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词曲五首第1页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诵读诗词,在重复诵读中体会诗词所表示意思和情感。2.琢磨诗歌语言,品味诗意。3.积累古诗名句,感受我国古代诗歌独特魅力,提升诵读和观赏能力。第2页十五从军征第3页(1 1)订正字音 松柏(bibi)冢(zhnzhn)狗窦(dudu)雉(zhzh)旅葵(ku)(ku)舂(chnchn)羹(n)n)饴(yy)检验预习检验预习第4页(2 2)词语释义)词语释义阿:前缀,用在一些代词或称谓前面。阿:前缀,用在一些代词或称谓前面。冢:坟墓。冢:坟墓。累累:众多样子。文中形容坟丘众多。累累:众多样子。文中形容坟丘众多。狗窦:给狗出入墙洞。狗窦:给狗出入墙洞。雉:野鸡。雉
2、:野鸡。持:拿。持:拿。一时:一会儿。一时:一会儿。饴:同饴:同“贻贻”,送给。,送给。第5页朗诵指导朗诵指导十五十五/从军从军/征,八十征,八十/始得始得/归。归。道逢道逢/乡里人:乡里人:“家中家中/有阿谁?有阿谁?”“遥看遥看/是君家,松柏是君家,松柏/冢冢/累累。累累。”兔兔/从从/狗窦狗窦/入,雉入,雉/从从/梁上梁上/飞。飞。中庭中庭/生生/旅谷,井上旅谷,井上/生生/旅葵。旅葵。舂谷舂谷/持作持作/饭,采葵饭,采葵/持作持作/羹。羹。羹饭羹饭/一时熟,不知一时熟,不知/饴阿谁。饴阿谁。出门出门/东向看,泪落东向看,泪落/沾我衣。沾我衣。第6页整体感知整体感知1.1.题目是什么意思
3、?题目是什么意思?从军征,指被征到军队里打仗。2.是谁“十五从军征”?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表示了怎样思想感情?这首诗叙述了一个老兵还乡后才知道家人均已死去,田园故宅成了废墟,自己已无家可归故事。揭露和讽刺了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罪恶行径,表示了人民痛恨情绪。第7页1.1.诗歌主人公服了多少年兵役?从哪一句话能够知道?内容探究内容探究65年。从“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可知。(在汉朝,男子二十三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五十六岁止。如遇战争,还要做好随时从军准备,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一说,“十五”和“十八”是利用了夸大手法,不是实指,意在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极端不合理。第8页2.2.老翁在回家路上
4、心情怎样?从哪里能够看出?老翁心情喜悦、充满期盼。从“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能够看出。3.老翁在回家路上,对家中景象可能进行了各种美好想象,但他实际见到景象是怎样?诗人是按什么次序描写?他实际见到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荒凉破败景象。是按由远及近次序描写。第9页5.5.在这么一个家中,8080岁老人是怎么生活呢?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6.此诗抒发了老翁怎样心情?是经过哪些诗句表达出来?抒发了老翁孤独凄凉心情。是经过“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表达出来。第10页赏析“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一句。品味赏析品味赏析老兵可
5、能看到了久别亲人,可能什么也没看到。这一详细形象描绘,极深刻地写出了老兵无以言状孤独凄凉心境。第11页写法探究写法探究以叙述为主,语言质朴。本诗以第一人称语气叙述,尽情渲染了老兵不幸遭遇和内心无法忍受悲痛。这首完整五言叙事诗,还保留着质朴民歌语言格调。它深刻思想内容、鲜明艺术特色,在中国诗歌史上放射着光彩,而且给后世作家以无穷启发。第12页鉴赏评价鉴赏评价 本诗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整首诗并没正面描写战争残酷,而是从老兵回乡后所见所感落笔,将经典情绪与经典环境融为一体,在强烈对比中表现出民生悲惨。从一个侧面反应出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感情真挚,悲怆感人。第13页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学习了这首诗
6、,你对战争有什么看法?确实战争是可怕,它带给了我们无数伤痛,正如诗中所描绘那样。它使很多家庭家破人亡。我想对战争说:战争,你给太多人们心带来伤痛。这都是我们渴望和平心声,不过。在必要时候,我们为了祖国为了正义会奋战到底!第14页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这首以战争为主题诗歌。从一位老兵回乡经历角度,感受了战争给老百姓带来苦难。其实,除了这首诗,还有很多从不一样角度描写战争诗,比如我们后面要学习出塞,以及乐府诗里战城南等等,提议同学们能够在下课后找来读一读,看看它们又是从哪个角度来写战争,相信会让你对战争有更深刻认识。总总 结结第15页结构图示结构图示总写 内心泪落沾我衣十五从军征远望松柏冢累累近看兵
