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加强教育、科技、人才统筹融合 加强教育、科技、人才统筹融合 为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强大支撑为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强大支撑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科技与标准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产业创新战略、科技安全、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研究。先后主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我国重点领域技术安全问题研究”“新型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等 40 余项国家级和部委课题,并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重要政策法规的修订和编制。何 颖一、推进教育、科技、人才统筹融合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正在加速重构,加强教育、科技、人才的统筹融合是打造现代化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基
2、础支撑。一是数据要素驱动的创新范式在发生深刻变革。传统产业创新路径或依赖做实验、写论文再做实验,或需要工程师在生产线上反复测试;现在的创新可以依靠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手段,把以前科学家在实验室里需要研究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过程折叠到计算机、数字化程序之中,只需要几秒就可以完成。特别是量子计算的发展给算力带来了更大的飞跃,从创意产生到功能实现的过程大幅缩短,使整个产业科技创新的范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二是新兴技术应用推动产业和经济竞争的赛场发生转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打破传统“资源生产消费”三层级产业分工体系,产业链、供应链分工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通用人工智能将在许多领域形成颠覆效应、归零效
3、应,产业过去的优势逐渐被人工智能替代,甚至被超越;绿色低碳技术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使传统能源失去原有的优势。三是全球价值链体系呈现横向拓展、纵向延伸的趋势愈加明显。通过打破不同国家、市场、群体和时空边界,利用全球金融资本、顶尖人才等资源,“赢者通吃”的巨型商业版图逐渐崛起。例如,马斯克建立的超级创新系统,就是通过跨界创新、融合创新开辟新赛道,进而实现在多个领域的主导权及产生全球影响力。四是创新活动的网络化、生态化特征日益显著。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Science and Technology,and Talents 专题:教育科技
4、人才统筹发展9区别于历次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对发明家、企业实验室、高校等孤立主体的依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根植于拥有共同目标愿景的创新生态系统。例如,华为实施的“平台+生态”战略,不仅联合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共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成果转化等创新活动,同时与国内外云计算、智能传感器、超高清视频及游戏制作等数千上下游配套企业、产业组织、开源社区等共建产业创新生态体系,最终实现资源共享、能力互通。另一方面,外部竞争环境发生深刻变革,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创新成为大国博弈主战场。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自身技术供给方式亟待变革,供给水平有待提升,面对这一紧迫形势,加强教育、科技、人才的统筹融
5、合是应对大国博弈严峻形势、形成高水平技术自主供给体系的战略举措。从全球看,外部竞争环境日益严峻,特别是在中美两国的博弈中,产业被推到了最前端。产业博弈的本质是科技竞争,科技竞争实质是人才竞争,人才竞争现在已前置到教育竞争。美国在 2018 年通过“国家量子行动计划”,并于 2023 年 11 月通过国家量子计划重新授权法案,把量子纳入正式STEM 教育,并可能前移到 K12 教育体系。从国内自身的发展阶段看,我国核心技术供给方式和供给水平亟待改变。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例,我国的优势是具有应用场景和大规模的市场,劣势是很多底层框架、底层算法仍依赖国外,这种依赖往往在教育阶段就已经形成。因此,现在国内
6、很多优秀的人工智能企业通过参与高校教材的编写,培养未来的用户习惯,旨在从根源上摆脱技术的对外依赖。二、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的现状及问题2023 年 9 月 2223 日,党中央召开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这是首次以新型工业化为主题召开的全国性会议。会议强调,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这需要我们集聚各方力量,特别是科技、教育和人才方面的统筹,为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体系化的支撑。例如,我国于 2010 年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现已逐步构建高等工程教育体系;2022 年,工信部认定首批产教融合专业学科建设试点单位,目前已在全国 200 余所学校建立产教融合合作专业。现阶段我国教育、
7、科技、人才融合发展仍存在一些体制机制上的障碍。首先,我国人才教育和供给水平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仍有差距,校企双方在技能人才供需方面的鸿沟仍然较大。工程人才培养中最大的问题是“工科理科化”现象,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类似理工科,以写论文和课堂教育为主,缺少长时间深入地在一线进行实际操作。企业里的很多实训基地,或者层次不高、深度不够,或者以参观为主,浅尝辄止。其次,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够突出,人才流动存在障碍。例如,针对国际高水平的研究论文,我国在量子计算、量子测量、量子通信等领域,有的论文水平超越了美国,有的与美国仅有一点差距;但具体分析论文作者,我国企业在论文参与程度上远远不及美国企业。同
8、时,美国很多人工智能企业的 CEO 或 CTO 可以随时“转换”为大学教授,即在企业里工作几年后继续回到学校任职,而我国在产教人才流动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障碍。10最后,虽然工程技术人才的储备效应已经很明显,但从产业需求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复合型高精尖人才不足,当前高技能人才统计缺口为2200万人。此外,人才政策包括企业科技人才的就业环境、薪酬水平和评价体系仍存在一定制约因素,如我国网络程序员平均年薪是美国的 1/5,美国芯片工程师平均年薪是我国的 35 倍。三、推进教育、科技、人才统筹融合的路径思考(一)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推进教育发展和产业需求同向同行结合新工科建设,引企入教,把企业的一
9、线人员引入高校。依托高校卓越工程师学院等布局前沿交叉学科,培养复合型交叉跨领域人才。支持高校和行业骨干企业联合开展校企培养试点,支持企业深度参与生源选拔、专业课程设置、毕业考核评估等全过程,支持高校聘请企业总师兼职授课,让学生在教育阶段能够更好地了解产业需求,培养其解决问题和满足产业实际需求的意识和能力。(二)打造现代化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实现从科技强到产业强再到国家强第一,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领军企业带动作用,引导支持其牵头承担国家科技创新任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独角兽企业等优质企业,促进其提升创新能力、专业化水平和创新产出质量。第二,坚持基础研究和前沿引领性技术攻关,围
10、绕重点产业链需求,加快补短、锻长、布新。第三,夯实产业技术基础,提升计量、中试、测试、标准、专利等专业化能力,加快促进科技成果向产业转移转化。第四,深化产融结合,推进“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强化国家级基金等引导作用,加强对重点产业链的资金投入,带动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三)建设高质量人才队伍,构筑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第一,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及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高人才横向和纵向流动性,健全人才评价、流动、激励机制。第二,构建科学、技术、工程专家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专家人才队伍与各类科研、基地计划相衔接。第三,改进人才评价考核方式,坚持实践标准,侧重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经济及社会效益等方面的指标,加快推进以创新价值实现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建设。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Science and Technology,and Talents 专题:教育科技人才统筹发展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