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8 ,大小:6.98MB ,
资源ID:2947731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294773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主观感知下体育公园建成环境对居民运动行为的影响研究.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主观感知下体育公园建成环境对居民运动行为的影响研究.pdf

1、第23卷第1期2024年3月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Vol.23 No.1Mar.2024李波:适老化社区建设图景与未来展望李波:适老化社区建设图景与未来展望主观感知下体育公园建成环境对居民运动行为的影响研究陈玉娟,沈宣妮,周启俊(浙江工业大学 设计与建筑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摘要:为探究体育公园建成环境对居民运动行为的影响,揭示建成环境、感知反馈与运动行为的内在关系,以杭州城北体育公园为研究对象,将建成环境、环境感知与运动行为三者关联化,通过调研行为数据进

2、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影响居民游憩满意度的感知评价中,环境度对运动行为影响最大。继续研究发现,要素感知对不同强度运动的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的影响效度不同。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体育公园运动建成环境品质的建议。关键词:运动行为;体育公园;空间感知;建成环境;杭州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4303(2024)01-0083-07运动对于疾病防治、健康促进和延长健康寿命有重要作用。长期缺乏运动致使的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率上升1,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难题。国民运动健身需求的增加,要求提升城市运动空间供给水平。体育公园具备系统性与参与性的功能特征,能为居民

3、提供专业性更强的休闲健身场所2。当前城市体育设施供给数量不足的问题已有明显改善,但在快速城镇化发展导向下,体育公园建设更多基于设计者与管理者的视角,追求公园结构规整与造景美观3,对运动行为与场所适配关注度不足4,难以回应居民多元化的运动偏好。运动行为是客观环境制约与主体感知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理解建成环境中影响运动行为主体的要素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从而找出建成环境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干预性研究和规划设计实践的前提。目前体育公园的相关研究内容集中在规划设计、设施建设、使用后评价等方面,停留于案例研究层面5,缺乏对运动主体的把握与分析。以“社会生态”模型为基础展开的建成环境与行为关系研究已有丰硕成

4、果6,可应用于体育公园建成环境的研究分析。基于主客体视角,从客体测度、主体感知双重维度,将体育公园的建成环境分为客观环境与感知环境7,描述建成环境要素对运动行为的影响。体育公园是发生运动行为的物质基础,建成环境质量限制场地承载运动的能力。体育公园的可达性会对运动行为产生影响8,邻近出入口或人口集聚度高的区域轻度运动行为密度高,可达性较好的场地中强度运动行为密度高9。绿化覆盖率10、水景配置11、设施类型12等场地建成环境要素与运动类型多样性存在联系。居民运动意愿及运动行为与感知反馈相关,环境感知评价影响体育公园的使用效益。感知价值是影响服务场景水平和主体出游行为的关键因素13,社会经济属性不同

5、的个体空间感知存在群体性差异14,影响体育场所的选择15-16。老年人青睐自然场地,访问公园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收稿日期:2023-09-03作者简介:陈玉娟(1970),女,浙江天台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城乡规划与设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陈玉娟,等:主观感知下体育公园建成环境对居民运动行为的影响研究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3卷运动17;青年群体偏好专业化场地,倾向选择高强度运动18。推进城市体育公园建设的大背景下,体育公园或将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新范式,成为城市与市民新的融合点。本研究以杭州市城北体育公园为例,基于环境评估与主体感知视角,识别影响居民运动行为的城市体育公园建成

6、环境要素,以满意度评价为公园建成环境要素测度,探究其对居民运动行为产生的影响。一、研究内容与方法(一)研究案例与单元杭州市城北体育公园位于杭州市拱墅区,建于2010年,总面积约46.2hm2,是杭州城北的重要运动空间。选择21个运动场地与3条步行路线为研究样本(图1),通过观察场地中居民运动水平,将24个场地划分为中低强度场地、高强度场地和其他场地三类。图1研究范围(二)研究数据反映体育公园建成环境的数据,将场地设计品质、承载运动能力、配套服务水平和服务体验四重属性,列为评估客体建设环境水平的指标,各节点的详细得分结合已有统计工具评分标准的设定经验确定19(表1)。表1场地建成环境评分标准统计

