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中国市场监管研究2024-1市场监管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推进质量文化自信自强的路径研究吴华龙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从物质文明角度看,要求加快建设质量强国,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的质量基础。质量强国建设离不开质量文化的软支撑。从精神文明角度看,要求加快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质量文化是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种文明”都对质量文化自信自强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分析了质量文化的内涵及其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阐述了我国质量文化建设的现实境遇,
2、论述了推进质量文化自信自强的理论、学理、历史、实践逻辑,提出了实现质量文化自信自强的主要路径。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质量文化;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质量文化是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质量的根和魂。质量文化不仅关乎产品和服务质量,关乎企业生存和发展,也关乎国家整体实力和形象地位。深人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推动质量变革创新,不仅要解决我国质量水平的提高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而且要全
3、方位提升中华民族的质量素养和质量文化底蕴。一、质量文化的内涵、功能及新使命(一)质量文化的内涵“质量文化”一词出现在2 0 世纪7 0 年代末8 0 年代初,当时特指企业质量文化。随着大质量观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质量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逐渐扩大,表现在企业和国家两个维度。从企业维度看,2 0 1 5 年发布的国家标准GB/T32230-2015企业质量文化建设指南将“企业质量文化”定义为:企业和全体成员所认作者:吴华龙,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同的关于质量的理念与价值观、习惯与行为模式、基本原则与制度以及其物质表现的总和。从国家维度看,“质量文化”是指以近现代以来的工业化进程为基础,以特定的民族文化
4、为背景,群体或民族在质量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物质基础、技术知识、管理思想行为模式、法律制度与道德规范等因素及其总和。本文从国家维度使用质量文化的概念。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质量文化由四个层面构成,分别是物质层面、行为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这四个层面共同组成质量文化的金字塔。(见图1)变革抗性精神层面较深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层面较浅层面物质层面易察觉性图1质量文化金字塔75中国市场监管研究2024-1市场监管现代化(二)质量文化的功能作为一种文化,质量文化同样具有文化的五种基本功能。一是凝聚功能。能够凝聚起全体成员对质量的统一认识,自觉地追求卓越的思想和行动。二是引导功能。具有一种感召力,可以引导
5、成员正确从事与质量有关的工作。三是激励功能。一旦被认同后,就可以成为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成员表现出更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四是规范功能。质量文化体现了全体成员的质量信念和利益,群体意识和社会舆论对个体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作用。五是反馈功能。质量文化受到时代精神的影响,同时质量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重塑社会风气。(三)新时代质量文化的新使命、新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从物质文明角度看,要求加快建设质量强国,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的质量基础,而质量强国建设离不开质量文化的软支撑。从精神文明角度看,要求加快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
6、动力,而质量文化是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还专门部署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战略任务。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不仅创造了无数令人惊叹的质量精品,也积淀形成了崇尚质量、追求质量的文化,但自工业革命以来,我国的质量水平逐渐落伍,至今尚未在全球范围内真正树立起“中国制造、质量一流”的形象。许多消费者,包括我国民众,对中国制造的认可度还不够高。这其中,既有产品质量本身的原因,也有文化认同的原因,即还未在文化层面树立起对中国质量的信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求我们在社会心理层面加快树立质量文化自信,在社会实践层面加快实现质量文化自强。二、我国质量文化建设的现实
7、境遇(一)取得的主要成就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在质量方面拉开了差距,老百姓开始大量使用西洋货。不过,中国人从未停止对质量的追求。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质量加快振兴、发展。1.在治国理政中形成了鲜明的质量战略导向。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有过“质量第一”的重要论述。胡锦涛同志强调,增长质量和产品质量关系发展可持续性,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形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提出了“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等重要论断。2 0 1 7 年,中共中央、
8、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质量强国战略”。“建设质量强国”先后写人党的十九大、二十大报告。2 0 2 3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发出了质量强国的时代强音。2.在现代化建设中复兴精益求精的质量管理文化。1 9 7 6 年,我国第一个QC小组(质量控制小组)在北京市清河毛纺厂诞生。1 9 7 8 年8 月31 日,全国第一次“质量月”广播电视大会隆重召开,各部委领导亲自站柜台、访用户、背次品(把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带回来研究解决)。1 9 9 2 年,首都新闻界发起声势浩大的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树立和强化了全民族质量意识。海尔怒砸冰箱、杭州武林广场烧劣
