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主题教育浙江千万工程心得体会集合篇主题教育浙江千万工程心得体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千万工程”源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厚农民情结和真挚为民情怀。20年来,浙江从全省千百万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使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践证明,只有心里真正装着农民,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不断解决好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才能得到农民群众的真心支持和拥护,才能加快补齐农业农村这块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短板。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更加自觉站稳
2、人民立场,强化宗旨意识,尊重人民意愿,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让农民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千万工程”实施前后农村面貌的鲜明反差、推进落实带来生产生活的巨大变化,根本上反映的是发展理念的变革、发展方式的转变。从村庄环境建设到农村全面发展,从物质文明建设到精神文明建设,浙江坚持新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迈向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康庄大道。实践证明,观念一变天地宽。只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乡村振兴才能理清思路、把
3、握方向、找准着力点。新时代新征程上,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立足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正确处理速度和质量、发展和环保、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加强机制创新、要素集成,抓好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实现农业生产、农村建设、乡村生活生态良性循环。必须强化系统观念,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浙江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使城乡关系发生深刻变革。实践证明,必须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系统考虑、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兼顾多方面因素,注重多目标平衡。新时代
4、新征程上,要系统摆布城乡关系,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统筹部署、协同推进,抓住重点、补齐短板,加大改革力度,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促进发展要素、各类服务更多下乡,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必须大兴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不久,用118天时间跑遍11个地市,一个村一个村地仔细考察,充分掌握省情农情作出的重大决策。20年来,“千万工程”的每一次深化,都是基于调查研究的成果。实践证明,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只有学好练精这个基本功,才能把情况摸清、把
5、问题找准,提出的点子、政策、方案才能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持续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等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掌握实情、把脉问诊,紧密结合自身实际,谋划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不断破解矛盾瓶颈、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工作导向,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基层治理体系“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浙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带头作用,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干在先、走在前,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6、。实践证明,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还看“领头羊”。只有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善于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才能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不断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优势。新时代新征程上,要突出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推动各类治理资源向基层下沉,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凝心聚力、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必须锚定目标真抓实干,一张蓝图绘到底20年来,浙江始终把“千万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保持战略定力,一任接着一任干,实现一个阶段性目标,又奔向新的目标,积小胜为大胜,创造
7、了接续奋斗不停歇、锲而不舍抓落实的典范。实践证明,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必须持续改进工作作风,把更多心思和功夫花在狠抓落实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防止“新官不理旧账”。新时代新征程上,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对标对表党中央决策部署,保持历史耐心,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尤其要注意防止换届后容易出现的政绩冲动、盲目蛮干、大干快上以及“换赛道”、“留痕迹”等倾向,以良好的作风进一步赢得党心民心,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篇二:主题教育浙江千万工程心得体会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
8、动实施了“千万工程”。这项工程从浙江全省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并将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20年来,浙江省一以贯之全面实施“千万工程”,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深刻重塑,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乡村治理效能有效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持续改善,“三农”工作取得历史性、开拓性、引领性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千万工程”在全国范围内持续推进。经过整整20年的升级迭代,“千万工程”已经从最初兴于一省的人居环境整治工程,蝶变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系统工程。“千万工程”的启动实施表明,必须将满足广大农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乡村
