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2 ,大小:1.13MB ,
资源ID:2947422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29474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守正创新.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守正创新.pdf

1、 11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守正创新刘颖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统筹部署,置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强调“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功能,构成“三位一体”新论断。历经分立为革命服务、单向度线性影响的初生萌芽、联动整合发展的初步形成、创新连接交互的正式形成四个阶段的历史探索,这一过程体现中国共产党对三项工作的准确研判和科学调整。“三位一体”新论断守党性与人民性统一的方向立场之正;守马克思主义教育、科技、人才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魂脉之正;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科技、人才思想的根脉之正。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逻辑下,把握“三位一体”更具战略性、系统性;教育是前提与

2、根本,强化坚固度;科技是支撑与纽带,增强协调度;人才是主体与目的,提高促进度;创新是连接点,确保流畅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遵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之“守正创新”方法论,体现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关系,推动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释放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合力。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科技;人才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具身 劳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BAA200025)中图分类号 G3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9-105X(2024)02-0011-12doi:10.20089/ki.issn.1009-105x.20

3、24.02.002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相较于历届党代会将三者纳入经济发展、民生社会、党的建设等领域或分立或结合部署,这是首次将三者统筹布局,置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心任务下,明确“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功能定位,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三个第一”定位,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三大目标”,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三大方法论”,构成教育为根本、前提,科技为支撑、动力,人才为主体、目的,创新

4、为连接点的“三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 33页。Vol.26 No.02 Mar.2024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2 位一体”。其演进历程体现中国共产党对教育、科技、人才的准确研判与科学调整,遵循“守正创新”这一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内在逻辑与根本遵循。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情对三者提出新挑战,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之特殊性对三者提出新要求,以往教育培养科技人才支撑现代化建设的平面线性关系不足以攻坚克难。已有研究涉及新论断的政策依据、价值、关系、逻辑理

5、路、困境、路径等,但历史沿革、创新与三要素关系、方法论遵循等阐释仍有空间。基于此,梳理探索历程,凝练何以传承、何以创新,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规律性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探索一切划时代的理论都是满足时代需要的产物,反映时代声音。厘清理论的演进沿革与升级迭代是深化党的创新理论逻辑,总结“守正创新”规律方法的前提。中国共产党立足时代背景、革命任务、建设目标集中部署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在现实中落实实践。三者经历分立、萌芽、形成、一体化四个发展阶段。(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教育、科技、人才分立为革命服务这一时期,中国面临外国列强和本国封建

6、主义、官僚买办资本主义多重压迫,时代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中国现代化还不具备民族独立的基本条件。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强调发挥政治功能,分立发展为革命服务。教育作为革命武器指导教育战线和路线,动员民众参与革命,造就革命先锋队。同时,中国共产党推行与革命战争相关的扫盲教育、妇女教育等国民教育以提高广大劳动人民的文化水平。1933 年,毛泽东认为与发展国民经济同样重要的是“用文化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的政治和文化的水平”,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劳苦大众。1937 年,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批判旧教育制度,“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1947 年颁布的 中共中央委员

7、会关于教育问题的决定 规定教育为人民服务性质。次年 中共中央关于文化工作的决定 再次强调教育服务革命事业之主要任务,以紧密结合劳动群众、与生产结合的方式推动新民主主义教育。这一时期,科技服务军事建设与人民安全保障,注重实用性;模仿和引进世界先进经验“打破常规”,初步激发科技创新思想。毛泽东强调科技的军事功能,战争失败原因之一是经济技术落后,改变落后局面才能避免挨打。延安时期他倡导成立自然科学研究会,提出“不信科学便死”“教育科学救国”“自然科学是争取人类自由的一种武装”等主张。1945 年,他分析抗日战争胜利时局方向时指出方针“放在 毛泽东选集 第 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 12