9、质鞋等事件,标志着企业质量管理意识的觉醒。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开始从发达国家引进六西格玛、卓越绩效管理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也逐步形成了海尔“人单合一”、中国航天“双归零”等特色质量管理方法。3.在质量治理实践中构建中国特色质量制度。形成了以产品质量法为主干,涵盖2 7 部法律法规、138部行政规章,以及若干地方质量促进条例的质量法规体系。强化质量激励政策,设立中央和地方政府质量奖,将质量工作纳入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范畴,落实购置设备器具所得税税前扣除等优惠政策。健全质量约束机制,实施中央质量督察考核,建立质量统计监测制度等,逐步构建起了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质量
10、工作责任体系。4.在经济追赶中塑造了标志性的质量物质形象。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跃上新台阶,一大批重要产品、重大装备、重大工程的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支撑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和货物贸易国。从家用电76中国市场监管研完2024-1市场监管现代化器到智能手机,从中国高铁到新能源汽车,从民用船舶到航空母舰,从港珠澳大桥到北京大兴机场,中国制造、中国建造的杰出代表引领中国质量走向辉煌,划出了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励志轨迹(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人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要求加快质量变革创新,我国质量文化建设的短板也日益凸显1.质量文化建设顶层设计缺位。质量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
11、需要加强整体构建。目前,我国对质量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尚未出台专项规划或指导意见,有关要求散见于各个文件之中,导致质量文化建设总体目标不明确、方向路径不清晰、政策措施不具体、意识氛围不浓厚,影响了建设成效。2.质量第一的意识尚未根本确立。生活中经常会看到,一个产品因为价格低廉大家争相购买,反观很多高质量产品由于价格偏高受到冷遇,甚至在政府采购中经常出现“低价者中”的现象,这使得供需陷入低质低价的恶性循环。从需求侧来看,不少消费者认为只要产品能用就行。从供给侧来看,笔者调研发现很多初创企业根本没有质量意识;一些成长中企业存在急功近利心理,并没有把质量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质量文化建设存在规模
12、效应,规模越大的企业越重视,但企业重视程度也有落差,仍有近一半企业仅将“符合要求作为质量追求。3.质量文化理论研究滞后。我国经常运用的质量理论、方法和工具等,绝大部分来自发达国家,本土化发展迟缓。特别是在实证方面,还没有形成普遍适用于我国环境下的企业质量文化评价量表,对质量文化的环境因素和定位选择等研究不足,欠缺对我国企业质量文化的系统梳理和归纳4.质量管理专业人才较为短缺。缺少国际知名的本土质量管理大师。许多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对质量的认知度不够,对质量工具的使用不精通,有的企业甚至未设置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质量管理工作由技术部门等来承担,制约了质量文化的研究和建设。5.质量文化作品创作和传播力
13、度不够。虽然出版发行了大国质量首席质量官等一批文艺作品,探索形成了宁夏质量文化博物馆、安徽质量文化长廊等一批宣传载体,但还远远不能满足质量强国建设的需求。我国尤其缺乏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质量文化作品。在传播上,尚未构建起行之有效的质量叙事体系和传播途径。三、推进质量文化自信自强的内在逻辑新时代新征程,中国正由“量”的传奇转变成“质”的飞跃,推进质量文化自信自强正当其时。(一)理论逻辑:内蕴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建立在物质生产方式之上的,它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而不断发展。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阶段,我国形成了适配不同时期生产力和生
14、产方式发展需求的质量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质量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质量强国建设站在了新的更高历史起点上,相应地对质量文化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马克思主义一方面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论观点,另一方面也看到了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和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力。毛泽东同志深刻指出:“文化是反映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的,但它同时又能指导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文化是不可少的,任何社会没有文化就建设不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
15、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质量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不能被动地等待经济基础的自发作用,而要充分发挥质量文化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以质量文化自信自强助力质量强国建设,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二)学理逻辑:契合于质量文化发展的演进过程文化发展本质上就是一个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再到文化自强的演进过程。其中,文化自觉是对文化的认识,文化自信是对待文化的态度,文化自强则侧重于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路。质量文化建设也遵循自觉、自信、自强的发展路中国市场监管研究2024-1市场监管现代化径,并且三者之间相互联动、彼此赋能、循环攀升。质量文化自觉是一个民族在质量意