9、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到21世纪初,浙江省人均GDP接近3000美元、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0%,农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生活逐渐宽裕,但农村地区在村庄布局、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习近平同志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顺应广大农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变化规律,从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的高度出发,作出实施“千万工程”的重大决策,在实践中推动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提升,为乡村全面振兴指明了“人民至上”这一根本价值取向。“千万工程”的目标定位表明,必须将乡村现代化作为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
10、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大力实施“千万工程”,其目标就是坚持走乡村现代化道路,努力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千万工程”的实践过程揭示,必须以整体的和自洽的政策体系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既包括“物”的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是一种全方位、全领域、全系统的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必须能够协同进化、自成一体。从浙江和全国其他地区的实践过程看,“千万工程”注重保障和强化乡村的农业生产功能,坚守粮食生产生命线。在此基础上,“千万工程”围绕乡村再价值化这一核心议题,
11、对乡村振兴的四大基本问题“人往哪里去”“地往哪里转”“钱从哪里生”“业从哪里寻”进行一揽子的制度安排,形成一个整体推进的、内部自洽的政策体系。在整体推进的政策体系的持续作用下,城乡居民基本权利均一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居民收入均衡化逐步成为现实,乡村以一种不同于城市的发展模式、生活节奏、自然风貌和人文环境,构造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留住原有的乡村常住人口并吸引大量来自城镇的新的乡村居民,城乡之间“有差别但无差距”的理想景象正在显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关键在党。“千万工程”在浙江乃至全国的成功实施,根本原因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擘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
12、引。从启动之初“千万工程”就被确定为“书记工程”,明确由“五级书记”共抓共管,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职能部门实施、多方共同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和落实机制。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必须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原则不动摇,不断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切实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篇三:主题教育浙江千万工程心得体会“千万工程”是什么?“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二十年前,浙江“千万工程”启动。由此,一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向
13、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乡村画卷铺陈开来,之江大地上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二十年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先后经历了示范引领、整体推进、深化提升、转型升级四个阶段,浙江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以浙江之答回应时代之问,“千万工程”在之江大地的生动实践为助力乡村振兴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浙江样板。“千万工程”是心怀千家万户的“惠民工程”,厚植为民情怀显本色。“千万工程”源于习近平总书记真挚为民的深厚情怀和浙江省委省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二十年来,“千万工程”造福万千美丽乡村,惠及千家万户,从污水直排、垃圾遍地,到河道净化、环境美化,以农村环境整治为抓手,全面打出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和“五水共治”
14、“四边三化”等组合拳,开展“无废乡村”建设,为浙江乡村的村容村貌、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村民收入等方面带来正向效应,乡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等实现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认同感不断增强。“千万工程”是力克千辛万苦的“实干工程”,弘扬求真务实硬作风。习近平同志到任浙江后不久就开始密集调研,118天的时间深入11个市和25个县,对农村开展深入考察,在充分掌握省情农情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决策部署。二十年来,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基于广泛深入的调研工作,贴合时代发展,回应群众需求,不断深化“千万工程”丰富内涵,每五年出台一个行动计划,每个重要阶段出台一个实施意见,“千万
15、工程”正是守好用活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的生动实践成果。面对未来二十年路向何方,浙江深知紧贴群众、求真务实这一核心要义,方能应变局、开新局、创胜局。“千万工程”是想尽千方百计的“共富工程”,探寻乡村振兴新路径。二十年前,浙江以“千万工程”为起点,拉开美丽乡村建设的序幕;二十年来,浙江始终把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实现富民安民,放在美丽乡村建设的突出位置,探索形成“共富工坊”“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山海协作”等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未来二十年,浙江将以“千万工程”为起点、以乡村振兴为基点、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方向,将“千万工程”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有效衔接、不断深化,率先探索走出省
16、域共富新路径,奋力谱写勇立潮头、永立潮头浙江新篇章。篇四:主题教育浙江千万工程心得体会“千万工程”实施之初,习近平同志就提出要以统筹城乡兴三农的思路推动建设,指出“必须突破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思想束缚,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走城乡一体化的路子”。20年来,坚持把农村和城市作为有机统一整体系统考虑、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成为浙江推进“千万工程”的一条重要经验。解决农村问题,视野不能仅仅局限于三农。过去农村“脏乱差”,表面上看是垃圾污水缺乏处理、村容村貌不够整洁的环境问题,其背后原因则是长期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
17、公共服务不足,是城乡发展不均衡和乡村发展不充分的表现。浙江坚持以统筹的思路推进“千万工程”,从村庄整治和建设入手,以此为牵引撬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促进城乡融合。历经20年发展,这种融合不断深化,并不止于单向的以城带乡、推动城市资源向农村覆盖,还强调以乡促城、提升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通过乡村的发展为城市拓展新空间、提供新动能,在城乡循环互动中实现共生共荣。目前,浙江城乡基础设施加快同规同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全国领先,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03年的2。43缩小到2022年的1。90,这份成绩单足够亮眼。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就要读懂这项工程里蕴含