8、5-126页。毛泽东选集 第 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 356页。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13 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以此作为科技工作的方法论遵循。1948 年颁布的 中共中央关于科学工作的决定 集中阐述党领导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任务。这一时期,人才观解决依靠谁革命、农村革命根据地队伍建设、抗战人才保障等问题。1925 年的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和 1927 年的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提出农民是中国工人阶级革命同盟军和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依靠力量。1938年,毛泽东提出,伟大斗争在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是决定因素。有计划地培养大批新干部是战斗任务。全面抗战时期施行任人唯贤

9、、德才兼备的干部政策,为人民服务、与工农兵相结合的知识分子政策,形成多元主体人才观。解放战争时期,论人民民主专政 把军队变为工作队 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等论著形成多渠道培养建国管理人才,将军事人才转化为建设人才的人才观。(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单向度线性影响,“三位一体”初生萌芽这一时期,围绕中共八大提出的“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之任务,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之目标,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探索遵循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的逻辑理路,由强调政治功能转向社会功能,尤其是经济功能。教育、科技、人才三项事业呈现单向度线性影响样态,还未出现纵横交互

10、的复杂逻辑关系,“三位一体”初生萌芽。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继承解放区教育经验和学习苏联经验基础上,国家改造旧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服务人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50 年,毛泽东为 人民教育 创刊号题词,“恢复和发展人民教育是当前重要任务之一”。在 1963 年国家十年科技规划制定后,他强调,“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为此,中国共产党重视选拔、培养和使用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人才,培养科研人才和新生力量,发挥知识分子作用,向现代科学进军。邓小平科技、教育、人才发展的战略思想奠定理论基础。从 1977 年起,他反复强调三者的重要性,指出实现现代

11、化的关键是科技,赶超世界水平要靠科技和教育,各行各业都要抓,而科研和教育工作者都是劳动者,要在党内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空气。1985 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首次阐释三者关系,指出生产力发展和劳动率提高最主要靠科技这一重要生产力,教育是科技人才培养的基础,各行各业要大力兴办。知识分子属于工人阶级,要打破常规发现、选拔、培养杰出人才。他呼吁有远见且成熟的领导哪怕别的牺牲一点也要重视教育,批判人才匮乏、压抑和浪费人才的现象,强调搞科技越高越新越好。他以适应世界现代化进程的视角,赋予三者战略性意义。毛泽东选集 第 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 1132页。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北

12、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 188页。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 213页。Vol.26 No.02 Mar.2024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4 (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联动整合发展,“三位一体”初步形成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于现代化规律认知越发深刻,“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党的十二大至十七大报告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时代中心任务。基于此,党从国家发展顶层设计高度,以宏观政策巩固教育、科技、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与现代化国家建设中的联动机理,搭建“四梁八柱”,整合发展的“三位一体”初步形成。改革开放初期

13、,经济建设任务紧迫,三者地位提升,服务经济发展与现代化建设功能澄清。党的十二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学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重点。1985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国力强弱与经济发展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知识分子数量质量,教育对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更加重要。“越来越”和“更加”体现党的认知迭代。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位,使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科技进步、经济繁荣、社会发展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大批人才。科教兴国战略是几代领导人艰苦探索的成果,毛泽东时期的革命实践奠定基础,在邓小

14、平时代构建理论体系,在江泽民时代理论转为现实。1995 年,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首次阐述科教兴国战略“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等丰富内涵和促进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等功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二一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将其上升为国家意志。党的十五大报告将其置于社会经济改革和文化建设长远规划中。人才强国战略夯实人才是战略、组织问题的科学定位。1996 年,江泽民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关键是人才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200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15、将其确立为国家战略,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布局。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两大战略”。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要求,胡锦涛强调“全面实施”。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教育强国战略,指向人力资源强国、人才强国、创新型国家目标。(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创新连接交互,“三位一体”正式形成从党的方针政策可以看出,创新这一现代化核心要素在新时代地位跃升、功能 邓小平文选 第 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 164页。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 14页。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

16、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年,第255页。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 2页。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 7页。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15 澄清、与三要素交织耦合,这是历史呼唤、时代特征、发展必然,标志着动态、“链式”立体持续发展的“三位一体”正式形成。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创新驱动引入“两大战略”,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支撑。2013 年,习近平将留学人员工作定位为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任务。2015 年,人才强国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交织促进,共同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

