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论研究 Theoretical Studie s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23年第3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率先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2022年9月起,该课程成为全国高校思政必修课并实现全覆盖教学,建设好、教授好这门思政课必须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积极探索、开拓创新。一、“概论课”实践教学创新的价值意蕴(
2、一)“概论课”实践教学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要求“概论课”将党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理论成果编进教材,并学习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去发现规律,解决问题。“概论课”中主要学习的新思想内容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时代内涵,注入了鲜活的生命。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是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和行动指南,任何理论与课程的设置都要扎根实际,要与中国特有的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相结合。“概论课”按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伟大飞跃为标尺1,以逻辑严密、科学完备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为主要支撑,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3、义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都定位于“马克思中国化的新的飞跃”,则是给“概论课”赋予了学理依据,是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是对于思政课教学体系的科学性升华2。马克思主义不是简单的教条,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我们不断的衍生出新的时代内涵,诸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概论课”实践教学创新是马克思主价值意蕴、改革趋势及模式探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实践教学创新探赜罗志佳,马佳婧(新疆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
4、论”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该课程实践教学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重要途径,是符合新时代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的教学改革趋势。全国高校在探索该课程实践教学中呈现出以构建大思政课格局为旨归、以智慧教学为保障、以高水平师资队伍为支撑、以多元化活动保证学生为主体及以地方文化资源为特色的改革趋势。教师可以通过融入式教学、协同式教学、沉浸式教学、参与式教学、行走式教学以及体验式教学“六维一体”实践教学模式达到固本筑基、启志促行、提质增效的教育效果。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教学;“概论课”中图
5、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397(2023)03-0025-05收稿日期:2023-04-27作者简介:罗志佳(1983-),女,新疆伊犁人,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佳婧(1996-),女,新疆昌吉阜康市人(回族),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教学(思政)22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思政)。项目来源: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发展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新疆社会生活研究”(21XKS025);新疆师范大学2021年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新疆师范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6、SDJG2021-09)的阶段性成果。25理论研究Theoretical Studies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23年第3期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要求。(二)“概论课”实践教学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三进”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是首要政治任务,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增强大学生对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高校思政课是“三进”思想实施的主渠道,我们要“坚定不移进教材,生动活泼进课题、融会贯通进头脑”2,“概论课”在高校的开设,切实提高了“三进”的实效。本课程
7、中,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作为学校思政课教材,把最新理论成果编写进教材中,运用多种方式走进课堂,使学生入耳入脑入心。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大学生在概论课程的熏陶中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知更加深入,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识观、政治经济学、社会意识形态灌输理论等去追溯理论渊源,学习物质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而更加全面系统的了解、认同并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概论课”实践教学创新是符合新时代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的教学改革趋势新时代学生的思维发展更加全面、灵活、有预计性,大学生的思维不仅更全面,而且假设性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会提前对
8、自己的思维结果进行考察,思维过程与结论是否一致,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是否适合等。思政课作为各大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必须要符合学生思想品德和思维发展规律,用科学的理论去引导人,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想境界,进而提高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近年来教育部一直很重视高校的教育改革,而“概论课”的出现,拓展了教育资源,使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技术更加先进,不再只拘泥于课堂传授,更好的利用了新兴技术让学生融情入景,对于教师教学水平的要求也很高,这些正符合了新时代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的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二、“概论课”实践教学创新的改革趋势(一)以构建大思政课格局为旨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
9、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3”“概论课”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要建立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格局。“大思政课”最鲜活的素材就隐藏在社会生活中,各大高校的“概论课”善用“社会大课堂”,打通教育场域,破除学科壁垒,把“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推进“三全育人”,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体系,通过各种社会实践为“大思政课”持续注入活力,构建大思政格局。思政课承载的是国家的使命,大学生要想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外,还需进行社会实践。“概论课”教师引导学生的思维从有限的小课堂延申至无限的社会中去,