18、的城乡融合发展思路,从中寻求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道。当前,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基础相对薄弱,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成为我们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掣肘之一。新征程上,必须着力促进城乡融合,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坚持“一盘棋”理念统筹规划建设。城乡融合,首先要改变过去规划建设重城市轻乡村的观念,真正把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利益与城市纳为一个有机整体,坚持城乡一体设计、多规合一、功能互补。要着力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尽快补上历史欠账,更应在提标扩面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农村
19、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还要着力推动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保障好进城农民在就业、子女教育、住房和社保等方面享有的同等权益,维护好他们在农村的土地和集体收益权益,让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饱满更可持续。要强化体制机制保障促进要素融合。促进城乡融合,关键在于畅通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渠道,解决各类要素进不了“城”和下不了“乡”的问题。一方面,要打开进城的“门”,通过制度优化降低农民进城落户的成本,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另一方面,要畅通下乡的“路”,特别要改变长期以来农村“人地钱”等要素单向流向城市的被动局面,通过强化体制机制创新供给,盘活农村土地等资源资产,营造良好的创业就
20、业环境,激励城市人才、资金、技术等各类要素回流乡村,为农村发展持续注入新活力。要发挥县城关键节点作用联城带乡。县城是城市与乡村、工业和农业的联结点,城乡经济循环的交汇点,也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对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要优化县域空间结构,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县域统筹,促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要做大做强县城产业,拓展就业承载空间,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要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强化县域综合服务能力,更好发挥县城辐射带动乡村的作用。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是现代化进程中最重要也最棘手的课题,“千万工程”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破题之道。我们要从中汲取统筹与协调的智慧
21、,在新时代乡村振兴实践中跑出城乡融合的“加速度”,推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的美好愿景在更多地方照进现实。篇五:主题教育浙江千万工程心得体会“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今年是“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20年来浙江乡村实现了人居环境的极大改善、乡村风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回顾这20年来的实施过程,“千万工程”不仅建成了一批美丽乡村,而且成为向全国宣传推广的又一“浙江经验”。深挖“千万工程”蕴含的深刻哲学智慧,对于推广乡村振兴的“浙江样板”、做好改革发展中的实践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
22、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党的思想路线。改革开放之初,浙江工业发展迅猛,但是在快速发展中,以电镀、印染、纺织、化工为代表的浙江工业企业、乡镇企业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也迅速显现出来。面对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直面农村环境问题日渐严峻的挑战,从改善村民人居环境的目标切入,向农村“脏乱差散”的面貌“宣战”。“千万工程”的提出体现了“定位定标定法”的思维逻辑。因历史问题和工业化的迅速发展造成农村人居环境较差,这是“千万工程”提出的现实基点;改变农村风貌差的现状、建设美丽乡村,这是“千万工程”实施的奋斗目标;通过改水、改厕、绿化、亮化、农房改造、基础设
23、施拓展,使得乡村生态优美、宜居宜业,这是“千万工程”推进的方式方法。从问题提出到目标确定,再到路径探索,“千万工程”的每一步都是从实际出发,为的是让浙江乡村变美变富,彰显了实事求是看待问题、遵循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和规律的客观性原理的哲学智慧。深入调查研究,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引领时代变革的重要理论基石,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深入调查研究就是我们践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前提。“千万工程”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深入基层调研,通过走访一村村一户户掌握大量一手资料
24、后,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亲力亲为,为全党重视调研、深入调研、善于调研树立了光辉典范。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纵观我们党的奋斗历程,从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到白手起家的创业历程,再到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无一不是以调查研究为前提的。调查研究为我们党认识实践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通过实践获得的认识,还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其是否具有真理性。“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在实践中也遇到过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浙江上下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在困难中反复实践、不断进取,浙江乡村发展取得历史性蝶变,见证了“千万工程”深刻改变5000多万人的生活,确证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力
25、量。20年来,余村借“千万工程”的东风,坚持画“山水画”,念“山字经”,写“田园诗”,吃“生态饭”,探索出“守绿换金”“添绿增金”“点绿成金”“借绿生金”等一批转化模式,让生态变成“摇钱树”、风景成为“聚宝盆”,村民收租金、挣薪金、分股金获得“三收益”,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30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64863元。不负人民,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本质属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
26、我们的奋斗目标。“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充分证明:人民群众最关心什么,我们党就做什么;人民群众最需要什么,党员同志就致力于什么。“千万工程”实施之前,农村环境问题一度危害村民身体健康,群众对整治农村环境的需求十分迫切,通过收集、倾听、梳理群众反映,“千万工程”落地生根。因此,“千万工程”是收集群众诉求、捕捉群众需求、解决群众痛点、满足群众意愿的典型代表。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这个百年大党始终不变的初心。“千万工程”实施的初心就是为村民谋幸福,就是为了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污水治理、垃圾处理到农房改造、绿化美化,处处彰显的是人民的生活在向好。在“千万工程”的引领下,一些乡村的特色产业应运而