17、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置于新发展理念首位,解决动力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三大战略”指向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2018年,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十九次大会倡导科技创新、科学研究、科研人才相互促进,深入实施“三大战略”以实现世界科技强国。2021 年,第二十次院士大会提出靠高水平人才创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第三次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相比于首次会议“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第二次“更好实施”,这次工作会议强调“深入实施”,关注青年科技人才和“卡脖子”关键技术突破,目标对象更明确。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三者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深

18、入实施“三大战略”,并在科技、人才“两个第一”的基础上提出“三个第一”,突出我国以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为目标,将“三个第一”之第一动力,“三大战略”之第三战略,归于“开辟创新发展新赛道”,将“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办教育、人才强国战略并列作为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理论体系的内部逻辑关系和实施路径不断被深入阐释。2023 年,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布局建设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推动“三大战略”联动,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良性循环。他在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呼吁靠高水平人才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塑造中国特色创新生态。他将改

19、革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分配制度置于经济新体制视域下,统筹推进三项事业发展。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守正之道“守正”意味着坚守正道,把握中道,遵循事物本质需求和发展规律。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 史记酷吏列传 中称赞赵禹“据法守正”。回顾历史不是为了寻求慰藉、躺在功劳簿,而是为了把握规律、应对未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教育、科技、人才的内涵边界、应用领域、目标任务、作用关系有所不同,但究其守正之道展现事物发展遵循规律不受人的意志左右。“守正”决定“创新”的前进方向,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一)守方向立场之正: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统一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最大制度优

20、势,是中国式现代化的 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脚踏着祖国大地胸怀着人民期盼,书写无愧于时代人民历史的绚丽篇章,人民日报 2013年 10月 22日,01版。习近平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新路,人民日报 2015年 3月 6日,01版。Vol.26 No.02 Mar.2024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6 本质,关系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一方面,教育、科技、人才在西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成为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一种自发的历史力量。而我国则以解放生产力、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为价值导向,坚持人民性是实

21、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贯穿“三位一体”始终。人民满意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初心使命。正如习近平所说,“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人民生活福祉”。另一方面,教育、科技、人才的价值取向并不一致,在实际运行中,依托主体属性、实施着力点也有所不同。教育以培养人为本质,学校是实施主体;科技创新以市场为导向,强调充分竞争,企业是实施主体;人才是现代化建设主体,提高人力资源质量以实现国家发展强盛目标。只有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价值旨归、部署总纲、衡量标准、目标任务,才能弥合“三位一体”运行出现的利益冲突、摩擦耗损

22、、多方掣肘,以便实现整合发展。因此,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将“三位一体”嵌入教育改革、科技体制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二)守魂脉之正:马克思主义教育、科技、人才思想中国化时代化教育、科技与生产力、社会生产密切相关。马克思认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教育使科学技术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建立、发展和更替生产关系是社会劳动力扩大再生产的必备条件,是现代生产的内在趋势。技术不断进步,劳动力的教育费用随着劳动力性

23、质的复杂程度而不同,资本家为榨取更多利润,教育经费也就越高。综合技术教育使人们了解生产过程原理,获得运用最简单生产工具技能,“将使理论的和实践的工艺教育在工人学习中占据应有的位置”,撕碎大工业时代掩盖社会生产过程、各部门隔绝的帷幕。最终,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潜在劳动力变为专门劳动力,成为适应社会生产发展、科技变革的“全新的人”“新一代生产者”。此外,科技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与科学创新。前者涉及生产工具,“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戴木才: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作用,人民教育 2022年第 21期,第 30-33

24、页。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 3页。张正清、孙华丰: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的价值维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 3期,第 21页。郑金洲: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内在逻辑与困境突破,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 3期,第 5页。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 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 249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 195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 535页。马克思主义