7、类别环境品质承载运动配套服务服务体验统计内容1)水元素;2)植物元素;3)整体环境品质场地提供的功能设施,承载的运动类型根据场地使用特征,配套便利设施,适合场地大小及预期用途使用人数的多少,运动氛围评分标准(15)非常差(1分);较差(2分);一般(3分);较好(4分);非常好(5分)未达成预期(1分);不符预期(2分);一般(3分);符合预期(4分);超预期(5分)非常差(1分);较差(2分);一般(3分);较好(4分);非常好(5分)非常差(1分);较差(2分);一般(3分);较好(4分);非常好(5分)问卷设计参考 公园设计规范 和已有的体育公园研究成果19。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受访

8、者的基本信息;(2)受访者对体育公园建成环境的感知评价20,按五级制评分,最高5分,最低1分;(3)受访者的运动行为,分为运动频率、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三个维度21。根据体育运动的代谢当量和最大耗氧量的高低22,将运动强度划分为高强度运动、中小强度运动和其他活动。分别于节假日及工作日的 6:308:30,12:3013:30 及17:3019:30共三个时间段调研。调研样本排除停留时间少于五分钟的个体。最终共收回429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最终用于分析的问卷共383份(高强度场地211份,中低强度场地77份,其他场地95份),有效率89.3%。(三)研究方法与模型构建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感

9、知评价对居民运动行为的影响。模型设定为Yi=0+1X1i+S2i+ij+i+式中:Y代表因变量,即运动强度、运动时长和运动频率;X代表控制变量,设置为个人属性;S代表自变量,为受访者对环境的感知评价;,分别代表控制变量和自变量的系数;j,ij分别代表模型残差;代表截距。研究分为两步:第一步,对比客体建成环境与感知建成环境的评价,判断客观环境是否影响感知环境的质量;第二步,基于场地类型整理问卷样本,以运动行为作为因变量,感知评价作为自变量,纳入回归模型中,得到各感知因子系数与显著性水平结果。84陈玉娟,等:主观感知下体育公园建成环境对居民运动行为的影响研究第1期二、研究对象(一)运动人群的特征分

10、析在受访对象中,男性(58%)比例大于女性(42%),年龄集中在 1945 岁(83%),企业职工(40%)占职业比例最高。受访人群普遍对自我身心健康状况有良好评价(图2)。受访者对公园整体环境的评价(4.01分)高于运动设施(3.86分)、基础配套(3.78分)与经营管理(3.74分)。不同场地的感知反馈评价与环境要素评价存在差异性,从整体趋势判断,二者存在正相关性。体育公园建成环境质量越好,运动人群对场地的主观感知评价越高(图3)。公交车36人学历收入交通婚姻职业年龄性别健康自评焦虑BMI慢性疾病2 000元71人5 00110 000元131人15 000元54人10 00115 000

11、元85人步行162人私家车61人自行车及电动车124人未婚157人已婚226人企业职员154人学生67人其他50人3645岁52人2635岁202人1925岁65人男221人女162人非常健康35人健康182人一般158人一直没有207人超重68人正常体重261人1/4时间125人1/2时间36人3/4时间5人一直10人低体重32人未患病362人0%10%20%30%40%50%60%70%80%90%100%专科及本科248人高中及中专75人2 0015 000元42人60岁以上22人4660岁21人1218岁21人不健康8人患病21人肥胖21人医护人员13人退休人员25人公职人员32人个体

12、经营户42人初中及以下23人硕士及以上37人图2受访者社会经济属性与健康状况统计图54.94.84.610267232289314131621121926120171815252454主观评价客观评价1235大强度场地中小强度场地其他强度场地编号场地1图3场地建成环境的客体评价与感知评价图(二)场地使用特征根据场地分布情况,归纳各类型场地的分布特征(图4)。具有相似环境的场地可能承载不同强度的运动,这与场地的空间位置有关。位于湖东侧的滨水平台(8,9)靠近公园主要游线,更容易吸引运动人群,并承载中低强度的运动;位于公园西侧游园的平台(7)远离主要人流方向,吸引的运动人数较少(图5),阻碍其形成