27、生。安吉余村的连绵秀竹、缙云莲花村的共享稻田、武义朱王村的省运会场馆、桐庐母岭村的桂花产业、杭州外桐坞村的茶叶基地等一大批特色产业的成功实践,切实提升了当地村民收入,帮助村民过上了更加美好的生活,一起奔向共富路。崇尚久久为功,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历届浙江省委通过以“千万工程”为代表的环境治理政策的合力,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信念改善农居环境、守护绿水青山,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实践已经不止一次地证明:“千万工程”就是合乎历史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事物。20年间,“千万工程”从最基本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
28、始,实现了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的发展飞跃。在怎样建设美丽乡村的问题上,浙江始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把握时代的脉搏,将一个个成果丰硕的终点变成争取更大胜利的起点,全力打造“千万工程”的升级版。“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内容不断拓展,内涵不断提升,从环境整治扩展到发展绿色产业,不断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千万工程”的发展是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所成就的伟大工程。“千万工程”所蕴含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绿色发展的思想、久久为功的发展思想无一不在丰富着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拓展着我们党发展理论的新境界。做到统筹兼
29、顾,坚持马克思主义系统观系统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基本观点。“千万工程”自实施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后,乡村发展建设的系统性内涵不断完善。“千万工程”的参与者更加注重乡村发展的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从各方面认识和把握乡村事务的关联度与规律,注重工程推进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在工作中形成了“整体专项要素”的系统性观念,从而做到“省委地市乡镇农村”的纵向协调发展系统结构,继而实现了乡村风貌建设整治扎实落实、相互促进、平衡进步的理想架构。“千万工程”的实施牵涉到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千万工程”的实施出发点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但绝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机械思维,而是一个涉及经济发展
30、、乡村治理、乡风文明、产业发展、环境美化的立体的、完善的系统思维。“千万工程”是浙江系统性破解“经济发展、环境恶劣”难题的突破口,通过“千万工程”,浙江积累了同时实现主导产业兴旺发达、主体风貌美丽宜居、主题文化繁荣兴盛的宝贵经验,也为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协同推进提供了一条成熟的系统路径。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深刻把握“千万工程”所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的哲学智慧,可以更好地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夯实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为浙江共同富裕先行和现代化先行贡献力量。篇六:主题教
31、育浙江千万工程心得体会以“千万工程”振兴“万水千山”“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全面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为浙江城乡融合发展和推动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实现共同富裕,最艰巨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而乡村振兴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经之路。进入新时代,振兴乡村不仅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而且要以更有力的举措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新路径,完善基层治理体系,促进农村产业升级,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实践迈出坚实步伐。1、强化党建引领,提升治理效能。“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村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农村
32、基层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村民群众的纽带,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完善村级组织建设,就是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并将其贯彻落实到“千万工程”实践的全过程各方面。因此,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以“党建统领+基层治理”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通过党员示范岗、党员包干区、党群志愿服务等载体推动村庄网格智治,着力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提升治理能效的行动优势,统筹推进“141”基层治理模式,逐步形成支部推动、党员行动、村民互动的乡村治理新格局。2、优化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乡村。“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千万工程”以整治村居环境为抓手,开展城乡绿化美化行动,将大量的传统村庄改造为宜居宜业的
33、现代化新农村,持续推动改善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为村庄未来发展擦亮了“金名片”。由此可见,建设美丽乡村,既要多措并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更要因地制宜不断创新生态治理模式,积极探索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合理布局村级公共服务设施,顺应生态旅游与绿色消费需求的同时提升村民生活品质,推动全域“绿色共富”转型步伐,拓宽乡村产业发展空间,切实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3、立足特色产业,共筑金山银山。“绿山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入践行“千万工程”,不仅要化“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还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打造特色产业作为发展突破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一方面,乡村应立足本地实际情况,依托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文化禀赋,通过地理标识、品牌开发、IP运作等方式,创新探索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需求的产品运营模式,打好乡村产业“特色牌”。另一方面,要借助数字经济智慧产业搭建“桥头堡”,积极培育拓展乡村新兴业态,通过文创直播、农村电商打破产业发展区域协作壁垒,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就业创业,扎实推动经济结构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筑起造福万千村民的“金山银山”。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