25、与当代 17 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后者涉及工艺学、力学、生物学等理论科学新发现,“哈维由于发现了血液循环而把生理学(人体生理学和动物生理学)确立为科学”。马克思主义教育、科技、人才思想从社会运行之根本规律,生产力生产关系之基本原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之最终目标着眼,三者价值归一、相互掣肘,呈现初步一体化发展样态,但复杂的运作机理阐释仍是未尽未成,为中国共产党“三位一体”创新理论的出场奠定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具体实际,不是记诵马克思主义词句,更不是剪裁中国实践,而是运用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解决新时代中国建设发展的关键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

26、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三位一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新时代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科学回答三项事业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三)守根脉之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科技、人才思想在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近代中国,教育、科技、人才被志士仁人视为救亡图存的“元问题”。虽未明晰三者关系,但创新思想已初步揭示一体化发展机理。在选人方面,枯困缩脚的科举制度选出“生不荷耰锄,长不习吏事”的师儒,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魏源提出“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学用一体,八股选拔变革为策论取士以选出经世致用的人才。在育人方面,张之洞认为人才盛衰看起来是政治问题,

27、归根结底是教育问题。“才识远大而年长者,宜西政,心思精敏而年少者,宜西艺。”陈独秀认为欧洲先进之本在科学,中国要想摆脱蒙昧,根治无常识思维、无理由信仰、武断思想,须将科学与人权并重。科技不如人,一方面是古文字不适合与世界科学接轨,另一方面是学校“所用非所学、所学非所用”;改革学校教育才能培养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人才;聘请洋教习,选派颖秀幼童留学,学习西方器物和技术以达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容闳首次提出“科教兴国”并付诸实践,成为科学教育思想先驱。在用人方面,有识之士认识到国家强弱和变革关键在人才。盛宣怀主张人才盛衰之机全在取舍。龚自珍更是发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呐喊

28、。由于对社会本质认识不清、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正确道路引领、可靠领导力量,有益探索与思想光芒只遗留部分成果,在外生被动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昙花一现,但为党的创新理论提供丰厚滋养与文化源泉。随着党领导的现代化建设逐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理论与实践臻于完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 403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 524页。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 16页。璩鑫圭、童富勇: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教育

29、思想,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 101-104页。Vol.26 No.02 Mar.2024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8 三、新时代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创新发展“创新”表示突破常规,追求革新。诗经大雅文王 提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三位一体”创新发展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规律性认识,呈现事物发展的持续性、阶段性,彰显由量变到质变的运动过程,是百年“守正”的必然结果,闪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两个结合”真理光芒。(一)在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逻辑下,“三位一体”更具战略性、系统性脱离“中国实际”的现实逻辑,创新理论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

30、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亨廷顿口中“革命性、复杂、系统、全球化、长期、阶段性、同质性、不可逆、进步性”现代化一般性,涉及多重领域要素,教育、科技、人才属于基础性要素,政治体制、产业结构、制度形态等是基础要素之上的发展性要素。其中,科技是推动现代化至关重要的因素。“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教育本质上是培养人的活动。要兼顾三者下位要素的自主优化发展。因此,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国式现代化之特殊性着重关注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传统要素驱动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须依靠科技进步、创新驱动和

31、教育发挥人口功能,提升素质、优化结构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面临核心关键技术滞后、拔尖创新人才欠缺、科技跑赢教育造成结构性失业、教育“数字鸿沟”导致“马太效应”加剧等问题。要以科技进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以教育公平推动社会公平。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以教育抹平“并联式发展”带来的内生矛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需要教育发挥生态功能,加强科研攻关以解决生态问题。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需要教育发挥文化融合与革新功能,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入耳、入脑、入心,向世界传播中国“大同文明”“和合”之精神。以战略意识统筹布局“三位一体”,基于历史经验总结、立足当前需要、着

32、眼长远未来、面向世界全局,才能应对现实机遇挑战。党的十二大到十四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对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用;党的十五大报告上升为科教兴国战略;党的十六大报告在经济领域论述“两大战略”;党的十七大报告新论人力资源强国战略;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总论延续“两大战略”,在经济领域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首提“三大战略”,伴之以科技、教育强国,在经济工作指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三个第一”“三大方法论”“三大目标”。从分立发展到“三位一体”,从经济发展塞缪尔亨廷顿: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第 37-

