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标准指导下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改革与探索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改革和创新的一种重要手段,已经逐渐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提出:“利用信息技术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是教育信息化 2.0 的根本出发点和宗旨”。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转型的重大战略需要加速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而中小学校数字化转型被视为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如何在教育信息化 2.0 的框架下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是当下教育改革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公共课程改革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教育部印发的高等教育本科专业认证工作指南
2、中提出,公共课程是本科人才培养中的核心课程之一,而教学评价也是评估高等教育质量的主要依据。因此,如何在推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同时,进行公共课程改革,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是非常有意义和十分迫切的。二、研究现状及问题目前,国内外在现代教育技术和公共课程改革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中国教育技术标准化协会制定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形式与编排规范等一些规范文件对于推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我国目前面临数字化教育资源不够、分散、不够精细等问题。一些现有技术虽然在理论上可行,但却缺乏实际操作经验,或应用程序不够成熟
3、,而这两者都导致了技术应用的推广和实现困难。在公共课程改革方面,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机构已经开始进行公共课程改革试点。例如,美国采取了“通识教育”模式、日本重视培养“综合学科”,并强调将国际情报和全球视野的元素融入高等教育中。而我国一些高校也开始进行了类似的公共课程改革,但目前改革成效尚未明显,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公共课程设置不合理、考核方式过于单一等等。三、研究内容和主要思路本研究旨在探究现代教育技术在公共课程改革中的应用,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具体来说,本研究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1)现代教育技术与公共课程改革的融合。探究现代教育技术如何应用到公共课程改革中,实现
4、课程设计和教学方式的创新,提高教学效果。(2)数字化教育资源体系的构建。构建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汇聚、共享、服务的平台,并建立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使用、评价的标准和规范,提高资源使用的质量和效率。(3)公共课程考核方式的升级。探究多种考核方式的创新和应用,如在线互动测试、学习成果展示、技能考核等,提高考核的灵活性和公正性。四、预期研究结果和意义本研究将期望通过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公共课程改革的融合,构建数字化教育资源体系,升级公共课程考核方式等手段,为高校教学和学生培养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达到优化高等教育质量、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的目的。同时,本研究结果还可为其他高校实施类似方案提供经验和借鉴,推动中国高校数字化转型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