7、役残酷战乱频繁灾难深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野兔野鸡旅谷旅葵行动饭羹作好不知饴谁第16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岑 参参第17页作者介绍作者介绍岑参(715770),荆州江陵人。天宝三年(744)中进士,授右内率府兵曹从军,曾二度从军。病死于成都。岑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主要代表作家,其对边塞生活及边塞奇异风光描写最为出众,其诗挺拔沉雄,新奇瑰丽。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边塞诗名篇佳作。作品有岑嘉州集。第18页(1 1)订正字音 裘(qi)(qi)衾(qn)(qn)薄(bb)掣(ch)ch)检验预习检验预习第19页(2 2)词语释义)词语释义锦衾薄:织锦被都显得薄弱了。锦衾薄:织锦被都显得薄弱了。控:拉开
8、。控:拉开。着:穿。着:穿。瀚海:指沙漠。瀚海:指沙漠。阑干:纵横交织样子。阑干:纵横交织样子。惨淡:阴暗。惨淡:阴暗。掣:拉,扯。掣:拉,扯。翻:飘动。翻:飘动。第20页朗诵指导朗诵指导北风北风/卷地卷地/白草折,胡天白草折,胡天/八月八月/即飞雪。即飞雪。忽如忽如/一夜一夜/春风来,千树春风来,千树/万树万树/梨花开。梨花开。散入散入/珠帘珠帘/湿罗幕,狐裘湿罗幕,狐裘/不暖不暖/锦衾薄。锦衾薄。将军角弓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冷难着。瀚海瀚海/阑干阑干/百丈冰,愁云百丈冰,愁云/惨淡惨淡/万里凝。万里凝。中军中军/置酒置酒/饮归客,胡琴饮归客,胡琴/琵琶琵琶/
9、与羌笛。与羌笛。纷纷纷纷/暮雪暮雪/下辕门,风掣下辕门,风掣/红旗红旗/冻不翻。冻不翻。轮台轮台/东门东门/送君去,去时送君去,去时/雪满雪满/天山路。天山路。山回山回/路转路转/不见君,雪上不见君,雪上/空留空留/马行处。马行处。第21页整体感知整体感知诗大致内容是什么?诗大致内容是什么?诗前半部分是咏雪,后半部分写送别,同时在送别中深入描写雪景。第22页1.“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千古名句,这两句诗里哪些词用得好?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示效果?“忽如”二字用得神妙,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这句话利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用梨花比喻雪,梨花是白色,不但和雪形似
10、,而且千树万树竞相开放、压枝欲低姿态,还和雪神似。另外,诗人把北国风雪,用南国春风和梨花作喻,温暖、美好,把萧索苦寒转化为绚丽烂漫、花团锦簇景象,表达了诗人乐观而昂扬情绪。内容探究内容探究第23页2.“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两句诗作用是什么?请稍作分析。这两句诗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前一句写大戈壁上是一片冰雪世界,这是地上景象;“百丈冰”形容冰雪覆盖面积之光,冰块之大。后一句写惨淡愁云充满天空,这是天上景象。“愁云”既是写景也是写清,很自然地引出下面送别。第24页3.3.诗人为何要写红旗情状?送别时,诗人抓住了“红旗”这个军营特有意象来写,从视角角度看,色彩鲜明
11、,红白映衬,煞是漂亮。同时,红旗不卷,“归客”登程,此情此景,令人黯然心恸。第25页4.4.怎样了解“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马行处”这里指朋友远去留下足迹。友人上路之后,诗人还久久地站在那儿深情地望着友人离去路,只见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马蹄印。这两句言已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看着雪上空留马蹄印,诗人在想些什么呢?是为朋友归京而不舍,还是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第26页诗人送友人归去时依依不舍神情,以及他思乡之情,都经过“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句诗表示出来了。诗人笔端饱含悠悠不尽情思,而沧茫天山雪原雄浑浊背景给送别画面笼罩上一层旷达豪迈气氛。其意境与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惟
12、见长江天际流”极为相同。第27页1.1.赏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两句。第一句写风,“卷”与“折”字写出了北风之猛,有了这么猛烈风,漫天飘落雪才能“飞”。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时间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形象。“即”字表现了诗人惊奇之情。这两句极写边塞风猛雪早。品味赏析品味赏析第28页2.“2.“散入珠帘湿罗幕都护铁衣冷难着”四句是怎样突出冷程度?写出了什么?这四句先用“散入”一词将视线由广漠无垠填空转移到军中将领们住所上来,接着写出一系列表现雪天奇寒情形细节。“狐裘不暖”“锦衾寒”“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都生动地说明了这种严寒令人难以忍受。用“狐裘”“锦