33、56页。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 15页。韩保江、李志斌:中国式现代化:特征、挑战与路径,管理世界 2022年第 11期,第 32页。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19 需求到人的发展旨归,党对三者发展、共产党执政、社会主义建设、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有了更深刻洞察、更科学把握、更长远规划。“三位一体”具有鲜明系统性和问题导向性,不仅要解决理论、逻辑、历史问题,更要系统解决制度配套、政策制定、力量分配、时空布局等问题,发挥集成功能以释放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最大战略的强大合力。(二)教育是“三位一体”的前提与根本,强化坚固度教育赋能科技迭代的基础功能体现为普

34、及知识与传授技能。教育以科技伦理、科技运用能力、科技敏感度等具体要素“启智润心”,涵养科技素质;教育营造重视科技创新与人才的氛围;教育积累创新成果、优化科学技术、革新生产工具,宣传弘扬科技精神以提高运用科技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的能力;教育培养科技人才为发展提供创新主体与动力。潘懋元认为教育内部关系是“社会主义教育必须通过德育、智育、体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展科技与人才工作的主体与主力,风格与水平受制于教育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离开教育事业,科技与人才工作将失去立身基础,“三位一体”也将无法强化坚固度。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重视教育一以贯之,但战略定位与时俱进。党的十二大报告将教育作为经

35、济战略重点,自此,教育独立出来,拥有与经济并行的战略地位;党的十三大报告置科技、教育于经济发展战略首位;党的十四大以后,教育逐步确立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延续至今,与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共同作为现代化根本大计;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党的十六大报告在现代化整体规划中强调科教兴国战略外,还把教育单独成节部署,在“文化建设与改革”中论述教育与科学;党的十七大至十九大报告将教育置于改善民生的社会建设与治理中;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科教兴国战略单列一章,“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单列一节,地位跃升至高点。教育地位作用的内涵侧重不断更新。革命年代强调政治功能,发展经济时期偏向经济功能,新时代强调综

36、合社会功能。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第三次全国教育大会提出“教育是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党的十六大报告增加“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限定。胡锦认为,教育发挥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地位作用更加突出。党的十七大报告将教育作为民族振兴基石。党的十八大报告延伸为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基石。习近平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归根到底靠人才、教育。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与科技、人才一同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的前提与根本作用呼之欲出。(三)科技是“三位一体”的支撑与纽带,增强协调度科技是特殊的知识生产应用活动,用

37、以认识和解释自然世界、社会现象,运用潘懋元:潘懋元文集卷二:理论研究(上),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 493页。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 3页。Vol.26 No.02 Mar.2024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 于生产生活实践,具有经济功能、操作属性。作为“社会建制”、现代化社会事业,科技包括侧重发现的科学和侧重发明的技术两方面,这两方面辩证统一。否则,“三位一体”无法维持系统平衡与协调。科技深刻影响教育。首先,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决定教育发展的程度水平,它能够改善物质条件,为人民行使受教育权利、享受教育成果提供时间、内

38、容与形式。其次,科技促进教育公平。多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扩大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覆盖面,使之向薄弱地区、学校、环节、困难人群倾斜,突破时空限制,缩小教育差距。再次,科技构建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它使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大数据技术在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基础设施、文献中心等方面起关键作用。最后,新科技催生教育革新浪潮。习近平强调发挥人工智能优势,与教育深度融合,“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科技精神具有育人功能。科研攻关掌握核心技术是艰巨而持久的过程,凝结科技精神,这促使拔尖创

39、新人才强健体魄、磨砺品格、锻造素养、全面发展,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评价指标。习近平曾提到“十年磨一剑梅花香自苦寒来 的艰苦奋斗精神。”“科技竞争就像短道速滑最后要看谁速度更快、谁的速度更能持续”的持之以恒精神。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的“以实事程实功”精神。还有爱国精神之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创新精神之勇攀高峰、敢为人先;求实精神之追求真理、严谨治学;奉献精神之淡泊名利、潜心研究;协同精神之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等等。(四)人才是“三位一体”的主体与目的,提高促进度人才具有异质属性,被视为聚集创造能力的社会群体。近代以降,志士仁人斥诸培养具有一定理想信念、知识、能力、素质、价值观的人才“救国”“建国