16、识上的觉悟和觉醒,以及对质量文化地位作用、发展规律和建设使命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是质量文化自信的前提基础。质量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或国家或政党对自身质量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对质量文化生命力和引领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是质量文化自强的先决条件。质量文化自强是一个民族或国家或政党主要依靠自身奋斗,不断凝练核心质量价值观,取得标志性质量文化成果,提升质量文化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推进建成现代化质量强国的过程,是质量文化自觉自信的根本目标。随着改革开放4 0 多年的发展,我国全社会质量意识已经普遍觉醒,逐渐形成了质量文化自觉,正遵循文化演进的客观规律,走向质量文化自信自强。(三)历史逻辑:植根于中
17、华优秀传统质量文化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积淀了灿若星辰的质量文化资源,主要包括以匠心为代表的质量群体意识、以诚信为代表的道德自律要求、以法令为代表的质量管理模式、以器物为代表的质量物质形象,这些都为新时代质量文化建设提供了思想源泉。在匠心精神方面,李冰建都江堰、李春造赵州桥的故事流传至今,庄子里的“厄丁解牛”,欧阳修写的卖油翁都诠释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在质量诚信方面,从士商类要客商一览醒迷,到商贾便览生意世事初阶杂货便览,都反复强调公平交易、诚实无欺、重恩守信等训诚,引申发展为人无信而不立、企无信而不振、国无信而不兴。在管理模式方面,周朝时就有法令对质量提出严格要求,保护顾客利益。据吕氏春秋记载:
18、“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情。”这种早期的质量控制方法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质量的重视和追求。在物质形象方面,青铜器、瓷器、丝绸等是中华文明的象征;长城、故宫、都江堰等堪称世界工程史上的质量奇迹。不论是“技可近乎道,艺可通乎神的哲学追求,还是“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自律约束,抑或是品味上乘、制作精良的器物作品,都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我们实现质量文化自信自强的根脉和底气勇气所在。(四实践逻辑:发轨于世界强国和我国质量强国建设的实践探索世界上的制造强国同时也是质量强国,其背后都有质量文化的支撑。德国制造业文化归根结底是质量文化。武汉大学李工真教
19、授指出,正是德国人独具特色的质量观念与意识,德国的产品才能从始至终保证高质量,德国才能成为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制造业大国。日本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美国质量大师戴明的帮助下,形成以精益生产为核心的日本质量文化,使日本企业实现高质量和高速度发展。美国在日本的刺激下,反思重塑质量文化,由此在主导产业上再夺领先地位。进入新时代,我国加快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更加注重质量文化建设。早在2 0 1 2 年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发展纲要(2 0 1 1 一2 0 2 0 年)就提出,要推进社会主义先进质量文化建设,提升质量文化软实力。2 0 1 7 年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将质量文化
20、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2 0 2 3年2 月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将“先进质量文化蔚然成风”作为质量强国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要求“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质量文化建设,鼓励创作体现质量文化特色的影视和文学作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行业、企业认识到质量文化在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建立共赢生态、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纷纷提出本区域本行业质量文化理念和举措。质量文化越来越成为我国由大国走向强国的重要支撑。四、推进质量文化自信自强的实践路径质量文化包括精神、制度、行为、物质等四个层面,这四个层面的内容并非完全是自然天成的,很大程度上是人为创设的结果。推进质量文化自信自强,要坚持以习近平文
21、化思想为指导,遵循文化演进的规律,聚焦上述四个层面,做到“五个坚持”,力争实现“五化”。(一)坚持系统观念,推进质量文化建设一体化质量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实现建设目的。要从整体上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做好全面部署、总体安排,统筹推进质量文化自信78中国市场监管研完2024-1市场监管现代化自强。要加强要素协同,促进质量文化理论与制度、质量物质与精神等相互协调、互促互进。要在质量强国建设过程中,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质量提升、质量安全监管、质量基础设施与质量文化建设等工作,以质量强国的生动实践繁荣质量文化,以质量文化滋养质量变革创新。(二)坚持守正创新,推进
22、质量文化内容中国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质量文化是历史的沉淀,也是时代发展的反映,只有在传承优秀历史文化中不断创新,才能为质量文化自信自强提供不竭动力。方法上,要着眼于传统、当代、未来三重维度,在质量文化民族化上下功夫,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中挖掘质量文化故事;在质量文化时代化上下功夫,从多彩的质量文化实践中凝练当代质量文化元素。目标上,要把民族化和时代化统一起来,创造带有“乡土气息”的质量文化,实现质量文化中国化。具体而言,要着力把以匠心为代表的传统质量群体意识和质量第一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打造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的中国质量精
23、神,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把物勒工名等传统质量管理方式和数字化等先进质量管理手段结合起来,形成独树一帜的中国质量管理模式;把以诚信为代表的传统道德自律要求和市场经济下的信用惩戒机制结合起来,重塑质量诚信守法新风尚。(三)坚持以人为本,推进质量文化教育大众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即“人化”,文化事业即养人心志、育人情操的事业。马克思主义认为,既然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历史是由人书写的,而社会意识形成的过程是以人为主体的,那么文化也是以人为主体的。质量文化自信自强,必须以“人”为核心,实现人民对中国质量文化的全面认知,强化人民群众对质量文化生命力、感召力与影响力的高度认同。要加强全民质量教育,实施质