13、衾”“角弓”“铁衣”这些边塞战士身边用具来衬托气候严寒,这就把冷表现得十分逼真,也写出了边塞将士生活艰辛。同时也表现出在大自然威力面前,人类无助和无奈。第29页写法探究写法探究构思巧妙,笔法浪漫。作者用敏锐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笔力矫健,有大笔挥洒(如“瀚海”二句),有细节勾勒(如“风掣红旗冻不翻”),有真实生动摹写(如“狐裘不暖锦衾薄”),也有浪漫奇妙想象(如“忽如”二句),再现了边地瑰丽自然风光,充满浓郁边地生活气息。第30页全诗融入了强烈主观感受,在歌咏自然风光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别真挚情谊。诗歌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含有极强艺术感染力。巧妙构思可使诗歌别具一格,也一样适合用于我们
14、写作。第31页鉴赏评价鉴赏评价 本诗是怎样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本诗着重写西北边地奇特景观。一奇是雪随风至;二奇是“八月即飞雪”;三奇是以花喻雪;四奇是侧面衬托大雪寒戚从生活细处落笔,经过人感受,经过边塞将士苦寒生活写天气奇寒;红旗僵硬地低垂着不能飘动这一细节描写,也从侧面衬托了大雪寒戚。第32页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雪景,其目标是以雪景衬别情。送别前咏雪营造送别气氛(经典环境),饯别时咏雪深入渲染送别气氛,送别时写雪表现对友人担忧之情,送别后写雪表现对友人不舍之情。第33页拓展延伸拓展延伸阅读下面这首唐诗,体会它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情景交融写法相同之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
15、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第34页这首诗完美地将咏雪和送别相结合,在咏雪诗句中,我们能窥见作者主动、乐观、豁达情怀。在送别诗句中,诗人也描绘了塞外壮阔、奇丽雪景来衬托离情别绪,全诗情景交融,表示了作者对友人真挚情感。总总 结结第35页结构图示结构图示塞北雪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风光奇异飞雪(14句)奇寒(58句)沙漠(9、10句):瀚海阑干百丈冰送别场景宴会(1114句)送别(1518句)胡天八月即飞雪千树万树梨花开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中军置酒饮归客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壮丽景象豪迈气概依依惜别第36页辛弃辛弃疾疾南乡子南
16、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第37页作者介绍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1207),南宋豪放派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爱国信念一直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第38页(1 1)订正字音兜鍪(mumu)(2 2)词语释义神州:中原地域。兜鍪:古代作战时兵士所戴头盔。这里指代士兵。坐断:占领,占据。检验预习检验预习第39页整体感知整体感知1.1.这首词中作者追怀
17、古代人物是谁?这首词抒发了词这首词中作者追怀古代人物是谁?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思想感情?人怎样思想感情?作者追怀人物是年轻有为、雄踞东南一方、富有英雄气概孙权。这首词抒发了词人面对当初中原已非我全部愁思和感叹,指出南宋朝廷当像当年孙权那样不畏强敌,收复失地,绝不能庸碌无为,怯懦苟安。第40页2.2.词上阕和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上阕写景。以问句起,以答句结,使人触景生情,不胜感叹。下阕怀古。借对孙权赞美,暗含对当朝忧虑、讽刺。3.词作思绪是什么?问江山问兴亡问敌手第41页1.1.为何说“何处望神州”是自问无答?作者为何这么问?诗开头两句是倒装句法,即前一句能够移到后面去说,后一句能够移到前面去
18、说,成为:“满眼风光北固楼,何处望神州?”这首词是作者到镇江去做知府时所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第二道防线。看成者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想到大好中原已沦陷金人之手,心中不禁悲愤不已,触景生情故而发问。内容探究内容探究第42页2.“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是自问喻答,那作者问了什么?他是怎么回答?这一问一答表现了作者什么样情感?作者问: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作者答:不知道。往事连绵不停,如同没有尽头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悠悠”者,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