40、”“兴国”。“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舍此,无法维持“三位一体”“链式”接续发展。培养和塑造人才是教育的目标与结果。中国对人才的全方位需求巨大,尤其是顶尖人才、高端人才不可替代。人才结构性问题决定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目前缺乏世界级大师、领军人才、尖子人才,尤其是拔尖创新人才,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供不应求。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脱节。本土人才在创新意雷环捷:当代中国“科技”概念的重思与辩护,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22年第 4期,第 198页。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 2016 年12月 9日,01版。习近平:在哲

41、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 2016年 5月 19日,02版。习近平向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致贺信,人民日报 2019年 5月 17日,01版。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 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 253页。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 15页。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1 识、实践能力、进取精神方面仍有提升空间,难以满足经济转型升级对国际化人才需求。因此,要发挥“三位一体”势能,提高人才供给的自主可控能力;要培养大批哲学家、社会科学家、文学艺术家等各领域人才,思考和

42、研究中国问题、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人才,网络科技领军人才,工程科技人才等。人才是科技创新驱动的主体主力。习近平提出,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核心要素。因此,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大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实际上,现代化强国事业归根结底靠人才实现,群贤毕集尤其是拔尖创新人才辈出,才能从根子上增加创新驱动发展动能,将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目标落实、落地、落细。(五)创新是“三位一体”的连接点,确保流畅度创新人才促进科技创新以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作为“三位一体”连接点为之赋能,提供源源不断养料助推“链式”、动态

43、、立体的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发展。新时代创新作为国家战略纳入教育、科技、人才现代化建设体系统筹布局,地位升至高点,功能发挥前置,在“三位一体”中的连接点与润滑剂作用最清晰。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行已至此,以创新解决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摆脱世界范围内受制于人、跟随于人被动局面的诉求深切、迫切、急切。亦即,立足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探索自主培养能够实现“从 0 到 1”范式突破的拔尖创新人才路径。否则,教育制度与理论创新难以为继,科技丧失创新之灵魂,缺少可持续发展动力和国际竞争力,人才培养因循守旧,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供给不足。习近平强调创新是国际竞争实质,是民族进步灵

44、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创新核心是科技创新,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部署以制度创新带动教育、科技、人才功能耦合。党的十五大报告聚焦科技创新是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基础、标志。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党的十七大至十九大报告置于经济视域,党的二十大报告大篇幅重点部署。2023 年 9 月,习近平首次提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从 1995 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到 2020 年提出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战略支撑,再到现在提出“新质生产力”,这映射我们党清醒认知与科学研判,在

45、新时代国情、世情、党情、民习近平: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求是 2021 年第 24期,第 14页。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 17页。施一公:立足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年第 10期,第 3页。Vol.26 No.02 Mar.2024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2 情条件下,创新在国家战略布局中已然不是孤立实施战略,而是居于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且辐射于社会生产发展的全部,并对科技、教育、人才产生重要作用

46、。(作者:刘颖,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从事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责任编辑:付继娟)Upholding Fundamental Principles and Breaking New Ground of the Trinity System of Education,Technology and Talent in th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LIU YingAbstract The repor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for the f

47、irst time strategically coordinates and integrates education,technology and talent,placing them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It emphasizes the fundamental and strategic support functions,constituting a new judgment of the trinity system.The historical exploration can be

48、divided into four stages:the initial emergence serving the revolution,the preliminary formation of coordinated and integrated development through one-dimensional linear impact,and the formal establishment of innovative connections.This process reflects the accurate assessment and scientific adjustme

49、nt of the three tasks by the CPC.Upholding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the trinity system of education,technology and talent implies upholding the direction of unity between party loyalty and peoples interests,upholding the sinic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Marxist thoughts on education,technology and

50、 talent,and upholding the the roots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In the context of the realistic logic of th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it becomes more strategic and systematic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trinity system in that education is the premise and foundation,ensuring solidit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