24、量素养提升工程,面向领导干部提升质量战略能力,面向广大企业提升质量创新创造能力,面向劳动者提升质量技术能力,面向青少年提升质量认知能力,面向社会公众提升质量知晓度与参加度,鼓励、引导全体人民关注和实践质量文化理念。特别是要注重“质量意识从娃娃抓起”,推动将质量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研发中小学生质量教育读本,广泛开展质量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大师级质量人才,完善产学研结合的质量人才培育模式,支持高等院校加强质量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善于在企业首席质量官中发现和培养一批质量人才。(四)坚持交流互鉴,推进质量文化传播国际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交流互鉴是质量文
25、化自信自强的本质要求,唯有不断交流才能共同发展,唯有相互借鉴才能彼此成就。一方面,要大力“引进来”,充分取世界先进质量文化理念和实践经验,让一切优秀质量文化成果为我所用,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改造。另一方面,要大胆“走出去”,加快构建中国质量文化叙事体系,提高中国质量文化国际传播力。当前,尤其要注重从“引进来”转向“走出去”。在内容上,要以精品国货质量物质形象为依托,深人挖掘背后的质量理念、管理、品牌等元素,讲好中国质量故事,塑造可敬友善的中国质量形象。在形式上,要将质量“文化”隐于“叙事”,展现为生动鲜活的文艺产品,凝练为既独特又能引起共情的质量文化标识,助力跨越国界、语言的藩篱,
26、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在技巧上,要主动转换话语体系,既融通中外质量新概念、新范畴和新表述,又传承中华传统质量文化中的精彩话语,充分展现中国质量文化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在手段上,要善于拥抱5 G、A R、元宇宙等新技术,利用好以短视频为代表的新媒体,推进质量文化数字化呈现,使世界各地人民更易于接触、理解和认同中国质量文化。(五)坚持多元共治,推进质量文化治理现代化质量文化治理现代化是实现质量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保障。根本是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决定的。要坚持党举旗定向的首要原则,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质量文化建设实践,坚持党性和人民性
27、相统一,站在党的立场上更好、更全面地反映人民对质量的美好期待。核心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要着力完善质量文化治理法治保障,推动将质量文化建设的重大政策措施适时上升为法律法规,纳人地方质量促进条例和文化立法,提高质量文化建设法治化水维文、张责任编辑:杨2024-1创新“创新栏目征稿启事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创新、工作模式创新、具体举措创新随着市场监管新形势、新任务的日益艰巨复杂,市场监管的理念和机制需要创新;随着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市场监管的工作模式和具体举措需要创新;随着基层市场监管部门人少事多矛盾的日渐突出,破解矛盾的方式方法需要创新。新年伊始,中国市场监
28、管研究特开设“创新栏目,重点交流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在破解监管难题方面的新机制、新方法、新举措,展示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在开拓创新、智慧监管等方面的新作为、新探索。“创新”栏目的稿件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具体内容平;市场要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激励引导更多社会力量从事质量文化创造,实现质量文化领域高水平供需平衡。关键是要实现共同行动,广泛调动社会力量的主体积极性,营造社会力量合作共治的生态。参考文献:1.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 0 2 2 年版。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至四卷),外文出版社,2 0 1 4、2 0 1 7、2 0 2 0、2 0
29、 2 2 年版。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 9 9 6 年版。4.何桢、陆俊睿:质量文化一一自觉、自信与自强,天津大学出版社2 0 2 1 年版。5.企业质量战略管理与质量文化建设编委会:企业质量战略管理与质量文化建设,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包括创新的背景,创新的具体举措、做法及成效,存在的问题或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方向或建议等。相关创新方法、举措要具体、可行,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创新性、指导性和实践性,可供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参照和复制推广。篇幅不限市场监管工作期待您的创新,“创新”栏目欢迎您的来稿。投稿邮箱:联系人:王琳(0 1 0)8 2 2 6 1 9
30、 2 818611187877编辑部2024年1 月社2 0 1 8 年版。6.李扬: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一一中国式现代化的视角,学海,2 0 2 3年第1 期。7.蔡武进:深入推进文化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路径,国家治理,2 0 2 3年7 月下。8.丁莹:让新时代质量文化助力强国建设,中国质量报,2 0 2 3年5 月1 9 日。9.蒋家东:质量文化研究(上)概念及结构化分析,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 0 0 0 年第3期。10.范周: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人民论坛,2 0 2 2 年1 1 月30 日。11.漆玲:从人的发展看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的重要意义,道德与文明,2 0 1 1 年第6 期。12.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一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上、中、下),红旗文稿,2 0 1 0年第1 5、1 6、1 7 期。中国市场监管研究 7 9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