19、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此透露作者情感:无奈,伤感,抑郁。第43页3.“3.“问敌手”这五句包括到了几个典故,说说下面几句各用了什么典故。(1 1)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三国时代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战斗不息。据历史记载: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西征黄祖,北拒曹操,独据一方。赤壁之战大破曹兵,年方二十七岁。所以能够说,上面这两句是实写史事,因而更含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作者在这里一是突出了孙权年少有为,二是突出了孙权盖世武功。显然,作者热情歌颂孙权不畏强敌,果断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庸碌无能、懦怯苟安。第44页(2 2)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据三国
20、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辛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曹、刘、孙三人,论智勇才略,孙权未必在曹刘之上。然而,在这首词里,词人却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南宋朝廷鞭挞。第45页(3 3)生子当如孙仲谋。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说: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吴军乘着战船,军容整肃,孙权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一世之雄如曹操,对勇于与
21、自己抗衡强者,投以敬仰目光,而对于那种不战而请降懦夫,如对刘景升儿子刘琮则十分轻视,将其斥为任人宰割猪狗。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没有明言后半句,实际上是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主议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猪狗,这种别开生面表现手法,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第46页1.“1.“坐断东南战未休”中“战未休”有何含义?“战未休”含义深刻,借孙权讽刺南宋王朝。孙权雄踞东南,征战不休,从未向谁低头屈服,而南宋王朝呢?讽刺之意溢于言表,而又含蓄深沉。品味赏析品味赏析第47页2.2.赏析“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几句。异乎寻常第三次发问,采取直问直答形式,不惜以夸大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雄姿
22、,委婉地暗示了对朝廷不满。第48页写法探究写法探究本文在写作上有以下特色:1.1.把写景和抒情、议论亲密结合起来,而且都是围绕着“登北固楼”主题,大处落墨,视野开阔:远眺只写风光无际,近处只写滚滚流水;抒情则只集中于慨叹“千古兴亡”悠远难追;议论则也仅仅赞扬在京口开创伟业少年英雄孙权,气魄极其宏大雄壮。能在小令中包含如此重大题材内容,气势又如此壮阔,古今词中实不多见。第49页2.2.全词层次极为分明。整篇三问三答,自相呼应,创前所未有意境。3.3.活用典故成语,毫无斧凿痕迹。第50页鉴赏评价鉴赏评价 本词是怎样不露痕迹地用典?词中多处用典,如上阕“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句出自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
23、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但杜诗是写个人流离潦倒之悲,而辛词却是写国家兴亡之感,意境不一样。再如尾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借用曹操话,含蓄深刻地对南宋当朝进行了讽刺,意在言外,耐人寻味。第51页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第52页这首词融经铸史,借古讽今。在写作技巧上有三个特点:一是把写景和抒情、议论亲密结合起来。二是层次极为分明
24、。三是融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作者经过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表示了他对苟且偷安南宋朝廷强烈不满,也流露出他强烈爱国情怀。总总 结结第53页结构图示结构图示上阕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对景抒怀北固楼望神州千古兴亡,江水流下阕坐断东南无敌手 生子当如孙仲谋借古讽今赞天下英雄抒兴亡之感第54页过零丁洋文文天天祥祥第55页作者介绍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文学家、诗人。过零丁洋和正气歌最为人所认识和称道。第56页1279年正月,崖山会战时,文天祥也被元军押解参加了崖山会战。只不过这一次他是以一个俘虏身份,押解他船只经过零丁洋(零丁洋在