13、运动氛围,作为其他场地,发挥观景平台的休憩功能。图4运动场地分布图图5运动人群分布图三、运动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一)个体特征对运动行为的影响有超过一半受访者进行高强度运动,低频率运动与高频率运动的人数接近,但更多人单次运动持续时间低于60分钟。居民的感知环境评价几乎不影响运动强度,但会影响运动累计时长。对体育公园环境非常满意的受访者一般保持高频率、短时间的运动习惯;大多数满意体育公园环境 85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3卷的居民分配运动时间的方式与前者相同,但有少部分人运动频率低、持续时间短;感知评价一般的人不常前往体育公园运动(图6)。图6运动时间、强度与感知评价关系构建环境感知评价

14、指标和运动强度、频率及时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表 2)。其中纳入社会经济属性变量模型(1b)(2b)(3b)的拟合度明显高于未纳入模型(1a)(2a)(3a)的拟合度,证明个体特征影响运动行为。受访者的运动行为与职业、收入和交通方式等显著相关。交通便利意味着高可达性,可为居民就近开展运动提供场地10。职业类型与月收入存在相关性,但二者对运动行为的影响不同:企业职员的运动强度轻、频率低,退休人员运动频率较高,学生运动持续时间更长;收入与运动强度存在正相关性,但对运动频率和持续时间产生负向影响。性别和婚姻状况会影响运动持续时间,男性已婚人士的运动时间,通常大于女性单身人士。表2不同类型场地的主观环

15、境感知对运动频率的影响性别婚姻年龄教育职业月收入交通方式交通时间男未婚263536454660初中以下高中中专个体经营学生企业职员退休人员其他15 000步行公交车私家车1015分钟1530分钟30分钟以上-0.59*-0.66*-0.20*-0.32*-0.50*0.27*-0.52*-0.320.55*-0.46*0.35*-0.34*1.03*-0.39*0.29*-0.52*-0.49*0.48*-0.31*-0.29-0.570.230.88*-0.74*-0.23-0.18-0.350.42*0.38*0.56*0.84*自变量个体属性属性数据强度模型1a系数模型1b系数频率模型2

16、a系数模型2b系数时长模型3a系数模型3b系数 86陈玉娟,等:主观感知下体育公园建成环境对居民运动行为的影响研究第1期BMI健康自评感知环境评价正常体重超重肥胖身理健康心理健康整体满意度环境度体验度设施度配套度调整后R方-0.14*0.24*-0.26*-0.230.34*0.03-0.44*0.16*-0.17*0.24-0.030.82*-0.19-0.62*0.210.06-0.330.60*-0.47*0.22-0.130.43*0.22-0.31-0.070.030.160.17*0.12*-0.17*0.38*0.22*-0.40*0.37自变量个体属性属性数据强度模型1a系数模

17、型1b系数频率模型2a系数模型2b系数时长模型3a系数模型3b系数注:*表示在p0.00的水平达到显著,*表示在p0.05的水平达到显著,*表示在p0.10的水平达到显著,下同。(二)整体感知评价对运动行为的影响运动持续时间更容易受到行为主体感知环境评价的影响,其次活动频率,最后才是运动强度。其中,体育公园整体环境度的感知评价对运动行为产生影响最显著,是所有感知维度中最重要的方面。提升体育公园的整体环境体验度,能够延长人群的运动时间,并适度提升运动强度。对服务体验和设施配置的评价同样影响运动行为,但从影响程度看,它们对运动频率和时间的影响较大,对强度的影响微弱。此外,值得关注的是,部分主观感知

18、评价对个体运动行为或存在抑制作用,设施度分别对运动的频率(-0.47)和运动的持续时间(-0.40)产生负向影响,也就是说,受访者越满意公园配置的体育设施,反而会缩短运动时间。针对这一特殊现象,除了高体验带来的满足感可能使运动时间减少外,有必要进一步开展研究,明确不同运动场景中,通过感知评价影响运动行为的体育公园建成环境要素组成及作用。(三)环境要素感知评价对运动行为频率及持续时间的影响模型 4(a)(b)(c)的结果反映了承载运动强度不同的场地,环境要素的主体感知评价结果对运动频率产生的影响(表3)。对夜间照明与机动车停车服务的感知评价影响所有场地的运动频率,且影响效度随运动强度变化而改变,

