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 影像技术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2月 第8卷第3期 MRI-DWI 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影像价值分析王敏敏(徐州市中医院放射科 江苏 徐州 221000)【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影像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9 月2022 年 12 月期间于徐州市中医院就诊的 5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常规序列 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水抑制成像(FLAIR)与 DWI 对不同发病时期脑梗死的检出率,观察常规序列 T1WI、T2WI、FLAIR 与 DWI 的各期脑梗死患者的信号表现以及不
2、同时期脑梗死区与健侧对照区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DWI 在急性期、超急性、亚急性期检出率及阳性总检出率均高于MRI 各常规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期梗死灶在 MRI-DWI 中均呈现异常高信号;急性期、亚急性以及超急性期脑梗死区域ADC值均低于健侧对照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DWI能够较为灵敏地反映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患者病灶的变化,提高阳性检出率。【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脑梗死;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水抑制成像【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07(2024)03-0082-03脑梗死是
3、指由于脑组织缺血而发生坏死的临床常见疾病,其以肢体偏瘫、吞咽困难、言语不清为核心症状,具有起病突然,致残率、死亡率较高的特点1。近年来,我国脑梗死患者逐年增多,且有研究表明我国脑梗死患者占脑血管事件死亡人数的 50%左右2。脑梗死病灶的具体情况与治疗方式及预后密切相关3,因此确定脑梗死病灶范围以及发病时期对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致残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虽然 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等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常规序列能够较为直观地观察到病灶,但对于病灶范围、早期脑梗死诊断的正确率仍然较低4。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
4、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MRI-DWI)通过检测患者组织内水分子的扩散状态,从而反映组织微观结构特点及其异常变化,能够灵敏反映出各个时期的脑梗死患者的病灶具体情况,有利于后期的诊断与治疗5。本研究基于此,现探讨MRI-DWI 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影像价值,望为临床借鉴。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 2020 年 9 月2022 年 12 月期间于徐州市中医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 50 例作为研究对象。5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发病时间进行分期6:超急性期(9例,7 h);急性期(27 例,7 24 h);亚急性期(14 例,24 h 14 d)。其中男性
5、33 例,女性 17 例;年龄 40 70 岁,平均(52.493.15)岁;基础疾病:患有高血压者 43 例,患有糖尿病者 7 例;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7平均评分为(16.384.07)分。纳入标准:(1)两组患者均符合脑梗死的诊断标准8;(2)研究对象检查资料完整;(3)生命体征稳定;(4)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肝、肾衰竭等其他严重疾病;(2)合并患有脑积水、脑肿瘤、脑外伤者;(3)患者有安装心脏起搏器;(4)凝血功能异常者;(5)患有精神疾病。1.2 方法使用 Philips Ingenia 3.0T MR 扫描机器,8 通道全数字相控阵头部
6、线圈,所有患者行常规 MRI 检查。常规 MRI 扫描 T1WI 序列 TR/TE=1 750 ms/21.8 ms,T2WI序列 TR/TE=3 598 ms/107.3 ms,FLAIR 序列 TR/TE=8 400 ms/87 ms,DWI 序列 TR/TE=6 000 ms/73.5 ms;MRA 扫描:采用 3D-TOF 技术,TR/TE=22 ms/2.6 ms,反 转 角 10,视 野(FOV)22 cm19.4 cm,矩 阵256224;3D-PCASL 扫描参数:延长时间 TR/TE=5 285 ms/10.5 ms,FOV 24 cm24 cm,矩阵 1 0248,层厚4