10、实践是最好的教科书,使学生在实践中拓宽视野,增长知识。(二)以智慧教学模式为保障2023年1月6日,人民日报发布全国首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学研究会在京成立,成立仪式暨集体备课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研究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联合打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一体化教学资源,这个平台的设立对全国高校开设相关课程起到支持保障和示范引领作用,诸如此类的智慧教学平台还有很多,实现以“思想云端”促进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运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形式,紧跟环境与学生个性的变化,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新话语让 概论课变得有滋有味,入脑入心。
11、(三)以高水平师资队伍为支撑办好“概论课”,关键在教师,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是主导,目前各地区基本建立了思政课教师联盟,各学校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在集体备课、评课、同上一堂课等活动中加强自身知识体系的建构,各学校教师配合起来,集思广益,也有利于“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创新。“概论课”不同于一般的思政课,它对高校教师的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要求很高,因为“概论课”要把“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社会实践对这门课的学习与理解非常重要,教师首先自身要“打铁硬”,才能更好的在实践中去引导学生,才能把道理讲准、讲深、讲透、讲活。争当思政“大先生”是目前各高校“概论课”教师的目标,所谓“大先生”,
12、是对有大智慧大贡献者具有很大影响力的教育者的尊称,是教师中杰出的代表和榜样。“大先生”还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政课教师提26理论研究 Theoretical Studie s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23年第3期出的六个素养:第一,政治要强。作为思政教师,自己必须要有坚定的信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深根植于心。第二,情怀要深。思政“大先生”心中要有大爱,不但要体现在对学生无私的爱,还有对国家、民族、同胞的爱,对党、政府、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爱等,还体现在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第三,思维要新。当前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了紧跟瞬息万变的形势,我们要学会引导学
13、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紧跟前沿,教师思维新,给予引导,学生才会有站在时代前沿的思维能力。第四,视野要广。思政“大先生”必须要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和历史视野4,广泛摄取理论前沿知识,对于各种有效信息有敏锐的洞察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际观,热爱中华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第五,自律要严。教师首先以更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对学生高度负责,以谨慎负责的态度上好每一门课,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品。第六,人格要正。我们常听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用高尚的品格、表里如一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四)以多元化活动保证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概论课”中实践教学是特色,让学生
14、在实践中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课程的宗旨是为学生服务的,为学生答疑解惑,如今在教学中学生主体、发挥学生主体性等词已是常见,非常重视学生的主体活动。例如近三年的疫情,学生可以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各种活动了解国家在抗击疫情中颁布规定的各项举措,例如志愿者活动、社区疫情防控宣传活动、各学校间疫情防控知识竞赛、辩论赛、相关论坛等,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能在自己亲身体验以及对各个国家、地区、社区在抗击疫情中所面临的问题,产生思考形成问题解决的办法,例如提高效率等,这种社会环境为学生提供了能浸润其中的场所,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调动各
15、种社会资源,开展多元化的活动,学生有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的一切疑虑都能够在“概论课”中获得解答,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时通过观察、提问、关联、假设、分类、设计、实施等,逐步掌握探究的逻辑方法和结构化能力5,学生置身真实的情景中,才能更好的发挥主动性,了解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了解中国共产党怎样带领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了解具体的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等等,只有经过这些学习,学生才能更加理解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坚定的信仰马克思主义,知道它是科学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认同。(五)以地方文化资源为特色从“概论课”建立到现在如火如荼的发展创新,先是重点院校重点学科进行试
16、点,如今很多高校都开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每个学校在探索的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学校的特点,大都以地方文化资源为自身特色。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首位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学校,起到了一个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吸收最前沿的内容、集中最优秀的教师、给予最全面的保障,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高校,中国人民大学努力打造具有高精尖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金课”6。主讲本课程之一的宋友文教授认为老师的授课不能只停留在书本里,更应该参与实践活动,走进历史,所以她和同事去红色基地寻找鲜活的素材,扩充自己的素材库。在教学中运用感性的素材,中国人民大学的“概论课”开设的很成
17、功,还为思政课教师搭建了修炼“内功”的平台,助推打造思政“金课”。北京大学也是率先开设“概论课”的高校之一,更是在2018年成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院的成立,是更好的发挥排头兵作用、更好的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要举措,始终以首善的标准办好思政课。在疫情期间,北京市围绕疫情防控开展贯穿全年的主题教育活动,把抗疫实践作为最鲜活的素材,并进行了诸如开展线上班会、打造精品课程、录制疫情公开课、联合北京卫视打造老师请回答疫情防控特别节目等一系列以地方文化资源为依托的实践活动,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转化为鲜活课堂,深入开展案例教学7,让学
18、生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去获得知识。三、“概论课”实践教学创新的模式探索(一)融入式教学“固本”“概论课”的教授不能是简单的照本宣科,干巴巴的讲授,而应有大量的案例在课内教学实践中予以支撑,教学案例的恰当使用正是融入式教学的关键和实践教学的创新点之一。在课堂活动中,课程前引用案例往往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27理论研究Theoretical Studies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23年第3期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更好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课程中引用案例有利于学生抽象理解本节课所学知识;课程结尾引用案例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点的印象,打牢基础。在选择案例时应坚持正确的价
