础课创业管理培训实践拓展训练师资队伍教师为主,知名校友和企业家为辅企业家为主,专业课教师为辅教师、岗位科学家和企业技术人员实施地点校园课堂为主校园和企业相结合企业、牧场、实验站为主表表1 1畜牧产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分级培养方案畜牧产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分级培养方案创业意识、创意和机会识别和市场调查等相关知识和技能;ii.针对大三年级学生的创业管理培训:学习畜牧产业相关的商业计划、团队建设和资源整合等与创新创业项目相关的知识和技能;iii.针对大四学生的实践拓展训练:开设创业实务内容,主要以创业模拟、
26、实训、大赛和牧场实践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应用创新创业思维,投身于畜牧产业的发展和实践中(见表1)。课程教学中应合理增加创业基础课的畜牧产业创业历史、创业精神等素材。商业计划、团队建设须考虑畜牧产业的特点。第三阶段的实务训练应注意结合动物科学专业生产实习、各级创新创业比赛等。3.2.3 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与畜牧产业融合的保障体系为了把畜牧产业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做实、做好,须建立一整套全方位的保障体系。该保障体系应包括:建设开放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牧场、企业、实验站等校外大学生双创实践教学基地及配套的软硬件设施、设备;创新创业实践的安全保障、实践场所资源的保障等;以课题组成员为主体,辐射动物
27、科学系的骨干教师,设计一批畜禽遗传育种与繁殖、智能畜牧业相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项目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实践,深入实施畜牧产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3 3.3 3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适应畜禽育种产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教育评价指标应在总结和归纳历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比赛中畜牧产业相关的数据、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二是要建立教师、企业家、产业专家、畜牧产业一线人员在内的多层次人员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主体;三是要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互联网+大赛、创新公司经营效益等成果为依据,将结果成效作为一个重要指标纳入评价体系12。评价指标应至少包括对畜牧产业了解程度、创新创业能力、专业技能水平、产业实践过
28、程表现和项目、比赛成果等级等多维度多指标。应增加对学生创业项目、科研成果、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的评价。最后,企业反馈是评价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校应与合作企业保持紧密的沟通,定期获取对毕业生工作表现的反馈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可以用于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改进,还可以作为未来人才培养方向的重要参考。3 3.4 4 师资队伍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高校应积极为专业教师提供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培训和进修机会,如参加畜禽育种行业的学术会议、短期进修或者企业实践等13。家畜育种专业的师资队伍应加强与国内畜禽育种龙头企业的合作,以专业顾问的身份深入到育种实践中去,参与产学研结合的活动,同时与兄弟
29、单位科研机构增强合作,尽最大努力将新的产业动态和科研成果落地农场并引入课堂14。除了内部师资的培养,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引进优秀的外部教育资源。例如,学校可以邀请产业界的专家和成功的创业者作为客座教授或特聘讲师,他们不仅能提供不同的教学视角,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职业指导。4 前景展望20世纪8090年代以来,我国家畜育种从依赖表型选择和家系选择,发展到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并且逐渐步入基因组选择和多组学信息综合利用的新时代。这不仅极大地加速了影响重要畜禽性状基因的鉴定,还促进了个体化、定制化育种方案的制定。同时,基因编辑技术也开始在选育过程中应用,能够针对性地改变特定基因结构
30、,快速提升家畜的生产性能、抗病性或其他重要性状。这些技术标志着中国家畜育种工作从传统育种模式转型为现代分子育种,正在朝着更高效、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在全球家畜育种领域的竞争力逐渐提升。2022年,教育部、农业农村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 关于加快新农科建设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标志着对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一大背景下,我国畜禽育种领域的人才培养亟需创新。教育体系将更注重现代畜牧学、分子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的交叉融合,以培养具备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实践教学与产学研合作将被更多纳入课程体系,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商业和管理课程也应被引入专业教育中,为
31、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全面支持。这一系列教学改革旨在应对畜禽种业振兴的新需求,培养出能适应现代畜禽育种挑战,具备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全球家畜育种领域的竞争力。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王娟.我国畜禽种业发展取得成效、面临瓶颈及相关建议J.中国畜牧杂志,2023,59(07):335-338.张莹,王雪,赵芳芳等:畜禽种业振兴背景下动物科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109现 代 农 业 研 究Modern Agriculture Research第30卷2 万晓莉,赵敏孟,杨海明.学科竞赛在推进动物科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畜牧科技,2023(07):155-1
32、57.3 王莉莉,邹琳琳.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8,5(34):36-37.4 万力勇.高校创客空间运行机制研究基于美国高等教育创客空间联盟高校的实践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21(4):9.5 Benson M.E.,Osburn W.N.,Bauer M,et al.Animal scienceprogram accreditation?This is the futureJ.Animal Frontiers,2020,10(3):30-35.6 宋学山,杨继,王一名,等.推动“双创”综合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商论,2021,7:183-185.7
33、苏华维,史长笑,曹兵海,等.基于“牛精英挑战赛”探索高校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乳业,2020(S1):11-15.8“挑战杯”:老牌竞赛与时代同频共振N.科技日报,2023-05-04(005).9 林杉,付奇.以赛为媒,激活数实融合新动能N.新华日报,2023-10-23(004).10 方梦依.“互联网+畜牧业”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开放式教学研究J.畜禽业,2023,34(04):64-66.11 张莹,王志博,何倩毓,等.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畜牧专业本科教育改革初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21):243-245.12 张亚妮,左其生,吴信生,等.动物遗传学 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设计与评价体系J.家畜生态学报,2019,40(12):94-96.13 闻爱友,胡洪,白晰,等.应用型大学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探索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9,33(01):122-124.14 黄桠锋,程箫,王强军,等.新农科背景下动物科学专业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23,51(19):277-279.(责任编辑:李晓琳)110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