19、但二者作用的结果却正好相反。对体育公园灯光的感知评价越高,在高强度场地运动的群体越可能频繁前往公园运动(0.33),却往往意味着中小强度的运动者(-0.43)与休闲人群(-1.30)降低前往体育公园运动的频率。机动车停车场的评价对于在中等及以下强度场地活动人群的运动频率存在正向影响(0.21;0.55),对高强度运动的频率产生负向影响(-0.30)。这可能与居民行为模式23相关,根据观察与访谈的结果:选择野餐、游园、亲子出游等低烈度休闲行为的居民,多以家庭为单位前往体育公园,侧重放松身心,青睐视野开阔的晴朗白天,注重移动过程的舒适性,因此要求公园配置机动车停车场;维持高强度运动方式的居民为维持

20、运动频率,有夜晚运动的需要,同时由于通勤过程会消耗运动热情,较少依赖机动车出行。模型5(a)(b)(c)反映相同条件下,感知评价对运动持续时间产生的影响(表4)。行为主体对体育公园交通便捷度以及场地收费标准的感知评价结果,与不同类型场地上运动行为的持续时间存在相关性,是重要的感知环境要素。交通便捷度对所有受访者运动持续时长都产生正向影响,其影响程度随着运动强度降低而增强(0.21;0.28;0.53),原因与停车场地对运动频率作用的结果类似。关于收费标准满意度的回归结果,并未发现与运动强度相关的规律,但它是对高强度运动场地承载活动的持续时间(0.27)影响效度最大的评价要素。体育公园中,使用高

21、强度运动场地时,如网球场、足球场、篮球场等,其收取费用标准往往按时间计算,认为场地定价合理、可以承受的使用人群更可能延长运动时间。表2(续)87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3卷表3 建成环境要素感知对运动频率的影响自变量环境度设施度配套度体验度调整后R方感知评价自然环境卫生环境公园规模交通便捷水体环境室外球场室内场馆健身器材草坪塑胶跑道滨水平台垃圾桶厕所指示牌照明路灯座椅凉亭机动车停车非机动车停车园区收费工作人员拥挤嘈杂运动氛围计数211112111313111因变量:频率模型4a:高强度场地系数0.31*-0.34*-0.28*0.33*-0.3*0.25*-0.38*0.26模型4b

22、:中低强度场地系数0.33*0.260.3-0.33*-0.43*0.21*0.24模型4c:其他场地系数0.92*0.47-0.31*-0.59*0.67*-0.58*0.8*-1.3*0.66*0.55*-0.36-0.41*0.593注:仅展示自变量对运动行为的影响,未展示控制变量。表4 主观环境感知对运动持续时长的影响自变量环境度设施度配套度体验度调整R方感知评价自然环境卫生环境公园规模交通便捷水体环境室外球场室内场馆健身器材草坪塑胶跑道滨水平台垃圾桶厕所指示牌照明路灯座椅凉亭机动车停车非机动车停车园区收费工作人员拥挤嘈杂运动氛围计数113222111111131因变量:时长模型5b:

23、高强度场地系数0.13*0.21*0.18*0.16*-0.16-0.19*-0.18*0.23*-0.13-0.26*0.27*0.505模型5b:中低强度场地系数0.28*0.2*-0.31*-0.2*0.34*0.34模型5c:其他场地系数-0.41*0.53*-0.31*-0.21*-0.230.58*0.39*-0.3*0.120.46*-0.180.74注:仅展示自变量对运动行为的影响,未展示控制变量。四、结论与策略(一)结论1.整体建成环境。体育公园整体环境度的感知评价对居民运动行为产生的影响最大,评价指标组成包括景观质量、可访问性、亲自然性等。场地感知评价对体育公园内运动行为作

