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篇 策划篇一. 关键计划理念以人为本,表现科技、文化和生态可连续发展,发明人性化和舒适居住、休闲新型小区和适应未来需求生活方法,全力打造“阳光、绿地、水面”相互交融生活小区,彰显小区舒适性和高品质。二. 新型居住、休闲小区组成要素分析a. 生态家园。回归自然,以绿色、环境保护为基调生活小区是城市人置业安家梦想家园。b. 新型适应未来生活方法。c. 科技化、信息化住宅系统。从计划、建筑、用材、物业管理等各方面大量采取高新科技和新材料、新发明,让业主充足享受科技文明带来多种便利。d. 含有独特归属感居住小区。不一样地域、不一样年纪、不一样职业、不一样文化背景和社会阶层大家通常会形成不一样社会价
2、值观和生活情趣,大家通常期望和自己文化背景和社会地位相当邻居共居一地,这就产生所谓小区认同感,小区应为不一样业主提供完备物业管理和服务体系。e. 满足业主个性和多样化需求。为不一样业主发明多样小区环境和住宅,形成各有特色居住组团和社会文化,提供能够展示和反应其社会地位和文化品位个性化生活空间。f. 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布局。达成充足利用土地资源目标。三. 计划标准a. 友好设计标准。从城市角度出发,以城市设计手法计划整个地块成为设计出发点。本设计保持城市环境协调、友好,和环境相辅相成,融为一体。b. 经济、适用、绿色、节能标准。努力争取方案从整体风格到细部处理,全部表现经济适用标准,体 现绿色节
3、能,以实现可连续发展时代专题。c. 以人为本标准。本案和传统住宅设计理念不一样,强调“以人为本”,即功效新、流线、布局、设施安排和内、外部环境营造,皆以“人”为中心,表现建筑为人永久专题。d. 生态设计标准:本方案围绕“生态”专题采取新型设计手法和技术手段,来发明一个生态、共融生活空间。第二篇 现实状况分析篇区位分析一. 区位条件:济南是山东省省会,在鲁中西部,是中国环渤海地域南翼和黄河中下游地域中心城市,是国家同意沿海开放城市和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是国务院公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软件名城、国家创新型城市之一。济南是山东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旅游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北连京津,南接
4、沪宁,东西连通山东半岛和华中地域,是环渤海经济区和京沪经济发展轴上关键交汇点,是全国关键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是中华文明中著名世界史前文化龙山文化发祥地,是第11届全国运动会和第7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主办城市。二. 地理位置:项目在济南市经十路南侧,西侧临腊山北路,南侧毗邻腊山,景观优势显著。三. 基地现实状况用地分析:项目用地地形比较完整,地势较为平坦,能够降低前期投入和施工难度,很好处理建筑朝向、采光和通风问题。第三篇 计划设计篇一、 计划设计依据1. 中国城镇计划法2. 城市计划编制措施及实施细则3. 城市居小区计划设计规范(GB5018093)4. 城市道路交通计划设计规范(GB50
5、22095)5. 建设部城市居住小区试点综合评价内容(实施方案)6.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7. 济南市总体计划8. 现行其它相关计划及建筑设计规范及技术标准9. 建设单位提出其它提议二、 总体计划构思总体计划设计构思以人为本,对使用者充足关心和尊重,是我们计划根本宗旨。a 从本区内外部空间环境整体考虑,努力探讨计划空间结构和自然环境及地域文化特征关系,达成人和自然友好。b 发明主动多样空间,满足新时代生活方法和人性个性化发展需要,同时重视传统文化延续。c 提供充足室外休憩综合设施和漫步道,把居民带往健康锻炼之路。d 合理布局服务设施,和居民能方便获取内心安宁和精神愉悦,又能满足
6、物质生活需要。e 提供现代、超前、以人性需要为中心建筑外观和户型设计,强调住室通透和和自然环境融合。三、 计划布局31 总体计划布局依据设计任务书同时结合现实状况基地情况,计划提出“休闲生活、心灵畅游”专题思想,反应出小区内城市空间和自然空间相互穿插和互为映衬,生活在小区中就像在享受“阳光、绿地、碧水”悠长假期。整个小区计划布局为:一心、一轴、三片区。一心:小区中心节点,是整个小区景观中心和活动区,是整个小区关键。 一轴:一是小区从人行入口到绿地关键景观轴线,兼顾空间连贯性及穿透性,做到景观和建筑相互交融。三区:整个小区由景观轴线和交通线分为三个片区,每个片区现有其独立性,又和中心相互交融。3