19、值观导向,选择反映学生关注的、时效性强、真实的案例,通过将案例运用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直观、形象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和探究,在这过程中使学生打牢根基,固本培元。在“概论课”内容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讲可以选取如俄乌冲突此类案例作为引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通过课堂案例实践活动学生可了解到如今世界局势复杂多变,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在面对各种风险挑战时,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
20、、伟大梦想,新时代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二)协同式教学“筑基”协同式教学是现在大学课程中越来越受欢迎的上课方式,通常以学术争鸣的活动形式进行,“概论课”教师可以就某个知识点查找学界相关争鸣点,争鸣点是很多人对某一问题的思维碰撞,有争议就有发展,产生的问题在智慧的交汇中会逐渐走向正确的解决方向,学生经过长期的阅读、思考、辩论,通过这种课内实践活动,会产生自己的价值判断与看法,了解及解决问题的方向越多,看问题就会更深刻。高校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已经成熟,不再只看浅层的表象,“概论课”可以设置一些有意义且深刻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辩论,可以通过这种思想的碰撞对新知识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是一
21、个筑基的过程。在第五讲“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中可设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西方供给学派是一回事吗?”的问题,首先在学生群体中产生争议。在研究中国经济问题时,部分学者致力于研究借鉴西方的一些理论,从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寻找依据,甚至有学者认为“无西不经”(不是西方的经济学理论,就不算是经济学理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战略性举措,是经济工作的主线,必须厘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供给学派”之间的关系,否则会造成认识上的模糊与混乱。通过设置此类有争议性的问题,学生会明晰供给侧改革和西方供给学派之间存在的本质区别,对国家相关政策有进一步的认识,这也更符
22、合“概论课”课程目标。(三)沉浸式教学“启志”“概论课”的内容大都比较偏向讲道理,但在形式上如果只是通过源源不断的文字信息进行传递,势必会导致学生在枯燥的讲解中昏昏欲睡,此时如果学生有沉浸式的实践体验,例如有相匹配的视频等动态的画面会更直观的展现想要表达的内容,像一些时事热点、社会新闻等的视频资源,会更有助于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通过了解新思想内容的精髓,更加激发学生树立伟大的志向。当然,虚拟资源不单单包括视频资源,像现在逐渐发展起来的VR虚拟现实技术也是,与红色资源结合,使学生在“身临其境”感受革命故地同时,所带来的情感体验与视觉冲击也是其他资源不可比拟的,让学生知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某
23、一个人的事,是事关我们每个人的,启发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教师在选择虚拟资源时,要秉承着真实、近期的原则,选择可信度高、社会影响力大的出品方。例如第三讲“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我们可以选用由人民日报新媒体出品的我们这十年之中国高度的一段两分钟的视频,短小精悍的影像资料,能深切直观的感受到我们党带领人民所达到的高度,如建立的北盘江大桥,桥面高565米,是世界第一高桥,中国向上的脚步从未停止。纵观当今世界各个政党,没有一个党能具有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党,不忘初心和使命,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矢志不渝。不论西方的一些国家、政党怎么诋
24、毁都没有动摇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半分,不是自夸自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民心所向。(四)参与式教学“促行”“概论课”课堂不应是死气沉沉的道理讲授课,应该是积极活跃的大家一起参与进来的课程。讨论是很常见的一种教学形态,有人认为它属于教学方法,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它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但不论属于哪一种,它都是由教师发起、组织的,教师在其中占主导地位,同时也让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课堂讨论也会分为不同的类型,28理论研究 Theoretical Studie s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23年第3期有同桌两人组讨论、小组讨论、大组讨论、班级讨论等,不同的情境选择的方式也不同,得到的效
25、果也不尽相同。“概论课”对于讨论主题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能有效的输出自己的观点,重要的是讨论完之后,学生能融入进实际行动中。在第九讲“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情境:网络上关于中华文化的辉煌有不同看法,一些人认为中华文化近代以来衰弱没有生命力了,也有人认为即使有些中华文化不符合社会发展了我们也仍然要坚定文化自信,再创辉煌。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盛,必须以文化的繁荣和兴盛为支撑,新时代的十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的文化建设得以正本清源、守正创新。学生经过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度思考与相互交锋后,明确坚持中华文化立场,我国要在多极化文化格局
26、中更好的构筑中国精神与价值,就必须将社会主义文化深深扎根于中华先进文化的沃土中。(五)行走式教学“提质”“概论课”的一大特色就是实践,行走式教学就是通过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加切身的体会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冲破重重困难走到富强民主的今天。在课堂教学中可进行的实践活动有很多类型,线上有利用VR技术资源参观各种展馆、博物馆、红色基地,观看电影或纪录片等,线下有文化产业寻游记、进行走访生成体验报告、开展知识竞赛、走进社区做志愿者并思考相关问题进行汇报、参观当地某企业完成实践报告、进行微视频的拍摄活动等等,什么样的实践活动更适合开展“概论课”呢?这一直是各高校教师在思索的问题。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实践活
27、动方式很体现教师的能力水平,作为“概论课”的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素材库,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整堂课的质量,在实践活动中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例如在第四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我们可以采用以VR的形式跟随总书记的足迹去学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的形式不能一尘不变,需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更新教育的手段。学生通过线上资源,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打卡他曾经走过的学校,真切体会到党对人民教育的重视,“人民”是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双向起点,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最大的底气,百年征程,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六)体验式教学“增效”习近平总书