24、用的结果与行为主体的运动效率和运动目标有关,部分要素还可能产生负效应。首先,高体验度意味着运动者在运动过程中更容易获得高满足感与成就感,会适当减少运动时间。其次,行为主体对体育公园建成环境的需求存在差异,某些在特定场景中发挥功能的建成环境要素,如路灯、藏地灯等,发挥照明作用的时间通常在夜晚,而夜间不适宜开展露营等其他休闲活动,因此关于照明的感知评价对其他场地承载运动频率存在负向影响。2.建成环境要素。一是建成环境要素的感知评价对不同行为主体的运动频率与持续时长的影响绩效存在差异。素质不同的行为主体,对环境要素的评价标准不同,运动频率与时长受到来自感知评价的影响也不同。影响其他场地运动频率和持续

25、时长的感知环境要素类型比较接近,当运动强度到达阈值后,影响行为的感知要素类型和绩效随之发生改变。二是交通便捷度、交通设施停放等与可达性相关的评价指标,更容易干预人们对运动场地的选择。体育运动开展情况与配套设施邻近性、目的地可达性显著正相关,交通更便捷的体育公园更容易吸引居民频繁开展运动。工作日时,居住在体育公园附 88陈玉娟,等:主观感知下体育公园建成环境对居民运动行为的影响研究第1期近的居民到访公园的比例更高,访谈中许多退休人员表示有每日在体育公园中运动的习惯。(二)设计优化策略1.优化体育公园设计策略。一是组成环境度的建成环境要素评价多对运动行为产生正向影响。针对体育公园整体环境风貌的设计

26、提升,需要优化植被景观配置,维持公园卫生环境,并改善公共交通流线,以提高公园的整体品质,吸引居民前往体育公园开展活动。二是合理规划体育公园功能分区,为不同类型场地配置相应的运动设施与基础服务。在以促进运动行为为导向的体育公园空间设计中,应依据不同主体运动习惯与行为模式,细分对不同类型场地环境配置需求。例如,对高强度的运动场地,要增设球场并延长免费开放的时间,完善高强度场所中夜间照明系统,营造经济实惠、视线通畅、活动场地开敞的公园空间环境;对中低强度场地与其他场地,则需要配置足量的机动车停车位、电动车充电桩等基础设施,提升私家车使用的便捷性。2.确立动态评估思维。有关部门有必要强化顶层设计思维,

27、将体育公园建设与城市更新相结合。综合考虑居民身理和心理健康需求,审慎评估城市体育公园建成环境,制定细化的体育公园建设标准。定期开展评估工作,对体育公园的财政运营状况、场地维护工作和居民使用情况等做出系统性的评价。从而提升体育公园精细化设计和管理水平,以推动类型更丰富的普惠性体育公园营建。(三)研究展望本研究尝试将客体建成环境评价与主体感知评价相结合,将建成环境、环境感知与运动行为三者关联化,以弥补现有体育公园建设研究领域的不足。但对建成环境测度的方法仍以观察评价为基础,尚未建立分析建成环境与主观感知关联性的路径。未来可引入街景识别、栅格要素提炼等工具模型,更准确地评价体育公园建成环境,从更综合

28、、更多元的视角开展对运动主体行为的影响研究。参考文献:1左满芳,于秋敏,马欣,等.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体力活动状况分析 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20,28(11):866-869.2王晓晓,周颖.城市体育公园发展研究:以江浙沪地区为例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9,35(5):49-55.3金银日.城市居民休闲体育行为的空间需求与供给研究 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3:34-50.4游茂林,樊荣.美国城市社区体育供给模式及其启示:以盖恩斯维尔市为例 J.体育学刊,2017,24(5):48-51.5秦振翼,朱亚成,丁向东.基于文献计量的体育公园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 J .西昌学院学报(自

29、然科学版),2022,36(2):84-89.6吴一卓,于可红.社会生态模型与身体活动的研究综述:基于2007至2017年的文献研究 J .浙江体育科学,2019,41(3):94-100.7岳亚飞,杨东峰,徐丹.建成环境对城市老年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基于客观和感知的对比视角 J.现代城市研究,2022(1):6-14.8ZHANG Y F,KOENE M,REIJNEVELD S.The impact of interventions in the built environment on physical activity levels:a systematic umbrella re