25、今广东中山南珠江口,中山市南,靠海有个零丁山,山下海面叫零丁洋)时,作者写下了这首诗,诗后面附有跋语(“跋”是与“序”相正确,故跋语也就是书后作者作一个说明),说宋朝降元叛将张弘范强迫文天祥写信劝坚持抗元将领张世杰投降,文天祥就抄录这首诗给张弘范以明志。文天祥在这首诗中慨叹抗元事业失败,表示了宁死不屈坚强决心。背景资料背景资料第57页(1 1)订正字音寥(liolio)落 飘絮(xx)惶(hunhun)恐 (2 2)词语释义遭逢:指碰到朝廷选拔。干戈:干和戈是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寥落:冷清。指宋朝抗元战事逐步消歇。零丁:孤苦无依样子。检验预习检验预习第58页整体感知整体感知诗大致内容是什么
26、?诗大致内容是什么?作者经过追忆自己抗元艰辛经历,表现了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豪情壮志。第59页1.1.本诗首联写了诗人一生经历哪两件大事?寒窗苦读,进入仕途。烽烟四起,艰辛抗元。2.首联中哪两个词语写出了这两件事给作者感受?作者为何会这么感受呢?“辛劳”“寥落”。作者辛辛劳苦奋斗,却没有改变南宋王朝命运。(古人理想:兼济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容探究内容探究第60页3.3.颔联用那两个意象来进行抒情?柳絮、浮萍。4.什么是柳絮?诗人为何说山河破碎像柳絮?柳絮种子上面像棉絮样一团团白色绒毛,在空中飘浮,随风飞散。因为国土遭到元军蹂躏,山河破碎,南宋王朝覆亡在即,就像风中柳絮,
27、已经无可挽回了。5.文天祥又为何把自己比作漂浮不定浮萍呢?因为文天祥被俘之后,就像无根浮萍一样不能主宰自己方向。第61页6.6.颈联中出现了两处地名,分别是什么?惶恐滩、零丁洋。7.诗人在惶恐滩和零丁洋都经历了什么?兵败后从惶恐滩头撤退。被押解到零丁洋。8.“说惶恐”“叹零丁”里面“惶恐”和“零丁”也是指地名吗?假如不是,那还指什么?“说惶恐”表示自己当初对艰难时局忧惧不安。“叹零丁”是诗人慨叹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孤掌难鸣,飘浮在零丁洋中,深感孤苦零丁。第62页9.9.你从尾联里读出了诗人怎样思想感情?视死如归、大义凛然、舍身取义民族气节。10.这是作者激情慷慨绝唱,应该用怎样语气
28、来朗诵?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第63页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两句写诗人有过伤怀之情。利用比喻,把危亡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自己坎坷身世比作雨中浮萍,形象地书写了国破家亡悲伤;利用对偶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韵律美。品味赏析品味赏析第64页写法探究写法探究纵横交织,虚实相映。首联从概括回顾自己一生主要经历入手,是从纵方面追述。颔联以比喻方式详细形容当初局势,从国事说到本身,是从横方面着笔,重在气氛情调渲染。颈联则承接颔联进行详细补充,引用“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既对仗工整,又虚实结合,以地形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艰危,表现过去惶恐和眼前伶仃,真是精妙之笔。第65页前面
29、三联由纵横两方面构思,从本身到国事,又从国事到本身;从实到虚,由虚到实,重复渲染了忧愤悲苦情调,到结尾两句,却转而吟出激情慷慨绝唱,完全是至贞精神自然流露。前三联是铺垫,尾联才是主旨。前三联悲苦欲绝,尾联高亢激烈。这么情调转换收到了震撼人心效果。第66页鉴赏评价鉴赏评价 请从诗意解析、字词品味、情感体会和修辞手法等角度中任选,给过零丁洋这首诗任意一联写一句诗句赏析。首联,仅用14个字,就写出了作者一生主要经历,语言凝练概括。颔联,用比喻修辞手法,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极有艺术感染力。颈联,以地形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艰危,表现过去惶恐和眼前零丁,对仗工整。尾联,表现了诗人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生死观
30、,震撼人心,感天动地。第67页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南宋文人含有民族气节诗词名句 生看成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满江红第68页过零丁洋中作者经过对自己一生回想,写了国仇家恨,表现了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为国家慷慨赴死高尚气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传诵名句,是全诗精华,表现了诗人高尚气节,是诗人用自己鲜血和生命谱写一曲理想人生赞歌。这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伟大爱国主义诗篇。总总 结结第69页结构图示结构图示首联:回顾一生 颔联:国破家亡 尾联:以死明志过零丁洋悲愤忧惧颈联追忆过去感叹眼前丹心垂史映照千
31、古深爱沉痛第70页山坡羊潼关心古张养浩张养浩第71页作者介绍作者介绍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老野人,元代散曲家。代表作品有三事忠言,散曲山坡羊潼关心古等。第72页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张养浩任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路径扼秦、晋、豫之要冲潼关,吊古伤今,写成此小令。背景资料背景资料第73页(1 1)订正字音峰峦(lunlun)潼关(tngtng)犹豫(chu chchu ch)宫阙(ququ)(2 2)词语释义山河表里:外面是华山,里面是黄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犹豫:迟疑不决。这里形容心潮起伏。经行处:经过地方。检验预习检验预习第74页朗诵指导朗