7、mm,层间距1.5 mm,采集次数1次,激励次数3次,扫描时间 2 525 ms。1.3 图像分析图像采集原始数据传输到 Philips 的 ISPworkstation工作站,由 2 名专业影像学医师盲法阅片,观察各序列成像中病灶位置、大小及信号变化(暗或黑色的脑组织为低信号,呈亮或白色的脑组织为高信号),计算 DWI序列表观弥散系数(ADC)值。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4.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2检验;以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影像技术影像研究与医学
8、应用 2024年2月 第8卷第3期 2 结果2.1 MRI 常规序列与 DWI 在各期脑梗死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比较DWI 在急性期、超急性、亚急性期检出率及阳性总检出率均高于 MRI 各常规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1。表 1 MRI 与 DWI 阳性检出率比较 n(%)序列超急性期(n=9)急性期(n=27)亚急性期(n=14)总检出(n=50)T1WI3(33.33)18(66.67)6(42.86)27(54.00)T2WI6(66.37)19(70.37)7(50.00)32(64.00)FLAIR4(44.44)21(77.78)9(64.29)34(68.00)
9、DWI 9(100.00)26(96.27)13(92.86)48(96.00)29.8188.1438.76223.344P0.0200.0430.033 0.0012.2 MRI 常规序列与 DWI 对各期脑梗死患者的信号表现比较不同于常规序列,各期梗死灶在 MRI-DWI 中均呈现异常高信号,见表 2。表 2 MRI 与 DWI 对各期脑梗死患者的信号表现比较临床分期MRI 常规序列DWIT1WIT2WIFLAIR超急性期 或+急性期 或-+亚急性期-+注:低信号:-;稍低信号:-;等信号:;稍高信号:+;高信号:+;明显高信号:+。2.3 各期脑梗死患者梗死区与健侧对照区ADC值比较急
10、性期、亚急性以及超急性期脑梗死区域 ADC 值均低于健侧对照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3 不同时期梗死区域健侧对照区ADC值比较(x-s,10-3 mm2/s)区域超急性期(n=9)急性期(n=27)亚急性期(n=14)梗死区0.330.100.510.160.630.15健侧对照区0.800.070.830.110.960.19t20.0078.5645.101P 0.001 0.001 0.0012.4 典型病例急性性期脑梗死患者 MRI 图像见图 1。(a)(b)(c)(d)(e)注:(a)T1WI 脑干内明显高信号影;(b)T2WI 脑干内小片状稍高信号影;(c)F
11、LAIR 脑干内小片状明显高信号;(d)DWI 脑干内小斑片状高信号;(e)ADC 序列信号明显减低。图 1 急性性期脑梗死患者 MRI 图像3 讨论目前,临床对于脑梗死检查仍以影像学检查为主,MRI 常规序列检查较为常用,能够反映出脑梗死患者病灶部位的异常变化,但对于脑梗死早期患者病灶部位的具体情况、诊断,仍存在较大的困难9。另有研究表明DWI利用水分弥散特点对脑梗死患者病灶部位进行观察,能够有效提高脑梗死的检出率,但其较少应用于脑梗死早期患者的诊断中10。本研究数据表明,DWI 在急性期、超急性、亚急性期检出率及阳性总检出率均高于 MRI 各常规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不
12、同于常规序列,各期梗死灶在 MRI-DWI 中均呈现异常高信号,提示与常规序列比,DWI 对脑梗死早期患者诊断准确率更高。原因可能为:DWI 通过在 180聚焦射频脉冲的前后处各加上一个位置对称性相反的梯度场,在梯度场的作用下,当水分子发生弥散现象时,水分子会直至横向磁化也不能聚集,使信号减弱11。在早期脑梗死发生时,尤其是超急性期,患者脑组织会缺血缺氧,从而致使活着的脑84 影像技术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2月 第8卷第3期 细胞膜功能受损,使得脑细胞水肿,导致水分子弥散受限,弥散系数下降,在最终成像时,能够观察到脑梗死早期患者脑细胞内水肿的脑组织呈现高信号改变,提高检出率12。当脑梗
13、死发生后,DWI 通过检测患者脑组织内部水分子的布朗运动成像,能够明显观察到患者脑组织成像图为高信号改变,ADC值属于DWI量化数值,能够客观、准确地确定脑梗死病灶具体情况,病灶部位的 ADC 则会呈现为低信号改变13。本研究中急性期、亚急性期以及超急性期脑梗死区域 ADC 值均低于健侧对照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 ADC 值能够有效反映脑梗死早期患者病灶部位的变化。原因为:在脑梗死早期,患者脑组织间隙中的水分会进入患者的脑细胞中,使得脑细胞呈现水肿的现象,而脑组织的间隙也会随着脑细胞的膨大而变小,致使患者脑组织的总弥散程度逐渐减小,也就导致 ADC 值从正常值降低,并且随着
14、脑梗死患者脑组织区域缺血时间的延长,导致患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从而使患者脑细胞溶解限制性弥散减少,患者脑细胞自然弥散增多14,故 ADC 值随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而产生明显变化。DWI 中病灶区域信号显示及 ADC值客观参数在评估不同时期的脑梗死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综上所述,MRI-DWI 能够较为灵敏地反映出脑梗死早期患者异常信号和 ADC 值的变化,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参考文献】1 黄竞远,李瑞峰,沈杉杉.磁共振常规序列结合加权弥散成像与CT 扫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J.中国医学装备,2023,20(11):36-40.2 张佳,朱海峰,马运萍.核磁共振脑灌注成像及 DWI