28、记的重要讲话总是站在历史发展全局的角度,洞察大势,深刻阐释大党所独有的清醒与独立,值得所有高校学生认真学习体验其中内含的伟大精神,对于了解国家政策、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深远影响。近几年群众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情高涨,在“概论课”中加入习语金句,学生对于国家大政方针有更清晰的认知,经过以上五个部分的学习,此部分通过对习言习语的体验式学习,可以让学生清晰作为高校学生与国家、民族的关系,树立远大理想,了解国家颁布的各项举措,提升整个“概论课”的实际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就是“总舵主”,帮助学生把握住正确的方向而不走偏航向,一切答案在习语金句中皆有迹可循。“概
29、论课”的实践教学创新是习总书记强调的“重视思政课实践性”的重要体现,切实提高高校“概论课”教师教学水平和课程教学效果,进行实践教学创新,符合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时代要求,各高校教师们不断去创新实践教学,辐射带动高校学生更好更全面的了解时事、了解国家、了解党,更能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的在学生群体中入耳、入脑、入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参考文献: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2.2洪晓楠,张存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研究述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03):
30、154-159.3“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两会现场观察)N.人民日报,2021-03-07(01).4卢黎歌,向苗苗,李丹阳.善用“大思政课”争当思政“大先生”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05):11-18.5周增为.“大思政课”建设中实践教学基地的价值意蕴和关键问题J.人民教育,2022(18):14-16.6杨菲菲.中国人民大学:举全校之力,打造高精尖思政“金课”N.新京报,2022-03-18.7任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成为57所北京高校必修课N.北京日报.2020-12-17.责任编辑:努丽亚提努尔夏特(下转第45页)29教
31、育研究 Research on Educatio n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23年第3期Investigation and Practice Path of Integrating Local Red Culture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Xinjia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LI Li-wei,ZHANG Lin(Urumqi Vocational University,Urumqi 830002,China)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students pe
32、rception of local red culture,their intention of understanding,and the situation of combination of curriculum and social practice with red culture.Taking the specific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Xinjiang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evelopment,ope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se
33、arch project on the integration of local red culture into Xinjia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It is not only beneficial to the systematic exploration of local red cultural resources in Xinjiang,but also conducive to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local red culture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
34、n Xinjia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can expand and improve the practice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Xinjia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Key words:local red cultur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Xinjia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research of the path(上接第29页)On the V
35、alue Implication,the Reform Trend and the Mode:Innovation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the Course“Introduction to the Xis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LUO Zhi-jia,MA Jia-jing(1、2.College of Marxism,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Urumqi 830017,China)Abstract:The course
36、of Xis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is a key course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implement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The innovation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Sinic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Marxism,ensure that Xis Thought on
37、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can take root in the students minds through the course and conforms to the new trend of the teaching reform that is in line with the rule of students thinking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At present,the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 of this course in
38、the nationwid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the following features:aiming at constructing a macro patter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ensured by the smart education,supported by high-level teaching teams,ensuring the students-centredness by diversified activities and featuring the local cu
39、ltural resources.Teachers can achieve the educational effect of consolidating the foundation,stimulating the spirit and the actions,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the efficiency through the mode of“One System with Six Dimensions”,which is a combination of the six method(incorporation teaching,cooperative teaching,immersive teaching,participatory teaching,walking teaching and experiential teaching).Key words:Xis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practical teaching;the course of Introduction of Mao Zedongs Thought45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