7、2 道路交通体系a 对外交通组织根据小区规模,同时考虑本区域区域位置和居民出行需求,本计划设置两个车行出入口和一个人行出入口。 计划在西侧腊山北路和北侧道路上设置小区车行出入口,腊山北路上另设人行出入口,关键为人流疏散和景观功效。b 区内道路系统计划1) 区内道路系统内部道路计划强调道路功效分级使用,目标是对不一样性质交通加以区分,尤其是区域交通分流,强化道路网可达性,合理使用道路空间,以愈加好发挥路网整体功效。道路和路边景观相互衬托,用道路材质改变丰富园区景观,经过对道路局部线条调整,增强景观序列趣味。小区道路整体结构通畅、合理,在车道交通基础上,利用冲沟设置完整步行道路。计划对区内道路系统
8、分为三个层次:区内关键道路:是贯穿小区及联络各出入口、区内停车设施弧形道路,是以交通性为关键目标,负担交通中“通”功效,负责组织区内关键交通流。组团级道路:是指抵达建筑出入口道路,负担交通中“达”功效。步行道:本案刻意在计划设计中考虑了步行系统和交往空间及小区景观有机衔接,使居住区内步行环境和绿化系统有机结合,并做到舒适、安全、宜人。步行带结合入口广场、绿地,形成全区景观主轴,方便合理地联络各活动空间。首先便于和城市交通系统相联络,其次在小区内部和绿化景观系统合而为一,有效使小区步行系统将各部分外部活动空间、景观空间、绿地、配套公建联络在一起,发明出生机盎然住区户外活动空间。2) 停车模式机动
9、车采取地面临时停放和地下停车场相结合方法。地面停车沿小区道路设置,停车位约为93辆,停车场用地均用空心植草砖进行地面铺装,停车位之间种植大冠乔木遮荫,以达成生态停车场效果;地下停车场在小区内部,进入小区机动车可经过小区出入口处两个入口方便进入地下车库。33 绿化景观体系计划利用基地整体空间形态、现实状况地形、计划路网骨架等作为构建绿化景观系统基础,表现人造环境和自然环境融合绿化体系,经过视线通廊渗透各住宅组团,并和组团绿地融为一体,组成多层次、多样化绿化景观体系。(一)整体景观设计计划利用自然地势,在中部形成贯穿整个区域集中景观绿带,经过视线通廊设计,形成一个外向型空间景观效果。室外设置儿童活
10、动场地、健身道、慢跑道和休憩广场等设施,并初步考虑健身器材摆放。(二)景观形象设计在方案构思同时,提倡形象设计,各景观节点有各自不一样特点和专题,并统一在整体景观风格之中,下一步需对路牌、小区指示牌、门牌等多种环境设施乃至全部包含小区和企业形象内容进行系列设计。(三)分区景观设计a入口景观设计精心设计主入口大门及入口广场,首先将大门景观设计成一个入口“空间”,改变以往大门仅以立面形式限定单薄。整体以简练明快、朴实亲切又不乏现代感为宗旨,展示小区基础形象。改造围墙,以种植高大乔木为关键手法,形成减噪屏障,在视觉上形成一定屏蔽,同时做到内外空间相互渗透。b 绿化景观走廊带形景观空间,以步行道、高大
11、乔木为关键组成要素,以花灌木作为点缀,部署各类景观小品和各类活动场地,营造连贯、丰富而自然绿化空间。c中心绿地为给整个小区居民提供一处优雅、漂亮活动、休闲场所,在小区中部设计了小区公共绿地。小区公共绿地绿化采取乔木、灌木、藤类植物和草地、水面等相结合。公共绿地中设计了硬质铺装,硬地铺装休闲场地全部有树木遮荫,并采取地面渗透方法。另外,小区公共绿地内配套设施齐全,是小区内居民休闲健身最好场所。34 植物配置 植物选择和配置在本设计中关键遵照以下几点: 以绿为主,采取当地景观树、速生树和慢生树、乔木和灌木相结合,不一样花期草花和木本花卉相结合,使绿地十二个月四季全部有良好景观效果。相关键、有特色,
12、在统一中求改变,在丰富中求统一。植物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便于以后管理。选择病虫害少,有地方特色树种,如国槐、白蜡、银杏、毛白杨、垂柳、女贞等。灌木选择有,腊梅、垂丝海棠、桃花、金叶女贞、迎春等。在立体绿化面利用地锦、紫藤、爬山虎等。使它们在形状、色彩、质感、季相改变、生长速度、生长习性、配置效果相匹配。 35 灯光照明在各人行道路、广场及节点处分别部署各类景观照明灯,现有装饰效果,同时又满足夜间照明。草地合适设置草坪灯,在专题雕塑,喷泉水池等关键景观部位,分别设置投射灯,增强夜间景观效果。第四篇 建筑设计篇一、设计构思:建筑根本目标是满足多种群体对“空间”需求。中国人口众多,中低收入家庭普遍存
13、在,只有处理这些群体对住房需求问题,才能真正表现“以人为本”这一建筑设计基础标准。 二、方案理念:本方案立足中低收入人群,以“使用、安全、经济、美观”为标准,在紧凑平面布局内,有效组织各功效分区,明确人员流线,优化空间利用率,着实提升采光、通风效率,从而提升住宅综合品质,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在较小空间居住质量。三、方案特点: a、本方案为一梯四户高层住宅,有效减小了公共交通面积,体型紧凑。 b、住宅户型设计从居住活动客观规律出发,努力争取科学、合理、细致,以客厅为设计关键,其它空间发散部署,在有限空间内发明了更多居室,使流线愈加简练方便。 c、在满足基础生活要求前提下,餐厅和客厅隔而不分,增强了空间通透感,从而在紧凑平面布局内发明出一个大空间。 d、立面造型简练,色彩明快,采取经典“三段式”造型,以亘古金贵黄为主色,表现了中原人民宽广胸襟,包容情怀,发明出“简约而不简单”韵味之美。第五篇 关键指标综合指标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