30、view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2022,19(1):1-14.9王亚茹,盛明洁.国外城市绿色空间对体力活动的影响研究综述 J.城市问题,2019(12):97-103.10王兰,张雅兰,邱明,等.以体力活动多样性为导向的城市绿地空间设计优化策略 J.中国园林,2019,35(1):56-61.11SCHIPPERIJN J,BENTSEN P,TROELSEN J,et al.Associations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y and characte

31、ristics of urbangreen spaceJ.Urban forestry&urban greening,2013,12(1):109-116.12徐勇,张亚平,王伟娜,等.健康城市视角下的体育公园规划特征及使用影响因素研究 J.中国园林,2018,34(5):71-75.13张省,周燕,杨倩.城市综合公园居民游憩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以深圳市综合公园为例 J .风景园林,2021,28(3):82-87.14SAMUEL J K,LINCOLN R L,SCOTT S C,et al.Hallo,greenway use and preferences in diverse urb

32、an communities:implications for trail design and management J.Landscapeand urban planning,2018,172(8):47-59.15金银日,范旭东.上海市居民休闲体育时空行为特征及其差异性研究 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43(6):39-44.16FEUILLET T,SALZE P,CHARREIRE H,et al.Built environment in local relation with walking:why here and not thereJ.Journal of transpor

33、t&health,2016,3(4):500-512.17李迪华,范闻捷,崔光文,等.北京香山公园锻炼身体人群研究 J.中国园林,1999,15(2):64-67.18翟宇佳,吴承照.城市公园总体满意度主要影响因素识别:基于不同年龄组使用者的分析 J .风景园林,2021,28(5):57-62.19张省,周燕,杨倩.城市综合公园居民游憩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以深圳市综合公园为例 J .风景园林,2021,28(3):82-87.20杜伊,金云峰.“底限控制”到“精细化”:美国公共开放空间规划的代表性方法、演变背景与特征研究 J.国际城市规划,2018,33(3):92-97.21卢锋.休闲体育

34、概念的辨析 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5):32-34.22王剑.如何为运动计算“强度”N.中国科学报,2015-05-15(12).23杨围围,乌恩.亲子家庭城市公园游憩机会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例 J.人文地理,2015,30(1):154-160.(下转第96页)89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3卷Constructing age-friendly communities:current landscape and futuredirections in ChinaLI Bo1,CHEN Xiaoqiang2(1.School of Public Adm

35、inistration,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58,China;2.Ruian Tangxia Sub District Office,Wenzhou 325211,China)Abstract:Amidst a demographic shift towards an aging population,the development of age-friendly communities becomes a multifaceted concern in social security.This concept enhances elderly-f

36、riendly environments through integrated community efforts.The existing construction of age-friendly communities in China is characterized by varied implementation modelsincluding planning,development,caregiving,and actionyet faces challenges.These include insufficient elderlyparticipation,a struggle

37、 to balance standardization with diversity,and a mismatch between the provision of infrastructural and service-oriented solutions.Reflecting on these challenges,future strategies should emphasize increased elderly engagement,institutional strengthening,comprehensiveindicator frameworks,and the foste

38、ring of an age-friendly milieu.Keywords:age-friendly;community building;landscape;social policy(责任编辑:薛 蓉)(上接第89页)Impact of the perceived built environment at sports parks on residentphysical activityCHEN Yujuan,SHEN Xuanni,ZHOU Qijun(School of Design and Architecture,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

39、y,Hangzhou 310023,China)Abstract:To elucidate the influence of sports park environments on residentsparticipation inphysical activities,this study examines the intrinsic connection among the built environment,perceptual feedback,and exercise behavior.Focusing on North City Sports Park in Hangzhou,th

40、e research establishes an empirical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residentsperception thereof,and subsequent physical activity.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environmental quality holds the greatest sway in residentssatisfaction and engagement in recreational sp

41、orts.Further analysis reveals that perceived elements differentially affect the frequencyand duration of varying intensities of physical exercise.Building on these findings,the paper proposes targeted improvement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in sports parks,aiming to optimize their utility for exercise and recreation.Keywords:physical activity;sports park;spatial perception;built environment;Hangzhou(责任编辑:薛 蓉)王建胜,等:“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内在逻辑与路径机制 96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