32、诵指导峰峦峰峦/如聚,波涛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潼关路。望/西都,意西都,意/犹豫。难过秦汉犹豫。难过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第75页整体感知整体感知词层次结构是怎样?词层次结构是怎样?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形势。第二层(四七句),写作者路径潼关时所见之感,主要写由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深沉感叹。第三层(末四句),总写作者沉痛感叹:历史上不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第76页1.1.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难过”吗?不是,由“
3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可知是为古往今来老百姓难过。其中隐含对百姓同情,对封建统治者讽刺。内容探究内容探究第77页2.2.诗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中“亡,百姓苦”好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也是人民。这两句议论,揭示了封建政治给人民带来苦难,非常精辟。第78页“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对偶。写出了潼关险要地形,一句写山,一句写河,也是“山河表里”之意。山聚、涛怒,采取拟人手法,将山河人格化。“聚”赋予群山以守卫潼关生命和意志,从视觉上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险要地势;
34、“怒”字,写出了黄河水飞跃汹涌气势,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边险要地势。品味赏析品味赏析第79页写法探究写法探究写景、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为一体。开头从写景入手,大处落墨,写出潼关地势险要、气象雄浑。曲中即便是在对山川景物描绘中,作者也不是单纯写景,而是渗透着自己强烈主观感情。利用拟人手法,赋予山河以人秉性。“望西都”以下,咏史和抒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曲尾评议历代兴亡和人民群众关系,引人深思,而且议论中蕴含深沉感叹和悲愤情感。第80页鉴赏评价鉴赏评价 从词中选择你最喜欢一句或几句,做简明赏析。“难过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点出无限伤感原因。“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过程真实写照,是令人
35、“难过”。这两句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战争惨烈图景触目惊心。作者在这里概括了历代帝业盛衰兴亡沧桑改变,面对繁荣过后废墟所发出“难过”实乃悲凉。为秦汉旧朝统治者悲凉,这种局面是他们不曾想到吧!同时亦为百姓悲凉,秦汉一宫一阙都凝聚了天下无数百姓血和汗。第81页 秦汉王朝为彰显一个时代辉煌,集国之全力塑起阿房、未央之建筑,但它却伴随秦汉王朝灭亡而化为焦土。辉煌过去,随即而来是朝代变换,百姓在战争中苦不堪言。此情此景,让作家沉重地说出下面“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千古流传语句。第82页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3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第83页【赏析】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词。上片以写景为主,主要描写赤壁景色,同时兼怀古人,好像是由远景、近景、特写等镜头组成画面。下片怀古,词人抓住周瑜年轻有为这个主要特征,塑造了他雄姿英发英雄形象。这首词是吊古基础上伤今,回到现实,抒发自我感伤。总体看来,这首词写得雄浑豪放,大开大阖,气势恢宏,堪称历代咏史古诗词之绝唱,亦开后世豪放派之先河。第84页这首小令语言精练,形象鲜明且富有些人民性,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作者借凭吊潼关古迹,利用借古讽今手法,表现了在漫长封建社会中,不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生活。也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疾苦同情和对不顾人民死活统治者愤慨。总总 结结第85页结构图示结构图示潼关山坡羊潼关心古战争灾难怀古百姓疾苦深切同情险山:峰峦如聚 水:波涛如怒望:宫阙万间 意:难过秦汉第86页谢谢观看谢谢观看第87页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