15、 联合应用在诊断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中的临床价值 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8,25(3):252-255.3 王斌,杨蔓,珍妮,等.磁共振 DWI 及灌注加权成像对不同时期脑梗死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研究 J.中国 CT 和 MRI 杂志,2022,20(1):21-23.4 张川,吴冠瑾,冯静静,等.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功能磁共振成像与脑白质高信号对脑梗死的风险预测 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4(3):293-297.5 康银平,汤军保,刘常青.MR 弥散加权成像联合颅内血管 MRA诊断急性脑梗死临床应用 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3,33(3):519-522.6 于春水,马林
16、,张伟国.颅脑影像诊断学(第 3 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245-280.7 陈琪璇,黄文起,郭炳伦.磁共振在脑梗死诊断及高压氧治疗中的应用 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22,29(4):542-545.8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8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66-682.9 齐福新,李光民,韩月明.不同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急性脑梗死动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J.中国医学装备,2021,18(5):74-77.10 谢家骥,杨凡,郭威,等.磁共振成像 DWI 联合 3D-ASL 对
17、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效能及在血流动力学评估中的应用 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23,40(3):350-352.11 金灿,曹强,赵晓东,等.MR 灌注加权成像-弥散加权成像不同匹配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关系 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0,30(4):697-701.12 曹阳,刘厚军,程鸣,等.MR 常规序列及弥散加权成像对脑梗死不同发病时期的诊断价值比较 J.安徽医学,2023,44(6):702-704.13 曹晓轩,宗素英,白秀艳,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及优于MRI常规检查特征J.中国CT和MRI杂志,2020,18(7):22-25.14 李广民,姚剑,钟佳利
18、,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灌注加权成像技术在诊断不同时期老年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20(6):572-575.4 樊金莲.经颅多普勒联合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J.华夏医学,2008,21(3):548.5 敖登其木格,王慧宇,马瑞瑞.256 层 ICT 头颅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9(1):83-85.6 柳丽华.64 层螺旋 CT 头颅血管成像在脑分水岭梗死的研究 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2):48-49.7 杨育新.双源 CT 低管电压大螺距扫描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头
19、颅 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18):3361-3362.8 杨潇.减影 3D-CTA 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研究 J.继续医学教育,2022,36(6):125-128.9 王坤,杨尚文,顾康康,等.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和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中诊断价值比较的回顾性研究 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1,21(20):3912-3916.10 张国栋,吕昕,肖飞.进展性脑梗死头颅 MRI 及 DSA 影像学研究 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18):2724-2726.11 樊豫东.双源双能量去骨技术在头须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34):57-58.12 MILETO A,ANANTHAKRISHNAN L,MORGAN D E,et al.Clinical implementation of dual-energy CT for gastrointestinal imaging J.AJR Am J Roentgenol,2021,217(3):651-663.(上接第 81 页)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